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奇的現象、令人不解事件……在推理小說中將這些以魔術般的方式呈現,能想到的首位作家就是島田莊司吧。要說島田的數部作品是「矗立」在喜好解謎推理讀者心中可不為過:<占星術殺人魔法>、<異邦騎士>、<斜屋犯罪>……等等外,我直到現在才讀完的<奇想、天慟>亦是列中之一。奇想、天慟  
  至今才讀,老實說有種大落後的感覺,呵。
  <奇想、天慟>是警官吉敷竹史為角的作品,讀島田的作品會覺得吉敷是很特殊的定位,因為當時他的創作卡在持續自己的本格以及市場社會派的優勢中,因此吉敷以警官的身分出場自然是偏走社會,但讀過<寢台特急1/60秒的障礙>以及<北方夕鶴2/3殺人>就能感受到,島田的離奇謎團橫走其間,只是少了御手洗天才般的思維,多了吉敷踏破鐵鞋的奔走。透過這樣的特殊性,島田就在本作<奇想、天慟>中表達了自己對社會與歷史的觀察,作品中的巨大詭計摻揉著事件背景的淒涼,導入社會觀察的角度使得作品的整體性與衝擊力不同凡響。
  奇妙的故事出現在北海道的某班列車上:矮小小丑跳著舞穿越著車廂,最後發現竟然陳屍在列車廁所之中,而在關了門又打開後,額頭中彈的小丑屍體竟然就此不翼而飛!在那個小孩子都無法進出的空間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畫面轉回到當代,那故事彷彿只是一場血腥童話,相對應的事社會上稅制變動而生的刺殺事件。一名流落街頭的老人因為不願支付消費稅將老闆娘給刺死,這起看似單純的殺人事件卻引起吉敷的注意,進而展開「無謂的調查」,卻慢慢瀏覽了過去一連串歷史的殘酷,再接回現下勾勒出巨大事件的真實面貌。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嘉莎.克莉絲蒂在她的犯罪推理故事裡暗藏的玄機是多變的,讀過她些許作品後就能感覺出在英國的一般氛圍及人與人間日常行為中埋藏的各種可能性,可能你是這樣想,但犯罪卻是在另一端發生。
  本書<七鐘面>七鐘面  在我還沒讀之前大概有涉略到「七鐘面」這地名(好像是在<少年福爾摩斯 烏鴉之眼>讀到的),似乎是過去倫敦較低下的社會區域,這名詞借代的不出與犯罪相關。
  故事開端就是濃濃的英國人情風帶點那時候英國年輕人的活力……雖然起因是因為有某個人老是睡到很晚才起來而帶動的惡作劇。時鐘在一開始就先被點了出來,接著出現意料之外的命案,更在事件的現場留下了七只鬧鐘,這樣的訊息到底意味著什麼?
  某些數字、形象與記號在許多故事中都會與某些特定的團體有關,團體是一種凝聚的力量,這樣的力量若是在檯面之下,人對其的未知就會有所加成,更加上死亡,那麼,這團體、組織的可能危險性就提高了,這也是本作劇情流動的主軸。
  人物的名字還蠻逗趣的,克莉絲蒂的描寫總有一種文學上的活潑,這回的主角正名放一旁,竟然叫做「疾如風」,也對啦……沒這樣個性的姑娘怎有可能挺身追查命案?此外還加上她的朋友臨時湊成一個小組,故事就隨著第二起命案有了更突破的發展,各自的冒險就此展開。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逃亡者  <逃亡者>是我所閱讀的第三本折原一的作品,素來皆知折原一擅長「敘述型詭計」,這回算是讀到了他筆下不同的風貌。
  故事的開始就表現出以年為單位的冗長感──是,這部作品的逃亡建立在法律刑事追訴期上,因此這具體的時間是看似可破的壁壘,但想起來的遙遠障礙是要怎麼過?在法律的範圍中逃亡是一場相對於社會力場不公平的時間遊戲。
  主人翁的過去與原由先來個敘述──智惠子,女性。不曉得是否有文字上的設計,確實是有不同於常人的「智慧反應」。接著是事件,一起「無端」的殺人案使得她落入法網……
  故事的重量就是從此而生,如果僅是單純在事件發生之後的逃亡不會有之後扣人心弦的發展;智惠子憑著她的判斷跟機會的降臨從警方的手中掙脫,接著展開漫漫長年的你追我躲。
  這部作品描寫上的主軸就在於逃亡與主人翁智惠子的際遇,跟著她判斷下一步、下一站要往何處去,並且在決定落腳處與當地的人有所接觸、生活,但這同時仍是日日膽戰心驚地過,追查的觸角在這時代是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抵達的,更別說在她身後追著的有黑與白了。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晨的加斯巴  <清晨的加斯巴>是一部相當特殊的作品,要歸類本書將很難明確,到底算是小說?論壇?還是一場作家與讀者的對話?無法下定義,且故事的發展又是超乎與不超乎想像兩者並存。
  作者筒井康隆是個文藝與媒體巧妙結合的作家,呃……就如作者簡介欄所述,此外就我目前讀過的<穿越時空的少女>、<富豪刑事>來看都是具有相當娛樂性的作品,再補充我所感覺到的一點是:他情節所呈現的娛樂性與當代媒體、社會的潮流接合。這一點我想與他所能掌握的資源有關,不過要能好好運用周邊的機會就非庸才能使的。<清晨的加斯巴>我想更是「有此一來」的作品。
  本書的故事從奇異的世界展開,愈讀其中的敘述就愈覺得不像實際上的世界,儼然就是一場外星界的戰爭之類,但篇章陡轉,這樣的世界被拉開,來到一個祕書責罵董事的書中現實世界。所以是描述故事中的現實與故事中的虛擬囉?也不是,因為篇章又被拉開,接著就看到書中的作者與助手的對話,他們談論著「這系列」連載,除此之外,竟然還有讀者投書的出現,到底在搞什麼飛機?
