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德輪舞曲 中山七里 日本. 瑞昇

  敲的碗破了太久,終於來了別的牌子、相同的碗,卻沒馬上用,反而擺了很久。

  中山七里筆下可說是轟炸閱讀神經的傑作系列:御子柴禮司。 前三部是本本精彩,期待了好久獨步卻止步,等到瑞昇代理,真的是懂,價格也昇了個有點傻眼的境界。

  我卻放到現在才讀,才來感受值不值。

  值啊!混帳!

  我真沒想到,這次的法庭攻防戰,我也輸了。

  郁美正著手著惡魔般的行徑,她將已然無反抗能力的丈夫送進綁好的絞索之中,隨後拉起。

  丈夫是個好人,但為了錢--

  還是去死吧。

  警察的初步調查認定是成澤自殺,卻沒想到後續的檢驗發現了繩索上含有郁美的皮膚碎片,案情即刻翻轉。

  離家的女兒梓開始為母親的案件奔走、找律師,卻沒有任何律師要接,畢竟,世界上恐怕只有一個律師不見得適合卻最夠格。

  律師是御子柴禮司,原名園部信一郎,外號「屍體郵差」,他的母親:園部郁美。死者則是郁美再婚的對象。

  中山七里應該對這系列有相當的布局--不,可能對自己創造的中山大宇宙都有所布局。直到御子柴系列第四本才展開他自己過去關於犯罪而導致的血緣衝擊,透過審判中每個角色的「惡德」作為篇章,呈現出人性的流向,他要讓讀者將文字印在觀察中:流向是濁是清?

  一人之罪理當全家株連?

  能捫心自問自屬「正論」的所有人,要不要說說自己關於「他媽的正義」應該是什麼樣子?

  不過,這就是人,「人」就是相對於御子柴的存在。

  人性與事件的演繹才會來到最終的法庭審理。

  到底御子柴要怎麼做才能推翻連讀者都屬目擊證人的絕對逆風審判?而他的辯護是出於「無」,還是從過去曾有的親情中滲出來的殘汁?

  如果讀過前三本,那這第四本就非讀不可,不要像我隔太久,結果最後出現的人物都忘了是誰,囧。

  這是一本議題與設計上都相當傑出的作品,但必須先服用前三部。

  中山七百里,我進了一里,然後這個月又來一里,此里綿綿無絕期……

 

 

長腿 電影.

  有位知名演員,不曉得是否出於自我挑戰,據說老是穿梭在各種稀奇古怪的劇本中;我不是他的紛絲,印象還留在找到寶藏那時候,且,往往有他出演的作品,評價似乎蠻DVD的。不過這次不同--

  叔叔腿長了,嘻嘻--

  來~找到妳嚕~

  調查。即使踏破鐵鞋,懸著的謎可能始終藏匿,因此,新晉探員李.哈克特殊的直覺才能受到上司賞識,決定讓她來著手橫跨數十年的連環家庭謀殺案。

  謀殺?

  被害家庭一家之主的丈夫拿起各種凶器幹掉自己孩子、屠戮妻子最後自戕是種謀殺吧,但還有必要調查嗎?

  有,長腿叔叔寄來的信說「有」。

  某個自名為「長腿叔淑」的人總會留下怪異的符號署名,忠實出現在每一個濺血滿牆的家庭命案,卻沒有任何他的哪怕是一絲直接關聯的痕跡。

  他是誰?長腿叔叔是誰?他犯案的手法--詛咒?催眠?精神操作?還是有更深沉的陰謀?

  李.哈克不得不持續循線追查,在每個生日都為14號的女孩中,還有缺乏的幾個數字。

  其中一個就是--

  我承認,承認是因為上映後的好評(海外),不然我寧可來個長腿姊姊(毆)。

  嗯哼!當然還有那位專業演員的加持(反彈?),此外,對於連環謀殺也有些好奇,這表示,這部電影暗藏的要素可能不簡單。

  你會看著李.哈克奇妙的直覺與難以言喻的行動判斷,我看到前中段還在想:「妳他媽的在幹嘛?」,而後,隨著情節開始剷雪、顯露真實的痕跡時,首先,會「原來如此」,然後在離場時去思考影片中前前後後的所有環節,特別最後的魔性風味,或許是我腦補吧,但,若真是「那樣」,就真的是血腥戲謔了。

  電影採用低吟、場景暗示的手法去呈現,會讓人有壓抑與緊張感,讓jump跟收尾的衝突很有效果。如果再去了解實際拍攝時劇組搞了個手段的話,會更有餘味。

  既然都叫「長腿」,叔叔也出現了,那會有關嗎?

  嘿!

  若不明白的,可以學我看完後維基一下,頗有意思。

  這部電影的調性讓我聯想到之前看過的《宿怨》,歐美的恐怖元素可以這樣發揮真的很有意思。

  而且,我心得可沒發錯版,呵呵……

  推理時候到,就得跟長腿叔叔禱告。 叮咚!

  幫你點上蠟燭,再塞給你一把刀,接著,就是最興奮的橋段……

  嘻嘻--

 

 

犯罪小說家 Harry Dolan 美國. 春天

  最近跑去加入鬼殺隊,收服了23本漫畫單行本,動畫也來到刀匠村。一邊鬼殺一邊鮭殺導致書讀挺慢,要不這本被提醒來讀的《犯罪小說家》是蠻好讀的作品。

  每當歐美小說讀完,我總會回到封面思考書名,這本又是寫犯罪小說的犯罪小說,所以中文書名還不錯,封面的設計也很棒;倒是原文書名可能有點行話的意味?概念涵蓋範圍比較廣,縱使不為犯罪小說家間的事件也能成立吧?

