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r 30 Mon 2012 22:06
浸思淫覺而無脫者: 鐵鼠之檻 -京極夏彥
- Apr 25 Wed 2012 11:05
嫁禍連嫁禍: 暹羅連體人的秘密 -Ellery Queen
再度接觸昆恩的國名秘密系列,這回是<暹羅連體人的秘密>。
故事的開始我們可以看到昆恩父子又休假溜搭去,所以他倆註定很不幸地又要在度假的過程中碰上案件。這次算是被逼著去面對的,因為開山路開到一半竟然碰上火燒山!
森林大火搞的本故事開始就進入求生模式,幸好絕處逢路,兩人就這樣朝著怪案件開去──山頂上的醫生別墅中。
歡迎來到火燒山別墅──跟暴風雨山莊意思差不多哩。
低沉的氣氛在逃出生天的父子倆周遭瀰漫著,這一棟醫生別墅開個門搞出些許衝突;被請進去後又有許多地方不對勁──隱瞞。
- Apr 22 Sun 2012 22:46
不解、未解: 如密室牢籠之物 -三津田信三
三津田信三是我頗喜歡的推理作家,他的風格為民俗怪奇恐怖風,這一點與京極夏彥、道尾秀介又有些不同(三人方向雷同而已),他是以「民俗學」為角度出發探討怪談與怪事。他的推理小說中不乏頗吸引人的怪談(吸引的部分是對我胃口吧,我小時後還蠻喜歡鬼故事的),與提出妖怪的京極來比對,三津田說的是「現象」。
目前中譯的四部長篇我都蠻喜歡的,其中<如無頭作祟之物>讓我相當興奮。這回讀的是他的中短篇集<如密室牢籠之物>。
本作包含了<如切首撕裂之物>、<如迷家蠢動之物>、<如隙魔窺看之物>三短篇與<如密室牢籠之物>一中篇。
三津田的故事特色是民俗+推理+恐怖,解謎的部分通常還會留下一個不解之「謎」。在推理小說中好像不是很優的點,但卻是讓他作品有獨特風格的要素──個人是頗喜歡的。
不過,這回的中短篇中,有些許地方讓我拉下些評價下來。
- Apr 21 Sat 2012 21:14
唉,只能這樣寫: 超 殺人事件 -東野圭吾
嘆氣的標題寫得其實是讓我讀得捧腹的幽默作品──東野圭吾的<超•殺人事件──推理作家的苦惱>。
東野圭吾是不標準的作家但卻又是很標準的「作家」,不標準是因為他不像其他作家的領域那般「精」,但標準就是他真的是寫他想寫、能寫的東東,沒有任何限制──問我他應該是寫推理小說的吧?對啊,是推理,但選推理是因為「推理」這項成份非常有趣。東野可不想寫出平板的東西,至少最後他會揭開一個你可能沒揣想過的謎。
<超•殺人事件>是東野的黑色幽默作品,過去我曾讀過<名偵探的守則>,要比較的話,<超殺人>格外好笑,不過這兩者探討的層面不同。
<名偵探>是推理文學的特色,<超殺人>則是文章出版的議題。東野圭吾把寫作上會碰到的怪狀況漸進式地誇張化,是諷刺、苦惱卻又讓人會心甚至捧腹一笑的趣味傑作。
<超稅金對策殺人事件>:這一篇很好笑,為了「節稅」結果把一大堆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通通扔到故事中,整個故事的轉變簡直是不可思議的笑彈,且看為了申報核銷而讓故事從北海道跑到夏威夷的這一段「作家改文大冒險」。
- Apr 21 Sat 2012 11:48
Do the Right thing -豪斯 第一季
鮮少看戲劇……好吧,這句話幾個月前還能說,現在好像不對頭了。
前陣子聽聞到<豪斯>影集畫下句點,大家感嘆結束的同時我卻才在起點開始。這部影集也是好友連得半介紹半偷渡給我的。
看完第一季……很棒,非常好看,也無怪乎其知名度都能上新聞。