  說起來,<清晨的加斯巴>不全算是筒井「個人」的創作,而是一場人數龐大的創作,因為參與寫作的主軸雖是作者,但榨入材料的卻是報上的讀者……呃,是啊,本書是由報紙的連載小說集結而生,就書中提到的來看,是日本的某一家早報。現在來看好像沒什麼,但在那時代,早報的閱讀可是每日晨間計畫的一部分呢,而相對於新聞,這類的娛樂文學我想是最佳的閱讀調劑,因此,透過如此重要的欄位廣集各方看法而成的這一招很有意思卻也很有風險,搞得不好可能報紙天翻地覆,作者自己也自打手心,但筒井就自身所能與所有,成功的將作品完成並且集結,個人覺得是相當有意思且了不起的成就。
  讀這部作品也能大概了解那時候(約1990前後)日本社會的媒體與娛樂向。故事的主軸是SF,但「外層」的部分卻是場上流社會的交際鬧劇,兩者的書寫都是透過讀者的投書加以進階、轉變,最後再由作者寫出發展與結局;透過這一部分,筒井還借著書中「作者」寫下自己對那時代文學與讀者的控訴,寫出躍然於紙上的憤怒與自嘲──相對於現代仍是相同吶,讀者就是有「恣意」的讀者面向,網路更是讓此自長,就看作者與讀者彼此的狂妄相互較量。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久沒讀雷克斯.史陶特的作品啦!不過讀完的這本<嚇破膽聯盟>嚇破膽聯盟  或許會是目前市面上最後的中譯版吧,有些可惜。
  就過去的閱讀經驗來看,史陶特筆下的事件都有「社會新鮮事」(當時)的現象,在詭計上並沒有複雜離奇的機關算計,倒是人與人之間細微的互動為其主軸。特別透過助理阿奇的「口述」,社會顯得「豐富」了許多。
  <嚇破膽聯盟>的事件起因對尼洛.伍爾夫來說沒什麼「事件」的吸引力,而是之後對於某些心理上的探究以及現實面上的狀況才採取行動──呃,至少就我讀起來是這種感覺。
  書名的這聯盟有點戲謔的成分在。想像一下,一大群在社會上有頭有臉──至少通通都是哈佛畢業──的男人因為接連而來的命案與威脅嚇得快要彼此抱在一起求神拜佛有多滑稽就知。聯盟也不是亂取的,因為原本就有某個起因而生的「贖罪聯盟」導致在此的「嚇破膽聯盟」──也是種諷刺,說真的是贖啥罪?贖罪的背後真格的是怕自己在日後被有所算計。
  連續的事件、連續的威脅詩信。警方看來不太搞得定,那受迫的又是「一群」人,於是伍爾夫就出招(張羅)了。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真沒想到東野圭吾這本<真夏方程式>讓我從11月27日讀到今才完畢,中途經歷的兩場考試還真讓人不得不做出選擇……或許之後還會有類似的狀況吧。啊啊──無法閱讀是種坎坷呢。
  雖然跨了好一段時間才讀完這部作品,倒是不會因此不知道故事的發展何在,只是難免不那麼入戲而已。真夏方程式  
  <真夏方程式>是東野圭吾筆下系列偵探湯川學的作品,對於這物理學家偵探的故事我只接觸過<嫌疑犯X的獻身>以及<聖女的救贖>,兩部都是相當傑出的作品,前者的輝煌就更不用說了。不過對湯川的認識並不多,倒是透過日星福山雅治的詮釋讓他的形象具體了不少(風靡了不少人呢)。
  <真夏>的故事發生在盛夏的海邊小鎮,透過關於海底資源相關調查的脈絡,湯川以物理學者顧問的身分前來。這部分我想也描寫著現代面對資源與環境對峙的樣貌吧。
  淳樸的環境、嘈雜的討論,隨著一名人物悄然的出現有了隱隱的波動──他成了「意外」的主角,更在身分被查明後觸動了更深入的調查。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久沒寫寫東西了。
  工作一段時間後,再度確認了自己想要的方向。許多障礙性的念頭就都別管了吧,逝去的機會還不少,回想起來實在難免懊惱。
  嗯哼,就現在的狀況來說,可以說句:「成功前總會反覆懊惱。」吧?
