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嫌犯 Meg Gardiner 美國. 春天出版
右邊安全!
左邊安全!
全部安全!
破門程序讓狀況在控制之下,人好抓、事情好處理、案件好辦。然而在不明的情況下,那就沒一處安全了。
年幼的凱特琳多少也耳濡目染了身為警探的父親從業的內容,即使梅克.韓吉斯並不想讓籠罩彎區的恐懼影響到女兒,犯人的兇殘、狡詐已不是他能夠對付的。
連環殺人犯的作案只會因為被逮捕與死亡結束,因此,當水星符號再度呈現在死者身上時,示意著過去的惡夢捲土重來。這次,繼承著父親血脈的凱特琳接棒調查重啟的事件,到底遺留著詩意謎題的水星殺手「不明嫌犯」到底是誰?真正的目的又是什麼?
這是一本如果讀過許多部有關連環殺手元素就會覺得蠻「典型」的作品,參考的可能是故事中也有提到的懸案「黃道十二宮殺手」。
殘虐殺人、殘留謎題、殘缺的過往,以及終究殘念的調查。跨過二十年再行的辦案解謎是本作的特點--
典型風格的非典型的連環殺人犯。
作者應該是女性?筆下的凱特琳儼然具有些宿命的特質,從緝毒組(通常女警好像不是緝毒就是風化)因為水星謀殺的相關性而來到兇殺組,還從邊緣的新探員靠著解讀與判斷達到主導地位,更不用說後面的發展很巧妙地貫串了整個故事;情節裡的女性也都不簡單,打暗號跟解謎……老實說是有點刻意,但情節的力道很加分,特別是到了最後--
終於明白為何會是「不明嫌犯」了!
推理與不推理完全影響著最後的結局啊!
喜歡追補神秘連環殺手與兇殘謀殺現場的不可錯過!
大稻埕落日 譚端 台灣. 木馬文化
毛主席萬歲!
根據本書顛覆的歷史狀態,我國小的時候可能還會喊出這個標語。(其實現在也是啦,毛小孩萬歲!)
《大稻埕落日》是譚端的作品,也許有人去過或聽說過「偵探書屋」,他就是個有將偵探閱讀抱負試圖實現的作家。
這部作品恐怕只有身處特殊政治地理型態的此地能成,即,將時空平行來看,當年國共內戰勝出的是國民黨,退逃到台灣的是共產黨。共產黨治理下的台灣,會是什麼樣貌?
這就得從河裡的一具浮屍說起:
肥胖、金牙卻不是落水遇害,背後中數刀不說,連下體那肥鳥都被剮走,這會是單純的尋仇謀殺?還是在糾舉風氣瀰漫的制度下的制裁?或是……潛伏在暗地裡的勢力搞鬼?
農民發現、農民報告、農民被質疑,最後農民被引到打混摸魚還抽著菸的偵查組,剛過酩酊的偵查組長李振源決定接下命案。
身為台灣出身、受過日本教育還是被批鬥殘餘的富豪人家子弟,李振源秉持著自己的專業才站穩腳步,但要處理一起開始有株連現象的疑案,暗地裡批鬥的浪潮開始席捲。到底,在這樣的社會中要如何找出真相?又是誰需要真相?
