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應該機乎不會有人不知道享譽盛名的台灣作家九把刀吧?同樣不時會聽見他的大名穿耳而過的我卻賴著沒去共襄他作品的盛舉,一直到<樓下的房客>這本書讓我對他的描寫有了相當深刻的印象。
結果我還是僅讀過一本,直到這回的<精準的失控>。
書名很有意思,這是誘引我購入的原因,原本認為是推理小說,不過在內容上算是個奇幻的點子。這個點子跟時空穿越的邏輯有了碰撞。
<精準的失控>更讓我清楚體會到九把刀掌馭文字的高巧能力!基本的文學修辭之外他擺脫了尋常的八股手法,文章段句詞間相當活潑地交互作用。他就是寫出他想要的文章而不是關在作文規範的牢籠之中邊寫邊自詡著「我都有做到該做的」。九把刀所做到的不僅是把故事幻成文字貼在紙頁之上,讀他的小說感覺像是他直接親口述說那般靈動。是簡單又是不簡單,讓我多少有些嫉妒。
<精準的失控>我讀得算相當快,因為在我有空閒讀它的時候我很少想到放下書轉換或是休息一下,完全融入了那異色的情節當中。
- Dec 18 Sat 2010 09:07
因果連鎖: 精準的失控 -九把刀
- Dec 16 Thu 2010 22:59
簡單是意外加上情感操作: 簡單死亡 -Peter James
<簡單死亡>這部作品不虧出自專寫劇本的作家之手。彼得.詹姆斯這本首部小說從頭到尾都扣人心弦,其中一個主因就是他的每一章節都不長,這使整部作品有了電影分鏡的效果。
故事的開場是一場惡作劇,我這才驚訝於「單身派對」的胡搞可以鬧到這種程度──為了報復準新郎過去的惡作劇,其他好友決定將他放到棺材裡活埋個幾小時。喝酒除了亂性之外通常就是搞不清楚路況,幾個朋友任務完成之後竟馬上出了死亡車禍,唯一可說是倖存的是剛好到外地因故無法,他逃過了一劫,然而在棺材裡的被報復者陷入了幽閉的世界中,誰能救他?或者該說:「誰『想要』救他?」
這一場意外引發了人性的貪慾,似乎故事的開始目的就很明顯,沒想到在一步步拆解線索逼近事件核心時才發現這一個被引發的貪慾還不單單只是表面如此……
說起來很有趣,在本書之前我所讀的是內田康夫的<靈媒所愛的偵探>以及陶龍生的<證據>,一本提到超自然的靈媒,另一本則是全然絕對科學佐證的證據,而這本<簡單死亡>裡頭兩者兼備──主角格雷斯是個會去找尋靈媒或者術師解決案件的警探。
警察查案查到靈媒去聽起來頗好笑,事實上主角也受到上級的非難,不過更事實上,警調單位為了破案而想用這種特殊方法的例子可不少,在台灣更有許多真是靠著這「不可思議力量」破解的疑案。
- Dec 16 Thu 2010 08:44
積累為惡的慢性動機: 惡意 -東野圭吾
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被人熟知的特點就是:被察覺的真相往往只是冰山一角。(這句用在<十一文字的殺人>中的話反而有被我看穿真相,哈……)本作<惡意>更是完全表現此招的傑作,無怪乎這本書被列為東野頂尖的作品前列。
說實話,開頭的案件的描述與情節的變化相當普通,在許多層面的描寫上讀者大概能察覺故事可能的走向,甚至開始沒多久案件就結束了!這麼快就結束?那後面那堆紙頁是寫些什麼東西?難道是短篇連作?我也沒想到<惡意>這部作品的精華完全在於「動機」之上。將偵探推理故事裡的「動機」描述得如此透徹,目前看來這部作品可以說是超上乘之作!
到底為了什麼讓一名暢銷作家被殺?而他又是一個怎樣的人?他與周遭的朋友的關係該如何解讀?巧妙的計謀竟然從這一般人可能馬上隨便推斷就自認看出的要素構築而成!
凶手在殺人之後不久即被刑警加賀恭一郎給看了穿,只是巧妙破解不在場證明詭計的部分正是凶手精妙的計算之一──不,該說每一個被認定的步驟推演全在他的算計之內。這是我所見設計最巧妙且深遠的陰謀,它的重點不是再讓自己擺脫兇嫌的身分,而是「製造動機」!
如何設計?就請君一讀這本精彩大作吧!
