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殺人事件 Barbara Nicoless 美國. 春天出版

  上過……不、不是,是「外掛」過這軌道上列車的都有很不錯的評價,所以我也掛了上來。不得不提的是,沒先收是因為書名跟封面不太來電,而且剛好有看韓綜《魔鬼的計謀》,「軌道」這名字實在是……哈哈。

  好,讀完,證實書名不來電沒錯,不太懂《BLOOD ON THE TRACKS》跟軌道殺人有啥關係,是否有翻譯的可以介紹一下可能的命名由來?我是想,可能打算透過書名來帶出書中主角席妮.羅絲.帕奈爾的特殊身分--鐵路警察。

  故事從「火燒人」最後抓到那一絲拯救而搭車迴返,沒想到穿過遊民營地、回到伊黎絲的家時--

  通報。發現一起與遊民相關的謀殺事件,只好帶上平素因鐵道環境而與遊民交好的帕奈爾警察。而她也不得不在見識完現場後忍著悲痛去跟如父般存在的尼克告知:他視如親女兒之一的人被殘忍殺害了。

  逃逸的火燒人成了絕對兇嫌,然而,兇手真的是他嗎?或者是過去發生在伊拉克戰場上的極密出現了破口,導致災禍上門?又或者與不在乎遊民性命的白人至上主義者團體的策劃?

  同時存在各種條件的犯罪現場,帕奈爾能追查出真相嗎?當圍繞她的和從沙漠中帶回的和新上任的亡魂開始擾動她與警犬克萊德的心緒時,祂們帶來的真正警告是什麼?

  罪案會沿著鐵道行進,這卻不是一般刑偵能思維的路線,這是--

  屬於鐵路警察以及過往曾在戰場中面對生死人性的專家才能收拾的殘局。

  作者相當會說故事。因為這是一本帶著些許魔幻性質的作品,而芭芭拉.妮克莉絲在敘述上相當巧妙地將帕奈爾所見與所覺的兩者同時融合與分割,因此讓故事產生奇妙的影像感;同時透過她經歷過的戰爭殘酷,滲透著本作中人物行為的本質。

  人,是被塑造出來的。不管是誰,當下、現在所有的肉身、心理都來自過往;自帶重力的人,也許是體驗過某些超出「目前尋常」並且活下來的,而活下來就必須重回人類的群體,在群體中想要生存,你必須是個「正常人」。

  包括狗狗也是。

  不得不說,警犬克萊德立於本作中相當關鍵的地位,是夥伴是朋友更是致命神武!雖然有點愛吃,但關鍵時刻,能吃的特猛!

  蒐集好所有痕跡就能進行推理,真相其實都透過每章節的先行、關於席妮.帕奈爾的那一切滲透著,只是我覺得效果有點間接……怎說呢,也許您讀過便知。

  相當好讀的一部作品,還能一窺美國鐵道的特色以及軍警犬真正的實力。

  還沒掛的,可掛!

 

 

神樂板緣分星期四 平岡陽明 日本. 獨步文化

  什麼叫緣分?

  因於各種零碎要素,最終導致遭遇--至少我會拿起這部作品就是如此:

  一度中斷收NIL系列卻又要補個書單時列入、預期一放就不知道會放到哪個星期四去,最後與 劉耀程提到蘆澤央才發現原以為我都沒作品,其實有本《神樂坂怪談》,只是作者的蘆我打錯字,好,那也許我找機會先來讀讀--這是「神樂坂」的由來。

  又是個城邦單的機緣,不知道要哪本的我看到名取佐和子的《星期五的書店 秋天與濃湯》,結果因為印象中有本「星期四」,誤以為有個什麼星期幾系列,想說有星期五,那先讀星期四--這是「星期四」的由來。(上台北收到二手星期五的夏天,才知道原來還有本春天,我去……)

  基於入圍臨淵齋決選的座談活動,我很合理、應景地拿著克蘇魯神話的小說與漫畫北上,決定再挾一本日系的,想了想,都歐美恐怖了幹嘛繼續恐怖加成?

