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的事物卻到了此時才接觸──江戶川亂步的起點作品<兩分銅幣>總算出現在我的書架上。兩分銅幣.jpg  
  對於江戶川亂步的認識散見於各推理小說開頭的介紹中,而我與他實質的接觸就是在小學時期讀的他的通俗冒險推理小說系列,而前陣子重溫的<怪人二十面相>亦是其中之一,因此對於他「一般」的文筆與架構是不曾見識過的。
  通常看到「起點」作心裡多少會把某些評判程度壓低,比方說文字描寫、人物琢磨、場景描述一類,或簡單的說就是可能會少了些「活性」,然而,江戶川亂步的起點作品全無此類,或許拜他閱讀、觀察、經驗所賜,他的「出道作」一點也沒有生疏的樣子,甚至把時間拉更前的<火繩槍>這部他大學的創作還能發現人物的對話竟如此自然!成為大師有是淬年而就,有的是天生但僅發揮一回,江戶川亂步則是兩者兼備。
  綜觀<兩分銅幣>裡的故事會感覺到亂步純粹的「推理」,故事鮮少有偵探把眾人齊聚一堂然後正氣凜然地指出誰是兇手,大多是裡頭的人物突生想法而採取解謎的行動。有意思的地方在於,當故事主角如火如荼地朝著真相邁進且即將抵達終點時才赫然發現……原來一切根本就可以用另一個角度解釋!原先的進展全被推翻,而後生出的事實足以令人大拍一掌──這一招在<兩分銅幣>就粉墨登場,你要我相信這是新人作品我實在難以想像。
  大翻轉的部分我特別喜歡<一張收據>這部猶如「日本雷神橋」的事件(我猜想亂步應該有參考福爾摩斯的這案件,而後的介紹也提出亂步喜歡「以計借計」地改造西洋古典的詭計),一場自殺讓人嗅出其中不尋常之處,根據現存的線索導出不堪的真相,卻哪裡知道指證歷歷的線索就是一張被壓在石頭下的火車收據。我認為亂步在設計此故事的概念與細節上精彩之外,對於「一張收據」這故事中決定性物件的出現並不使其「驚喜化」,也就是說,在一開始的描寫中你根本就跟那自以為發現主要線索的警官一樣全然不當它一回事,但真相後的回想才赫然發現不過就是「被壓住的紙」所代表的意義是如此深遠!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可以說不管讀不讀推理都會知道的著名偵探,他不朽的名號即使在原作者筆下退隱仍在後世驅使後進再現其輪廓(關於模仿作在本作之前僅讀過島田莊司<被詛咒的木乃伊>,不過這本是諷刺取向),想要精準再現神探丰采有必然的難度,因此這本由柯南.道爾小兒子亞德里安.柯南.道爾及約翰.狄克森.卡爾共同創造的<福爾摩斯的功績>說是「正統」「鑲嵌作」(其內容是採原著中提及卻沒紀錄的事件)全不為過。
  福爾摩斯的功績.jpg  本書通篇的感覺確實與柯南.道爾之筆頗像,不過他倆似乎特愛將福爾摩斯的「行為特色」表現出來,幾乎每一篇都會讓福爾摩斯表演一下他的神眼推理,這點變出來是ok啦,但那些被推理者神經真的太大條了,我是有點難想像某些條件自己竟然沒注意到,比方說行李上的外國標籤……
  撇開較一貫性的寫法來看,其他對於福爾摩斯的敘述真的是維妙維肖,著眼事件的點與反應如出一轍。不過若以事件的水準與詭計導致的狀況看來,本作相對於原著有著些不協調的感覺。
  <福爾摩斯的功績>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故事創作的梗概都出現在原著故事中僅只一瞥的敘述中,在閱讀福爾摩斯的作品時難免會遺憾為何不把那些提及的事件寫下來?或者會期待或許之後出現,結果自然是落空。我想柯南.道爾當初應該只是想藉著提到些許事件加深讀者對福爾摩斯的印象立體感,如果是他別有算計或是提示,那可就真的神了。這些被提及的事件就華生所說的都有其「僅只於提起」而已,也就是相對於本文的故事,那些不過是微小事件,然而藉由此「線索」所新撰出的故事卻仍是精采萬分,甚至某些觀察的細節還比柯南.道爾更精緻呢!
  我想可以說是青出於藍,即使把故事中由卡爾獨創與共創的部分拿掉,柯南的小兒子亞德里安所創的故事水準相當不錯,像<密室探案>的狀況與推演可真是令人叫好的巧妙,誰能確實注意到玻璃窗的前後呢?另外故事的模式除了福爾摩斯老喜歡推對方背景之外對於內容都套入了福爾摩斯故事中的不同元素,從小的鄉村古堡事件到足以震動國際的間諜案都有,能夠將原著點到的概念推展出如此豐富的內容,這真是不得不佩服啊。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離魂超市.jpg 4地獄陰蜂.jpg 4死亡倒數.jpg 4陰靈附身.jpg 4惡靈詛咒.jpg 4禁入空間.jpg 4戰慄童話.jpg 1妖魔道.jpg 1金娃娃.jpg 1腳朝門.jpg 1蘋果.jpg 2沉溺池.jpg 2枯萎.jpg 2熊家婆.jpg 2殭屍.jpg 2靈魂淚.jpg 3人骨農場.jpg 3致命美人水.jpg 3食人大廈.jpg 3奪命校舍.jpg  

  寫了一堆小說心得終於寫到鮮鮮出版的作品,情理上好像不合比例,哈哈,我想跟我閱讀的面相有關吧。
  會開始讀小說是從鮮網開始的,那時候讀了驚悚小說,自己也有嘗試撰寫一陣子,到後來持續閱讀的作品只有月下桑與夜不語的。
  當時在推理驚悚版上排名持續不墜的就是夜不語,但我彆扭地不打算看,直到某網友推薦才買了詭祕檔案第二部的<鏡仙>。說起來,那時候我的閱讀觀念很死,對於夜不語這類型的「恐怖」頗不以為然,比起肉體爆炸的狀況我那時比較喜歡月下桑的生死迷離風格。本來呢是斷文了,哪知道我弟與他朋友因這本讀了起來,原因不外是:排行榜第一。老實說,排行榜效應用在他倆身上很合的,這就出現一個謎了,怎麼夜不語的作品有此魔力?於是隨著他倆的腳步,我也完全踏入夜不語的詭異世界中。
  夜不語撰寫的故事會在每一個小章節前來一段知識,這些知識包羅萬象,通常都會與之後的內容呼應,我想這是他成功的要素之一。讀了先導的知識,後頭可能是延續、代入或更是逆轉該知識的狀況讓讀者的好奇心更重。透過夜不語的作品還能知道一些平時不見得會碰到的事物,這點是很有意思的。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雷克斯‧史陶特筆下的尼洛‧伍爾夫與阿奇‧古德溫這對搭擋能成為相當受歡迎的偵探配不令人意外,即使對推理或是偵探故事沒興趣的讀了他的作品也能有十足的幽默娛樂效果,且這從他第一部<高爾夫謀殺案>就運用得自然無比,這也是我不認為他首部作品優異卻又讓我期待接下來故事的原因。我還不曾見過能這樣相互調侃到極致的怪咖偵探組合。
  或許我頗喜歡這樣的相處模式:雖然屁,但心照不宣,好辦事!
