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執狂.jpg  關於這本<偏執狂>也是曾覽目數次卻沒帶走的作品,那時候剛讀推理小說,到處看看有注意到喬瑟夫•芬德,在舊書店也常見到,大概是書背的歪字有了效果,但我還是到現在才讀完。
  這是本……很精彩的作品!
  臉譜早期的犯罪推理小說好像都會請唐諾導讀(還是消毒?XD),這本是芬德首本作品,不例外。然後更不例外的是讀到快昏的介紹文,我覺得放到後面好像比較好,我讀完才大概能體會唐諾是在扯什麼飛機。
  饒了我吧!真的會想略過您的導讀啊!
  我想應該不是他的緣故所以讓後面的故事讀起來特別順暢才是……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曉得若與他當面聊聊會不會很有意思?
  京極夏彥。幽談.jpg  
  這位知名的日本妖怪推理作家所傳達出來的思維與解釋曾讓我大吸口氣。透過小說,他想告訴讀者的不全是故事中的奇詭以及最後的謎底,而是刺下一種思維中的針,讓願意多去思考的人察覺那隱隱作痛的關鍵,然後,或許會發現更多。
  <幽談>是京極夏彥的短篇集,不是推理而是恐怖小說,不過,我想就如書名「談」,並非是種故事性的文學,而是接近傳述性的經歷──我想這讀過就明白,可以感受到他並不能說是種「故」事。
  若抱持著想讀恐怖、嚇人的小說來閱讀恐怕會過度期待──我指的是一般常見的鬼啊怪或是噴血一類的樣貌,不然真的說來的話,這部作品不僅恐怖,而且可能還直接拆掉讀者所認知的一切,又或者說,直接告訴讀者:思維的地基是在何處。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說真的,我也不想標題打這成款,感覺好像是無理由搞笑的推理小說一樣。這一切都是翻譯的陰謀啊!
  每次讀新雨出版社的書難免會有一些怕長疙瘩的感覺,我個人是很欣賞這出版社強力支持日本推理作品的出版,但是在書的物質面上總會有些怪怪的問題,像貫井德郎<不要說永別>這本讓我感概萬千的傑作裡面出現一堆莫名奇妙的疊字與多字、內田康夫<十三個墓碑>不知所以的換行……其他錯字就甭說了,實在不曉得要說什麼。藍色密室.jpg  這回則是鲇川哲也<藍色密室>的翻譯問題,基本上整體的翻譯很不錯,也沒錯字,詞也OK,但!譯者到底有沒有思考過日本與我國對話語氣上在文字表現的不同?我實在不太相信鲇川本文會有這種感覺,就是……說話的句末歎詞,像是:啊、吧、呢、唷……等等。我不是很懂日本文學,但大概知道日本人說話的尾巴都會有些特定或是習慣的語氣詞,只是……這部作品的翻譯屢屢在話語的最後出現唷呢啊呀,這對讀起來的感覺影響很大,或許本文是如此,但以日本語來說很正常,變成中文就會怪裡怪氣的,像,殺人案發生時對話還在那邊「我有唷。」、「這是他的唷。」……請問是在唷三小東東……如果是啊還是呀或呢倒還好,「唷」這個詞在一些情況上會讓人感覺不倫不類,就像都有人死在你面前卻有心情對警察撒嬌一樣。
  總之,希望台灣的譯者要譯得準而不是照本通翻而已。
  這本<藍色密室>是短篇集,把其中具有顏色性質的這篇故事拉出來做書名而已。每一篇都是很典型的「殺人事件」解謎,那,偵探都是貿易商星影龍三。以我現在讀過的偵探來說,他的「氣燄」規格還不小,比起全日本跑透透的內田康夫筆下的淺見光彥,星影簡直被警方當佛像請教了。另外,撰寫的角度就是鲇川本人,所以他還透過這一層作出許多自嘲,那,我想,強調最多的就是他「很愛看美女」,所以每一篇都有美女!只能自行想像。
  故事的結構每一篇都略有不同,不過由於這本算是密室的集結,所以往往都是出現某某人在房間敲門不應的狀況。反正碰上就代表八成有死人在裡面。若是把狀況攤開,倒是可以好好一篇篇試著解解看,說起來,謎的結構都是許多條件與人際錯綜的重新組合,單看是否能排除掉許多先入為主的想法。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失控的玩具.jpg  <失控的玩具>是我所讀的泡坂妻夫的第二本作品,但是首本的長篇。早已素聞此日本推理作家的大名,而在讀過<亞愛一郎的狼狽>後也覺得頗有意思,不說他是以解謎為主的本格推理作家,光看故事就會感覺出濃厚的謎題趣味。這部<失控的玩具>就「謎」的概念上還有著雙重的意義,因為故事就是玩具與機關,加上推理,可想見是謎上加謎的故事。
  本作的結構來說就是故事與炫學的結合典型,不過<失控的玩具>中對於玩具與機關的歷史淵源提及得很自然,另外還是頗讓我覺得有趣的話題,所以不至於會有種利用炫學充塞的感覺;另外,關於這些背景故事是有其道理的,與事件的主軸概念有很主要的關聯性──有說本格強調詭計與解謎,甚至會有種「拿掉其他部份就會只剩裸露的中心詭計」的說法,我並不認同,因為故事的創造得看「整體」,我的意思是,將其他所謂詭計之外的部分綜合才能凸顯出詭計的深度,因此本不本格只是一種形式界分,只要兩者合力有巧妙的演出就會是有意思的作品。