李振源是一支針,作者透過他穿針,將這假設的平行時代發生的總總給引線出來,織成一部--
諜對諜的政治兼刑案調查大作。
這部作品我覺得很奇妙,可以說是一種設定系,但因著時空背景的調換而具有政治性與社會性--將對岸過往的經驗做為發想,形成共產在台灣會產生的狀態,透過此,也是批判制度導致的荒唐慘劇。
跟著李振源的腳步從各單位的虛與委蛇、暗箭傷人到最後自己被大規模批鬥搞得山窮水盡,最終在將自己覆上各種色彩後才看出事件背後真正的顏色,這整個過程實是柳暗花明。
故事隨著與過往歷史不同的演變走著,閱讀的感覺比較像是政治歷史小說;在後段的情節發展算是一種順水推舟,應該也是考究過曾經的歷史去衍伸的情節。
這部作品我花了比較長時間讀,除了剛好買了《葬送的芙莉蓮》目前整套單行本一發不可收拾之外,本作基於背景就是共產主義的文學,讀起來我是有點煩躁,因為不可免的是一大堆的標語與起頭萬歲。 另外推理的部分李振源確實有獨到的觀察,但本質上他是被各個勢力「推」去「理」另一邊的人物,在塑造上也有些英雄主義的模式。
倒是在文字與敘述上,本作相當棒,字裡行間的構築都很到位。
對政治與歷史有興趣,想一睹全然不同的過往台灣的,完全可以一讀。
最後是關於整個排版的疑問,雖然不影響閱讀,但本書出現不少隨興隔一行的現象,還有字不見以及標點飛到尾端的現象。
謎題師 Danielle Trussoni 美籍義裔. 商周
感謝商周出版提供的試讀機會,這本《謎題師》非常好看,即將在六月出版。人物與謎題能如何推動情節,令人讚嘆的呈現就在此了!
謎題師,即謎題的專家,能夠解開謎題亦能創造謎題。這也許需要數十載的培養,而麥克.布林克經歷那一瞬的創傷,就此開啟了超出尋常的視角:
後天學者症候群。
他能看出所有謎題的脈絡也能創造遵循脈絡的謎題,那麼,上帝是否也有脈絡?在本作的開端,那規律、圍繞著希伯來文的整圓中被命名的就是「上帝謎題」。
受到紐約州立矯正中心心理學家莫賽斯醫生的邀請,布林克前往監獄探一場謎樣的監。
委託人是受監的殺人犯潔絲.普萊斯,她憑著印象畫出了一個謎圖,為了解開其中的意義找上了聞名早報謎題領域的謎題師。
本以為僅是協助型態的委託,卻沒想到會面產生的強烈連結讓布林克不得不陷入謎案的調查:當時離奇的死亡現場,犯人真的是潔絲嗎?她畫下的圖是哪種謎題的部分?賽吉宅邸的事件因果,隱藏了什麼秘密?
他不得不隨著謎團行動,然而他會是開啟千古謎題的鑰匙,還是撲火墜入地獄的飛蛾?
讀了就能一睹上帝謎題帶來的戰慄。
這是一本非常好讀又精彩的「謎題」小說,這裡的謎題就如書名為「Puzzle」,開頭關於這部分的講解可以說非常有啟發,不僅將故事中呈現的謎題圖示展現,更是在後段故事中將諭示秘密先行鋪設。
作者Danielle Trussoni是義大利裔美國籍,我覺得挺有趣,這也是一種「疊加」的狀態呢!
故事相當流暢,且每一篇的轉折都會讓你一再翻閱下去,這其中最大的關鍵就在於「人物」。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想法跟因想法而生的行動,行動也是基於立場而起,人與人之間到底要如何才算取得信任?或是在某些行為上導致關係的破裂?你會隨著布林克的判斷朝著謎題而去,也會隨著他的解譯避開危機。
透過內容還了解了關於謎題的構成、後天型學者症候群的態樣、「瓷器」這個現代常見卻在過去宛如煉金術地位的知識,以及更不用說的:愈逼近上帝謎題,那處於神秘與現實的連結,這當中存在著的精妙邏輯有多令人驚嘆。
讀後我也對過去西方宗教的神話有了新的認識,也終於了解希伯來文獨特的地位──說到這個,故事中有提到「戈倫」,最早我是在〈靈異教師神眉〉某個復活泥的故事看過,而我玩的遊戲裡面也有戈倫石人的兵種,沒想過這也許不見得只是一種幻想呢!
謎題是理性且可解開的,而神秘似乎是相對的?那兩者疊加的上帝謎題又是如何?
科學與神學,從過往的背道而馳到如今漸行漸近,這不只是那些知識網紅的理論範圍,也許在探究的過程中一直都在兩者線行上交錯,只是我們沒看出來。
這是一部懸疑、好讀又極富啟發性的傑作!
