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東野圭吾 (3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嘆氣的標題寫得其實是讓我讀得捧腹的幽默作品──東野圭吾的<超•殺人事件──推理作家的苦惱>。超 殺人事件.jpg  
  東野圭吾是不標準的作家但卻又是很標準的「作家」,不標準是因為他不像其他作家的領域那般「精」,但標準就是他真的是寫他想寫、能寫的東東,沒有任何限制──問我他應該是寫推理小說的吧?對啊,是推理,但選推理是因為「推理」這項成份非常有趣。東野可不想寫出平板的東西,至少最後他會揭開一個你可能沒揣想過的謎。
  <超•殺人事件>是東野的黑色幽默作品,過去我曾讀過<名偵探的守則>,要比較的話,<超殺人>格外好笑,不過這兩者探討的層面不同。
  <名偵探>是推理文學的特色,<超殺人>則是文章出版的議題。東野圭吾把寫作上會碰到的怪狀況漸進式地誇張化,是諷刺、苦惱卻又讓人會心甚至捧腹一笑的趣味傑作。
  <超稅金對策殺人事件>:這一篇很好笑,為了「節稅」結果把一大堆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通通扔到故事中,整個故事的轉變簡直是不可思議的笑彈,且看為了申報核銷而讓故事從北海道跑到夏威夷的這一段「作家改文大冒險」。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書名就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推理小說中,綁架是個很有趣的題材,不過若只是單純的警匪對峙,那去找新聞資料就行,頂多在小說中多一些刺激的情節描述。「綁架」的有趣會基於相對策略暗鬥,若另外有更深沉的設計會讓讀者欲罷不能;東野圭吾也涉略了這領域,同時宣告是一場「遊戲」。綁架遊戲.jpg  
  主角的設計是相當重要的一環,主人翁佐久間是一個善於算計的廣告公司企劃人,不僅在工作上,生活上也很精準地過,對於人生之於伴侶,他的結論下得相當簡潔──為什麼提這一點?因為這與真相有相當強烈的關係。
  因自認設計完美卻被批評得體無完膚的企畫案的佐久間想對委託人進行報復,無意間碰上從該豪宅偷跑離家的千金,兩人命運的相遇開啟了這一場遊戲──各有所需,決定架構就是「綁架」。
  佐久間精算著所有可能性,假想對方可能行動的一切,自行布局外也讓同行的樹理加入演出,也就是說,這是一場綁架犯與被綁架人合夥進行的綁架策略。故事中運用了許多資訊工具,網路留言成了當中的主軸。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重要的是得照規矩來。
  若人人都能照既定的規矩行為,那麼爭端的發生可能性就會少很多,只是很遺憾地,公開的規矩終究是外在之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規矩,特別像趕時間時,命令者的規矩會比交通之類的規矩來得讓人想要遵守。
  天使之耳.jpg  <天使之耳>是東野圭吾的短篇作品,林斯諺的序文就本書的架構提出一個有趣的特色:相關性的短篇。本作雖每一篇都是不同情節,但同樣都是在探討交通問題;東野圭吾在跋文也點到怎會創作這樣的故事,足見他身為作家的潛在因子,也透過這樣的短篇表現出他故事特有的風格。
  以台灣的角度來看,我想若說日本的交通風氣比台灣好應該有許多人會贊同,然而交通性質的問題仍是必然的存在;就好像大家會覺得北歐是個環境良好、適合人居的人權好國家,但史迪格.拉森就透過<千禧系列>告訴只看外觀的人:屁!這裡終究是「人」創造出來的世界。<天使之耳>透過道路交通上的幾種狀況變化出各個短篇,除了故事性外,其中還有更需要思考的現實性──尤其台灣有更多的「隨性」交通呢。
  首篇是本書的大傑作。一場死亡車禍中到底哪一方觸犯交通規則?雙方各執一詞,其中直接的證人竟然是個盲眼少女,到底她的「聽力」能否代替眼睛成為「目擊者」呢?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總是會讓人感到一陣窒息。
