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好久沒讀夜不語了,個人對於其恐怖小說的評感真的與一般的想法不同,夜不語不是寫一些鬼啊靈啊奔來跑去(一開始是有幾部作品是),而是奇特的現象 以及某些狀況的劇情化,另外寫的是「夜不語」這個角色,個人認為,他恐怕是見識過最多美女的故事主角(大概也是我閱歷尚淺的認為),這一次也同樣,又是美 女到處晃。
  <森靈>森靈  在封面就提到是與植物有關的故事,作為第五系列的開頭,這一個出發點還頗發我興趣,於是,跟著夜不語來到鴿城,然後邂逅了自稱自己是天鵝座阿爾法星來的「美少女」,進入開始醞釀、爆發於鴿城的恐怖事件。
  故事的開展頗一貫,章節的開頭算是慣例的有個小知識、小炫學,接著導入狀況,謎團就以難以想像的光景呈現──女人頭上長花、男人頭上冒草。
  <森靈>後段的發展相當有無可收拾的感覺,夜不語是很常陷入幾無法脫身的境地,但這一次可以說災難是鋪天蓋地而來,我覺得……很有電影潛力的描述咧,讓人為夜不語及「他的女人們」捏把冷汗。
   結尾的部分雖然在事件的狀況下還是讓我覺得又一貫的「檔案完結、狀況不明」的手法,不過一開始鹿筱筱(如果真有研究台語,搞不好作者本人就有此雙關)一 直喊著的「母星」成了很有意思且關鍵的伏筆,然後就是謎樣一同搶奪陳老爺子骨頭的第三方人馬出現,頗令人期待後續系列的發展。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金奇案  這部是狄仁傑系列的第一本作品,不過他的出場並沒有一番大書特書,只有簡單的介紹,接著就準備從迎來別去的客棧中與同僚告別,將接下在對談中感覺是個 爛缺的蓬萊。仕宦之途在京城明明就頗好的狄仁傑為何要自己接下偏遠邊縣的縣令之職?俗氣點說,他覺得不過癮──大里寺中,他僅能紙上斷案,若要實際接觸事 件,則僅縣令可行。
  蓬萊地方近來本就屢有怪事,會有空缺是因上一位知縣被謀害身亡,狄仁傑的上任一開始就採取無聲探路的策略,因此結識了手下 兩名強將:馬榮與喬泰。這讓我認識了他兩兄弟的到來,同時也一見狄公不常見的武功──他倆可是鬥劍敗於狄公的咧。狄公的寶劍「雨龍」也出來亮個相,與電影 不同,另外是把有相當傳說故事的鋒利神兵;這一路讀來可說是非常有中國俠味呢。
  一上任便開始針對案件調查,從認識周遭開始,隱伏在蓬萊縣內的陰謀正式在狄公的案件中首下一筆。
  
   <黃金奇案>個人覺得是我讀過的狄公案中最喜歡的一部,故事曲折、詭譎、俠義還有些幽默,許多古典中國的風貌盡在文字之中;案件的推演頗有影像感,更覺 得古今落差之大,蒐證與判斷的粗細、風格、自由程度是截然不同,凸顯著古代民間的朝廷命官有多大威能亦要有多大威德才能讓百姓安居樂業。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間諜性質的作品印象中沒讀過,就算有大概只是故事中某個爆點的橋段。這回閱讀柳廣司<D機關-JOKER GAME>D機關 -JOKER GAME  又多認識了一種類型,這部作品是推理與間諜交錯,相當懸疑刺激。
  對於間諜的自我觀念來看,不出是潛伏、隱藏、情報蒐集,通常會在關鍵時刻來個要命的逆轉,是一種令人感到驚顫、刺激的職業或身分,不過想來跟偵探某些方面神似,聽起來都頗有頭銜優越,但實際上是種難以想像磨練的職業。
   讀完本作,對於間諜又有更隱密的認識,特別是前提「不殺人也不自殺」這點讓我頗有通竅,因為過去許多電影或是媒體之類的都演間諜被抓就自我了斷的手法, <JOKER GAME>算是導正這樣的觀念,又或者說:故事中是一款「真正」的理想間諜型態,畢竟間諜的首要目標是取得資訊並傳回主陣,而不是訊息的洩漏。
   由D機關的起源介紹起──其實也沒啥複雜的,就是結城中校無法再執行間諜任務,於是決定創造出一所專門培訓間諜的學校,且在第一篇故事中述說了此校的強 硬前提:不准穿軍裝、否決一切軍人形式上的樣貌。這一點就與日本陸軍(故事背景約193X左右)的理念相悖,也由此理念的相悖質疑日本本身的許多理念與精 神問題──口號與實際,我想這一點在人群、社會中也始終都是毛病,除掉一些形制上的外衣,才真有職業的本質。
  每一篇故事都是一名間諜或者潛藏一名間諜的懸疑作品,故事中每一個環節都被猜疑、謹慎、緊張、疑惑、推敲如同麻花捲般地纏在一起,讀起來相當引人入勝、刺激。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到這個蜂房世界……如文所述,約翰.康納利筆下的菜鳥,查理.派克系列是一個巨大且具現實性的架構,這奠基在派克心裡與陰影的糾結之中,因此作品有不少部分相扣著,一路隨著派克在人生中最慘澹的經歷中重建。
  妻女被「旅人」所殘殺,退到兒時成長的鄉間又碰上少年時恐怖故事中的殺人犯,這回受委託,可好了,才剛想穩定下來又來個麻煩的差事──變態殺手的影子在調查中開始若隱若現。這真是種令人無奈的殺手緣分。嗜殺族  
  閱讀這一系列的作品可以認識不少手段慘無人道的殺手,這回的衝擊的反饋將更大,因為牽涉到宗教,自一名女子被以自殺結案的現場證據起始,蛛絲控制般的信仰者們就在暗處傾巢而出。
   <嗜殺族>我覺得康納利可能放出些議題,對於宗教,這在表面上揚善行好的名詞的背後出現過太多血腥與殺戮,人會需要一個標的與依靠,但若把所有狀況自我 催眠為「主觀的好」的話,信仰將成為終結生命最佳的口號;人特別──需要答案,但太容易的答案(如聖經與許多經典)被灌輸就會成為文字的魁儡,嗯……這樣 說好了,原本那些答案並不容易理解,但卻聽信一個「自認為理解」卻「在根本上全然謬誤」的「自以為代理人」所供的答案將會讓人陷入十死難涉的境地,這就如 同故事中提到的許多殺戮牧師那樣以及福克納與那四個家庭。