  嗯……總之,大衛.盧更設法隱身,卻止不住腦中奇妙的構思,於是來到了「灰街」這間出版社。專門出版犯罪推理小說的灰街對他的投稿有點興趣,慢慢的,盧更這位背景成謎的人物逐漸落地、生根--這根還生去了老闆娘那邊去了,然而,這還不是某些壞事的開端。

  有人死了。

  湯姆.克利斯朵,也就是灰街的創辦人、盧更的老闆自六樓墜死。

  盧更是頭號嫌犯,而他要面對的,將是雜誌旗下那幾位成名的犯罪小說作家。用筆與故事執行殺人的這些人,其中有兇手嗎?在犯罪小說的領域中,嫌犯、手法、動機……三者不缺所指向的真兇會是……

  濺血的事件如同陷阱引線開始連鎖,這部作品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敘事者本身就是小說家,如此一來,交談所構成的一切是自白還是創作?若是創作,目的又是什麼?甚至在警方的詢問也會因為自身的創作經歷得以推敲並且刺探。真真假假,如果這是灰街的故事會如何?若不是灰街的故事又如何?個人認為,哈利.杜蘭在這部作品中深深地將犯罪小說緊扣。

  故事中點出「編輯」這職業,感覺相對於我們更加發達的歐美與日本,故事中寫的爭執會比較多吧?某些編輯的心態我也有所感,雖然我不是編輯,然而自我判斷上,我還真有點自信能去將作者的故事調整得更好。如何讓故事有最好的發揮,讓人很興奮呢!

  綜觀整個事件的發展,算是本格推理與犯罪行動的交織,此外作者稍微刻意呈現的男女情愫也算是不錯的點綴吧?(雖然我覺得伊莉莎白的部分幹嘛硬要去靠咧?)

  調性特殊,好讀的故事,感覺台灣有點難發生,遺憾吶。

 

 

笛卡兒的惡魔 林斯諺 台灣. 博識

  在下個月的清水圖書館活動前,得將主題作品先讀了。台灣推理作家林斯諺可以說是我讀推理的啟蒙點之一,絕大部分的作品應該都讀過,即便事業關係中斷數年,我想在台推的領域中仍是中堅作家。

  過去的作品從本格推理漸有轉往哲學、思想探討的方向,這次這本短篇集《笛卡兒的惡魔》算是直接實踐概念,六則短篇或表或裏或多或少地指向:

  存在。

  〈笛卡兒的惡魔〉藉由莫名黑衣人的遭遇碰撞出意識的層次。

  〈夢澤居事件〉考驗著對謎題的觀察力。

  〈林若平的推理擂台〉威脅事件的目的竟然是要求教授上推理節目。

  〈第五大道謀殺案〉一樁事件的敘述考驗著聽課者對案情脈絡的推理。

  〈雨衣殺手〉推理迷聚會竟然發生才剛討論過的遊民殺手事件。

  〈櫻桃之夜〉由過往與現在發生的櫻桃消失,推尋出犯人。

  上述事件,存不存在?也許就得來讀讀這本、刺激刺激思考吧。

  回到讀後感本身,我個人覺得這本集作雖是經過出版前的重新修訂,但讀起來有些教科書的味道--不是內容像教科書,是構詞用句間的表現態樣,除了內容真的就是上課課題、主持對戰題目之外,甚至最後一篇兒時的蛋糕事件,敘述與人物對話上,有課本味。

  好的部分是清晰,壞的部分就是小說的閱讀感,再加上以下:

  關於哲學議題在推理小說中的呈現。

  這本集作六篇不是篇篇都在談論,但重心篇幅都是一直在問:當下會不會是幻象。

  推理小說中,「後設」以及「無限倒退」都是如此,雖是有趣的探討,讀起來卻會覺得「故事本身的意義崩壞」,若讀過更多林斯諺的作品,恐怕會更有所感。

  至於「幻象」的探討,我認為,這跟時間回溯、多重宇宙是接近的邏輯。當真理存在於無限倒退的狀態下,真理存在卻又不存在,因為一層一層又一層無限層堆疊下去,你只有否定當下的存在才能確認當下真實存在,完全形成連鎖悖論,如此,探討的意義本身也會崩壞--那如果有個停止點呢?那必須是跳脫當下存在後「無法再回到上一層」才能證明,但這時候即表示所謂下一層就是不存在,既然不存在也就不可能回到原本存在的真理層了。

  在六篇之中,〈雨衣殺手〉的推理迷聚會很有趣,提出某個「推理魔」的參考要件:記錄讀了幾本。

  呃……我想本社群中成魔成神成蟲的絕對高密度,而上一句的要件,我自首。

  整體來說,本書算是一種推理文學的思辨,且有別於日本作家,屬於直接端出來探討的方式。

  人物的對話與應對也是朝相同指向,稍微感到唐突。

  不過存在與推理之間的火花會得怎樣的解,可以透過本作來做個思考。

 

 

病患 Jasper Dewitt 美國. 春天

  疑問讓我好奇,於是住院,成了《病患》。

  不過我真正疑惑的地方是:這本書的厚度太異常了吧?是近期春天「Storytella」系列最纖細的一本。

  那麼,到底結局是什麼?病患是誰?

