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境計畫 結城真一郎 日本. 東販

  睡吧,夢裡什麼都有。

  繼之前廣告打得漫天大的短篇《我要說出真相》,結城真一郎這回迎來長篇《夢境計畫》,看起來是個出版連擊,可是出版社卻是東販(?)。

  嗯,我確定這不是夢,是真實;表示這本絕種的機率比較低(?)。

  曾經有過游泳國手夢想的蝶野恭平在認清現實出社會之後發現連正常上班也是個夢,因為他有猝睡症的症狀。失意失落失業的他碰上了過去游泳的好對手蜂谷,一個同樣放棄游泳的人卻帶來了一項奇妙的計畫。

  夢境計畫。

  人會做夢,在夢中會紛亂又有秩序地呈現著自己的所有,那有沒有可能掌控夢境?有沒有可能與其他人共處同一夢中?

  夢公司在此提供了最新技術,讓各年齡、身分與特色的受試者在匯集的夢中齊聚一堂!

  在夢中你可以成就許多現實中做不到的事,

  可以創造

  可以破壞

  突破限制,甚至不會死。

  只要追隨著那只象徵著夢境的蝴蝶就行了。

  來到共同夢境的人都懷抱著難以言說的契機,卻沒想到原以為單純「夢」想實現的實驗卻在蝴蝶持續飛舞之下發生了殺人事件。

  夢境連帶引起的現實的死亡到底是怎麼回事?

  不得不繼續進行的實驗,恭平只好進行推理與調查,但慢慢的,到底自己是在作夢還是在現實中就快要搞不清了。

  這部小說我覺得很有意思,除了夢的概念之外,更是一部設定系的推理。

  要如何在不會被殺的夢境之中致人於死是中後段推理的標的,過程我覺得作者寫的很靡遺,搭配著夢境環境別有一番風味。

  當然某個關鍵可能閱讀過程中就會發現了,但對於整體情節來說也鞏固了完整性。

  除此之外,文句的呈現方式應該是搭配「夢」的概念而顯得有點飄--也就是作者不著痕跡地要讓讀者也陷入錯亂之中,所以如果讀完覺得好像一場夢似的也是很正常的。

  夢,對我來說也是常常會去思考的「事件」(我也很好奇我家的貓在快速動眼期時手收腳交動來動去還發出嗚嘎聲時到底夢到啥去)。

  我個人是覺得佛洛伊德還啥的了解一下、讀過就好,奉為圭臬實在很奇怪,他佬應該作夢也想不到很多夢的觀念仍繞著自己說過的轉吧?

  不曉得大家通常會夢到啥。

  夢裡說什麼都有,但我從小就常常夢見超巨大石頭跟超大飛碟壓住或是在廢墟般的飯店裡遊走之類的壓迫性噩夢,真正的美夢可能青春期發生過幾次吧!如果未來這項科技成真,請務必找我,應該各種恐怖事件會讓同行者有很不錯的娛樂挑戰。

  可以一讀的有趣作品!

 

褪色的我與染上夕色的妳 M.S Zenky 台灣. 台灣角川

  在還沒持續閱讀犯罪推理向作品的好幾好幾年前,我在鮮網隨手點著恐怖驚悚性質的故事,隨後幾位熱門作家出書也收讀了些許,在那一波閱讀的最後,停在成書的《閉鎖病毒》上,記得是關於網路遊戲上的死亡連鎖病毒,本以為是恐怖小說卻帶著偵探查案的走向,還是個海盜裝束的奇妙偵探。

  就是本書作者M.S.Zenky的作品

  有趣的故事但碰上閱讀能量散盡的我,回想起來有些遺憾。

  所以這次《褪色的我與染上夕色的妳》一看到作者名字就點醒了神,雖然吼,感覺是校園謎題風格又聽輕小說調性,有稍微猶豫一下,哈。

  我是心譽,有個保母級的青梅竹馬育熙,她還身兼塔羅牌算命師,結果給我算了一個不太好的牌,說我卡到陰。

  我懷著期待直升到露草高中,並加入美術社,全因小時候狂野的繪畫色調被當時的導師期望未來加入社團,一個足立於學園美術重鎮的社團--我回想著,可能因為之前在社辦裡被學姊拉著玩「錢仙之名」,當時發生的詭異狀況導致我印堂發黑吧!