  黑色是神祕的代表,同時也具有吸引的重力,因此當黑色加身在人的身上時就會覺得對方可能帶來了某些消息──不論好壞,都是凝重。
  偵探俱樂部.jpg  東野圭吾真的是個很有意思的作家,這回在<偵探俱樂部>中採取了不同的推理小說寫法,這裡的不同就是:真的是請「偵探」出面「調查」案件。
  推理小說不免會跟偵探、警探的出現劃上等號,而處理事件的這些角色們通常也都會有各自不同的鮮明形象,所以故事之尾就會期待那獨特的偵探大顯身手,用他(她)精明的目光及清晰的腦袋破解事件。<偵探俱樂部>其實也是如此,不同在於,你會更有「請偵探來」的感覺。一般推理小說會琢磨在偵探的辦案過程,但本作卻是重在「等待」的過程,也就是雖然也會期待偵探來解開事件真相,但你並不會看到偵探大搖大擺地調查事件;站在當事人的周圍,會有種「這就是偵探」的感覺。
  除了黑色的神秘紗氣之外,俊男美女似乎會讓神祕更添色彩,這是因為人會因此想要靠近,如果來的是乞丐、老鴇的黑西裝……那我看直接要轟出門去了。冷漠沉靜的帥氣偵探加上俐落確實的美女助理讓這部作品更添深邃,接著更重要的是……他倆是沒有名字的。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前的分門別類讓讀者有所指標來選擇,閱讀中的分類多少會讓閱讀存著期望,不過先簡單了解作品再讀或許會好些,甚至就歸零讓作者的文字帶你進入他想同你探索的世界。先帶出此段是因為東野圭吾雖為推理作家,作品也都標上推理小說之名,然而他所表現出的故事往往是超乎一般認為的推理之外的;或者,這麼說好了,東野圭吾的「推理」並非只是單單故事與事件的來龍去脈,而是人物情感與行為的共鳴分析,是讓我們知道「此人為何」的推理。本作<黎明破曉的街道>更是如此。黎明破曉的街道.jpg  
  <黎明破曉的街道>這書名在讀前一直讓我猜測,為什麼要取這樣的名字?在黎明破曉的街道發生了什麼事?黎明破曉是一個清新的時刻,給人的感覺有好有壞,好是在於又是新的一天即將開始,壞呢則可能是殘缺的睡眠以及不捨那溫暖的被窩──在將醒的時刻會是有其他特別的人或特別的事麼?因此,這部書名可說是東野圭吾作品命名中最妙的一本。黎明破曉的街道可能正趕路著從溫柔鄉歸家的男人,他們得回去「清醒」的地方並讓一切仿佛跟過去的正常一樣,前幾個小時只能是場夢境,而這樣的夢境或許已成為他人生翹翹板中孰重孰輕的承受端。
  外遇。
  這是個旁觀者與當事者感覺起來風味差異極大的名詞,或許也能稱之為人的關係中擁有最大影響力的筆劃。故事從一名男人若自白的口吻中開始,他過去總嘲笑著那些外遇先驅,不懂為何他們寧可半搖半毀原本溫暖、穩定的家庭而去遷就外頭的狐狸,然而一旦自己也一腳陷入柔軟的甜膩,他終於懂了,同時他的世界也改為建築在這不穩定的地基上。
  外遇並沒有誰對誰錯,對錯的產生是因為人求穩定的特性,也就是說,為了讓人所構築的社會安穩,因此許多關係必須有個協定,這尤其對女性是種保障,呃,我並非有性別歧視,而是生理上的特性則必然有此推演。婚姻是把兩人的關係穩固合一,進而讓社會的認定而使用資源與保護,但這些說穿了都是人自行的設定,設定就有可能會碰上意外的參數,要如何解答成了矛盾的議題。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參者.jpg  對東野圭吾這本<新參者>有興趣不乏因為廣告因素,當然我本身頗喜歡東野圭吾的作品,不過目前的條件讓我馬上下決定是他的迴響帶來的結果;另外,被稱為本作先導的<紅色手指>帶給我的衝擊也是主要影響之一。
  簡單樸素的敘述力能引出深深的感動與感嘆,我想這是東野圭吾作品除了多面多樣性之外吸引人的主要因素。以家庭的情感作為探討,<新參者>呈現了許多平凡卻又迷離的風貌,衝突性的溫暖浮動著一起原因不名的絞殺,讀完後完全是種「人際與家庭間就是因為簡單而難解」的感慨。
  <新參者>是一部結構很特殊的作品,雖然是短篇連作,但並不是循序性的連作,而是網狀。透過一起事件將所有關係人相互間的連結給表現出來,而各關係人又各有不同的故事,非常有意思;另外,這部作品呈現出不同的警察辦案的風貌,通常故事中的線索與關係的追查三言兩語就能帶過,而<新參者>中都成了主要角色之一,這使得原本看似簡單的事件立體化也複雜了起來,許許多多不同的理由造成了中心環節的「人性失誤」。
