陽光還來不及,那路上的白色影子就迅游在黑河中;或許太急,當他吸吐著空氣中濕潤的水珠時,台南高鐵的保全人員才剛打開欲醒還睡的大門。時間是五點五十分,旅途的氣息仍埋伏在黎明前的淺夢之中。
  對映母親好奇地東張西望,他垂首思量著指針上最快的那一格,直到除了重複播放的無趣廣告之外出現了早安的閃爍。旅客讀著數字被下咒似地朝同一個地方排列,他則捏著沾滿預言文字的紙直到即將到數的時刻。
  手扶梯是往上爬噬的海嘯,鼓動著旅客遠行的自我催眠。他在最後檢查了所有掩護,幸好褲頭甭扣還能用皮帶勒著,否則過窄的壓迫更是讓這趟將行的旅程難以抒懷。
  相互揮手可以看見中間那期待、感覺與離別,他回首兩次,腳步愈來愈篤實。
  歲月離上一次的抵達像是場玩笑,他暖著吸入的冷空氣在吐出時想著:這回是要出發。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魅惑.jpg  書名<魅惑-從妖婦、情婦到蕩婦的禍水紅顏史>可知這部作品所描寫的主角是女人,且更是足以掀起情慾大戰的紅顏們。
  美女的定義我想各個時代不同,或許這時是如此而接下來卻喜歡不同風貌,我想本作所列舉出來的都是當個時代最引領風騷的「令人窒息」的美女;美女的歷史久遠──這是廢話,從人的存在起,「被視為特殊」的女人就是必然的存在;美女的特色不見得皆是天使的臉孔、魔鬼的身材,若展現出足以吸引異性的特色,魔力就會使得在場的其他人相形失色。
  <魅惑>的作者珍•畢琳赫斯特是個女性,可以說她將女性相對於男性的「特色」透過自古以來的故事、實人完全表現出來(不包括遠東文化),且算是頗站在男性角度來詮釋……嗯,這樣說好了,她寫出「記載下來」的對女性的評語(因為多是男性評論),同時對於該女性為何能掀起風暴進行更深入的描寫──似乎還帶著告誡的語氣。
  並沒有「反論」的角度使得這部作品充滿著特殊的魔力,從一開始的傳說、傳奇到最後出現在報章、螢幕上的真實美人直接地告訴你:抗拒,只是徒勞。
  人呢實在是種異常的生物,原本自然的特性到我們身上會出現所謂的「意識的選擇」,結果就是會對吸引力相抵或相抗,既複雜又錯綜的選擇就成了他人在自己眼中的「命運」,有趣的是針對「共同」的標的可能會產生類似的「命運」,尤其女人之於男人,所以在男人眼中那些銷魂引力的女子就被描繪成「惡魔」的存在。呵,人喜歡對別人強調不要失去自我,因此塑造出相對之「惡」讓自己避免,但愈是造就就愈是代表──愛的要死,不是麼?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米澤穗信可是我的推理閱讀啟蒙作家呢,全拜他巧妙的<算計>之賜,推理文學的世界就此無限開展。
  雖然後續讀過的僅有<再見,妖精>、<尋狗事務所>,但從介紹中了解到米澤的文章風格是走青春路線,不過我想這應該止於前期的作品,像<尋狗事務所>到後頭就有些詭異的陰風感,而<算計>更是探討人性的奇異作品。
  追想五斷章.jpg  <追想五斷章>還算是帶點青春學生風格,不過故事的走向一直朝著欲觸及而又不敢觸碰的感覺而去,一場追尋斷篇的旅程會用怎樣的句點結束?
  斷章就是被截斷的文章,而截斷的部分是結局,當然,得要有特殊的文章安排才能使斷章雖斷卻還是能表現出故事的最後高潮,此類的故事具有難忘的餘韻,且有無盡的想像空間,但還是不得不感嘆怎沒個結局,只是一個結局出現恐怕就會壞了大局。史丹利•艾琳短篇中<最後抉擇>就是如此,到底下賭注的人是要開棺木還是不開?就讓讀者跟著他一起天人交戰。
  本作追著五篇斷章跑,但這些斷章並非沒有結局,結局出現在作者的另外收藏中,且在後頭標上相關篇章。故事從中貫穿過一起作者過去的事件新聞,五篇故事隱約中也透露出其可能相關之處……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占星師偵探凱蒂•克蘭系列來到第二部更讓我思考某些作品現實面上的問題,也就是如果這系列並沒有成功打入市場,那宣傳的出版社多少有些責任,這些責任出在……「不實」的介紹文上。
  凱蒂•克蘭系列上頭說的占星能力實在好神啊!仿佛能見一名神秘莫名的偵探透過星星的排列進行推理,但結果卻是一名感覺有點落魄同時又衰到不行的家庭主婦一連串不得不「自保」的偵查活動。雖然前後感覺有點落差,我還是頗喜歡凱倫•厄文的描述,她讓筆下的克蘭表現得相當自然,同時更凸顯出現代進步社會某些難以預料的不公。並沒有把偵探神格化我認為是好的,因為這讓事件更顯得有骨有肉有實在感。
  木星守護神.jpg  <木星守護者>的故事發生一樣很突然。在一場聚會中,克蘭才剛認識沒多久的女性突然倒地抽搐,現場一片混亂之外還外加她丈夫的無理取鬧,最後雖成功送醫卻已不及術止回天。本以為只是單純的藥物使用錯誤事件卻隨著之後前來問星盤的女子而有了轉變,轉變就從一顆石頭砸入克蘭的辦公室開始。
  事件就像衰神一樣跟緊了克蘭,她真該每天都查一下自己的星盤才對。緊接著被父親趕出家的小女孩、女孩身體的異樣、不明人士的破壞、名人被謀殺加上好友幾近歇斯底里,到底這一切事件是否有關連?會是單純的情感衝突還是宗教狂熱?一直想當個守法好公民的克蘭又不得不親自出馬追查到底,慶幸的是這回警探班傑明改用熱臉貼了過來……
