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眼2綠猴子.jpg  <千里眼>這部作品正好在我開始寫閱讀心得之前讀完,沒有寫個想法就這樣過了一年多到今日讀完了系列第二部<綠猴子>。
  松岡圭祐。推理小說界的這個名字來看不特別有名,不過他所專精的領域跟推理有相當的相似之處,他呢,是個心理學者同時是個催眠大師。對於催眠這感覺上很神祕的知識或說是力量在他的故事裡是為主軸,也就是說,一股平常人較不理解的部分在他的故事中有所解說與描述,這使得「揭秘」的特殊心情浮動在閱讀他的作品之上。
  與其說<千里眼>系列是推理小說,不如說是部帶著迷幻色彩的冒險動作小說。
  首部故事與神秘宗教的恐怖攻擊有關,由此釐清一般人對催眠的誤會,說催眠並不是能完全控制人的技術,僅能讓被催眠者執行一些指令,超過範圍就會解除;但是同時也提到有某些特殊技術可以達成控制人的效果。上述兩者使得故事的謎團重重。
  岬美由紀是故事的主人翁,她可說是十八般武藝都行,更絕的是具有專業級的催眠功力。原本「千里眼」的稱號是她老師專有,但經歷了首部的悲劇後落到了美由紀的身上。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尼羅河謀殺案.jpg  在阿嘉莎.克莉絲蒂令人驚嘆的小說多產中,知名度名列在相當前面的必然有此部<尼羅河謀殺案>。對於克莉絲蒂的作品我都頗喜歡但沒特別去買,大部分都是隨機碰上隨機下手,因此這回碰上這部代表作之一相當興奮。
  謀殺天后可不是亂蓋的,任何可能的詭計模式都能在克莉絲蒂的推理小說發現,結局呢,很難不出人意料。
  <尼羅河謀殺案>的故事背景看書名就知道,在埃及,這與她自己的遊歷有關,所以故事中的人們來到此也是要一覽神秘的埃及文化。在神秘景色包圍之下的遊輪裡發生了難解的謀殺事件,這整起案件真得從頭去讀文章中透露的細節來了解。
  是的,動機──或者說是本作的中心主旨就在一開始的敘述之中。
  聰明美麗又有錢,老天,能有此身價的女子如何不讓人欣羨?她的舉手投足更沒有一般有錢人那樣的俗鄙,因此圍繞在她周圍的評價就豐富了許多。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參者.jpg  對東野圭吾這本<新參者>有興趣不乏因為廣告因素,當然我本身頗喜歡東野圭吾的作品,不過目前的條件讓我馬上下決定是他的迴響帶來的結果;另外,被稱為本作先導的<紅色手指>帶給我的衝擊也是主要影響之一。
  簡單樸素的敘述力能引出深深的感動與感嘆,我想這是東野圭吾作品除了多面多樣性之外吸引人的主要因素。以家庭的情感作為探討,<新參者>呈現了許多平凡卻又迷離的風貌,衝突性的溫暖浮動著一起原因不名的絞殺,讀完後完全是種「人際與家庭間就是因為簡單而難解」的感慨。
  <新參者>是一部結構很特殊的作品,雖然是短篇連作,但並不是循序性的連作,而是網狀。透過一起事件將所有關係人相互間的連結給表現出來,而各關係人又各有不同的故事,非常有意思;另外,這部作品呈現出不同的警察辦案的風貌,通常故事中的線索與關係的追查三言兩語就能帶過,而<新參者>中都成了主要角色之一,這使得原本看似簡單的事件立體化也複雜了起來,許許多多不同的理由造成了中心環節的「人性失誤」。
  許多事總難說出口,無奈卻也實在沒管道可抒發,但確實是想要有所反應,因此反射性的表裡不一就鬧得滿屋風雨──其實總是為了家好。
  事情如何決定對錯與本質上的認定如何相當關鍵,關心與愛不能放在放縱與保護之上,因為若是其中有所錯誤那麼未來就有很大的機會萌發,屆時,將覆水難收。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化創意人.jpg  <文化創意人-5000萬人如何改變世界>這本書花了我五個月才讀完。會花這麼段時間自然是書的結構與內容,嗯……倒不是內容不吸引我,只是這部「研究」作品像本論文,而許多地方又蹦出很多統計資料──這樣說好了,文章沒有故事的靈活度,不過畢竟是研究資料的彙整,也是自然。只是如果能寫的跟法蘭克.薛慶的<海>一樣的話我想會有趣的多。
  <文化創意人>是由保羅.H.瑞與其妻雪莉.露絲.安德森兩名博士所作,耗時十三年完成這本新時代文化觀察與解析研究的大作。
  本書主要探討一種新文化的崛起,嗯……事實上我認為算是一種人類察覺到生存無趣與危機的後工業資本主義的反應。那一大段高度發展的歲月將人性的比較心態超過幅度地相提並論,結果失控的「自以為控制」造「就」了現在的環境破壞、貧富不均、慢性病叢生的狀態,是的,是「造就」,別老是想什麼造「成」,因為這許多問題已經是人類的里程碑之一了,即使負面的另人不忍卒睹。
  嗯咳……好吧,本書的概念不像我比較悲觀,它呢提出了許多次文化漸次演進的狀態。從一開始被「現代派」(也就是為了錢權不固一切)恥笑到現在大家爭相證明自己也是一份子,中間這過程是一場認知的慢性革命,讓許多生活中的本質終於從錢海中探出頭來,使得許多人感受到自己為何而生,而不是以一堆數字鈔票當作安慰──我想我或許是其中一位呢。
  所謂「文化創意人」我想意思是用自己感受這世界的方式找出現在文化中許多失去標的並加以「美」化的一群人;他們會觀察這世界、社會上產生的問題,進而思索為何人們以及自己會陷入文化困境之中,這同時開啟自己生命中不同的窗,透過這扇窗能夠接收真實的陽光且與其他人分享如何開窗。我想這是很有意思的,意義不意義全在個人,但「有意思」我認為是最重要的,因為現代派創造出來的「富裕」社會已經沒有多大意思──所謂娛樂盡是些麻痺,所謂安穩就是拼死命增加數字,所謂地位就是看你幹掉多少落入貧困之人。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部作品<天狗面具>之後,土屋隆夫文字的牽引力可想見是愈來愈強(<天狗面具>劇本的影子讀起來並不順),如此說的原因是在他的前三作後我並沒順著讀他代表偵探系列的千草檢察官的故事,而是飛躍到他在新世紀的作品。前三部作品都屬於本格推理小說,不過除了首部外的兩部都同時探討了當時的社會問題,算是將自己所見所聞與所思連結起來的統合寫手,其實就他出名的寡作來說,因某些觀察與想法而觸發書寫我想是他創作的動力,也因此使得他有「無失敗作」的美稱。
  跳過千草檢察官的作品目前讀有<華麗的喪服>與本作<聖惡女>,這兩部相對於早期三作跳脫了一般本格推理小說的作法。<華麗的喪服>通本懸疑,而愛情與家庭的元素更是巧妙的描寫出來,結局更是張力十足,讀完無不扼腕;<聖惡女>則是一名有三個乳房的女子的傳記起始,到真正事件發生後似乎順著人事物的變化流動,卻哪裡知道前面的敘述再度滔滔捲來,怎能不嘆息編此劇的大師匠心!