  許多事總難說出口,無奈卻也實在沒管道可抒發,但確實是想要有所反應,因此反射性的表裡不一就鬧得滿屋風雨──其實總是為了家好。
  事情如何決定對錯與本質上的認定如何相當關鍵,關心與愛不能放在放縱與保護之上,因為若是其中有所錯誤那麼未來就有很大的機會萌發,屆時,將覆水難收。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野圭吾真的是位「精彩」的作家,何以用「精彩」來形容?因他筆下的故事模式變化萬千,且還不能全說是他刻意營造,而是他打算敘述與描寫的人物角度渾然天成地讓故事發展起來。東野不會有個標準格式去安排他的文字,而是格式必須屈服於他心中筆下所呈現的因果,在本作<湖邊凶殺案>因此讓我感受道不曾見識過的故事安排手法。
  湖邊凶殺案.jpg  說起來頗有意思,剛讀完的宮部美幸的<理由>連接著東野圭吾<湖邊凶殺案>兩者都讓我感到文體的巧妙。
  湖邊會是個郊遊休閒的好地方,而故事也是從此開始;湖邊大多也是個因水氣豐沛而易生霧的所在,故事亦是在霧中摸索;湖邊有時因它的天時地利人和而有吞噬與沉默的效果,故事到最後就帶著讀者陳思湖底。
  四個家庭與一名老師的湖邊讀書會因為一位外來女子的加入產生了緊繃的漣漪,在高談闊論「對孩子好」的話題之下潛藏著不可告人的陰溼手段。
  凶手一開始就揭示,然而不僅故事主角,連讀著也絕對會納悶:是什麼原因能讓在場所有人口徑一致地選擇毀屍滅跡?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色手指.jpg  經歷了本作東野圭吾的描寫刻畫,心中晃蕩的程度讓我意想不到。許許多多現代社會的家庭問題在<紅色手指>中交織成了令人發悚的故事。一連串的連鎖每個細節都需要我們多去觀察與感受,否則誰能說那一觸即發的危險性不會降臨在自己身上呢?
  <紅色手指>是東野圭吾筆下名刑警加賀恭一郎的系列作品,對於這警察我只讀過<惡意>,他特有的冷靜與從容在本作中讓我有了更深的感觸,同時相對比的心中的情感也在這部作品中留下衝擊人心的反證。聽說加賀粉絲很多,我想這一點無庸置疑,就他清晰地思辨與窺探得出細節的頭腦與言語都能讓熱血青年立志當警察啦!
  家人溝通問題、青少年人際關係、失智老人、逃避現實……等等常見於社會上的問題構成了一起「謬殺」的案件。當犯罪者是自己家人時,該要怎麼處理?一切掩飾都逃不過警方追緝的情況下,又該作出怎樣的選擇?
  加賀與其父惡劣的關係與其家庭的過去與事件發生的家庭成了對照,關於此,在書末的跋文中寫得真好。許多表面上結構看似正常的家庭其實內在根本就是殘破不堪,人無法面對實相而只是想盡辦法掩蓋一切以為天下太平的話遲早會導致無可挽回的悲劇。
  事件從一名國中生勒殺一名國小女童開始,這個十幾來歲的男孩從小就被溺愛養大,其個性軟弱不堪,出外就是被欺負,回家馬上被呵護,如果出什麼問題父母馬上就會幫他擦屁股收拾善後,這讓他習慣了「無須負責」的心態,因此在鑄下大錯後他選擇的就是馬上逃避,認為栽進遊戲的世界裡其他現實的一切都會與他無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東野圭吾來說,推理小說創作十來年歲月終於能夠有所抒發,且這抒發的點正是推理小說本身。
  名偵探的守則.jpg  <名偵探的守則>本作還真的是「破格」之作,類似先前在電視上看的「魔術大破解」。東野圭吾藉由「名偵探」天下一與「兩光警部」大河原的搭配大戳推理小說之洞。其以幽默諷刺的筆法與鋪陳描述著各式各樣推理小說的元素,內容讓對推理小說頗有認識的讀者苦笑又有些頭痛、同意卻又想要反駁(例如別破壞推裡的夢想或理想),但其結尾卻又不失東野推理小說的特色!他想要表達的就是別落入被認定的推理小說的常規與窠臼。
  本作可說是羅列了常見的推理元素,首先出現的當然就是總引人入勝的「密室詭計」。在第一篇以「密室」為基底的案件裡天下一與大河原對於這詭計顯得很無奈,但既然「作者」如此設計也就只好硬著頭皮破解。讓我感到有趣又很妙的地方在於天下一正要對大家公布密室的狀況時兇手自己就先自殺了!結果呢?誰還管他密室怎出現的,大家一窩蜂的就是趕緊處理兇手的屍體,全把「名偵探」給晾在一旁,說真的,就一般人的心理來說,兇手都確定了也掛了密室怎樣的就不重要啦!最後天下一「盡責」地把狀況解釋連我都感到汗顏啊!