  所以神樂坂與星期四就這樣相遇,讓我讀了平岡陽明這本:

  《神樂坂的緣分星期四》

  「人是由吃下去的東西,以及讀過的東西構成的」,這是書中主角竹宮陽子寫下的一句話,光讀到這句話,就有暖意。

  陽子是一名書評家,平素寫文之外,每當星期四還會與責編討論或約餐。

  今天星期四,安開心地過來,陽子幫牠穿上專用制服:導盲犬。

  本間在神樂坂經營一間二手書店,跟書的淵源讓他落腳在新宿這塊藝色瀰染的土地。

  然而,理想與現實難免撕裂部分的人生,這讓他只能在週四前來賞書、買書的那位臉上有傷疤的女客人身上,得到些許閱讀同好的感動。

  今天還是去接兒子下課的日子,難得的日子。

  因為前妻在婚姻的翹翹板上取得了優勢。

  書評者的故事,關於逐漸失去視覺的閱讀感動。

  二手書店經營者的故事,關於不得不屈服命運崩塌的崖邊。

  什麼叫緣分?

  也許是看不到,卻可能突然銜接上的某個命運吧。

  嚴格來說,這本非推理小說,屬於帶著若有似無謎團的溫暖作品。

  故事中寫了許多關於人與書,那令人觸動的部分,其中也提及了「高敏感族群」的性格特色(我也很接近)。

  關於創作與出版,沒想到本書內容還與我隔天活動所聽聞的有相當程度的附和。

  所以說緣分是什麼?

  不管它是什麼,當你路上看到掛著導盲犬牌的狗狗千萬別去跟牠玩,給牠一個讚賞的眼神即可。

  相當好讀的故事,在帶有作中作意味的內容中,還能讀到現實與虛構上的那些奇妙元素,可以說,是一種屬於創作的「詭計」。

  另外,實在有點微妙的在於關鍵年齡:二十七歲以及狗狗。 我前一本《軌道殺人事件》也是同樣的年齡與陪伴,而我本身也是差不多那時候有貓女兒電電。

  結局的部分因為寫作風格的關係,若加上更多純文學的效果,或可創造更讓人感動的張力。

 

 

黑暗爬行者 田邊剛 日本. 獨步文化

  先來看這本《黑暗爬行者》是因為先前才結束《克蘇魯神話III 噩夢》,剛好主要核心內容就是克氏被補完的遺稿〈黑暗潛行者〉。

  田邊剛這本漫畫內容是由克氏最初的作品《大袞》與最後的《黑暗潛行者》(漫畫改為爬行)。

  真的深刻覺得,若小說覺得讀起來窒礙難行,那就得試試漫畫,田邊剛的筆觸、構圖與故事的理解呈現真的非常地直擊核心。

  大袞的怪異樣貌實在讓人後怕,而且我也才感受到克氏當年可能很討厭吃魚;此外,還發現大袞的側臉很像青眼白龍……

  〈黑暗爬行者〉在小說的部分我讀起來覺得有點陳悶,場景上也想像得過於荒涼,所以在看到漫畫的呈現時才驚覺自己認知有誤。

  開頭的不明死因來了倒敘的故事,為了尋求靈感的作者前往遠處禁忌的黑色教堂,該處不僅是異國人士曾占據的所在,更是周圍居民諱莫如深的禁地。他找到了一個破口入侵,於是發現了震懾理智的文本與現場。

  你呼喚了,他就會前來。

  當雷光降下,斬斷文明所能創造的光明時,祂就將爬行而出!

  透過漫畫,整個場景與人物的遭遇真的讓人有很深刻的體驗。

  想一睹克蘇魯神話,田邊剛不會讓你失望!