  廚師太多了.jpg  <廚師太多了>我不曉得是第幾部作品。一開始場景出現在火車站而不是伍爾夫紐約的辦公室連我也感到訝異,就這點來看,史陶特所塑造出的鯨體偵探確實相當成功。
  一個在犯罪界風聲鶴唳的巨型偵探上了火車是緊張兮兮,這怪異的對照加上阿奇的冷嘲熱諷就是本作的開場小菜。為何伍爾夫「竟然」上了火車?原因書名大概就透露了,就是美食嘛!
  「大」偵探這回是去度假的,身為貴賓的他要參與的是世界十五位名廚的聚會,哪裡知道享受不到一半就出了命案──我想這部分作者對伍爾夫態度的拿捏真的很妙,因為他老兄是只幹他想幹的事,至於其他,只要不要太明白的狀況大概不會特別注意,頂多就是現場多留心,所以命案一發生他也只是程序上要阿奇幫他作證(屍體是他發現的),之後呢……腆著肚子就能走人啦!直到沒腦的胸手莫名其妙朝他頭皮開了一槍。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人菊殺人事件.jpg  我食言了,曾說要支持台灣推理文壇,結果拖了不知道幾本才再讀一作,這一本是金石堂網路書店的最後一本哩!藍霄的<天人菊殺人事件>。
  有些遺憾小知堂一系列的台灣推裡作品都已絕版,這本<天人菊殺人事件>讓我找了好些次,主要原因落在其被譽為精妙的密室詭計,且還提到這詭計已空前絕後了。
  三重密室,夠囂張吧!
  確實,這一招「刷卡」伎倆現在不可能再現,而能夠想出這方法確實非常有意思,雖然在故事後提出的挑戰時那些成群的嫌疑犯讓我腦袋暈乎乎的。就詭計的部分來說,<天人菊殺人事件>足以媲美日式的本格推理,然而這一個優點卻被人物角色描述得不自然而弱了不少。
  <天人菊殺人事件>是藍霄先生的首部長篇作品(不曉得是否第一作),如果同時也是首作的話那倒算情有可原,否則這折扣就打得大了。本作在人物的交流與對話上感覺很生硬,幾乎可以說「所有人都是同一人」,雖然在字裡行間多少摻入情態化的言詞,然而,人物說話的方式卻無法順暢的隨著情景轉變,在過去李建浩的<聖蘭女中殺人事件>讓我讀到快吐血,而本作也有不少地方讓我透不過氣來。當然可能會說本格推理就重在詭計端上,但是綜觀島田莊司甚至描寫再弱一些的綾辻行人、有栖川有栖的作品人物對話的特色性至少會還會讓讀者感覺鮮活,而不是像本做有如小學生寫故事那樣的死板。人物對話的交際、應酬語若像描述主文那般的話就顯得僵了,不過撇開對話來說,場景與狀況的描述倒是很到位。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我所閱讀的第二本伊坂幸太郎的作品,感覺跟<奧杜邦的祈禱>相同在於我的心得沒法很準確地抓出個型態,他文章裡所透露出來的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精神,我想這一點是他作品風靡當今推理界的原因之一。
  魔王.jpg  <魔王>本質來說不是推理小說,比較類似思想型的作品,藉由過去義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映出他筆下的威嚴政治家犬養,呃,或許更是對比著日本在政經上於大戰後的敗犬心態吧!
  突然發現自己擁有「腹語術」超能力的主角是個思想廣泛且總切中要點的人,經過多次實驗自己能力的過程,他最後打算運用這能力「改變」社會的流向。老實說我不是很懂為何他有此舉動,貌似他對犬養存在著一種「無法接受強人將群眾集成一體」的特質感到恐懼,因此想要讓這股力量潰散,當然,最後失敗了。
  故事的過程中提到許多非常有意思的人類行為,像是能力測試、真心話說不出口、自以為獨特……等等,而到後頭重點就放在國家的政治人物上。我頗欣賞他筆下犬養說出的觀點──這或許是伊坂想對當前政治人物的怒吼吧!