  先從入院開始。

  我是H醫生(美國的啊,不是日本H),滿懷熱誠的新手醫生,因於過去母親的經歷,決定成為一名精神科醫師。之所以寫下這篇記錄,乃因在康乃迪克州這間精神病院的「最異常病例」。

  以下就是我設法接觸此病例的紀錄,還請各位靜候更新。

  無一倖免。

  凡接觸過病患喬的人絕對適用,能活下來已是奇蹟。可是我相信自己可以,沒有什麼是累積至今的精神科理論與發展至今的精神相關醫療、醫藥無法妥善處理的病例--至少,讓我跟他談談吧!

  萬難之後,我終於打開病房,我才知道--

  在精神病院裡所謂最極端的恐怖病人,其實是……

  一部記事模式的故事,關注在精神病院與神祕患者「喬」的身上,事件狀況相當詭異,發展之迅速,篇幅合理。

  到底喬是怎樣的精神疾病?

  作者賈斯柏.德威特應該有不少取材(或他自己有經驗?),描寫了不少關於精神問題的狀態,此外,他的敘述力很精巧,黑色幽默的點綴非常有意思,適當地調整著整部作品。

  這本只能算是極廣義犯罪推理小說,中間稍微有種兩面顛覆的手法,然而實際上……

  不想被暴雷就別往下看。

  也就是關於結尾,版上有讀者不曉得「病患」是誰的開放式結局。

  以下就是出院的部分。

  首先這不太算開放式結局,因為是記事,作者知道有記事表示記事者尚存,除非是崩壞後有人接手描寫,但那會是另一種文風,本作則沒有,採用「兒童時期就要注意精神狀態」的呼籲收束,畢竟相當程度與規模的創傷都來自兒時。

  那麼,問題就是無解的那位「病患」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也許,作者沒那個意思,只是出於創作的想法,然而……

  偏偏有那麼一位恐怖作家他搞出了能涵蓋許多層面的未知。

  名字要來了喔。

  一個名字,就會道盡本作中可能的真相。

  Nyarlathotep

 

 

惡母 春口裕子 日本. 尖端

  有一個奇妙的印象,是對於《惡母》的負評,這讓它在書櫃中變得顯眼,這回就拿下來讀了。

  讀完有點納悶,我覺得,春口裕子這部《惡母》是非常棒的傑作。

  封面看似單調卻闡明了一切。

  一個在鞦韆上正盪往半空的孩子,根據物理,將他(她)往前推的動力是誰給的?書腰處,是「惡母」兩個字,這時候就會發現中文巧妙之處,在腰上緣(拆下書腰後的書封是一樣的)一線斷,將惡拆為亞、心二字。

  動力是母親給的,而亞心正是自己。我相信絕大多數人來說,人生自己是絕對,但當孩子誕生後,自將屈亞,並且把一切的可能推向天際。

  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冠軍?

  從收到不明惡臭的包裹開始,岸谷真央的媽媽奈江開始了育兒生涯戰慄的第一步。

  住處周圍各大幼稚園都收到了匿名信,指出包括她之內的四名母親做出了惡劣的排擠、重傷行為,導致某家庭分崩離析。

  奈江不知道為何會發生這種事,除了開始奔波,設法找外圍但評價仍優秀的幼稚園外,還想著,到底是誰?會是誰做出這種誣告之事?

  是,她嗎?

  〈不請自來的客人〉兩年前的媽媽團,共同意識到某一位媽媽可能很有問題,總是試圖且過度的與每個人接近……

  〈有毒之葉〉真央的幼稚園裡養著兔子,受大家喜愛的兔子卻在某次實作餵養後死亡,只是意外?還是……

  〈在一起比較好〉為了上最好的學校,奈江全力報名,卻沒想到某有心人士比她想得還要卑劣。

  〈轉禍為福〉真央有了好朋友,大家都在小社區前玩耍,直到那天,一輛失控的轎車……

  〈我的孩子是主角〉真央的好友有梨栖、小杏會在運動會中跳舞,還綁著相同的髮圈,那麼,倒臥在廁所血泊中的那女孩,是誰?

  〈友情契約〉奈江發現有人冒充她註冊了網路社群帳號,對她與真央的一切瞭若指掌!她想找出是誰,卻因此看見了自己以及真相。

  這本書真的讀沒多久就有點窒息!

  小朋友成長到準備開始上學之後竟然這麼有壓力!

  看到奈江各種找幼稚園,評比之餘還要思考每個方面的影響,孰料這還好而已,後面小學居然還有好幾間的入學考試?

  當然,這現象台灣應該也有,而我,老實說我國中就是入學考試進去的,只是,那種隱然在理智中,苛求不要輸在起跑點的想法真的讓人哭笑不得。

  特別故事中小杏媽媽沒把女兒送幼稚園,反而送去將棋學院還遭到近似恥笑的質疑(這裡可見年齡不同的判斷)。

  奈江是一個很典型的人物投射,她自卑又渴望,集普通在一身的自己寄託都在女兒身上,我想,這一點可以共鳴到不少人(就算自己有才能也可能自認普通);身為人就會靠勢,尋找群體很自然,但要怎麼在群體裡「生存」,我的天!女人的天性(不是說男人沒有,但感覺不同)會化合成什麼狀態?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奈江可能會讓人讀了覺得討厭,甚至覺得「靠杯,好像我」,但她這平板又混濁卻成了一面鏡子,照出每一則短篇裡,媽媽的各種態樣。

  故事的構成,六篇的方式都近似,春口裕子會將「狀況」炸在前端,留一大個謎題來到先前的時間點,在時間點裡有那個階段會存在的人,透過此來問讀者:你覺得,是誰?