  聖惡女.jpg  <聖惡女>的標題下的很妙,這也是作者認為本作破格不遵照其事件/推理=解決的公式。怎樣的情況讓他破了格,或是不得不下一個難以確實解決的結局?因為故事設定發源於一名即將離世的女子言詞。本作為訪問導向的推理創作,因此病榻上離奇身世的女子的故事到底是如她所言的萬般無奈還是她本就真心的邪惡算計?
  無解。
  故事的主軸旋轉在一名絕麗女子上,她自幼因父母意外雙亡而成了養女,此外發育後的身體竟然多出了一個乳房!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尖牙與利爪.jpg  若不是抽獎的機會想來我也沒法邂逅奇幻文學的本作。說起來頗有意思,連續兩本被我屎運抽中的作品都有著強烈的閱讀吸引力,而舟.沃頓的<尖牙與利爪>以故事的角度來看相當成功,且更加吸引人也讓人有種好喜歡的感覺的因素在於:裡面沒有半個人,你連「人」這個字都找不到,因為通通都是「龍」!
  老實說閱讀時心裡的感覺一直很特別,這或許是人或者也能說是其他生物的心理因素,亦即,當你看著別的生物採取與自己種族類似的社會行為時會覺得相當有趣,因此在讀這部作品時莫名有種「好可愛」的感覺,倒是內容總會出現許多現實面的困境、欺壓問題。故事裡的龍其實就等於是人,但若單這樣設計就只不過是把麵條做成貓耳朵而已(請參照動漫<中華一番>哈哈),因此沃頓在設計上讓龍與人有著相當不同的差異,而這些差異更是造成故事曲折迂迴的緣故,又更是這些曲折迂迴使得整部作品的活力與感動讓人愛不釋手。
  高達七十呎的巨龍邦.阿勾靈即將往生──超過十倍大於人的龍令人驚呼,但倒不太會讓龍驚呼,體型的特殊性正是龍族的特色之一。象徵領導地位之人的臨終是不少故事的開端,本作亦是如此,且在地位上也顯得尷尬,因為他僅是男爵而已。是的,<尖牙與利爪>的故事建構於封建的階級社會,在這樣環境下凸顯出的人……呃不,是龍性差距就會有很多火花──即使你還不會噴火。
  宗教的死板問題(這一點的表現非常貼切啊,頗像諷刺過去的古典時代的體制)讓阿勾靈之子陷入困境,隨之而來的粗暴親家與虛有其表的牧師更落井下石,結果讓「遺產」的繼承出了大問題。呃,對,遺產……對龍來說呢,最有價值的遺「產」不是金銀財寶,而是龍的肉體,就是遺體;分食自己長輩死後的屍體令人無法想像,但對龍來說是不可多得的至寶,食用龍肉能讓自己的肉體與力量顯著提升,那吞食自己長輩之肉更有種守護之感,所以是很神聖的。哪知親家的蠻橫多咬了幾口,這讓往後的爭執有了伏筆與動機。
  整部故事中的龍各有其龍性,在他們離開父親亡故之地後展現了各種不同面貌。他們為了理想與生存而努力著,其中最有趣的就是母龍的設定。故事中公龍都是黑、鐵、棕色一系,而母龍則大部分是金黃色,不過當母龍心中對某一頭公龍有愛意心動的話會慢慢變色!變成粉紅色!整個好可愛,只是這中間有個問題,他們不像人類(故事中人類好像叫做矮吉,哈哈)臉紅一下還能恢復,一但紅了就紅了,而問題出在,若與公龍有身體上的接觸的話也會變色!啊哈!這設定很有意思,雖然人並不會說臉紅就一直紅(除非你酒精中毒),但在古早時代清白的女孩子說是被某某男的給怎樣怎樣(有時候不過只是碰到或抱到)就會產生「負責模式」,這一樣的道理,所以這「變色系統」也成了故事中的主要關鍵因素之一。非常有意思!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冷硬派。什麼是冷硬派?推理小說的冷硬派就不留情面以「行動」來推理的作品,不過「行動」的冷硬以我目前所讀到的西方與日本有所不同,這頗像西洋鬼的表面攻擊驚嚇不同於日本幽魂讓你發自內心受寒,效果來說,日本硬仔反而嗆。
  百舌吶喊的夜晚.jpg  接連著兩部作品都是相當複雜的推理邏輯,也同是非一個線索漏餡就足以破解的故事。先是島田莊司<眩暈>裡朦朧難解的異世界文字推演,再來就是甫完讀的逢坂剛<百舌吶喊的夜晚>裡錯綜複雜的人際以及黑白兩道的關係。
  逢坂剛也算是讓人「似乎」耳熟的作家(我就是有此感覺),或許與其作品的評價有些關係:冒險。不過他的作品在台的翻譯本目前看來僅三作,且看後續的出版動作似乎並不熱門──新雨的系列僅一本,兩年未新進、獨步的經典大師系列也只有<百舌>。只有新出版的<卡迪斯紅星>感受到人氣,不過這部成名作品我恐怕要頗晚才有機會拜讀。會如此稍有介紹是因為逢坂剛這名字於我好像有種特殊磁場,呵呵,事實上<百舌吶喊的夜晚>我本來是要在二手書店收入,結果最後竟然是由網路書店抽獎得來!驚喜之外也是有趣的緣分吧──雖然本書大概隔幾個月就會進抽獎單中一次……
  故事追著一名殺手盯著目標物的場景直到任務出現小差錯失敗,此時讀著會隨著殺手的心境起浮,就在隨著獵物再度出現的喜悅且看似有某突發狀況卻又很平常時!!