  許多經典是一種傳授,更甚的,只是故事,那些故事述說著「生存與人類」的某些部分, 在曾經的苦日子中有怎樣的領導,但重點是文字間所表現出的「精神與情緒」,因此若把故事中人物的「物件」拿來做表面的文章,那跟現代的歌星偶像崇拜沒有什 麼兩樣──文化物品的強調,是宗教信仰中最愚蠢的行為,完全是搞錯標的的狀況。另外,逼苦然後樂只會是「些許人」自己對於人生的探討所採用的「生活模 式」,模仿他們是沒用的;清罪得永生的部分也一樣,沒想過「罪」是什麼與其根本源頭的人說「我有罪」簡直是天大的荒唐,人要比動物不如,那就是拿自己與生 俱來的自然行為(沒傷害或影響他人)當作壞事或罪。沒有自己好好想過就被納為他人說法的妾,則一輩子走不出去,甚至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唷呵!昆恩的國名系列有中譯(臉譜、麥田)的作品到這本<法蘭西白粉的秘密>法蘭西白粉的秘密  後應該都完成了;這一系列的「國名」都有其意義,不過這部的名稱有兩個雙關哩,除了老闆姓法蘭西之外,他自家的百貨公司也展出當代法國前衛的居家設計,那另一個雙關就關係到本作解謎的重點了。
  開端先帶出法蘭西先生與其會議,人物大致上都在此出現,包括他通電話那端的人物,接著──百貨公司的櫥窗展覽啟動,死者就因此十分戲劇化也頗令人恐慌地呈現在眾人面前。
   昆恩(差點忘了一開始的序章是說昆恩現在算退休還跟老婆小孩在一起,但不曉得他老婆是後來哪一部中或者沒出現過的小風流史的女孩)跟他老爹風雷般地出 現,如序章提點的那般,兩人各自用自己的方式看待眼前發生的兇殺案,其中還牽扯到新上任的警察局長,嗯呃……或許利用這機會,艾勒里得以隻身前往他認為的 現場去,展開現場的調查與推理。
  <法蘭西白粉的秘密>可以說是我讀過的推理小說以來相當具有範本性的作品,整個事件、調查、推理非常照步驟 來,唯一較不同的是,當現場某件事物被發現時,且被查出屬於合物後,艾勒里八成就知道兇手是誰了,剩下的是進一步探討案件的發生流程與相關狀況的影響,也 就是說,這部作品並不是到最後才明白誰是兇手,不過對於事件的推敲與人、事、物的連結可以說非常中規中矩。可惜這部作品並沒有向讀者下戰帖,呵(後來的作 品才有)。
  想認識「推理」或是案件,昆恩的作品在古典領域中絕對是最好的選擇,嗯……其實不管古不古典,個人都覺得喜歡推理的多少都要認識一下,當然,若要限縮「推理文學」的小特色:作者與讀者鬥智(狹義的作品都來這招,有點招攬讀者的方式,呵),那昆恩就非讀不可了。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解憂雜貨店  書名有種特別的感覺,可能就東野圭吾來說,這名稱實在頗暖洋洋,哈。
  簡介也很有意思,在煩惱這麼多的當代,能有這麼個地方,多好?
  閱讀前,本以為故事是數短篇集結,實際上稍有不同,每一則故事可說獨立,但最後會成為一個整體。
  三個人,年輕人,晚上不知道幾點跑到郊野去,透過對話得知車子是幹來的,那他們八成不是什麼好東西;沒地方去,看見路邊有間疑似廢屋的地方,進去了,接著──叩咚一聲,在這見鬼的時刻居然有信從信箱口掉了進來!
  傻眼、警戒、莫名其妙之餘,拆開了信,裡面是個名叫「月亮兔」應是女子的人寫來的「煩惱」,是來尋求諧音「煩惱」的浪矢雜貨店為其排憂,這三個混混樣的人就這樣研究起來,還回了信,過沒幾秒,回信居然又見鬼地從同一個地方落下來!怎麼回事?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老喜歡說某某書「隔好久才讀」這種自搞彆扭的心得前提,這回讀完的傑佛瑞.狄佛的人骨拼圖  <人骨拼圖>又是這種想法,嘖嘖。
  <人骨拼圖>這作品 名我想不算陌生,早在數年前電影就贏得了精彩的印象,我很喜歡,特別是片中丹佐華盛頓與那時看起來還有點菜的安潔莉納裘莉的搭擋,那,也甭說對電影結局中 真兇的身分就那時的我來說是多意外了。嗯……小說的話是早有認識,不過迪佛的作品遲遲沒下手去讀,即使讀的第一本<藍色駭客>很喜歡也沒特別追,呵── 啊,扯太多。總之,歐美的推理小說若沒讀過迪佛的作品,我敢說是相當可惜的損失;<人骨拼圖>在讀之前是會有「原著與電影是否一樣」而有重複感,讀之後發 現:概念上相同,架構也同一款,不過內容、情節、甚至查案取得的線索可以說是兩套不同的成分;最後的真兇與結局的表現也有所出入,甚至在看完電影後回讀小 說更能感受到迪佛的文字醞釀、擴散出的緊湊氛圍,同時更理解林肯.萊姆與艾米利亞.莎克斯這兩人的人生背景。
  故事的背景在紐約,那時正有聯合國的活動,剛從機場走出的一男一女搭了輛計程車,他們還不知道自己踏出倒數計程的死亡陷阱,也不知道一連串的人骨兇案已揭開序幕。
   第一具屍體是隻露出在土表上的手,死因是活埋,而屍體的一隻手指頭上肉都被刮除乾淨,還套上了一只女用戒指;發現現場的是即將調轉單位的巡警莎克斯,她 全力攔阻可能破壞現場的外在狀況,但卻被趕到現場的指揮警官指責,這「獨特」的認真性格讓她的人生起了個大轉變。案子被轉到林肯手中後,她被指名為現場的 一線蒐證、鑑識人員。
  林肯.萊姆曾是個鑑識上的菁英中的專家,但如今因幾個月前的意外事故,他成了指剩顆頭及左手無名指能動的殘障,這段過程 中,想方設法的要死,也找了好幾個希望能協助他安樂死的醫生──總算找到,但事件也找上了他,這一場可以說是鑑識與犯罪對決的人骨遊戲改變了他剩餘的人 生。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難不承認有被書名誤導。
  嗯呃……因為推理小說的歷史上常會提到與兒歌有關的呼應式謀殺,克莉絲蒂本身就有最有名的<一個都不留>,所以這本<五隻小豬之歌>五隻小豬之歌  多少會以為會不會又是第一隻豬怎樣怎樣第二隻豬又怎樣之類的,結果只是碰巧事件相關的五人身分很妙趣地與這首兒歌對應。
  本作被列為克莉絲蒂著名傑作之一,單看他的故事結構我想一讀進去就有感覺。一個待出嫁的女孩求助於白羅,她母親在十六年前的毒殺案中被判刑確定,這一項事實很有可能影響(應該說在男方或傳統英國人心中已經完全影響)到結婚的決定。
  白羅不是白癡也不是花癡,因此直到女孩拿出母親留給她的信紙與自己的觀察、想像、被捧的很爽……之類等等後終於決定去探查十六年前的毒殺事件。