偵探的五個季節 逸木裕 日本. 獨步文化
度過這五個季節的都有所推薦,我也就來到2002年的春,在結束於2018年的春後,也忍不住推薦本作。
逸木裕《偵探的五個季節》。
榊原綠不知道什麼是沉迷,直到因為自家老爸是事務所的偵探,導致同學藉此試圖透過關係尋求探案上的協助,甚至到最後拜託她乾脆下海(?)。人生中總會碰到許多仔細想會怪怪的盲點,像是老爸是偵探就表示自己有偵探技能嗎?這連金田一一都不贊同,因為他隔代遺傳--但學校的問題可能藏著更麻煩的事態,綠只好接下委託,試試。
於是,在高二這魔幻卻彷彿與她無關的年齡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沉迷」。她想窺探「人性」。
〈虛假的女孩〉
受託調查老師的背景卻一路走往紅燈區,尚且拙稚的的綠反而陷入難解的謎團之中。
光彩的表面,皮下仍是屬於人的血肉,要看出人性就不能只靠視覺,得靠腦子,靠推理。
〈龍有餘香〉
調香師的課堂中出現了堪比黃金的龍涎香,卻在後續的聚會後發生了竊盜事件。一般貴重物品最終找到的情況下,失竊的「那東西」幾乎鎖定犯人,那麼,犯人會願意繳還嗎?
〈開鎖的聲音〉
有錢的普差男前來委託說是姿色出眾卻拜金的前女友所為的「騷擾問題」,調查後碰上了開頭關於竊盜宣導的教科書狀況:不牢靠的自行車車鎖。然而,為何斷了鎖卻沒偷車?儼然是刻意性質的騷擾。
以自己的判斷去接受別人的視角,是對的嗎?在自己的視角裡,真正想要透過調查得到的,只有真相嗎?
〈溜冰圓舞曲〉
餐廳裡的女鋼琴師結束精彩的表演後來到我的桌邊,只因我用眼神肯定了她的表現,她卻覺得若說「鋼琴家」那她肯定不適任,話鋒順著一轉,說起了一段過去在德國,關於「指揮家」與「鋼琴家」的情感過往……
結束關係的是醞釀不出的才能?還是醞釀成災的依賴性?
〈消失的水滴〉
受託調查事主妹妹遭遇的「色情報復」,是我這離開鷹架工、來到偵探事務所一年仍算新人的任務,偕同已有十二年資歷的綠展開針對所有線索的調查,然而對方隱匿資訊的能力之強令人始料未及。近乎白紙的調查會不會賠上事務所的名聲?又或者能在空白一片之中,察覺其中的關鍵痕跡?
這五篇故事,都是用輕巧的筆觸去寫,寫出你我都能體會的「人」的一部分;亦同綠所沉迷的,每篇的真相都在於「人性」--真正的人性,不是特別戴上眼鏡去看的那種,是用上內視鏡貫穿人的本質的、人與人連接的那一種。
讀的過程中我想可能你會早偵探一步發現真相,畢竟作者將一切線索的脈絡都展示了,但你卻不見得能看穿「真實」。
輕盈的筆觸卻有著相當深入淺出的人生觀察,我相信有人會特別在一些句子上畫上重點,例如〈龍有餘香〉中寫的關於「才能」與「天才」,直接展現了人最容易施展的貼標籤技能以及標籤之下的無奈。
五篇故事,作者透過文筆在其中寓寄了深刻的人性哲理。推理小說的反轉不見得要讓人瞠目結舌,在本作,你可以感受其中的尾韻悠長。
另外,五篇故事含有各種型態的職人呈現,作者的田野調查與訪問想必很周到。
相當喜歡這部作品,希望大家別錯過。
死靈之書 -台灣克蘇魯短篇集 秀泓、金柏夫、李笭、無言、寂冥. 新學林
克蘇魯+克蘇魯=本文照片。
克蘇魯神話算不算推理?直接否定不外乎是基於恐怖、幻想與不可名狀之眾情況,如此一來,何理可推?
我相當成分的同意,因為我目前讀過洛夫克拉夫特原著三本(奇幻基地版本)都沒有將心得放上,但有放田邊剛漫畫版的《印斯茅斯之影》心得,因為在陷入調查與解開謎團的過程,推理是存在的,更有甚者是這部作品有所解謎。
那麼,台灣克蘇魯神話文學濫觴的這本集作如何?