  轟!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島田莊司的本格推理之謎必然存在著詭祕懸疑之奇──至少就我目前讀過的,扣掉「委屈的社會派作品」後所感覺的。本作<眩暈>更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之一。眩暈.jpg  
  一篇看似精神病患者夢囈的手稿竟然推演出一樁未曾被揭穿的刑案?有這種可能性麼?
  其實透過文章確實能看出些許端倪,像我就有注意到「無法切檸檬」、「水的螺旋方向」以及「年齡頗怪的母子」,然而,即使我有所意識,手記中出現的現像卻讓我無法將其納入正常的邏輯思考之中,因此御手洗點出的推斷我那當場跟文中更弱智化的石岡一樣:滿頭霧水(一頭還太少)。
  而,當精神科權威對御手洗提出針對性的問題時還真讓人捏把冷汗,哪裡知道真正解開謎團的關鍵在於將自己的視野「跳脫」型的擴大。老實說,若非有著特別的知識或際遇,否則我不認為有哪個偵探能如御手洗這般快速看出玄機,不把那些文字當笑話就不錯啦!
  眩暈或許是故事中的人物或者石岡,然而讀著讀著也會陷入「御手洗要如何解答離奇文章」的暈眩感。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小概念能變化出不同且令人驚喜的邏輯效果,這一點在昆恩的許多作品上可見一斑,而本作<龍牙>更是如此。龍牙.jpg  
  光看書名感覺是頗富異風神秘感的故事,結果只是個譬喻,他是說一個富豪撒手後遺留下的遺產將會產生諸多「惡兵」。人為財可以鋌而走險,通常不是愛財到病態,就是自己逼得自己的日子沒有下落。
  博是個名字特殊而被嘲弄的帥傢伙,他突發奇想要設立個偵探社,於是找上艾勒里.昆恩。第一件案子呢竟然來頭就不小,不明究已的委託加上委託者身分背景之鉅,使得案子還沒開始就疑雲重重,而後,還真如委託者的預告來了承辦條件。
  由於狀況詭異,因此昆恩特別留意,哪裡知道他的蘭尾不給面子,這下讓他胡裡胡塗地進了醫院,案子的調查呢?很好……合夥人博就成了艾勒里.昆恩出馬。
  偵探角色的調換開始造成許多問題,而美女的出現更搞得帥哥心慌慌,因為遺囑有一條不能結婚的自噎條款,於是硬起面子的博與嬌花初綻的女繼承者鬧起暗湧,搞到最後來假結婚的名堂,更要命的是……有人被打死了!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片的歷史我並不清楚,但我想,<賽德克.巴萊>可以說是本土電影中最浩大之作吧!
  台灣電影的再起步我也沒多研究,不過四年前的夏天邂逅<海角七號>後感受到台灣電影的魅力絕對不輸給外國。其後又一連串的台灣電影下來,這一個具指標性的文化發展已經不能稱之為「驚奇」,而是「期待」了。
  <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的導演魏德聖的作品,順序來看<賽>片該是比<海>來得早,只是無奈於過去的資金與市場不力,且,<賽>可不是隨便就能完成的作品;事實呢就是一部片長超過五小時還分上下集的鉅作!
  我想對比國外的電影,<賽德克.巴萊>的性質出現在台灣算是晚了,過去那紛擾的戰爭時代,許多國家都有各自對自己歷史血淚的陳述,而台灣曾經歷過的頂多是出現在一些節日時的專案報導而已。當然透過文字與圖片或者課本能想像當時的景況,只是這樣的衝擊是電影絕對能大大超越的,<賽德克.巴萊>就成功地成就了這一點。
  日據時期……不,應該說在國民黨入主台灣之前(甚至其入主後幾年)的台灣跟一塊乳酪差不多,被列強搶得一坑一洞的;日本的介入或許可以稱為一種種族的遺憾,必竟他們算是相似的人,結果所採行的主義與政策卻過度民族中心,結果讓這島上的統治產生許多裂痕,否則,以日本在台的建設來說、以「文明」導向來看,他們功不可沒。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京極夏彥的小說不僅僅是小說而已,許多世間無常之事盡在他筆下給予讀者或說世上之人不同的思路指標。
  狂骨之夢(上).jpg 狂骨之夢(下).jpg  <狂骨之夢>是其京極堂系列的第三部作品,在我的感覺上算是最像怪談的一作(首作<姑獲鳥之夏>是詭異,但還不到難以思量的地步),故事由幾個對骨頭、骷髏有所想像、遭遇、夢境、執念的人開展,各個零散的異事中最難想像的是一個女人連續砍殺自己的丈夫數次!斬了、回來、斬了、回來……無窮無盡的砍殺怨靈之事讓你讀著很難思考究竟怎麼回事──因為故事中的角色們幾乎把能想到的可能性都搬出來了。
  另一方面,在海中載浮載沉的骷髏竟然真的漸漸化為人形?詭異的宗教與骷髏再生的傳說到底有何關連?