  結束了這回的初等考,我該死的毛病又壞了我的機會。這次,雖然在考試前的練習屢屢出包,但實際上考起來覺得應該還可以,呃,或許跟試題的難易度也有些關係,只是……我莫名其妙地更動原本的答案的舉動這回真可能害死我,唉……不只是懊惱加懊惱了,有時候想到得持續坐著綠油油就有點頭痛,呵哈唉……
  嚴格說起來不是說現在的工作不好,只是一直都會很煩躁,說是我不喜歡這性質又或許能說我自己有定向的目標。我的個性會是外散的豁達卻是內斂的自我設定吧?嘖嘖,所以心病重又加上濃黑眼圈。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來的波動,因此早讀完的這本<維梅爾的論點>至今才寫下心得。維梅爾的論點.jpg  
  推理的性質可以出沒在各種小說之中,將這特性拉出來就是推理小說,以解謎為導向的文學。讀過許多,這回則碰上了結合了藝術的這部作品。
  收下本書的當下自然是好奇,不曉得藝術層面的推理會是什麼模樣?更吸引人的地方在於書封上的「天才」、「神探」,加上偵探名神永美有,就有了層優雅的外衣。
  這本<維梅爾的論點>作者是門井慶喜,是我首次接觸的日本推理作家,文字的感覺很不錯,敘述平易,並沒有夾雜大批的藝術炫學沉重了故事。
  首篇帶出神永美有這名偵探……呃,說是偵探倒不是專業的偵探,比較像鑑定員,卻就這點來說也不像;他年輕自得,容易讓讀者就感受到「天才」的樣貌,特別是他的「特殊能力」。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娘標本.jpg  歐美犯罪懸疑文學……嗯,讀過些許,感覺上常是辦案程序的冷硬的殼裡裝著心理與犯罪探討的內涵。泰德•戴可這本<新娘標本>也是類似的氛圍,不過文字卻呈現相反的包覆;我想,這部作品是我閱讀這類文學中頗有特色的一部,因為本作的「世界」隨著不同的角色調換著,也就是說,透過人物內心的想法建構出所有的行動──特別在「愛」的部分(有稍微看過一些評論,不少人覺得後面變成言情小說,遺憾的是他們沒有搞清楚作者的手法)。
  開端是頗具異色的兇案現場:美女的放血「標本」。這樣一個開始就讓故事中的主角揣摩著犯人的心理歷程,那呢,長官往往是扮演「理所當然」的腦子的角色,凸顯了布萊德與妮琪這一對心理剖析搭擋的特色。凶手是怎樣的人?如同他們所推敲的?
  因此凶手沒多久就出現,算是從他的描寫開始,進入了不同的「世界」──所謂「異常」的世界。
  <新娘標本>的故事很少琢磨在警察體系之類的事,不曉得是不是FBI辦案比較自由些;另外,很快就切入去找「高智慧的精神病患」發展得還真是自然的有點意外,呃,我覺得是很有意思的設定,反正逮不到人,膠著有膠著的做法,更何況還預測犯人正積極地準備再犯。來到所謂的(反正都是所謂的)精神病院裡,這部作品的特色就更凸顯出來了。
  泰德描寫的是內心與內心的衝擊及交流。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說到米澤穗信總是會想起引領我推理熱血的<算計>。想不到,真是歲月積累,閱讀從垛石成牆,朝著堡壘的高度砌進。
  再說到米澤穗信先想到的是青春型的推理,另外也有存著暗色惡意的<算計>、<尋狗事務所>,後者算是前輕鬆後詭譎吧。人物的對話融入網路的特色,剛讀完的這本<愚者的片尾>開頭就是這招,這是一種「未知」的手法,如同<算計>一開始的徵人啟事都具有引人入勝的效果。愚者的片尾.jpg  
  <愚者>是<冰菓>的續集,不過我沒讀過<冰菓>……這樣倒不會有甚麼銜接的問題,總之,故事就是一個怪社團「古籍研究社」社員碰到的「怪事」,這回(雖然我不知道上回是怎樣)是某個班際展的請託,內容是一支錄影帶,拍攝「Mystery」為軸心的電影,然而還未完成就碰到負責劇本的人病退,因此希望能夠「解決」影片中的「事件」,進而將電影繼續下去。
  推理出影片中的「謀殺橋段」就是這部作品的引子,那主軸則是在訪問各組別的人對於「謎底」的看法,結果就呈現出五花八門的「推理」。
  這樣的題材很有意思,一個各自有自我主張的四人小組去聽其他相關人物的推理繼而整理,可以說是推理中的推理,另外就是從不同的思維角度來探討線索不周全的影片事件,而隱藏在故事行進中的內涵我想是探討「Mystery」不同人的定義:有認為是所謂「推理」的、密室殺人甚或是只要怪奇的恐懼噴血亂殺……等等。看法不同,而這也正是這類小說不同風貌的呈現──本作也算是種特殊的分類了。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九把刀這名號我想不僅耳熟能詳且在台灣文學上可說是當代的代表之一。話是如此,但他的小說我還真的讀很少──個性上的奇怪彆扭,不過總是會選擇來讀。附帶一提的是,他文學與藝術(電影)的多面向廣面來看已經是大師級的水準,這是,我的感覺。
  先前僅涉略過<樓下的房客>、<精準的失控>,前者可以說是陰暗作品中的傑作,頗喜歡;後者算是異想的作品,點子很有趣,故事也有其效果,但我或多或少會去拆其中的前後連貫,因此在這部作品中算是了解九把刀是個相當奔放的作家──不綁手腳,我想這一點從他的文字上也能感受得到。
  運文用字詞上的魔術師是我對他的看法,當然以所謂正格還是什麼傳統之類的來看,他簡直是囂張,然而如此運用文字我覺得才是最貼近的──不是俗,而是本就如此,文學所謂的正式有許多都是被愚者傳下來的狗屁。
  嗯哼,大概太久沒讀他的作品,所以多扯了這些。
  關於九把刀的「殺手」系列早有耳聞,只是一直沒碰;我大概有一種晚於潮流就懶得主動次跟的毛病。這回會讀到是好友郢漩的「推」薦,總之,在順序中,讀完了。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久違的卡爾!
  耳語之人.jpg  讀這本<耳語之人>的後段開始思考著評價,會這樣是因為卡爾的作品通常存在著類似的模式,但最後給了高分,因為卡爾的「密室魔術」再次讓我鼓掌叫好。
  諸多卡爾名作中,<耳語之人>也是列在前位,算是我先挑起來讀的動機……因此,就我目前所讀過的卡爾最有意思的密室就是<三口棺材>、<連續自殺事件>以及這本耳語。(不要問我<猶大之窗>啊……以現在的角度來看整個有點搞笑,大概就像所有人都讚昆恩<Y的悲劇>,但我偏偏就覺得不算上作一樣)
  故事呢從一個「謀殺俱樂部」的參加者說起,典型的人物背景介紹,倒是這樣的開場加上天氣以及目的地呈現出一種灰暗的迷離感,更別說一到場只有一個陌生女人,其他人呢?