廣義上,是具有推理成分,特別是秀弘著的〈大千慈悲嬰仔母〉更是種典型,這算是有別於克氏的風貌;當然,狹義來說不能列入推理小說,僅是或多或少的元素。
〈大千慈悲嬰仔母〉秀弘
不擅交際的我透過交友軟體找到了理想中的對象 采渝。不曾有女性讓我有如此感受,只是,當她說「抱歉,那是我的孩子」的短暫片刻,不免讓我失落。
采渝是體貼我的,對我說起了關於「她的孩子」的緣由。
讀完這篇領頭作,我覺得或多或少得要至少讀過一篇克氏原著,不然田邊剛的漫畫也可以(原著仍比較好),因為這是一篇風格貼近但轉換為台灣風味的克蘇魯神話。讀過原著才能領略秀弘在敘述中的處理理由,也才能著魔於「最後的那一句」--對,如果是洛夫克拉夫特一定會這樣寫。
這一篇整體的氣氛是典型的「期待敘事後漸轉異常」的怪誕感,通篇的行文轉成台灣語文創造出克氏讓閱讀者感受到的堆疊,老實說這對閱讀稍有不利,但這真的就是克氏的調性。
然,就如我前有述那「有別於克氏的樣貌」。近期我讀到跳起眉的是逸沐裕《偵探的五個季節》中的第三篇以及秀弘寫的這一篇,某個比「克氏風格最末句」還讓我「咦」的情節!
不過,克氏風貌的敘事法也是本篇的一個問題(我認為啦),因為在原著中,述說者通常會是學者、考古人士、創作者……等等之類,本篇中應該是不具備,所以在「自白」的部分有些違和。雖成就了克氏的話語風味卻沒釀出逼開理智的反差,過於細節的敘述也會降低自白帶來的恐怖感。
〈酷麗兒〉金柏夫
一事無成的我蝸居在父母遺留給我的家。基隆的家、潮濕的家。
再怎麼振奮自己,周遭對我的不友善連帶求職不利,即將斷炊。
只剩下母親留下的粉餅--酷麗兒。
我覺得這是一篇奇妙的故事,有些黑暗童話的味道。
看了後記才想到這是共同世界的連動故事,在之前有點誤會故事的終局;而在理解之後,赫然發現這跟我之前寫過但未完成的某個點子很神似,但當然金柏夫的比較美好,我的則是會瘋狂打噴嚏。
這篇純粹克氏的感覺淡很多,應該是缺少典型的「神態」,倒是發展會有重疊的感覺:安心與憂心交疊。
貓的存在很微妙!
〈那塊土地的螢火蟲散發紫光〉李笭
吳博宣盼望著一個人生的巨大轉折(錢),但又揉掉了一張樂透,卻沒想到不相往來的姑姑居然留了一筆產給他?
那個地方,是表哥失蹤的土地;那塊土地上,飛舞著紫色的螢火蟲……
通常克蘇魯神話中有誰流傳東西下來都只有一開始開心,後來就會被神秘與詭譎給感染。克氏通常是留一個工藝品,本篇很接地氣的流傳了地契。
傾頹破敗的地方,有一卷神秘物還有遺留的難解日記,這些都是吸引人的克蘇魯元素。
到底表哥遭遇了什麼?那些紫色螢火蟲從何而來?又為何會引起神秘單位的注意?
我剛好順勢讀過上一屆臨淵齋的三篇,再次體會到李笭敘事的構築力,調查引起的神祕詭譎效果相當不錯。
〈龍神的祝福〉無言
雲夏來到亞利桑那州面試工作,內容是解讀石板,卻因此屢屢遭遇到蛇。
蛇的出現與神祕男子有何淵源?冥冥之中的牽引力到底是什麼?