  能做到才說出口,若做不到願以命抵償──有政治人物敢這樣放話麼?要這樣說話還得要有足夠的魄力,且就文中來看他的就任確實改變了不少政治成分。不說日本政治人物如何,光看台灣只會「自保」的人就一堆。並非人不得自保,甚至自保是本能,然而,你要成為領導與執政豈能跟一般人一樣說保就保、說跑就跑?當我讀到犬養的未來黨黨員一旦勝選任官並不會大張旗鼓慶祝,而是嚴陣以待,這讓我深深感覺到這才是政治人物該有的心境!比較之下,你贏選戰後在那邊大肆慶祝是為了什麼呢?如果只是單純心理上的喜悅,那麼,該人就本質上恐怕沒有資格上任──因為從那一刻開始,心裡存在的只有如何改善社會的使命而已(現在來看到處都糟,持平與穩定我寫不下手啊!)。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蘿莉的秘密.jpg  讀凱林.史勞特這本<蘿莉的秘密>前若先讀過首作<盲視>會對故事與其中人物的心境有更深刻的認識。
  就史勞特前兩本的內容來說,她所關注的都是女性被害者的議題,<蘿莉的秘密>中來到年齡在準備進入(或剛進入不久)青春期的孩子上。從一場槍對槍的對峙起始,令人不堪的犯罪內幕就此開展。
  我想,既然她採用這題材下筆,那麼在實際的社會中或多或少發生過類似的事件,不過此類事件往往都會被壓下,這是不得已的,於是造成犯罪死角,甚而讓人在理所當然中被犯罪圍繞而不自知。
  只要是人能夠做出來的事就有可能發生,這一點請務必清楚,否則大驚小怪會導致歇斯底里,而後更會失去正常判斷力呢。如同故事中那些少男少女的悲慘遭遇,誰會想到「發生此事的可能性」呢?將表面的成像納入嫌疑範圍,我想是不可或缺──即使難以接受。
  史勞特特別會描寫女性的內心情感,尤其直接的部分,我想一般讀者可能有些難以想像故事中的女性們(尤其男讀者)的心思如此出乎意料,像是麗娜對那性感的少男有著踰越的想法一開始讓我頗不適應,但情感男女皆有,想了想也覺得不那麼難想像。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請勿在此丟棄屍體.jpg  怪怪的書名加上封面那輛討喜的紅色古柏車大概能猜想本作走的路線。東川篤哉這本<請勿在此丟棄屍體>是詼諧幽默風格的推理小說。
  帶著搞笑胡鬧風格的作品曾讀過的是東野圭吾<名偵探的守則>,不過要說目的就是要放笑料的還是<請勿在此丟棄屍體>來的「本格」(搞笑)些。
  事件呢從非常莫名其妙開始,突然有個女的闖入,然後在明明立志當律師卻精神不堪「突然」的妹妹驚慌失措下成了一具屍體;明明就不是她做的卻因為緊張兮兮只想到逃跑,最後的爛攤子扔給了她姊姊,而她就此順理成章地到北日本「度假」去了……或許有人質疑怎會有人神經這麼大條?但……某些人在面對太過唐突的壓力時是會無視沒錯……
  完全不像準律師的妹妹當然有個姊姊,姊妹……同體啊……
  沒搞清楚狀況就開始採取行動,論法來看不怎可取,這同時也連累了碰巧在一旁的壯壯男。陰錯陽差下兩人就此踏上棄屍之途……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七石天使.jpg  隨著書本能周遊列國,這回史都華‧柯恩的<十七石天使>帶我來到過去僅只於耳聞且只有首都名稱長到令人印象深刻的國家:阿根廷。
  南美洲諸多國家中我比較知道的只有巴西,媒體的曝光率來說似乎就她最高,不管是運動、電影或電視節目,南美洲出現的常客必有他的存在;其他如智利則是因為特殊的國家形狀與過去慘絕人寰的大地震讓我有所印象;至於阿根廷,除了世界盃足球賽開打以外我鮮少聽聞這國家的何人何事。再沒提到的大概就是我搞不清楚是在哪裡,又或者只有偶爾在某毒梟下落時會聽到的國家吧。
  <十七時天使>描寫的是阿根廷國內警察的腐敗以及其特殊的社會環境,讓人見識熱情光彩氤氳之下存在著什麼恐怖正義。
   25%的犯罪事件都是警察犯下!
  以法治社會的角度來看,這標語相當聳動,隨著故事情節推展更可見其中司警體系令人絕望的恐怖。許多警察碰到案件首先想到的就是談判,只要給錢就能協助將案子壓下,光靠這一招就能賺得不知多少的驚人收入。若問怎麼沒有上層監督?很遺憾,貪瀆愈甚者,官位就愈大;他們用公義裹著風險一路踏著底層人民的血汗往上,儼然是政府體制內的隱藏主體。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空中飛馬.jpg  或許是因為對照上一本<血腥遣散費>的關係,讓北村薰這本<空中飛馬>輕快柔煦許多。
  在還沒看作者介紹之前,我還真以為北村薰是個女的,結果雖然相反,但他出道是以女性身分來的,呃,並不是他變過性,而是沒讓讀者看見真面目,且在首本故事裡以女性第一人稱的角度描寫,其文筆的起落讓人難以懷疑確實是出自姑娘之手啊!
  提及日常生活之謎幾乎可以聽見北村薰的名字,確實如此,以<空中飛馬>對比若竹七海<我的日常推裡>來看,前者似乎更符合後者的名稱,<空中飛馬>每一則故事裡出現的謎團真的就是在生活中偶會碰到的奇特狀況──但往往會被忽略。
  生活中會有什麼謎團?寫出這樣的謎團如何吸引人呢?然而在本作中浮現出的謎題足以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夢中出現不曾見過之人與行動、為什麼猛在茶裡加糖、車子椅套竟整個被拆掉、機械馬離奇失蹤又歸回?這每一個謎題的推理性可以媲美殺人事件呢!單純投入思考恐怕是碰壁連連,最後還會城為都市傳說哩!
  解開謎題的是以第一人稱「我」的主角……怪了,名字記不起來,因為一直都我我我;及優雅的落語師偵探春櫻亭圓紫,這名字真是帥到讓我想打人。這個組合很像另類的華生與福爾摩斯,只不過這個華生有著青春女孩的煩惱與對大師的敬愛,若隱若現的情愫亦是本作的焦點之一哩!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血腥遣散費.jpg  就博客萊看到的評論讓我對<血腥遣散費>是心頭一跳,當初買是因為讀到他勁爆的大綱「老闆今天派下來的工作就是自相殘殺」,結果評價拆台似地說本作不知道在幹嘛──確實,到底事件的緣由是什麼?鬼才知道。
  不過,我還頗喜歡本作,哈哈。
  杜安‧史維欽斯基,看名字大概能猜到他是相當北半球的人,他是本書的作者,而看一些介紹又知道,是個風格特異的老兄。
  先不管他之前的作品有多血腥,他這本<血腥遣散費>的殺戒模式算是夠嗆的,但我覺得最嗆的是裡頭的人耐痛力與意志力真是太強了,或許跟公司的營運內容有關吧!