觀賞之前就聽朋友說<豪斯>最主要的特色就是醫生豪斯的毒舌,也提到他這個性是仿效夏洛克•福爾摩斯,不過他說話還比福爾摩斯更讓人倒彈哩。
影集前面大概就是先展現豪斯診斷的特色,他的「做法」多少有悖許多醫學原則,更有些太過冒險,不過最後他的判斷卻是所有人裡最精準的,甚至是沒人想過的。我相當欣賞這樣的風格,以他的能力做出他所能做的「對」的判斷,所以他手下的三個小醫生就相當重要哩──不僅是確切地執行,還要與豪斯的理論跟看法碰撞,所以他們不僅有學生的特色更需要具備超脫一般醫生的知識與觀察力。
- Apr 20 Fri 2012 11:47
請當歷史是場夢: 時間的女兒 -Josephine Tey
終於來到鐵伊的代表作了,我想在鐵伊的「特色」中,<時間的女兒>是將她的概念表現得最切實的一部。
說到鐵伊的特色不外乎就是「面相」,過去讀過的作品中也幾乎都跟面相有關──可以說是一種直覺,但也不啻是種推理。雖然光靠面相來斷定一個人是過於缺乏實質上的根據,然而,你很難否認看起來的感覺是可以連結到作為的,這部分的感覺並不只是臉部器官的樣子,而是整體:後天的綜合氣質與先天的氣質,我想,鐵伊筆下的帥氣警探葛蘭特看得就是這一點吧。
讀起來看……跟<歌唱的砂>的時間點差不多,兩部類似的部分就在於葛蘭特對乍看到的面相與解釋有不同的想法。
在閱讀本作之前的導讀點到許多「細節」,足以見得這部作品並非一般的推理小說,屬於學術性較濃厚的歷史推理,也就是翻案文學;將推理融入翻案文學很有意思,不過得對歷史有些興趣的來讀會較好,否則一般期待的「推理狀況」是沒有的。
其實有,「謀殺」,不過是四百五十年前的事。
- Apr 18 Wed 2012 12:10
卑慾的扭曲: 獻給妻子的犯罪 -土屋隆夫
讀過數本土屋隆夫的作品,這位寡作的本格推理大師相當喜歡描寫女性的生、心理。心裡有種對比,就是東野圭吾寫「惡女」(結果他主要描寫惡女的作品我還沒讀過),土屋是寫「慾女」。不管土屋是否有明白地將「慾女」描寫出來,但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層面跟女性的情慾多少有些關係──或許我是剛好都讀到他有此類描寫的作品吧。(<天狗面具>、<華麗的喪服>、<聖惡女>)
<獻給妻子的犯罪>在讀之前的自然會想像出類似悼喪妻子的情節,內容也算不出所料,不過卻蘊含著我沒想到的情慾、肉慾的部分。
故事從電話開始,我們就進入一名因為意外導致性失能的大學教授的陰溼心理世界;他失去了妻子,失去的地方還橫躺著別的男人,這使得「無能」的他展開了日後的變態行動。這部分的描寫除了表明男人無勢的卑屈扭曲心態外,更強調出開啟性慾後的女性不滿的對外索求──男性都心有戚戚焉麼?特別是什麼中年之後的問題。
知識分子的變態好像會有特別的花招,故事中的教授不只是單純地用淫猥的言詞騷擾,更針對接起電話是男是女採用挑撥的語氣暗示對方的另一半的不忠,這是一種將內在平衡的心態,也因為過去妻子對自己的不忠而讓他對人與人的親密關係有了不同的看法。這是一種病態的洩慾。
變態電話打久了不免會出問題,不過故事中的教授不是被逮到,而是逮到一起可能的殺人事件,他內心的窺伺慾望被激起,從此涉入比打騷擾電話更近一步的犯罪世界。
- Apr 17 Tue 2012 14:39
愛: 宿主 -Stephenie Meyer
<宿主>這部作品是好友郢漩推薦的──用如同文中外星人閃亮眼眸的熱情。