- Dec 15 Wed 2010 08:41
簡單看透一切的是天真: 布朗神父的天真 -G.K Chesterton
久違G.K切斯特頓的名號卻遲遲沒拜讀他推理文學中筆下最有名的偵探──布朗神父。總算一窺其面貌,布朗神父可說是我看到現在出現在推理小說偵探中最令人感到溫和沉靜的角色。
一想到神父總覺得是個老咖,但故事中提到的布朗神父雖然平時行動與說話都有些溫吞,實際上卻是個年輕的神父,或許投身宗教者都會有這麼分開闊吧──讓人如履廣原。
神父的出場非常平淡無奇,如果他不是身著神職人員的衣服恐怕根本不會被人給記著,這跟阿嘉莎.克莉絲蒂筆下的瑪波小姐有些類似,他們倆再一個共同點就是破解真相的能力。
相對於福爾摩斯的證據辯證(這是我看別人評語所借用的,福爾摩斯我小時候讀過後幾乎全忘了……)布朗神父則是由心理分析出發,只是想要解出他人心理與犯罪行為的心理不需要任何繁複的學問(因此布朗才不全著眼於科學證據,這部分他是不懂的),僅要思考一個人、一種個性在每一個行為環節上有何值得探討的地方,像是在<奇怪的腳步聲>這一則短篇裡布朗神父僅僅憑藉著腳步聲就能知道在外頭走動的是誰,也讓他預防了一件竊案。布朗神父的許多行為與動作在一般人眼中會感覺天真卻好像沒什麼意義(因為早被一般的知識給限制),卻往往就是在他所著眼的地方殘留著「某人」行為過的痕跡,看起來尋常的痕跡是出於尋常的心理帶動行為,但這尋常的痕跡如果出現在不適合的地方時,會不會另外代表著什麼?這只是簡單的比對,但總容易被人給忽略,如<阿波羅的眼睛>裡該祭司的祈禱沒什麼特別的,但偏偏就是在特別的時刻成了關鍵的特別。能夠抓住人心所想的,那麼天真就是最佳的解答方式──同時也有相當難度。
先前在天城一的<密室犯罪學教程>讀過布朗神父<看不見的人>這一則故事,於是在本書中親讀一回,關於「人回答問題的模式」與「司空見慣」的心理狀態解釋的相當巧妙,這讓那完全不是密室的間成了絕對的密室,也讓應該馬上就被逮住的凶手大搖大擺地離開現場,若將周圍看得太過理所當然,那麼某天在那其中的某個要素恐怕會成為致命的盲點。
- Dec 12 Sun 2010 08:38
收納,自我,若開啟…… : 魍魎之匣 -京極夏彥
箱子、箱子、還是箱子。這一部故事裡不管實體之物還是心象之物都成了箱子,兩者各裝著本質不同性質卻可能相類的東西。
這世界沒有不可思議之事,只存在可能存在之物,只發生可能發生之事──京極夏彥的作品上中心主旨便是此句,聽聞之下會認為他是個完全理性主義之人,但筆下的偵探京極堂卻是個神社的神主另外還是個驅魔師,對於妖怪的知識更是瞭然於指。諷刺?非也,這正是他打頭一部小說開始就要傳達的信息,這句話所要說的即任何的存在都有其意義,不過這意義不能僅限於眾體的客觀意識,若要溝通出因果就必須確切理解本質,不限縮自己的解讀領域就能破透真相,所有事情都可思議,「不」去解析自然就不可思議。在故事中解決案件時,京極堂不會說他要解說案情,而是說「驅魔」,驅誰呢?就是人本身,因為人事物的存在與變化之肇因皆於個人的理解,若是壞事俗稱就叫做「心魔」。
……
上面那一段好像比較適合放在我介紹京極夏彥的那篇文章裡。哈哈……
- Dec 11 Sat 2010 22:28
在腦髓中剖析之人 -京極夏彥
僅讀過京極夏彥前兩部作品的我應該還不能夠對他深入評論,只是他的文章、故事帶給我的衝擊不弱──或者該說更打深了我思維之窟,因此就趁著我將讀完<魍魎之匣>前寫寫心得感想。
日本的推理作品有不少本相當具有思想性,對一般人而言我認為該想法的波動將更強烈,甚至,無法接受也是常態。作品諸如:夢野久作<腦髓地獄>、山口雅也<活屍之死>(其實這本挺有趣的,只是場景有違常理)、道尾秀介<背之眼>、京極夏彥<孤獲鳥之夏>及<魍魎之匣>……等(我目前看來也就讀過這些……尚淺),這些作品都提出了相當有意思的思想概念,它們給予讀者的不是無聊就是有趣,只看你是否對思想與存在有興趣研討而已。
京極夏彥是著名的妖怪推理作家,他對日本妖怪的知識可說是旁人難望其項背的程度;他在故事中賦予妖怪的意義不同於漫畫<靈異教師──神眉>的那種純娛樂性質,是給予它們存在的解釋。妖怪到底是什麼?這就請君親讀他的作品即可知了。
妖怪是他小說裡的一大元素,不過看似依附著妖怪而生的理論跟想法我認為才是他打算宣揚的。他提到了不少人的心理狀況與行為解析,在一般人認為自己是活在這世界上時,提到人其實是活在腦子裡的這一點讓我一愣──沒錯,確實如此,「世界」並非只有一個,而是無數個,只要有一個人或說只要有一個生物思維存在的話就有一個「世界」。沒有兩個人的世界是完全相同的,也就是說,相對於你的其他人所存活的世界都不同;主觀上的不同就是一種絕對,這裡要點出的就是人口中常說的神經病對他自己而言是很正常的,只是在客觀大眾下所認定他不正常罷了。
- Dec 05 Sun 2010 13:22
時空穿越之論
前陣子看完了電視劇<神話>讓我思考起「穿越時空」這個概念──或者說「穿越時間」。若以看過關於以這點子作為基礎的作品來說的話我顯然不足以拿那些出來佐證,但我想「穿越」大概有兩種狀況:回到過去做某些事造成與現代時間的循環,以及更動了過去的某件事實使得現代產生變化的被稱為「蝴蝶效應」的現象。
我不清楚現代的研究上對穿越時空的可能性發展多少,但在穿越時空上存在著幾個疑問,也就是若真能回到過去,那麼有任何痕跡與記載足以證明麼?看起來並沒有,或者說有一些跡象,畢竟歷史的記錄不可能精確地呈現出當時的狀況,然而完全沒有具體且明顯的證據顯示,因此,若不是這項「科技」的發展無法普及就是有機會回到過去的人並沒有做出宣示的記號;另外,以能夠穿越的角度來看,在這個時間點的當下應該也存在著時間軸在未來的人才是。
我曾想過幾個可能的限制性,像是回到過去的狀況下無法對過去進行碰觸,這可能是某技術面上的原因,且因為這原因兩時空的人可能無法相互看見,所以就無法留下任何證據記號;外星人的痕跡或許也能考慮,搞不好他們是未來的人類,那之所以會出現什麼有人被擄走進行生體檢查就是未來的人在對過去的人研究構造的發展,那如果是這樣的話不是他們的時間在相當遠的未來就是所有人都帶著只露出兩只眼睛的面罩,再不然就根本是人類於地球上滅亡之後興起的新興智慧物種,他們剛好會這技術。以上是幾個可以考慮的因子,或許還有更多的解釋方法,但能肯定的是直到現在都沒有定論,穿越時空似乎只是故事的題材與一種妄想式的希望。
不多探討實際上的情況,若以邏輯與順序來看,回到過去的狀況發生後自己的所作所為是無法改變被早以認定的事實,又或者說,因為自己某些舉動而讓歷史的刻畫呈現出它之後現身在世人眼前的面貌,<神話>的故事裡就有這特性,如果不是主角清楚所讀過的歷史推演也不會導致事情的發生。無法變動與自己就是變動的關鍵這兩者成了必然,如果其中有什麼違誤的話最多的可能是歷史的記載有誤;這關鍵的重點在於:自己本身經歷過的一切都是事實,這樣的事實如果因為穿越之後改動某些事而有了改變豈不是得無視自己過去的存在麼?