  育熙給了我指示,說學校有位專門解決學園困難事件的「星期三的魔女」,只要找到她或許可以解決身上的問題。

  靠著推理,我找到了夕色染上的、冷漠卻又美麗的她。

  委託說明書:「  」

  我這樣一個色彩黯淡的人,有辦法解開她的謎,而她又會否能解開我往後一連串與美術社難分難解的遭遇?

  這確實是一本學園推理解謎,以學校的角度來看,是日常解謎。

  作者感覺蠻嚮往日式學園的,文風的呈現與故事中對於顏色的形容附有日式註解,整體的感覺有點像憂鬱風的《冰菓》--褪色的部分(也就是我),另一色是那位經典黑長直髮的高校低調魔女的冷冽推理風。

  故事從開頭的錢仙事件、美術館解謎事件到最後全國展之前的事件,屬於連鎖性質的長篇作;謎題的展現則是從輕巧慢慢複雜再加上屬於高校生心理的各種糾葛。

  尤其最後的章節,人物與群體之間產生的張力也許會讓某些讀者感到回憶的撼動。

  相當不錯的一部小說,文筆精美,輕巧地揉合著文學與炫學,情節的開展有種生動的魔力,也可說是對照「台灣」這環境的風貌,甚至有(我覺得)諷刺現實制度的意念在。

  而身為一名偵探,落實「我不尷尬就是其他人尷尬」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心得的小龜毛是我覺得形容魔女的部分可以稍微收斂一點點,畢竟是第一人稱,而且老是說人家美麗,那青梅怎辦!我會很期待續集啊!

 

魔鬼的代言人 Steve Cavanagh 美國-愛爾蘭. 馬可孛羅

  「球證、旁證加上主辦、協辦所有的單位,全部都是我的人,怎麼和我鬥?」

  如果烈日郡的藍道.孔恩地方檢察官有看過少林足球,那他絕對很想當面把這句噴得艾迪.弗林團隊每張臉都是。

  騙子律師系列第六《魔鬼的代言人》,在我的閱讀經驗中沒多久就插進來閱讀的系列作品大約只有五本,也就是這系列的二~六集。不是出於支持的信念,而是全然純粹的讀者期待,期待從街頭詐騙高手轉為律師,又從油嘴滑舌的正港律師轉為絕不讓冤罪產生的正義律師艾迪.弗林這回又將面臨怎樣的審判?而在過去幾部作品中作者都很遺憾地告訴我們:社會上的惡劣癌症隨時都準備吞噬健全的細胞。所以本作整個團隊的人根本就是深入龍潭虎穴地辦案啊!

  我們來到美國南部內地的阿拉巴馬州,直擊專門將犯人推往死刑的孔恩檢察官如何熱愛坐上封面圖上「黃色大媽」的實況;沒有任何減刑的可能,不管你有任何法律途徑,這裡天高皇帝遠,他就是主宰這一切的死神。

  啪!霹靂啪!

  他看著受刑人隨著電流舞蹈散發出讓他高潮的氣息,這是最終極的癮頭,讓他不得不繼續下去。下一個案子就是他的目標:安迪.杜瓦。

  弗林才剛在新的事務所整頓,麻煩的客人就來了,他被要求前往烈日郡拯救一位即將遭到死刑審判的年輕黑人。

  那地方沒有律師嗎?

  有。

  但,已經失蹤了。

  隨著踏入孔恩的領地,所有不善迎面而來,更不用說案件的證據完全往死裡打:

  目擊者證詞、死者指甲內的DNA、嫌犯杜瓦的雙重自白……

  杜瓦是有罪還是無辜?

  弗林要如何在這司法絕境中抓住關鍵的線頭?

  整起事件的背後的動機又是為何?

  死亡的槍口這次又對著誰?

  沉浸式讀者會熬夜讀到幾點才睡?

  請快速翻開此書,但沒讀過的麻煩前面都得補一補,屬於連貫系列。

  在史蒂夫.卡瓦納的作品中都會將某個法律元素化成主軸,這本就在於絕對權力的地方檢察官,且這檢察官還是個死刑崇拜者;除此之外,因地域性的特色,整個檢警法體系有很強烈的凝聚意識,特別美國南部歷史上對黑人的奴役與觀感一直到現今仍有殘溫,當死者是一名聰慧、善良的白人女孩,而疑犯則是一名黑人男子時,只能慶幸當代有司法能擋住一死,但絕望的是擋一死的這個「司法」正準備要用極刑送人上路。

  在法庭上,推理與調查要有巧妙的著眼點,這次的事件因特殊狀況導致極度凶險,過程真的非常緊張。

  動機前後連貫,作者寫的每個人物裡的真正意圖都不簡單。

  非常值得一讀的系列!