 

 

虐待狂刑警 蝴蝶效應殺人事件  七尾與史 日本. 尖端

  這一本如果隨著最近的「呀咧~呀咧~」出或許會比較好(不然應該東川篤哉《推理要在晚餐後》最近出最應景),因為在那個時候我記得,作者名加上書名有種「胡鬧系黑色輕小說」的感覺,雖然有留意也考慮過幾次,就是沒上車。

  書不上車沒關係,閱讀高人讀到寶,馬上挾書上車暴衝一個彎,順著甩尾之勢往我臉上搧。

  「這是最後警告,如果還不讀……」

  七尾與史《虐待狂刑警 蝴蝶效應殺人事件》

  開端是一場可能的救援--

  虐待狂刑警並不是指身段曼妙、長直髮、模特兒水準臉蛋的黑井麻耶巡查部長有虐待傾向,而是她有獨特的「觸角」;被虐刑警(誤)則是最低階級巡查的代官山脩介。這倆是搭檔,卻不是單純差一級的上下關係,而是公主與低階武士的程度--總廳副廳長,黑井的女兒,在過去已經順利幫許多偏鄉增加數名來自中央的警察了!

  即使代官山有著進階級的帥哥臉也隨時都有被發配邊疆的風險,全看要如何配合麻耶大小姐的調查。

  從黑道情侶被燒死的事件開始,宛若惡意連鎖詛咒似的「擊傷後活生生燒死」的謀殺事件陸續上演,代官山盡己所能地調查,難以理解卻也只能接受麻耶每次現場都在問死者被燒得幾分熟。

  這大小姐上司是真有能耐還是靠爸逞能?

  完全無法鎖定所有被害人交集的火燒人事件就快成為都市傳說的當下,普通的調查終於慢慢接近精準級的推理--

  真正的凶手是……

  這本的風格很獨特,說實在的,確實有點鬧,警察開始登場的字裡行間有不少動漫相關的橋段感,甚至神田刑警還隨時口出成動漫金句;事件的發生與調查也有些戲謔感,然而,案件的連鎖與難以解釋的殺人關鍵不只是警察走入迷宮,讀者也會跟著混亂,你開始朝著超自然現象思考也不為過。

  到底「失落的環節」為何?

  有意思的是,即便書名已經透露部分線索,事件的狀況卻有著令人佩服的巧妙布局。

  輕與重、現實與動漫,加上事件造成的各式效應,例如被害者們的朝下釋放惡意、警察組織亟欲找鍋來擋……等等,讓整部作品很有「人」的感覺。

  冷眼是病態還是熱切會成病態?

  你該怎麼去看你眼前讓你理解的 真相?

  本作也帶出其中有提及的某部推理名著,作者可以說是在原著的基本概念上套了迷彩蝴蝶裝,只有看出裝束中最關鍵的色彩才能找出蝴蝶的真正型態呀!

  書末,不曉得男性讀者羨不羨慕代官山?

  若有這麼個大小姐,願不願意在她身邊「呀咧呀咧」?

  非常有趣的一部作品,想看看獨特風格的推理小說,這本可以!

 

 

白馬騙徒 陳韋任 台灣. 創意市集

  好奇會不會殺死貓?那得看你信不信貓會自己走進薛丁格的箱子裡,然後你要做什麼?別多問,讀,便知。

  我告訴你我就是那隻貓,殺了我的叫「好奇心」?別逗了吧,為什麼不先問問,箱子裡另外那東西,是誰放的真理。

  2019年啟明年度特別計畫從六百多件中取前三,最後拔得首獎籌的即是本作《白馬騙徒》。

  關注新聞沒有?

  柬埔寨之前,凡是去提款機上繳遲來春夢的就是。

  雜誌帶頭笑,笑到啞巴餐車專家程爾甩尾過彎逮住無路走的葛夢芳--以及那位詐騙白馬?!想不到這一救,救了一段愛情也"舊"了另一段。

  事情不單純,推理小說哪來單純?就像漢堡裡面得要不單純,要有肉有菜有醬汁。要有問題,有謎題,有議題。

  社會議題傻大娘的前面說了,現在重點是頭兩個,畢竟有人放箭要殺人還有人懷著秘密相愛,這該怎辦?