  除了兔子之外,故事中沒有死亡,甚至可以認為這是一本「日常推理」,然而,為了孩子的媽媽們,出於對孩子的善卻可能成為栽掉他人的惡。

  在這裡我自首,我小學堅持要加入童子軍,最後是我老媽去關說來的,真是萬分抱歉。

  作為懷抱著不安又自卑的主角,奈江卻持續調查與推理,只是除非出於對孩子的好處,否則她(就如同許多人)都會止步在模糊地帶,使得最後一篇她的那面鏡子--

  照出自己的女兒真央,也照出了自己。

  這是一本題材淬鍊的作品,寫出拉拔孩子的家長,那一段時間的心境與糾葛。是說,所有一切都是為了誰?

  人,忘了自己的時候,往往都是:

  為了自己呀。

  大推這部作品!

 

龍捲風暴 電影.

  還記得那隻乳牛嗎?當年被捲走之後至今沒下來過--是的,牠沒出演2024這部是致敬也算是一種續作的《龍捲風暴》

  還記得當年《龍捲風》上映時捲起的期待,是少數我少年時期去電影院看的電影,那時,實在很好奇電影要如何呈現龍捲風的災難。電影沒讓當時的我失望,至少那頭牛還有最後捲上桃樂絲偵測器的畫面印象深刻。

  經過近三十年,這段歲月中途胎死腹中的續集想法算死得起所吧,畢竟這題材搭配現今科技以及日益詭譎的天候變化才真的捲出一部強力的致敬續作!

  龍捲風這個災害級的自然現象台灣極少見,但在較內陸的區域容易發生;美國中部常有此災害,規模巨大的龍捲風更是能在短短時間內將所經過之處都夷為平地。

  人類都設法去抵抗天災,如同我們也在盡力理解地震一樣,要對付龍捲風就要面對它。面對就必須接觸,因此過去是解析資料,來到現代則是思考如何將其消滅。

  年輕、大學生的凱特.庫柏就是一名天生的追風者,擁有獨特天氣判斷與感應力的她打算進行抵銷龍捲風的實驗,帶上志同道合的好友追上「理應合適」的龍捲風。

  然而,龍捲風的災級根本不是人類能預測。

  凱特就此離開故鄉。

  當年的倖存者哈維在五年後找了上門,帶來了破解龍捲風的解析技術。萬事俱備,只欠追風,想要逮住莫測的龍捲風,只能靠天選的專家。

  另一方面,災難會製造明星,知名直播主引來連串追風熱潮,龍捲風牛仔泰勒也在競逐行列。

  誰能感覺到?誰能追到?

  化合而起的龍捲將會摧毀什麼?史詩級的災難就在大銀幕上肆虐!

  這是部災難片,但內容是「龍捲風」就不單純,因為人得去追。

  不過《龍捲風暴》也不全是人追,你當然會在可控制的狀態下嘻笑,然而等到狂風壓境,災害的景象真的會讓人連內心都被摧毀。

  電影的內容結合龍捲與牛仔的特色,兩者間的隱喻很有意思。

  追風的目的也有實際上與心理上的雙重呼應,承受災難與倖存的橋段非常令人動容,個人認為,編劇與導演對整部作品的思考、安排非常周到!

  狂風席捲、令人戰慄的主軸之外,感情戲意外地成了第二核心。

  特別是男二(雖然看起來就是不搭),他的話語跟舉動表現得非常非常微妙,我知道身為男一的葛倫.鮑爾不管戴不戴墨鏡笑起來都很吸引女性,但男二的典型卻又精妙的意在言中更是讓人覺得……畢竟盡力了(XD)。

  我不曉得是否有用上一些年齡修飾的技術,女主角不同的裝扮呈現的年齡感有非常強烈的差距!有點厲害啊!而且某些角度也太美了。

  如果對當年電影如數家珍的話應該可以看出許多致敬的部分。

  對本片有興趣的朋友,或許可以考慮4DX,是說去看的話,爆米花要先吃掉一半,不然可能會震得滿地都是。

 

 

本格永恆300 偵探小說研究會 日本. 千魚

  神秘又充滿希望的新出版社--千魚,首本來宣告的就是偵探小說研究會的《本格MYSTERY.永恆300》。

  這是一本自2011年跨到2021年,計十年間日本所出版並選出的三百本推理小說。

  是一本,型錄。

  型錄之外則是這十年間相關的推理文學議題,例如影視化、遊戲化、網路化……等等對於推理文學的影響。

  我收這本只是隨手翻翻看看,畢竟在個人層面上,這本書完全悖離我平時的習性:簡介。

  雖然我不是完全沒看簡介,但就算看往往都是瞥過去,除非我特別好奇或是納悶。因此,這本書我沒辦法讀完,只當作知道這十年間有大概哪些作者、哪些作品。

  此外,自然是希望出版社能在本書的基礎上譯介。

  挺開心是型錄中特別點到的包含了五本的白井智之,其作品看來會陸續登場,其他像是井上真偽、伊吹亞門與看到號稱道尾秀介推理最頂的傑作《雷神》都希望有朝一日能見到繁體。

  當然型錄裡面更多的是我從未接觸過的作家,或許可一試!