  或許可以說本部作品的推理性質不高,但像克蘭這樣一步一腳印地循線卻讓人很有參與感。本質上她可還是一名有個女兒的單親媽媽呢,因此踩在實際面上思考的推論是很合理的,只是她的想法與行動往往會錯落個幾步,結果讓局面變得更加不可控制,要辯解也只能說當事人對檢警單位的程序感到不奈及不安吧!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前的分門別類讓讀者有所指標來選擇,閱讀中的分類多少會讓閱讀存著期望,不過先簡單了解作品再讀或許會好些,甚至就歸零讓作者的文字帶你進入他想同你探索的世界。先帶出此段是因為東野圭吾雖為推理作家,作品也都標上推理小說之名,然而他所表現出的故事往往是超乎一般認為的推理之外的;或者,這麼說好了,東野圭吾的「推理」並非只是單單故事與事件的來龍去脈,而是人物情感與行為的共鳴分析,是讓我們知道「此人為何」的推理。本作<黎明破曉的街道>更是如此。黎明破曉的街道.jpg  
  <黎明破曉的街道>這書名在讀前一直讓我猜測,為什麼要取這樣的名字?在黎明破曉的街道發生了什麼事?黎明破曉是一個清新的時刻,給人的感覺有好有壞,好是在於又是新的一天即將開始,壞呢則可能是殘缺的睡眠以及不捨那溫暖的被窩──在將醒的時刻會是有其他特別的人或特別的事麼?因此,這部書名可說是東野圭吾作品命名中最妙的一本。黎明破曉的街道可能正趕路著從溫柔鄉歸家的男人,他們得回去「清醒」的地方並讓一切仿佛跟過去的正常一樣,前幾個小時只能是場夢境,而這樣的夢境或許已成為他人生翹翹板中孰重孰輕的承受端。
  外遇。
  這是個旁觀者與當事者感覺起來風味差異極大的名詞,或許也能稱之為人的關係中擁有最大影響力的筆劃。故事從一名男人若自白的口吻中開始,他過去總嘲笑著那些外遇先驅,不懂為何他們寧可半搖半毀原本溫暖、穩定的家庭而去遷就外頭的狐狸,然而一旦自己也一腳陷入柔軟的甜膩,他終於懂了,同時他的世界也改為建築在這不穩定的地基上。
  外遇並沒有誰對誰錯,對錯的產生是因為人求穩定的特性,也就是說,為了讓人所構築的社會安穩,因此許多關係必須有個協定,這尤其對女性是種保障,呃,我並非有性別歧視,而是生理上的特性則必然有此推演。婚姻是把兩人的關係穩固合一,進而讓社會的認定而使用資源與保護,但這些說穿了都是人自行的設定,設定就有可能會碰上意外的參數,要如何解答成了矛盾的議題。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理小說這名詞不免領著謀殺、驚悚、神祕而來,就算來個搞笑大多在對話之間,所以東川篤哉主打的搞笑幽默推理實是一個獨特又有吸引力的風格。
  幽默推理在他之前不是沒出現過,就我所讀過的如筒井康隆<富豪刑事>、東野圭吾<名偵探的守則>等都算是,不過「主」打的目前似乎只有東川篤哉。
  日本這民族與文化相當有意思,在外國人的眼中總會認為日本是個拘謹、認真、嚴肅的民族,因此在經歷大戰摧殘後能夠快速回到世界「進步」的步調中,然而有個很重要的一點卻比較不會被提起,就是「創意」。日本人喜歡模仿,或者該說只要他們認為有搞頭的人事物都能納入他們的文化之中,此點端看文字、發明就可得而知,且他們模仿可不是隨便外型搞一下就出來的次級品,而是把原本的概念更加昇華,不僅加入日本獨有的特色更是將原本的特性提升一層,所以日本的產品總是可以拍胸脯的品質保證,這部分創意我想是重點,且這創意還不是附加的形式,而是從物質本身衍生出來的。話語與人的交流也是如此,所以日本人在「正式」的那些形容詞之外還存在著乍看之下格格不入的「創意搞笑」,從本質中延伸出去的引申點讓日本人的笑點文化直接搔弄著理解者的內心。
  東川篤哉正是活用日本這特有笑料文化的作家,他作品中所呈現出的感覺是標準的日式搞笑風格,閱讀者若能理解並影像化對於閱讀來說實是輕鬆有趣的享受,此同時還能感受推理解謎的樂趣。
  推理要在晚餐後.jpg  <推理要在晚餐後>是本短篇集,故事主要由三個人物構成:少人知曉的財團大小姐刑警寶生麗子、小開少爺風祭警部、優雅沉穩的管家影山。這三者各自獨特的性格摩擦出趣味橫生的對話。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遊走舊書店的樂趣除了瀏覽之外還有離店後的開封──沒習慣買書前先讀過。因此許多作品在甫閱讀時是完全沒有認識的,這是買下二手書後的樂趣。
  遠走高飛.jpg  <遠走高飛>這部作品包括作者戴利.金我都未曾聽聞,只因本書是詹宏志謀殺專賣店就順手買下。
  透過作品中的作者介紹才知道戴利.金曾是一位相當被推理文學界看重的作家。他本業為心理醫師,在黃金推理時代也寫出數本作品,以作品的實力來說可媲美當時的艾勒里.昆恩及約翰.狄克森.卡爾,然而他並沒有朝推理小說的路子邁進,最後留名在世的只有經典的交通三部曲及些許短篇,中譯部分似乎就只有<遠走高飛>了。
  故事的開始就讓讀者陷入空中危機之中,槍聲、人物的驚惶及飛機之難準備要邁入終點,激起了想知道先前發生何事的興趣,故事也在不知飛機吉凶的情況下來到事件發生之前。
  知名外科醫生正要前往西岸救治其兄病症之際收到了恐嚇信函,這封信函標示得相當自信,註明將於中部時區中午十二點整殺死目標人物。由於外科醫生之兄是議員加上其本身之價值,警署部分計畫了滴水不漏的保護,警探羅德受命陪同。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入圍決選的三部作品在陳嘉振<設計殺人>讀完後皆畢,這一個句點留下的好壞像座翹翹板樣地在我心中高高低低。