  真的像在井底之狂骨,讀著似乎只能窺見那無可逃出的圓天,一直到京極堂前來汲水將你「救」出。
  本作的邏輯與思維規模實是浩大,能夠將簡直是支離破碎的狀況結合「返魂」真是太叫我佩服了!且,這還不是一個概念(像京極堂只說了句「這副骸骨就是一連串事件的真兇」)就有辦法貫通,而是每個細節都有個關鍵是難以想像得出的!在人格的部分其實我解出了一部分,卻哪裡知道我所想出的只是事件骨肉的一小部分,龐大複雜、交錯的關係一直到最後才終於在京極堂的「驅魔」中覺察出真相。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教堂鐘樓這感覺相當歐風的設施而言,「上帝的警告」不啻是其鐘響。它警告著許多事,不論好壞,透過鐘響就能知道現在發生何事又要如何處理,雖然我並沒有接觸過此類文化設施,但即使在今天這個資訊速遞的時代,教堂的鐘樓應該還是有其象徵與任務性的地位吧。
  九曲喪鐘.jpg  本作<九曲喪鐘>點出了敲鐘、鐘樓與鐘響這我所不了解的英國世界。這是我所讀桃樂絲.榭爾絲的第二部作品,台灣的翻譯本也就兩本,相對於常被並稱的阿嘉莎.克莉絲蒂及約瑟芬.鐵伊來說是頗寂寞的,要探索原因,我認為與故事的特性有關,就我目前接觸的感覺來說,榭爾絲的作品讀起來比較辛苦,不像克莉絲蒂的淳樸可愛也比較沒有鐵伊般智巧的對話,整體上以溫西爵爺的智慧與風度包覆,這一點雖然成功造就出此紳士偵探,但卻沒讓故事熱絡起來,或許……這也是許多偵探都偏像「怪咖」的理由吧,畢竟溫西的存在對於榭爾絲來說是「理想情人」的塑造哩。
  因此,讀本作若無法想像並感覺龐大鐘塔帶給人的陰暗、壓迫、莊嚴、警示感的話,恐怕是索然無味的,因為事件的交錯與狀況也沒太特別的部分,只有把鄉村發生難以理解的狀況作出合理的演變罷了。
  呵,不過說無味有人會有點反彈,其實就事件的詭計來說頗有意思,且是運用五感特性變出來的效果,像有栖川有栖<雙頭惡魔>是香氣、嗅覺,而<九曲喪鐘>呢則是另一個很少被用在詭計上的感覺。不明說是因為……會摧毀這部作品的中心神秘感,即使我很早就想到了,哈哈……
  我不曉得原作是否有附上相關的建築結構圖,又或許這類建築在英國是很常見的,在本書裡附的教堂平面圖基本上只是讓讀者進入狀況的東西而已,真正重要的圖卻沒出現,這讓我搞不清楚鐘樓的垂直結構與房間是如何?事實上如果知道結構與之後發現線索之處的話,死者怎麼掛的大概就一清二楚了──以現代的角度來看。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善於說故事的寫手能讓文字銘刻在你讀過去、記憶瞬間的覺受軌道之上。宮部美幸得以在日本文壇享譽至今讀過後就知道無庸置疑,她的文字與故事即使篇洋過海也不減其衝擊與影響力。
  最先接觸的是<模仿犯>,其後陸續<火車>、<理由>、<獵捕史奈克>……等等都各自呈現出不同的社會問題風貌,而甫讀完的<十字火焰>頗像是<模仿犯>之前的孕育型態,不同在於<模仿犯>剖析著兇殘綁架智慧犯的樣子,而<十字火焰>則是相對於罪犯的「制裁者」的心境,有意思在於本作中的制裁者非「普普」之輩(用「泛泛」來形容不大合宜哩)──火焰縱火超能力者!
  十字火焰(上).jpg 十字火焰(下).jpg  不曉得分成上、下兩本是原本如此或是篇幅所至,不過這分野倒很準。上冊敘述著有此縱火超能力的青木淳子的背景與行動心態、縱火科刑警開始追查,下冊則是「守護者」組織與淳子的交流及線索與交點漸現的錯綜。整部作品既流暢,動作感也十足,尤其上冊描述淳子的「制裁之力」更可說是帥氣啊!我想宮部美幸寫到此時也有種淋漓的感觸吧?雖然此種猜測有失偏頗,不過以本作的議題來說,將罪惡燃燒成灰的感覺真能讓人感受到正義的溫度──即使「正義」只是種意識與意念的存在。
  法律到底有多公平?當旗幟愈高舉的「人權」壓境時,法律與人心中的正義多了多少猶豫的空間?當然,「矯正」是必然,然而對於犯罪最佳的處理恐怕事如電影<關鍵報告>裡的預測一樣,而,若「預測」出現在「矯正」的同時(也就是重犯被逮是否重判),敢問不慚大公的司法單位會如何處置?你們心中的「對價」如何?面對律師的討價還價或者受宣判者的「表情」時,公正真會存在麼?
  真會存在麼?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會互相關心,但關心是只不過是一種義務?或者根本就是關上心地關心,使得對方「關」心。小小的行為你或許不以為意,但千萬請在大狀況發生時別忘了自己曾貽笑過的「不以為意」。
  漢娜的遺言.jpg  作者傑伊.艾夏就作者介紹來看是名立志從文的作者,不過邁入這領域的過程卻坎坷不定;前後十年被退稿十一次,最後被錄用還是以相當低的簽約金出版(不曉得是否為本作<漢娜的遺言>),哪裡知道市場證明了他文筆的能耐。以本作來說,如果是因為「市場預測性」的因素屢遭阻礙那實在令人對出版業界感到沮喪,難道是因為讀過的「大人」們認為這只不過是青少年們的不懂事麼?如果真是這樣心態而認為本作會流入濫俗的批判的話,所有的人就都跟故事裡逼漢娜走上絕路的人沒兩樣了。
  <漢娜的遺言>的文體是我首次接觸,這算是雙線交錯,但同時也是雙線的連絡以及斷訊,也就是本作以錄音帶播放與收聽者聆聽兩邊同時進行。錄音帶的內外各是一場生命的遺憾。在揭穿一個美麗生命走向盡頭的同時才發覺自己原來有雖小卻巨大又簡單的機會挽回,然一切盡遲。我想不乏有人認為「怎麼這樣就自殺?」呵,若這僅是因個性而來的發言就罷,如果不是,那麼請好好思考自己人生所創造的價值,因為遲早你也會面對這些沉重的問題,早晚而已。
  閱讀不同領域、國度的作品是很有意思的,以本作與先前讀過湊佳苗的<夜行觀覽車>比對會發現文化上不小的差異。以東西方人來說好了,東方似乎比較能將自我凝聚在中心,而西方則是較外放,也因此造成了故事中漢娜的自殺。不過這並不是說哪裡比較好,不管是哪一種狀態都會造成難以挽回的衝突,如果關心是關上心,那麼生命的交集就會詭譎起來,盡而讓缺乏感受與思考的人無法置信。
  人心的起始是很單純的,而漢娜這角色的塑造我想更是典型(以我對美國人的感覺來說)。她是一個對生活、未來都充滿美好想像的少女,也正好是在青春期,這讓她期待即將到來的美好(我也曾是如此……我是說心情),結果自己想像的心跳邂逅竟然成了邁向死亡的指標,只不過是自己積極地想實現感覺的親近,竟然被他人性別歧視地做了汙衊的解釋。「美好」這件事不僅僅有了汙點,根本就完全成了「他人眼中自己就是汙點」的存在。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邀稿就得思考內容,我想在眾多文體中屬推理小說為困難,除非腦子裡總會有些個概念與構想,對我來說目前仍難想像。有栖川有栖就此要算是巧於設計迷題的作家之一了。