由上一段所論的就能發現一項結論,亦即,這世界沒有變數,只有未知。怎麼說呢?因為穿越過去所遭遇的任何事物每一件正慢慢成為既定的事實,而站在現代的立場上是早已存在的事,自己從現代而來那無誤的記錄肯定就是那樣,都是定數,如此,這一個要點何止能用在穿越之後的過去到現代的這段時間?光是當下就是啊!自己到未來的自己這段時間裡根本沒有變數,有的只是未知,這樣的想法不曉得是否會有人無法面對;這樣的想法倒可以解釋許多狀況,例如算命的推命以及預言,尤其後者,若「穿越時空」是成立的話,那麼完全成立的預言也將存在。
- Dec 04 Sat 2010 22:57
完美無缺才是實彈: 證據 -陶龍生
陶龍生這名字在我接觸本書之前似曾相識,或許在某個機會下聽過這名字,翻開書封後的作者介紹,這名字還能不隱約被曾聽過才奇怪──他不僅僅是名名律師,在法律上的造就與成就更是驚人,法學如此,讓我肅然起敬。
這本小說是完完全全準備好的小說,作者專業凌駕在文章之上,所有關於法律的細節與軼聞都忠實呈現再讀者眼前!
<證據>是陶龍生第一本法律小說,放到推理文學上則是法庭派的作品,我是首次接觸完全的法庭攻防的小說。
故事內容分為兩支,一為在美國發生的台灣留學生被殺案,起訴地點在美國;另一為在台灣起訴的律師偽造文書與背信案,牽扯到美國的律師,而這律師委託主角林平辦理,他同謀殺案兩項一齊處理,共同的環節在於:證據。
證據在法庭審辦上可以說最重要也不為過,因為沒有證明如何能舉發被告犯罪?那要拿出精準無誤的證明也不簡單,除了案發過程的一切人事物之外還有可能碰到偽證問題,亦即,想要拿出一項無懈可擊的證據不僅要反覆推敲、驗證,還要讓證據站得住腳、毫無破綻。
- Dec 03 Fri 2010 22:56
往前追與往後追的情: 靈媒所愛的偵探 -內田康夫
帥哥記者偵探淺見光彥──不知道是不是內田康夫想彌補過去的情史還什麼的,讀到目前的作品都會有幾個女孩輕描淡寫地喜歡上淺見,那這回更是開宗名義地出現在書名上──接到奇特的交辦任務前往沖繩,此地就我所知是日本的國土,不過就書中所說的則是近代才成為國土,亦即過去是個與日本不同政經文化的地方。
故事的開始就出現一名狀態特殊的女孩,在當地的解釋上為靈媒體質。作者在描述上用了感應、看見、預知……等能力,作為可說是理性至上的推理小說,前幾種描述真是存在的話那算是有些諷刺,不過,經過探討與分析解釋的話就不至於如此。本書並沒有以自己的觀點來探討靈媒的議題,而是將沖繩本土的靈媒文化稍稍對比日本本土的巫子文化,沒有否定這種超自然的存在而是站在尊眾的立場看待,且,那些靈媒所說的話語是不能隨口胡謅的,信徒可不是每個都是笨蛋(當然有相當部分是胡謅跟使用或然率在預知),那麼這種持有超自然現象的人是真有存在?這倒不如說「少見能力的人」的存在比較好,因為人體的奧秘至今仍未全部解開呢!
保險的問題於本作的案件中是一大主軸。保險最初的發明是為了避免未來可能產生的損害所作的擔保行為,之後的發展延伸到人的身體、壽命上,原本的意義是安全、美麗的,然而人之所以為人就是那顆腦子厲害──保險換一個銳利的角度來說的話就是賺大錢的好方法之一!因此許多保險的設定就成了有心人士的操弄。故事中出現的公司社長與社員們異常的保險措施就是一例,只是真相連淺見都沒想到。
案件所委託的目的是希望淺見調查一起被警方判定為自殺的案子並找出佐證其為他殺,為何如此?上一段就是這行為最好的理由。藉由這奇特的委託,淺見認識了一名電台女記者與當地的小靈媒,三人在案子之間來回,情感關係上的表現成了另一個重點。
往前追的感情在這裡是愛情。出身都市又近女人黃金歲月之末的記者心動了在淺見的身上,她率真直接地表露愛意讓淺見難以招架,甚至在喝醉後得知淺見送她回房居然沒有「順水推舟」感到有些失望,她這樣的說法換成我聽到也會汗顏;小靈媒出落單純的地方,正直年華歲月且因個性與體質的關係更是純樸,這份輕靈的純樸是很「逼人」的,她親近淺見的一舉一動感覺起來毫無心機,雖是直接卻不同於女記者的攻勢,這樣的姑娘想起來還頗令人感到憐愛,雖然最後的離別上不那麼確定她感情歸屬,但我想遣見這彗星般的出現應該也給了她俏麗的希望。
- Dec 03 Fri 2010 11:35
所希望的人生? :超能壞蛋 麥克邁
人生會如何呢?這部搞笑逗趣的動畫電影表現出幼童時代的影響及長大之後有所作為後的影響,相當有啟發性。
兩顆星球即將滅亡,麥克邁的父母將他送上太空船(藍寶寶嬰兒真可愛!)結果還沒說完「你長大以後要成為……」時就被彈射出去,從此他搞不懂自己長大後要幹嘛。
兩顆星球兩顆太空梭,命運的「碰撞」之下一個落在好人家還有超能力,另一個則是主角,他落在監獄裡,他也有超能力,就是那顆了不起的腦子。
我喜歡人性本善的說法,動畫中也一樣,只是好表現的帥哥與被認為是壞榜樣的藍色怪胎受到的待遇不同,這讓後者──麥克邁──愈發失望,最後就決定既然最好的當不了,那就幹最壞的!因此超能壞蛋於焉誕生。