  雖然看到這裡又知道卡爾的愛情因素又來了。(說起來,他每本的「款式」都不同,這一部更有其獨到之處!)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書封、如內容,馬上想到的標題是如此。
  
  嗯……閱讀本書呢又跳脫我的習慣,不然我鮮少連續閱讀同一作家的作品,算是對推薦者的承諾囉。殺人鬼.jpg  
  綾辻行人的<殺人鬼>就書名跟封面封底的內文不難想像將是一場屠殺,還蠻有興趣想看他怎麼寫,結果以我的感覺來說,他這樣的描寫比起敘述心靈上的恐怖來得有效果多了。
  故事在軸線上會讓讀過推理小說的人有所……呃,類似「警惕」的東西,也就是章節的安排。A與B?不難想像會是什麼狀況,倒是擅長某詭計的綾辻行人算是運用了這一點,在殘虐的場景之下,有一些細節沒那麼容易注意,使得故事的發展「異常」流暢,甚至到後面會有種「難道只是類似<黑色星期五>的小說作品麼?」。結果就是,線索早已呈上,就我來說,我也只注意到某個部分方向怪怪的(汗)。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綾辻行人的這本<怪胎>怪胎.jpg  看起來是頗早就來台的作品,而他本身的許多著作也算是來台灣的推理先鋒之一,風格獨樹一幟。
  目前讀過館系列到<殺人闇黑館>,其他則還有<殺人方程式>、<最後的記憶>……不難看出綾辻行人的特色就是詭異、驚悚、謎團還有……精神病。
  他似乎很喜歡這方面的議題。
  這本<怪胎>完全就是以精神病為出發點,事實上,三則故事全都來自某精神病院裡的病患。
  綾辻行人算是在各種文章的風格中互有主從,像這本集結作算是推理與驚悚旁襯在怪異之上,透露出精神有病的人的「條理」。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是一本很難不注意到的作品──若對日系文學有認識的話;另外書名也頗吸引人。
  死神的精確度.jpg  伊坂幸太郎的這本<死神的精確度>算是類型很特殊的小說。嗯……關於他的作品我也只讀過<奧杜邦的祈禱>,兩者算是有相類的奇幻元素存在。死神的話,探究的不出關於死的議題,我想……這類的架構應該不是新鮮事,但伊坂的設定使得故事的感覺具體而深入人心。
  其實呢,早就與這部作品有過一面之緣,那時是我還沒熱血讀推理小說,在高雄與朋友在某間電影院,對於甫上映的<死神的精確度>有興趣卻沒在最後選擇,倒是這名字就這樣記著(好像每一本被我「記著」的都要拖很久才會讀欸)。之後還有本打算收書時卻缺貨的狀況,一直到今天才讀完。這本還是跟網友買的……
  <死神的精確度>是描述死神千葉因為工作而來到被選擇的人身邊觀察,確認後向上呈報是否賜死的決定。六短篇是六種不同的人生,在他們準備被「設定」的最後所表現出來的生命的態樣(不過其中一篇算是融入相當推理要素的暴風雪山莊)。
  千葉這個死神與死神這個大團體所表現的實在很有公司或是公家機關的感覺,至少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常會看千葉納悶著是用什麼標準選人的,那其他大部分的同事大概都是草草了事,反正時間內交上「認可」的報告即可,自己算是來到人間遊覽(特別是享受音樂)。千葉個性稍有不同,也因此透過他就能看著被跟隨者的最後的腳步。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想,除了少數觀察敏銳的讀者能先一步看出真相之外,讀到這部作品最後大概都會冒出這樣的疑問:「到底是誰殺的?」
  誰殺了她.jpg  東野圭吾的這本<誰殺了她>就如書名所呈現,是一個問號。在閱讀前的介紹上也有提到,這是一本沒有說出真相的作品,目的是要讀者來推理看看。
  一直都頗欣賞東野的我對於他出這招多少還是有些意外,不過更是顯現了他構思行文的自由性;不僅是書寫角度多樣的作家,更會在文學上創造新鮮感的寫手──雖然這部作品存在於他成名前的長久陣痛期中。
  推理文學在早期會被稱為是通俗的、遊戲性的作品,以所謂文學來評斷這樣的文學;不談那些自以為文學的頑評(反正都歷史的痕跡了),解謎或是遊戲性倒是真的,但通常都是作者在真相揭發前給讀者一份挑戰書,欲勾起讀者探索故事中要素進而推理出真相的動機,結果我想大部分都直接翻到接下來的最後一章吧……東野這本<誰殺了她>可就是真格的讓讀者推理的作品了。
  故事在於都會,算是點出十來年前的都市樣貌,感覺上呢……好像也沒差多少,呵。相類的人際情節現在也常出現:三角戀的相互衝突。故事就從被害者的視角進行,帶出可能的動機,接著,其兄前往拜訪,至於發現陳屍在床的她。從命案現場開始,本作的線索就一一呈現出來了。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偏執狂.jpg  關於這本<偏執狂>也是曾覽目數次卻沒帶走的作品,那時候剛讀推理小說,到處看看有注意到喬瑟夫•芬德,在舊書店也常見到,大概是書背的歪字有了效果,但我還是到現在才讀完。
  這是本……很精彩的作品!
  臉譜早期的犯罪推理小說好像都會請唐諾導讀(還是消毒?XD),這本是芬德首本作品,不例外。然後更不例外的是讀到快昏的介紹文,我覺得放到後面好像比較好,我讀完才大概能體會唐諾是在扯什麼飛機。
  饒了我吧!真的會想略過您的導讀啊!