  目前讀過有栖川有栖的短篇長篇各幾篇,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圍繞著「謎」而來,各式各樣的謎邀讀者挑戰;而在故事的敘述上也頗到位,也就是不至於想表現出詭計而使得劇情太過做作。
  瑞典館之謎.jpg  本作<瑞典館之謎>是他彷昆恩國名系列中少數的長篇,就他後頭寫的記文來看本來也該是短篇,不過以內容來說,長篇是不為過;劇情從小小的人際裡洋洋灑灑地開展,圍繞著難解的中心詭計外,我想,還有他的些許寄託吧,故事就這樣長了。
  同名的偵探助手有栖川在故事中被視為「足以解謎」之人,原因正是他身為推理小說創作者,然而寫推理小說的真的較會解謎麼?我覺得不盡然,頂多是比一般人能設想出更多狀況以及用不同角度與知識作出解釋。人常用連結替別人做出定位,這有時候容易流於名,因此不曉得是否眾作家都有類似的感覺,許多故事中的名偵探對於名聲或褒揚都不是那麼重視,也不會特別強調自己的頭銜(而警察總做相反的事,呵)。其實這很正常,因為真正會解謎的人只會專注在他想解開的部分。
  <瑞典館之謎>透過有栖川到山裡的民宿中得知鄰居者是童話創作者且還是異國婚姻出發,點出了一些童話發原地可能性的想法,很有意思。邂逅如夢境才會出現的瑞典美婦後就進入了瑞典館的世界,愉快的時光就如童話一般,散會後成長為現實的成人世界──殺人事件出現。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目前我生活的變化大多跟書有關,偶爾會跟家人出去走走,通常是我媽買菜時的幫手。今天呢連妹妹也休假,一向在家只會睡的她早就說好出門,就讓我溜搭了不同地方。
  幸好今天跟過去幾天比起來睡眠的感覺好多了,雖然醒來時頭還是一個矇,甚至在臨中午前還回頭假寐一會兒,但至少沒頭痛。不到七點醒,不到七點半我就往公園出發,一早就走路到台南公園走走、拉單槓是現在提振精神的良方,事實上也讓我感受到運動帶來的能量,更讓我理解許多能量的原理以及現代人為何會有一堆嗚哭唉哉的毛病。病不只從口入,還會在你身體裡孵呢──若你不運動運動讓身體機能去排除的話。
  拉單槓是提升我鳥般的肌力,算是跟之後考試有些關係……總之,簡單練練身體也不錯,這還比我在房間揮空棒得好。我臂力並不強,甚至可以說弱,但我整體的爆發力很不錯,這使得我運動上來說還有點看頭,不過就拉單槓這項目來說我就不那麼上手。有人可能笑說他反握可以拉個七下十下,老實說我也可以──只要預備姿勢不正確就行,很多人第一下很輕鬆都是順著上槓力道引上,而接下來只是保著「下巴過槓」的想法當成一下,於是我替代役新訓就這樣變出七下單槓,哈哈……。我現在呢儘量都直接靠手拉上去,說是「盡量」是因為公園單槓的高度不夠,每次拉雙腳都必然著地,上槓也難免會用到些許跳躍力;避免助力的結果就是我差不多兩下,我想這算是還可以的成績了,可想現在同齡人會有多少更驚喜的表現?只是反握行,正握就沒輒啦!希望我這樣練一練有朝一日能讓我正反都OK。今天拉了六下單槓,測試測試肌耐力能如何,還算不錯……噢,六下是每一下都會著地,若是正規來拉的話連兩下我可能就會爆筋了。
  回家後就等著出門的午餐,期間讓眼睛休息了一下,呼啊……淺夢者,眼累,真希望我哪一天能夠完全安然地深睡而去。
  中午到秋澄享用,這一是間日式料理店,不過並不是壽司生魚片類,而是火鍋;火鍋非什麼日式小火鍋,而是正統的「壽喜燒」呢!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湊佳苗是一個瞬間讓讀者、觀賞者不再陌生的名字,她以<告白>一作響動了讀者、觀賞者,更響動了平時自然忽略掉的生活問題。或許會懷疑人心的扭曲不至於到那樣的程度,甚至只是個未長成的孩子……慣於分界的人性容易產生盲點,或許實際上不會有那麼驚悚的演出,但人與人之間的核融合效應早已有垂直發生的跡象。
  之前的閱讀心得也有提到湊佳苗描寫人物的內心與其交集之妙令人屏息,在經過<告白>、<贖罪>、<少女>後,我來到了<夜行觀覽車>這部作品。比較起來,每本對於人心之敘述皆愕,但我覺得<告白>的師生衝突及<夜行觀覽車>的家庭問題造成的共鳴是比較大的。
  夜行觀覽車.jpg  <夜行觀覽車>算是頗特殊的書名,其實通篇故事中,「觀覽車」只不過像是期望的存在,實質存在的呢則是家庭內心中的「觀覽車」,想著未來會在那廣大的地方建立起一座巨大、亮麗的摩天輪,可以讓你將這世界一覽無遺──或許其義更是指目盲的無際虛榮哩。
  本作故事的安排很妙,透過一個有問題少女的家庭虧見對面「幸福一家」的異變,加之所處於高階地段造成力場與視野的評斷,使得一起家庭事件衍生出扭曲複雜的心理效應,而真相更是「若有似無」,到底是母親行兇、母親掩護兒子行兇還是母親計劃讓兒子擺脫嫌疑,或者更是母親與父親有不可告人之密、意外……等等。也就是你很難不去猜測那乍看是表面的真相之下其實有其它更合「意」的選項。另外在社區以及「幸福一家」對面的「高危險之家」對其的評論與心態更讓人感受到世事炎涼,自掃門前雪並不是自私的表現,而是自保。
  家庭是一個人的中心單位,在這單位中本就會有不少交流、衝突,然而家庭成員各自的想法若南轅北轍且又缺乏尊重、多了猜忌,這樣一來痛苦就會成為幸福的癌症,更令人無住的是把一切希望放在未來,但往往你不在當下互相溝通、理解,那個未來永遠不會來。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難相信竟然是陷阱。
  記得當初我在林斯諺的部落格下了一個解謎活動時一直思索這事件的因果關係,但很快就被「幾乎完美」的現場給卡住,說是「幾乎」是因為現場還有一個通風口,然而那顯然還是個無解的線索。
  我想過很多可能性,連死者會不會剛好想到去把胸口貼在通風口上的荒謬想法都有過,甚至直到方才想到「調警離室」的現場逃脫術都無法合理解釋(本來想說窗子有死角,趁警察注意到通風口打算從那進來後由窗子離開……但這樣又沒法鎖窗……就算有什麼妙法鎖上也不合理,因為必然會有人監視現場,除非不照程序)。這些卡死我的狀況全都出在「絕對的前提」之下,因為我本來馬上想到的「內出血型典形密室」的狀況過不了關,結果……
  吼!