  不過,這三百中有包含聽聞非常多負評的《預言之島》,可能日本與我們閱讀的判斷有些不同吧!

  想拿碗去敲的,這本可以!

 

 

玄靈的天平II 秀弘 台灣. 釀出版

  將新北變成米花市(?)的第二集讀完,作者秀弘的台灣神靈戰爭版圖正式擴張!

  我接觸的奇幻、輕小說類型的作品較少,因緣際會之下才接觸了「玄靈的天平」系列,第一部的青春、靈裝戰鬥的特性很有日式動漫的風格,咒術與言靈的部分則是中式符錄,中文的難度真體現在這裡,如果有個世界咒術奧運,我們的施速可能是最慢的。

  身為「虎騎士」的沈雁翔答應了任抬轎生的任務,但對他來說,找到挾著妹妹心柔靈魂的銀狐更重要。隨著異樣的獸爪,他來到了新北大道,目睹了現場的混亂以及潛藏在此處的妖物!

  漫天的墓坑鳥、廢棄工廠裡張網捕食的棘蛛精以及翩然來到、操使冰靈術的美(暴力)少女--

  戰鬥與肅清的理由為何?

  白虎宮印的陷阱又是誰暗設?

  對沈雁翔來說,感覺不到白虎、目擊詩櫻與討厭鬼唇唇相對以及降臨的毀滅級神靈,哪個是真的致命傷?

  略帶文言的敘述以及青春的輕對話形成這部作品巧妙的氛圍,使其有別於日系風格,展現台灣靈幻的風貌。

  戰鬥的施術與策略都有巧妙的構想,讀起來很有畫面,不過MP量有多少比較謎,感覺樗書冰可以一直放下去,此外第一人稱的敘述感較偏第三人稱,態勢的張力因此減弱。

  不過……跟偕同妹子戰鬥的感覺還是挺好呀!

  我覺得最有趣的是青春打鬧的部分,好幾個對話與橋段很妙,實在羨慕(?)主角,但也對於他要面對的「投藥」過程感到……幸福的混亂吧!

  這調性是包括戰鬥過程也有貫串,老實說會降低緊張感,但真的是非常有趣。令人心生「逆向嚮往」的青春啊!

  秀弘的故事功力很穩健,情節的設計很有概念,此外透過番外才知道戰鬥面罩有多實用!

  關於封面的部分……我是真心覺得可愛又和平,讀了後記才發現背景鋪張了一隻猛的,我本來以為是夕陽。

  結尾令人期待,真正的核心也許在後續的作品中會讓整個因果與世界觀更令人震撼。

  下一部……不曉得政府即將編列的重建預算會在哪?(!)

 

 

災難預言事務所 林庭毅 台灣. 奇幻基地

  預言是什麼?

  預言就是,前幾天預告颱風要來,昨天果然就來,還災到一路讓南部史無前例(應該吧)放三天颱風假;預言就是,前幾個月讀完《我在犯罪組織當編劇》,昨天因為他這回的作品拿金賞所以插隊去讀,讓我再度讀到精神崩潰。

  預言就是,我知道颱風天會颳風下雨淹大水,也知道林庭毅就算文筆可行,故事整體還沒幼稚園大班畢業,然後我會讀得很抓狂。

  禍不單行,天災+人禍。

  歡迎來到《災難預言事務所》。

  颱風肆虐的花蓮讓大學林少恆與一眾好友困在活動中心,而林擔心對面療養院裡的爺爺(而且對藍髮圈女孩有好感?),不顧好友相勸前往。

  療養院被風吹得敗壞,院內糟然,卻在發現爺爺時,他被之前因故送對方去少年觀護所現在出來的死對頭堵到,對方這時候拿刀出來要給他死,孰料還沒一決勝負,山崩。

  除了他之外,包含死敵在內,連同前來的兩位好友就此掩埋。

  幾年後,林少恆從失憶中醒來,不知自己怎會身處在某溫泉會館,現場一片狼藉。

  火山爆發--這在台灣尚難以想像的災難居然發生,而他身在其中……不只,他甚至還是預言火山爆發災難的新任網紅!

  他要先找回記憶,等回到家,連往生的兩好友加一死敵的亡魂都來幫忙。

  他想起來了,他確實直播了預言,也真的發生了火山爆發的災難!

  因為有人送來一台「里奧1號」機,是一台可以預告災難的儀器!不僅如此,還能製造!

  他又想起了。

  某天酒醉,他在製造災難上面輸入了「台灣沉沒」。

  麻煩大了。

  我是說讀者,麻煩大了。

  本書優點:文筆好讀。

  本書缺點:只有少數狀況我會開記事本來記,以下針對問題直接抒發心得。

  作者需要林少恆失憶他就失憶,要他恢復就恢復。雖然後面沒說,但我猜林少恆可能是機器人,等零件風乾了記憶體就好了。

  酒館老闆娘在那邊哀嘆生意不好,然後樓上是自己很熟的大熱門預言家,一樓門外大批記者?沒人去消費?這是記者問題還是店家問題還是老闆娘問題?

