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白之冤 文善 香港. 格子盒作室

  這本起初的印象是出版社很特別,是來自香港的出版社,然後是價格偏高,也許有些讀者會因此卻步,然而,接續的印象是許多讀過的好評,加上書名的「冤」就不免讓人好奇,翻開後就更有意思了--來試試文善這本型態特殊的作品吧!

  位於加拿大的福維爾鎮2003年8月14日的下午發生大停電,這期間,一名當地明星高中生謝利(嗯呃,Gerry的港式翻法我一開始有點不習慣)就此失蹤,之後在近郊的倉庫發現了他的屍體。

  嫌犯很快就被鎖定。

  華裔女學生阿雪剛好出現在事發現場,加上在網路上疑似與死者有些牽連,凶器又屬她動漫同好的特殊匕首,於是被起訴,隨後論罪定讞,被判一級謀殺,終生監禁。

  事過十六年,她仍未申請假釋,因為她始終只有一句話:「我沒有殺人」。

  一部名為<不白之冤>的紀錄片開始回溯追查這一件快速結案的事件,直搗其中細究後的滿滿疑點,並且回到福維爾展開探訪式的調查。

  一名中學生在看完<不白之冤>後提出反論,但也隨著披露的諸多線索開始自己的推理。

  紀錄片、Youtuber、觀賞者以及正在閱讀的你,交綜織起推理的網結出這市郊小鎮十來年前的可疑定罪。

  這是一本沉浸式閱讀的典範,所以不要跟我一樣讀著還玩遊戲(剛好有活動),會導致最後都跟你說一堆線索了結果還沒第一時間亮燈,因為它最後……反正閱讀的推理力要在線就對了。

  其實單看事件的構成,以讀者的立場來看真的會覺得當年的判決過程很多瑕疵,只是故事中撿出了很多實務上的點,關於檢察、律師、地方文化……等等的關鍵細節,最終導致不完全明白的斷案,你會發現,若身在其中,可能也難以從既定想法中抽身。

  例如你家附近有一票看起來很危險的外籍移工,當發生疑似其中某人犯的案時,原生地的住戶們會怎麼想?就算看起來不危險,只要有一點指涉,那恐怕很難給他(她)一個公平的對待。

  所以本書「不白」就有另一層的涵義。

  更微妙的就是事主阿雪的立場。她的背景與個性,從頭到尾她就是顆沉默的恆星,堅持著自己沒殺人的重力場卻只引來更多針砭的行星。她有可能發聲嗎?聲音有可能被聽見嗎?所以她只能原地旋轉著,轉完這可能不明不白的一生。

  只是,阿雪真是冤枉的嗎?

  本書中的諸多角度以及後續呈現的更多線索,是讓讀者去整理、判斷、推理,十六年前整起事件可能是怎樣的經緯。

  這是一本體驗很特殊的作品,也是小鎮疑案的經典展現,同時讓我遺憾……如果律師換成艾迪.弗林就搞定了呀!

 

 

所羅門之犬 道偉秀介 日本. 獨步文化

  讀完這部作品,突然覺得我很像倉鼠,書就跟葵花子一樣,塞完拿去儲存,想著哪天來讀,結果不小心就忘在深處了!

  這回從深處爬起來的是道尾秀介的《所羅門之犬》。

  下著大雨。秋內來到一間咖啡店,有難喝的泥水跟怪怪的老闆以及隨後齊聚的另外三位朋友,並且撿到一只戒指,老闆說那可能是所羅門王的戒指唷,有那枚戒指就能跟動物對話呢!

  無厘頭的狀況回到四人的交談,談起了一起事件。秋內懷疑,自己的這三位好友中,可能有人動手創造了那起意外--

  狗狗暴衝、害死主人的意外。

  這本我一直讀過半都覺得風格有點怪,主人翁秋內的似軟弱似陽光的性格與其他三位朋友的互動,感覺像是在刺探什麼,同時又有奇妙的詼諧穿插。

  京也、廣子與智佳共同揉著意外事件與情感探究的糰子,一直到怪異的動物行為學老師間宮登場才抓到主軸。透過他講述著「動物」的特性,強調說到動物就不能忘了人也是一種動物,因此,線索都在動物與不要忘了自己是動物這兩者上:動物的純粹被我們複雜化,我們的複雜則源自最純粹的靈性。

  關於動物行為的部分本書可以讀到許多有趣的觀點。

  其中與我很相關的就是狗……我不否認負面獎勵機制,但我工作的過程中還是有碰到在路上就認出我「是誰」的狗,然後狂叫到主人差點雷禪。所以某些狗對我這職業的敵意會不會有其他更微妙的因素?