  范達因或許會說林斯諺破戒(雖然泛達因搞出「自設立場以保地位」的戒律是推理小說的雞肋),但他的某部作品根本就一個樣……哈哈。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到密室幾乎無可避免地會連想到推理小說,若再加上作家,則約翰.狄克森.卡爾將無可避免地被提及。
  經歷過幾些卡爾的作品,偵探呢有感覺暴躁卻又優雅,說話得理不饒人的亨利.梅爾維爾爵士以及神秘、歷史學博士基甸.菲爾,這兩者的共通點大概就是大嗓門以及重量級的身型,我想到目前為止可能只有雷克斯.史陶特筆下的沃爾夫能勝出吧。
  女巫角.jpg  這回閱讀的<女巫角>似乎是菲爾博士初登場的作品(沒有考究,曾這樣聽說過)。這位推理過程老讓旁人更搞不清楚狀況的博士專門處理「詭異」的密室事件,更是提出「密室講義」這種形同揭魔術秘密的文章,然而<女巫角>感覺上並不是密室事件。(當然,就狀況來看勉強可以說是「看似沒有他人出入」的狀況)
  小帥哥與小美女這一套貌似在那年代很受歡迎,這回就是這梗先來,接著開始談到關於座落於女巫角的查特罕監獄的傳說,碰巧女主角的哥哥到了要前往監獄「傳承試煉」的日子,為了管照那嚇個半死的繼承者,眾人就在當天夜裡瞪著監獄看,哪裡知道詛咒竟然再度發生,異常的死亡是恐懼的開端也是謎底的提示之一。
  本作以詭計來看,卡爾在字裡行間透露了不少線索,雖然我並沒有推出來,然而有點想像力的話應該能理解他想表達的;我認為在文字描述正是卡爾的強項,因為他將女巫角的驚悚感受透過角色們的行動傳達到了讀者身上,連著讀的人也被詛咒給纏上了。這一回凶手露的馬腳實在不是普通大,畢竟我都有夠納悶怎屍體朝上的部分反而摔得更慘?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克斯之山.jpg  不知怎地,那時看到本作<馬克斯之山>的預購時就訂了下去,而我對高村薰的名字卻是從未聽聞過。在作者介紹中將宮部美幸與桐野夏生這兩位知名日本女作家中列入高村成為三人,可想其作品在日本或許有不小的震撼力,至少<馬克斯之山>所列出的獎項是難以令人放下一探究竟的打算(年度十大第一、直木賞)。
  從側面的評論來看,厚重、詳實、女性卻又冷硬的筆觸是共通點,其實就這些評價所顯示的來說藏著寫下如此心得人閱畢後的壓抑,畢竟簡短的評論少了驚嘆號就可能是多一分「耐人尋味」,就這點來說可以先參考書末曲辰所寫的文跋。
  我很少從後頭開始我的心得,然而曲辰的文章先是解決了我讀完後的疑惑而後更點出日本的推理評論家對高村薰作品的看法以及她本人對作品的堅持,在這部分中可見優評是掙扎的,因為去思考內容難免會覺得「動機」的失落;不管是凶手或是幕後,總覺得少了份說服感,一切如何就看讀者如何去想像與感受那「山」的存在。
  是的,在我讀後並整理思考後發覺不曉得作者是有意還無意,在<馬克斯之山>中點出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尤其是凶手心境與警察組織制度的矛盾。
  故事的開頭是很典型的簡單案件卻存著不詳狀況,老實說高村筆下的日本警察比起其他作者所描述的還要有責任感,故事中事件的細節我怎麼看都像是「偵探」才會去思考的問題,但卻是一名無法做太多主張的警察心中的疑惑,而這一點有意思的是在後頭的故事成了一個縫,也就是會有追責的效果,嗯……不知怎地,這是我讀警察小說以來最有正義感受的一部。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幾天沒寫個文現在會感覺有些「久」,呵,寫寫東西(雖然大部分都是閱讀心得……)竟能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呢(連閱讀也是,對照過往感覺有些諷刺,哈)。
  本該是寫讀完厚重的高村薰<馬克斯之山>的心得,然而在這期間某些狀況的重回讓我有了不同以往的感受。什麼狀況呢?就是我又翻出電腦裡的RPG遊戲到裡頭晃晃,在我現在這段仍飄搖不定的社會時間階段上,這動作帶來的感覺刺激了我的想法。
  再度接觸的遊戲是<異塵餘生3>,這是款我電腦的顯卡還有辦法施展的遊戲,而這也是我接觸過的角色扮演遊戲中最細緻的作品!遊戲的故事內容頗有警世意味,若人類真的如遊戲中所示搞出個核子大戰的話恐怕就真的會出現裡頭的場景;這是款相當值得一玩的大作,其它細節就讓有興趣的去參考看看吧!