  不怎辦,愛情最大,只是有時候金額會比愛情超出一點,再多加一點湯姆克魯斯,我靠!肯定驚天地、泣鬼神、氣死讀者。

  你問我最後那位怎麼死的?發生啥事干他屁事?

  對,干我屁事,但這屁放得我眼痛、薰得我鼻麻痺。吃了有問題的漢堡,不找誰,找鍵盤,劈劈啪啪強過開D槽全媛出擊。

  忘了先提一些關鍵:飯店、畫作、謀殺。

  然後?然後還有真愛、蝴蝶跟柯南。

  又干柯南啥事?那我求你讀到最後,至少我差點就信了。

  其實我模仿的可能不太好,建議有疑慮的直接讀這本《白馬騙徒》。

  這是一本--嗯,推理小說?對,確實是,比克蘇魯還是;文字好讀?對,沒錯,比Lovecraft好讀,但我完全能理解百年前的文學式恐怖,卻沒辦法完全理解這當代的文學式懸疑推理真愛小說。

  原諒我資質駑鈍,因為讀到快一半我才真的搞清楚原來程爾是個啞巴。

  作者完全將修飾譬喻形容的文學濾鏡開到最大,往往一段文字搞得很像在寫詩,而那一段文字可能對情節來說不太重要,又或者,那是一句「舞台上可說的狂熱台詞」,只是你讀不到他現在舞台到底在哪。

  從砸百萬給外國狼狗這一點破題很有意思,後續連環衍生的問題一直到每個相關人物心懷鬼胎都很好,偏偏細節全都是奮力補充以及爆炸多的文藝轟炸,看不出來「伏筆」在哪,包括人物的堅持與轉折真的是有夠難入戲。

  更不用說理所當然的奇怪情節。

  我想問問,你今天搭捷運被刀捅到跟被一支弓箭射到,哪一個會讓你瞠目?

  當你要去一個自己的地方然後跑出一支咬人的獒犬,好不好奇?

  音浪太強,不晃會被撞在地上;情節太強,不要理解就不會被射在牆上。

  也許 我只能祈求我的駑鈍會被原諒,你看博客來那好評,把我臉打得比麵包超人還要有餡。

  讀完本作,我真的覺得文學不要這樣搞,要說什麼文學小說與推理小說不同?那自己先問問對文字與故事應該如何呈現的理解到多少吧?

  故事被異常直線的情感邏輯以及瘋狂植入的修辭粉碎,好讀卻是根本很難搞清楚當下在幹嘛,我只能對這(我看後記)很努力的作者抱歉,讀後感,非常糟。

  但,你首獎。我不好意思,在下駑鈍,通常只看得懂普通中文小說。

  你看我還忘了這裡是推理小說版,應該直接一點表明心得,廢話連篇我也累。

  不推。

  已入年度。

 

 

查無此心 台灣電影

  一個兩個三個四個好評……終於讓我也來查心了。

  由阮經天、張鈞甯主演,2022年的台灣片。犯罪、懸疑、推理。

  吳潔舉槍頂住下巴,在同樣的位子,瞄著一樣的、在頭頂上的痕跡,也瞄著過去的一切--

  突如其來的驚慌女人打亂了她的動作也開了本片的第一槍。

  子彈沒有覆核過去的痕跡,而是讓暫時找回自我的吳潔在這應該杳無人煙的深夜河畔發現一具女屍。

  女屍是一位失聯移工。慘白的屍體被放了血,並且斬平了左手無名指也掏了心臟。

  林佑生了解外勞的各種生態,但卻遲遲找不到與他有段情的泰籍女瓦莉。

  有些自暴自棄的他,碰上了遠渡重洋來台找姊姊的莎萍。

  辦妥所有非法程序,警察找上了門;兇手也開始了下一個計劃……

  這是一部相當犯罪推理小說調性的電影。

  驚悚、詭異(猶如奪魂鋸)的開場再雙線帶出各個人物,鏡頭還用了手法產生巧妙的效果。

  故事的主題扣很緊,片名可能要稍微琢磨一下,情節帶來的感覺會更有味道。

  什麼味道? 掏心的味道呀!

