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萊維爾.jpg  艾勒里.昆恩的萊維爾鎮系列我還真是跳著看的,本作<雙面萊維爾>是其第四篇。
  凡是在表面之下總有另一面,尋常如此解釋之下或許有不為人知的事實,我想這個想法讓這故事有了起源的根基,同時也是把此做複雜難揣狀況導入的關鍵。
  事件就從收到無名信開始,此鑒於昆恩在萊維爾鎮已經有相當名氣,因此這回來自這災難小鎮的請託多少讓他有了些興趣,不過,區區一封信要能請動他可不簡單──要簡單就請美女出馬……
  出淤泥而不染的純淨美少女……天啊!連我讀著昆恩的描述自己陷入美好的想像之中,這世間居然還有此「自然」的人物,因此我對於昆恩想把她打扮得「現代化」有點無言,結果原來是辦案考量,若光著腳丫子穿著天然纖維編織的衣服去找人不被送到精神病院才怪。不過,光是想像與自然唱和的可愛姑娘竟能讓我心笙飄起啊!說她皮膚好是再正常不過,那才是敞開心鏡的環境……扯遠了,總之,昆恩就在一種難以言喻的喜愛中跟著少女回到萊維爾。
  如果把昆恩解釋成謎團比美女更具吸引力就行了,否則那些冷硬派大師看到這狀況不撕書才怪。
  這部的事件算是我讀推理小說以來最摸不著頭緒的一部,同時也對昆恩欲解謎(就是把心中的疙瘩排除)的特性印象更深。接連的「事件」不是病死、自殺就是意外,完全沒半點可疑性,但腦子總轉個不同的邏輯家就翻了又翻其中的連結,沒想到事情表面下的另一面跑了出來,連續死亡事件似乎藏著一個規律?
  老實說,我看到中間問號仍一直打下去,如果想用童謠串連卻又不像有兇手的狀況會是怎麼回事?更令人納悶的是後頭竟還真的照童謠發生連續殺人事件?老實說,這個案子如果沒找出那個「意外證詞」恐怕很難想出全貌:見證過兩次。這一句就完全貫穿前因後果,且還帶出許多人思考上的盲點與多重推理的狀況。
  昆恩的邏輯與概念吸引人的重點在於揣摩人心的走向,也因此<Y的悲劇>成為世界經典之首;本作亦是如此,雖然只是很簡單的動機概念,然而前後交雜下去真的會讓人搞不清楚。這一個三層次的推理架構令人拍手叫好啊!
  兇手為了達成目標順水推舟產生的「童謠謀殺」出現問題,詭異的是後來接連下手的竟然都全吻合其中旨意,我認為作者在此描寫昆恩的推理心境簡直巧妙,因為這一點是本作跳脫思維的關鍵,然而昆恩是一直到他取得關鍵證詞後才有辦法一舉推翻自己先入為主的推理方向,從而到最後利用碰巧的狀況讓兇手落入法網。作者並沒有讓昆恩突然來個什麼神光一閃之類莫名其妙的諭示而理解,沒蹦出英雄偵探的模式是相當成功的地方。
  每個人呢都有兩面,這中心思想還真從頭用到尾,甚至後頭兇手是誰作者還想擺讀者一道,看你會不會覺得「兩面必然極端,因此兇手是……」的狀況。原本唯唯諾諾的報社跟班最後跟女王老闆攤牌翻臉,結果角色互調,在這其中能感受到一種「老梗」愛情劇情出現,昆恩如此暗示,我也這麼想。天真爛漫的美少女體會到人與人間錯綜複雜、難以揣度的關係,讀著也為她惋惜,同時也為昆恩的紳士精神鼓掌……明明就喜歡人家,唉唉。
  至於人與人複不複雜?我想也如銅板般地兩面,理解對方與其交流即可,但若你翻到難以辨認的那面,那就得放下成見做些思考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