  故事的開端是求職,一下就錄取然後呈現出當代日本「小企業」的特色,我倒還不曉得有辦法一張桌子跟一支電話就是間公司。緊接著委託上門,開始追蹤的過程中出了意外,在這一開始的部分還蠻詭異的,因為意外是「隕石」引起──這裡是種很特殊的「動機」設計,同時開啟往後事件的無法制止性。
  <失控的玩具>若本文(我看不懂日文)與原文相同,那這名字用得很妙,除了涵蓋故事整體外,也涵攝了事件的「關鍵」,進而創造出相當特殊的事件現象──這部分就不多談了,與主要詭計有關。
  繼隕石砸死人後,製作玩具的馬割一家接連出現殺人事件,且件件離奇,凶手是如何辦到?其外,神秘的螺絲屋與過去的玩具歷史有何淵源,機關連著機關,沒法定位每個零件的所在就無法知道事件的驅動為何。人心也是複雜的機關呢,只是我對於故事中女性的一些應對覺得有點唐突……大概只能解釋成主角很有男人味又很帥……嗯呃……拳擊手嘛,嗯哼!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提起偵探,十之八九會想到的首人大概就是夏洛克•福爾摩斯,這位家喻戶曉的名偵探吸引了眾多的推理讀者也引領了許多從者,不少在柯南•道爾後的仿作或續作生生不息。我所讀過的諸如他孫子亞德里安以及密室之王卡爾合作的補足短篇集<福爾摩斯的功績>、赫洛維茲的<絲之屋>另外就是日本推理之神島田莊司的諧諷作<被詛咒的木乃伊>都是,當然還有很多是我沒接觸過的,而今我所讀完的是史恩•皮考克所撰寫的「前傳」,也就是描述福爾摩斯成長歷程的少年故事。少年福爾摩斯 烏鴉之眼.jpg  
  嗯……老實說,福爾摩斯風靡百年卻到近來才有顯著的「前傳」性質作品有點意外(不曉得過去有沒有,但可能就算有也不成功),不過大多是延伸或是穿差也可想而知,畢竟那樣的寫法才有華生當作後盾。
  要怎麼描寫福爾摩斯的少年?我覺得不是件簡單的事,基本上夏洛克•福爾摩斯的種種特性在當年代算是個怪咖;到底是經歷過怎樣的生活與學習才讓他成為冷漠卻又富行動力的觀察推理狂?若從這部分想,柯南•道爾好像是替往後的創作者出題一樣,所以我認為皮考克的這一系列作品的首部曲<少年福爾摩斯-烏鴉之眼>算是頗成功的。
  烏鴉是本作的中心形象,福爾摩斯給與作者的樣貌是隻烏鴉……似乎也能這樣說,在我的想像中,福爾摩斯是個高大偏瘦然後有個勾鼻子看起來不好親近的大叔。烏鴉嘛……是有這種感覺,另外,在倫敦,這樣的禽鳥可能更具代表性(像日本的話,烏鴉就完全是不同解釋了)。利用烏鴉以及關鍵的烏鴉習性推理,這個發展主軸很有意思。
  福爾摩斯的個性是用了些歧視性的背景出來的,這也有解釋的意味,不過卻具有猶太人的血統……嗯……這不可否認是種「公認聰慧」的一族,不過突然跑出來有點唐突,但其實我不曉得原作的福爾摩斯是否混血?只是思考一下道爾的身世,我想他會主張是純英歐系的人種才是,呵哈。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你愛到吐.jpg  新堂冬樹這本<愛你愛到吐>是間接讀到的,有時候認識一部作品是在意想不到的狀況下呢。
  書名揭示了內容,「愛」與……「吐」。書封與書腰的介紹與警告讀了就知箇中原由,新堂對於令人有些反胃發毛的描寫相當獨到。
  先說說我對整部品的感覺,認為上呢,是很有意思也很傑出的作品,首先得充分理解的是,這是部「第一人稱」的性格擴大,也就是說內容在相當的部分上會衝突到「常理」,這部份我覺得頗能刺激思想的,也是討我喜的地方,因為與我思維所得是很近似的:一個人就是一個世界,每個人都是從自己的世界去認識周遭。
  四則所謂「變態」的愛的故事,性質都有些不同。第一篇<半藏的黑痣>完全表現出以自我角度解釋世界的「極擴大」狀態,你可以很明顯比對出自己藉由文字描述想像出的半藏以及他自己所想的自己的樣子,這是一種奇特的黑色幽默而又夾雜著令人作嘔的情感。這就是他所認知的世界。
  在半藏的故事中除了她自己對於自己名字與身上特徵的「心態轉嫁」之外,主要的兩名角色更是一種社會性的描寫,亦即,表面上在第三者之前的行為與善意會不會有其他目的?而實際上又是怎麼看待對方?這裡與半藏的心理狀態有些對比:前者的扭曲單純以及後兩者的設計心機,摻雜出來的就是令人悚然的詭異故事。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夜行.jpg  我想,東野圭吾<白夜行>這部作品不用我來多說名氣,甚至我一直被提醒該讀讀這部東野的強力鉅作,結果一直到現在才完讀,而震撼也才開始盪漾於心。
  讀完這部作品後,反覆思索,有個點讓我有點難以釋懷,就是書的封面──呃,因為我覺得原版有剪紙圖樣的比較貼切故事,反倒是新的乍然好看卻不如原本的有深度。好吧,只是封面而已,我好像太囉嗦了。
  <白夜行>的故事圍繞在唐澤(西本)雪穗與桐原亮司身上,兩者的交點在於故事開始的一起命案,但是,這個交點卻很模糊,反倒之後像是兩個不同的家庭因為一場殺人事件而各自有了改變與不同的人生走向,這個部份,正是東野圭吾魔術的開端。