  「失聯移工(外勞)」點出許多台灣現在落地生根的外國人們造成與面臨的問題,透過調查與推敲,被事件拉出來的線相當深遠。

  是一部題材凝聚力很高的作品!

  特別是「動機」的部分。

  線索呈現的方式很巧妙,對話上也盡力呈現台灣味了!

  接下來我覺得算是暴雷,還請沒看過本片的斟酌。

  連環殺人魔的藝術感真是會令人癲狂的病態,這部分我印象非常深刻。兇手創造出的每一幀,我覺得是本片張力最大的時刻,非常震撼。

  關於警察的部分可能會有些疑問,我是也覺得案件都發展到殺人棄屍的狀況了卻整體警力的警覺不高,只是,吳潔的特色與狀態演變成那樣似乎也是無可厚非,就是把隊長有點無視較不理解一點。

  以戲劇性來說,中規中矩。

  我認為這是一部很傑出的台灣犯罪推理作品,之前一直沒看是因為覺得是不是心理類型的懸疑片,片名也不太吸引我,但看了之後,覺得命名很不錯。

  拍片還能學多國語言,阮經天這部說了泰語,後面的周處烙了粵語。

 

 

芬莉的殺手日記 Elle Cosimano 美國. 春天出版

  妳是不是美女?來讀 妳是不是媽媽?來讀 妳是不是曾經把人放在心裡殺千刀 來讀。

  你如果對上述有興趣,來讀。

  但,芬莉.多諾文可能並不這麼想,光是一早那一男一女就把她搞得雞飛狗跳、餐敘遲到,那災難級的媽味鐵定狼狽到不想被讀者一覽無遺。

  保姆沒來,聯絡不上;左鄰右舍、親朋好友想不出個能聯絡的,那還有誰?

  還有那位陪著房仲在自家邊看房邊劇烈運動還忘記拉窗簾被對面萬事通太太目睹細節後告知元配芬莉的前任渣級老公。再渣再不情願也只能來帶自己的後代,畢竟後續還有監護官司要打,表面做得好,搶孩子沒煩惱。

  災難一旦開始就別想輕易結束。

  芬莉錯過與編輯的餐敘,改約到讓她不得不變裝的大眾餐館,幾乎要丟掉作家合約不說,還莫名其妙被隔壁桌的女士塞了紙條。

  這下好了,命運幫她關上一扇門,不忘補貼一下開扇窗,只是想要讓人生通風,她就得--

  幹掉被寫在紙條上的那位仁兄。

  (媽媽+作家)*斜槓=殺手。

  再加點美女係數、臨機應變與豁出去、好運氣的態度。

  讓我們歡迎,少婦救星、渣老公剋星-- 芬莉.多諾文 (筆名費歐娜)

  當我看到書名跟書封時,購買清單就多了一條縫。

  當我看一了一下簡介,那條縫就被塞滿了。

  這次,不枉我的奇妙直覺,Elle Cosimano這本《芬莉的殺手日記》非常有趣!光是開頭敘述一個快抓狂的媽媽就讓人讀得笑不攏嘴,更別說後續那巧妙的詼諧筆法。我相信即便這是美式幽默也一定能讓諸位讀者歡快接受,更能隨著芬莉的行動陷入一場狀況四起的謀殺。

  黑色幽默的調性,故事線多少可預測,但作者除了令人發噱的妙筆之外,情節裡的轉折甚至詭計的鋪設都很道地,甚至透過小說來個女力爆發!埋藏在故事中的言情自然生動,莫名會去想:芬莉,妳要先選帥哥還是要先去處理那具屍體?

  讀前段,芬莉說的某關鍵詞導致收到謀殺委託,該處有個個人覺得有點意思的「語言特色」,可惜譯者並沒有額外作註釋,也許各位讀到時可以想想:為何會聽錯?

  看作者簡介的部分,系列來到第三本,真的很期待後續,特別這一本最後--(嘿!)

  相當推薦本作,尤其各位美女媽媽!