  我想應該不是他的緣故所以讓後面的故事讀起來特別順暢才是……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曉得若與他當面聊聊會不會很有意思?
  京極夏彥。幽談.jpg  
  這位知名的日本妖怪推理作家所傳達出來的思維與解釋曾讓我大吸口氣。透過小說,他想告訴讀者的不全是故事中的奇詭以及最後的謎底,而是刺下一種思維中的針,讓願意多去思考的人察覺那隱隱作痛的關鍵,然後,或許會發現更多。
  <幽談>是京極夏彥的短篇集,不是推理而是恐怖小說,不過,我想就如書名「談」,並非是種故事性的文學,而是接近傳述性的經歷──我想這讀過就明白,可以感受到他並不能說是種「故」事。
  若抱持著想讀恐怖、嚇人的小說來閱讀恐怕會過度期待──我指的是一般常見的鬼啊怪或是噴血一類的樣貌,不然真的說來的話,這部作品不僅恐怖,而且可能還直接拆掉讀者所認知的一切,又或者說,直接告訴讀者:思維的地基是在何處。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說真的,我也不想標題打這成款,感覺好像是無理由搞笑的推理小說一樣。這一切都是翻譯的陰謀啊!
  每次讀新雨出版社的書難免會有一些怕長疙瘩的感覺,我個人是很欣賞這出版社強力支持日本推理作品的出版,但是在書的物質面上總會有些怪怪的問題,像貫井德郎<不要說永別>這本讓我感概萬千的傑作裡面出現一堆莫名奇妙的疊字與多字、內田康夫<十三個墓碑>不知所以的換行……其他錯字就甭說了,實在不曉得要說什麼。藍色密室.jpg  這回則是鲇川哲也<藍色密室>的翻譯問題,基本上整體的翻譯很不錯,也沒錯字,詞也OK,但!譯者到底有沒有思考過日本與我國對話語氣上在文字表現的不同?我實在不太相信鲇川本文會有這種感覺,就是……說話的句末歎詞,像是:啊、吧、呢、唷……等等。我不是很懂日本文學,但大概知道日本人說話的尾巴都會有些特定或是習慣的語氣詞,只是……這部作品的翻譯屢屢在話語的最後出現唷呢啊呀,這對讀起來的感覺影響很大,或許本文是如此,但以日本語來說很正常,變成中文就會怪裡怪氣的,像,殺人案發生時對話還在那邊「我有唷。」、「這是他的唷。」……請問是在唷三小東東……如果是啊還是呀或呢倒還好,「唷」這個詞在一些情況上會讓人感覺不倫不類,就像都有人死在你面前卻有心情對警察撒嬌一樣。
  總之,希望台灣的譯者要譯得準而不是照本通翻而已。
  這本<藍色密室>是短篇集,把其中具有顏色性質的這篇故事拉出來做書名而已。每一篇都是很典型的「殺人事件」解謎,那,偵探都是貿易商星影龍三。以我現在讀過的偵探來說,他的「氣燄」規格還不小,比起全日本跑透透的內田康夫筆下的淺見光彥,星影簡直被警方當佛像請教了。另外,撰寫的角度就是鲇川本人,所以他還透過這一層作出許多自嘲,那,我想,強調最多的就是他「很愛看美女」,所以每一篇都有美女!只能自行想像。
  故事的結構每一篇都略有不同,不過由於這本算是密室的集結,所以往往都是出現某某人在房間敲門不應的狀況。反正碰上就代表八成有死人在裡面。若是把狀況攤開,倒是可以好好一篇篇試著解解看,說起來,謎的結構都是許多條件與人際錯綜的重新組合,單看是否能排除掉許多先入為主的想法。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失控的玩具.jpg  <失控的玩具>是我所讀的泡坂妻夫的第二本作品,但是首本的長篇。早已素聞此日本推理作家的大名,而在讀過<亞愛一郎的狼狽>後也覺得頗有意思,不說他是以解謎為主的本格推理作家,光看故事就會感覺出濃厚的謎題趣味。這部<失控的玩具>就「謎」的概念上還有著雙重的意義,因為故事就是玩具與機關,加上推理,可想見是謎上加謎的故事。
  本作的結構來說就是故事與炫學的結合典型,不過<失控的玩具>中對於玩具與機關的歷史淵源提及得很自然,另外還是頗讓我覺得有趣的話題,所以不至於會有種利用炫學充塞的感覺;另外,關於這些背景故事是有其道理的,與事件的主軸概念有很主要的關聯性──有說本格強調詭計與解謎,甚至會有種「拿掉其他部份就會只剩裸露的中心詭計」的說法,我並不認同,因為故事的創造得看「整體」,我的意思是,將其他所謂詭計之外的部分綜合才能凸顯出詭計的深度,因此本不本格只是一種形式界分,只要兩者合力有巧妙的演出就會是有意思的作品。
  故事的開端是求職,一下就錄取然後呈現出當代日本「小企業」的特色,我倒還不曉得有辦法一張桌子跟一支電話就是間公司。緊接著委託上門,開始追蹤的過程中出了意外,在這一開始的部分還蠻詭異的,因為意外是「隕石」引起──這裡是種很特殊的「動機」設計,同時開啟往後事件的無法制止性。
  <失控的玩具>若本文(我看不懂日文)與原文相同,那這名字用得很妙,除了涵蓋故事整體外,也涵攝了事件的「關鍵」,進而創造出相當特殊的事件現象──這部分就不多談了,與主要詭計有關。