  <五隻小豬之歌>採用的是半安樂椅的探案方式(我覺得白羅還是有到處跑跑走走),透過當年審判相關法庭、調查人員與事件相關的五人對過往的陳述以及寫下的回憶重新拼湊出事件,與此同時,也透過不同人的不同角度描繪出被告卡蘿琳這個角色。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再讀藍霄先生的作品──<光與影>光與影  ,出版上看來是最後一部長篇,整體上是推理六人小組的系列作,帶著成長軌跡;嗯……之前的短篇有機會再找找了。
   閱讀前,思維轉著一些「殘餘」,我讀過些許台灣推理小說,對於詭計、謎題之類的觀感不認為遜於歐美日或其他,甚有過之,但在文筆──尤其對人物的描繪與 人物的對話上有幾部作品或幾位作者我個人是比較不喜歡,總覺有些不自然、制式、生硬,藍霄是其一。主要是人物的對話上,較缺「活」的感覺。
  詭計謎題上,對話是沒影響,不過<天人菊殺人事件>的登入卡詭計我比較沒概念,<錯置體>(可能太早讀)的兇手完全讓我乍看不知道是哪位,所以,個人給評價也偏低。
  但,這回讀完的這部<光與影>,設計早於<錯置體>前,修改在其後,不曉得有否影響,但我認為,本作可列在我讀過的最佳台灣推理小說中之一,甚至詭計、動機、故事結構安排上我覺得非常精彩。
   故事的開頭與<錯置體>有些異曲同工,都是「超自然」現象帶出,一個外號「刺蝟」的學生說自己能看見將死之人靈魂洩出,自己也在鏡中發現自己背後冒煙、 飄走了,恐怕會死──當然面對談的老師許明宣(一直覺得好熟悉,後來才知道是許仙)不苟同這番話,結果就出現了一開場呈現出來的墜樓事件。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尾秀介在我心中一直是說故事的好手,雖然早期讀的<向日葵不開的夏天>不那麼喜歡,然,之後的諸多作品真的再再碰觸到內心的騷動;讀他的作品會有種「有些東西在心裡」的感覺。
  <光媒之花>光媒之花  是六部短篇的……呃,這算是「特殊的」連作吧,原則上六部都是獨立故事,但其中的人物前後都有路人般的交錯,這樣一個微妙的設計落在最後的故事中將成為一種累積,察覺這部作品所要呈現的讀觸。
  <鬼迷藏>、<送蟲>、<冬之蝶>、<春之蝶>、<風媒花>、<遠方的光>。
  刻印店的主人與其老母,在老母老年癡呆的背後,做兒子的他心中存著一段難以忘懷的過去,與命案、竹林、女子有關……他想望著窗外玩著鬼迷藏的孩子,與自己的回想交疊成苦。
  不曉得自己被觀察正玩著鬼迷藏的孩子其實是被排擠的一員,躲著一出來,「朋友」竟然都跑光了;他的興趣是昆蟲,似乎在同學眼裡是有帶點陰溼的興趣,他常與妹妹到河堤附近的草叢捉蟲,這回卻碰上奇怪的叔叔……救出被拐的妹妹後,他們相中剛在路上絆到他們水泥板,於是……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留小說家與殺人狂魔之唯美三連拍  讀著讀著大概會對「怎取這樣的中文書名」有些概念,畢竟大衛.高登這本處女小說充滿著吐槽、黑色幽默、有的沒的啦哩啦紮一堆東西,太過簡潔的書名會少點味道,不過,原文名稱也實在夠簡潔,直譯就變成「系列連載」,不過呢,真得要理解原文名稱再讀本作興味才濃,否則突然冒出來的幾篇插曲故事可能會讓你搞不懂你現在是在讀尛。
  故事大略是說一名不太出頭的小說家想方設法嚐試各種領域的出路,他筆下曾有過色情專欄、色情 科幻小說,然後看吸血鬼小說市場大好便利用他老娘的名子搞出一些名唐,接著,碰上一封來自監獄的信,一個窮兇惡極、即將被就地正法的死刑犯說是他的忠實粉 絲,然後希望他把他的故事寫成自傳,還保證大賣。於是,哈利.布洛赫就此涉入罪案的謎團之中,透過為了訪問傳記──應該說幻想犯罪情色傳記小說的元素,關於過去的女性連續殺人案在調查發現了未曾出現過的蛛絲馬跡……以及,新的屍體。
   前段的部分讀起來有點鬧劇的感覺,一直都是哈利的「生涯」起伏以及「開創」同時讓登場人物一個個出現,其中一個在出名沒多就後就掛了(就是他利用來冒名 的娘),總之,有點紊亂又有點條理,接著就是人小鬼大的克萊兒,這號人物的出現馬上讓我聯想到讀過的張國立的作品<棄業偵探>──事實上,哈利與克萊兒兩 人的相處感覺還頗如出一轍。
  進入佳境(我認為)是在事件發生之後,大概有一種「老兄你鬧夠了,正戲要來整你」的感覺,他一個正有個新點子的地下小說家面臨了「生涯」最大的危機,於是冷硬派式的調查就展開了,那……嗯……期間還特別評論了推理小說、偵探以及作家,說得很靠杯,但還蠻一針見血,呵。
  這部作品的娛樂性也十分足夠,裡頭還有吸血鬼小說跟奇幻情色 小說,當然,這兩者與作者所面臨到的是各自鼎立,所以不理解原文的書名可能會疑惑這樣的安排。這部作品是種特殊的「現實化」設計(最近讀的作品都頗有文學 的設計感),他納入故事中作者正連載中的作品,且,感覺上還真的是頗有模有樣的,甚至……多少還會被他的故事吸引咧,像吸血鬼小說的那幾個部分,興趣還真 有點被他給勾了起來。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意外先插進來讀的作品,旅行途中得以讓我一窺拿下直木賞的本作。
  辻村深月──這名字算頗突然出現在賣場的書架上,<沒有鑰匙的夢>沒有鑰匙的夢  的書名也頗吸引人,內容如何?很好奇。
  故事是五篇短篇。各自獨立的短篇寫下相當巧妙的犯罪情結,我覺得辻村深月探討的是很微妙的動機推力,不全在於犯罪者,連同周圍的人所表現的巧妙心境寫得很有親切感,嗯……很多事不能以集大眾的「客觀」來判定,事實上往往有著深不可測的行為者主觀的動機牽連。
   第一篇的小偷的故事傳達著微妙的小學生活樣貌,已輾轉幾個村城下不同的人的反應。竊盜可大可小,通常不是什麼大罪(比較大的有其他名子啦,而且常常無罪 釋放,嘖),「據為己有」這種心態每個人或許多少有過……呃,這不太是第一篇的重點,而是這一項罪雖不是出現在小孩子身上卻是在他相關的人身上,那,在小 學這個最朦朧、模糊、急於定義一切的小社會會有怎樣的反應?辻村是沒有大潑筆墨地敘述,而是透過另一名小女孩的感受來描寫,一種旁觀者對犯罪的特殊「悸 動」。