  認識陳嘉振的作品是在某二手書店,欲重作馮婦的書們展現著琳瑯的美背,通常,引人注意的不是特殊的樣式、書名,就是作者,順帶一提,只要火熱的作者名那本書大概還沒坐熱就被帶出場,如東野圭吾。晃在書架前的我看的是或許我有興趣的書名,而當目光落在<矮靈祭殺人事件>上時還以為看錯了。拿起來一看「竟然」是台灣推理小說,我還以為是某研究原住民的文件。那當下沒買,而後來加入書單中買了新書。
  融入台灣原住民文化的作品讓我很有興趣,故事情節的發展也不錯,文筆與描述的能力雖然有點卡卡的但還OK,倒是密室詭計我比較有意見,警方在檢驗證物的時候很難不發現凶器的構造吧……
  矮靈祭殺人事件.jpg  <矮靈祭殺人事件>創造出的美女心理醫師偵探還蠻有意思,我也頗期待之後的相關故事,而這回入圍決選的作品正是由姜巧謹出馬。
  設計殺人.jpg  <設計殺人>的故事透過城市裡的連環殺人魔「奪命設計師」染開懸疑之霧,第二個受害者竟是前往現場的警察之未婚妻,這一顆震撼彈漾起了深潭之上的波紋。警察與協助辦案的心理師、設計師要如何找出「奪命設計師」?而從第二部開始就在讀者眼前呈現出誰為「奪命設計師」有何用意?獵與被獵的背後是否存在著更大的陰謀與謎團?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一片推理小說腥風血雨的廝殺中我推薦可以放一本北村薰春櫻亭圓紫系列的作品,清新的風格讓人感覺安寧、閒適。
  夜蟬.jpg  系列的第二作<夜蟬>以「系列」的角度來看是個起始與確立,不同於第一本<空中飛馬>呈現出生活周遭許多的日常之謎及帶出春櫻亭圓紫這落語加優雅偵探,本作吹來的是成長之風,而圓紫大師成了協助破解成長中之謎的心靈偵探。通常推理、偵探小說的主角都是那神通廣大的偵探們,但春櫻亭圓紫系列卻是相反,而是以「我」為主角,任偵探的圓紫大師只是出來「解圍」而已。仔細想想這樣的結構很合理,但不論怎樣談論到推理小說似乎都難以想到這樣的模式。
  北村薰曾任老師,且完成首部作品時約四十歲,我猜想他是有個女兒還是姊姊或妹妹呢?因為一系列故事中的「我」都是女性(北村是男的),但出自他筆下的「我」這女性卻如此自然動人,可以說沒有什麼「男性想像」中的矯造。第二部作品中成長的發想更讓我猜測他是觀察著某親近女性而下筆的,實在難以想像能有男性可以將小女孩寫得如此鮮活。另外,本作中的「我」確實也得要是女性才能展現出特色,因為相對於日本女性,男性在那樣的年紀我想很少有此文藝氣息與感傷,甚至若用小男生的角度來寫反而彆扭,唯有日本女性特殊的情懷才能造就「春櫻亭圓紫系列」的柔美氛圍。
  <夜蟬>的謎團與解釋也不同於<空中飛馬>帶著旁觀者趣味的解謎,<夜蟬>圍繞在成長中的「我」的心境之下,從第一篇故事那種莫名的青澀情感到第二篇好友浪漫美好的成果來到最後一篇親姊姊陷入成人情感世界中的擾網,漸次領著「我」面對尚朦朧的成長後的世界。尚屬少女時期的這段柔雅清風,成長後是否復見?這就得讀後續的故事了。
  以解謎的角度來說,<夜蟬>的謎題不比<空中飛馬>複雜,但表現出平常更難理解的一般情況。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方快車謀殺案.jpg  <東方快車謀殺案>是一本跟我提起推理小說時我反射第一想到的作品,刻印此記憶與漫畫<名偵探柯南>有關,還是小學毛頭的我從漫畫的介紹中得知此作,進而在圖書館課讀了冒險推理(江戶川亂步的<少年偵探團>、莫里斯.盧布朗的<亞森.羅蘋>)以外的推理小說。
  小學時的我仍是圖大於文,雖然讀過福爾摩斯全集跟上段所說的冒險推理,但前者是因為感覺讀了代表聰明,後者則是純粹驚險有趣,全然沒感受推理煮藥的樂趣(解謎面),所以除此之外的作品都讓我感到文謅謅,連赤川次郎的作品也是如此。<東方快車謀殺案>算是暗示後的結果,讓我有幸在那時候就讀過這本世界推理神作之一,不過苦笑的就是在本作後同是克莉絲蒂作品的<畸屋>還讀不到三分之一就畫下推理閱讀的句點。
  有辦法讓對文感還不成熟的我陷入正是<東方快車謀殺案>厲害的地方,這部作品的章節安排很標準,就是前敘與事件人物、事件、證詞、求證、解答,但有意思的地方在於謎團經過一個個過程雖然呈現出更完整的風貌卻更是陷入難解之謎,到底死者是被誰殺?又是何時下手呢?連鎖的問號勾起小毛頭我的興趣,同時想起要有柯南(漫畫)的精神,所以在那邊想半天、猜半天,哪知道結局竟然完全不在我的意料之中。
  因臨時接到通知而啟程欲回倫敦的白羅搭上了東方快車,他與該鐵路臥鋪車廂公司的董事相識,卻沒想到在淡季竟然滿額,幸好該董事都會留個特殊鋪位,於是白羅就根本是命運安排一般搭上了這列謎團之車。
  車廂裡的人來自各國,除此之外,地位、職業全然不同,這樣特殊的雜燴是白羅腦中的一大提示。未了,列車受雪困,而那面目可憎原想委託白羅保護的人就這樣被刺殺十二刀死絕。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非常令我驚豔,第二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的首獎作品可以說是近來讓我大力鼓掌的一部。
  作者陳浩基是香港人,曾在明日館的短篇作品中讀過他的短篇,<藍鬍子的密室>與<窺伺深藍的藍>所表現的懸疑、逆轉情節讓我眼睛一亮,這回得到首獎的長篇<遺忘,刑警>更是巧妙的傑作。
  遺忘,刑警.jpg  故事從彷若夢境中的凶殺現場出發回到了乍醒的警官身上,他的一天疑似開始,但記憶似乎有些不對頭。隨身的筆記上的段落提醒著過往,循著過往他來到工作處,哪裡知道時空背景莫名地出了問題,難道過去六年的記憶已經變形、消失了?