  繼隕石砸死人後,製作玩具的馬割一家接連出現殺人事件,且件件離奇,凶手是如何辦到?其外,神秘的螺絲屋與過去的玩具歷史有何淵源,機關連著機關,沒法定位每個零件的所在就無法知道事件的驅動為何。人心也是複雜的機關呢,只是我對於故事中女性的一些應對覺得有點唐突……大概只能解釋成主角很有男人味又很帥……嗯呃……拳擊手嘛,嗯哼!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提起偵探,十之八九會想到的首人大概就是夏洛克•福爾摩斯,這位家喻戶曉的名偵探吸引了眾多的推理讀者也引領了許多從者,不少在柯南•道爾後的仿作或續作生生不息。我所讀過的諸如他孫子亞德里安以及密室之王卡爾合作的補足短篇集<福爾摩斯的功績>、赫洛維茲的<絲之屋>另外就是日本推理之神島田莊司的諧諷作<被詛咒的木乃伊>都是,當然還有很多是我沒接觸過的,而今我所讀完的是史恩•皮考克所撰寫的「前傳」,也就是描述福爾摩斯成長歷程的少年故事。少年福爾摩斯 烏鴉之眼.jpg  
  嗯……老實說,福爾摩斯風靡百年卻到近來才有顯著的「前傳」性質作品有點意外(不曉得過去有沒有,但可能就算有也不成功),不過大多是延伸或是穿差也可想而知,畢竟那樣的寫法才有華生當作後盾。
  要怎麼描寫福爾摩斯的少年?我覺得不是件簡單的事,基本上夏洛克•福爾摩斯的種種特性在當年代算是個怪咖;到底是經歷過怎樣的生活與學習才讓他成為冷漠卻又富行動力的觀察推理狂?若從這部分想,柯南•道爾好像是替往後的創作者出題一樣,所以我認為皮考克的這一系列作品的首部曲<少年福爾摩斯-烏鴉之眼>算是頗成功的。
  烏鴉是本作的中心形象,福爾摩斯給與作者的樣貌是隻烏鴉……似乎也能這樣說,在我的想像中,福爾摩斯是個高大偏瘦然後有個勾鼻子看起來不好親近的大叔。烏鴉嘛……是有這種感覺,另外,在倫敦,這樣的禽鳥可能更具代表性(像日本的話,烏鴉就完全是不同解釋了)。利用烏鴉以及關鍵的烏鴉習性推理,這個發展主軸很有意思。
  福爾摩斯的個性是用了些歧視性的背景出來的,這也有解釋的意味,不過卻具有猶太人的血統……嗯……這不可否認是種「公認聰慧」的一族,不過突然跑出來有點唐突,但其實我不曉得原作的福爾摩斯是否混血?只是思考一下道爾的身世,我想他會主張是純英歐系的人種才是,呵哈。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你愛到吐.jpg  新堂冬樹這本<愛你愛到吐>是間接讀到的,有時候認識一部作品是在意想不到的狀況下呢。
  書名揭示了內容,「愛」與……「吐」。書封與書腰的介紹與警告讀了就知箇中原由,新堂對於令人有些反胃發毛的描寫相當獨到。
  先說說我對整部品的感覺,認為上呢,是很有意思也很傑出的作品,首先得充分理解的是,這是部「第一人稱」的性格擴大,也就是說內容在相當的部分上會衝突到「常理」,這部份我覺得頗能刺激思想的,也是討我喜的地方,因為與我思維所得是很近似的:一個人就是一個世界,每個人都是從自己的世界去認識周遭。
  四則所謂「變態」的愛的故事,性質都有些不同。第一篇<半藏的黑痣>完全表現出以自我角度解釋世界的「極擴大」狀態,你可以很明顯比對出自己藉由文字描述想像出的半藏以及他自己所想的自己的樣子,這是一種奇特的黑色幽默而又夾雜著令人作嘔的情感。這就是他所認知的世界。
  在半藏的故事中除了她自己對於自己名字與身上特徵的「心態轉嫁」之外,主要的兩名角色更是一種社會性的描寫,亦即,表面上在第三者之前的行為與善意會不會有其他目的?而實際上又是怎麼看待對方?這裡與半藏的心理狀態有些對比:前者的扭曲單純以及後兩者的設計心機,摻雜出來的就是令人悚然的詭異故事。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夜行.jpg  我想,東野圭吾<白夜行>這部作品不用我來多說名氣,甚至我一直被提醒該讀讀這部東野的強力鉅作,結果一直到現在才完讀,而震撼也才開始盪漾於心。
  讀完這部作品後,反覆思索,有個點讓我有點難以釋懷,就是書的封面──呃,因為我覺得原版有剪紙圖樣的比較貼切故事,反倒是新的乍然好看卻不如原本的有深度。好吧,只是封面而已,我好像太囉嗦了。
  <白夜行>的故事圍繞在唐澤(西本)雪穗與桐原亮司身上,兩者的交點在於故事開始的一起命案,但是,這個交點卻很模糊,反倒之後像是兩個不同的家庭因為一場殺人事件而各自有了改變與不同的人生走向,這個部份,正是東野圭吾魔術的開端。
  兩人的存在透過敘述就好像一明一暗的兩線情節,雪穗的超然完美以及亮司的機智狡獪,在全然不同的環境中發展各自的故事,但最初的連繫讓人讀著就評價著兩者的人生,一直到在第三者閱讀的立場上隨著故事漸漸查覺雪穗的完美隱藏著難以言喻的畸形。
  到底圍繞的雪穗的發展是出於什麼動機?她又是個怎樣的女人?不幸只是一種偶然還是設計?東野圭吾算是隱約把答案拋給讀者,但原因跟動機卻一直都在原點而無人知曉。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距離上回這樣寫寫文章、讀書心得之類的已經好久呢!有時候不得不作出些選擇,特別是選項有衝突的時候;不過,最終是無法放下對推理小說的愛不釋手,所以這兩本有趣的短篇作品騰了我二個月多才讀完。
  鬼使神偷.jpg  妙手神偷.jpg  <鬼使神偷>與<妙手神偷>兩部是集結著世界短篇推理之王愛德華•霍克筆下系列角色的作品──小偷,尼克•費爾威。還說他是最受歡迎的角色,嗯嗯……這無可厚非呢,就許多層面來看,小偷的生涯可能還比偵探令人引人遐想與興趣。