  事件與推理來到故事的後段開始展開,早期的道尾讀過的都知道,雖然我覺得這本相形之下一般般,但本作也因此具有趣味的閱讀性。

  (讀完後的我正設法用動物的態度跟我家兩隻貓對話中)

  (經過三十分鐘,我發現他們對我很不屑,但也許這才是愛的表現吧!沒錯吧!)

 

 

厄蘇利納 Brain Freeman 美國. 尖端

  走進這偏遠且冬季深雪的郡之前,先讀過《那年雪深幾呎》會好些。先感受流傳的怪物厄蘇利納,再追溯這本《厄蘇利納》,一探這頭穿梭在疏林之中,曾將人類撕裂狂殺的魔獸。

  黑狼郡。

  礦業與女勞工間的糾紛即將來到對簿公堂的環節,卻在這時負責礦方的律師布林克被發現被削肉殘殺在自家地下室中,牆上用他的血寫著:我是厄蘇利納。

  副警長戴瑞以及「我」蕾貝卡.柯爾德副警長負責調查案件,同時附帶一名預期未來會跟我搭檔且現在就開始對我上下其手的副警長亞傑克。

  這個郡,女人都是被欺壓的一方,即使妳有本事能撐著、耗著,懷有惡意的男人們總有辦法搞到妳各種生活麻煩;也許只能說是一種人類的群聚特質,堅強的女人們只能靠著意志力亦步亦趨地好好生活,除非出現了讓獵人趨之若鶩的存在--

  厄蘇利納。

  過去兩起殘殺事件,現在再起的理由是什麼?

  蕾貝卡要如何在裡外被男人夾殺的狀態下撐過一波波的麻煩?她對話的那個「希望」又是誰?

  作者Brian Freeman透過文字將厄蘇利納的爪插入令人心寒的惡意,再醮著鮮血寫出令人不捨的暖意。

  這是一本小鎮故事,作者前一本就足夠讓讀者感受到故事的流暢與文字的凝鍊所帶來的撼動,於是就不只是小鎮故事,而是關於「怪物」在這偏遠地區的誕生與獵殺。到底是肌肉與權利還是散發血腥獸性的魔物更讓人噁心?

  我想非黑即白的戴瑞副警長真的沒辦法領略,怪不了他,所以,需要讀者來看看這一場厄蘇利納的獵殺,思考一下,所謂的「殺人」是怎麼一回事。

  以推理小說的角度來看,可能會有些意見,但我覺得這是一種輔助呈現,本書的本質是探討怪物與獵殺,所以這樣的手法是一種銜接前作的鋪陳手段,且讓許多因果有很充足的理由。

  特別前面的起承轉合、因果鋪陳,都是為了最後一頁的最後一個字,喜歡先翻到最後的讀者拜託不要。

  很棒也很有力道的故事。

 

 

托拉斯之子 蘆花公園 日本. 獨步文化

  可能有人第一眼看到書名的時候跟我聯想到:托拉斯法。莫非是子法之類的?

  嗯……並不是,原文也不同,不過集中與壟斷好像還真有點像。

  集中被欺壓的惡意,壟斷惡意來源的生命。

  故事由三個人的視角傳述著一個名為「托拉斯會」的奇妙組織,會來到該組織的人都是遭到周圍惡意對待的人們。他們許願,隨後就有離奇命案,於是,都內隨機殺人事件就開始人心惶惶了。

  造成一連串死亡的兇手是誰?慢著!能這樣令人致死的是人類的作為嗎?

  坂本美羽在三流出版社的訪談機會接觸到了「托拉斯會」,見識到攝人心智的美貌女子以及令人舒爽卻又發寒的集會。

  川島希彥是個懦弱的國中生,過去成謎的他卻有著奇妙的吸引力,致使他慢慢走向「體會社會」的絕路。

  百石瞳是個有悲慘過去的女警,唯有她死命地調查托拉斯會,真相卻遠遠超出她的想像。

  托拉斯會的托拉斯之子是怎樣的存在?我想在座的各位--

  可能都有想要加入的理由吧!