 

 

推理雜誌 復刊號283 .幻華創造

  重回青春--沒這回事,對我來說,「推理」雜誌一直都是二手書店裡,最上或最下層的那最團結的一族。

  其實有考慮收,畢竟曾收錄非常多未見單行的傑作,但我想應該是我對「雜誌」興趣較小,甚至漫畫雜誌我唯一那本還是小時候從小舅舅那邊康來的《少年快報》。文藝類的雜誌也只有我爸那八成支持客戶才訂的《讀者文摘》,約莫就讀個一篇,一篇感覺掐頭斷尾的故事,印象中背景是某個臨海深穴?

  所以這回買下這本《推理 283復刊號》沒任何情懷,但可以一解好奇同時是實質上的支持。相較於《詭秘客》,《推理》雜誌應該是更貼近我的興趣。

  既是復刊,那開頭不免是各方面的賀詞。歷屆林佛兒首獎--不好意思啊,在我讀過的評判裡,就三位算首獎而已(被毆)。

  那麼,那三位中有一位我並沒有讀過,卻可以這樣判斷?那當然就是在本期中有收錄的作家 余心樂。

  啊,關於前面的訪談、緬懷、雞湯能量就略去了,不太可能有啥心得,除非我又去撥逆鱗。

  余心樂,這應該要稍微了解過台灣推理經緯的才會知道這名字,可以透過這本復刊來欣賞他的文藝。

  以中短篇甚至微篇為主的作者,特別是後者,我還不知道有這類型的文學獎,某方面來說,也是我較多創作的量級。

  數篇作品。余心樂的文筆偏老派,故事營造力很不錯,不是走驚天大逆轉,而是透過前段的敘述產生讀後的尾韻,寓寄於其中的人情義理與真實值得玩味。

  高雲章短篇〈老千〉,以我過去閱讀的驚艷(故意用的字嘿),這位居然只有林佛兒佳作的作家寫出來的故事一定有看頭,也不負我望,即便本篇我有讀過類似的構成,但其中的細節與張力足以展現其創作功力,特別戰國七雄的姓氏能集結十分有趣。

  後續是柯南.道爾以及羅伊.維克斯。

  柯南.道爾寫的並非福爾摩斯,而是年輕時期的作品,還其過世後數十年才出刊的遺稿。早期的作品中就能看出其懸疑、謎團性質的鋪陳,古典風格的調性讀起很有味道,就是稍微硬一點。

  羅伊.維克斯這篇〈鱷魚皮梳妝箱〉我認為是本期中最精彩的作品,是一篇「心理系」犯罪小說,特別其中一段的最後一句:「這表示她並不像我一樣愚蠢」非常非常微妙,如同挑子一樣擔起前後段的狀態變化,更是精準地寫出人物的心理,期待讀到這篇的能有所領略!人心就是如此地「想的比遭遇的簡單」!

  收錄的最後一篇故事是飯岡秀三〈探偵物語 士林川血染船〉。

  這是一篇犯罪實錄,還是日據時期的!很經典的日本古典警探調查,時代背景下的人性糾葛,不錯!

  末尾還有真實報導以及評論,整體來說,不僅是豐富的一本雜誌,更是在故事的安排上有其概念。

  若讀過本雜誌的讀者應該會發現我心得少了什麼。

  自然是那位作家的作品。

  簡單來說,不比較就沒有傷害,我不是說該作者來亂的,畢竟他有絕對的立場做復刊的領頭,然而,不管是敘述還是故事細節安排,簡直無異於兒戲--啊,對啦,他畢竟是考試,但故事中的氛圍說了:是基於案件的剖析。所以呢?你真的覺得這種水準可行嗎?

  我相信過去也有比較過,但經過歲月的洗鍊恐怕不是把雜質精煉,而是差的還通通洗得更一蹋糊塗去了。

  喔對,你最終的詭計我剛好在《藥師少女的獨語》中看過,若比較,那程度就更誇張的大了。

  希望出版社的精神長存,未來應該會有不少有意思的台灣作品刊登,我想我應該會持續支持吧!