  兩人的存在透過敘述就好像一明一暗的兩線情節,雪穗的超然完美以及亮司的機智狡獪,在全然不同的環境中發展各自的故事,但最初的連繫讓人讀著就評價著兩者的人生,一直到在第三者閱讀的立場上隨著故事漸漸查覺雪穗的完美隱藏著難以言喻的畸形。
  到底圍繞的雪穗的發展是出於什麼動機?她又是個怎樣的女人?不幸只是一種偶然還是設計?東野圭吾算是隱約把答案拋給讀者,但原因跟動機卻一直都在原點而無人知曉。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距離上回這樣寫寫文章、讀書心得之類的已經好久呢!有時候不得不作出些選擇,特別是選項有衝突的時候;不過,最終是無法放下對推理小說的愛不釋手,所以這兩本有趣的短篇作品騰了我二個月多才讀完。
  鬼使神偷.jpg  妙手神偷.jpg  <鬼使神偷>與<妙手神偷>兩部是集結著世界短篇推理之王愛德華•霍克筆下系列角色的作品──小偷,尼克•費爾威。還說他是最受歡迎的角色,嗯嗯……這無可厚非呢,就許多層面來看,小偷的生涯可能還比偵探令人引人遐想與興趣。
  說到推理小說中的小偷,我想通常第一個會聯想到的應該是盧布朗筆下的亞森•羅蘋。羅蘋以他獨特的俠紳士風範與巧妙的變裝與瀟灑的舉止風靡著讀者,因為過去我也真覺得他帥呆了,甚至想像著他就會覺得福爾摩斯會變成老頑固的形象……呃,我想這也跟盧布朗故事設計有點關係。扯偏了,<鬼使神偷>中的尼克•費爾威在形象上應該也近似羅蘋,不過手腕與行動上則比較「切實」一點……呃,我想應該說,不那麼幻術般的手段,而是類似魔術一點,運用了許多人類基本感官上的誤差來達成他要的效果。
  費爾威這小偷除了手段簡潔巧妙外,還有個怪異的類似座右銘的東西:專偷不值錢之物。這可怪哉,一般的想法上小偷不為了錢或有價值之物還會為了什麼?但費爾威就是秉持著這信念,同時這信念也多少保護著他的生涯,另外案子還不少!因此,短篇之王霍克的巧思就從這地方很與眾不同地碰觸開來。
  兩部各七篇總共十四則故事,每一篇的目標都稀奇古怪,什麼福爾摩斯的拖鞋、生日蛋糕上的蠟燭、撲克牌中的黑桃四……等等,其中甚至還有要他啥都不偷的怪委託。委託人到底有什麼目的?這部分更耐人尋味是因為費爾威所費不貲,兩三萬美元在那邊跑,因此,背後的謎團就更有意思了──因為通常人不會作無利之事。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福爾摩斯先生收.jpg  感覺有點自己要跳開自己曾想過的「原則」,這回的閱讀心得拖了一周多,不過……其實之前就有讀過卻沒寫的,哈哈,像米澤穗信的<再見,妖精>當時完全沒想到要寫,後來才發現怎少一篇。
  最近的閱讀可能就是偶爾之為吧,接下來打算好好面對自己的方向;許多狀況有些脫於設想,所以就好好運用手邊的資源吧。
  嗯呃,上周讀完的是這本<福爾摩斯先生收>,這部作品算是常駐排行榜的書呢,我想不外乎與書名有很大的關係;試想著,飄過了百來年,有一封信寄給福爾摩斯?這會是怎樣的故事?那……結果是……單純就地址而已。
  其實多少會覺得作者麥可•羅伯森是想用這當噱頭,不過故事的進展倒也是有相關──我想是,用這一個特殊因子讓故事的深度與結構有了截然不同的風貌,這一招還算不錯,只是真的就是只有地址的關連而已……就福爾摩斯來說。
  一封感覺上是童言童語的信的背後有著什麼?這讓美國洛杉磯與英國產生了連結,更讓一名律師不顧自己的生涯跋涉,甚至是落入龐大的陰謀之中,就情節的張力來看,是頗不錯的。劇情的發展與傳統的福爾摩斯截然不同,屬於近代的犯罪小說,重於調查與對犯罪的嗅覺(畢竟是律師),整體說來,是頗有動感的故事。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艾伯比的終點站.jpg  會讀到這部作品是種意外性,碰巧在舊書店遭遇到遠流的「謀殺專門店」好幾本任君選擇,我看了看,決定拿這本介紹起來有些趣味意思的<艾伯比的終點站>──呃,其實另外還有拿一本<宋戴克醫師名案集>啦,呵。
  麥克•伊尼士是我不曾聽聞過的作家,就簡介來說,他是個大學者,也因此創造出「掉書袋」風格的推理小說。
  所謂「掉書袋」就是搬出學識,這有點像是小說中的炫學,不過我覺得以字義來說,「掉書袋」比較像是藉機賣弄──好吧,兩者很像,只是「炫學」說起來比較正式,而「掉書袋」似乎比較具有隨性性。
  好啦,這下可好,都還沒開始故事就先說本作有一堆學識賣弄。嗯,介紹也說別擔心,這部作品並不是靠著一堆知識成為經典,而是作者運用他的學識創造出「文字性強烈」風格的推理小說;呃,我想這是一種文學的駕馭,伊尼士並不是照「資料」或「知識」宣科地把那些東西放進去,而是讓這些知識很活地出沒在故事的人物與對話之中。風趣地運用「書袋」,是本作「掉」的方式,特別是這部作品更圍繞在百科全書的作者身上,就這一點的結合,成就了本作。
  故事的開始就像一場玩笑。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n 12 Tue 2012 17:12
  • 與雨

