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靈之書
克蘇魯+克蘇魯=本文照片。

  克蘇魯神話在台灣有種浮出水面之勢。在好幾年前,我是透過桌遊《瘋狂詭宅》聽聞朋友提到「克蘇魯」這個陌生名詞,接著嘗試遊戲後才領略到:原來許多恐怖作品的概念由來於此。不過好奇歸好奇,還是把祂當遊戲中會召喚出的怪物神祇、領略邪教召喚意圖來看待,而後又經過《詭鎮奇譚》、《瘋狂山脈》等遊戲後才發現「喔呵!很有趣的背景概念」,於是,潛伏的好奇心讓我收了森瀨繚的《克蘇魯神話事典》看看。

  雖說沒有基底而去看「事典」是本末倒置,但也算是進一步認識這奇妙的宇宙;讀了才知道根本不是單純的怪物召喚,而是更宏觀、無可名狀的存在。

  OK,其實我也就讀過去,頂多覺得連「貓」都是克蘇魯實在有趣,直到近期,克蘇魯相關的文學正式被召喚了出來。

  我就這樣買了嗎?

  不,真沒有。也許是推理性質的閱讀像個卡榫,沒特別轉向克蘇魯神話(頂多就是又看到相關桌遊、聽聞之類),真正接觸的契機來自台灣作家暨律師的秀弘--

  的,哥德式犯罪懸疑型態小說《純粹理論 狂狷丞樹的滑坡實證》。在這本之前我還不知道秀弘這位作家,也是抱持著想看看他到底犯罪推理寫得如何--尤有甚者,更是抱持著低度期待,因為台灣許多作家、寫手呈現出來的推理小說簡直是災難。讀後如何我想毋須過多解釋,閱讀過程中簡直挖到金礦一樣的眼睛一亮,縱使結尾某些細節我持保留態度,但故事與文筆的能力極好,因此,他入圍第六屆林佛兒獎我不意外,還很期待,而作品更是符合期待……說回克蘇魯,即是,我真沒想到秀弘的下一本長篇居然是台灣的克蘇魯作品《深淵禮讚 詭秘穹宇的妄執演繹》,我僅以經歷過《瘋狂詭宅》的文本印象感受其作品中的情節敘述,是的,這真的是克蘇魯的感覺--是嗎?畢竟我僅有遊戲經驗,並不曉得到底H.P Lovecraft的原著風貌。

  於是,我因此收了奇幻基地的硬皮原著四本(單純因為我覺得看起來有FU,不然堡壘文化的評價好像比較好),直面克氏,然後覆核了之前的種種閱讀:沒錯,真的是克蘇魯。

  我這般迂迴泅泳,終於認識了深淵,也在此時,秀弘領軍展開了台灣克蘇魯神話的故事宇宙,也就是本書《死靈之書》。

  五篇作品,五位作家自行對另一端各神祇的膜拜理解所創造出來的詭秘故事。

  以下是以我自己的認知與讀後所得寫的心得,除克蘇魯的風味之外,我個人是比較在意整體氛圍、走向與效果。

  〈大千慈悲嬰仔母〉秀弘
  不擅交際的我透過交友軟體找到了理想中的對象 采渝。不曾有女性讓我有如此感受,只是,當她說「抱歉,那是我的孩子」的短暫片刻,不免讓我失落。
  采渝是體貼我的,對我說起了關於「她的孩子」的緣由。
  讀完這篇領頭作,我覺得或多或少得要至少讀過一篇克氏原著,不然田邊剛的漫畫也可以(原著仍比較好),因為這是一篇風格貼近但轉換為台灣風味的克蘇魯神話。讀過原著才能領略秀弘在敘述中的處理理由,也才能著魔於「最後的那一句」--對,如果是洛夫克拉夫特一定會這樣寫。
  這一篇整體的氣氛是典型的「期待敘事後漸轉異常」的怪誕感,通篇的行文轉成台灣語文創造出克氏讓閱讀者感受到的堆疊,老實說這對閱讀稍有不利,但這確實就是克氏的調性。
  然,就如我前有述那「有別於克氏的樣貌」。近期我讀到跳起眉的是逸木裕《偵探的五個季節》中的第三篇以及秀弘寫的這一篇,某個比「克氏風格最末句」還讓我「咦」的情節!
  不過,克氏風貌的敘事法也是本篇的一個問題(我認為啦),因為在原著中,述說者通常會是學者、考古人士、創作者……等等之類,本篇中應該是不具備,所以在「自白」的部分有些違和。雖成就了克氏的話語風味卻沒釀出逼開理智的反差,過於細節的敘述也會降低自白帶來的恐怖感。
 
  在五篇作品中,秀弘這一篇最貼近克氏原貌。神祇概念上是台灣「所求」的呼應,我覺得很有趣,對比目前讀過的克氏作品,約莫百年前對於邪神與生存的祈禱態樣,時代遷變與文化帶入形成了奇妙的「進化與融合」。我目前還有一本克氏集作未讀,也沒接觸過其他作家相關的創作,不曉得是否有類似的先例,但不論如何,我從這一篇故事中感受到更具人性的執念,使得經典的「克氏最後那句」呈現出的效果不僅僅是異端的瘋狂,更將異端融匯到人的理智之中。
  〈酷麗兒〉金柏夫
  一事無成的我蝸居在父母遺留給我的家。基隆的家、潮濕的家。
  再怎麼振奮自己,周遭對我的不友善連帶求職不利,即將斷炊。
  只剩下母親留下的粉餅--酷麗兒。
  我覺得這是一篇奇妙的故事,有些黑暗童話的味道。
  看了後記才想到這是共同世界的連動故事,在之前有點誤會故事的終局;而在理解之後,赫然發現這跟我之前寫過但未完成的某個點子很神似,但當然金柏夫的比較美好,我的則是會瘋狂打噴嚏。
  這篇純粹克氏的感覺淡很多,應該是缺少典型的「神態」,倒是發展會有重疊的感覺:安心與憂心交疊。
  貓的存在很微妙!
 