書的廣告書腰沒有拿下,所以朋友都以為我在讀<暮光之城>,想來這樣說也知道作者是誰了……搞不好作品比作者有名,啊哈哈。史蒂芬妮•梅爾寫下了超暢銷的暮光三部曲(好像還有番外篇)──遺憾的是關於暮光的部分我只知如此,還不曾拜讀過,不過主題倒是千古以來總讓人傳唱的:愛。或許梅爾是個寫「愛」的作家,這部<宿主>的主題亦然,不同於暮光的「地球上的」種族問題,這部作品出現的是外星人。
外星人將要──NO!是「已經」入侵地球了。
故事的開始是「靈魂」這款外星人展開她新一世的過程,我們透過周圍的「人」慢慢理解這一個靈魂的「選擇」,同時也知道在檯面的人類的背景,兩個堅強的意念在之後將產生的火花在此就已預告。
「靈魂」這樣的外星生物蠻特別的,不過也符合一些我們對外星人的想像;他們生存的方式就是寄宿在其他的生物體內,像是接管一樣全面了解宿主過去、現在的所有資訊,然後就照著宿主原本的生活模式過日子──這地方真的是會讓我有多重的想法:首先我整理了一下思維,因為故事中靈魂不僅是外星人的名稱,更是一種概念,呃……也就是人對生命的其中一種概念,所以「靈魂」進入了人體就會取代原來人類的意識;這一個部份後來還提到是靈魂的意識好還是人類的意識好,所謂的好與不好牽涉到行為與地球的環境,我個人是覺得這裡琢磨入太多主觀的人類判斷意識──會有一連串的概念衝突大概是我的思想上與作者的認知有些不同。對於「靈魂」這外星體我覺得直接解釋為過去通常是處於共生共體,但碰上人類卻得適應共生獨體的狀況,這樣就好──如果多提到因為「靈魂」接觸到人類這樣的生物而有那樣的感覺的話,我覺得這樣的解釋會比較完整。
- Apr 13 Fri 2012 10:48
現場正在說話: 臨場 -橫山秀夫
「一筆入魂」的作家橫山秀夫主要寫作的素材與司警、新聞界有關,這兩個照資料、照程序的鋒利圈運轉最多的就是人與人的糾葛,因此讓橫山的描寫與刻畫更入木三分。
<臨場>是八部短篇,故事皆與鑑識有關。主人翁是倉石檢視官──他雖領著故事發展,但內容算是作者在為這樣一個令人敬佩的警官從不同角度側寫他,寫的不僅是人,更多的,是精神。
橫山秀夫擅長寫短篇,長篇名作<半自白>也是由不同的人就同一事件寫下不同的觀點,而起點作品<影子的季節>(就往後的類型來說,雖然最早是<羅蘋計畫>)更透過連作的模式將官僚體系中最令人又敬又恨的地位利用「影子」的方式描寫出來,這一點,<臨場>亦然。
「終身檢視官」倉石的出場就說明了他是個檢視(等於台灣的鑑識)人員,因此第一篇故事充分展現出他身為檢視官該有的專業素養以及他不同於其他警察對親臨現場的細微觀察,從開門進入現場到相驗應是自殺的屍體,倉石把所有線索都看在眼裡,並且從中理出事件原有的樣貌。
調查的著眼點是個重點,倉石他堅持看過屍體之後才聽聽掛掉的這人的過往與經歷如何,這會讓他的判斷不會一開始就陷入可能想像出來的成見之中,在<盆栽女人>中足見他與其他檢視官的不同。
- Apr 11 Wed 2012 21:25
欲蓋彌彰的連鎖: 寶劍八 -John Dickson Carr
<寶劍八>,這本書我在讀之前還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塔羅牌的其中一張。知道這一層後就會有些想法,加上,你知道,作者叫做卡爾,他每次搞出來的東西都會帶點詭祕的色彩,所以我還想說是很神祕的事件……
其實也蠻神秘的,故事跟教堂有關,接著又提到「搗蛋鬼」這東東,然後還有什麼主教頭殼壞掉從樓梯扶手滑下來(我小時候也愛玩這招)──這件事對古典的人們來說好像還蠻嚴重的。主教欸!