  好好的星期六假日竟然要到公司開會?熱的要死想說應該早點下班,結果老闆二話不說就是一句:「這裡已經完全被封鎖。」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湊佳苗這位日本作家我想許多人都知曉,她的作品<告白>一直到現在都還沒真的退燒。能引發瞬間火花的作品不少,但能像她這樣延燒的可不多;她筆下的人性與人心的剖析是一種徹骨的驚悚。
  除<告白>外,幾個月前也閱畢<贖罪>,人心如牢卻鮮有人能探望之實怎堪面對?這回,我讀完了本作<少女>。少女.jpg  
  我想,這本作品主體就是諷刺,諷刺「純真」的少女。這本書的每一翻頁都揭開著一縷縷的少女面紗──袒露的不是總讓男人靡想霏霏的肉體,而是那顆實質的心靈;粉色的想像會一路深紅到你骨子裡去,那些純真如刃的東西。
  ……
  自己都覺得寫上面那一段編詩般的東西有點煩,哈哈。嗯,<少女>這本書的字句會撼動閱讀者的心靈,因為一般人對任何事物難脫表面的想像,只有感受、觀察入微且同或曾是那階段的人才有辦法表現。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個認識推理作家的閱讀之路來到了筒井康隆站前,呃,老實說,他是隨著折扣而來的,哈哈。
  富豪刑事.jpg  <富豪刑事>光是看名稱就覺得有意思,雖然偵探史上不乏有錢的傢伙,但足以稱作富豪的可能沒幾個。既然叫做富豪,那麼辦案採取的肯定是不一般的手段吧?
  沒錯!看導讀得知筒井康隆是個不愛受限的作家,本作的設定甚至到故事的架構都採取在當時(甚至到現代也是)未曾見過的模式,可以說超脫一般。通常推理小說都會被要求合理性,但在本作中不少規矩通通都被視而不見,而就字面意義上來說的推理力也大都被財力給壓過去啦!
  富豪刑事神戶大助對於案件所提出的「看法」是我前所未見的囂張,手段呢很簡單,問題這簡單的手段別人不是想不到,而是根本不去想,原因自然就是錢。大助為了破案可以輕輕鬆鬆地掏錢出來跨入各行、支付贖金、成立公司……甚至到後頭還借用其父之力騰出一整棟飯店!
  推理力在故事中確實存在,甚至在最後一個故事裡更可見大助的福爾摩斯思維,然而他下手之闊綽完全在於推理之上啊。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我選眾古典推理作家中最喜歡的,艾勒里.昆恩的名字會首先浮上腦海,不說詭計與邏輯,就他行文的風格來說,相當合我的感受呢!
  兇手是狐.jpg  <兇手是狐>這部作品即是如此。
  昆恩的作品我並沒有照順序閱讀,因此本作提及到之前的萊維爾鎮的案件我並不知情,而這座城鎮似乎常被昆恩拿來當作場景哩。
  說起來,這部作品並沒有龐大、聳動的狀況,最讓人感興趣的只有昆恩打算要一破十二年前可以說完全不容置喙的案件。到底他要如何翻案?這一個關鍵點沒處理好的話整部小說會顯得淡然而沉悶,然而,昆恩的寫法卻能讓人讀著不起波滔的情節感受到洶湧的激動;流暢的敘述一直到後頭可說是精采的「風平浪靜」哩!當然,真相也不會傻愣愣地隨著昆恩的推理而出,因為他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
  小城鎮的人與人聯繫緊密,但也因此使得某些狀況──尤其極端的──無法讓人接受。一個被斷定為殺人犯的人沒有機會在人情認定中翻身,而他的後代更是會被「傳承」的概念封鎖,即使他以成為國家英雄亦然。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讀的日系推理小說,一連三本都是江戶川亂步獎的作品;此次是不知火京介的<擂台化妝師>。擂台化妝師.jpg  
  擂台,出自日本的話可想而知是指摔角,這一個格鬥運動在日本相當風行,雖然我不清楚現今的生態如何,但我想在過去十幾來年間應該是相當熱門的運動娛樂──我阿公可是個不折不扣的摔角迷啊!
  小時候就常看我阿公沒事就轉到日本摔角台(現在好像很少見了)看那紅藍壯漢大戰。以繩子圍起的四方空間裡敵對的你來我往,打了又起、起了又打,其中揪著心的是那播報員的聲音,每個字句段落都宣告著受招者的危機末路,於是,當反擊開始時你就會熱血沸騰。這是我的印象,不過並沒因此喜歡上摔角,只是對那些猛將耍出的招式很欣賞:突然翻過去就把對手雙腳鉗住、爬上角柱凌空一圈肘擊、自邊繩反彈回來還能巧妙鑽過……另外當然還有許許多多帥氣猛勁的招式名稱,什麼岩石落下技、延髓斬、閃亮不知火……很多。
  阿公離開後摔角也就從電視上銷聲匿跡,而後我對摔角的了解些許落在美國方面(電視有播),那時才知道這項運動在美國是娛樂性高於真實性的,在日本呢……似乎也有如此的傳聞。到底螢幕上互鬥的壯漢們是玩真的還是只是一場消遣呢?我不置可否。
  <擂台化妝師>主要的內容就在於日本摔角界的內幕,這部小說的原名是<擂台劇>我想,這名稱應該更合適才對(就整體而言)。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青銅燈的詛咒.jpg  本作<青銅燈的詛咒>就名稱來看確實很有卡爾的感覺,對於其中的神秘現象也會有所期待。不過,先前在二階堂黎人<名偵探的肖像>中點過這部作品,被評為中等尚可,這段評語就被帶著進我閱讀的過程。
  讀完後不難理解二階堂黎人會有此感想,畢竟他也是個推理狂;若就這本作品本質上來看其實還不錯,尤其是溶入劇情的話應該也會隨著情節緊張。為何推理小說看得多的會比較不驚喜呢?原因就是事情發生的太過離奇,且失蹤者前的行動出現了「不協調」的狀況。呃,這並不是說詭計設計的太突兀,而是不難看出一個「人」行動時的改變。
  <青銅燈的詛咒>的場景從埃及出發,因為出土文物產生爭執,過程中有個埃及預言家預言帶走燈的人都將消失。主人翁們回到英國,誰知道那難以擺脫卻又不想相信的詛咒成真,女考古學家一踏進家門就完全消失,僅留那青銅燈在地上……
  接下來的發展就是調查,碰巧亨利.梅爾維爾爵士出現,於是這神秘案件處理專家開始研究起因,而後還跟硬派的警官照例地衝突……其實,光是HM出現就足夠理解事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也讓我懷著以知卻又不想認為如此的想法到最後,結果我是對的,哈哈……