  六年前的血案早已塵埃落定,但他的腦中始終擺脫不掉疑惑,於是他在腦中懷著疑惑與碰面的記者展開一場重啟調查,沒想到他的推論及真相對他的記憶舉起了質疑之指……
  這部作品的氛圍我一直覺得很維妙,我想跟場景是香港而作者也是香港人有關。電影台常常會有港片,雖然我不常看警匪、古惑仔之類的港片,但偶爾還是會看上幾眼,所以在讀本作時總有種「既視感」(跟故事中的概念還真是像),那些熟悉的名詞與場景就這樣構築在我腦中,說不上親切也說不上陌生;還有那些香港方面的用詞,非常有味道,我反而覺得台灣作家還沒見過「台味」濃厚的,呵。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旅情推理作家內田康夫的作品大多是將場景定於某處然後深入探尋事件,就我所知的其作品大部分都發生在日本,而這回呢跨越了海洋來到了層水火不容的對岸:中國上海。
  雖然我認為場景大部分都在日本,不過故事中的淺見光彥好像曾搭郵輪環遊過?這部分我就不了解哩。
  上海迷宮.jpg  <上海迷宮>的故事不僅貫穿兩地,且兩邊各有事件發生,事件的相關人士還有重疊,這使得狀況撲朔迷離,我想內田康夫真的活用了他筆下名探淺見光彥的特殊人際,否則像這樣的事件恐怕就沒人能擔任串橋的任務了。
  日本發生一起殺人事件,發現者為一名中國翻譯;上海則是在飯店中名人教授的謀殺,被指控者是日本發現者的父親。淺見光彥在多方慫恿之下加上美女牌出招,最後同意搭船前往──飛機啊……我想不僅他不敢搭,老實說沒搭過的我心裡也毛毛的。
  這部故事於日本社會中中國人的影想有些許著墨,之前曾看過成龍的電影<新宿事件>,因此對內田所描述的中國人的行為、樣貌有些想像。人對於憧憬與想像摻入了「幻想」那就有可能會造成相對衝突,而這「幻想」瀰漫開來的話問題可能就會不少,我想許多「現代進步」社會碰上了不少這類「前來」的問題。人總會把東西人化、物化,數字造成這兩者的實體化就會產生偏離立場的謬誤,而為了搭上「賺錢」之車,人能做出多少事?或許先了解人類的許多樣貌後再行動還不遲吧?但偏偏許多人連自己都還沒認識就已啟程,接下來會是什麼故事呢?我想只有活下來到老的人才有機會老生常談。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冥王星魅影.jpg  與占星師凱蒂.克蘭系列邂逅頗意外,在我那天走到舊書店之前甚至沒聽聞過這部作品。擺在架子上的三本系列封面很漂亮,頗吸引我,不過當下沒買,而是回家查查看這是怎樣的作品。
  這三部占星系列是作者凱倫.厄文的起點作,或許她的星星來到該寫作的命運上,一個無法避免的轉職讓她著手撰寫一連串由占星師為偵探的偵探小說。
  看介紹來說似乎是三部曲?但我總是納悶,因為如果照他書名看起來光是過去的九大行星加上太陽跟月球就有十一篇,啊前陣子還說什麼有第十(雖然顆有也不大會寫進去),不曉得是沒有繼續寫還是中譯中斷,畢竟本作的出版社已經沒消息了。
  對我來說,這一系列是完全陌生的作品,是突然碰到的這種,因此閱讀前心裡竟有陌名的忐忑,哈哈。開始進入占星師克凱蒂.克蘭的世界很快地就融入她的文字中了。
  就我目前讀到的西洋推理文學中,凱倫.厄文的文筆或許是最自然、流暢的,她以第一人稱的我來描述凱蒂.克蘭的故事相當鮮活,感覺故事中的她是一名可能會在隔壁(如果住加拿大的話)活蹦亂跳的女性,比較特殊的地方只在於她是個少見的占星師,且還有心理學博士的文憑。她的日常就是日常,對於周遭的描述帶點俏皮跟小諷刺,而面對客戶呢就是在自然反應中加入對其星盤的評析,一直到莫名的新客戶乍到為止。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在我來到推理小說世界時明了台灣推理小說界的燈,原本視野裡的歐美、日系作品旁多了個我該注意的位置。
  快遞幸福不是我的工作.jpg 虛擬街頭漂流記.jpg 冰鏡莊殺人事件.jpg  第一屆的作品寵物先生<虛擬街頭漂流記>、林斯諺<冰鏡莊殺人事件>、不藍燈<快遞幸福不是我的工作>皆已拜讀且是各有異趣的精彩作品。以「推理獎」為立場會分出名次,但實質上三部作品代表著推理文學的不同領域,更重要的是,台灣推理文學已然不是雛鳥試飛的階段,夠格展翅了。
  第二屆的持續有點像進入挑戰台灣推理文學的階段,是一個期待又怕受傷害的連結,希望精彩的台灣推理作品能推陳出新,更希望閱讀者能將眼光拉回以豐碩的本地──「翻譯」不該是個信仰。期待屆次將為無止之境,如日本江戶川亂步賞那般淵遠流長。