這篇的題材跟蛇有關,提及的印加文明的羽蛇神。
這是一種克蘇魯表現方式,但我覺得作者整體的故事鋪陳比較理所當然一點,因果的呼應與銜接是直接放後段解釋,比較平也比較容易預期。
我個人是覺得克蘇魯還是要氛圍令人不適為好,我不是說蛇不恐怖,但這篇的蛇我是真的覺得不太恐怖。
〈夢途〉寂冥
趙夢澤叫醒了溫存在她身上的少年,讓他離開卻迎來另一個藍髮少年--不是人,而是一個無可名狀的存在。
她所尋求的一切,是真實屬於她?或者只是一種餵養?
一開始的敘事我有點摸不著頭腦,然後才知道原來少年是某尊「虎爺」,甚至是讓雷霆出動追查的標的。
到最後反而認同了一開始的敘事模式,這篇也算是五篇裡具備推理某條件的作品。
不過情愛小說與輕小說的調性比較強烈,名義上可成宇宙,意義上則較沒有克蘇魯類型的氛圍。
讀了後記,真心佩服創造出台灣克蘇魯宇宙的臨淵齋成員,我覺得在台灣要能維持住一個文創團體很不容易,甚至在文藝創作上,教育體系與社會態樣往往扯後腿比較多,因此,走出關鍵的一步並且寫出踏實的一部,是非常滋養的冒險。
本集作的五篇可以看出每個作者對克蘇魯各種面向的解讀,在得知後續還有徵文獎之前,我個人是正著手全面改寫過去的某篇怪奇小說並將我理解的克蘇魯融入,希望能有足夠的水準走進這個領域。
五篇作品,五種風格,好壞端看讀者感受。我的話,比較喜歡首篇跟第三篇,我覺得效果的營造上很有感覺。
這本集作會是一矗路標,觸手般標向著不可名狀的未知領域。
香江神探 福邇字摩斯3 捲土重來 莫理斯 香港. 遠流
系列第三本一出就直接放到待讀位置,這算不算特權?當然,只有「期待並且預期是精彩傑作」有的特權。不過這一放也一季要過,實是各種閱讀與事務交雜,總算是在一個契機之後《捲土重來》。
這契機在本部作品中也有出現,喜歡武打與濃厚香港風味的朋友千萬別錯過電影《九龍城寨:圍城》。
將英國的夏洛克.福爾摩斯港化,成為香江神探福邇以及其助手華笙大夫,莫理斯的精準的筆法與綜匯歷史而就的這個系列真的非常精彩,這第三部曲不僅是呼應著《歸來記》,更是把那年代的諸多背景巧妙地寫成六篇探案。
我對福爾摩斯系列故事沒法如數家珍,不確定是否每一篇都是取原著來改編,但除了首篇的回歸之外,〈八仙過海〉與〈驚天密約〉應該都是。尤其〈八仙過海〉不僅是拿破崙像的東方版,其中案情的曲折與整體的展現我覺得特精彩,是強大呼應的作品!還有令人眼睛一亮的武打,是的,那位高手翩然登場呀!另外我有些好奇稱呼,小說裡是「寨城」,但我一般聽到是「城寨」,意思當然一樣,然而中文有趣的地方就是表面上一樣,感覺卻會不盡相同,例如「分離」跟「離分」。
元素除了原著以及香港、歷史背景之外,詭計與謎團在本作中有各方位的展現:〈空樓魅影〉的幻影技法、〈巧還遺珠〉的行為推理、〈雷橋屍變〉的破解詭事、〈木氏謎墓〉的古詞解密、〈八仙過海〉的密碼背景以及最後〈驚天密約〉裡的盜取布置,特別壓箱這篇,很妙的詭計呈現!
故事因背景因素,行文帶點文言味,但不僅流暢易讀,還能認識不同土地的中文用語。歷史背景的套用上真的會讓人以為這不是虛構故事,相當巧妙!
這系列真的大力推薦,不單只是改寫,而是作者莫理斯在各方面上讓福邇 字摩斯 真實的存在。
持續期待!後續發展!
克蘇魯的呼喚 田邊剛 日本. 獨步文化
不管有沒有讀過原著小說,田邊剛漫畫的這本《克蘇魯的呼喚》真的能一窺這已然是創作宇宙的堂奧。也許當年克式只是想寫個來自別於人類世界的呼喚,卻因此成了對各式相依創作的呼喚!