  當「消失」的狀況可以完全排除外力影響造成的絕對不可能時,就只會有一種可能……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的無可救藥.jpg  栗本薰──因為故事中同名角色是男的,結果害我以為作者也是男的──<我們的無可救藥>確實帶給我感動。
  閱讀之前看書腰的介紹說是「純愛作品」?我讀著讀著實在頗納悶,因為在完整的真相出現之前存在著的只是青春滿懷的味道,或許因為這樣讓後面一層層內心之物剝落後我宛如遭受電擊。
  這部小說的背景可以說是非常巧妙的時代,而我現在寫文所處的時代可以說是那時代的翻版也說不定,只是那個「叛逆」時代是一個無可取代的原型。
  70年代,我出生前十年,嗯……台灣是比日本慢些吧?那時候的日本應該是娛樂媒體準備發達的時候?總之,故事就從此時的某電視台開始。一群簡直可以說是瘋狂的歌迷(大部分是女的)在通道前等著她們的「夢幻王子」(歹勢啦,年代不同,沒白馬了),而在通道上的窗後則是年齡是下方女孩們父親的……呃……老頭(找不到比較和緩的形容,哈哈),他們啐著樓下的紛擾,並且無意地卻如宣示般的將鄙視「現代」年輕人的口語留下,其實正是此刻,這部作品開始了他要表達的故事。
  攝影棚開始沒多久命案就發生了,作者呢也開始用他幽默(要說是年輕不羈的筆法也行)的口吻敘述著「他」所遭遇的事件。到底,十六歲的青春女孩之死是怎麼一回事呢?在此,作者搞出了一個我第一次聽到的「密室」,就是錄影帶。節目製作人說兇手動手時肯定會被拍到,沒有任何人能逃出鏡頭的捕捉,那結果呢……結果當然是連個鬼都沒捉到,反而捉到了所有人的「不在場證明」。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回讀完的兩本作品都是江戶川亂步賞的傑作,關於此獎的作品在之前只有讀過東野圭吾的<放學後>。有關江戶川亂步賞就不多作介紹了,不過要知道的是在日本諸多推理獎項裡,江戶川亂步賞之地位甚鉅(雖然東野圭吾並沒因此而一飛衝天),該獎也是文學獎長青族之一。
  恐怖分子的洋傘.jpg  藤原伊織──連續兩本作品的作者我都有點搞不清楚男女──的作品<恐怖分子的洋傘>在我讀完後本來想寫些東西,但顯然此作給我的感受力沒後作強烈。
  <恐怖分子的洋傘>開頭馬上就導入正題:恐怖分子。以第一人稱的我描述身為酒鬼的我是如何目睹中央公園爆炸案的現場,進而推導出後頭一連串的疑點,其中最讓我疑惑的就是主角的行動,他不過是個看似落魄之人,怎麼碰到爆炸案卻深怕被懷疑而遁逃呢?原因其來有自,他談起了過去的故事,過去在諸多運動衝突的日子裡他曾面臨過的可疑局面。過去的故事與現在的新聞共同交織出的就是……在該場爆炸案中的死者赫然出現了過去與自己一同奮鬥的朋友的名字。
  到底爆炸案的目的是什麼?我想這一點是左右這部作品引人入勝的重點,不過我想多少是因為主人翁個性的特色,因此讓緊張感與巧妙(因為他只是個落魄男……)感弱下了些。另外,我想在描述「心境」的歷程讓我感到主角木頭過了頭,所以有那麼點反感吧!哈哈。
  回想起來,爆炸案發生後的懸疑蔓延其實頗快。過去的爆炸扯上當前的爆炸、黑白兩道令人摸不著頭緒的舉動、過去朋友女兒的突然造訪……所有關鍵就隨著主角感覺上「大智若愚」的行動解開了──結果我卻不那麼訝異!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冷硬派推理小說一直都是我心中的一塊疙瘩。大二那年本想體驗一下小學時的推理熱情,結果不小心買下勞倫斯.普洛克的<往墳場的車票>,顯然,當時的我還無法體會冷硬的奧妙,於是整本書在我搞不清楚狀況之下結束,同時也斷了我的熱情。當然,普洛克可是位偵探推理大家,只是……直到現在我還是堅持著「再過一陣子再讀他的作品好了」的念頭,哈。
  探入推理小說的世界什麼派別都會讀到,冷硬派的部分也有<冰屋>、<盲視>、<打工偵探>……等等的經歷。算是建構出自己閱讀的理解度(好怪的說法)後,我看準了冷硬派中頗富盛名的<馬爾他之鷹>。
  達許.漢密特是個沒有得過獎的作家,但千萬別看到這句就為他惋惜,因為他是創造獎項的作家。冷硬派的出頭他應該占了相當重要的地位!。
  馬爾它之鷹.jpg  如果說<馬爾他之鷹>是個範本那鐵定不錯,因為故事裡的偵探山姆.史貝德是標準的又冷又硬。冷就是為了真相與脫身(……)可以不顧一切情義(意),硬就是……碰到犯罪嫌疑人拳頭就硬,碰到美女……某個神祕部位就硬,那碰到美女嫌疑犯……就照他的「程序」來,真格說來,讀到後面你可能會搞不清楚主角到底是幫人還是整人。
  本作的成功我認為是在於描寫出那年代美國警探的私下風格,比起古典的福爾摩斯,行動比推敲多了太多,甚至大部分的真相還是用拳頭問出來的。在故事快結束時我搞不清楚這老兄除了拳頭與唬爛之外還有啥偵探特色,結果竟然有……我想……他可能在一開始就很明白犯人是誰,只是如果這樣想就真的覺得他整人整的大了,同時也能窺見「現代社會」的一斑。怎說?當然就是利益至上,美女跟錢都來了,當然兩者都要OOXX一番才划算,要不然是要每天接尋人找狗的低價案子麼?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火車.jpg  宮部美幸的這部作品<火車>之題頗妙,這可不是在寫跟火車相關的故事,而是源於日本的民間譬喻:一輛冒火的車子將生前做過惡事的亡靈載往地獄。不過呢,就這譬喻的解釋來說在本作上不能這樣理解,而是要解成:將過去的惡衍通通抹消。
  怎麼樣的惡讓人恨不得將過去都給捨棄?<火車>裡提到的故事或許直到現在仍讓許多人搥心不已啊。
  這部作品也算是宮部美幸頗有名的佳作,不過我想褒的成分在於他的議題之上,若就通篇故事讀完的我的感覺來說是稍嫌沉悶了些。本書讀起來的感覺相當有松本清張的味道,甚至於最後結局的安排也頗類似,不過其間的起伏跌宕是弱了些,難免讓人沉不住氣。
  娛樂性不那麼夠,但思想性就不容小覷,甚至可以說是對於在社會上自綁在金融遊戲的人們的自我反省議題:到底自己是玩錢,還是根本就被錢玩?