  呼……上面那一段寫的都自以為評審了,哈哈,不過那確實是我衷心的盼望。
  好啦!這回讀的是第二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的作品,冷言的<反向演化>。其實基於作者的關係本書以我的慣例應該會放在第二或第三讀,我偏好作者不連續的閱讀,不過因為這是在出書之前就先想好的順序,後來意外先收到冷言<鎧甲館事件>仍沒考慮變動,主要原因跟書名有關係──嗯……對於「神秘感」高點的名稱會比較有直接的興趣,加上「演化」這一詞與我的思維有關,因此就先行排首了。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本書的封面很有感覺,在買之前看網路上的圖案時覺得是隻豬鼻孔的鬼拖著長尾巴,拿到書時覺得有些怪怪,這才發現原來這副圖是由一群烏鴉及幾隻動物樣子──與故事有關──組成,不過由於中間那尊招財貓太過鮮明,之後都看不鬼樣啦,哈。
  鬼的足音.jpg  <鬼的足音>是道尾秀介首本短篇作品集,他的作品目前讀過的有<背之眼>、<向日葵不開的夏天>,以這兩部來說,我比較喜歡<背之眼>,或許是有調查靈異事件的感覺吧,而<向日葵不開的夏天>較沒那麼喜歡,倒是裡頭的可愛之陰鬱讀的時候像層霧似的環繞著──本作<鬼的足音>可以說是承襲這種感覺的短篇。
  首篇<鈴蟲>就讓我感覺到<向日葵不開的夏天>的氛圍,原因不出就是筆觸、描述、蟲以及……S。
  道尾很喜歡以S作為某種代稱,本作中每則故事都有個S;性質各不同的S只有同樣的效果:影子及聲音。<鬼的足音>是透過S這角色所踩踏而來的!
  因為<向日葵>的關係,一開始看S實在不免會想到那隻會說話的蜘蛛,但隨著<鈴蟲>故事的開展,S的樣子同時模糊又清晰了起來──實體沒了,虛體開始籠罩。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羅馬帽子的秘密.jpg  佛列德瑞克.丹奈及曼佛瑞.李在著手完成艾勒里.昆恩推理小說的首部前已做好「取材」的工作,<羅馬帽子的秘密>這部首作的文字運用與描寫尚相當純熟,採取的的「偵探出場」角度也不同一般卻很有他該有的感覺。
  讀了不少昆恩的作品來到首部才知道原來整體是回憶錄的模式,所以看到一開始說兩父子都到義大利退隱時的感覺還頗怪,昆恩還生了個小小昆恩咧,哈,真不曉得這在情關上老進退兩難的偵探取了個怎樣的姑娘為妻。
  <羅馬帽子的秘密>作為起頭還頗有效果,因為本作的狀況屬於一般事件的發生,警方自然是第一線的出場者,這使得昆恩成了「華生中的福爾摩斯」一般;事件的調查與發令都是他老爸的決斷,昆恩重頭到尾說的話相當有限,但通通都是關鍵,在此凸顯出獨立的推裡思考點與官方的一般觀察點之不同。
  事件很快就發生,後續的部分是由被害者牽連出的一連串關係,可以觀察出那年代美國的人事物背景──即,本作推理自然為重,但社會性的觀察更讓動機連讀者都同敵愾。
  羅馬劇院正上演著當代最吸引人的劇場<槍戰>,第二幕時突然自觀眾席間傳出騷動,原來是某人倒地──確定死亡引起更大的騷動,而到極點的效果就是:謀殺。事件後的即刻處理紮實,這使得後來發現的關鍵帽子成了指標性的線索。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不否認恩田陸是個不僅全面且傑作不少的作家,看翻譯作品的數目也能知道其支持者之眾,但!經歷過<尤金尼亞之謎>、<三月的紅色深淵>,恩田陸這名字開始讓我三思。我也不否認開始讀她的作品必然有著「這是推理小說」的想法,如此或許多少會影響到其文章特殊性的評判,只是……還是好飄啊!她的文章奇想、幻想還不止於字詞之間,完全是整篇章節都有此效果,所以過去讀她的作品之疲憊感僅次於小栗虫太郎的虐腦名作<黑死館殺人事件>。
  所以呢先認識作者的起點還是頗要緊,土屋隆夫的明言實有必然之根,恩田陸的作品更是如此。只是上一句這樣說,這回我所讀的卻是她的第二部作品<球形季節>。球形季節.jpg  
  故事是由流言展開,流傳在谷津這祥和豐饒之第的四所學校的學生中。流言從一開始的小咒術開始,發展成為「可能的事件」。正當一夥學生人馬調查到最後認為無傷大雅之時,流言的內容成真,該名人物就此失蹤。緊接著流言又以相同模式出現,事件也不偏不倚地發生,到底背後存在著什麼樣的秘密?