菲爾這回一下就出現了,但還沒寒暄太多,突然就傳來消息:有人被一槍貫腦,掛了。
故事就是說明一位感覺上是「德高望重」的鄉紳被殺,菲爾博士一下就加入調查的行列,對於疑點,全都指在事發當時前來拜訪的某一個操美國口音的人士,不過現場遺留的一些令人摸不著頭緒的線索:
沒吃完的晚餐、全面敞開的窗子、一發斃命但卻少兩顆子彈的手槍,再來當然就是死者手中握著的寶劍八的塔羅牌。
- Apr 10 Tue 2012 19:28
歲月隨著楓紅楓碎: 赤朽葉家的傳說 -櫻庭一樹
這部作品的名稱還沒讀就覺得有神祕的色彩,我的心態大概跟跋文顏久笙前輩的一樣,覺得是什麼家族傳奇、連續殺人、塵封的內幕……等等,結果是有些出乎意料。
<赤朽葉家的傳說>是一部跨越三代的家族歷史小說,其中再帶點推理色彩,雖說是歷史,但讀起來卻相當流暢,很容易就融入故事之中。這樣的感覺很特別,或許是因為台日在某些文化上相近吧?讀著讀著總有份親切感──是有感受到上一代的「背景」,就像溫習著父母爺婆輩曾說過的一些老話或故事。
作者櫻庭一樹是輕小說出身,或許就是因為這樣讓她的文字清爽宜人,但卻又著於重點、探入讀者的心裡。感覺<赤朽葉家的傳說>是作者寫著自己家族的故事呢!
故事由三代的「女主人」分別架構起不同時代背景的不同故事,也讓我們從赤朽葉家的繁茂時日到轉型期到衰退期,這期間就跟著日本的經濟起伏著。這部作品不僅僅描述著日本大家族的盛衰,更直接對照出日本文化在近代的消融與轉化。
工業發展時期是第一人稱我瞳子的外婆萬葉的故事,她的來歷很特殊,不似一般日本人的樣貌,在過去的日本歷史中似乎被視為外族,但卻帶著濃厚的傳統氣息。萬葉自小就有特殊的能力,她可以目視未來,或許(因為故事中也沒說理由)因這一點讓她被放入「日本」之中,讓她就立在時代的高峰端透看另人煩憂的未來。
- Apr 09 Mon 2012 14:31
大口咬下的背後: 吃動物 -Jonathan Safran Foer
封面那隻的樣子還頗討喜,只是隨恃在牠兩旁的是一把餐刀跟餐叉。
讀這本書的動機是因為他提到食肉的背景,在這個對於吃肉抨擊浪潮時來的時代,光是聽聞一些評論或是素食主義者的主張始終很表面,把這些放一邊看看我們平時所吃的肉到底是怎麼來的,知道其中的緣由才會知道如今「吃動物」如此簡單的背後有多麼需要省思的地方。
作者強納森•薩法蘭•佛耳撰寫這部書的目地與他的孩子有關,他想為孩子找出食肉的「現代概念」,並且看看工廠化農場表面繁榮之下藏著多少消費者所看不見的陰濕與病態。
這本書的內容主要是描寫美國,但我不曉得是否台灣這邊的農場也有類似的手段。透過書中的介紹,現在除了牛好像好些外,其他常用肉:雞、豬……一類在產出的過程中所遭受到的對待是令人無法想像的痛苦。這是科學與工業的力量,我們為了更有所得、更得享受就採取了能夠加快採收、提高產量的策略,因此就不把這些供給我們生活的動物視為「共生同伴」,而是「還沒上桌的食物」。這樣可以說是無視生命自然發展的控制漸漸出現了影響,單看近來的動物病原危機,可以知道為了「經濟」與食用,我們忽略了多少本來該留意的細節。
關於吃不吃動物的議題來說,讀這本書是親切又適合,因為內容並不是抨擊吃肉這件事不好,也非強調素食的優點,而是直接告訴我們:現代的肉是怎麼來的。
- Apr 08 Sun 2012 20:40
殺手的信仰 :DEXTER 第六季