  林少恆需要用濕布矇口鼻製造出瀕死狀態來進行預言,首先我就不知道他經歷過山崩大難之後還選用這種找死的方式預言?沒說怎發現就算了,居然也沒設定計時器?真準備要死就對了?還很隨興就矇,去死算了吧!

  整部作品預言項目豐富,有人為預言、鬼魂預言、儀器預言……很好,最後有了一個交代,但作者你是不是忘了什麼?巧合之神降臨啊!你交代的結果就是打爆自己前面的臉。

  準備要開啟里奧一號,要確定內容的時候,充電等開機要一分鐘,然後林少恆就很累,一分鐘等不下去就睡著了?是不是機器人?沒電了對吧!

  前來拜訪的公家單位很容易就相信林少恆的鬼魂說,如果現場都是同一立場要設計一個人就罷了,結果不是,是三方單位,還有,到底怎知道林少恆東西放哪的?前面不是藏得很完美?你矇眼瀕死不會超過兩分鐘欸!果然是機器人!

  一直提到林少恆擅長說謊?擅長說謊的對話跟性格長這樣?其他作家真的要哭了!有多擅長說謊?就好像我現在說:「哇~《災難預言事務所》好好看喔!超級精彩der~」

  開槍中肩膀,你一秒就看出出血多少,厲害佩服好棒棒!

  本來想吐:所謂預言儀器居然是人完美製造,我不否認,可是頭沒說清楚,尾則是自打嘴巴,這邊就不多說了。

  有人中槍,身邊有醫護人員,我認同當下不適合去醫院,可是妳居然連協助包紮的想法都沒有?妳所在的台灣沒有便利商店嗎?

  儀器設計相關人員居然是等到該人士取得重要資訊之後才被取消權限,這個效率比民間企業把離職前員工踢出LINE群組效率還低。

  寫了半天,「台灣沉沒」表示臺北盆地被淹,還有南部可以去……你這叫台北沉沒吧!

  我說:「各位,我可以阻止地震」,來問問大家反應是什麼?回答完的去看這本書。

  關鍵劇情:上計程車。不跟司機說地點沒問題,問題是司機居然可以一直開開開開開開開到說「前面沒路」?是開到奈何橋口嗎?沒想到接下來開口不是說「要去哪」,是說「沒路」,這樣能當司機?然後司機老婆還剛好是目標豪宅的清潔婦。 我大巧合天使,妳在這本書上排泄的真太豐富了。

  在火山爆發與各種不確定災難可能發生的當下,司機最想知道的預言是:股市、總統候選人、大樂透。我知道作者想酸台媒~沒事。

  警察有重要的事要找,電話打到未接爆滿……你他媽現在很可能是不接電話的狀態,妳不會用快要失傳的簡訊嗎?不然發國家警報啊!危險了阿大姊!

  計程車司機超稱職,除了不太會開車之外,對主角的要求都很乖。

  林少恆行動到一半開始才去解釋帶著一名醫護人員前來的理由,然後開始各種線索擺好好的解謎。

  對,我要說到那個鑰匙。前面摸鑰匙,黏,似乎是轉不好就會壞掉的設計(描述得像臘),沒過幾頁,你他媽把它的尖端拿來轉開螺絲?還轉了八個?

  最後告訴各位主角身邊的人早出現過了,巧合的女神連淋巴都滴下來了。

  再來,其中一個反派的名字我記得是敘述得知,最後主角居然也得知?他到底啥時預言到的?麻煩知道的告知我一下,我怕酸錯。

  都用炸彈了還要開槍?而且狀況超難打,這樣的條件你殺手接受?

  不確定會不會輸入錯誤就「砰!」的前提下,主角瘋狂輸入,瘋狂錯誤。是巧合還是作者?

  以上,為避免我神智不清、胡言亂語,所以採用條列式(剛好也有紀錄)的方式描寫。

  這本是今年犯聯五行獎中,金獎的最推薦長篇前三中的第一名。 林庭毅《災難預言事務所》。

  我個人心得、個人評價、個人感想。

  絕對

  不推!

  超級難看。

  這是一本概念好、文筆可期待,除此之外一無是處的幼稚園文學作品,本作限制級,十八歲以上最好不要讀。

  情節鋪陳虛弱,條理解釋不清,完全沒有構思小說世界的基本完善水準,仰賴的還不是普通巧合,是我目前讀到超越島田莊司《灰之迷宮》的史詩級巧合。

  故事中提到的知識大概是本書裡面最有邏輯的,其他發展完全是作者爽,頂多有個逆轉拉回,但這一拉,保住部份故事理智卻把前面通通打翻。

  讀這本書,我腦部杏仁核幾乎要崩解。

  然而。

  不僅本作,林庭毅三部作品甚至銷往海外、去年十三作之一、今年金賞。各路好評加上原本來自網路的優勢,我就在想,之前我讀過覺得超爛的南韓作品《看見屍體的男人》也是網路小說出身,莫非網路文學的水準就是如此?現代人的閱讀、邏輯已經呈現幼兒化了?如果是這樣,文學獎都撤掉算了,研究那麼多幹嘛,寫這種程度的東西可以出版得獎被推廣,簡直恥笑為文藝付出那麼多心血卻不得閱讀的真正創作人們!

  金獎是報名制,這回三本,顏瑜《七十號,你的鳥歪了》我接下來會讀,他也是我認為最可能符合獎項的作家與作品,至於首位的這本災難事務所跟第三名葉桑的《塵封之謎》,都是糟糕的文學呈現,我看推薦榜單上有個網路票選的M.S Zenky的《褪色的我與染上夕色的妳》,好看!選這本!