  這是部頗有青春校園風格的幻想推理作品,如同作者介紹時所說,恩田陸的作品呈現出「跳脫現在」的氛圍,本作更是明擺著「跳脫」的概念。
  其實<球形季節>若對照我先前說的覺得恩田的「飄」感來說是有其主軸存在,不過由於整體的概念生在各樣不同的青少年的思想中,所以拿不定的感覺就強烈了起來。幻想的概念以成長中的青少年的心靈來發展真是相當契合。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冷言。這名作者的名字若多少接觸台灣推理小說的話曾碰到應該頗有印象,呃,對我來說是如此,畢竟這名字取得頗有俠氣。
  在我進入推理小說世界從而再到台灣作品與作家時就有注意到他,結果許多選擇問題的情況下台灣推理的認識跛了不少下,直到今日我才讀到冷言的作品。
  其實閱讀台灣推理小說(或者說華文推理)我是有些期待又怕傷害,期待是因為我再次進入推理小說閱讀是因為鮮網上中國作家的<北斗推理劇場>(可惜沒更新後就不知哪裡找)以及當時也在鮮網闢道的林斯諺,主要是後者,斯諺兄讓我感受到台灣推理是可比擬西、日的;傷害算是我對文學與行文的感受,有些台灣作品雖然推理與謎題很不錯,但文中人物的舉止、行為、說話實在有點悲劇,甚至有一部讓我感覺好像小學生的作文,著實汗顏了好一陣子。不過呢,期待依然居多,只是同時對於故事的感覺更敏感些。
  鎧甲館事件.jpg  <鎧甲館事件>的序章開始讓我有了好感。嗯……總覺得台灣推理小說的文章特色是文筆的描述法,像我也是,寫文時會運用許多修辭宛如寫詩般地點綴上去,那冷言的文筆與林斯諺的文筆也都有類似的特色;另外讀到後面兩者也都有台灣特有的酸澀情感,這頗有些意思,呵。
  這部作品整體上相當棒,人物的描繪與狀況的撰寫都很好,只是我多少會覺得有些許「劇情需要」的部分出現,這只是種求疵的感覺,並不礙於整體。故事到後面的發展也將前面有點微刺的部分渾圓起來,我認為冷言確實捏出了本作的立體感。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推理的絲線就足夠阿嘉莎.克莉絲蒂編織出不同風貌卻都驚喜連連的故事。
  赫丘勒的十二道任務.jpg  這回讀完的作品<赫丘勒的十二道任務>的名稱是不是令人有些納悶?讀之前我一直想為什麼是「赫丘勒」而不是「白羅」呢?當然姓名兩者都能用啦,只是通常都只會稱呼為白羅,其他作品也都是用白羅來表示,怎這本是「赫丘勒」?用名來表示有什麼意義麼?
  噢!有,只是因為我對希臘神話故事都只是聽聽而已才沒感覺,原來赫丘勒斯是希臘神話裡的大力士,那赫丘勒這名字就是從這大力神之名來的。神話故事中的赫丘勒斯完成了十二道艱難的任務,那被激到的大偵探赫丘勒.白羅──也就是現代赫丘勒──是不是也要對照一番完成相應的艱難任務?「我的字典裡沒有『不可能』三字」,所以他老兄就打算接下通往退休之路前的十二道與神話赫丘勒斯相似的謎案任務。
  想對照出過去的故事創造出新的概念可沒那麼容易,因為要讓人有貼切的感覺就得好好架構,然而克莉絲蒂似乎對於推理故事是駕輕就熟;十二篇故事篇篇都有自己的特色,除了對照神話,結構也各自不同,而結局則都令人眼睛一亮,很有意思。
  推理小說中事件的主要因素在這本短篇集中皆有出現,然而透過本作我想克莉絲蒂對於毒品已開始侵蝕社會的狀況感到憂心,至少她就在故事中表名譴責關於毒品的一切人事物。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泡坂妻夫之名在日本推理界是赫赫有名,也曾聽聞其撰寫手法出於心理的探討,而這回總算得以讀到他的首部短編作品<亞愛一郎的狼狽>。亞愛一郎的狼狽.jpg  
  作者介紹的部分更是知道他老兄的職業還頗絢爛,主業為和服家輝紋綉師,同時還是魔術師、推理小說作家,而行文的風格總會幽默、搞怪一番,似乎很有意思,而故事也正是如此。
  <DL2號機事件>是他投稿幻影城得佳作的作品,也是帥氣對比糊塗的攝影師偵探亞愛一郎的登場作。從偵探的塑造不難看出泡坂的小玩笑,亞愛一郎是姓亞,名愛一郎,這是個怪名字,因為姓氏發音就是日文的あ,不好好解釋還真搞不懂這傢伙是在啊什麼啊?跟他糊塗不可靠的舉止還頗搭的。會取這名字的原因也很妙,因為泡坂希望在日本偵探圖鑑上亞愛一郎會是第一個出現的名字!我想他確實辦到了。
  <DL2號機事件>由一通飛機炸彈通知起始,結果卻一點事也沒有,只從飛機上下來了個說他就是被威脅要被炸的被害者,結果態度糟糕,其他人也就隨他怪吼,一直送他離開……這時只有亞發現這人的奇特舉止。
  這篇短篇的解謎很有意思,也點出人的偏執性,不過最後把事件延伸到殺人上是有點過頭了,呃……基本上我認為除非是意念強烈到精神有問題,否則像那仁兄有如此事業應該不至於錯亂到如此地步;這樣的推理讓亞很神(完全對比),但結論是有些遷強的感覺。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句話似乎果斷了些,但我認為時空與時間要有任何變化依然是被無解的矛盾緊緊依附著。
  穿越時空的少女.jpg  <穿越時空的少女>是筒井康隆的作品,頗早期所作的,出版對象是國高中生,因此本作的內容讀起來的「年齡感覺」是較低的。這部作品與其說寫得好不如說概念很有創造力,雖然我並沒觀賞過,不過關於穿越時空的少女的題材改編過許多回,我想獨步摘筒井的作品翻譯之因與此不無關係。
  單純以直線的邏輯來看,<穿越時空的少女>故事還頗有意思:某個少女有天在理科室察覺有異狀,發現一瓶翻倒液體後卻沒追上人,這液體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她竟然就此有了回到過去的能力。少女除了借用能力改變原本的未來外還設法想找出原因,結果更是發現難以想像的狀況……
  以結局來說大可把一切視為少女之夢,但若真的要以穿越來看的話矛盾就很大,呃……當然,當作概念有意思的作品來讀就行,我只是對於「穿越時空」有點過敏而已。因為不管怎麼說,只要真有辦法回到過去,那先決條件就是你必須否定現在的自己。回到過去不可能是主觀之事,也就是既然你能回那其他人呢?世間無數的記憶與經歷除非都是「已決定」且「多層次」才有可能改變,但試問,你認為你現在存不存在?只要認定可以回到過去改變未來,那麼你就得承認自己當前並不存在,若無法破除這矛盾,時空旅行就不會有「實質上」的「插手效果」。