  相較於上一本《刺骨之痛》,蘆花公園這本《托拉斯之子》較有完整性--其實好像也不能這樣說,應該說,這兩本分屬於不同模式的恐怖小說。

  《刺骨之痛》是日式詛咒,類似〈咒怨〉那款的,有點沒頭沒腦,所以不覺得恐怖的話就不太刺骨,會滋----地很讓人煩躁。

  《托拉斯之子》則是歐美「那個」式的方式,總覺得有克蘇魯的影子在裡面,印象中好像有個邪神就長裡面描述的樣子。

  本書來說,總覺得有種「作者大爆發」的態度,可能她(他)的經歷與觀察還有對一些社會現象的不滿與質疑,通通都在本書中詛咒著!

  所以,廣義來說,本作屬於批判社會性的類推理小說外加某些小手法點綴。

  我個人蠻好奇超級美人(賽亞人我知道啦)到底是啥款?印象中好久前有什麼「這幅圖的美女不能看太久」的都市傳說?

  美麗的極限也是會蠻讓人恐懼的,不曉得是「不希望存在」、「怕往後一點污全毀」、「喜歡到該死」之類或其他可能性……我是真的蠻好奇的啦!

  倒是故事中的惡意與反抗意志略有同感,人嘛,不同階段都有可能遭遇到同為人的壓榨、欺凌,所以法律上不能殺人,卻早在你的意念中讓對方肚破腸流、腦爆漿炸、排泄器官堵塞或是其他更多種種屬於個人的百大酷刑。

  嗯--真有以上需求。

  托拉斯會,歡迎您。

 

 

小說殺人 望日 香港. 蓋亞

  這部作品讀完的感覺蠻奇妙,是讀完一部小說,也是讀完兩部小說,但其實可能是三部小說,最後覺得:經過了一場與作者的對話。

  《小說殺人》與《殺人小說》。

  完整版的改編由星塵出版,記錄了由作者冼嘉俊所著《殺人小說》的內容竟與實際上發生的死亡事件雷同,並且在書中與現實中的相關狀況都有奇妙的類似之處。那麼,案件果真是看似意外實則有意為之的殺人事件嗎?

  我們得從作家要如何在X市這文藝創作相對弱勢的地方說起,為了將自己的作品呈上檯面,施展多少心血、支付多少努力才有可能迎來期待?這份期待的過程經過怎樣的增、刪、改才將被讀者翻開--或者不曾翻開,導致後續的情節付諸東流?

  作者、編輯、出版社……各自的想法產生了糾葛,也埋下了殺意。

  我覺得與其看這篇心得不如直接買了這部小說去讀。

  因為作者從頭就闡述著本作中的機關,並且在讀者可預期的發展之下釋放著對創作、出版甚至是整個社會、政經環境的見解或諷刺。

  所以謎團在「可預期」的狀況下就很淡薄嗎?

  不。推理小說本就是謎團的連枝類型,在作者自我吐槽的故事之中藏著你預期之外的曲折以及--

  近乎吶喊的「動機」。

  在創作的企圖與能量上,望日真的很讓我敬佩,創作的能量不僅讓幾次失足之後再起,並且完善了這一部作品。失敗對有能力的人是怎樣的好事,這本《小說殺人》可謂再一個的模範。

  倒是我有點好奇書中的《老瀚推理》……會不會假以時日真問市?嘿嘿……

 

 

夏季限定熱帶水果百匯事件 米澤穗信 日本. 尖端

  現在是北半球12月份,但如果現在去吃一份夏季限定熱帶水果百匯也完全不奇怪--可能有些水果得替換就是了。

  米澤穗信小市民系列第二季就從小鳩閒著亂晃市集、被小佐內踹一腳後當掩護開始,一張〈小佐內精選甜點.夏季篇〉啟動了整本連環的故事。

  高二的小女生約著跑甜點店,通常這簡直是甜蜜如幻的發展吧,可是知道這兩位是何方神聖後就一直等著「我是小市民」這塊小牌啥時會落漆。

  嗯……可是小鳩就真的是被小佐內抓著到處跑,然後謎團就很自然地朝著他撲過去,甚至還覺醒了好吃甜點來跟小佐內對決呢!