  每一篇故事裡「名偵探」與「華生」都會在準備進入事件之前跳出來跟讀者與作者對話,內容不外乎是探討「這回又是推理小說的什麼梗」,語氣充滿揶揄,且有些狀況還暗示著讀者八成已經知道了!呃……結果我並沒有全都知道。不過雖然總諷刺著詭計的手法,東野圭吾對於詭計的安排並沒有胡亂拼湊,沒有出現兇手說:「我就愛用這招所以才用啊!」的狀況(要說有也算是有啦……像是那把整棟房子當成覽車的詭計,這招有點在影射島田莊司……),且仔細看來能察覺東野圭吾之所以能成為推理作家的理由:驚人且有趣的鬼點子。
  是的,本作雖然不屑一堆古成的推理點子但東野創造出來的伎倆是有辦法更延伸出去成為新的故事的!撇開不在場證明那一篇,因為我就如同裡頭人物說的一樣,作者附再多時刻表我也不會去看,為什麼?因為我是台灣人……但房屋平面圖我可是會看的!其他的手法像是氫氣球、移動覽車以及尋線破解狀況都很有意思!你明知道東野在這一篇會搞什麼玩意兒但你終究會驚喜,這算是本作最巧妙的地方之一。故事最後也戲弄了古典推理的結局,像是克莉絲蒂在<羅傑‧艾克洛命案>中的那招,想不到這僅能出現一回的技巧有其他人使用!(東野之外)而東野借用再加上敘述型詭計變成了只有本書才有可能造就的狀況,只是到最後把「華生」跟「名偵探」通通推下海是顯得比較做作就是了(即使如此還是用了「先入為主」的掩飾手段)。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流星!快許個願!
  對於東野圭吾來說,他的願望不僅踏實地成就且還比流星來得閃耀,更甚於流星的地方在於:他的創作力始終不怠。
  流星之絆.jpg  <流星之絆>是東野圭吾的代表作之一,眾多作品中的此本能見度可說數一數二。我想除了因為過去的鋪陳與成果的迸發(<嫌疑犯X的獻身>的大成功)外,流淌在簡樸文字中的情感更是引發讀者共鳴的關鍵,這就無怪乎本作一出版就被改編成電視劇,也成為人提到東野圭吾時不得不點到的一本佳作。
  故事一開始描述著一對兄弟計畫半夜去看流星雨到幼小的妹妹哭著要跟的地方讓我感到溫暖。看著哥哥的膽識與智慧協助視哥哥為標的的弟弟後又保護著妹妹溜出去,如此幼小卻堅實的情感(雖然算是做壞事啦,哈哈……)挑起我的回憶,因為內容裡的三兄妹跟我與弟弟、妹妹還頗像的,當然性格之類的全然不同,只是兄弟妹間的情繫卻是那麼相似,三個小個頭大步走的景像真是歷歷在心頭。
  這一場偷偷摸摸的流星雨行動在天候不佳的情況下遺憾收場,卻哪裡知道難過萬倍的狀況就在家裡等著他們:被殺了……他們的父母竟然在他們偷溜出去看流星時雙雙遇害。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同導讀提及的,東野圭吾早期的作品分類上算是本格派,故事中詭計機關是相當明顯的特徵,然而人物情感的描寫與隱喻琢磨出的謎更讓人留有印象,說東野是之後轉形,不如說他在推理文學起步之時就已然有此基底。
  白馬山莊殺人事件.jpg  <白馬山莊殺人事件>僅聽書名感覺就是某某暴風雨山莊出現了殺人事件,而封面提到「鵝媽媽童謠」更讓人感覺更加本格,那實際上呢……事件與手法到了最後反而頗次要,暗號的解碼與人性糾葛才是主軸。
  故事大綱是一名喪兄的妹妹同他朋友一起到白馬的鵝媽媽山莊,目的是想解開哥哥死亡之謎。啟程前得知每年的這段時間前往山莊渡假的人總是相同的,這裡就下了個謎:是為了什麼才齊聚呢?結果這部分成了營造氣氛的討論而已,之後並沒有說明,我想這是因為對於美好事物與場所的習慣吧!如果是我或許也會很喜歡那座山莊的感覺。