  另外時間只是個籠統的概念,因為我們「一直」存在著,所以得要依靠「時間」的觀念活著。時間只是個觀念不是物質,是一種持續性的狀況,若能「倒回去」那就詭異了,因為「根本」上的時間觀念還是持續著,但「非根本」的時間質化卻有改變?那到底變的是什麼呢?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王死了.jpg  「令人錯愕的大膽」,這句話會出現在故事一開始的狀況中,因為昆恩與他老爸所碰到的只有古代君王才能施展的權力。
  他們被「強迫邀請」調查恐嚇信,且那一天及後來所有的行程通通被取消(老昆恩可是警察局長啊!),在現代(19XX)有誰能如此「禮貌」蠻橫並存在於美國?我想,光是這一點可能是作者要表達的極大諷刺:有這權力之人乃世界上的軍火之王,班迪格。
  昆恩父子即將到的地方是一座島,甚至算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了。坎恩.班迪格在此地完全是國王的存在,他創造了這個武器生產地,同時也建構島上一切的規矩。是啊,民生與民主在此簡直可笑,只有武器能帶領人取得自己想要的,這就是人類建構國家社會的方式,也如此造就了不可一世的富豪──如果感到欣羨,那麼你八成會是「被剝奪者」。
  本作的謎團自一開始就存在,連我也搞不懂為何這樣的「大人物」會邀請昆恩父子來到島上調查,故事中的昆恩也如是想,於是他開始進行他「反抗式」的調查行動,最後來到了戲劇性的「謀殺」瞬間。
  預告一篇比一篇更接近目的;這回的手法是我目前讀推理小說以來最囂張大膽的舉動:竟然被揪出來還能大言不慚地說絕對準時殺人。場面緊張了,在完全密不透風還隔了走廊與兩道牆的情況下,謀殺真會照預告上進行麼?沒有子彈的空鎗扣下……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帕諾拉馬島綺譚.jpg  傅博先生在本作後提到<帕諾拉馬島綺譚>的最後兩字因時代關係從綺談到奇談到綺譚,或許三者在意義上差不多,然而還是「綺譚」用得最佳,能感覺出作品中的「顏色」以及「深淺」。如傅博先生所下之語:本作就是個綺譚。
  讀江戶川亂步這本<帕諾拉馬島綺譚>可窺見他心中的美妙世界觀,因此本作就他自評來說是自然發揮,雖然我還沒讀過亂步其他的中長篇,但我想這一部是他最順暢寫下了異色作品。
  不難看出亂步的小說常出現「身分交替」的把戲,甚至他最有名的反派角色怪人二十面相就是個玩身弄分的絕頂高手。<帕諾拉馬島綺譚>故事中的角色也是如此。
  一個整天作不實際幻夢的人因千載難逢的際會而替代了與他神似的富豪地位,此後他將不實際之夢利用巨資實現,在一座孤島上創作了異夢般的史詩世界。
  故事的情節頗簡單,但內容物之色彩直到今日也令人眼花撩亂,且其中運用的「幻覺」技術教人嘆為觀止,若現代真出了此樂園生意應該不錯,不過……可能得調整一下裸女的出場──雖然這一招讓「人造自然」更顯其特色。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目前只讀過北村薰的<空中飛馬>,但就其中譯本的介紹來看,<盤上之敵>是風格特不同的作品,不是什麼清新的日常推理哩!
  盤上之敵.jpg  既名為<盤上之敵>那麼與棋局似乎有些關係,觀其章序都是國王、皇后的,頗有那味道,不過故事的內容與棋無關,有關的部分在於人物互動的交錯。全面來看人可以說是人生如戲,但以事件與競爭的角度來看,人生如棋就很貼切。
  嗯……不過以棋局的方式來描述本作我認為是北村薰覺得可以這樣描述,因為故事中的主人翁末永採取了「策略」的手段,然而我卻覺得與「棋賽競技」還是有相當不同,多少會覺得這是部雙向進行布局、對峙的作品,但內容卻是顯性的白色與隱性的黑色兩者對抗。
  在閱讀的過程中一直充滿著疑惑,我不懂為何作者一直述說著人物的背景,且對於事件的發生,末永的舉動也頗令我納悶,結果到最後才明白這是一種先行的安排,也就是先把相關細節讓大家知道,接著才有辦法對棋子下達指令且能讓讀者的思緒一箭貫穿。這算是不錯的安排,只怕有人會在真相之前不耐呢。
  本作是敘述型詭計,且衝擊性還不小,在「中盤戰」的最後我還是一頭霧水,到底事件前因後果為何竟然被打翻了概念(前面以為有了解答),後來才知道原來是一連串的設計,驚人的是這根本就是「瞬間」的設想,大膽至極,令人屏息,無怪乎要先談談末永的特色以及美貴子可嘆的背景。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謊言是真像的影子。
  謊言有三種:
  為了保護自己的謊言;
  為了欺騙對方的謊言;
  為了包庇他人的謊言。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阿嘉莎.克莉絲蒂的作品總會有不同的「人行為發現」,故事的真相更是讓讀者感覺:這真是難以想像。
  一、二,縫好鞋釦.jpg  <一,二,縫好鞋釦>的書名頗讓人摸不著頭緒,感覺是首童謠,確實也是童謠,那麼會猜想會是什麼童謠謀殺麼?其實不差太遠,因為世界經典的<一個都不留>就在本作前兩本。我想這時候的克莉絲蒂思考著如何把童謠的元素放進去,或者單純想用一些有趣的概念套入她的故事之中。本作是童謠沒錯,不過內容跟童謠倒沒什麼干係,關係是在於這部作品的架構就猶如這童謠(或童詩)吟唱那樣地行進。
  白羅看牙醫。
  這個場景是要告訴各位,可以說不管任何人去看牙醫,在等待的椅子上心情是多麼複雜,尤其聽著診療室裡那要命的聲響簡直讓人坐不下去。蛋頭偵探亦然,對牙齒的擔憂讓他不管看誰都像是準備要進行謀殺的。結果安然無事,出事是在他開心地結束治療後,隔天他才知道自己得換個牙醫了。
  「自殺」這個結論似是而非,不說白羅,讀者都是問號滿天;關鍵會勾起偵探的興趣,地面上的痕跡成了推理的起點,只不過這起點很快就被更大的「線索」給攔住。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館系列」我想是綾辻行人最著名的作品,他設立了一個來者無法超越的相同系列作。
  作品的感覺來說我覺得部部進步,雖然起始的<殺人十角館>被大讚,但我倒沒有特別的驚嘆。之後的水車、迷路、人形感覺上都還好,會這樣是因為端倪不難察覺,反而是建築的異趣我很喜歡,如果我搞個<迷路館>來住的話應該不錯,哈哈。
  「還好」只是我的感覺,實質上的詭計部分其實都不落窠臼,各有其特色。「館系列」一直到<殺人時計館>才讓我大驚嘆,這部作品的詭計真的是獨一無二了,就算類似也無法辦到他這般規模,非常了不起!