  我拿到書先翻最後一頁,不是為了看結局,而是確認明年還有續集將會登台!

 

後窗與另幾宗謀殺 Connell Woolrich 美國. 二十張

  如果沒有碰巧參加試讀活動可能不見得這麼快就讀到這部作品。

  康乃爾.伍立奇(Cornell Woolrich)《後窗與另幾宗謀殺》是這位懸疑大師的短篇集作,由知名經典<後窗>領頭,續著其它五篇與「謀殺」相關的精巧故事。

  雖是試讀活動,但本書現已出版,是我少數碰到的後出版試讀機會。

  <後窗>

  我因身有殘疾只能在家裡找尋視野,這一抹視野出現在這棟公寓特有的後凸窗上;我透過這扇後窗觀看著相對著的公寓,每一扇沒拉上窗簾的房間裡都住著入住者人生的某些部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所以當四樓那戶似乎有著重病妻子的丈夫有違慣性時引起了我的注意。

  <謀殺案後的早晨>

  接到報案,我跟搭檔前往案發現場的寓所,死者是一名再普通不過也沒跟人結仇的人,推斷是在深夜起床的當下被重擊致死,現場沒有打鬥跡象,甚至唯一一把鑰匙就在屋內,兇手是如何離開?

  現場讓我感到有些恍惚,隨著線索一件一件登場,我似乎意識到了真相……

  <兩宗謀殺,一樁罪案>

  他只是出門買個報紙就被逮捕,隨後被判處死刑。

  他們都說兇手是他,卻在後來又說兇手是「他」。

  刑警羅傑斯決定有所行動,制度與面子無法解決的事,也許,可以靠「謀殺」解決。

  <如墳墓般緘默>

  弗朗西絲愛上了肯尼,願為他付出一切。肯尼也愛她,並且坦承過去的一樁秘密。

  謀殺。

  但過去已是過去,她決定自己將如墳墓般緘默,讓疑慮塵埃落定。

  只是生活不易,蕭條打擊,她不知道有陣風正準備吹起她心底的脆落防線。

  <瘋狂之屋>

  透過朋友前往一棟屋子,卻被人告知那房屋早就人去樓空。

  抵達後,沒錯呀!有人迎接,還泡茶備雪茄……

  等他察覺不對離開,帶著警察回來後卻發現,真的只是一棟廢屋。

  這是怎麼回事?

  <紐約藍調>

  他在這棟旅館的房間裡已經三天,精神愈來愈緊繃。

  轉角是不是有人在窺探?外頭街道上的腳步雜沓似乎開始朝著自己而來,然後,逼人的電鈴聲響起。

  他快不行了。即使捨棄一切,卻還是得面對現實--

  該來的,就要來了。

  過去我僅讀過《幻影女子》這部長篇,所以當我得知有機會試讀本作時毫不猶豫就舉手報名。

  康乃爾.伍立奇是個能將文字吹進閱讀細胞的故事好手,在這本短篇集中更能感受到他創作犯罪推理,並以「謀殺」為名的諸短篇呈現出來的懸疑氛圍。

  他不是寫出「謀殺引來的謎團」,而是將「謀殺」產生的各種效應感染出來。

  我們可以看到在<後窗>中那帶著好奇卻又透視出疑點的角度,也能在最後一篇中透過人物的焦躁放大著周遭的各種影響。人最難以駐足的就是不確定、猜疑,所以你在閱讀他的故事時會一直被勾著心緒,隨著人物一步步走向「謀殺」這幅畫的最佳觀賞角度。

  他的故事你可以用喝的,有底蘊有後勁,有那個年代紐約的華麗與頹廢風味。

  不過本書可能翻譯動作過快,有一兩個名字有同音異譯的狀況,可能譯者自己也讀得很緊張吧!

  相當值得一讀的古典犯罪推理作品--唷!有「古典」之名但實際上故事的構成真的是各種路數,不落窠臼,相當好看!

 

緇衣巫女 阿泉來堂 日本. 獨步文化

  你有想見的人嗎?

  不,

  你有想見的,已經死去的人嗎?