嗯,這樣標題之下的內容似乎得跟雨有許多種不同層面的文學接觸,然而卻只是我傍著雨聲醮著心墨胡寫些的東西。

 

氣候啊,當真動輒有問題,雨也成了放假標準,等同於颱風呢。

一早就到郵局去,分信到八點多才確定了今天停班停課,現場陷入一片歡呼聲中,不過不少人都希望可以的話把一個段落的工作完成,我也不例外,否則隔天的量就不知道會有多少了。我個人是把信都分完了,現在有想著之後的狀況與配套行為。

會釀成災難的雨就真的跟牢籠一樣,不過對我來說只是多了些淅瀝的音效而已;或者可以說不那麼「豪」的雨讓我在小陽台愣呆著更有番風味。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概是最後的招呼.jpg  頗難得,呃,雖然我小說、書看得多,但並不常讀「散文」。可能個性孤僻之類的有關,呵。這回,沒太多考慮就買下我相當欣賞的日本──推理──小說作家東野圭吾的散文集<大概是最後的招呼>。
  好一本書名,取得好像寫完他老兄就準備去跳樓一樣;實際上則是他對著散文告別,不外乎就是之後要扯也不曉得要扯些什麼,不如直接變成小說?但,雖然東野這樣說,搞不好又一個十幾二十年後,會來本<忍不住再來個招呼>吧?
  東野圭吾的生平我想就不多說了……我說的生平是指他的小說生平,對於他這個人呢,在這本書中有很有趣的描寫,能先透露的就是:他可不是十項全能出身的。
  東野寫他小時候、過去總不離「普通」二字,不過字裡行間其實透露著他會成為作家的不同之處,至少,他具有獨樹一格的特色,另外,就是有種搞笑天分,這對於文字間的琢磨有一定的影響呢──字句會比較活絡。所以,國文成績好壞跟往後寫不寫得出好文章沒有絕對的關係,不然你覺得東野是哪種科系出來的?理科欸!嗯……其實這部份我覺得他有點在諷刺(好像書中就有直接諷刺)教育,提到這點,台灣不遑多讓,搞不好還「青出於藍」。
  成為小說家是東野的一種堅持性,這真的是很有意思,他呢,屬於那種有興趣就一頭熱且能熱不久的人物;意思就是,「堅持」是他成功的秘訣,不過,有辦法在推理小說中堅持就真的不簡單,再以他所寫的題材來看,其實他堅持的不單是推理小說,而是對周遭的觀察與轉化進而成為他的作品。不堅持就不會有他以及現在翻譯過來的諸多傑作,因為東野過去是出了名的專被文學獎欺負的作家,他生涯一直到過了二十年才來到喜馬拉雅山般的高峰上,在此之前,雖有愈來愈好的趨勢卻還算是在低波中浮沉。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懷錶中的女人.jpg  這回呢,我總算又多添了一筆台灣推理的作品。
  伍臻祥。這名字曾聽聞過幾次,不過就台灣推理文學來說,似乎不是很直接能聽到的名字;我心裡留有閱讀他作品的打算,不過一直到今天才實現,這本書還是好友郢漩出借的。感謝她讓我認識了如此傑出的台灣推理作家。
  <懷錶中的女人>是陸亦秦系列的第二部作品?故事中提到些許前部作品的因緣──就算以第二部作品來看好了,本作的文筆、故事流暢、人物的對話環節相當傑出;這樣的反差是我沒想過伍臻祥曾是文字工作者,我本來還以為是初出文壇的小生呢(我好像沒資格這樣說吼!)。
  故事如名,一開始先點出一場攝影展,提到了「那個女人」。氣質如此特出的女人映在恆久的底片上,雖然展出照都被收買了卻還留著最後一張,也因如此成了往後事件的關鍵之鑰──很有意思的開場,雖然在許多故事中也用類似的招數開始,但<懷錶中的女人>不僅是物,還繫在人上。
  雙線劇情。台北與上海,兩個地方代表著相當靠近卻又很尷尬的國度與世界,在這裡,伍臻祥透過故事帶領我們多認識了國共內戰時那世界的小縮影,雖然這是後面才多少提到,但我卻覺得感覺深刻。或許有點一解過去不懂周遭親人總對本省與外省有情結的謎吧?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當年福爾摩斯探天下案時拿的是放大鏡,放大腳印、痕跡、紋路,從中得出一連串肉眼難以串連起的線索;很接近的時間,另一名偵探用上更細微的工具──或者該說,就算福爾摩斯用顯微鏡也只在實驗室,可沒像宋戴克醫師直接萬能箱就把整套顯微與鑑識工具都變出來哩。
  宋戴克醫師名案集.jpg  宋戴克是名醫師──法醫,貌似當年代這職業有點奇貨可居的味道,畢竟有一篇故事點出刑事現場怎能容忍業餘的蒙古大夫。他相當有科學精神,對於現場的狀況可以說是解析之後再連結,這一點與福爾摩斯的想像連結不太相同,宋戴克得要每個微粒乖乖就位才會看出事情的原貌。醫師看的不是人的病,而是死亡現場的的「病因」,連故事的設計都採用「醫師」的方式,也就是說,這種倒敘的推理模式就很像是事後醫生的診斷,讓早知道病症的讀者了解不是有因就有果,而是因果之中還有看不見的線索們。
  本書收錄六篇故事,就介紹看來,奧斯丁•福里曼也是以短篇見長;六篇故事自成經典,或許可以說是近代鑑識型推理小說的先驅呢。