  故事從一名女子失蹤起始,看似單純的尋人案件卻一步步地導出不尋常的背景因素。真相大白的背後令人不忍,你要責備也是、放手不管也是──如果你感受到人在面臨無望之境時會怎麼採取行動的話。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定決心的離職並不是那麼難以取捨之事,只是背景冷兮造成了「抉擇」這個選項。
  類似於用爭取到的這一個半月我得好好將自己該理解的部分建構起來,就將要面對的考試而言,共同科目反而是最容易有問題的部分。啊啊!模擬試題表現出來的實在讓我膽戰心驚啊!依然有相當的一段落差。
  關於工作的部分也如我猜想那樣,內幕還真是一齣可笑的人類行為。工廠一切事務被那個賦予權力的經理掌控,而老闆呢無疑的信著他,結果就讓那凸肚子針對「對他好壞」來評斷一個人。實在是糟糕,希望我向我朋友要求他爭取的部分能有回音,也就是希望仍留在該處的前輩──年輕有為,作了五年月薪只多我五百,而我是領基本工資──能有該有的待遇,至於經理……可以的話,快去死一死吧,為什麼這類的廢物往往都能攬權呢?搞什麼飛機?
  離開除了正確之外沒別的形容詞。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jpg  從夜晚的衛星圖顯示出北韓與其他國家不同的這一點引起了我的興趣,進而讓我注意到本這<我們最幸福>。到底共產極權制度下的社會是如何?過去我總聽父母或爺爺亂罵著共產黨之類云云,許多資訊也顯示那是相當糟糕的統治政策;直接證據就是現在世界上的共產政權不是瓦解就是朝著資本主義的方向修正(這口吻還真像社會主義阿,哈哈),僅存的共產體制國家似乎也是一團亂地硬撐,但其內容到底是什麼我不並挺了解。過去曾讀過<第44個孩子>所寫的是已瓦解的蘇聯,裡頭生活著人們在描寫之下都生活在口必擇言的恐怖統治之中,不過由於側重於秘密警察的起落遷變,因此人民生活的細節不是那麼清楚。這回,<我們最幸福>是以報導文學以小說的模式呈現出現今僅存且被視為最封閉的共產社會主義集權國家:北韓。
  <我們最幸福>這書名對北韓而言可說是最極端的諷刺,隨著書中的內容呈現,你會愈來愈感受到這句話產生的錯誤重量令人激憤!
  對於社會主義與共產我一直都有些興趣,不過就我曾寫過的,由一人來鋪這種看似公平的大道鐵定會出現得以想像的謬誤,凡身為人就該清楚,利己是必然之性;若領導者將權力與物質視為大利,那麼底下的人民只會註定為被剝奪的「資原」。設定北韓政權的領導者金日成與金正日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果他門開設一間廣告公司應該會世界第一,但攬政操權就會創造出千萬具的屍體。
  北韓的根基一直到資源殆盡、民間饑荒時才出現明顯地動搖,這在他國人眼中看來應該頗不可思議,甚至於90年代初就有人預測北韓政權即將垮台,誰知道他現在居然冥頑不靈地存在。人種與民族我想是其中一個主要因素,而更主要的就是金日成從人民「嬰兒」時期開始就進行洗腦工作,將領導即為神的概念完完全全輸入人民的意念之中,這導致所有人都沒來由地盲信,且更信著外界沒有金日成的世界是多麼淒慘,即使他們有人已經快要餓死路邊時還相信「南韓過的比我們還糟」……思想剩一條路的話就完全不會去思考自己都已經要死不死,還會有比這更糟的麼?
  一直到今天我相信這無法拔除的信仰始終存在,但存在的同時北韓人民的生活不僅沒改善還可能每況愈下。在故事脫北者即將離開前的段落提到人民已經開始設法靠自己的力量爭取食物、買賣過活,然而書中的資訊又提到金正日認為買賣是資本主義的惡習,有違社會主義路線,必須禁止……我不懂他這智障有沒有曾走到路上看看周圍過?他不如下令全國人民都該隨著金日成的腳步一同上天去,大家死一死算了。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死者喝的水.jpg  <死者喝的水>是島田莊司的第三部作品,且是這位本格推理大師的第一本社會推理作品!
  市場與先入為主的思維讓主打詭計出道的島田不得不另謀他想,說實在的,這真是難以接受的狀況,因為讀過的就知道,<占星術殺人魔法>是一本多麼傑出的推理大作!可以說世界經典詭計之一了!結果本作並沒給島田帶來即刻的成功,反而迫使他必須與市場同流,不過也不啻是壞事,因為這就了後面出來的吉敷竹史。不過這第一本社會推理的主角是曾於<斜屋犯罪>出現過的牛越刑警。
  說本作是松本清張<砂之器>的模仿作也不為過,當然不是詭計上的模仿,而是概念上的模仿。牛越這人如其姓的刑警在故事中真是踏破鐵鞋尋著真相,你會看見很典型的古早警察窮追案件的手段,一步一步,不管是否朝著對的方向,堅信的是一定能夠抵達。
  我想島田在設定時更是給他難以突破的障礙,亦即:死者根本就不是一個會被殺的人。所有周遭的人對其根本沒有動機,但屍體呈現出來的卻鐵定是熟知他的人物,到底會是誰?