  縱火的故事對於女主角的心理描述很有意思,感覺上是個很彆扭、不服輸但很多事往往跟不上車班或之類等等的女性。在結尾部分她的心理變化讓人有想打個響指的感覺──他人的犯罪之於自己不全然是正或負嘛。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素聞「暗黑女王」這稱號良久,但直到最近才接觸她的作品<IN>IN  。
  嗯……原本的書名應該只有「IN」兩字吧?中文加上了附屬的<格殺愛 情>,個人在讀完後覺得副標有點多餘,不過不存在的話似乎會比較不容易進入故事狀況。直接單看「IN」在對照每章名會發現都是用此諧音命名,內容也與其相 襯,而實際上我認為這部作品的結構或說故事的演進來看,「IN」還有種嵌入性:故事與故事的疊合然後察覺其中作者要透露的與情與愛有關的糾葛。
  故事由作家鈴木環代入,她有著有些錯綜的感情背景,在她與過去恩斷後,打算著手一部名為<淫>的小說,所以第一篇名<淫>並不是馬上來個A片快轉的亂搞,而是故事中小說家的作品名稱。
  她打算著手的作品與已故的某名作家有關,在其最具衝擊力的作品中存在著一名婚外情第三者「O子」,這成了本作的謎團,作家鈴木環將追尋出誰是O子,同時透穿風流作家的過往並且與自己的遭遇、經驗相互挾持。
  這是部「言情」小說,不過他赤裸裸的部分算是本質上,嗯……怎說呢,成人的夢幻不若青少年夢幻的朦朧?或者要說是人生的經歷之道上愛情的甜頭可能長在陰濕的溫土上,這樣的地方可能滋養著不被期望的病菌,可能某天讓人敬而遠之,但更可能的是會在未來某天想回尋那在愛情貧瘠後曾經在某處採得的情蕈,也才同時發現其脆弱與堅韌。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到了館系列目前中譯出版的最後一本哩!
  比起前一作<殺人暗黑館>,<驚嚇館>殺人驚嚇館  簡直可以說是小不啦嘰,後者的主要標榜的是少年讀物是其因,不過套入館系列來看,綾辻行人也有著讓這代表系列有不同的口味吧,同時也與物語性質的<暗黑館>來個大對比。
   故事開始就帶著小朋友口耳相傳的「恐怖」性質,這還蠻讓我有種回味的共鳴,小學時代會對許多神祕、詭異的地點感興趣,常常隨著謠傳起舞,說學校或哪裡的 某某地方有個生人勿近的標的,還有探險遊戲咧。那,<驚嚇館>中還沒膽子大到真組隊去一探究竟,不過主角倒是有些機緣地靠近,然後認識了裡面的住戶。
  事件在套匣式的結構中先跑出來晃一下,不出中村青司每館必出人命的特色,驚嚇館先後也「造成」兩起命案,其中又含有綾辻行人特有的詭異小說特色,要說本作是種小小的集大成也不為過。
  故事的節奏很順暢,使得引導謎團的過程還蠻引人入勝,結局之前的所有一切,是否也能稱為敘述型詭計呢?畢竟這類「過往謎團」的故事會覺得將往過去抽絲剝繭,但到最後才會知道每個人的心理與對應的行為,這個設計相當巧妙。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本雷普利得追溯到上一份工作面試之前……久遠。
  讀推理小說也是種巡迴,特別對於我這種百嚐無禁的讀者──或許經濟是種限制,呵,畢竟第一集是因為推廣價超便宜買下;現在比較OK了,所以第二本東安西排下總算讀到。
  對<天才雷普利>地下雷普利  的讀後我個人還不算太喜歡,畢竟雷普利的表現跟感覺讓我覺得有點娘有點賤──還是根本是真的賤。嗯咳,不過<地下雷普利>讓我在思維中反芻了首部的感覺,總合起來,突然有些佩服他了。
   <地下雷普利>是接續第一部後的故事,算是有些部分藕斷絲連著,畢竟就算是完全、完美的犯罪還是會在往後的人生中持續有著影響,而雷普利先生將會在第一 個謊言之後持續地演出更多謊言,於是我們進入了他扯謊與演技的世界,這回的故事圍繞在他創造出來的虛假德瓦特公司上,把一個已死的畫家搞得仍生龍活虎,接 著又因名氣與扮演讓自己陷入被揭穿的囹圄之中……不過,當然,湯姆.雷普利自然會用他獨特的脫逃技術扭轉困境。
  雷普利的詐騙技術在現代來看應該會有不少破綻,不過幾十年前制度與資訊上還有不少漏洞,加上他老兄看起來沒老實誠懇那至少在堅持自己立場時很有說服力──他喜好藝術,或許這也算是種藝術。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種冰涼的恐怖……不,說是「發毛」會貼切些。
  曾讀過<幽談>,大概感受過京極夏彥所展現的不同一般的詭譎,因此冥談  <冥談>就有了心理準備;我想,這不是部能簡單閱讀的恐怖小說,你得自心裡化境,然後試想原是日文字的故事攀爬在紙頁間的感覺。
  <冥談>裡沒有準確結尾的故事,裡面每一則短篇都透露出些許違和感的異狀,略帶異狀或是本身就是異狀的氛圍最是恐懼埋伏之處,京極夏彥猶如拋出種恐懼認知的測試般,試著用此類的「貼近」感撫弄讀者的夜半神經。
  其中幾篇是我比較有感覺的。
  如首篇的<庭院>,染有重病似乎將去的有人叫喚了正在看慘淡庭院的友人,提出了衰敗的想法,又暗示著這個生氣蓬勃的庭院對比死氣暗沉的屋宇,是否裡頭的人都會無端地、突然地死去?之後還說了自己的妹妹就在隔間,不久前,死了。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死的蝴蝶R.A Dickey  我是在大潤發的圖書區認識本書的。
  雖然當下沒買下(我未讀的書實在太多了),在日後也沒在架上看見蹤影,但叨念著,還是在網路上買了下 來。人物傳記有很多,我想其他銷售更精彩的(如賈伯斯)或許在公眾的錢包取決下更值得買或其他之類,但我一概沒興趣,反倒對本書的主角R.A Dickey產生被吸引力,嗯……應該說頗喜愛棒球的我對迪奇(後頭就用中譯名來稱呼)本就有所注意,呵,有看MLB的誰不會去注意一個成績好且還是怪異 球路──蝴蝶球高手的投手,且,他並非成名良久,而是突然綻放在檯面上,其背景是如何?若去想再搭上大聯盟的諸多規則就會察覺藏在背景的玄秘。