  倒敘的故事模式讓我們一開始就知道事件的「可能」真相,會這麼說是因為其中有一篇竟然還留了懸想的結局。先知道結果在推理小說的結構上是蠻奇特的,因為本質上解謎的東西應該是從一團謎中慢慢撥雲見霧才是,但倒敘的方式都知道答案了,還玩什麼?嗯……能玩的還很多,因為「謎」並沒有解開,事實上,即使知道「結果」卻還是不知道「結局」,誰說故事開始的兇手就一定會被活逮法辦?又,一開始不是兇手的人又怎麼在故事慢慢揭曉線索時全身而退?
  宋戴克逼出事件真相的手段可以說挺「未來」的,咱們當代的鑑識我想還比他精密,不過就當時來說,要發現、重組可沒這麼容易。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妖姬1.jpg  妖姬2.jpg  在閱讀這兩本小書之前還沒想到會在讀後寫下什麼心得或看法,心裡是覺得:這兩本<世界十大妖姬>大概跟我過去讀過的<魅惑>類似,結果呢,風格迥然不同,且算是各自補遺吧。
  珍•畢林赫斯特的<魅惑>主要登場人物都是中亞以西,不少也都赫赫有名,那我甫讀完的兩本<妖姬>則大部分都是東方人物,只有兩名西方人,羅馬的梅莎麗娜與威尼斯的薇諾妮卡。
  寫作的方式則是三本都不同。<魅惑>算是輸入資料然後作者提出見解;<妖姬>第一本用的竟然是「現代報導文學」的方式,這怪招一開始不太習慣,但後來覺得還蠻有意思的;第二本則是將資料轉換成小故事的型態,別有一番風味。
  不管怎麼說,這三本書的內容討論的都是女人,且還是在人類歷史上影響甚大的(或者說是名氣大)的女性。西洋的在<魅惑>中大抵都提過了,而這回讀到的就是之前我覺得<魅惑>有缺遺的部分──東方可也有很多名震天下的女子吶,不然你以為那一堆討好人的成語是怎來的。
  提到的是女人,但背景就是社會以及男人,更可以說背景主要就是男人。能在故事中出現的,就是曾有權勢與力量的男人們了。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蝴蝶殺人事件.jpg  <蝴蝶殺人事件>也算是橫溝正史的出道作之一,與<本陣>不同處我想是作品的風格以及氛圍──雖然我不很明確知道實際上作品的相對數目,但看起來橫溝正史是比較喜歡金田一耕助的;也能說他不那麼喜歡「城市風」?我並沒有讀過太多他的作品,不好評論,只是這本<蝴蝶>的樣貌與金田一的那種詭奇是大相逕庭的。
  看橫溝的介紹知道他有兩個系列偵探,一個是耳熟能詳(拜漫畫金田一一少年事件簿所賜)的金田一耕助,另一名就是由利麟太郎……但我看書後的年代表,由利好像沒兩下就斷尾了。虧我還覺得這名字取得不錯。
  <蝴蝶殺人事件>中,由利已經是個警方倚重的偵探人物,故事的發展是因為那當下的出版社需要推理小說,因此記者前來拜訪,透過老師由利的回想與當事人的手記「回編」出故事。這一個部份,竟然是本作的主要詭計!
  是的,就某層面來說,<蝴蝶殺人事件>可以說是種敘述型詭計,或者說是一種「先入為主」的詭計,也使得讀著覺得有點乏味的我最後遭當頭棒喝一般──我想這一招橫溝有參考過某經典大師的作品哩。
  「蝴蝶」是一名歌劇女星的外號,她是個風姿綽約、風韻不僅猶存還根本滿滿就是的近中年女高音;她的風流韻事不斷,但不管新聞還是八卦扯著後腿,她天生的特性仍讓她在音樂界無往不利,直到一場公演開始前為止。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另一邊的玩家.jpg  書名<另一邊的玩家>給我的感覺是一場競爭,書封也以西洋棋為底,那麼,這回艾勒里•昆恩莫非是碰上了無法等閒視之的人物麼?
  故事先導入了一個家族,提到許多典型的推理小說中常會有的可能風波。人物一個接著一個出現,當輪到昆恩「頹然」降臨時,家族的主要人物就真的被砸個全然完蛋。
  這回的事件不單是偵探的視點同時也出現兇手策劃的視點,我想這部分是想體現「GAME」的感覺,不過有歸有,卻不是很明顯,而這一點則是這部故事中「中心主旨」的要素之一。
  昆恩的推理小說往往是一個概念點延伸出許多不同面向,<另一邊的玩家>亦然,「另一邊」的概念不僅是有「對決」的感覺,同時還牽扯到更深入的詭計部分,我想這在當代算是頗新穎的點子哩。
  本作有很多括號裡的對話,感覺上諷刺許多人事物與語言,那,當然,「意念風流」的艾勒里又跟事件中的女角色眉來眼去。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京異聞.jpg  <東亰異聞>……
  !
  請注意書名,我第一次也沒看出來,還以為是裝飾還啥──原來不是我以為的東「京」,而是東「亰」。中間是個「日」字呢。
  這大概是日本的漢字。就字型來說,日好像會比口來得好些,特別「亰」通常都是主要的國家城市中心,日字的話會有光亮感呢。這大概是我一開始看本書時的感想。
