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紅.jpg  簡潔俐落且短促有力的書名就這樣吸引了我。深紅。還沒翻閱,甚至連書封的介紹都還沒讀之前,我就彷彿看見血紅色一層一層地埋淵直下,深到不能再深。
  這是一部探討著社會、司法、媒體對受害者與加害者的遺族與家屬造成多大影響的作品;後半部則是透過受害者僅存的一名女兒想見見加害者亦僅存的一名女兒的心裡糾葛。
  故事開始就扣人心弦,這條心弦宛如連絡上女主角的心跳──到底她家發生了什麼事?
  四個小時的車程、四個小時的猜想、四個小時的等待、四個小時的回想、四個小時的……折磨。最後來到的是殘破家園結局,那四名死者,竟還無法端詳其遺容,那樣的場面,試想我在當下該情何以堪?生命裡的一切,全死了,躺在她的面前。
  這裡還沒有任何紅色,但在那白布之下的慘劇……可以想像,現場要多紅有多紅。
  到底是為什麼?難以不痛心的讀者到了下一章,就看見兇手自白的陳情書,就在此時揭露了這社會上人與人爾虞我詐的交流,以及在這樣的交流之下出現了怎樣的鬼魔。
  原本兩個和善的家庭因為金錢與保證的問題陷入錯誤的連鎖,為了保身而設計的手段點燃了殺機。這一切與判斷及溝通的能力形成關鍵的拉扯,如果能在其中的一個環節好好思考、尋求協助,或許事情就不會發生,然而,就如同社會上即使知道這樣的道理,事件仍層出不窮一樣:理論終是理論,人與人之間有太多或厚或薄的隔閡,更加上自尊與自負,就算話說得再好聽,衝突依舊難免。
  在心裡受到無法承載的傷害又無法適當宣洩時,恐懼將化為原始的殘暴自被稱之為「道德」的人造概念之籠衝出,進而釀成悲災。
  必須自詡為公正中間人的司法在故事中的判決說明有些話還蠻啼笑皆非的,然而,若以「人」自以為的基準來看,他也只能那些說了,畢竟法律要依法理與一般社會的認知,關於個人的精神判斷與狀況分析只能做為參考,更何況檢方雨辯方的相互拉扯,往往一個狀況的一個解釋變成好幾種形態。
  司法將評判自私人置入公家之中,若說得諷刺一點,就是成了案件外的第三者之間的言語遊戲──往往如此,不是嗎?
  更較於司法糟糕的就是媒體。媒體可以說是力量最強大的單位,然而面對事情與狀況只會想讓傷口更深、波及更大而已!應該是要藉著傳播的力量安穩社會才是啊!不管是加害者或是被害者,及此兩者的相關人士都可以成為媒體的砲灰,難道人就這麼喜歡茶餘飯後對著那些受傷者吐充滿病菌的口水麼?顯然是的。
  唐˙德里羅在白噪音這部作品說了:我們想要災難,我們需要災難,甚至我們還倚賴災難,只要災難是在別的地方發生。
  因此媒體就要大肆渲染災難,並且將相關單位與人士通通逮出來鞭笞,即便該單位或人根本就與事件沒有直接相關,或者就算相關也牽扯不上社會利益與權益問題,這樣對嗎?為了銷售跟收視、收聽,就把「人」當作工具利用,媒體到底有沒有抓到重點?
  針對事情要知道重心何處,當出現一個可以轟炸的對象的時候,所有好聽的「同理心」或「同情心」就蒸發了?這樣跟小孩子常說:那人有病喔!大家不要跟他交朋友。的想法不是一模一樣?「幼稚」這個詞恐怕造出來多餘的,因為看似多數本性就是如此。當然,這其中跟人類的自我保護有很大的關係,只是身為人就要理智地去衡量,而不是流於沒有意義的金玉良言。
  不論加害或是被害哪一方的家屬都需要理性去看待他們,因為事件也有可能在某一天降臨在你或你的周遭上。血親血緣並不代表被稱之為「罪惡」的基因就會延續或感染,要知道,將人給壓榨的多是社會,而社會是什麼?就是由人組成的!
  故事的後半部描繪著被害者遺族女主角的心理變化,原先充滿恨意的她想看看在同樣經過八年的時間,該名加害者的遺族女孩過得是怎樣的生活?在她心裡的黑暗之流蠢蠢欲動,紅色的血緣因恨而深,在演變成具有殺傷力的洪流之後,她才被良知喚醒,告訴她該做的是阻止悲劇,而不是一昧地復仇、重現悲劇,且復仇的對像還不是當年殺害他全家的人。更何況加害者遺族的那女孩當年也承受了相當於那「四個小時」的悲慘,成長的過程會是更坎坷而無不及的。
  兩個女孩最後成了好友,雖然女主角始終沒透露自己的姓名,但最後離別時兩人的吻別(人與人的親密表現……別想太複雜)象徵著可愛且互相包容的和解,在惡與恨後成了愛(友愛)不正是人能表現的最美麗的部分?
  被害者與加害者因血而有了羈絆,但這一份關係若繼續牽扯非必要的仇恨,那紅色就會愈來愈深。人需要多自我思考、想想一切的歸因與責任,無端的嫁禍與牽拖只會形成無盡的深色循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