經歷了前幾季的風雨,Dexter感覺上又回到了過去的生活軌道,最大的差別大概就是兒子哈里森又大了一歲吧。
這一季一開始讓我撇嘴笑的就是上一季帥氣結婚的警官這回一開始就搞離婚,接著警局的職位狀況有了改變,上下相互戳刺、暗潮洶湧的狀況下,格洛麗塔警督升上警監──也算為之後的劇情埋下伏筆。
一對搞分手還不夠,另一對更是你來「我不往」,加上警局上曾的政治角力,歪嘴黛布在混亂的人情激流中竟然當上警督──這理又證實了包提斯塔真是個好人警官,「警官」肚裡能撐船──也真差不多能撐了──大概就像這樣,或許,所有警察裡就他最有警察的「質」……當然他還有他偶爾暴走的脾氣跟那一輛嫌犯如果看到八成就先跑的招搖中古帥車。呃,多提了包胖子好人是因為我還蠻欣賞他的。
新官上任三把火……不過黛布的火是別人幫她燒上去的,在本季中開始了埋了六季的關於她的心理伏筆,雖然這一點我在第一季大概就有點概念。嘖嘖,是要說我算得準還是劇本終得這樣變才有搞頭?
小變態光頭法醫文斯這回來了很多實習生,呃,算是輕鬆的點也是故事中的重要關鍵吧。劇情還點到他上班時竟然還會打「東西」……我無言了。
- Apr 08 Sun 2012 16:00
重現審案風采: 湖濱奇案 -高羅佩
又接觸到一位古典推理大師──高羅佩。
過去看到這名字時曾想說是華人?結果竟然是一個荷蘭人。嗯……荷蘭的推理作家重新詮釋中國古代的奇案,非常有趣,但同時也讓我覺得有些落寞,就是推理文學的推手推到了華文圈卻不是由華人下筆──呃,當然,就高羅佩來說,你當他是亞洲人也不為過。
最初對這一系列奇案作品並不是很有興趣,說不上為什麼,或許那種古風我覺得會落有窠臼吧?但在台灣推理作家朋友林斯諺的推薦、好有郢漩的跟進,我就順著買入兩本,雖然不是從首作開始,但也終得窺究竟。
開卷就是驚人的作家介紹,真的不得不佩服高羅佩,對歐美人來說,中國不僅是個神祕的民族,其文化、傳統、文字要去領略困難度可不低,特別是文字、文學,相對於我們,他們要確實理解、進入要耗掉的腦細胞可多了。高羅佩對於東方的文化涉略極深,且多重在古代之物,並且還改寫了唐朝狄公案,了不起,就看他要怎麼以古典推理小說的方式表現出中國古代的案件。
導讀我又不得不佩服唐諾,他真的是我見過寫最多的導讀作家,不過這回寫得深得我心,感覺比較「切題」,不然像鐵伊作品裡的導讀真的是不知到扯到那個宇宙去了。
- Apr 06 Fri 2012 18:44
架走生命的苦悶: 大誘拐 -天藤 真
本作是近期閱讀起來最喜歡的作品。
之前曾在<綁架遊戲>的心得中提到,綁架、誘拐類的作品得有它的獨特面向才有閱讀價值,否則直接看社會新聞的報導就夠了。 這回讀的<大誘拐>不太算是「面向」,就像它書名一樣,大。
看書封大概就知道本作走的是比較輕鬆的風格,到底是什麼誘拐、綁架有這款本事?故事開始提到了家財億貫的老婆婆,接著介紹準備出場的三名蹲蹲樂同樂會員,這地方特別介紹了這三人的人格特質,會發現有時候人逆著社會走多少是有些無奈、有些淵緣的;就因這三人的特色才讓後來的綁架計畫出現令全世界驚嘆的規模。
作家天藤真過去曾在幾本作品的介紹中提過,不過台灣這邊的譯本我只知道本作,而他也是寡作作家,但本本質精的特色我想跟土屋隆夫相類吧。
真要拐走一個人沒那麼容易,特別是這三小毛賊挑上的對象,我是很佩服他們有辦法在山中埋伏這麼長久的時間,最後終於要達成目標時……比他們更有氣魄的人物出現了。
- Apr 03 Tue 2012 19:17