超人成了城市的英雄,他一上台扭腰擺臀還把嬰兒拿來雜耍看起來挺蠢的,哈哈,而且一些台詞感覺非常良好啊!整座城市都為他風靡;麥克邁嘛則成了城市的大問題,他老是搞出一堆奇怪科技的陷阱還專門綁架可愛的女主角,好笑的事每一回的犯案都會失誤,就這樣跟超人周旋不下。
- Dec 02 Thu 2010 22:42
璀璨之刃 :劍雨
聽聞<劍雨>這部武俠電影是繼<臥虎藏龍>之後數一數二的古裝武俠片。我的感覺來說嘛……都很棒,好就是好,何必分什麼高下?我看古裝武俠電影是期待著驚嘆裡面的武打場面、武打技術、劇情、兒女情長……以及變化莫測的兵刃──這一點尤其特別。
似乎單單只是刀阿劍的還不夠有特色,不少武俠電影裡總會出現神劍妙刀或者其他形形色色的武器,這我挺喜歡,那些兵器所表現出來的創意總讓我驚喜連連。
論起<劍雨>的劇情其實很巧妙,不過我已經被許多故事給磨過,結局所揭露的還不至於讓我當頭棒喝。忽略我自以為是的感覺,<劍雨>故事的環節相當緊密,前因後果不是馬上就能聯想得到,噢!對,那達摩遺骨(某某大師的遺骨……應該是達摩的吧,我忘了)對於黑石首領(名字忘了……)的用處還真是沒想到,他把聲音搞得那麼怪原來有它的用處,這也讓綻青這個武功好像只是出來插花的有了存在的必然性。
對於<劍雨>在武器上頗有意思,細雨所用的僻水劍跟我曾寫過的一把武器很類似都是非常軟的劍身,而僻水劍所有的彈性讓它的殺傷力大增,攻擊起來讓對手防不勝防,無怪乎她位於殺手之頂;雷彬的武功非常陰險,兩把長錐只是幌子跟導引,真正的殺手是飛針,有這等實力的人在<劍雨>中打起來還左支右絀,可見高手過招的判斷與感覺之精妙令人發寒;彩戲師就帥了,居然是火焰雙刀!他老兄東轉西繞地可以讓身上好幾樣東西都燒起來,那把雙刀搭上火相當華麗,不過我在看的過程中還以為他會變出更多東西,結果武功就僅有火焰雙刀轉轉轉這一招,神仙索雖然很有趣卻發動緩慢;男主角(名字好像是什麼少風)用的參差劍是一長一短的對劍,他用起來還真是得心應手,長劍刺探、短劍刺殺,故事進展到後頭看他雙劍的巧用實在厲害;黑石的轉輪劍……這把好像是普通的劍,劍柄上那輪轉不知道有什麼意義,會是我漏看麼?
高等殺手與巧妙的兵刃互攻讓<劍雨>的比鬥精彩連連,武器的鋒利也染上了劇情的演進,相當吸睛。
- Dec 01 Wed 2010 22:41
再穿越之方只有等待;簡評 :神話 之四
神醫崔文子與北岩山人為故事中穿針引線的角色,前者行醫天下,樣子總似醉非醉、瘋瘋癲癲,眼睛裡卻不僅能看出生理之病,更能洞察心理之傷;後者機算全局,將過去與未來串連,說是他導演了整齣歷史也不為過。
這兩者所行所作往往讓人不知所云,但每步棋都有著特別的存在意義。論起來還挺詭異,因為總說人生無常、變數甚多,卻有著這早已知情的舉動,像有時候有了些看起來沒什麼特別的想法或遭遇,想不到過了一段時間發現事情宛若早安排好一樣地等著且跟那件沒什麼特別的事有關。過往雲煙的事物真的只會是淡淡的雲煙麼?或許未來的一場豪雨就是那微密的雲煙凝聚出來的雨雲所下。
易小川最後選擇面對自己,這個自己已從一開始的玩世不恭轉為滄桑深情。歷史如豪雨般灑落在他身上,無可迴避,這他自認無力,然而與玉漱的結局卻因為一連串的選擇與固執產生衝突,讓他與最愛每一次擦身之間的時間距離愈來愈長。兩千年長麼?不。
「永遠」才是等待所無法達到的長度。
- Dec 01 Wed 2010 15:30
大老鼠、中老鼠、小老鼠
我家有三隻老鼠──更精準地來說,我們兄弟妹、我的房間裡,有三隻老鼠。這三隻老鼠一大一中一小,他們不會在屋子裡胡鬧亂跑,只會乖乖地待在原地,只是他們那人造的眼珠子看著好生靈動,彷彿真是活的一樣。這三隻老鼠,是兩隻布的鼠娃娃與一隻小鼠沙包。
我的童年生活相當幸福,我媽是個孩子至上的人且喜歡熱鬧、逛街,於是小時候我們三個小毛頭就常常跟媽媽到當時還頗繁榮的中正路的鬧區逛街。
是不是假日都出去逛街我不知道,因為那時候每天都跟假日差不多。
當時在中正路上有一間兒童百貨,這種類型的百貨現在不曉得還有沒有。這間百貨除了許多兒童用品、玩具部門之外,在頂層還有特別為小朋友打造的安全樂園;這間百貨像是我們每一段時間就去朝聖的領域,充滿歡笑、吵鬧。
- Nov 30 Tue 2010 22:40
穿越後,愛恨情仇;君王之擇 :神話 之三
秦始皇有著萬中選一的霸氣,但我認為如果不是底下的人才互有緩衝的話,他老兄帝位要撐個一年都還是個問題。
作為皇帝他完全是以自我為中心,這樣的一個人得有底下精明的人才者眾才創造了他驚人的偉業,奠基於此,中國許多奇蹟般的建築才能讓他命人搞出來,這樣的成就簡不簡單就看個人的解讀了。
前面提過他最後能靠的就是上天而不是人,那比「靠」還低一些的就是聽信,於是高歌自己及與常提神鬼說有關的人就會是他的親信,不二人選就是趙高了。秦始皇不檢討關於「人」的事而妄想著上天可能帶給他的「長生不老」讓他打造出來的帝國傾頹,理所當然地最後送給他結局的並非上天,而是人。