  說到推理小說中的小偷,我想通常第一個會聯想到的應該是盧布朗筆下的亞森•羅蘋。羅蘋以他獨特的俠紳士風範與巧妙的變裝與瀟灑的舉止風靡著讀者,因為過去我也真覺得他帥呆了,甚至想像著他就會覺得福爾摩斯會變成老頑固的形象……呃,我想這也跟盧布朗故事設計有點關係。扯偏了,<鬼使神偷>中的尼克•費爾威在形象上應該也近似羅蘋,不過手腕與行動上則比較「切實」一點……呃,我想應該說,不那麼幻術般的手段,而是類似魔術一點,運用了許多人類基本感官上的誤差來達成他要的效果。
  費爾威這小偷除了手段簡潔巧妙外,還有個怪異的類似座右銘的東西:專偷不值錢之物。這可怪哉,一般的想法上小偷不為了錢或有價值之物還會為了什麼?但費爾威就是秉持著這信念,同時這信念也多少保護著他的生涯,另外案子還不少!因此,短篇之王霍克的巧思就從這地方很與眾不同地碰觸開來。
  兩部各七篇總共十四則故事,每一篇的目標都稀奇古怪,什麼福爾摩斯的拖鞋、生日蛋糕上的蠟燭、撲克牌中的黑桃四……等等,其中甚至還有要他啥都不偷的怪委託。委託人到底有什麼目的?這部分更耐人尋味是因為費爾威所費不貲,兩三萬美元在那邊跑,因此,背後的謎團就更有意思了──因為通常人不會作無利之事。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福爾摩斯先生收.jpg  感覺有點自己要跳開自己曾想過的「原則」,這回的閱讀心得拖了一周多,不過……其實之前就有讀過卻沒寫的,哈哈,像米澤穗信的<再見,妖精>當時完全沒想到要寫,後來才發現怎少一篇。
  最近的閱讀可能就是偶爾之為吧,接下來打算好好面對自己的方向;許多狀況有些脫於設想,所以就好好運用手邊的資源吧。
  嗯呃,上周讀完的是這本<福爾摩斯先生收>,這部作品算是常駐排行榜的書呢,我想不外乎與書名有很大的關係;試想著,飄過了百來年,有一封信寄給福爾摩斯?這會是怎樣的故事?那……結果是……單純就地址而已。
  其實多少會覺得作者麥可•羅伯森是想用這當噱頭,不過故事的進展倒也是有相關──我想是,用這一個特殊因子讓故事的深度與結構有了截然不同的風貌,這一招還算不錯,只是真的就是只有地址的關連而已……就福爾摩斯來說。
  一封感覺上是童言童語的信的背後有著什麼?這讓美國洛杉磯與英國產生了連結,更讓一名律師不顧自己的生涯跋涉,甚至是落入龐大的陰謀之中,就情節的張力來看,是頗不錯的。劇情的發展與傳統的福爾摩斯截然不同,屬於近代的犯罪小說,重於調查與對犯罪的嗅覺(畢竟是律師),整體說來,是頗有動感的故事。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艾伯比的終點站.jpg  會讀到這部作品是種意外性,碰巧在舊書店遭遇到遠流的「謀殺專門店」好幾本任君選擇,我看了看,決定拿這本介紹起來有些趣味意思的<艾伯比的終點站>──呃,其實另外還有拿一本<宋戴克醫師名案集>啦,呵。
  麥克•伊尼士是我不曾聽聞過的作家,就簡介來說,他是個大學者,也因此創造出「掉書袋」風格的推理小說。
  所謂「掉書袋」就是搬出學識,這有點像是小說中的炫學,不過我覺得以字義來說,「掉書袋」比較像是藉機賣弄──好吧,兩者很像,只是「炫學」說起來比較正式,而「掉書袋」似乎比較具有隨性性。
  好啦,這下可好,都還沒開始故事就先說本作有一堆學識賣弄。嗯,介紹也說別擔心,這部作品並不是靠著一堆知識成為經典,而是作者運用他的學識創造出「文字性強烈」風格的推理小說;呃,我想這是一種文學的駕馭,伊尼士並不是照「資料」或「知識」宣科地把那些東西放進去,而是讓這些知識很活地出沒在故事的人物與對話之中。風趣地運用「書袋」,是本作「掉」的方式,特別是這部作品更圍繞在百科全書的作者身上,就這一點的結合,成就了本作。
  故事的開始就像一場玩笑。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n 12 Tue 2012 17:12
  • 與雨

嗯,這樣標題之下的內容似乎得跟雨有許多種不同層面的文學接觸,然而卻只是我傍著雨聲醮著心墨胡寫些的東西。

 

氣候啊,當真動輒有問題,雨也成了放假標準,等同於颱風呢。

一早就到郵局去,分信到八點多才確定了今天停班停課,現場陷入一片歡呼聲中,不過不少人都希望可以的話把一個段落的工作完成,我也不例外,否則隔天的量就不知道會有多少了。我個人是把信都分完了,現在有想著之後的狀況與配套行為。

會釀成災難的雨就真的跟牢籠一樣,不過對我來說只是多了些淅瀝的音效而已;或者可以說不那麼「豪」的雨讓我在小陽台愣呆著更有番風味。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概是最後的招呼.jpg  頗難得,呃,雖然我小說、書看得多,但並不常讀「散文」。可能個性孤僻之類的有關,呵。這回,沒太多考慮就買下我相當欣賞的日本──推理──小說作家東野圭吾的散文集<大概是最後的招呼>。
  好一本書名,取得好像寫完他老兄就準備去跳樓一樣;實際上則是他對著散文告別,不外乎就是之後要扯也不曉得要扯些什麼,不如直接變成小說?但,雖然東野這樣說,搞不好又一個十幾二十年後,會來本<忍不住再來個招呼>吧?