盡算的惡意搬運: 桶子 -Freeman wills Crofts
世界經典。<桶子>這部作品算是聲名久炙,不過感覺上作者佛里曼•克勞夫茲也就這部作品現在還有中譯流通,希望若未來有機會,能有一系列他的作品再問世呢──感覺上有許多作家都是如此(詹宏志謀殺專門店裡就頗多)。
在閱讀本作之前多少有聽聞過些許消息,雖然本書的名氣揚揚,但據說裡頭的追查程序相當繁複,使得有些讀者對這「經典」有點無奈、無力,所以我心裡多少有點包袱:如果真的洋洋灑灑來個一堆OOXX程序的話會很難讀。閱畢後覺得還好──或許該說,克勞夫茲在故事的安排上有他的一套。
<桶子>故事的發展離奇緊湊,從港口卸下葡萄酒桶突然脫落一桶開始,令人疑惑的謎就展開了:平常不會有問題的卸載怎脫落?這桶子與眾不同、有金幣!有……人的手。
一開始這邊感覺這船公司的規矩還真是人人遵守,我還想說通常看到居然有「人手」的狀況可能就是馬上拆桶確認、報警,結果是先往上匯報,接著就出現桶子失蹤,展開一連串的追桶行動。
故事的速度與異樣的狀況頗引人入勝,最後確認桶子裡裝著一具美麗女屍後,跨越英法的調查開始展開。
- Apr 01 Sun 2012 15:30
噬咬人性 :The Walking Dead
<The Walking Dead>是我朋友一直推薦我看的美國影集,記得從第一季開始就推推推,推到現在第二季結束我才觀賞──跟上他們的步調啦。
對於喪屍的影片我的興趣並不高,雖然看人類面臨一大群「前同類」襲擊的反應很刺激。或許是一些電影特別想表現出喪屍被爆殺的快感讓我不那麼欣賞吧──當然設身處地那種情況下打起來感覺不錯。
<The Walking Dead>的開場就看遠處來了警車,原以為車禍事故,結果縣警瑞克卻往裡頭走去,這個時間點,世界已經變了──他來到滿目瘡痍類似營地的地方,碰到一個小女孩,同時也宣告這部影集的開始。
時間點往回拉,瑞克的登場還有另一番故事,他在一場警匪槍戰中中槍,送往醫院後還是在生死邊緣徘徊,等他甦醒後,醫院是一片寂靜……
從醫院醒來然後外面變成喪屍的世界這一點跟惡靈古堡應該有點關係?老實說對一開始用同一招的方式我有些啞然,但這不失為一個好開場,畢竟,醫院嘛,生與死的起點,啊外頭那堆也不曉得是要說死的還活的。
- Mar 31 Sat 2012 19:44
機關與心理推理: 本陣殺人事件 -橫溝正史
- Mar 28 Wed 2012 18:17
遊戲與被遊戲: 綁架遊戲 -東野圭吾
看書名就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推理小說中,綁架是個很有趣的題材,不過若只是單純的警匪對峙,那去找新聞資料就行,頂多在小說中多一些刺激的情節描述。「綁架」的有趣會基於相對策略暗鬥,若另外有更深沉的設計會讓讀者欲罷不能;東野圭吾也涉略了這領域,同時宣告是一場「遊戲」。
主角的設計是相當重要的一環,主人翁佐久間是一個善於算計的廣告公司企劃人,不僅在工作上,生活上也很精準地過,對於人生之於伴侶,他的結論下得相當簡潔──為什麼提這一點?因為這與真相有相當強烈的關係。
因自認設計完美卻被批評得體無完膚的企畫案的佐久間想對委託人進行報復,無意間碰上從該豪宅偷跑離家的千金,兩人命運的相遇開啟了這一場遊戲──各有所需,決定架構就是「綁架」。