人存活的世界最大的影響就是人,人與人的相處才有團體,團體才能漸大成國。將自己萬人之頂化而視其他人為工具就將失去人心,可不是底下人的心,而是自己的心,因為你看別人是工具的同時,自己也成他人的工具,互相的利用關係會有損壞的時候。
- Nov 29 Mon 2010 15:52
穿越後,愛恨情仇;人與算計 :神話 之二
受到設計的易小川以己之力得到多方賞識,從苦痛中敖撐過去,更在北方邂逅了玉漱公主,一見鍾情讓他真的感受到真愛之烈是如何、呂素之願是如何,命運就特別要來刻劃他倆之間的情懷。
故事來到此地旁襯了秦朝當時是如何強盛,北方各族均難以下侵,甚至圖安這國家還欲以公主和親來換取和平。以地裡位置來看,這樣的情勢在歷史上如果不是因為漢族領導者昏庸無能,那麼可以說根本難以抗衡。地理牽動著民族性與資源,游牧雖然能生驍勇善戰的勇士卻難以破穩定的河山;地理所帶著的氣候更直接影響到資源多寡與民生必需,他們不得不往下擷取,卻也不得不受迫而回,兩方拉扯的情形不僅是當時如此甚至現代也是。人成為族群之後就會據著自己的立場而往外擴張,衝突與和平的戲碼每每上演,這帶來了什麼?戰爭、死亡、疫病,不過別忘了,人類世界所謂的進步幾乎都是由此而生,科技的演進也與此有關,因為為了突破環境與抵抗外力,人就不得不思考更有效率、更有用的東西與技術,於是,有辦法作出這樣進步的國家就有較大成功的機會,歷史上的記載也就跟著多了。
蒙恬的出現改變了易小川的世界與往後的身分。他是大秦猛將之族,他的精神就是為了秦朝而生;對於戰爭他有著誰與我敵的氣概,為了這兩者他完全可以拋出生命的籌碼。為了己族奮戰的猛將歷史上不少,將一念貫徹且可屏棄它感讓一個人生更強的力量。劇中所見的他的精神可以說是成功的典範,不過這一類的成功就只能單看他那方面的成功,因為勢必會損失人生的其他數個部分,聽起來好像很可惜,不過人生如何判斷是看個人,完全地單一還是多方面體會,這選擇全在自己,任何的動搖將只會引來無益的憂愁──所以酒這東西由古至今都是許多人的最愛。
- Nov 28 Sun 2010 15:50
穿越後,愛恨情仇 :神話 之一
經過弟弟的連推之下我也開始看這部改編自電影<神話>的連續劇。連續劇這創作我已經不知道多久沒看了,心境的變化會影響一個人的選擇,不過,之前總拒絕老弟推薦的我擇了接受;他因為喜歡電影那首主題歌而開始看改編後的延展連續劇,我們彼此的這項默契被他提起就能合了,我那兩眼就栽進了裡頭,在這過程中雖始終有時間被延宕的感覺,不過同時也創造了不少東西。穿越與愛恨情仇。
在電影<神話>裡的故事緊湊、快速,因此算是把重點帶過而已,而連續劇藉由它五十集每集四十分鐘的長度將這故事從一個點擴展成一面、一體,以及一段時間頗完美地詮釋了這一段古今往來的幻妙神話。
<神話>的故事貫穿兩千年的歲月,從一個寶盒帶領兩位歷史上的主人回到過去開始,<史記>上的記載才正落下第一筆:愛恨情仇。
過去我歷史學得普普通通甚至可以說是凌亂,對於秦漢之事僅略知一二,那些歷史上大人物的名諱是藉由許多的故事反覆反覆之下有了印象,但對於緣由都只是萍水相逢──所以以前的成績就是那樣,這還是我分數不低的一科咧,哈!總之,藉由這次的機會讓我再溫中國第一皇帝之始,並看看後世的人們(你要說劇組也行)如何詮釋那一段殘破、零散、紀錄虛實的化石歷史。
我就以人物個個說明,這部分是我在觀賞的過程中被撼動不少的大部分。
- Nov 27 Sat 2010 22:54
封閉審判: 玻璃村莊 -Ellery Queen
本作為艾勒里.昆恩後期的代表作之一。在昆恩創作入食歲之時時開始思考正義為何?這是我從書上的介紹得知,也代表著這部作品所要探討的方向之一。
玻璃村莊並非昆恩當偵探。案件發生於新英格蘭地區的一個清教徒村莊中,這一個小村莊全是虔誠的信徒,所有人都格遵聖經的教誨並且以此為立場成為一種集合的力量。在這樣的村莊中若發生謀殺則會按照聖經所提及而成為村法的法律制裁,然而,若嫌疑犯為外人的話會是什麼局面?
時代推進,封閉的村莊也得向外看看,而在過去因信仰而安寧的村莊發生了幾起案件,其中一案被「現代」給引領至村外審判。不管事出之因果歸責如何,村民一致認定該殺人者必處極刑,然而,審判的結果只讓他們在往後只會選擇封閉一途來決定。
一連串的要件構成了一起就算一般人看起來也會認為誰是兇手的謀殺,村民們打算的撻伐是持著刀、斧與鎗的,所幸介入了籍貫為村民的法官與其後代姪孫,面對這幾乎馬上就能進行制裁的案件,他們強力地執行了該有的「正義」──就在村裡。審判。
論起來,<玻璃村莊>算是探討社會的作品,畢竟在現今大眾認定的法規與章程之下仍有許多自我獨立的區域,在這些區域裡若存在著某些經典甚至法律,恐怕有所相抵觸,那麼,該如何調解雙方的立場?誰是對?誰又是錯呢?正義又是什麼?是村裡少數人的團結認定,抑或是外界開放世界的多數人認定?
- Nov 21 Sun 2010 22:08
黑暗?: GOTH斷掌事件 -乙 一
殺人,是對是錯呢?
心裡所想的,是黑暗的?但又有什麼是「光明」的?你所認為的「黑暗」是立於什麼基準下評判的?