  鵝媽媽山莊名副其實,莊裡的房間掛飾上都有一首鵝媽媽童謠,且在客人間流傳的謠言在山莊的某處藏著寶藏,而關鍵可能跟童謠有關。
  關於鵝媽媽童謠我是在讀過范達因<主教謀殺案>中才知道的(此作也因此手法而成為經典),藉著小說讀過去幾首,感覺雖說是童謠,內容卻不免有些驚悚,比方說某某某掉下去之類的,可能小朋友與大朋友閱讀時解答的感覺不同吧。小時候在玩遊戲時會唱的<倫敦鐵橋>原來也是鵝媽媽童謠!在本書中得知後感到既懷念又新鮮哩。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宿命.jpg  標題長這樣是出自我第一時間的決定所寫,接下來的心得部分可能會有點落差吧!再讀完<宿命>書跋後(凌澈所寫)補足了不少故事中無法全然提及的深入想法,也就是呢──凌澈在故事後的解說實是切中要點,因此讓我有種「我想寫的東西都被他給涵蓋所以變不出來的感覺」,哈。
  如跋文所提,東野圭吾這本<宿命>可以視為他寫作生涯的轉折點,雖然我並沒有讀許多他初出道的作品,但從<放學後>到<宿命>之間的故事就內容與書名來看應該是被歸在本格的作品之中(如果要去分的話,人就是喜歡分類),而<宿命>則是表現出東野現代作品雛形的轉折作!(為什麼的話就讀凌澈的跋文吧!寫得很棒)
  <宿命>的故事在表面上其實很平淡,能引起衝擊的大概是受害者為該地區的企業家,不過在實質上牽扯到兩名自小就將對方視為競爭者的男子之間無可悖逆似的命運,另外在兩人之間又插入了一名受到「命運之繩」牽係的女子,這名女子更是介入了兩人情感的拉扯之間。
  兩名競爭者的立場在長大後因為案件的關係成了嫌疑犯與欲破案者的狀況,各自隱瞞的背景秘密成了真相推手,然而也因如此使得在真相之前讓案件更顯錯綜。本作在故事的最後就如同東野在書封上提到的「他喜歡的結局」不出他總安排的詫異範圍,這讓整部故事的完整性有了交代,同時也給故事的破案主人翁更悶的答案,讀者如我就只能莞爾一笑,還真是「宿命」啊!
  人嘛,總會給任何事物一個名稱或代號,而最大的設定會出現在自己的過往與連繫過往的未來之上,也就是常會聽到的:這是命啊、宿命不可違、我的人生就是這樣……之類云云。因此人就喜歡占卜與算命,若藉此可以得知走向那真是再舒適不過,沒錯,就是「舒適」,不論出現的「未來的命運」好壞,只要知道了其實心裡都會舒坦,因為「先知」破除了「未知」的疑惑,所以可以知道,「宿命」這名詞還能給人安定感,同時可見人總在尋求的就是心裡的安定感,即便自稱熱愛冒險與變數之人也是,因為這一點就是在填補心中不安定的坑洞,換句話說就是如果他們不冒險、不接受變化心裡就會有一大塊疙瘩或是缺塊。人的所作所為就是希望能填平往前走的任何一足腳步。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使命與心的極限.jpg  使命是什麼呢?或許可以說是一件能讓自己義無反顧去完成的事、一個自己無論如何都要秉持原則的領域。我認為使命不是誰給誰的,是自己給自己的。讓使命逼近完美就能不讓自己在最後一口氣之前還吸吐著問號。
  東野圭吾這本<使命與心的極限>探討著決心立於一個職位之人該怎麼完成自己的任務,倘若碰上了與自己有恩怨情仇的人,那麼自己的「使命」會不會有所動搖?