  「我」才走出電車車廂,妻子來電劈頭蓋臉地就罵。性格優柔寡斷的我為了逃避家庭的壓迫同意了過去皆方村同學們的邀約,回到這令我百感交集的所在。

  不用面對妻子,卻得面對被歲月拉長而略有陌生的過去友人們,在這個即將被合併的奇妙村子裡,還在禁忌的隧道處碰到了一個怪人。

  那那木悠志郎。

  回到讀者視角。還記得前一本《泣女大人》看到那那木登場時還在想:哪來的砲灰?結果他非但沒慘死根本就是個怪咖偵探角色。他出現了,他當然會登場,畢竟這是一個過去傳說「能讓死者重回陽界」的神祕村子。

  這奇怪的作家就跟著我們,但真正奇怪的是村子裡開始變化的氣氛。

  十幾年前的神社大火與滅門的一家、新建神社裡的碎骨慘案--

  隨著幽微的鈴聲叮鈴,

  身著黑服的巫女拿著碩大的木槌轟然出現。

  她即將擊碎的不僅是人骨,更是久遠以來那不為人知的真相。

  以風格來看,《緇衣巫女》跟《泣女大人》的氛圍相近,都是因為某些狀況導致回村,且都是個有神祕力量的村子。比較不同的是那那木的存在因為上一本的揭示,這回他不僅陷入調查,更是散發出「系列主軸」的味道,不僅要推敲出村子的秘密更是宣告著在自己身上也有秘密。

  以戰鬥力來說,這次這位巫女真不是開玩笑,一旦被鎖定就只能期待她快快打爆自己的頭骨吧!

  因此,瘋狂的血腥味在本作中潑灑地更加熱烈,一度是覺得「具有難以言喻內涵的B級恐怖片」,直到推理的展開。

  阿泉來堂創造的這個真的是很獨特的元素,兩本都是建立在坐實「非人世間存在」的力量為前提,在這樣的前提下以推理「驅魔」,所以驅散的不會僅有心理的魔物,是實體。只是實體的存在從何而來是未知,只能找出可能已知的驅動力量,這裡就回歸到人性與團體的本質,使得故事在後段產生強大的扭轉力道。

  目的,以及本性。

  其實以鎖定主視角的狀況下就只能旁觀其他人的行動,讀到中後段還會覺得「靠杯啊!快跑啊!」這樣的想法,但發酵在主角以及他視聽的周遭的那些變化,你就會知道為何他們會這樣做以及為何會那樣說。

  人總有比「塊陶啊」更重要的目的要捏。

  所以大家都拚了命的告解,就只有「我」仍優柔寡斷、舉棋不定……

  那那木看透了一切,但除了化推理為言語的武器之外,別無他法。

  叮鈴--

  鈴聲都響了還不快去收來讀?緇衣女巫等著你領略作者呈現出的力量來源,然後給你一個當頭棒喝。

  相當適合拍成電影的作品!

 

姐妹花之死 張妙如 台灣. 大塊文化

  這本粉紅色的小說,遠看是人蔘,近看是人身,翻開來看是人生--

  至尊躁愛症,狂熱嘴砲女偵探,杜紀的人生。

  她人生的一部分,大約一半。

  另一半是啥,她也是拚了命在找,設了一堆條件還對小帥弟嚴欲拒還迎,直到來自美國的愛情刺客麗莎登台。

  一看到目標就跟卡比一樣要把人給吞了的氣勢讓杜紀都要炸了。

  首先她要先用天生麗質跟嚴好好地連線,其次就是要處理麗莎號稱她自己遭到死亡威脅這事。

  美國小妞唬爛的嗎?

  也沒,因為她朋友妮可過幾天就死了。

  這下,麻煩了。

  印象中本書的首部曲有拍成電影,確實啦,就杜紀與嚴的特色,適合。

  不過應把本作當作「類推理小說」來讀,恩欸……當作觀賞一齣慾女的愛心大進擊的喜劇來看還算有趣。

  張妙如是把梗削成筆在寫故事的,杜紀一出口就能轟得對方滿臉豆花,而在這本《姊妹花之死》裡更是嗲嗔怨大炸裂,裡面的人物也都各個性功能澎拜,除了逢場交配之外還是保有心中那塊真愛的聖地……