  再來,就到了<殺人黑貓館>。殺人黑貓館.jpg  
  這部作品是由手記與現實交互進行,一邊敘述著在黑貓館失控的謀殺另一邊則是偵探鹿谷協助老人恢復記憶。噢,說到這兒,原本的偵探島田潔完全用他的筆名呈現,我想這是綾辻行人完全「館系列化」及獨立的做法吧!不過這偵探的特色仍然只有「一天一根菸」的原則。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向日葵不開的夏天.jpg  詭異、屏息和著懷念的感覺蔓在讀過本作之後。「想寫自己想要讀的小說」這句話說得確實不錯,道尾秀介這本<向日葵不開的夏天>確實是流露出「自我性」的奇特作品。
  詭異是環繞著這部作品的特色,到底那樣一個「世界」是真的還是虛幻的?只有文字中的主角能振振有詞。事件到底與少年有沒有關係?這會是一個難以套入方程式解決的問題──當然,若用心理學、社會學的角度是能剖析,但恐怕不會是正解。
  屏息是等著該不會最後的最後又有什麼難以料想到的狀況發生,因為這一個特殊的敘述型詭計揭開後,似乎很多人事物都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來取代。另外就是思考著開頭與結尾兩者間的真實關係。
  懷念呢……呵呵,這就有意思了,因為我小時候──或許每個人都是──也有著自己的「世界」,我會與長大後才知道不會說話的事物對話,甚至曾有一段時間在「自閉」的時空裡創造出一個含糊的人影,就在那與牆壁極近的情況下與他對話。我想我老媽以前可能曾很擔心吧,哈哈,啊……不過等我意識到過去時已經長大了。
  好的。<向日葵不開的夏天>的前面大半蠻可愛輕快的,甚至那死掉的孩子的靈魂跑出來也很有喜感,連主角推想著「誰是兇手」時都覺得小不點鬼靈精,而妹妹美加整個好古錐啊!總讓我想到小毛頭妹妹跟前跟後的可愛樣子。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時候注意作品的出版年序會發現些有趣的狀況。
  我並不是照著創作順序讀艾勒里.昆恩的作品,因此總會在閱讀新的一本前先看看這是何時完成。這回<惡之源>算是他的中後期的作品,有趣的地方在於它連著<雙面萊維爾>。
  惡之源.jpg  我不曉得他倆在設計本作──或者前作──時正思考著昆恩面對較極端的可人女性時會是什麼表現?但<雙面萊維爾>與<惡之源>在這部分有那麼點像「女性探究同系列」。怎說呢?<雙面萊維爾>昆恩碰到的是完全不經世事的超純真少女,潔白純淨到令人不知所措,重點的美貌當然是揪人心深;<惡之源>就完全相反,先來個還不錯的妙齡少女,隨後登堂入室的……要命啊!超性感熟女!(請容我用此稍誇大的口吻來形容,因為字裡行間能感受到兩兄弟描繪的那種衝動)艷麗性感到令人「不措所知」,重點的美貌已經不是揪在昆恩心上,而是下面很多的地方。
  由上述比較可知,美艷性感的熟女大勝……在昆恩總算明白純淨只可能出現在修道院為止。
  不過我想作者倆那時可能「想了不少」,因為描繪這「剝皮紅柿」般的女子用了我所未見的譬喻;最厲害的一招就是一開始那妙齡少女夠美,結果那艷女一出來少女的地位跟男人差不多……這樣的敘述夠引人遐想吧!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放電人啊……好。」放電人.jpg  
  這本書的封面製作得實在很有味道──當我買下詠坂雄二這本<放電人>實的第一個感想。
  詠坂雄二。日本推理史上不曾聽聞過此人,因此是個新人;透過一些簡單的介紹,得知他是本格推理作家,對應的我想是綾辻行人。
  不過倒不是說作品就會類似,嗯……不過就本作的那股幽微的恐怖營造來說,或許有其相似之處。
  <放電人>這部作品的基底是「都市傳說」。這個名詞我並不陌生,幾年前台灣播出的日本節目USOJapan裡就有用都市傳說演出恐怖故事,甚至我曾看過的吐血恐怖日本鬼片<鬼嚇八>也是類似的情節。「都市傳說」就是現代的恐怖故事,就如<放電人>中所述的,這與過去的古老怪談其實本質上相近,不同在於傳述於這逼近的年代,因此更有種隨恃在側的恐怖感。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