佐久間精算著所有可能性,假想對方可能行動的一切,自行布局外也讓同行的樹理加入演出,也就是說,這是一場綁架犯與被綁架人合夥進行的綁架策略。故事中運用了許多資訊工具,網路留言成了當中的主軸。
- Mar 28 Wed 2012 15:36
橋頭糖廠半日遊
風和日麗。
這樣的天氣加上老媽跟妹妹同時休假,只要等她們起床八成就是到某處出遊。地點可能幾天前就決定好,但時間……
早餐午餐算是同時解決,離開擁擠的水仙宮市場我們朝著目的地出發。最初的地點是橋頭糖廠,中途我妹還一度說要去之前社區旅遊去過的佛光山,最後則是在老媽強調要去那邊就一早去比較有得玩的理由下不改目標。
移動的車子裡有不為所動的我,窗景如何不如書中的如何。我的沉默在手機呼喚後才被點醒,這是我最近的特性。
在車上我多少有點鬱悶,因為我覺得這會是我練習開車的好機會,況且老媽才剛經歷過甲狀腺的手術,結果……算了,我也沒辦法。愈來愈不喜歡隨著車出門。
- Mar 26 Mon 2012 18:47
虛榮之影: 歌唱的砂 -Josephine Tey
<歌唱的砂>是約瑟芬•鐵伊的最後一部作品,對照她筆下葛蘭特最後的想法,對比出一種感傷。
鐵伊的作品讀到此完成了五部,最有名的<時間的女兒>排在後面的清單中。這一系列的感想有點難以言喻,我倒覺得不要在讀之前意識「一生中沒有推理小說的失敗作」這一點,因為抱著「推理小說」的感覺去讀的話會很難融入她的故事之中。營造氣氛與透露出周遭人與人的相處進而思考事件──我想這是鐵伊所要表達的,同時也是她筆下警探格蘭特的特色。
說心得之前還是想提一下唐諾的導讀……說真的,除了<一張俊美的臉>裡的導讀(剛好也是我讀的第一本鐵伊)還蠻切題的之外,其他實在有點扯過頭,讀完後只能大概知道可能是表達什麼,而這個「可能」跟鐵伊的故事有什麼關係……好吧,免強能看出一些。呃,只是希望唐諾別搞的好像在寫什麼論文一樣,簡單點到就好,不然真的讀之前就被嚇到了。
另外,導讀這樣列起來葛蘭特好像系列偵探中最沒特色的?少來,他跟菲洛•凡斯其實有點像,只是親和力好一些而已(沒碰到事件的話)。另外他……他還有幽閉恐懼症,但我想<歌唱的砂>裡應該能治療一些。所以還頗有特色的,對,他還是個大帥哥咧!(你看鐵伊都不讓他結婚,跟榭爾絲有得比)
<歌唱的砂>基本上不甘葛蘭特的事,他只不過是要下火車時碰上一個「應該」是醉倒自己撞死自己的屍體而已,且其他警察很快就處理並且斷定為意外結案,結果他老兄不小心拿到一捲報紙加上看過那人一面,兩相對照……一般人不會有什麼看法,但「看臉的直覺神探」葛蘭特心中就一直過不去,這讓原本該度假的他開始思索那死者的問題,到底,那張紙上的詩句是什麼意思?筆跡有什麼涵義?心中有刺只能自行拔除,他的尋詩之行就這樣展開了。
- Mar 23 Fri 2012 16:38
基於程序與心理,完全犯罪: 女傀儡 -Catherine Arley
推理小說的風貌各有不同,在世界經典的作品中,卡特琳娜•亞荷蕾這部<女傀儡>是相當有意思的犯罪走向。
完全犯罪──這個概念在推理小說中可不常出現,總是要有條理的解決,且,只要是人著手實行就必然有跡可循,這也是推理小說大部分總懲惡揚善的特點,但其中還是有完全相反發展的作品,這就會引發騷動了。
過去讀到的完全犯罪作品是派翠西亞•海爾史密斯的<天才雷普利>,故事中雷普利利用他巧妙的演技跟設計取得大筆財富,最後還逍遙法外;而今讀到的<女傀儡>則是運用了程序上的設計以及人的心理弱點造就了無縫插針的絕對犯罪!