乙一的這一本連作短篇小說中充滿著犯罪與殺人,說起來也有一個偵探,但此人卻毫不掩飾自己心中純來的殺意,不動手,但就在一旁看;他能推敲出誰是兇手,但掌握所有真相的感覺沒有一個去訴諸所謂「正義」,而是單純地揭穿,以此為樂。
六篇故事裡總呈現著人所生的各樣殺意。凶手們藉著殺人理解了自己同時與社會禮教規範進行拉扯,他們人前人後是不同的模樣,或許在未動手之前,你可能就是其中一人──如書背所說,人的心裡都棲息著一頭虛弱的野獸。
六則故事裡的推理性質意外的好,就書寫的感覺上來說有點像血腥小說,一開始我還以為跟平山夢明的作品類似,然而看下去才屢屢感受到作者布局鋪陳的手法。六篇故事幾乎都用上敘事形的誤導,因此就能產生在故事最後峰迴路轉的情節;六種轉折的方式各有不同,但卻很難看出來,乙一行文的能力相當優越,文筆描述的流暢把基本的樣子送入讀者的想法中,因此難以窺得其中隱藏的視野盲點。
- Nov 17 Wed 2010 22:03
剪刀、石頭、布 生活中的賽局理論 -Len Fisher
我想各位應該多少曾聽過「賽局理論」這名詞,印象中我得知此裡論是近幾年的事,不甚清晰,只覺得似乎是相當高深的某種學問。對賽局理論有了些許興趣是在我讀海堂尊的<少年醫學生的反擊>中主角的父親為賽局理論專家,雖然只有粗略提及,卻也道出了些許賽局理論的原理,同時在故事中也教導主角如何突破困境、開創新局。
我個人挺喜歡策略與一些概念的應用……呃……雖然策略遊戲或是實際上的一些作為好像看不出我有這方面的「興趣」,但我確實是對一些布局感到有趣,喜歡推理小說我想有相當這部分的原因。
這本書所提的賽局理論的範圍都在日常生活中,其實這也就夠了,套以日常生活的話,賽局理論其實並不難懂;或者可以說只是把一些觀念與「前輩所言」的想法轉個方式陳述與解析罷了。
賽局就是競賽的過程,而競賽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只要與人有連絡與溝通就會產生一個「局」,這可大可小,重要性也因人的選擇而異,然而有些困境就因選擇而生,要如何看穿困境造成的原因也就是本書要探討的日常生活中的賽局理論的重點,換句話說就是:要如何處理生活中出現的問題與劣勢。
書中提到的有七大困境:囚犯困境、公共財的悲劇、搭便車、膽小鬼賽局、自願者困境、兩性戰爭、獵鹿問題。要濃縮起來說的話主要在於囚犯困境與公共財的悲劇,詳情如何,有興趣的就翻翻此書吧!
- Nov 16 Tue 2010 22:01
制度中的關鍵角色: 影子的季節 -橫山秀夫
在本書的序言中提到:推理作家的第一本推理小說通常都具有相當的成熟度,這是因為推理是必須要「準備好」才有辦法撰寫的小說;或許說要寫出一部優秀的推理小說,作者就得要有相當的經驗、知識與佈局鋪陳的技巧,光這一大點,沒有準備好是不行的。不過我是不認為推理作家的首作就一定是相當成熟的作品,只是這部警察推理連作的<影子的季節>成熟度可就不簡單;這部橫山秀夫出道作(<羅蘋計劃>為他的處女作,出版時日尚在後)就可看出在其後著名作品<震度0>的影子(其實我也就讀過他的<羅蘋計劃>與<震度0>),這影子不單單只是影子;這影子已將橫山作品的特色與精髓融入其中。<影子的季節>是出道作更是一本成熟的推理小說。
如前段所說,<震度0>感覺起來是<影子的季節>的綜合應用,兩者都是探討一般人所不見的警察制度內部的問題。如導讀所言,一般推理小說裡的警察可說是平均智商最低的,功能就是程序、鑑識與法律上的問題,或者你說他們只是來收屍的也不為過。在本作中,警察的一切則轉入內部,解開謎團的並非什麼名滿天下的大偵探或是剛好路過的業餘偵探,而是警察──一則故事就一個單位,解開的就一個警察。
本書又是「連作」,也就是短篇各開,然而又能將各篇給串連。本作是「制度」上的串連,並且將所有故事裡的「影子」用各種不同的手法來描述,從你看得到的「影子」到你無意間才發現的「影子」都有,且用了「季節」這有意思的描述,貫通整本小說的關鍵要素。
升遷與地位──這正是關鍵要素。
說起來好像很俗氣,不過正是如此。警察是公家單位,就算不是警察,在各企業間要往上也得一層一層上去(不談例外,比方說親戚),想要在一定的年齡間取得相襯的地位與薪水,那非要逐步踏實不可。然而踏實不見得有辦法讓你踏入「希望」,還必須要關切多方才有可能,最重要的就是讓掌握生殺大權之人有個好印象。
- Nov 13 Sat 2010 21:56
不滿+慾望+專業=謀殺: 殺妻 -Francis Iles
由原文的字面來翻的話,本作翻譯成<殺意>似乎會較貼切些,不過故事中的謀殺起因於殺妻之上,這樣的命名也算是切中重點──會提及此是因為<殺意>是其他版本的翻譯名稱,而我自己也認為這名字符合許多。
許久沒接觸到推理小說裡的英國風光,殺妻故事裡的場景不禁讓我想到阿嘉莎.克莉絲蒂所描述的世界,兩者的感覺很相似。在這樣閒適的英國小村莊裡,人性相互間的作用也讓謀殺的衝動自然而生。
殺妻的故事描述一名身材短小、個性有些自卑的醫生運用自己專業的手法謀害妻子以達成其目的的故事。說起來很普通,但本作之所以在經典中列名就是因為他用的是犯罪者角度的敘事手法!就我所聽聞的,本作似乎是第一個嚐試者,因此之後才會有<謀殺我姑媽>、<天才雷普利>這類型的犯罪小說問世。
殺妻這部作品令我感到驚喜的倒還不全是這種寫作手法(因為讀之前就略知一二),而是劇情的鋪陳與人與人間交流的情感變化的描述。主角畢克利醫師是貴族時代邁入終結時的被鄙視者,他的出身使他一直遭到莫名的壓迫;他的身高是另一個因子,這兩者讓他在心中埋下了不滿的種子──蘊含了追求地位的慾念。成為醫師後也結了婚,但他的結婚卻是由「攀附地位」的念頭而結,因此碰上了一個視古典貴族地位、對上下觀念根深的女性──沒有愛,且更讓日後如主僕般的生活降臨。
錯誤的婚姻並沒有讓醫生萌生殺意,畢竟自己的地位有了間接的提升,另外在村裡的聲名也不差,甚至可以說因為他妻子給別人的壞印象而使得自己博得許多正面的回應。或許這部份的反差以及他自身態度、外貌不差讓他的異性緣很不錯。小小的村子少少的居民,在少少居民裡的女性居然都能跟他扯上些許關係。他對自身不滿與自卑的反作用力化成了慾求加諸在周遭之上,因此逐漸鋪路向著謀動的未來。
- Nov 11 Thu 2010 21:52
台灣推理中短篇!