  現實是殘酷的,本書封真的是粉紅色的。

  案件的調查完全是以主要人物去沖刷,直接以作品風格去貫通一切程序與推理,去想合理性的話可能會讀不下去,不想的話節奏挺好,一路走到真相會有很強烈的人生風味。

  就是那塊淨土,會有人為此痛下殺手。

  讀起來輕鬆幽默的小品,超級的粉紅泡泡,也許可以讓你(妳)擺脫一些俗世的鉛灰色。

 

字謎殺人事件 島田莊司 日本. 新星出版社

  總覺得出版的選擇真的很微妙,島田莊司作品的繁體是以解不可思議謎團的御手洗潔為主,追著通子跑的吉敷愛情史為輔(?),其他點綴相對知名的作品與特殊主角的作品。有一大部分當時轉型打入市場的都沒出,雖然是有硬要寫或是怪怪的作品,例如《灰之迷宮》、《靈魂離體殺人事件》,但像《火刑都市》沒帶進來就很可惜,再來我覺得這本《字謎殺人事件》也算是不錯的作品。

  都不給乖乖辦案的吉敷機會就是了,嘖嘖。

  不過,這部作品具備日文能力的讀者來讀會更好,迎面而來的書名就讓我很好奇,因為「字謎」會讓人想說:莫非是暗號破解?而實際上靠著讀過內容以及模糊理解日文的方式去看,原名應該是類似「除掉某個字音的殺人事件」。

  不是解開字謎,而是解開為何為了一個省略的字音而產生殺意。

  沒錯!吉敷很清楚知道自己不是在米花市,縱然周遭的同事跟長官都想快快結案,他不要,他偏偏就是覺得不對,偏偏就是要去踩真相的禁地。

  最先發現的死者疑似自殺,而家裡有著大量知名作家的作品;後續竟然又有一名女性自殺,共同的連接點又是那位作家,只是,人也甭找了,因為因藩沼耕作人就被捅死在公園內。這三名死者要如何去推理死亡的邏輯?

  吉敷很親民,觀察力深入想像力也很直接,心裡想啥都直接跟讀者分享了,但就是碰到難以理解的動機:作家與讀者的爭吵。不是普通吵,而是在書信中的互相咒罵。有可能因為文字的語法問題,一氣之下就把人殺掉嗎?(柯南:不會嗎?)

  這部作品透過文字運用的批判帶出日本作家在社會上的立場,總覺得島田有點透過故事在吐一口氣的味道。文字運用就跟教育有關,因此也探討了日本當時的教育模式(經歷過三十年前教育的應該會有共鳴),所以是老師問題還是學生問題?每個人都有想法與說法,我覺得本作中這部份很能讓人去思考。

  很好讀的故事,島田對社會與人性的觀察也給出很多思考的點,如果會日文,對故事裡點出的「語言省略」會比較有感--就我的意見來看,不管哪一種語言都會與時俱進,在運用上有較強烈的正向共識就會留存,並不死板。

 

深淵禮讚 秀弘 台灣. 釀出版

  如同在古物店被一尊邪神像吸引,我那時在博客來的新書被秀弘的《純粹理論 狂狷丞樹的滑坡實證》吸引,好奇是怎樣的一部被分類到懸疑推理類的作品,就這樣邂逅了這位台灣作家。

  精巧的說故事能力與獨特的風格是我的印象,沒想到在第六屆的林佛兒獎的決選名單再見他的身影,不負我望地是該本集作中個人最喜歡的一篇。

  大數據不容小覷,猶如教徒的呢喃會不經意地在你意識不尋常時浮現--

  《深淵禮讚 詭秘穹宇的妄執演繹》以及秀弘的姆大陸出現,結果我就關注了,現在還參加他辦的小徵文,有興趣創作小故事的朋友可以去試試。

  要素寫了幾個,本作的主軸就亮牌:克蘇魯。

  嗯?阿這不是奇幻恐怖嗎?

  對,是奇幻恐怖……「奇幻」的部分置為玄科學也許會更精確些。可是這裡是推理社群--

  沒錯,雖然我接觸克蘇魯神話性質的作品很少,但這類的作品都會伴隨著調查與推理。起因都是某時某地或某人的神秘現象導致調查,並且根據線索去推敲在日常的檯面下有什麼不尋常的事件正在醞釀。

  本作是類似這樣的發展:前警隊的徵信社員在調查貴婦遺物時發現了一座奇怪的雕像,為了確認此物的價值與來歷,間接結識了密醫祟穹宇,未曾想就這樣介入了對抗清嶽教團的調查行動。

  離奇的夢囈症是源自何處?位於雲林近海的島有什麼秘密?新莊某地出現的敬獻塔周邊的百具遺體又是為何?