  直到出事,直到兩人眼前堆著終於不遺憾的水果百匯,開始用長勺子挖掘這個夏天的所有真相。

  我可以理解這本為何呼聲最佳,但我還是覺得草莓塔揭露的當下比較驚嚇,有一定心理預期的話,就會覺得這本--

  這本--

  這本好甜啊!

  讀到最後明明就很嚴肅的對決場合我卻只想站到桌邊一手一個把他兩人一掌拍在一起。

  非常非常微妙的整體設計,人物的年紀所表達的那種微妙的酸甜苦澀落點很巧妙,在我這年紀那不合時宜的該死的青春感動真的超級百匯啊!

  如同最近有一幅超乎年齡的得獎構圖,小鳩與小佐內兩人也是超乎年紀水準的狼與狐。

  不苦就沒有相對的甜,但想享用夏季甜點,得先經過春天。

  據說冬季就要出了,找天吃個栗子,也希望冬季不會是殘酷的冷氣。

 

 

六個致命死因 Jo Spain 愛爾蘭. 春天

  被這書名吸引之前,先注意封面,然後以這本來說我就會建議看一下簡介。書名用到量詞,也許是探討一具屍體很多種可能的死因,或是一個人有六種被幹掉的因素……是後者,但是讀起來會發現並沒有很明確地去呈現「死因」這一塊,倒是死者有那麼「一個」造成她變成屍體的特質,所以還是回歸原文《Dirty Little Secrets》比較好,中文書名實在太嘩眾了。

  那「六」是啥意義來著?有,因為奧莉芙.柯林斯她只有六戶鄰居。這裡是市郊的凋零谷地社區。

  四號的煙囪炸裂沖天,那可不是煙霧,而是成批的蒼蠅親屬要移民了!

  奧莉芙的屍體就這樣放了三個月才終於要開始「意義上」的腐化--關於她的那些鄰居們以及她這個人到底在這應該相互關照的偏遠社區怎淪落成這副德性?

  一號到七號。

  從四號的陳屍條件發現疑似人為設計的跡象,即使場面再怎麼像是意外或突發病症,那一絲的可能就讓這命案無法了結,更讓法蘭克與艾瑪這對警察搭檔頭痛的是:經過訪問,原以為和諧的鄰居關係,翻個面,滿是裂痕。

  哪一戶?又是誰?

  殺了奧莉芙.柯林斯?

  這是一本迷你社區的探案(查訪),此外就是住戶們各自的問題與對其他戶的試探。我想,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本作中就是很適合的註腳,其中還有一位問題很誇張、功能嚇傻我的人物。

  作者的文字平易好讀,在試圖引起懷疑、懸念的手法還不錯,但命案帶來的危機感不太強烈,反而是各自人生的遭遇會有更深刻的共鳴。

  推理嘛……還真的就在每個對話與狀況的變化之中。人嘛,哪可能想得那麼美好。

  至於奧莉芙這位年過五十仍徐娘似未老的的奇妙阿姨,也許讀著你會有些投射也說不定;人很難斷定好壞,但總是有些人喜歡去灸灸別人的問題,治不好還可能造成彼此的困擾。

  最後還是想提一下本書文句的翻譯,一開始總覺得很不太順,還有類似「期終考」、「視頻」這類較不台灣的詞。

  若想一讀社區住戶百百心思與隱約惡意,可以唷~

 

 