  最後我要得罪人了。

  敢問金賞評審。

  才剛幼稚園畢業嗎?

  認真選出這本?還是他老大背景雄厚?銷售雄厚(有可能,還有個什麼料的)?

  且這本還不太算是犯罪推理文學!

  即便奇幻,這種故事構成,真是極差的水準!

  不要鬧了好嗎?

  這次是第二次該作者的機會。

  很可能沒下次,不然就再等十年後吧,至少文筆不用救。

  想體驗災難的請來!

  願有其他面向的心得,感恩!

 

 

七十號,你的鳥歪了 顏瑜 台灣. 台灣角川

  這本不是犯聯金賞的最後防線,我認為,顏瑜《七十號,你的鳥歪了》是唯一純金。

  其他兩本甚至不是鍍金,是拿金黃色彩色筆塗的偽獎。

  我得平復一下情緒,從災難走出來把鳥喬正這段歷程,猶如從亞里瑪那海溝底直衝大氣增溫層。

  你知道台灣警察怎麼來的嗎?

  跟你我一樣,從學校走出來的,但分為警專與警大。這不用說,你台灣人光看名字就能知道哪裡出來比較大。

  那麼,差別在哪?不管你知不知道,與其google,不如直接來讀這本《七十號,你的鳥歪了》。

  我很正經想寫心得,偏偏書名莫名會讓人嘴角失守--這正是本書巧妙的反差結構。

  陰冷嚴肅與熱血俏皮。

  七十號,出列!

  魔鬼班長許展皓的命令,身為初來新訓的菜鳥何冠宇連忙出列,隨時都是「基數」伺候。到底碰到這個嚴格兼機掰的班長是好是壞?為何總是針對他?在班長那張俊美的面容底下,有什麼意念?

  然而何冠宇也很奇怪,明明兩間都考上,偏偏捨棄大的,選擇99%都不會來的專科?

  光是徽章那隻鳥歪了就可能會被體訓折磨,他到底能不能撐完最嚴厲的篩選階段?

  葉哲文受命轉調來擔任警專校長,來此是有目的的。

  兩校合併。

  然而,想要達成這目的勢必要與專科內部的老字號對幹,何必呢?推動著他的是什麼?

  是蘋果。

  「金蘋果事件」摧毀了大半的警政、法政與國家中高層,警察面臨組織與人員的問題,因此,這陣東風已然吹起,必須有人身為草人。

  歪掉的鳥必須喬正。

  這隻鳥就是警政的白鴿。

  本書書名看起來是打趣的男生互虧,實際上還雙重象徵著警徽以及警徽之後的榮光。

  三重隱喻,這書名誰取的,請容我跪拜。

  在《套條子》前我對顏瑜這位新興作家持保留態度,而讀完之後深受震撼,所以這回金賞有他的名字,信心就落在此處。

  呃,慚愧的是我沒有一出版就收,雖然書名取得好,但容易被誤導……可這也好,金賞壓軸登場,超級精彩!

  隨著故事,警專猶如軍隊訓練的過程看得我肌肉都痠痛,而我過去頂多是四周的替代役新訓,跟書中的強度相比跟沒長毛差不多。

  未來當警察的人必須要有強韌的體魄與堅毅的精神才行!

  當學生的,吸收所有的苦以成就未來的……

  未來的什麼?

  本作透過十來歲的警察學子對比已成為警察高層的各個老江湖,我相信,曾經接受過道德教育的我們,都能深刻地體會到,人性。

  各種人性從教官身上滲透而出。

  何冠宇與許展皓象徵著熱血精神的拉拔,然而這兩人間可不那麼簡單--你要想到那邊去也行啦!但不僅如此,在成熟之前所背負的命運會在故事中激烈的交纏。

  葉哲文與呂銘顯是來自不同出身的高階長官,兩人的理念隨著歲月產生了螺旋,到底,最後兩校的併案有沒有可能實現?這當中又有什麼明潮暗湧?

  我希望是台灣人都來讀!雖然小說的情節有些張狂,但這些很可能就在現在的台灣社會中發生呀!

  警察應該是什麼樣子?

  本書金句令人激動,我不能說,請務必一讀才能感受;此外,俏皮風趣的敘述也穿插在故事裡,我特別欣賞何冠宇表妹劉佳棠那句「因為OOO很識貨」。

  字裡行間會讓讀者內心騷動、感動、悸動,不自主地會心一笑之外還會陷入緊張與悲憤之中。

  我過去希望讀到台灣警察的小說,就在這裡,就在顏瑜的鍵字之中。

  這本雖說是台灣的《教場》,然而風貌全然不同,是屬於我們這塊土地該有的精神與張力。

  某位知名評論強力推薦本作,未承想票數敗給那本糟透的災難,這根本就像是本書裡的橋段啊!!!

  在下棉薄之力,全力推薦金賞這本《七十號,你的鳥歪了》,很可能會是我今年最喜歡的一部神作!

  如果想讓這本精彩到天際,那可以嘗試先讀另外兩本,你會發現,這世界還有希望,而且希望比太陽還要炙熱。

  非常推薦!