  我的答案跟東野圭吾的結論差不多。只要真是自己的「使命」,那不論什麼情況都會堅持到底,沒有任何因素能夠動搖!
  故事中的人情關係錯綜複雜,主要的角色牽繫在醫生與警察之上。原則上醫生的使命是救人,警察的使命是維持社會秩序與處理危害社會的事件;醫生面對的患者竟是自己有利害關係的人時會怎麼處理?警察到底是破案與穩定狀況重要還是功績重要?東野藉著故事裡人物的表現明白地告訴讀者,同時也諷刺著社會上許多攀附制度卻只思上爬不思處理的人們。
  相對於其他作品的情節、機關設計,<使命與心的極限>使用淺顯流暢的文筆勾勒出各種立場的人性,著重的推理層面在於「動機」之上。怎樣的動機推動著人作出怎樣的行為,醫生與警察有著自己的使命,而犯人則依侍著仇恨,雖然所採取的是避免他人捲入的手段,然而這樣持續性衝動的恨意所捲起的悲憤暗漩是更強的。報復真是他人生中必要的「使命」麼?或者他應該更仔細去感受身周更能讓他走下去的使命感。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或許用「千面寫手」這個名號來稱呼東野圭吾較合適,不過他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這句話:沒有我不感興趣的題材。(或是沒有我不寫的題材)
  近幾年來東野圭吾的作品在台灣的代理出版相當熱門,能感覺出這個名號掛上去的書能賣得多好,最初我也是就著他這大名讀了與他第一次接觸的作品,帶有些許靈異風格的<瀕死之眼>。瀕死之眼.jpg  這部作品了然呈現了東野文章的特色:樸實真切。文章就是要讓他腦中的故事表現出來,沒有必要就不會有額外的詞藻來修飾,重點全都放在了「故事」之上!
  <瀕死之眼>的故事頗有意思,不過還不足以讓我印象深刻,之後經過<迴廊亭殺人事件>到<徬徨之刃>我才更加了解他故事的設計與取材的擴展力!
  徬徨之刃.jpg  <徬徨之刃>這本書給我的衝擊不小,內容提到了「法律」的嚴肅問題,到底真相有沒有辦法透過法律給與受害者家屬一個公道?這個大問題往往都會浮在螢光幕上,而通常這道程序帶來的生死折磨往往好些年,所以……至恨且凶手又有特殊保護的情況下,要採取什麼行動?故事中東野的描述讓我激動不已,機乎是一氣呵成讀完,而後有些評論提到「太過偏受害者」、「法律公信力」……之類云云,我只能說那些人對於人性的掌握程度實在不高啊……這題外話,在其他文章我已有所提及。本作就是東野取出他所見社會上之事來化成牽動人心故事的一例。
  東野圭吾的作品絕大部分是推理小說,那推理小說的特色就是結局的意外性,這一點上,東野的表現也令人驚艷!往往讀者以為一切瞭若指掌之時,真相就從一旁殺出,不到結局前幾頁根本就沒辦法摸清一切,這一點我在<迴廊亭殺人事件>就體會到了。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被人熟知的特點就是:被察覺的真相往往只是冰山一角。(這句用在<十一文字的殺人>中的話反而有被我看穿真相,哈……)本作<惡意>更是完全表現此招的傑作,無怪乎這本書被列為東野頂尖的作品前列。
  惡意.jpg  說實話,開頭的案件的描述與情節的變化相當普通,在許多層面的描寫上讀者大概能察覺故事可能的走向,甚至開始沒多久案件就結束了!這麼快就結束?那後面那堆紙頁是寫些什麼東西?難道是短篇連作?我也沒想到<惡意>這部作品的精華完全在於「動機」之上。將偵探推理故事裡的「動機」描述得如此透徹,目前看來這部作品可以說是超上乘之作!
  到底為了什麼讓一名暢銷作家被殺?而他又是一個怎樣的人?他與周遭的朋友的關係該如何解讀?巧妙的計謀竟然從這一般人可能馬上隨便推斷就自認看出的要素構築而成!
  凶手在殺人之後不久即被刑警加賀恭一郎給看了穿,只是巧妙破解不在場證明詭計的部分正是凶手精妙的計算之一──不,該說每一個被認定的步驟推演全在他的算計之內。這是我所見設計最巧妙且深遠的陰謀,它的重點不是再讓自己擺脫兇嫌的身分,而是「製造動機」!