塵封之謎 葉桑 台灣. 要有光

  曾經我是那麼雀躍地翻開《遙遠的浮雕》想一睹台灣曾經的一段推理文學潮流--多產作家葉桑。

  讀之前還不了解為何這位大師霎然沉寂,以至於台推雄起之時還未見影蹤。讀完後,我好像懂了什麼,有種「奇怪的知識增加了」的感覺。

  殊不知幾年後這位大師重出江湖,帶著葉威廉捲土重來,於是……

  覺得當年我可能讀了什麼幻覺,嚇不倒我的,也許是翻譯(?)問題,總之,我再重炙大師神采--

  就此陣亡在濃濃台味的金門大橋之下,一路被潮水沖到那條街的水槽旁。

  我因此邂逅了閱讀神器:槽。

  終於,我在寒流一刀腰斬氣溫的是日翻開了這本《塵封之謎》,雖在開始之前就隱隱預覺,還是稍有震驚。

  原來,這本即是當年那本《遙遠的浮雕》中的首篇〈縮水骷髏之謎〉的延長重寫版。這概念甚好,因為我個人就是重寫份子,想以現代的程度去完善過去的不足,值得稱許--嗯,稍微對照一下,開頭的風格跟幾十年前那篇沒啥區別,果然大師就是大師,三十年來品質保證,所幸拉成長篇所以加入了截然不同的人物與其背景,順帶吟詩作對,好不美善。

  南崁溪被考古團隊挖出一具怪異的遺骨。

  小且好像有被壓過,但檢測後發現卻是一具成年男性的遺骨。若沒有找到明顯他殺可能就不能立案,頂多朝失蹤人口尋找,最後發現是一名失蹤多年的食品工廠廠長,同時拉出了過往發生在他周遭的死亡事件。

  葉大偵探很忙,這回是讓與該食品化工有間接關係的帥哥警察陳皓出馬,他雖然也很忙,一張嘴不是說話就是吃,還要忙著高速代謝以維持體態與帥度,所以調查推理不足之餘再請教請教葉大偵探為是。

  穿梭於1985、1990、1995這三個年份間,相繼出現的死者背後有著怎樣的塵封的謎團?

  葉桑大師強大的說故事能力不僅讓故事各種令我瞠目結舌,更讓我每翻三頁就跑去打電動舒緩,手邊的"槽"神器更是頻頻更新,這本書讓我變成貓,梳理內容會嘔出很多毛--

  對,毛,這本裡的毛真的不簡單,不僅僅是破案線索,更是鄰居破冰的媒介。

  所以說我們縮水的骷髏是怎麼回事?

  大師說故事就是一箭射天、眾星落下,每個年份都來一點,人物跟視角也得多面向去架構,猶如3D立體成像,在過程中你根本看不出來到底在說三小,但在結局就能窺得真實樣貌:這手法,有一套。

  如果讀起來覺得服務只有半套,那可能是你沒領略大師的文藝,為了復興台灣味,怎可用「西線無戰事」這種形容詞!當然要用書中的「西貢無戰事」才對!而且還讓我知道這原來是1967年台越合作的電影,適當增加奇妙的知識有何不可?

  且成語也要靈活,「翻雲覆雨」都能用做續攤修幹,自然也能延伸為運作多次的意義吧!這應該不會「罄竹難書」才對。

  人物也得要善惡分明,醜男就是噁就是邪惡,女的就是要風情萬種完全能隔空促進睪固酮的水準,男女不管啥接觸都想要拔毛摸摸吃吃醋!

  葉氏情慾大千世界!領域展開!

  其他如虎口測脈搏、女性房間一定很乾淨、眼睛有膜(貓?)、很有福利的仙人跳……等等神奇現象還請各位務必一讀,這不能只有我看到。

  手法以及探案的跡證方向是本作最獨到的一面,考量到案件年代,警方的調查技術可能真沒有辦法涵蓋到那麼專業,因此偵探就有拓展見解與推理的機會囉。

  故事中後段有封信的內容,大師這樣寫其他人我是建議不要模仿,手寫很累,那麼多字還那麼多譬喻與描述幸好中間有個好讀的故事塞著,是說寫個信可以把聽過的故事鉅細靡遺地寫下……這種種表示,寫信之人手腕高強,足以將書信體弄成散文兼小說體,功力之深,令人敬佩。

  至於動機以及其他動機,這你不要問大師,去問柯南,他懂!

  最後,想請問各位讀過葉桑大師的那些作品?

  我個人最推薦……

  去讀思婷 以及同期的高雲章 甚至趣味主婦推理的楊寧俐。

 

 

深度偽造 福田和代 日本. 奇幻基地

  日本危機小說天后--這是本書作者福田和代的名號。

  這麼厲害?

  對,就這麼厲害。

  起頁開章沒多久,即將揍翻湯川老師的一拳就打了過來!