之前一股作氣買下的三本推理口袋書這兩天讀完了!其中一本在我訂購之後變成「絕版」的狀態……希望台灣的推理作品少了這出版橋樑之後還能有新搭建的高速公路。
三本分別為短篇集的<謎霧殺機>、<神的微笑>與中篇<聖蘭女中殺人事件>。
由閱讀順序來看……
<神的微笑>這書名取的頗妙,不過內容沒有以此為名的案件。本書是由第七屆台灣推裡作家協會徵文獎決選入圍的作品纂成,有別於前幾屆的特色是一名作者同時入圍了兩篇作品!
<藍鬍子的密室>、<窺伺藍色的藍>二者為陳浩基所著,看起來都是以「藍」為基底。
- Nov 10 Wed 2010 21:52
(尚未設定標題)
大概就是上班變成聽話的活屍,下班馬上飛也似地回到人類世界。
上星期本想也寫寫記事,有些有意思的狀況跟想法出現,結果時間都折給了他事之用,趁機補寫補寫。
悶的工作之中話最多的就是Kiss Radio音樂頻道的聲音,某天聽到「月亮代表我的心」。歌詞、旋律與唱腔都很柔美……只是我心中突然有些想法,最先出現的即:如果在月初月底唱這首歌給情人的話……?又或者在上旬跟下旬的時候……?前者「月亮代表我的心」不就啥東西都沒有;後者豈不就是只出現一半。既然如此那唱「北極星代表我的心」不是比較永恆一點,哈,不過沒這首歌就是了。
後來又想了想,把這首歌從浪漫帶回現實好像能說得通,畢竟感情不可能永遠圓滿,人的相處多少都有會摩擦、齟齬,若度過這些障礙就會有著幾天的月圓,感覺上挺貼切。突破得愈多,感情圓缺的角度或許會更滑順呢!
- Nov 08 Mon 2010 20:51
This case is im-possible: 山姆.霍桑犯罪診斷書 -Edward Hoch
終於有幸讀到號稱世界短篇推理之王愛德華‧霍克的作品,我所讀的兩本短篇集雖不是他最有名氣的小偷偵探,但也是頗負盛名的「來,我替你斟一杯──呃──喝的?」山姆‧霍桑醫生。
由作者的介紹序可見這有趣愛說古的醫生之誕生由來在年曆上的橋屋,這造就了第一起不可能的失蹤謀殺案──屋橋謎案。此後被艾勒里‧昆恩雜誌認為相當有發展性而寫出的一系列短篇作品。
山姆醫生的故事機乎都發生在他所在的北山小鎮上,從他醫師執業開始的大大小小事件,在這些故事中所呈現出來的風貌可以說一個比一個還要離奇,說起來,每一個短篇表現出的狀況一直沒降低在我腦中所能承受的「不可能犯罪」的樣子,非常不簡單!故事都發生在小鎮上,因此可見二十世紀前五分之一的美國小村鎮風貌,在那樣純樸的地方都能變出這麼多不同花樣的案件,人心嘛……總會有令人匪夷所思之處。
幾則短篇故事中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就是屋橋謎案。兩道馬車車輪進入橋上的屋子後竟然就此斷在出口處,連人帶車不翼而飛,這真是令人無法想像的狀況。這樣的案件還只是起點!此案的解法其實很簡單,我也看出來了,因為說來說去就只有一種可能而已,我那時還想說後面案子搞不好手法也都很純樸,可是我錯了。
捕蝦小屋謎案真是讓我驚嘆萬分。一個逃脫高手魔術師被五花大綁之後還關入密室,在除了大門之外的出入口都被封死與身上重重束縛的條件下要表演出逃脫術已經可說難如登天了,更遑論那魔術師竟然在屋裡被割喉而亡!我讀到狀況之時感受到超越魔術的「魔術」啊!這起案子的手法說起來都是凶手的刻意誘導,但能辦到這樣的伎倆一般人根本看不出來,不得不說山姆醫生他那清晰的腦子所能想像出來的解釋是多麼驚艷!
- Nov 08 Mon 2010 15:49
注意!火車”盡”站 :煞不住
毫無冷場的驚險場面!
本片介紹上註明是由實際事件改編,若真發生這樣的事,一座城市遭到的破壞不亞於被飛彈轟炸!
一列火車(還是數字777)因人為疏失加上一連串錯誤連鎖使得它在沒有空氣煞車的情形下在軌道上猛衝。列車頭的設定在全速前進,運氣不好的駕駛在下車打算更改軌道時因震動導致排檔桿落下,整列火車已無法控制的速度暴走!駛到急速的火車拖著冗長的車廂如猛衝怒號的野獸一般,能做的只有想盡辦法將它停下,否則毀滅性的災難將降臨在無法通過的彎道。
影片從開始到最後真的是驚險萬分,你一刻也沒法將目光從螢幕上移開;後段的部分還有些許詼諧的場面讓人在面臨可以說已經死一半的場面時不忍發噱。真實發生的事件不曉得是否跟電影一樣成功將列車止住,但在內容上呈現出危機出現的原因與處理過程不同階級的人的反應,另外一老一少的火車救難英雄搭擋可以看出工作中的老少心態的不同與經驗、衝進的差異。
- Nov 07 Sun 2010 15:46
疑心生暗鬼。屏除恐懼:算計:七日死亡遊戲
本來想等到讀過米澤穗信的其他小說之後說說我的看法,結果想不到他這本去年在台灣出版發行的小說居然拍成了電影!這讓我頗驚喜。算計這本小說是我小說紀錄上的頭一本,也就是因為他吸引我而開啟我之後的推理大門。
若對米澤穗信有所認識的話,他的作品風格都挺青春的,雖然在算計之外我只讀過<尋狗事務所>與<再見,妖精>,不過在其中就能感受到他的文風輕快幽默,再妖精的故事裡更能感受到青春時期男女的青澀情懷。<算計>這本作品的出現表彰了他開拓不同風貌的寫作風格,事實上在<尋狗事務所>的最後就使用了驚悚的氛圍作結,因此<算計>呈現出的陰暗與恐怖是他進階踏出的一大步。
電影與原作有相當程度的不同,不過主要的架構是一樣的。
吸引人的要點:為期七日,時薪高到離譜的打工!時薪:約台幣四萬!