   蝴蝶球是相當奇怪的球路,我想,看棒球、看投手的會注意很多,主要是球速、球種、球質……之類等等的基本要素,但突然出現個「怪招」的還頗吸引人,例 如:蝴蝶球投手、極低下勾式投手、雙手投手、獨臂投手……等等,這些算是只要有點成績就頗吸睛的元素。發現這些投手會去想(除了先天或後天的狀況,如獨 臂)他為何要採取不同一般的方式?是天生如此、突發奇想,或者,如本書中提到諸多蝴蝶球投手的動機是:走投無路,但還有一線生機。
  確實,相較於蝴蝶球奇特的投球方法,一般球種可以說很好理解,在球的路徑上更是如此,唯有蝴蝶球(彈指式投球法)才具有投捕打三人都無法預測落點的狀況。非常有意思,也很強,但它的稀少性在迪奇的這部自傳中會將一切緣由揭開。
   能夠生成自傳代表著人生在某個階段、領域有足以敘為故事的地方,從苦難中爬起來成就的更為吸引人,迪奇就是其一。他起始的棒球背景相當輝煌,雖青少年時 代說不上是最強投手,但成績確實強人一等,也入選美國奧運代表隊,之後更在MLB的選秀中以還不算太後面的選序被遊騎兵隊簽走。成績、實力(還是火球型的 咧)簇擁著他的前景,卻因為入隊時的體檢報告出他竟然缺少「肘側副韌帶」而被大砍簽約金,這讓他自窮入前景看好的棒球身手轉瞬掉落到可能沒有任何出路的窘 境。對他來說,手一直沒問題,大概天生怪胎的器官已經適應且也能發揮作用,但球團怎有把握出這個錢去冒一個不曾見過的奇大風險?迪奇只好錯落,然後設法在 其間掙扎脫出。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雉雞殺手  <籠裡的女人>後又過了好久我才再讀了這部懸案密碼的續集<雉雞殺手>──丹麥作家猶希.阿德勒.歐爾森的著名系列。在本書收入的過程中是先被跳過, 也就是<瓶中信>、<第64號病歷>後才收入(這兩本要之後讀了),由於朋友有興趣但對<雉雞殺手>評價感到汗顏才如此,我則是基於順序先讀。嗯……根據 兩名讀完後的朋友的心得來看,本作並沒有首作精彩,大略的心得是「虎頭蛇尾」,所以,先有這個底我才進入<雉雞殺手>的閱讀。
  隔太久,所以當 故事中提到主角卡爾幾個月前遭遇槍擊事件還有點懵懂,花點時間才想起之前發生啥事,不過對他的助手阿拉伯人阿薩德還蠻有印象。這回對卡爾來說,懸案組又多 了個新麻煩──女性助手蘿絲,反正他組裡不是有個想竄當警探的就是有個頗自以為又會唱反調兼個性不好的人物。再來就是事件。
  這一回的懸案是突如其來出現在卡爾桌上的,說是「懸案」其實有點詭異,因為是早已塵封結案的檔案,只是不明究已的出現狀況讓卡爾有了興趣,也從中發現其中的蹊翹。
   另一方面則是事件的相關人物──都是丹麥社會上知名的成功人士,在他們過去寄宿學生的時代曾狂浪不羈……呃,修正成「長大後本性難移」好像比較正確,又 或者該說在丹麥這種特殊的教育體制下產生的壓迫與反作用力以及人性的殘暴、墮落造就了這一組無血無淚的年輕人,進而在日後成為社會中無法摘除的隱疾;跟錢 權勢蒙蔽的狀況不同,是因這些而助長他們內心暴戾的本性。這些人之中存在著一人已死、一人入監、一人流浪且誓言報復的異數,這讓故事成了犯罪與犯罪的追逐 戰,同時架構出所謂的「先進國家社會」中埋藏的問題。
  讀的過程頗順暢緊湊,個人覺得歐爾森這部作品的架構還不錯,在懸案的障礙中,<雉雞殺手>提供了權貴與社會影響力的選項與塵封的時間交互作用。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買書是種找尋的過程,特別是在二手書中翻找,往往難得一見的寶就現身其中。這回讀的<昆蟲偵探>昆蟲偵探  是其一,那時是被介紹小吸引,加上價格非常友善,不否認抱持著類似死書活書讀的心態,現下則是慶幸能讀完本作。
  作者鳥飼否宇,名字上過橫溝正史獎,但知名度可以說默默無名;這部<昆蟲偵探>在我不小心瀏覽到之前連聽都沒聽過。
  作品分類算是推理小說,或者該說「可以算是」推理小說,畢竟都有個偵探的名字在書名上,不過實質上比較偏向科普、生物的文學作品;只是也是就「實質」來說,故事的結構仍是典型的事務所接案子、偵探介入調查事件。
   故事的開始點出葉古小吉這名日本人,在此處出發的作者已然伏下日系作品特有的語言雙關、諷諭的手法;這麼個少年很不起眼,於是他突然就轉身成為不起眼的 昆蟲……呃,我的意思是「昆蟲」本身算不起眼,但他老兄是變成「日本蜚鐮」,這個一旦出現可起眼了──不知道「蜚鐮」是什麼?那只好撇開帥氣的稱呼,直接 叫他蟑螂吧,這可完全家喻戶曉了吧。
  變身成蟑螂的小吉原本就是個昆蟲+推理小說迷,結果就進入了熊蜂偵探──名字難記直接叫熊蜂就好──的事務所中,專門處理「昆蟲們的」犯罪或困難事件。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庭推理這一塊算是比較少見的推理屬性,愈往現代推,愈多的「專業」得在這其中展現,否則只會有毫無標準的唇槍舌戰;法庭推理在台灣也很少見,所曾讀 過的想來只有陶龍生的<證據>、<拉斯維加斯的春天>,本想說這部作品打著作者為「台灣法庭推理第一人」,才想說不是陶龍生麼?原來牧童在更早之前就以法 庭推理為台灣推理中之知名,只是那時我還未涉略推理文學。
  珊瑚女王  若將陶龍生與他(她)──行文感覺個人覺得女性成分多一些──相比,陶似乎顯得不夠 「本土」……呃,其實根本算是美國的法庭推理,只是作者為台灣人;牧童這本<珊瑚女王>的法庭就真的原汁原味在台灣,嗯呃……雖然我不曾蒞庭旁聽,但就我 曾為考試讀過的訴訟法來看,台灣法庭的攻防可能真是這個樣子。
  本作的被告元素對一般律師來說很不討喜,但對檢方想來是個大餐:死者死後被目擊 僅有他走出公寓、兇器就在自家被查、行動路線與時間完全符合……可以說在一開始故事的主人翁文石律師就完全處於不利的辯方狀態,不過他老兄怎會想站住腳到 了故事末尾才知道其來有自,而這也貫串了本作的中心概念。
  傳聞喜騷擾女員工的服裝設計公司董事、總設計師、設計師與其被告丈夫加上法庭的楊錚檢察官,共同與文石還有其自稱美豔(所以我覺得作者應該是女性,感覺有自我對照)的助手鈴芝(這名字居然沒有外號,有點意外)演出一場精采的台灣法庭攻防戰!
