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連城三紀彥這名字對我來說有點突然,就我過去所知的日本推理作家中不曾聽聞過,因此對於他的作品的閱讀還真是有賴郢漩的介紹──非常熱情的介紹。

人造花之蜜  本書<人造花之蜜>應該是連城首本中文譯作(推理方面)。讀之前看了看作者簡介,才知道他過去是偏言情的作家,中途曾出過家,年過半百後寫出本作,難道出家有助於推理小說的創作?曾得過直木賞成了一個賣點,在我閱讀的過程中覺得這獎項的獲得並不意外。

<人造花之蜜>故事的軸心在於綁架。綁架的題材在日本小說中算是各家各處皆有所著墨的,我所讀過的有:東野圭吾<綁架遊戲>、天藤真<大誘拐>、岡嶋二人<99%的誘拐>、法月綸太郎<一的悲劇>……等等,以上作品都是基本綁架款(?)的變形作,也就是說,「綁架」的概念基本上只有聳動而沒有新意,因此小說的描寫就得有其特殊之處。<人造花之蜜>相對於上述我閱讀過的作品來說又是一種特殊的形態,因為你說他是「綁架」,但在本質上卻少了「綁」的暴戾感,說是「請人來作客順便收錢」還比較貼近些。

「醞釀」是這部作品很有意思的引導法,在一開始只是於超商中的「差一點綁架」事件,但這起事件從被害人口中出來的又「不是綁架」。這一個先導像是種扭曲的定義,先問問讀者:「要說綁架,到底該像什麼樣子?」

一段時間後事件真的發生,但這回又是模糊不清的匪警談話對決,作者跟「綁匪」在一國,警察、家屬與讀者另一國,真的搞不懂到底對方是要做些什麼?前段的綁架算是我讀過綁架類型故事中最讓我摸不著頭緒卻又興味最濃的。隨著「綁架」的進展,人性與人際中的諸多線索慢慢被抖了出來,這才開啟了包裝下的另一層謎:再一場似綁非綁的「綁架」。

讀完這本小說後不得不佩服連城三紀彥對人心的揣摩與故事的結構搭建,特別是日本人在一些根本的傳統概念上造成的面子阻礙使得事件的細節成了犯人的應用工具;故事的結構的轉折對讀者的勾引性也很足,讓人摸不清事件面紗之下的真相卻仍想一窺究竟。

蜂在本作中是種象徵物,也引出「女王蜂」的形象。她創造出以騙局構成的窩,飼養著被她挑撥到弱點不得不隨蜜而去、引蜜而來的工蜂。嚐先讀過一些他人的閱讀看法,說這主謀的背景不清楚,但基本上在故事中後段的自白信中已經很清楚,這就類似巴菲特的自傳那樣,是要多清楚?啊不就文字上那些人事物,而文字之外的描述是作者所要塑造的,如此方有女王蜂神秘的韻味。

最後一個章節:最後,也是最大的綁架。是這部作品的特殊收尾,首先呼應著前段向警方宣告奪取贖金的方式,再來就是讓讀者在思維中迷路:為什麼要多寫這篇?而事實是,從多方面看,這是再一起的接續綁架、利用前面事件為材料的真綁架、綁架式的敘述詭計……各種猜想隨選一個,讓女王蜂的設計與演出捲走最後的勝蜜。

資本、規則制度下的扭曲與貪婪是本作所要凸顯出的一部分,透過綁架更甚透出人在財益與情親之間的掙扎,特別是某些「私財」所引出的內心糾葛。「到底拿不拿得出贖金」成了自己與罪惡的天人交戰。

綁架的犯人通常給人最大惡極的形象,在法律中擄人勒贖更是殛罪勝於殺人,但這部作品卻給出相反的印象,甚至會想隨著犯人起舞,如同故事中還成立粉絲俱樂部那樣,或可說她是劇場型的亞森羅蘋吧。

在已然有諸多綁架名作之後還能有此「綁架傑作」,這是更讓我佩服連城三紀彥的一點,甚至這部<人造花之蜜>的複雜度、深度是有過之而不及,讓讀者不到最後無法得知連續幾起的事件最後的目的為何?被害人贖了什麼回來?而女王蜂與那一群工蜂又採了什麼回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