  如何設計?就請君一讀這本精彩大作吧!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異變13秒.jpg  本來想先寫寫東野圭吾這位作家,但最後還是決定先就這本<異變13秒>寫篇心得。
  我相當欣賞且喜歡的作家的這本新作繼他的大作<嫌疑犯X的獻身>後再次給了我不小的震撼。說起來,<異變13秒>較算是科幻性質的作品,若套入推裡的話,算是變格派的吧,哪一派也不重要,而是在此可見東野圭吾近幾年在作品上的不同嘗試,顯示出他的思維與筆的規格有多寬廣!
  本書的基準建立於相當令人摸不透的狀況,故事開始就出現了關於宇宙、黑洞、能量……之類的宇宙科學的語言,說某黑洞產生的能量將會波及到地球,而地球會在影響的13秒內出現時間躍進,又或者說有13秒的時間會平空消失,這聽起來有些離奇,而下文又說因為所有人事物都跟著越過13秒,因此原則上「世界」不會有什麼改變,因為所有人都同等改變就等於不變,但!在時空的研究中,某些條件達成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影響!
  三月十三日星期五,下午十三點十三分十三秒影響到來!
  刻意用了十三這個在西洋世界表徵不吉祥的數字,且把所有數字都套了上去,頗有預告了世界末日的味道,而之後面臨變化的人也剛好十三人,究竟是怎樣的命運齒輪嘎轉著他們?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幾天還是唸書的日子,不過說實話要讓我全心全意地讀書還真是不容易。小說是無論如何也難以停止的一項娛樂──即使是我近期才察覺的。

既上回「嫌疑犯X的獻身」後,我再度寫下這一篇相當於讀後心得的散記(根本就是讀後心得吧!),而作者,想不到是同一人:東野圭吾。

對於他的作品,我的感覺都很深刻,也就如同每一本小說前的導讀所提到的,東野圭吾並不使用華麗的詞藻,只用筆尖清晰地描繪出他所要表達的故事,這一點跟松本清張是挺相似的,但整體的故事感我個人認為東野圭吾更深刻地抓住流竄在期間的感覺。

不曉得是否為第一次;印象中好像沒有想這樣幾乎是一口氣看完的小說(因為昨晚看了將近一半),東野圭吾得這部作品「徬徨之刃」讓我無法停下持續翻閱的手指,因為故事內容就跟我現在學的法律有相當的關係。

徬徨之刃.jpg  「徬徨之刃」是在敘述一名女兒被幾個未成年犯人擄人、強暴、施打毒品後致死的父親為了復仇而決心不依靠警察與司法,獨自去處決兇手的故事。就如同這本書的標題,在他殺了第一個犯人後,在遭遇第二人之前曾陷入是否自首的猶豫,畢竟復仇的終點並不能回復過去曾經幸福的日子;警方也是,在得知加害少女的兇手是如此慘無人道,甚至不知悔改,那到底是要阻止那父親犯下殺人罪行還是希望他就比自己早一步除掉他?記複雜又尷尬的情緒貫穿了整篇故事,面對似乎在司法之下無法被完全制裁的兇手,擁有選擇權的人們該怎麼決定?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來應該要唸書的。

今天是星期六,早上不小心(應該是故意的吧?老兄?)從七點多拉長了兩小時多到九點才敲了腦裡的醒鐘。如果每天都這樣,那我在人生裡後悔的次數恐怕會更多得數不清。

在這裡我先稍微否定一下開頭的那句。我還是有先唸書,也就是照我之前所想的起床可以先寫寫法條、讀讀法條、想想法條……當然最好就是用奇蹟的腦細胞將他們完完全全地吸收到腦裡,但我想我仍只有在認識的程度而已。照著之前先對自己訂好的進度,抄寫了一大段,鬆筆,過了幾個恍過時間的舉動後,拿起法學大意,不過這東西看了幾段後心思就無法專注下去。

我想是鬆懈了,往日那種悠悠哉哉的心態看來要改掉確實有相當的難度,不過還能怎辦?如果唸書的感覺不是那麼好,那繼續唸下去會讀到心坎兒裡的我想也是有限,只好稍微發個呆,然後就想到昨天晚上還沒看完的推理小說。

嫌疑犯X的獻身。嫌疑犯X的獻身.jpg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