  作者是小野不由美,也是偶爾會在日本作品的導讀中看見的名字之一。她是個推理、奇幻作家,就翻譯來台的感覺上,日本的女性作家好像有不少都有此類特徵。本書<東亰異聞>介紹看來屬於她的「集合」作品,摻揉了許多要素,讀過後也深深地感受到:時代、推理、奇幻、詭祕。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先令蠟燭.jpg  <一先令蠟燭>就排列來看可以說是寡作大師約瑟芬•鐵伊的第一部作品,比這更早的<排隊的人>要到最後才出版。就這前後兩本來看,<一先令蠟燭>在文筆上的描述鮮活許多,或者就我目前讀過的七本作品來說,本作是讀起來最有英式趣味的一本。
  事件隨時都有機會飄浮在海面上──一具在海面上浮沉的女屍引來開端,許多可能的猜測灌注卻不如死者身分的揭發,原來她是當紅的影劇明星。
  我想這部作品算是「兩線」並進,一部分與「一先令蠟燭」有關,也就是談到死者的過往以及生涯的歷程;另一部分則是葛蘭特的直覺式查案,這裡還表現出當年代的媒體之力。兩邊對比下,葛蘭特的部份感覺還比較深刻。
  死者的特殊身分讓她的死亡引動社會不同階層的言論,埋藏在知名度與光鮮之下的人心是說著名諱不過是雲霧,讓人看不清實際上旁人在心中對她的評價。心懷鬼胎算是鐵伊沒有直說的部分,透過利益相對者的舉止與對話可以感覺出她的死亡只是場微光,但卻格外聳動──這算是本作行凶的動機了。
  案子追查的部分感覺葛蘭特不像其他作品中那麼「直覺」,反而出了亂子,有段故事還繞在某嫌疑犯身上;往後還揣測到最大可能性的人上,最後真相竟然就寫在一本過期的雜誌裡,老實說這部份我是有點無言。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終於讀了土屋隆夫名氣之經典:千草檢察官系列。
  影子的告發.jpg  <影子的告發>是這系列的第一作,也是千草的登場作。讀了本作算是開始寡作土屋的「三分之一」呢。
  事件發生於百貨公司,年代不同,對百貨公司的觀感也有很大的差異,故事中的時候百貨公司算是非常「高檔」的地方,竟然能當作觀光景點,對現在的社會人來說還蠻新鮮的。擁擠的人潮就有擁擠的電梯,隨著一名男子突喊:「好痛。」開啟了事件的謎之門。
  電梯裡的毒殺、遺落的名片、臨死前的留言……這一切到底有著怎樣的背景?
  千草算是去百貨度假的,哪知道就是會碰上事件。透過針對名片的調查,出現了一名最有可能的嫌疑犯,但,他的不在場證明可以說是牢不可破。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折原一。以中譯本來說,這位作家的被翻譯數量並不多,但是還算是個只要有讀日本推理小說就能耳熟得詳的作家,特別是提到「敘述性詭計」的時候。
  敘述性詭計是指作家在故事中施展的詭計主要是針對讀者而來,利用文字透露出的概念讓讀者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或是被誤導,算是一招若成功就能讓讀者在最後真相揭露時大為震撼的好詭計。不過敘述型詭計的問題就是誤導的元素,通常用過一次之後大概就沒辦法再就同一個點進行變造;另外作家寫作的目的竟然是跟讀者玩文字遊戲這一點也讓此詭計有些沒落(就過去的聽聞所得)。因此,以敘述型詭計為賣點的作家相當不容易,像綾辻行人也只是有這特色而已,但折原一就我所知的是直接與敘述型詭計畫上等號。倒錯迴旋曲.jpg  
  <倒錯迴旋曲>的故事描寫作家與剽竊者之間的對決,從一開始痛苦的思索點子參加徵文比賽、終於完成、交朋友打稿到遺失然後被盜走進而展開報復是很流暢的發展,同時也讓讀者感受到作家因為心血結晶被竊取之痛,然而隨著視角的轉變,「盜竊者」的心境也讓人感到唏噓。因為原作與盜作的因而生出事件的果,這時卻發現時間點上的奇怪狀況,到底哪個視點是對的?又到底……誰是原作者誰是盜作者?故事到最後的部分來了個全面扭轉的排列組合,真相原來全在讀者的腦海中,只是以為航行中的思維之舟其實只是扭曲的水面映像罷了。
  人求穩定與確認會在自己所知的範圍中套上些許束縛,這時候就有可能無法用廣泛的角度來查覺實像,敘述型詭計算是從此特性出發的。在<倒錯迴旋曲>中,折原一大量利用這一個技巧迷惑讀者──還是很自然的表現,沒有任何刻意的文章卻可能是從不同角度出發的組合,進而造成邏輯演變中的錯亂,實在是高招,甚至最後也把「自己」給捲了進去,造成作尾再捲起的漩渦。
  透過這部作品算是能閱讀出折原一這作家的特色與心路歷程,除了敘述型詭計之外,他也是個「變作」作家,許多作品都是從一些早期的推理小說改變而來,就如同故事中的<幻之女>一樣,而這種特色可能自己也揶揄自己是一種轉變型態的「盜作」。我想,折原一就因為是踩著前人的軌道同時扭出自己的方向,所以故事的特色就朝著敘述型的方向而去──他能轉的不僅是過去的佳作,更能真對讀者下筆。身為作家的經驗與落榜的痛苦也在本書中具現,可以說故事中的山本安雄就是他本人的過去;後段的得獎與落榜應該是他真的經驗,雖不至於慘痛,但自己也喟嘆不已吧──這一個部份也讓故事的虛與實際發生的實產生倒錯的效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著小說,突然想起過去寫的一些文章與故事,隨性看看……也就隨性放到這兒來吧。