為了整理已故考古專家叔父的遺物,瑟斯頓在其間發現了一個詭異的黏土版。篆刻著宛如章魚、龍與人類異形結合體的黏土版,結合一旁資料上的「克蘇魯教派」,那詭異的形體,就是所謂的「克蘇魯」?
資料裡的疑問引起了好奇,而好奇除了會害死貓之外也可能讓貓探知不可言說的世界--瑟斯頓就是那隻貓。
石板的來歷牽扯出相同雕刻像傳承的疑問,隨著過去海難水手的手記浮現,那不該為人所知的無可名狀之物,就此--
我讀過原著,克氏的調性旨在透過疊加的未知與不合科學、常理來造成壓抑的恐怖,以閱讀的感受來說,稍嫌沉悶,因此,透過田邊剛獨特的筆觸,真的能看見克蘇魯的宏偉與相乘的恐懼。
從背景的真實觸感來到人物臉孔令人不適的特寫,再到群眾瘋狂崇拜以及最後那一段詭譎萬分的航海,最終來到古神之城,人物的遭遇透過漫畫,不僅感受到人的渺小,更是體驗了文字不那麼容易讓人感受的空間錯亂與擠爆心臟的莫名驚恐。
直面 古神 的壓迫!
克蘇魯!伏塔根!
克蘇魯!伏塔根!
緊閉的門扉 石持淺海 日本. 如何
在我粗淺的經歷印象中,有兩位推理作家的「最好評」作品在市場上竟然難得一見(也許到現在有更多吧?),一位是西村京太郎《七個證人》,一扇就是石持淺海《緊閉的門扉》(似乎有簡體)。
至於好評來源真忘了,確實是有口碑在傳。
我是有在找,但未讀開始多到可能超出我陽壽能承載的範圍之後就隨緣了,未承想緣搭著車翩然降臨,感謝仙人 朱逸軒 的相借。
久違的大學聚會。來到這間豪華民宿的是大學輕音樂社裡「酒精中毒分會」的七名好友,各自對重逢有著自己的感動,約好整理完民宿、休息一番後集合聚餐。集合時間到,除了有原本從不遲到卻莫名遲來的人之外,說有好酒要分享的新山就此不再現身。
敲門、呼喊、內線電話……
在緊閉的門扉裡,新山是真的因用藥而沉睡?還是--
以上,是ㄧ般推理小說的開端。
那這本就沒什麼「還是?」了。
新山已經死了,而且翻開就跟著伏見一系列的密室謀殺布置。
犯人、被害者、手法……通通見光死,那還玩啥?
玩其他尚不知情的友人們,也玩你(讀者),看你有沒有辦法在群體中思緒最冷靜、判斷最精準的碓(順便問有誰知道這怎唸)冰優佳說出觀察之前,先一步推敲出:身為伏見共犯的你所沒有馬上察覺的破綻。
這是一本模式特殊的推理小說,是所謂的倒敘推理,不過是帶著「敵對意識」的倒敘,敵對的標的就是那冰雪美人 優佳。
感覺上有些宿命味的方式,但他們的關係又會軟化這層感受。
我覺得整體很有趣,為了犯案而掌握的一切細節都忠實呈現,就是那個動機我覺得有點「柯南」,畢竟某件事應該是會有基本的「那個」才對,不過以態度來看,人心往往無法忍受愈看愈不入眼的腐爛,縱使其不見得那麼嚴重。
故事中提到人體是種「零件組合」的概念跟我雷同,我甚至認為所謂靈魂也是集合來的。
推理的部分確實不含糊,不少細節真的已經呈現給你了。
文字好讀,但較缺乏緊張感。
至於結局……值得玩味。
《緊閉的門扉》呈現了極少見的推理場景,但這是在「推理」來說,勾心鬥角、話術對決、我預測你的預測……這類的故事應該不少,至少我現在有看的《慶餘年》就是。
這本目前應該還是難找,有興趣的,也許看何時有緣份上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