  真相如果是在人類理解的外區異域,要如何全身而退?

  維持好心智,保持好執骰的手,現在開始準備--傷害判定。

  克蘇魯在台灣的宇宙要如何呈現,我覺得本作真的是絕佳的典範。作者秀弘是律師,應該是具備宮廟背景,在本作的場地一個是新莊,另一個則是雲林,加上雲林還有與宮廟的拍照特典,所以這兩項元素加上他的創作風格,這部作品就有了奇妙的不可言說的吸引力。

  台灣的信仰文化要如何跟克蘇魯接軌?有興趣的就得來讀讀,特別是最後關於語言的力量解說得非常巧妙。若說言靈是與鬼怪的溝通,那誦唸也許就是與之外的存在的對話。

  「動漫感」的特質也是本作中的一個主要特質,我覺得有點雙面刃的效果,好的地方是能緩和克蘇魯文學的閱讀性,像我有玩過<瘋狂詭宅>、<瘋狂山脈>這兩款克蘇魯桌遊以及讀過《逃出絕命鎮》,裡面的文本讀起來會有點稠,因為會有不少錯亂狀態與少見的名詞與咒文,所以小說中人物較輕快、動漫感的設定會讓閱讀節奏好很多;但另一方面就是會有點出戲,畢竟人物一個俊俏或可愛的笑容感覺就和平了呀!

  是說以最後的情節來看,場景的力道如果是動畫一定很棒!

  故事的運作是隨著調查與某人意識裡的認知慢慢前往真相,這一路上都慢慢解析著人與「世界」的連結邏輯,包括邪神崇拜的教徒的經緯,相當紮實;場景的描寫與不可名狀的世界顯像都很有味道。

  整體上,我覺得這本是輕小說調性的寫法但有硬核特殊元素的作品,想看看台灣文化如何呼喚邪神的請務必嘗試,想體驗思維裡新領域展開的讀者,也許這本書就是最佳的機會。

 

詭屋 雨穴 日本. 春天

  買房前應該都會去看一下屋內的格局吧!

  如果發現哪裡怪怪的會想去多了解一下……雨穴這本《詭屋》就是由此發想的作品。看屋是現場看,但這裡是從影片轉為文字的小說,所以就從平面圖下手吧!

  那麼,這間屋子的平面圖有哪些地方怪怪的呢?

  我們可以從書封一直研究到內容,接著有請建築背景的栗原來跟你對答案,對完答案後就進入簡答題的部分。

  請問,這屋子為何會如此設計呢?

  令人不安的答案在隨後揭露的另一起失去左手的屍體事件後發酵。

  簡單入門的這棟屋子,想不到愈往裡面的房間走,走道就愈發地錯綜複雜!

  我覺得這部作品很有趣,透過平面圖產生推理元素這一點雖不是首次,但卻是最主打的一次,更不用說連帶而出的相關推理與更多的平面圖,喔呵!到底是怎樣的內情?

  故事是用對話與圖的方式去帶,這樣引領視角的效果促進了偕同推理以及轉折的力道。

  人會群聚,久了就有家族,但人終究會以自己為中心,在搜尋利益的雷達中進行動作。

  可能只要置入幾行字的病毒,就有可能……

  本作電影明年上映,今天也有上映詭屋,是日本電影不是索爾演的那部(以前有興趣但沒看)。看預告風格我還以為是本書,幸好留言有大神指出,在此修正

  真的有「詭」,而且有三間。

 

蝴蝶春夢 John Fowles 英國. 麥田

  想要嗎?拔拔買給你--

  雖然克雷格沒有拔拔,但將「想要」驅動成真的力量他中了。

  這位古板、靦腆,嗜好是蝴蝶標本收藏的公務人員一夕改變了命運,而始終被他留意的女孩米蘭達也因此走向生命的密室。

  他為她準備好了一切,最難克服的是那顆心。

  她也為他設計了一切,最難克服的也是同樣那顆心。

  監禁者與被監禁者,結局會是……

  這是一本古典的作品,似乎是啟後之作,且不單單只是寫出雙方的心理,通篇的細膩度直到現在仍令人顫動。

  倒是我為何會收這本就不得而知了。畢竟《蝴蝶春夢》不是推理小說,算是犯罪、心理小說,但應該是往後監禁類型的濫觴,在故事後段讀起來很有《YOU》(《安眠書店》)的雛型。寫到這裡又不得不說歐美作品真的要看原文,即使本書的命名也不差,但原文簡單的《The Collector》產生的意涵深遠多了,包括舉例的安眠書店也是,感覺差了一大截去。