 <夢云劍子>原名是<冰夢緣>是我弟弟的「作品」,應該說他有故事頭尾的大綱,而我那時候讀著來了點興趣就改編了一下,結果篇幅大幅拉長,故事的內容也愈來愈複雜,或許我頗有將故事衍生的能力哩,呵。弟弟的作品在文筆與故事邏輯上有一點「問題」,所以我開始「修正」,哪裡知道最後變成接續下去寫,還順便參加了鮮網的徵文--不過,許多細節與狀況的草擬並沒做好,加上拉長的幅度沒有集中「主題」的感覺,在入圍後的初選倒數第二名陣亡,哈哈。

 這一部仙俠小說還是未完成階段,說來有點懷念,中斷的時間大概就是去年的這時候;突然再拿出來是覺得還有點概念能寫寫,呃……或許我再改改稿之類的?還是繼續接著寫下去……當然我時間可能沒那麼多。但說到作品的程度倒是有點信心,雖然此類作品已經多如牛毛了,但弟弟的大綱與我的發想還有些概念,只是一些部分真的還得多沙盤推演才是。呃,總之,可能想到就放一些,首先就是文言到可能有人看不下去的前言(這前言有點老梗……)

 總之,就放上來……雖然這地方是沒啥小貓啦,哈哈,但總是露個頭。請多指教啦。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箭在弦上,弦凝幽漣冷眼凝視著他。

  仇是什麼?恨是什麼?一切都映照在發寒的箭鋒上,只等鬆指之後,會是結束,還是開始?

  一些回憶是讓他猶豫的原因,或許有些可笑,冷血的流動間還藏著原本的優柔寡斷,這是一種變相的仁慈。

  幾秒,風嘯回了一點生氣,搖晃著失溫的身體,握起血跡斑斑的斧頭,仰起頭,噴出的血如小溪流過他如死火山般的雙頰,只是似岩漿般的雙眼仍獸味不減,抖著的接上弦凝幽漣的視線,嘴張,那有些沙啞的嗓音有點困難的振動著:「讓……我死的像個勇士。」