書名大概就表明了故事的走向──一名尋求生命中機會的女子在報紙上的徵婚版發現了一則奇特的啟事:一名富敵天下的富豪想找一個終身伴侶。這讓不屑一般日子的她有了打算,寄出去的履歷更是算準了對方的要求,最後如願地中選。
中選後的她才知道原來她被選來參與一項陰謀,所有條件都鋪好在她面前,就等著她踩上去,但,是福是禍?
- Mar 22 Thu 2012 22:14
難測的深色世界: 殺人暗黑館 -綾辻行人
異常!當你看一系列小說以一般看來「友善」的厚度慢慢變成「豐富」的厚度時,會覺得還好,但,熊熊給你來個「吃太飽」的厚度而且它上面還標著「上」時,你該怎麼想?綾辻行人的<殺人暗黑館>完全就是讓人驚異的作品。
不過館系列突然來個本超厚兄弟也不能說它奇怪,畢竟這部浩浩大作費時八年才連載完成,當時追連載跑的讀者跟作者才真的是辛苦呢。
到底,突然爆肥的這本館系列會寫些什麼?有什麼辦法可以讓「館」變化成如此豪華的地步?故事的導讀就說了,<殺人暗黑館>是綾辻行人殺人館系列的集大成之作,何謂集大成?讀下去沒多久就明白了。
故事的開始是館系列的帶領者──江南孝明開著車往傳聞中中村青司著手過的暗黑館而去。在這樣一個開端就表現出暗黑館的詭秘之處:魔山深深深幾許啊!路上窄路又霧,完全是往鬼地方去,更慘的是碰到地震,結果最後胡裡胡塗地到了,當然加上了一些意外。
隨著江南,我們開始「進入」故事,這時地震再起,關鍵的意外墜落,而帶領者的「視點」就直往黑空而去……
- Mar 20 Tue 2012 16:55
Time of Lushianter. Episode zero
- Mar 20 Tue 2012 12:19
Time of Lushianter. Episode dix
- Mar 19 Mon 2012 17:59
Time of Lushianter. Episode neuf
- Mar 18 Sun 2012 23:08
Time of Lushianter. Episode huit
- Mar 18 Sun 2012 12:24
Time of Lushianter. Episode sept
- Mar 17 Sat 2012 21:18
Time of Lushianter. Episode six
- Mar 16 Fri 2012 17:39
僅是電腦還是逼近真實? : 藍色駭客 -Jeffery Deaver
即使是我,提到當代推理大師我還是會提到傑佛瑞•迪佛的名字,會說是「即使」是因為我還不曾讀過他的作品,<藍色駭客>是第一本。不過這倒不是我首次接觸迪佛的作品,因為電影<人骨拼圖>在許久前就觀賞過,非常好看的電影,我頗喜歡。
那我為啥沒先接觸?我想緣份是個因素,加上我想溯回第一部作品,但第一本是有電影的<人骨拼圖>,所以就一直延宕。這回會讀到<藍色駭客>完全是因為它二手的太便宜了,沒買我晚上一定會夢遺。另外西洋的推理作品我主要還是放在古典的部分,所以選擇的機會就少了。
這回慶幸接觸了迪佛的這部小說,也終於領教到他的寫作與故事創造的功力。非常精采的作品!
光看書名也知道<藍色駭客>必然是資訊大戰,而且是駭客大戰,再且寫成小說,那出現的駭客絕非鳥鳥的小咖──雖然駭客的「大戰」可能沒有驚心動魄的動作場面,但閃眼即瞬的資訊對決就足以令人期待。
故事由一名感覺上好像神經兮兮的女性帶來詭譎感,場景就在科技集中地矽谷。這地方的開始就標示了故事的主要軸心所在,接著,隨著她的擔心與救星的出現,緊張、揣測與安心好像就要落在一個空洞的句點時,事情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