  會想再玩個遊戲主要是想做個調劑,現在仍處於唸書準備考試階段的我難免會感覺苦悶,而許多目標清楚卻不是那麼實在,人吶,有時候會突然看不見早已在心中的自我定位,所以我回到遊戲中感受「目標」的存在。
  「目標」的存在這念頭在我腦中反覆,推想過去這十來年我所感受到的遊戲世界的演進,對照當前的教育與社會現象,察覺到總是被幾語帶過的盲點,也就是被說是「被遊戲腐蝕」的青少年們。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終於是讀到古典推理黃金時代三大推理女傑最後一人的作品──約瑟芬.鐵伊。這名字頗中性,我總覺得Josephine翻成喬瑟芬比較順的說。
  一張俊美的臉.jpg  導讀的部分感覺有點囉嗦,感覺上很想解釋鐵伊作品於「直覺」上的推理有別於古典推理的可行性,扯了一堆我是覺得有點把推理小說太「小說」化了,我認為實際上警方在辦案時多少也會採取「人可貌相」的想像下手,當然這全然沒根據,只是,人的整體特徵與氣質往往與其行為有所關連,並非全然不可信,只是不能全然信之而已。我想鐵伊是想透過推理小說來一展她對人們的觀察吧。
  鐵伊最有名的部分在於相對於其他兩人(阿嘉莎.克莉絲蒂、桃樂絲.榭爾絲)的多產,一生中僅完成八部作品,而這八部被譽為無瑕疵之經典,此特色在日本就對映在土屋隆夫身上。不過對於此點我些意見,就鐵伊的創作時間來看,我想她一開始只是嚐試寫寫自己的觀察,而隔了十年後才又開始撰寫,一直到過世前四年幾乎是一年一本,也就是說,她創作的想法或許更多,只是礙於未知的生命時間障礙而不得不僅留下八部而已,這就跟土屋很不相同了。
  既然特色是對「面相」的推測,那麼我碰巧讀的本作<一張俊美的臉>就更是以此為出發點,有意思的地方是,雖然本作的詭計非常簡單,卻存在著相當有意思的思考性呢。
  警探葛蘭特(應該是鐵伊的系列偵探主角吧?)碰巧在一場宴會中成了邂逅一名美如希臘神祇的男子與一生活在藝術村的居民,太過無瑕的容顏在那當下就引來了極端的評價:有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好,而有人則是暗自心驚。到底是能接受還是難以接受的美顏來到了怪人(都藝術家……)的村子衝突著每個人的內心,「一張俊美的臉將惹來什麼事件?」這個想法鬼魅般地醞釀在人們心間。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雨夜莊謀殺案.jpg  在作者林斯諺於本作的自序中將本作稱為<雨夜莊慘劇>是有其意義,而更名為<雨夜莊謀殺案>則有其興味與詭計上的意義。
  我想許多讀者對於推理小說的感覺是詭譎、驚悚與神秘,奇妙的現場往往是難以抗拒的吸引力,而場景又出現在更集詭祕於一身的堡莊就更令人屏息,即便此類在推理文學至今採用度降低,但如綾辻行人的館系列、島田莊司<斜屋犯罪>至令我大驚奇的二階堂黎人<恐怖的人狼城>在推理迷的心目中依舊不斷沖激著閱讀的熱血,使得採用此舞台創作出來的作品凡將踏入必然期待──即使讀過再多亦然。
  當建築封閉之時人心也將跟著封閉,若此建築又特殊的話連讀者都會一併被關在裡頭(讓我想起喚醒我推理迷之魂的米澤穗信<算計>啊!),我想這樣的心情在於讀者既是身歷者更是個不知即將發展的俯覽者啊!
  封閉代表著另一個世界,更何況心懷鬼胎的眾人儲藏的異變會因為潛在預期的「噩運」渲染出更加迷離的氛圍。
  歡迎來到林斯諺的<雨夜莊謀殺案>。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綁匪的女兒.jpg  赤井三尋的<綁匪的女兒>是江戶川亂步獎第四十九屆得獎作,同年有兩部得獎,<擂台化妝師>我已先拜讀過了。
  以綁架為題材的推理小說不那麼常見,不過一旦寫出來總是會讓讀者有莫名的期待感,因為通常說來綁架是歹徒與受害者同追查方(通常是警察單位)互鬥的故事,總會想看看歹徒將出什麼招數,而警方又會如何佈署,這一點在<綁匪的女兒>中表現得活靈活現,不過歹徒結局的安排感覺上是笨了點,畢竟他都上了電車了,應該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處理。
  交付贖金追逐戰的部分就放一邊吧。本作的引子頗吸引人,雖然如書後講評中提到以現代人權的立場來看未免小題大作,甚至刻意,然而,「綁匪的女兒」將要進入知名大報社工作所引發的爭議依然足以掀起讀者心中的波瀾。
  人總會垂直聯想,會有人說出生是從零開始,然而實際上一個人的出生往往背負著他未來才能得知的包袱──或大或小。身為一名亡命綁匪的女兒要如何堅強存活在不乏議論的社會中,實在令人唏噓,這讓我想起野澤尚<深紅>裡的凶手之女,對照起來,<綁匪的女兒>中的女兒算是過的相當平順了。
  故事的結構上扣得很緊,然而我讀的過程中出了個問題……我大概在故事中反覆提起事件幾次後就察覺其中的梗概了!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某一作者的一系列作品時最好從原點開始,這樣才能多少理解故事中或有的關連。我閱讀艾勒里.昆恩的推理小說全沒照此,結果就跑出了斷層,呃,雖然無傷大雅,但總會有些錯亂的感覺──我至今還沒讀他的首本推理小說。
  十日驚奇.jpg  過去在<多尾貓>時納悶著為何昆恩一開始悶悶不樂,案子也都不接了,原來是<十日驚奇>裡出了問題,而說到<十日驚奇>這本「萊維爾系列」第三部,我還沒讀過首部的<災難之城>,因此裡頭總出現的萊特來萊特去的我全不知其因。實在有點汗顏啊,呵。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各大偵探的作者也明知其理,其筆下的神探呢即使高明地令人拍案叫絕卻還是會為其設計出「人難免犯錯」的狀況,不過,就我目前讀過的,比起福爾摩斯發現錯誤的自嘲、白羅不小心忽略老婦人視力不良又或者金田一一因預設立場而錯誤判斷,艾勒里.昆恩所犯下的錯算是相當嚴重的負擔啊!
  昆恩的創造者丹奈及李這對堂兄弟讓他這個偵探顯得鮮活,這樣說好了,比起福爾摩斯,昆恩感覺上更像是會真實存在的人物,因為他的推理歷程是存在常人能理解的崎嶇。我還沒將其所有作品讀過,不過在<希臘棺材的秘密>中就給了昆恩這新手巧智的年輕偵探驚醒的一棍,這讓他往後除非是確實把握事件的細節,否則不會輕易說出口,而在<十日驚奇>裡更是大大跌了一跤,我可以想像當他從一小紙片中察覺一連串的誤導後是怎樣的心情。
  <十日驚奇>的開場帶有神秘氣味,一名男子體驗了莫名其妙的失憶謬況進而前去拜訪昆恩,希望能夠得到幫助。接受委託的昆恩得知他是萊維爾居民時心裡一震,確實,事件就在他決定幫助好友時就展開了。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野圭吾真的是位「精彩」的作家,何以用「精彩」來形容?因他筆下的故事模式變化萬千,且還不能全說是他刻意營造,而是他打算敘述與描寫的人物角度渾然天成地讓故事發展起來。東野不會有個標準格式去安排他的文字,而是格式必須屈服於他心中筆下所呈現的因果,在本作<湖邊凶殺案>因此讓我感受道不曾見識過的故事安排手法。
  湖邊凶殺案.jpg  說起來頗有意思,剛讀完的宮部美幸的<理由>連接著東野圭吾<湖邊凶殺案>兩者都讓我感到文體的巧妙。
  湖邊會是個郊遊休閒的好地方,而故事也是從此開始;湖邊大多也是個因水氣豐沛而易生霧的所在,故事亦是在霧中摸索;湖邊有時因它的天時地利人和而有吞噬與沉默的效果,故事到最後就帶著讀者陳思湖底。
  四個家庭與一名老師的湖邊讀書會因為一位外來女子的加入產生了緊繃的漣漪,在高談闊論「對孩子好」的話題之下潛藏著不可告人的陰溼手段。
  凶手一開始就揭示,然而不僅故事主角,連讀著也絕對會納悶:是什麼原因能讓在場所有人口徑一致地選擇毀屍滅跡?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理由.jpg  閱讀宮部美幸這本<理由>的過程中,盛竹如的語音一直繚繞在耳邊,通篇的感覺好像<台灣變色龍>、<藍色蜘蛛網>、<玫瑰瞳鈴眼>啊!