  期待諸位讀者大大,共襄盛舉。

 

 

美食謀殺 高雲章 台灣. 幻華創造

  餓了嗎?想來點台灣推理併精彩佐有趣的故事嗎?

  能燒得這手好菜的的主廚作家叫高雲章。

  這道佳餚即《美食謀殺》。

  --所有端上桌的食物,都有意義……

  書封上這句話不錯,但我覺得「食物」兩字換成「料理」會更好,畢竟,這本集作都是精妙的推理料理。

  本書收錄六篇故事,中間四篇是相關角色連作,頭尾兩篇是以不同型態的故事包夾。

  以〈七日盛宴〉開席。

  開頭透露了一些,始於她執刀進行整頭豬的料理。

  每一道肉料理都有其相應的處理、烹調方式,就如同婚姻之前的每個人事物遭遇,有著不同成分、不同比重的影響。走到這一步,然後下一步。

  婚姻的滋味,結過的最知道;這系列肉料理的滋味,只有料理人知道。

  這篇故事沒說明白的地方或許最明白,而說明白的地方,反而某些人不明白。懸念不在你以為看出來的所在,而是食材遭到烹調的過程。

  〈關東煮的味道〉〈家宴的五道菜〉〈聖誕節的國王餅〉〈記憶的親子丼〉四道是刑警葉采薇的系列,算是一種「安樂椅神探」的型態。

  四篇故事的謎題點都落在料理相關的推理上,而推理更是基於食之於人的道理。

  〈樓下的雞〉是一場令人略帶焦躁的狀態,收尾的這道不是甜點,是猛搖過的汽水。

  人可以與人溝通,但往往有著無法溝通的情況,無法溝通的溝通--會是什麼味道?你說呢?

  就我讀過些許台灣推理小說來看,高雲章應該不是太知名,甚至當年林佛兒獎的筆名傅元石現在也鮮為人知,因此,當我讀到《前鋒新聞報導:王萬里與霍士圖探案》完全一矇:這麼厲害有水準的作家不成名,成名的……

  用字遣詞上,高雲章是稍微老派一些,但透過故事,可以明確地感受到他文字的活性,特別本書中有許多敘述真能讓人會心一笑;斷句的運用也很巧妙,這也延伸到整個故事的構成:不僅是寫出來,更是整個想過、構思過、考證過。

  我在想,莫非這位前輩與飲食行業有相關?因為之前一本有讀到燒臘的,加上本作諸多對於料理的知識,讓情節與推理是相得益彰。

  還有個有點意思--

  從《推理雜誌 復刊號》中的〈老千〉到本書,人物的姓氏不僅五花八門,更是各種罕見。撒上各路奇妙姓氏也是一種調味。

  《美食謀殺》與雜誌連袂出擊,我覺得很棒,讓高雲章先手登場非常成功,也不枉我真心期待這位台灣短篇推理高手,這本美食推理集作真的很好看!

  希望有帶雜誌的讀者,不用考慮可一起外帶,如果錯過,Uber eat (應該)都點得到?

 

 

玩具修理者 小林泰三 日本. 獨步文化

  記得有過這本即將要出的討論,已成過去的事實讓我踩住簡體《醉步男》的煞車,若我回到當時--更早之前的當時,心得未到、簡體已出、我正下單,那個在即將抵達未來的我也是放著,然後繁體就來了,或許我會扼腕?

  那也許我很狂熱地喜歡著小林泰三,至少被他《腦髓工廠》給洗過後就讀,心得會那時候出、繁體也就不會收,那麼也許 劉耀程 就不一定會讀,並且在讀完後問:「要不要一起修理?」

  當然也可能他忘了我有過心得,仍選擇閱讀,然後問我修理也可能不問我修理。

  所以,目前這時空的我處於剛好知道繁體要出,沒收簡體,然後碰巧被問要不要修理,加入了一起修理的行列。

  修理什麼呢?

  玩具。

  小說權當作一種可翻閱的玩具,挺有趣的吧?

