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閱讀前的分門別類讓讀者有所指標來選擇,閱讀中的分類多少會讓閱讀存著期望,不過先簡單了解作品再讀或許會好些,甚至就歸零讓作者的文字帶你進入他想同你探索的世界。先帶出此段是因為東野圭吾雖為推理作家,作品也都標上推理小說之名,然而他所表現出的故事往往是超乎一般認為的推理之外的;或者,這麼說好了,東野圭吾的「推理」並非只是單單故事與事件的來龍去脈,而是人物情感與行為的共鳴分析,是讓我們知道「此人為何」的推理。本作<黎明破曉的街道>更是如此。黎明破曉的街道.jpg  
  <黎明破曉的街道>這書名在讀前一直讓我猜測,為什麼要取這樣的名字?在黎明破曉的街道發生了什麼事?黎明破曉是一個清新的時刻,給人的感覺有好有壞,好是在於又是新的一天即將開始,壞呢則可能是殘缺的睡眠以及不捨那溫暖的被窩──在將醒的時刻會是有其他特別的人或特別的事麼?因此,這部書名可說是東野圭吾作品命名中最妙的一本。黎明破曉的街道可能正趕路著從溫柔鄉歸家的男人,他們得回去「清醒」的地方並讓一切仿佛跟過去的正常一樣,前幾個小時只能是場夢境,而這樣的夢境或許已成為他人生翹翹板中孰重孰輕的承受端。
  外遇。
  這是個旁觀者與當事者感覺起來風味差異極大的名詞,或許也能稱之為人的關係中擁有最大影響力的筆劃。故事從一名男人若自白的口吻中開始,他過去總嘲笑著那些外遇先驅,不懂為何他們寧可半搖半毀原本溫暖、穩定的家庭而去遷就外頭的狐狸,然而一旦自己也一腳陷入柔軟的甜膩,他終於懂了,同時他的世界也改為建築在這不穩定的地基上。
  外遇並沒有誰對誰錯,對錯的產生是因為人求穩定的特性,也就是說,為了讓人所構築的社會安穩,因此許多關係必須有個協定,這尤其對女性是種保障,呃,我並非有性別歧視,而是生理上的特性則必然有此推演。婚姻是把兩人的關係穩固合一,進而讓社會的認定而使用資源與保護,但這些說穿了都是人自行的設定,設定就有可能會碰上意外的參數,要如何解答成了矛盾的議題。
  總會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個一個階段,但聽這句話也得當心因為話語而把自己的感覺限制;為了合於階段,所以趕在每個歲數就執行某動作,急著把一切歸於穩定,但最大的問題可能就出現在穩定之後,因為「已完成」會讓自己安心從而拾起過去自己棄置不顧的情感,又或者因為穩定期的燃料殆盡,所以希望生命能再重燃,就這樣碰上「誤認」的柔火。人似乎也總把愛情當作對價進行交易,視為「身外之物」的同時難道不覺得奇怪?因為愛情或許是人體內的一條神經,當某種刺激透過它叫喚你時,真有辦法忍痛割捨?所以外遇得來的通常不是對等數,往往只會得到零。
  故事中的情婦秋葉是作品中的靈魂角色,她個性的剛柔似乎是影響於過去的晦暗;她是父親外遇後的受害者,她因此失去一個穩定的成長家庭,然而此刻卻又成為有婦之夫的情婦?事件貫穿著她的生命,她等著即將抵達的時效,情婦的身分也讓她從剛強的形象愈來愈柔化,她的樣貌是為了呈現出甚麼樣的真實還是身為女人的特性讓她不再顧忌?
  結果只是當年的問句缺乏了原本該有的真情──表示了男人外遇後的情境轉變,模糊不定的立場使自己採取了「親情信任之外」的掩蓋。秋葉本身或許也理解了當年父親的心境吧?最後她所流下的淚成了本作中錐心之謎,也使得她原本漫漶不清的形象具體,但充滿傷心。
  相對於秋葉的另一個女人展現了日本女性面對外遇的舉止,在那個至今男人仍為大的國家,我想這樣的表現真的是令人心酸。幸福的家庭總在結婚之前,之後能否做到,好像就跟選舉人的政見一樣,通常聽聽就能算了──所以締結關係前有沒有感受自己的感受呢?
  最後的小故事算是個告誡,不管怎樣,回到穩定的家總是好吧。再怎麼說對自己也是個最安心的理由,即使愛情的神經早已萎縮。
  走在黎明破曉的街道代表還能回得去,似乎也象徵著即將踏入的家是刺骨的卻也是暖和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