  這位是教數學的:湯川鐵男。

  考題還沒出完,就收到令湯川疑惑的消息,一到學校才發現,即將顛覆他生涯的周刊報導已經蔓延:「鐵腕教師」與女學生上旅館激戰!

  湯川沒做過這件事,雖然確實有去過該間旅館,但只有一人前往而已,這是怎麼回事?

  自己的臉,為何會在照片裡?而那女學生,又是誰?

  各路質疑就像具有鑽地能力的突襲者開始逼近、探頭,接連帶來:學生證明老師體罰的證詞、網路上老師搧打學生的影片以及發酵而來的網路留言攻擊。

  設下鋪天蓋地突襲的人就要將他「社會性謀殺」!

  這本書裡,透過湯川傳遞了一個絕對的精神!

  他也憑藉著這股精神開始進行調查。主使者是誰?又有誰具有這樣高明的深偽能力?

  這部作品的顫慄不全在於作者的敘述,而是這樣的狀況早已在現代社會中出現,未來或可更加層出不窮!

  學校、媒體與科技,作者透過「深偽技術」將這三者緊密的結合,風暴中心的湯川將告訴讀者這將不損及性命卻也損及性命的對決有多少荊棘要去面對。

  除了「深偽」之外,能替換臉孔的不僅於科技,知人知面不知心,到底是誰別有用心?杯弓蛇影。

  作者在危機的核心中置入幾個謎題,旋起來的風暴,讓故事相當順暢地進行;平實的描述方式會讓你覺得就像是正發生在周圍的真實事件一樣。

  相當精彩的社會探討作品,好讀又會讓人深入思考。

  找出你人生真正的隊友吧!

 

 

詭畫連篇 Jason Rekulak 美國. 寂寞

  在知道這部作品之前,有聽說是「西洋版《詭屋》(雨穴那本)」,讀了發現除了故事中都有「圖」之外完全不同。

  在讀的過程中,聯想到道尾秀介《不可以》,在故事中段之後就知道也完全不是。

  倒是本書中的圖畫讓我想到一款桌遊:《妙語說書人》。不同的是,桌遊你要透過圖片來說故事,這部作品則是「圖片本身」就是說故事的視角。

  但,

  還是要有人來傳述,因此正經過二十周戒癮的瑪洛莉.昆恩得到了面試豪宅保母的機會,並成功地取得這份工作。

  華美的大宅、優雅又知性的女主人、嚴厲卻又慈善的男主人以及天使下凡似的小可愛,泰迪。

  美好的工作內容,甚至還有一間獨立小屋能住,偏偏泰迪的小嗜好中有個「人物」不太對勁。

  那是在圖畫中的一個長髮女人,泰迪說她是安雅,而安雅,並不存在。

  瑪洛莉能感受到難以言喻的幽微。

  生活中的細節、鄰居的細節以及圖畫的細節;她赫然察覺:也許,不存在的存在,就在這個家裡!

  很難得本作書名在原文跟中文名稱來說都行,雖然表現意義上不同,原文會稍微再神秘一些,中文則會讓你在中途一個轉變感受到溫度急墜的瞠目。

  開頭是瑪洛莉的經歷--一個從深淵中準備爬出來的女毒蟲。我本來有點疑惑她經歷的特殊實驗只是增加故事內容而已,但實際上在觸發疑點是很關鍵的。

  至於她為何得以應徵成功,以及麥斯威爾家的風格,神經兮兮(如我)的讀者可能會一直懷抱著疑團來到真相,畢竟,真的純真如天使的就是泰迪小弟弟而已。

  這本也是貨真價實的推理小說。如同大量圖片點綴在小說中是異色的存在,推理素材的釋出在本作也是異色的存在。

  你能領略真相嗎?

  這部作品非常好讀,作者的文字平易近人又能字句刻畫到你心裡,寫小朋友的部分真的很有趣,也讓我想起年幼的我還真的有一個「幻想朋友」,嗯……就算讀過這部作品,那時的那位應該真的是幻想的沒錯吧!

  我個人覺得是很棒的作品,近期的歐美小說中,不容錯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飛樑-弦凝幽漣 的頭像
    飛樑-弦凝幽漣

    閣樓之窗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