  小林泰三〈玩具修理者〉以及〈踏著醉步的男人〉。(不曉得原文怎麼寫,不然你要證明繁體是把字數增加餒?)

  有一點我很讚賞,獨步文化是把〈玩具修理者〉這一個奇妙的克蘇魯風味短篇前置,我覺得這篇比較有趣:

  白天的時候,她總會帶著墨鏡。

  一男一女相約在咖啡廳。男的疑問,女的就侃侃而談,關於在兒時遭遇過的奇妙事件:據說能把所有玩具都修理好的「玩具修理者」。

  隨著口述故事的進行,內容愈發怪誕,那將玩具修好的真相,原來是--!

  這本書有個問題就是註解都放在篇章的最後,導致我看完後才明白「噢!原來是克蘇魯神話裡有的名諱」,就我讀過的「那位」來說,有可能會這樣沒錯,也因此讓故事有個奇妙又詭譎的收尾。

  這篇也能看出日式的恐怖與美式的差異。

  〈踏著醉步的男人〉可以說是一種寓意吧,你可以當他的故事全是一團酒後的瘋話,然而其中述說而出的邏輯與實證偏偏又很紮實,可是,真的有可能嗎?為了手兒奈而進行的那一項「超越人類限制的手術」,實現了嗎?

  這一篇我覺得要嘛是作者經過非常多的思考要嘛就是想在穿越時空上戳個概念出來,而以作品寫成的時間點來看,他的想法提早了不少--或者應該說,有電影取其中的題材拍了出來(例如有提到《天能》裡的逆轉)。

  故事中點出許多時間的概念,甚至有物理與數學上的分析,將時間解釋成可跳躍與干預的條件,若好奇的一讀我覺得不錯,算是種炫學,但想讀個小說或是有自己概念的話,讀了,會有點愛睏。

  我是兩者皆有,所以這一篇對我來說有點無聊,但我很欣賞小林泰三的處理。

  以故事中提到的穿越總覺得似是而非,變成是取代某時間點的意識而已,然而,當其中產生可變動並往未來影響的狀態時,你那個「存在」是怎麼理解?你不能說「意識就是存在」,因為你取代的時候表示「你」也是被取代,那麼,被取代的不就不存在;加上可以進行變動,如果你說會造成意識的交換,這樣一下,你必須接受「無限交換」的結果,像克勞奇《人生複本》那本我也是提出「無限法則」的悖論,不接受「無限」就不能存在,但無限一旦存在,存在就是一團模糊,這裡我還沒提到「意識」搞不好不是一個主體而是「集合體」,意識的集合體如果是每個屬於自己的身體分子去產生的,那你轉移的時候不就要全部符合?那一旦符合之後,跑到另一個自己裡的意識不就又是新的集合?因為入文中所述,「今天的自己跟明天的自己絕對不同」,對吧,甚至我這一秒挖個鼻屎,下一秒我整個人都不能說同一人了呀!

  此外還有「事件」的問題,人生可不是就那些重大事件,無數個大大小小巨巨微微的事件呀!搞不好選吃哪一間牛肉麵會比你接下來要上台報告還要讓你印象深刻不是嗎?那麼「事件」也變成趨近無限,因為你還要把其他人的「事件」加入才行,且,有一人可以回溯,就有可能兩人以上回溯,如此一來,又是個無限的悖論,除非你有辦法直接否定現在的存在,否則就無法解釋呀,而你一旦否定現在,不就表示你直接消失也無所謂,「反正有可以回溯的來幫你復原」,即便提出多重宇宙也一樣,因為那不是多重阿,是無限才對。

  總之寫到最後我也不知道我在醉啥了。

  這一本算是恐怖+科幻(哲學)小說,含有謎團與推論……對,對於時間的邏輯那就是種硬的推理,小林泰三的寫法不囉嗦,情節直接來,所以挺好讀,離奇歸離奇,莫名能接受,我個人比較喜歡〈玩具修理者〉,好奇的讀者可以試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飛樑-弦凝幽漣 的頭像
    飛樑-弦凝幽漣

    閣樓之窗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