  被告有罪還是無罪?所有的罪證都指向他的同時,事件相關人物背後卻有著各懷鬼胎的人心,文石會採取怎樣的手段找出真相,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切膚慾謀  沒問,所以還真不曉得我弟怎有這發想租了這部片,看完後還推薦我看;對電影敏感度不強的我並沒有聽聞過這部片,雖不新,但<切膚慾謀>是2011年的影片,由阿莫多瓦執導──同樣沒聽過,不過介紹上來看是西班牙的國寶級導演,這部作品是他首部懸疑驚悚的片子。
  跟皮膚有關……和上片殼的簡介,還沒看大概知道是集變態、感官、黑色幽默、犯罪……等一系列相關的作品,心裡不免會搭上血腥、情色濃烈的元素對映,但看完後才能明白這部作品完全是另一個層次。
   故事的開始是一名全身膚色緊身衣的女子,一樣對照印象,感覺是醫生的換膚病患──男主角班德拉斯演的就是換膚專家。她似乎被軟禁著?透過對講機與樓下的 幫傭聯絡,然後取得東西……疑點是,軟禁卻有要求東西的權利(或者軟禁是種下意識印象?),然後是衣櫥裡的衣服都支離破碎,加上她好像有奇怪的模塑嗜 好……場景轉換,介紹了男主角羅柏,基本上就連接起病患-醫生這一條線,但問題是那女子到底是誰?
  小說改編的電影會濃縮不少東西,至少中途出 現的扮成虎的男人有點唐突,總之,他是個逃犯,同時還是羅柏宅邸幫傭的兒子,他用親情攻勢說服了幫傭瑪莉莉亞讓他入內,結果發現了監視女子──貝菈的螢 幕,隱約中,女子的身分似乎是羅柏的妻子?又與虎男是舊識?逃犯逃久了看到一個美女在男主人不在的屋子裡的某小房動來動去,下體也快動來動去,於是他問人在哪?鑰匙在哪?瑪莉莉亞的反應也讓人頗不解──沒太強烈的堅持或者避免自己生命身體受傷,沒一下就告知備鑰在哪,接著,虎男就狩獵去了。
  貝菈隱約感受到有不明人士在外頭,她採取的行動乍看合理但還是讓我不解:躲著但沒打算反擊、門被開後直覺是逃跑、被壓倒侵犯時又很冷靜,甚至提出要幹去外面花園幹,之後被虎男「那個」時也沒強硬反抗,反而還迎其所言,直到羅伯回家,目睹一切就開槍砰了那隻變態虎,隨後,先從瑪莉莉亞口中得知虎男與羅伯的身世,接著是羅伯之妻死於火燒車事件,女兒也在妻子看見自己燒燬的容顏自殺後精神失常……再來,就是六年前,一切事件的開端。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部作品對我來說是與西澤保彥首次在「封面」上的相遇,那時是在舊書店「墨林」,曾聽聞過這名作家的我當時有機會把本作帶回家,結果最後選擇了道尾秀介 的<向日葵不開的夏天>。對西澤保彥的認識要到更之後的不久前,起先我還莫名覺得他會不會是寫冷硬間諜之類的咧,哈──結果完全兩碼子事,現在我可知道西 澤保彥是解謎中的解謎,我目前讀過的<死了七次的男人>、<啤酒之家的冒險>以及這回的<蘇格蘭遊戲>蘇格蘭遊戲  在謎團排列、解讀的層次上足以讓推理迷們大飽讀福 ──甚至一窺謎底排列的新風貌。
  <蘇格蘭遊戲>是西澤保彥筆下「匠與高千」系列的作品,故事的時間軸較為後面,出版到目前來看可能是最後…… 故事的開頭若以這系列的特色來看會有些意外,雖然可以說是「日常推理系」的「匠與高千」系列,但本作的開始就隱約提及的命案,之後的發展即是高千──高瀨 千帆在高中時期碰上的連續殺人事件。
  不曉得西澤保彥是不是推敲過自己筆下故事人物的能力或背景之類的,<蘇格蘭遊戲>像是要為高千出現在不入流的安(木規)大學的前提做解釋,她與較為放蕩、無賴感的其他「酒友」小組共存有些意外吧,畢竟她在其中是超然的冰雪聰明的存在。
  死者就出現在高千的寢室中,與她有不斐關係的室友被連續刺殺好幾刀身亡,面對命案的她自然是首要嫌犯,但之後由於諸多關係(特別是她是議員的女兒)轉而成為調查事件的偵探;透過許多疑點的發見,真相隱約在眼皮子底下顯露卻也在此時更連續產生數具屍體,一直到她離鄉前往大學後的兩年才由「推理酒友」同伴們討論、解答……特別是匠千曉。
   「蘇格蘭」遊戲就是這麼來的,否則說真的,讀前面還真不曉得書名是怎樣個一回事。這一點也小背書了這一系列的特色:帶點血腥的日常。就匠千曉等人來說, 這一個「事件」只是高千過去的疑案,攤在酒桌上討論的事情而以,因此,故事中謎題似的「蘇格蘭威士忌」成了討論的標的,也貫串了整個謎團的兇器部分。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讀這部作品之前對張國立的認識只有不知道在某某作品中有他的序或跋。讀完這部系列第一作之後對於他的文字與故事能力驚嘆號了一下,他老兄實在太有才了。
   棄業偵探1  <棄業偵探1>(全書名太長了……)就推理小說來說是冷硬派──我看乾脆叫做私家偵探派比較好懂。在「冷硬派」中走的是幽默詼諧搞笑風,嗯呃……只要故 事人物世故一點、睿智一點多少會有這種成分,然而這部作品是把這成分當軸心了──完全是我讀推理小說到現在對話與文字最靠杯的一部。
  我──馬 可──但感覺上應該不是姓馬,不過相對人會叫「馬先生」就是──是個離開報社的棄業記者,因為碰上一名過氣的美豔女星(也過年齡)的請託只好試著去證明他 兒子殺人罪的清白;許多層面上,要不認他是兇手很難,但或許是種叫做直覺的東西,察覺是有些什麼謎團在背後的。
  我──碰巧承朋友的福份有間國宅的屋子能住,剛搬進去就碰上隔壁人小鬼大的女孩嚕嚕,於是一連串的生活與查案就這樣展開。