  <理由>的小說文體是我首度見到,並非過去沒有報導型作品(如恩田陸<尤金尼亞之謎>),但本作真的是完全的「報導」感,故事中提到的命案與探訪過程很難讓人相信裡頭所發生的僅是一篇小說。故事的真實感超越在電視新聞所得見,這也正是因為社會上層出不窮的事件中,宮部美幸就寫下其中的這一篇!
  社會派推理作家想來也是對宮部的看法,不過讀到現在的作品雖然有對社會現像的解析,但不脫故事特有的「感覺虛構性」,直到<理由>我才深深感受到令人屏息的真實社會就在她的文中。
  故事的結構是相框的手法,前後是事件即將了結前後,夾在中間的就是隨著命案發生後如漣漪般向外擴大的複雜人際,隨著時間推演,原本各自不相關的人就此牽繫起撩亂的網絡,網絡之間存在著「只能告訴第三者」的矛盾人情。
  每一個個體的背景都會有個家庭,不同家庭呈現出不同的風貌,在本作中各關係人的家庭影響著事件前後的變化,你可以唏噓這是間無常與不完滿,然而更該去想想自己所在的「家」是個如何的存在?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裡說的是如同故事中那隻可愛的奇米一樣老跟著人屁股跑的貓,若看到人就閃就不適用啦。
  只有貓知道.jpg  貓跟著人跑如同偵探追著事件跑一樣,且共通處還有對周遭的敏感度與不一探究竟不罷休的好奇心,最好也能像貓一樣行動敏捷──即使像尼洛.伍爾夫這款不善起身的龐然大物在思維的行動上仍迅速地令人咋舌。
  <只有貓知道>是仁木悅子的推理出道作,看她的出生經歷是一則激勵人心的故事,不過,或許正是這樣難以抵抗的惡運機緣開啟了她不凡的推理創作之窗。
  本作是江戶川亂步第三屆的得獎作品,若更精準地來說,可以稱為江戶川亂步-推理小說獎的第一屆作品,因為本獎前兩屆為推理文學貢獻性質,從第三屆開始才真是小說的評鑑。
  故事從仁木兄妹入住醫院開始,相關人物一個個地出現,我倒沒想到事件的關鍵要素之一就在這裡出現。平凡的場景卻不會讓人物們都跟著單調,仁木對於人的反應與行為描寫的相當生動呢!尤其是小幸子抱著小黑貓奇米出現的樣子真是好可愛啊!(老實說我腦中完全是小黑貓的想像圖XD哈哈,小貓是我的弱點)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敘述性詭計在推理小說中是相當特殊的點子,通篇故事乍看之下在一般的邏輯與想法下運作,然而愈逼近真相愈會感覺「好像有什麼地方怪怪的」,結果將會是出乎意料的大逆襲,成功的敘述性詭計足以讓讀者整個人跳起來──如果他太過入戲。
  見一些評論來看,敘述性詭計雖然驚奇卻不說很討喜,或許人都不喜歡被騙吧,更何況作者用這招就是擺明了要轉扭讀者的思維;敘述性詭計最好是在不知道的狀況下閱讀效果才好,當然,也分成驚喜與「真討厭」兩種,而我個人還蠻喜歡的啦……雖然也會覺得作者頗欠扁。
  敘述性詭計通常都是利用人對人事物的主觀意識進行設計,又或是在內容上利用中性名字、特定性的行為來誤導讀者,接著在最後給讀者當頭棒喝,我認為在這一點上就頗有可讀性,因為你能有更多方面的思考模式。
  敘述性詭計就我所讀過的來說最震驚的應該是我孫子武丸<殺戮之病>殺戮之病.jpg  ,另外他的<彌勒之掌>彌勒之掌.jpg  也很有意思;因主觀慘遭逆轉的是歌野晶午的<櫻樹抽芽時,想你>櫻樹抽芽時,想你.jpg  及寵物先生<犯罪紅線>,<櫻樹抽芽時,想你>更是有顛覆許多既定概念的知識存在。
  異人們的館.jpg  今天呢,讀完的這本作品<異人們的館>乃折原一所著,不曾讀過他作品的我所知道的訊息是:他是敘述性詭計的專家。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雙面萊維爾.jpg  艾勒里.昆恩的萊維爾鎮系列我還真是跳著看的,本作<雙面萊維爾>是其第四篇。
  凡是在表面之下總有另一面,尋常如此解釋之下或許有不為人知的事實,我想這個想法讓這故事有了起源的根基,同時也是把此做複雜難揣狀況導入的關鍵。
  事件就從收到無名信開始,此鑒於昆恩在萊維爾鎮已經有相當名氣,因此這回來自這災難小鎮的請託多少讓他有了些興趣,不過,區區一封信要能請動他可不簡單──要簡單就請美女出馬……
  出淤泥而不染的純淨美少女……天啊!連我讀著昆恩的描述自己陷入美好的想像之中,這世間居然還有此「自然」的人物,因此我對於昆恩想把她打扮得「現代化」有點無言,結果原來是辦案考量,若光著腳丫子穿著天然纖維編織的衣服去找人不被送到精神病院才怪。不過,光是想像與自然唱和的可愛姑娘竟能讓我心笙飄起啊!說她皮膚好是再正常不過,那才是敞開心鏡的環境……扯遠了,總之,昆恩就在一種難以言喻的喜愛中跟著少女回到萊維爾。
  如果把昆恩解釋成謎團比美女更具吸引力就行了,否則那些冷硬派大師看到這狀況不撕書才怪。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