  這篇呈現了台灣弱勢的掙扎,掌握的最後機會真的有希望嗎?
  我本來在讀到軋止時納悶,本來回想以為其實是場幻夢,後記才知道是在《深淵禮讚》中有出現的設定。
  我一直在想這一篇帶給我的感覺少了什麼,最後覺得是,故事中有善惡美醜正反的斷差,但是惡意與瘋狂不足,也許可以在台灣味的人潮湧現中弄出類似伊藤潤二〈十字路口美少年〉的氛圍會更怪誕一點,這樣也許貓會更有巧妙的存在意義。
  〈那塊土地的螢火蟲散發紫光〉李笭
  吳博宣盼望著一個人生的巨大轉折(錢),但又揉掉了一張樂透,卻沒想到不相往來的姑姑居然留了一筆產給他?
  那個地方,是表哥失蹤的土地;那塊土地上,飛舞著紫色的螢火蟲……
  通常克蘇魯神話中有誰流傳東西下來都只有一開始開心,後來就會被神秘與詭譎給感染。克氏通常是留一個工藝品,本篇很接地氣的流傳了地契。
  傾頹破敗的地方,有一卷神秘物還有遺留的難解日記,這些都是吸引人的克蘇魯元素。
  到底表哥遭遇了什麼?那些紫色螢火蟲從何而來?又為何會引起神秘單位的注意?
  我剛好順勢讀過上一屆臨淵齋的三篇,再次體會到李笭敘事的構築力,調查引起的神祕詭譎效果相當不錯。
 
  我覺得……那老人如果走「諱莫如深、愛說不說」的路線會更詭異,但這好像會跟台灣人性子有出入。
  最後理智的衝突更混亂一點或是吟唱咒語的話,嗯……
  就作者後記,會有續集,蠻期待發展的終局。
  〈龍神的祝福〉無言
  雲夏來到亞利桑那州面試工作,內容是解讀石板,卻因此屢屢遭遇到蛇。
  蛇的出現與神祕男子有何淵源?冥冥之中的牽引力到底是什麼?
  這篇的題材跟蛇有關,提及的印加文明的羽蛇神。
  這是一種克蘇魯表現方式,但我覺得作者整體的故事鋪陳比較理所當然一點,因果的呼應與銜接是直接放後段解釋,比較平也比較容易預期。
  我個人是覺得克蘇魯還是要氛圍令人不適為好,我不是說蛇不恐怖,但這篇的蛇我是真的覺得不太恐怖。
 
  我在想,不是以「被人吸引」而是「被蛇細節吸引」的方式也許更好,因為這篇比較像民間傳說的美好故事,多一些無可名狀的詭異表現氣氛會較克蘇魯。
  最後不用打電話,用夢的,或是夢見電話或電話中是夢,再加點邪氣的慾念,會更毒。
 
  〈夢途〉寂冥
  趙夢澤叫醒了溫存在她身上的少年,讓他離開卻迎來另一個藍髮少年--不是人,而是一個無可名狀的存在。
  她所尋求的一切,是真實屬於她?或者只是一種餵養?
  一開始的敘事我有點摸不著頭腦,然後才知道原來少年是某尊「虎爺」,甚至是讓雷霆出動追查的標的。
  到最後反而認同了一開始的敘事模式,這篇也算是五篇裡具備推理某條件的作品。
  不過情愛小說與輕小說的調性比較強烈,名義上可成宇宙,意義上則較沒有克蘇魯類型的氛圍。
 
  「神」的視角更跳脫人性的話我覺得會更有效果,類似近期我看《葬送的芙莉蓮》裡的魔族那樣,探究與誘導式謊言並存。
 
  讀了後記,真心佩服創造出台灣克蘇魯宇宙的臨淵齋成員,我覺得在台灣要能維持住一個文創團體很不容易,甚至在文藝創作上,教育體系與社會態樣往往扯後腿比較多,因此,走出關鍵的一步並且寫出踏實的一部,是非常滋養的冒險。
  本集作的五篇可以看出每個作者對克蘇魯各種面向的解讀,在得知後續還有徵文獎之前,我個人是正著手全面改寫過去的某篇怪奇小說並將我理解的克蘇魯融入,希望能有足夠的水準走進這個領域。
  五篇作品,五種風格,好壞端看讀者感受。我的話,比較喜歡首篇跟第三篇,我覺得效果的營造上很有感覺。
  這本集作會是一矗路標,觸手般標向著不可名狀的未知領域。
  此外,書後還有台灣克蘇魯宇宙的創作指標與各降界地圖,衷心盼望未來能構築出令世界嘆為觀止的 台克境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飛樑-弦凝幽漣 的頭像
    飛樑-弦凝幽漣

    閣樓之窗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