   這部作品在人物互動上寫得相當鮮活,人物對話在「自己」的部分感覺上直接讓對方的回答來造成「你懂我剛說什麼」的狀況……呃,當成主角沒說話也行啦,不 過若是以「已回話」來說,貫串著故事中字裡行間「你懂我」的笑料是同理可證。「笑點」我覺得是這部作品的菁華,屬於一種美式台風的概念,且從小到老、黑道 到白道的妙語讓故事活靈活現,一個沒掌握好,可能從翻開第一頁笑到最後……對,沒錯,不同於笑點出來就死會的其他幽默作品,張國立這本<棄業偵探>從P1 開始就沒「正經」過,若看到比較「尋常小說的詞句對白」可能算是這部作品中最「異常」的部分。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罪惡森林  這部作品是<奪命旅人>後,菜鳥派克的續集,嗯呃……約翰.康納利這一系列的作品之「續」倒不是故事情節未完那種,而是以第一人稱視角的寫法如同傳記 那樣,因此過去不慎先買第四集<蒼白冥途>讀還沒三分之一就先擱著找源頭的<奪命旅人>,接著在<罪惡森林>這本書中,想來是一貫地:故事中在心靈、幽暗 的層面中屢屢點出<奪命旅人>那段時間的過程與心路歷程,我想……這是一種主角的「動力」或動機,在本作中展開了另一場追尋殘忍、怪奇殺人兇手的探索。
  開場的序是一場交易,最後落得兩敗俱傷,與此同時,一座養老院中的老婦突然神勇地在風雪凍天的時候脫逃,只因為一個名字:「卡勒柏.凱爾。」
  派克帶著點道德義務地幫麗塔向其具有強力傷害傾向的前夫索求贍養費,結果卻落得母子被殺、關鍵的前夫杜普失去蹤跡,一路追尋也是回溯,在黑幫與神秘殺人兇手中夥同路易斯、安吉闖蕩,逼近一具具血淋淋的屍體、逼近真相、逼近從兒時就讓他有所恐懼的卡勒柏.凱爾。
  
   讀起來……嗯……這部作品是頗遜於前本<奪命旅人>的,故事的行文是約翰.康納利的風格:陰沉、派克的毒舌、些許靈幻風。但是在<罪惡森林>中往往讓人 讀到有點沉悶,或說是不知所以,因此接到後段於「過去連環殺手復出」的感覺就不那麼強烈(或許是我對這部的描寫方式不那麼有共鳴吧)。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魔術師  讀了這本算是接觸松岡圭祐嗯……專長的其中一面,過去僅讀過<千里眼>、<綠猴子>,這兩本主要是精神與催眠的部分(當然還有聳動的國家問題),<魔術師>則如其名與魔術相關。
  有一疊錢在你眼前,對方什麼也沒做,隨著時間的流逝竟然愈來愈厚!最後成了兩倍,其中有何玄機?真的成了兩倍還是詐欺?或者正是……
   警官舛城與其警察搭擋淺岸審訊著諸多見識到錢翻倍奇蹟的小店家業者,察覺其中必有詐,於是獨排上司要求先辦電腦網路病毒的事件深入調查;隨著科搜研派來 沒啥資歷的惠子,一個小組成形,接著則是探入一連串手法的謎題中,找到了未出世的小魔術師里見沙希,詐欺與魔術之間的謎團就此在讀者眼前開演。
   就<魔術師>整部作品的結構,從前面到中段讀起來的感覺有點矯造,嗯……松岡是頗想把事件與狀況切入魔術與主要人物中,但是發展起來我是覺得不太自然, 呃……或許可以說主要的警察人物有種「主角妥協症」,然後又會在文字間偷偷凸顯出里見沙希的可愛、專業、勇氣、熱情……等等的印象。
  只是沒二階堂黎人那麼嚴重而已。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卡爾的作品算是讀過了幾本,對於他在推理文學中的名號,我想有接觸推理小說的讀者們都很清楚:「密室之王。」對於「密室」這個讓推理迷興奮又同時有點「老 梗感」卡爾可說是有相當研究,至少,在<三口棺材>中推出了「密室形成講義」;不過,讀到現在再加上這本<阿拉伯之夜謀殺案>,我個人是比較不完全把「密 室」與卡爾完全糾結在一起。卡爾的密室像是一種故事敘述後的萌生物,嗯……這樣說好了,或許卡爾是以密室構成的要素來完成故事,但在故事的過程中其實密室 被特意拿出來探討的並不多,除非主要的部分真是一個完完整整看似無任何出入口的狀況……
  目前讀到現在大概就<三口棺材>、<耳語之人>、<連 續自殺事件>比較具有強烈的密室疑團,其他像<猶大之窗>雖然同樣是密室經典,但故事中並不以密室形成為主要討論,反倒是後來處理的謎題,另外<女巫 角>、<綠膠囊之謎>也沒特別突出探討(當然也有可能太久我有些忘卻,像<寶劍八>我的印象就頗零散)。
  相關於密室大概就是人消失的問題,如<青銅神燈的詛咒>,在這回閱讀的<阿拉伯之夜謀殺案>一開始就出現人突然不見的現象,不過一下就有了合理的解釋,不合理的狀況則是隨著博物館管理員怪異的舞蹈後逐一顯現──接著屍體就滾了出來。
   阿拉伯之夜謀殺案  <阿拉伯之夜謀殺案>敘述故事的模式頗特殊,身為偵探的菲爾博士這回也甭大費周章地在現場跑來跑去,也不需要去詢問事件當中的人們,他只需要聽在警察司 法程序中會接觸到事件的三個人,透過由淺至深的敘述中,人物、場景建構、關鍵狀況一部接著一部浮現,最後有了個總結,卻卡在一個「人為的逆轉」之上;且, 最後推敲可說是言之有理,只是菲爾博士感覺有些淡然地指出某些關鍵,於是事件的真相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兇手」與「周遭人物」一連串的狀況構織出這一齣「所有流程皆在監視的第三者完全掌控的情況下卻不知道誰是兇手」的戲碼。
   事件是由人組合而來的──在<阿拉伯之夜謀殺案>的開始實在讓人搞不清楚狀況,在博物館的現場完全是瘋瘋癲癲的狀態,到底黑的白的絡腮鬍、蘇貝蒂的棺 材、馬車裡的屍體串起來是怎麼一回事?回到現在與不在現場的人又是怎樣的交集?一切零散的「人謎」隨著故事的三段敘述愈來愈清楚,但人的關注力就容易卡在 「一個」之上,忘卻整體的「組合現象」,在卡爾的諸多作品中都詮釋著這樣的狀況,所以,相對於密室,我覺得卡爾更善於將謎底鋪設在所有相關人的心與行為之 中,如此呈現出的真相方能令人讚嘆。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角長彥的這部作品買了擱置許久(啊──還有好多本),在本作出版不久算是頗有聲明,令我好奇。真相  
  「真相」。
  書名的二字代入的與媒體有關,因此本作的結構也相當特別,採用逐步逼近「特別節目開播」前事件相關各方人馬的行為與言語,每一頁下方還留有一大方空白,沒多久就用上,竟然是「事發現場走位示意圖」。故事的開始即警方的現場重建,謎團從此點滴洩出。