  弦凝幽漣不為所動,只有殺氣仍濃,暈不開的,讓空氣更為沉重。風嘯亦僵著,又數秒,是打定主意?他手微微顫抖,集了最後的力氣一吼:「殺……」首字未盡,一針破空劃出一道血線,風嘯的吼音嘎然而止,瞳孔急縮,冷汗凝滴而下,和著新血懸在顫著的鬚毛上,他只聽見自己的心跳…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川篤哉是我還頗喜歡的作家,理由不外乎是他「有趣」的推理文學,用「有趣」來形容是因為幽默與搞笑有點不同,而東川是走後面那條路。
  在搞笑的文學之外,推理的要素東川也處理得很好,最近很紅的<推理要在晚餐後>就不僅僅只是笑料,更吸引我的是故事中的推理元素,每一個奇特事件中都有巧妙的點子與解謎。
  放學後再推理.jpg  這回讀的<放學後再推理>是我讀的東川篤哉的第三本,說真的,新雨出版的這本封面……這是直接把日本的文庫封面代理進來麼?感覺上有點隨性,雖然很貼切主題,不過感覺沒特別設計過。呃,好吧,反正封面是封面,內容比較重要。
  這部作品是短篇集,故事的主人翁叫做霧之峰涼,這個名字的取法就跟島田莊司筆下的御手洗潔的構成類似,後者在日文有廁所清潔的意思,那東川比下這「台」則是冷氣機涼(涼是日文中的溫控等級)。故事的開始揭櫫了東川的推理「崇拜」,而後又扯到棒球,所以我想他跟主人翁一樣是本格派右投手,不過不是剛速球種,而是以「姿勢」取勝的「隨便哪一種」。
  霧之峰是高二生,她是偵探社的副社長,其實這一點我一直很納悶,我大概知道可能要高三才能當社長,那……這個「偵探社」有沒有一個社長?我讀到最後都沒見那藏鏡人出現,所以根本就只有「副社長」麼?這真是一大疑惑。她感覺是個清麗可人又有點暴力傾向的高二女生,推理能力有是有,但別人好像都比她厲害點。要啟動暴力模式就是把她冷氣開關打開就行,風速隨著她看你順不順眼的程度決定。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綠膠囊之謎.jpg  說起這本<綠膠囊之謎>又是個屬於我的力不從心的例子,哈哈──想著卻到現在才拜讀完。最早知道這部作品是在米澤穗信的<算計>,故事中某個點有特別提到這部作品,那會有印象大概是強調出顏色吧,畢竟我還沒吞過綠色的膠囊哩。
  卡爾的作品充滿著離奇與詭謎,不可否認在古典推理中他「演」出的事件狀況不僅難以理解且不可思議,這回他變出的把戲是「全員皆有不在場證明」以及「詭計是由被害人設計」的怪現象。
  故事開始是在龐貝古城,在這地方帶出歷史中的毒殺事件,這契機是提醒讀者書名的綠膠囊絕對不是健康食品。
  時間往後拉提到了村莊裡發生的毒殺事件,最大嫌疑人是馬庫斯的姪女,只是沒有證據,於是背著不明之汙名的女子成了留言之的。為了證明出其他無差別下毒的可能,馬庫斯決定演出一場「觀察」的戲碼,他這算是比較皮的遊戲個性吧?弄了個有點鋪張的表演還設定了許多問題,哪裡知道順利進行的表演高潮被塞入了一顆綠膠囊,而後出了人命。
  到底是誰趁著表演毒殺了馬庫斯?當時進入屋子裡的高帽男子是否是預定出場的人物?答不對題的對問是怎麼回事?最大證據的影片又會透露出什麼結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期出版了許多東野圭吾早期的作品。一個作家真得要有個大放光明的突破才有機會連過去一起逆轉回來,因此得以讓我們一覽作家最初的樣貌。
  以眨眼乾杯.jpg  <以眨眼乾杯>我看其他的評論有提到這是改名過的作品,原篇名很直接點出東野想寫的東西:活潑淘氣的接待小姐vs正直努力的警官,這兩個奇怪的搭配一起追查接待小姐連續被殺案件進而碰出有趣的火花。
  故事的開始有種很特別的「復古」感,嗯……不曉得為什麼,想像著日本的宴會接待小姐總讓我想到以前新光三越廣告中出現的電梯小姐的樣子,又會覺得有些歷史感,呵──或許是接在傳統與摩登之間的氣質吧?接待小姐香子懷著相當大的人生期望──這部分的描寫似乎是針對那年代的女子心情呢。這回的接待工作很不尋常,香子別有所圖,哪知道才喜孜孜的心情一下就被命案給扭了回去,好友的毒殺事件,兇手到底是誰?
  想釣個大金龜卻來隻黑的──香子隔壁搬入的碰巧是處理毒殺事件的警官,於是這兩個一開始看不那麼對眼的男女就這樣認識起來……嗯,這部分,我還怪喜歡的,呵,怎說呢,很有特殊的情感衝突存在,會去想,到底步步穩重的警官與對多金帥哥有期望的女子有沒有可能有所突破?
  事件牽扯到不同的企業之間,東野的描寫很輕快;整體的發展看來還帶點詼諧,感覺很像文字型的電視劇,是部能悠閒、輕鬆讀過的作品。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說到二階堂黎人,直接聯想到的作品就是世界最長的推理小說<恐怖的人狼城>,這部作品的浩瀚與謎題讓我有相當深刻的印象。之後接觸的作品<地獄的奇術師>、<名偵探的肖像>都顯示出二階堂對本格推理小說的堅持──
  解謎至上。
  不過這也不是說在人物的刻畫上流於空泛,只是二階堂頗有讓謎與偵探對演的舞台設計感。
  吸血之家.jpg  <吸血之家>的故事從一則古代的怪談說起,蠻典型的恐怖故事,也先表現出日本家族與行業的特性。
  本作是二階堂黎人的首部長篇,不過前面這邊有修改過?因為我本來想說這是二階堂蘭子初登場的作品,但就故事來看,她已經展示過她的偵探奇才,且還點出<惡靈公館>這事件,不曉得是寫本作時就開始設計系列還是後來才加入的。主要故事的開始就讓我聯想到卡爾的<三口棺材>,這也不怪啦,二階堂是個大卡爾謎;開頭的「警告」還有追出去的後續,接下來呈現的「足跡失蹤」狀況宣告了本作主要的謎。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朝雲觀奇案.jpg  <朝雲觀奇案>是我讀過的上一作<湖濱奇案>的下一個事件,這回呢狄公的兩大護法(還是要喚作跑腿?)不在,隨行的是「湖濱」納入麾下的陶干。說到讓此人加入算是許多偵探的第三隻手,可知大部分狀況都得正面、合法地來,但往往關鍵會需要一些雞鳴狗盜之徒──沒他老兄的特殊能力,此案恐怕永冤莫白。
  狄公一家子人(他有三個老婆)欲趕回漢源成,哪知道暴雨將至,不得已只好投身附近的道觀。該處是個有歷史的地方,身為縣令的狄公也曾聽曉,不過雖是座宗教聖地卻瀰漫著沉陰的氣氛──連我讀著都有進入鬼屋的感覺。
  旅途勞頓加上糟糕的天氣讓狄公得虛,身體不適之際竟然透過窗子看見對面有一百年鎧甲士兵正凌辱著一名斷臂女子!這一瞬之瞥讓入觀避雨的安定感全無,狄宮決定要一探究竟。
  傳說、升仙、女子亡事、戲子……在這原本該清靜的道觀中,竄在複雜走廊中的影子正蠢蠢欲動。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日為人,終身為人

請容我在文前先狂妄此句,因為不管多想要成仙成佛成神,人終究是人,人之上的「高等」名詞之分並非所謂得悟與智慧之人所有,而是底下不解之人的「理解」,與其「本質」根本無關。

 

我相當喜歡京極夏彥的作品,甚至在首作<姑獲鳥之夏>就讓我佩服拜然,因為他所點出的概念讓我的思維有了更一層的突破。接連的作品<魍魎之匣>、<狂骨之夢>皆點出腦與思維的解析,接著來到<鐵鼠之檻>可以說是正面與正統的宗教對峙。鐵鼠之檻(上).jpg 鐵鼠之檻(下).jpg  

事件在一開始的盲人遇屍與「凶手」的對答後算是從兩個方向跑,一是京極堂前往古舊書庫,一則是仙石樓到明慧寺的一連串事件。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暹羅連體人的秘密.jpg  再度接觸昆恩的國名秘密系列,這回是<暹羅連體人的秘密>。
  故事的開始我們可以看到昆恩父子又休假溜搭去,所以他倆註定很不幸地又要在度假的過程中碰上案件。這次算是被逼著去面對的,因為開山路開到一半竟然碰上火燒山!
  森林大火搞的本故事開始就進入求生模式,幸好絕處逢路,兩人就這樣朝著怪案件開去──山頂上的醫生別墅中。
  歡迎來到火燒山別墅──跟暴風雨山莊意思差不多哩。
  低沉的氣氛在逃出生天的父子倆周遭瀰漫著,這一棟醫生別墅開個門搞出些許衝突;被請進去後又有許多地方不對勁──隱瞞。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