 

 

啜飲屍汁 白井智之 日本. 新雨

  啜飲?白井智之寫出來的不都是暢飲?不曉得是否有對日文深入研究者,書名本身也許另有含意--

  就我看得幾成懂的原文,重點是「死体」,即,屍體。

  這本書名可能最不吸引人的白井作品,仔細看以下連作篇名,對解謎有興趣的絕對超想看。

  事件都發生在日本犯罪率第一的牟黑市(虛構),犯罪率多高呢?大概就是家庭主婦切菜備料的時候聽見槍聲,乾脆就聽見幾聲剁幾刀,然後想想今天星期幾,會出沒的慣竊的稱號,相當日常。

  不過像這樣的所在還是有好人,例如青森他專門想像怪異屍體,投稿當地三流出版社也出了好幾本推理小說,殺人殺在字裡行間,還對同業惺惺相惜,於是就被騙到一貧如洗,被虐到最後連閱讀都有困難。他想去跳崖也很合理。

  神月步波始終有不被抓住的「手段」,所以才能在第一篇與黑道周旋,隨便幾個唬爛催眠就能賺錢。

  〈豬臉的屍體〉

   秋葉不想再窮忙,於是加入當地黑道「白洲組」,討債、喬事情樂呵呵的,偏偏老大很迷信,相信步波的算命,認定豬養好命就好,甚至還送了一頭給對岸赤麻組。

   在這個罪案率高的城市,兩岸相對的黑道反而鮮有地盤之爭,沒想到老大派秋葉去關注對方的豬,一回家竟然發現一具豬頭人身的屍體?

   這詭異的屍體是怎麼回事?

   差點被問罪的秋葉被一台撞進事務所的計程車給救了,因為要去自殺的屍體推理小說家青森太煩了,害司機車禍,陰錯陽差之下,青森答應了幫秋葉解決事件。

  〈空無一物的屍體〉

   步波在圖書館看見了那栗子頭小孩兒,可愛;第二次看見他卻在雨中的土路上。

   爸媽呢?

   小孩指著一棟V型屋頂的陳舊倉庫。打開門進倉庫,看見了只剩一顆頭的爸爸以及被重擊頭部的媽媽,現場一架斬首台。

   步波為了賺錢,建議青森口述、自己幫忙打字寫小說,同時也要來處理這件離奇命案。

  〈放血的屍體〉

   當地大企業家與其秘書被發現喉嚨被割開且倒吊在密室之中,鮮血在兩具屍體下方滴出整齊的實心「8」形狀。

  〈膨脹的屍體與萎縮的屍體〉

   秋葉上門討債,結果討到自己熱愛的電台人員,想作罷對方卻說隔壁欠他錢,於是開了隔壁的門……

   看起來營養不良的窮困男子肚子要爆炸似地死亡;另一邊,大胃王直播主卻毫無進食地被殺。這是怎麼回事?

  〈凹折的屍體〉

   青森與步波為了找尋題材來看刑具展,期間跟老闆更正了「死者床」的圖示,哪裡知道沒過多久「啪」一聲。

   迎來了一具背部凹折的屍體。

  〈屋頂上溺死的屍體〉

   牟黑一神教信仰太陽,更相信水含有太陽神力。

   教主會在天台上與太陽神通,更會在沒絲毫下雨的天台上被溺死。

  〈屍體中的屍體〉

   在山中發現一具巨大女屍,女屍中還有一具孩子屍體,孩子屍體裡發現原本應該在女屍體內的內臟器官……

  〈活著的屍體〉

   秋葉死了--不,還沒死,只是雙眼被剜、耳膜俱破、齒牙盡碎,並且四肢及根斬斷。

   被鮮血浸潤的寺廟中,他遭遇了什麼?最後的留言,指向何處?

  我想當代推理界最離奇、古怪、腦洞肛洞大開的神(經病)級作家絕對就是白井智之。

  怪誕噁心到我覺得可能很難中譯,於是就找了民翻好幾本,哪知道居然開始慢慢引進!

  沒錯,白井將事件的狀況用戲謔、噁爛的超現實手法呈現,卻在這其中融入了你不得不信服的超強邏輯推理,且,他的那些病態往往都是「人」與「社會」的投射。異於常人產生超絕的謎團。

  這本針對「屍體」展開了令人拍案叫絕的解謎,故事中人物驚嘆「怎麼會有這種屍體」這句是連讀者也會覆述的金句呀!

  大概只有屋頂上溺死「正常」點,其他真的是瞠目結舌,所以,解謎的梳理才會更令人驚嘆!

  其中斬首台、凹折、雙屍以及最後一篇我真的忍不住驚叫出聲,畢竟明知他線索老早都在字裡行間,卻沒想到能這樣推理與連結!太神了!

  當然我不否認許多狀況是將環境合理化過去產生,我想作者自己也知道,開場對「作家」的敘述簡直是在嘴自己,但,能創造出這樣的謎團,我教主大人果真是 神!

  我猜,創作期間白井智之除了棒球之外很可能在追動漫,至少我有感覺那部結局要做成三部電影的有些許影子在裡頭。

  是不是怕白井智之太噁心?什麼嘔吐、吃屎、海蟑螂?

  放心,這本連以為會喝屍水這動作都沒有,只有一具具滿滿異樣謎團的屍體。

  想不想挑戰怪誕頂端的推理?

  這本喝下去,提神醒腦!

  大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飛樑-弦凝幽漣 的頭像
    飛樑-弦凝幽漣

    閣樓之窗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