  國中女生日垣里奈自殺,使得難以釋懷的其父屢屢到校遊走以示抗議,直到某日,他在一連串的「狀況」下持刀傷人,最後更刺死欲阻擋他的班長藤村綾,事後被捕因其記憶消失,導致警方採用現場重建的方式欲喚起他的記憶,卻不知道一連串的「真相演出」之下愈來愈難以看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風動鳴>是有著一系列的大作,這部作品我是從前篇開始讀,後才去了解本篇的內容,在因果上兩部的關連主要是交代神座祭司的由來,相涉度算是二可各自獨立的故事,不過先讀過前篇的我大概掌握了某些情況,心裡較有底。雲蔽  葉凋  鐘響  外篇 昨日今日  天明  鏡照  
   席德列斯家是故事的主要角色家族……呃,在前篇中最初的主人翁是個農夫,所以腦中轉換了主角自金髮到黑髮。第三十七屆的準神座艾洛德感受到了風的訊息, 一路遊走──這也正是「風動鳴」的開端。透過精靈的指引,出其意地來到了各準神座聚集的城市,人物一個接著一個地出現。
  本篇的故事主要圍繞在 艾洛德、西卡潔家的音笛、諾曼登家的羅提身上,他們互是夥伴關係,但其中摻雜著些許黑暗的氣息,這成了故事發展的伏線。相對於神座祭司,在地下組織行動蠢 動的DMB是其死對頭,可以說這部作品是屬光的神座祭司VS性暗的DMB……如果這個架構的比例拉高一些的話,我會我會比較喜歡一點。
  如讀完 <風飄>的感覺,<風動鳴>在我認為中是一種「人物傳記」形式的作品,而在本篇中這樣的狀況更甚,DMB這一個地下黑暗組織於<風飄>中還頗有血肉,回到 本篇時根本跟地鼠差不多,出來鬧一下就被打死不說,也沒甚麼特殊的組織行動力,只有近中期時出現的魔獸嶄露些威力,其他部分是乏善可陳──這是就組織面來 說,因為後段的故事與其教主有很大的關係,故事一回到「人」身上,整個就是不同的風貌了。
  本篇加上第三部的外傳算是一個完整,那,讀完後的感覺,前兩部<雲蔽>、<葉凋>是一組,後三步<鐘響>、<天明>、<鏡照>加上外傳<昨日今日>是一組,我想,這樣的分野同時分出我對本篇評價的高低,前兩部於我而言是優於後三部加外篇不少的。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對於推理作品,我有點沒定點地追著,傑佛瑞.迪佛是其一,只是謎宮之大,閱讀的這本<地獄廚房>只是第二本──呃,目前讀過的兩本都不是他較有名的林肯.萊姆系列,這次的閱讀是拜友人大 力推薦之賜,加上「價格」上的諸多因素捻下,本想先補起萊姆系列的代表第一作<人骨拼圖>(很久以前看過電影),然不巧出借中,有些打算時,對同時買的這 本<地獄廚房>有些興趣。怎會取這名字呢?單看「廚房」加上推理、犯罪之類的,是論些殺人魔?不過封面與簡介來看是與火有關,廚房跟火有關是不奇怪啦,可 這不是什麼料理小說,火是與縱火有關;再來是系列,這部作品也是迪佛的系列作之一,叫做「景探裴倫」,乍看之下還以為打錯字,但連故事簡介也是叫做「景 探」,所以這是怎麼回事?地獄廚房  
  嗯哼,首先,「景探」跟電影有關,在書上的系列LOGO就是以底片為底的,這算長了些知識。景探如其名是「電影場景 探子」之意,一份頗有行話味的工作;其次是「地獄廚房」,原來是美國的某個區段,不論在歷史或是現今都是蠻亂的地方,嗯……就我目前的認識,亂區都與有色 人種居住點有關,早前讀過的<棉花闖哈林>說的是哈林區,我想這還頗有名,但「地獄廚房」我是第一回聽聞,或許某個區段就是如此稱呼……總之,這是描述發 生在這一個龍蛇混雜地帶的故事,且與火熊熊有關。沒錯,就在裴倫登場、讀者還不認識他的時候,貓般銳利靈活的火爪就從他探訪的公寓地下室殺將直上。
  裴倫不是什麼大偵探,也沒有偵查的背景……我是說罪案類的偵查,他來到地獄廚房目的是想拍一部紀錄片,打算探討這區段的歷史。殺傷力超乎想像的火災發生後,他的受訪者黑人婦人艾娣竟從被害者轉變成預謀的加害者,為了保住這名婦人的生路,裴倫決定查出真相。這部分在讀時一直玩味著:裴倫是為了什麼如此不顧一切地要幫艾娣?
  誰是縱火者?這一點並不是一個謎,因為犯案者的視角沒多久就出現,只是故事中的人物並不曉得;在這一層上是在加了一層:教唆者是誰?
  故事就在消防警察、監獄、幫派、律師、及裴倫與縱火狂中周旋,透過這些片段慢慢組織出地獄廚房的樣貌與每個人的表面及背面,迪佛在此真的是將故事的血肉一一補上,相當鮮活。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到東野圭吾早期的其中一部作品,曾聽聞的範圍中,這本<畢業-雪月花殺人遊戲>畢業  還頗有名氣,也偶聽其中詭計很「複雜」。好奇心能蟄伏很久,這回又是隔好久才一窺其中。
  本書名後面的「雪月花殺人遊戲」感覺上是種名稱的補充,不曉得是否有什麼考量,否則<畢業>就已經是很完整的作品名了──特別是結局後的玩味、東野的伏流。
   加賀恭一郎這名讓嫌疑人、關係人足以發自內心發毛的警探在<畢業>中是第一次出場,因為<惡意>中提到他本是名老師,所以我還以為<畢業>是他職教過程 中發生的案子進而使他在日後轉職入警界,結果全不是這麼回事。<畢業>真的就是他面臨畢業的時段,正是大學將入社會的轉折期。這樣我就不曉得他過去當老師 時的事件(或其他)是否在哪部作品中提及了。
  故事中登場的人物是自高中就自成團體的一群人,加賀是其中一分子,朋友們在周圍仍散發著高中以來「同窗」的連結,只是這層關係在畢業前的一步步中裂出小叉,至少,故事的開始居然是加賀的「告白」!不知怎地感覺還真有些怪怪。
  一場劍道比賽的失利加上其中一名友人的死亡讓朋友間的關係瀰漫著悲淒與猜疑,本想凝聚氣力而續辦的茶道會上,在「雪月花式」的儀式之下,再出現第二名死者,諸多謎題的背後,會是誰又是為了什麼?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