這樣子初看會以為是打錯字的資料竟然是真的,不過工作的地點在郊區的一棟封閉的建築裡,進行的是心理實驗,來到這部分,可想見其內容不平凡之處。
- Nov 06 Sat 2010 20:48
復仇而生的連鎖與驚爆: 血讎的榮光 -天地無限
讎=ㄔㄡˊ。本書最初讓我納悶的是這個少見字,似乎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後來才知道「視如寇讎」這句成語。此字似乎是通「仇」字,至少意思在本書中是一樣的。
天地無限是我首次接觸的作家,不曉得近年他是否有創作,不然我看博客來上的資料只有此書與<第四象限>,如果只有這樣的話那跟他在書中的自我介紹就有些出入囉。
這部作品融合的元素很多,網路駭客、滅門毒殺、炸彈與氯氣危機、談判……等,可以說將大規模形的犯罪鎔鑄而出,足見十來年前的台灣社會進入新世紀的腳步有多整齊,讓此部作品到現在來看仍相當對時。
故事的開頭頗吸引人,節奏也相當快。公司與調查局應對該強力駭客的過程實在相當驚險刺激,且犯罪者的機智與謀劃也令人嘆為觀止,不過進入第二章之後打弱了相當一部分的節奏。
原先我是覺得整篇故事的隱藏性相當好,結果第二章出現的案件狀況就顯而易見,以至於到第三章的整個過程雖然揉入不少驚險刺激的元素但卻平鋪直敘許多。若以社會型的角度來看,算是中規中矩,我想作者主要想說的就是「血讎」的想法──也就是……以我的觀點來看:是非公道是於"己"心。這與我在異變13秒裡提到的有些類似。
- Nov 05 Fri 2010 20:46
斷層裡的人性;四度空間: 異變13秒 -東野圭吾
本來想先寫寫東野圭吾這位作家,但最後還是決定先就這本<異變13秒>寫篇心得。
我相當欣賞且喜歡的作家的這本新作繼他的大作<嫌疑犯X的獻身>後再次給了我不小的震撼。說起來,<異變13秒>較算是科幻性質的作品,若套入推裡的話,算是變格派的吧,哪一派也不重要,而是在此可見東野圭吾近幾年在作品上的不同嘗試,顯示出他的思維與筆的規格有多寬廣!
本書的基準建立於相當令人摸不透的狀況,故事開始就出現了關於宇宙、黑洞、能量……之類的宇宙科學的語言,說某黑洞產生的能量將會波及到地球,而地球會在影響的13秒內出現時間躍進,又或者說有13秒的時間會平空消失,這聽起來有些離奇,而下文又說因為所有人事物都跟著越過13秒,因此原則上「世界」不會有什麼改變,因為所有人都同等改變就等於不變,但!在時空的研究中,某些條件達成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影響!
三月十三日星期五,下午十三點十三分十三秒影響到來!
刻意用了十三這個在西洋世界表徵不吉祥的數字,且把所有數字都套了上去,頗有預告了世界末日的味道,而之後面臨變化的人也剛好十三人,究竟是怎樣的命運齒輪嘎轉著他們?
- Nov 04 Thu 2010 21:51
嘉義聖福宮之行
昨天,我等於是支付了我的全勤獎金以及一天的工資跟著家人出發前往嘉義,這句話說起來好像我很勉強,不過其實有一天假放多少有些樂……錢就……看開點吧,哈哈。
這回的出遊決定得挺突然,不過是難得的全家一起出門的機會──我那個事業小成的弟弟總算有時間了;應該說是他的提議才得以去成行。
為何要去這「聖福宮」呢?這跟算命與改運有些關係,我弟說他之前被改了之後馬上幾周後就上了經理,他還點出了幾個例子是讓我爸媽蠢蠢欲動,而我倒是有我自己的看法,不過那「師父」在當時確實有指出我弟的問題,應該不是神棍之輩──他也不收錢,全看心意。
聽完林志炫的歌後就出發了,他可是台灣歌唱界宛如神位之人啊!我的高音如果是直升機,那他鐵定是太空梭。
- Nov 01 Mon 2010 22:22
釋義民俗與恐怖,讓詭異作完結-三津田信三
提到謎底如降雷般打入腦中的小說為數不少,但有辦法將民俗、習俗因恐懼而結合的現像作出合理解釋並且直指真相的作品加之第一句的要素,我想,三津田信三的作品可說是不二之選!
三津田信三目前在台灣僅譯了三部,很難不期待他接下來的作品續譯,不僅因為是推理小說,更是將詭譎、驚悚的要素完全融入的風格作品;在故事中充滿著神鬼之說的地方還有辦法運用冷靜的邏輯解出案件的事實,已經不僅僅是驚「人」而已了。
不排斥恐怖氛圍的話,推理小說迷鐵定不能錯過的作家!
記得我首部接觸的是他在台灣的第一本:如無頭作祟之物。當初會買除了名氣之外,同時也嗅出他所摻揉的驚悚要素;日式的恐怖感且還是古村子著實吸引人。本書距離現在一年,然而在我腦中的記憶恍如昨日!為什麼?因為真相簡直豪打了我一大巴掌!太驚人!太銷魂了!以後看不到怎麼辦!不……還是看到了……既「無頭」之後,「如山魔嗤笑之物」、「如厭魅附身之物」的精采程度也毫不遜色!
雖然以上說得很精彩,但老實說他的小說我總會讀很久,在文字的運用上相當仔細,那這樣自然會讓故事有些凝滯,但可說不得不如此,因為全都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