  完美的人生中多少都會有些縫隙,犯罪的動機往往就在其中窺伺,因此別輕易就忽略生命中的每一個腳步。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早期引介進來的推理小說中,西村京太郎是其中頗富盛名的一位,就當時來說正是他發揮之時,不過我卻是幾天前才初閱他的作品。
  華麗的誘拐.jpg  <華麗的誘拐>說起來並非西村在作品模式名氣上的一環,應該是他有所概念而寫出的特殊作品,甚至在書腰上還點出這是「科幻推理小說」,稱其內容乃是「放眼未來」可能的犯罪作品……說實在的,我對這點有些納悶。在內容上的確是有其特殊之處,不過說是科幻難道是基於這種狀況不可能發生的緣故麼?或許放眼未來是對的,因為到目前為止還真沒像故事中的匪徒一樣囂張狡詐的犯罪出現。
  誘拐要怎樣才算華麗?哼哼……當然不是在路邊綁著小弟弟、小妹妹那樣,甚至你綁了總統也不算誇張。<華麗的誘拐>綁架的是全國人民,本作就在這一點的概念上很有意思。
  說是綁架全國人民卻沒實質上的綁架行動,倒是有實質的撕票行為,事實上光是在這一點與警方的擦槍走火上就不那麼科幻了,若就十來年後的今日看來,故事中的手段是蠻貼近當時就以現在來說是有些樸素的了。我想其中的重點是作者想要表達政府對於「保護」的想法吧!歹徒提出五千億的贖金來保全人民,這一同時點出政府每年花下同樣的價格買了一堆軍事裝備,到底這些物資是真有其用還是已經超出防範未然的浪費了?在社會中許多福利不足、物價上漲、工資不公的狀況下,那些及時雨的資金卻大肆揮霍在軍事設備上是正確的麼?或者該質疑為何人類種族要選擇這種無利的意識形態對峙而使得國家政策陷入「守備邏輯」之中?我想,許多國家在上下之間的交互作用因此產生了利益不均的問題,而問題的支柱則是那些似是而非的口號。人民的幸福?這更是必要時才想到要拿出來的口號中的口號。
  在本作中繞著應該是那時候頗新的詞彙:IQ。IQ高就代表能力強、頭腦好?我倒是認為,光是這樣認定IQ的人鐵定不會高到哪去,即使測出來是180也一樣。我想IQ本身是指思考力與思考層面的數值,可能在思考上還要細分。這樣說好了,一個屠夫他在殺豬技巧的IQ一定比一個生物學家高,你可能問這干IQ啥事?但我請問殺豬的經驗知識與生物學家讀萬本書的經驗知識在學習的本質上有哪裡不同呢?IQ高腦袋真會比較好?我想應該說在思維上能夠多方吸收並且有所想法的才叫好,只會一昧高傲自以為是就真的是IQ高麼?人人都是天才,得看你天才才何處。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jpg  不管有沒有讀過法蘭克.薛慶的<群>,這本<海 另一個未知的宇宙>絕對是值得一讀的科普作品。在<群>僅是那20%的資料就以成就如此扣人心弦的故事,這回將所有他所蒐集的資訊用上,同是故事,角色成了地球、成了海,成了我們以及一切生命的發源鄉。
  薛慶以半小說的方式描寫這已四十六億年的故事,內容讓讀者相當容易理解且有趣,如果想看看這世界的形成卻不想讀厚又臭的科學叢書的話本作是很棒的選擇;另外,這本書更從不同角度來描寫人與自然的互動關係,我想,在思想的概念上所影響的層面是大到人總擔憂著的未來呢!
  真要我說的話,這本<海 另一個未知的宇宙>是高中生以上必讀的好書!(設定年紀是因為內容的理解度與薛慶文筆上的遣詞)
  雖說書名是<海>,不過內容是從地球誕生開始,薛慶從最原始的起點帶領著我們前往生命的源頭,可知這一回首那歲月真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生命是慢慢累積形成的,這個累積通常被稱為演化或進化;在這段過程中還會遭逢滅絕期,不過這些滅絕往往開啟另一段生命的舞台,我想光這一點就值得我們去思考現今世界上的許多問題。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可以說是前一陣子或者說是前前一陣子──總之,有許多陣子被我用過且標記在可能的文章之中,結果誰也沒動筆……好吧,是鍵盤不是筆。
  目前這工作賦予我的只能老實地說不多,甚至削弱了我不少覺受,這使得文字與篇章多是交錯在閱讀心得之上,甚至有幾篇心得流於格式。不過,當然,並非是毫無頭緒地寫下。
  編輯太煩、下標題也躁,種種緣由胡亂地飛只能讓自己亂抓幾把。
  有幾篇文章想寫寫生命中曾見聞過與接觸過的東西,然而思考力見絀。擱著就這樣一直下去,積累的東西就隨著還不停的生命持續。
  工作與心裡的想法終於把我逼到抉擇的地步,當然我還有面試那部分的可能性,但屏除那可能性,我還是決定做些改變。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荒野的證明.jpg  讀完這整本森村誠一的<荒野的證明>感覺到電視戲劇般的畫面,頗為鮮明,不過有相當部分的原因在於作者轉得有些理想化的節奏,三線的故事自然有其交集,但是發展上的聯想還頗為有志一同,稍嫌不那麼圓潤。作者想要透過小說表達的觀察與看法可以說全然地發揮,且隨著故事愈往後,愈在無法目視之處的因子就出現愈多,我想這部分的堆疊效果相當成功。
  為公司付出二十多年來到關鍵地位的山名突然遭到「流放」,也就是貶職到枝微的關係企業去。這是一項打擊,且隨之而來的還有妻子的離婚要求,整個人生所建構的幾乎是毀於一旦,然而,被流放的視野讓他察覺了過去不曾感受過的人生,甚至家庭的部分,分裂與離去也不那麼難受,為什麼?因為當他不再被重視之後才發現那二十年拼了命除了工作之外別無他物,他所失去的東西從來不曾在他的感覺中有過重要地位。雖然失落感不那麼強,但往後要如何呢?他是被公司豢養大的精英家畜,而今沒了存在目標,若是一般分子或許將頹倒,然而命運給了他一場驚險的謀略作戰。