  東野圭吾的生平我想就不多說了……我說的生平是指他的小說生平,對於他這個人呢,在這本書中有很有趣的描寫,能先透露的就是:他可不是十項全能出身的。
  東野寫他小時候、過去總不離「普通」二字,不過字裡行間其實透露著他會成為作家的不同之處,至少,他具有獨樹一格的特色,另外,就是有種搞笑天分,這對於文字間的琢磨有一定的影響呢──字句會比較活絡。所以,國文成績好壞跟往後寫不寫得出好文章沒有絕對的關係,不然你覺得東野是哪種科系出來的?理科欸!嗯……其實這部份我覺得他有點在諷刺(好像書中就有直接諷刺)教育,提到這點,台灣不遑多讓,搞不好還「青出於藍」。
  成為小說家是東野的一種堅持性,這真的是很有意思,他呢,屬於那種有興趣就一頭熱且能熱不久的人物;意思就是,「堅持」是他成功的秘訣,不過,有辦法在推理小說中堅持就真的不簡單,再以他所寫的題材來看,其實他堅持的不單是推理小說,而是對周遭的觀察與轉化進而成為他的作品。不堅持就不會有他以及現在翻譯過來的諸多傑作,因為東野過去是出了名的專被文學獎欺負的作家,他生涯一直到過了二十年才來到喜馬拉雅山般的高峰上,在此之前,雖有愈來愈好的趨勢卻還算是在低波中浮沉。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懷錶中的女人.jpg  這回呢,我總算又多添了一筆台灣推理的作品。
  伍臻祥。這名字曾聽聞過幾次,不過就台灣推理文學來說,似乎不是很直接能聽到的名字;我心裡留有閱讀他作品的打算,不過一直到今天才實現,這本書還是好友郢漩出借的。感謝她讓我認識了如此傑出的台灣推理作家。
  <懷錶中的女人>是陸亦秦系列的第二部作品?故事中提到些許前部作品的因緣──就算以第二部作品來看好了,本作的文筆、故事流暢、人物的對話環節相當傑出;這樣的反差是我沒想過伍臻祥曾是文字工作者,我本來還以為是初出文壇的小生呢(我好像沒資格這樣說吼!)。
  故事如名,一開始先點出一場攝影展,提到了「那個女人」。氣質如此特出的女人映在恆久的底片上,雖然展出照都被收買了卻還留著最後一張,也因如此成了往後事件的關鍵之鑰──很有意思的開場,雖然在許多故事中也用類似的招數開始,但<懷錶中的女人>不僅是物,還繫在人上。
  雙線劇情。台北與上海,兩個地方代表著相當靠近卻又很尷尬的國度與世界,在這裡,伍臻祥透過故事帶領我們多認識了國共內戰時那世界的小縮影,雖然這是後面才多少提到,但我卻覺得感覺深刻。或許有點一解過去不懂周遭親人總對本省與外省有情結的謎吧?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當年福爾摩斯探天下案時拿的是放大鏡,放大腳印、痕跡、紋路,從中得出一連串肉眼難以串連起的線索;很接近的時間,另一名偵探用上更細微的工具──或者該說,就算福爾摩斯用顯微鏡也只在實驗室,可沒像宋戴克醫師直接萬能箱就把整套顯微與鑑識工具都變出來哩。
  宋戴克醫師名案集.jpg  宋戴克是名醫師──法醫,貌似當年代這職業有點奇貨可居的味道,畢竟有一篇故事點出刑事現場怎能容忍業餘的蒙古大夫。他相當有科學精神,對於現場的狀況可以說是解析之後再連結,這一點與福爾摩斯的想像連結不太相同,宋戴克得要每個微粒乖乖就位才會看出事情的原貌。醫師看的不是人的病,而是死亡現場的的「病因」,連故事的設計都採用「醫師」的方式,也就是說,這種倒敘的推理模式就很像是事後醫生的診斷,讓早知道病症的讀者了解不是有因就有果,而是因果之中還有看不見的線索們。
  本書收錄六篇故事,就介紹看來,奧斯丁•福里曼也是以短篇見長;六篇故事自成經典,或許可以說是近代鑑識型推理小說的先驅呢。
  倒敘的故事模式讓我們一開始就知道事件的「可能」真相,會這麼說是因為其中有一篇竟然還留了懸想的結局。先知道結果在推理小說的結構上是蠻奇特的,因為本質上解謎的東西應該是從一團謎中慢慢撥雲見霧才是,但倒敘的方式都知道答案了,還玩什麼?嗯……能玩的還很多,因為「謎」並沒有解開,事實上,即使知道「結果」卻還是不知道「結局」,誰說故事開始的兇手就一定會被活逮法辦?又,一開始不是兇手的人又怎麼在故事慢慢揭曉線索時全身而退?
  宋戴克逼出事件真相的手段可以說挺「未來」的,咱們當代的鑑識我想還比他精密,不過就當時來說,要發現、重組可沒這麼容易。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