  透過好友得到了意義不凡的照片,在百無聊賴的工作中又結識了理念相近的女性,結果共通的要素出現在女子──愛的姊姊失蹤上引發了一連串的「目標」。他們決定運用自己的方法反咬高高在上的企業領導一口,卻沒想到一口咬下的連鎖效應抖出了更多不為人知的皮毛。
  <荒野的證明>就以此描述著拼了命的員工與公司間的關係、男女最初的遭遇與之後的質變、人性的欲望與手段、女人為了物質所行的手段與前段順帶提及的高爾夫球問題。
  對於高爾夫球與球場我是知道對環境不是好事,但藉由本作才更知道這簡直就是為了少數人的娛樂而迫害土地的運動。外表那看起來光鮮亮麗的草坪得靠藥物進行維護,在那上面不能有一根雜草也不能有動物與昆蟲的聚落,原本的場地或許是個小樹林,結果經由人工整個移平後還把有生存機能的地面完全抹殺成人類想要的樣子。這種地方就是自詡高貴之人的應酬場所,也是許多企業得以成長的特殊場子……真是,有夠噁心。這是人類娛己而刻意改造的一小部分,這就無怪乎為何末日之說時而出現,在下意識中,我想有許多人感覺到「犯錯」吧?這與信仰或神佛無關,純粹是生於原始的自覺:對於過度人造的快樂是不是會有相反面的自然懲罰出現呢?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大奇案.jpg  莫理斯‧盧布朗的這本短篇<八大奇案>是亞森羅蘋的相關作品,只不過內容的主角人物為雷利納公爵。在一開始暗示性的記敘中大略能猜出就是羅蘋本人,算是用說過去年輕時故事的手法的一系列短篇連作。
  第一則故事開啟往後七個案件的契機,老實說還蠻童話的手法。在古堡內因一口古鐘八響進而發現過去的疑案再利用此與美麗女子訂下冒險約定,這真是會讓青少年熱血的模式。
  <八大奇案>裡的故事風格各異,有解謎也有犯罪事件,處理這些事件的方法全是靠雷利納公爵的心理剖析來判斷,若就故事發展來說是很順也很厲害,不過以我現在的觀點來看太過直接與容易了些,當然,以其背景來說是合理也更讓主角的特色吸引人。
  雷利納與奧爾棠絲的情愫是貫通八則故事的關鍵,能說是紳士與嬌巧公主的交互作用。最後的結局真是怪浪漫一把的,以現代的角度來說真是太童話了,哈哈。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波斯貓之謎.jpg  推理小說中許多解開的謎底都有其一般可理解的概念存在,不過有栖川有栖這本<波斯貓之謎>裡頭所解開的卻不那麼尋常。
  本作由數短篇組成,國名系列就知道是犯罪學家火村英生為主軸的故事型態,這回的故事裡頭依然存在著有栖川應該頗喜歡的謎語、暗號。
  <等待開膛手傑克>是開場,以火村在事件過程中的分析確實存在著許多各自矛盾難解的狀況,像是兇手拍了綁架影片目的卻不是贖金、應該要拖延發現時間的屍體竟然大剌剌地吊在舞台的樹上……這一切是為了什麼?如果以一般的概念來看沒辦法理解為何作法如此,而在破解謎底後與該劇團所要呈現的劇情契合真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人心。可別以為「不會有這樣的人存在」,事實上遍地都是呢!只是沒有觸動悖離「常識」的條件。
  <散佈暗號的男人>這篇算是有趣的暗號小品,這感覺很像名偵探柯南會出現的橋段。事件的前後完全只是陪襯,重點反而落在另人不明究以的房間陳設。你說那些東西是留言又不是,但若凶手搞的根本就無厘頭,所以結果呢?結果很有意思,一樣是一個人為了某個想法而做出的狀況,可以試想自己平常的一些習慣會不會就像暗號那樣?在故事中提到生活無處不暗號很有意思,像紅綠燈,這可是每天都能見的暗號呢。
  <紅帽>這篇我還以為是有栖川想要讓警方有點出頭寫的,想不到是因為他受到警察局的邀稿,哈哈。這一篇火村全沒出現,過程都是警察一手包辦,不過算是分兩邊而行。一邊是年輕警察透過自己對線索的推演而成,另一邊呢就是土法煉鋼、螞蟻雄兵的警察挖出關鍵證據。兩邊得到相同的答案,不過有意思的部分在於警察透過電視台的播送找出關鍵影像時故事就嘎然而止,乍看是有些唐突,不過我想他所要表現的是即使靠的是看起來不太聰明且有點碰運氣的手段,但只要堅持依舊能找出真相的方向。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名偵探不見得隨著作者的停筆而消失,繼起的作家有嚮往者總會來個一親「探」澤,於是許多的模仿作品就會出現,在這些作品中,過去已然成為歷史的偵探會再度挺身而出,其中最有名的例子不乏是福爾摩斯。不過借此可說是名偵探首位之名創新作的作品我目前只讀過島田莊司的<被詛咒的木乃伊>。
  名偵探的肖像.jpg  這回再讀到了二階堂黎人的作品<名偵探的肖像>,名副其實,內容的幾則短篇是他借用了過去活躍不已的名偵探身影創造而出。要讓偵探出現不困難,但難的就是如何表現出「那偵探活躍的樣子」,畢竟真要活起來還是得在主人的筆下,否則就要有相當的推理小說閱讀程度及下筆的臨摹度了,這個問題,二階堂黎人可說是不錯的成功!
  會說不錯的成功是因為……在他筆下復活的偵探的故事我本身還有許多未涉略哩!甚至有一名則是過去讀過卻已成憶塵的帥紳士。
  首先第一則故事就是這位帥紳士──亞森‧羅蘋。
  要模仿需要到什麼程度?二階堂黎人給我的感覺就是讓我回到這類故事原創時的「對話感觸」,也就是,其中的許多狀況與對話頗直接,不那麼細膩。其實剛閱讀時感覺有點怪,不過到後頭就明白可能是怎麼回事。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