  這部作品一、二部就是雙方的視角,當角度一轉,你會有種「原來之前被敘述者綁架」的感覺,可以說是「讀者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強取並且關著的甜美不甜美?在本書中真的很難去判斷,因為克雷格的特性,特性直接衝擊著書名,也衝擊著轉換視角之後難以施力的米蘭達。

  不同背景與遭遇的兩人,呈現出人與人間的複雜情懷,是鮮明強烈卻又無奈的對比。

  克雷格保守,但對自己的熱愛始終保持著凝聚力;米蘭達奔放,但縱然自己思想上奔放、和平,情感上卻相對保守。

  作者很巧妙地寫出克雷格困守的特質以及米蘭達在那個年紀展現的情懷。

  心理,永遠都是驅動人行為的關鍵。

  拿這本書前只是想到好像有兩本把人關起來的作品,記得有蝴蝶就拿了這本蝴蝶,結果預計要拿的其實是別本,就將錯就錯;看到文學經典又怕會不會詰屈聱牙,結果不會,相當好讀且細膩。

  如果讀過《YOU》(我是看過美劇)可以來拜見師祖。

 

殘穢 小野不由美 日本. 獨步文化

  感染的來源以久,偶爾會有人遭遇然後提起,我則是到現在才發作--讀了這本《殘穢》

  其實本來電影出的前後就有打算讀,卻不知為何沒作祟成功。

  我覺得很有趣,畢竟這部作品是比較早期的,而我則是接觸過其他作家也是以「採訪調查」的方式呈現的怪談追尋,回歸到本作反而最具有「風味」。

  小野不由美採用實作的方式,不僅內容跟資料實作,連碰到的人也真的有,我也才知道原來平山夢明除了寫狂殺血腥黑色小說外還是個怪談追尋家--那麼,到底本作是虛妄的創作還是實打的怪談調查?耐人尋味。

  我是專門蒐集怪談的作家,會聽來自各地讀者的怪談投稿,其中一名久保小姐提到「和室出現唰過榻榻米的聲音」引起了我的好奇。

  那是一處名為岡谷的公寓。調查之後,發現可疑的怪異現象連帶周邊的岡谷社區也有。

  是真有怪事還是全是錯覺?

  環境與建築物本來就可能會出現當下難以理解的聲響,但是--

  唰--

  這真的很不舒服,當周遭有某個不知名的聲響驀地會穿插進聽覺時,你真的會不知不覺地去捕捉,但卻捉不到,然後再度出現。

  彷彿在試探與挑起你的緊繃一樣……

  調查。

  歷史會留下痕跡,人則會在歷史中捺下足跡。

  一連串的怪異起點到底在哪?

  殘穢又有多深遠的影響?

  本書的調查可以讓讀者感受到怪異並且思考怪異。

  「殘穢」這個概念跟我思考某些靈異現象的造成很類似,人本來就是個能量發散與接受的集合,有些人在某些時候某些地點也許會解析到一般人不會意識到的資訊,又或者某些能量促使接受者產生出自自我的虛妄;而人在遭受劇變時的強大意念也可能會以某些型態留存,所以當看見一些異相時往往會是重複進行的狀態。狀態進一步的影響也許會讀入接受者的心靈連帶產生生理上的問題,也可能造成自身的發散狀態產生異變,進而影響其他人;原本沒被影響到的人會因為能量的轉變反而也會感受到,於是就會產生連鎖,連鎖也許就會形成能量場,讓鬧鬼聖地變成廟宇的同義而不同意義的集合。

  結論是這本很不錯!不過屬於調查報告傾向的實錄小說,較沒有故事性。

  當初忘了接著收《鬼談百景》,那麼就……

  唰--

 

純粹理論 狂狷丞樹的滑坡實證  秀弘 台灣. 秀策法律

  書名怪異又長多少會有效果,譬如這本《純粹理論 狂狷丞樹的滑坡實證》,搭配一名對著你似乎意圖抱抱的哭哭美少女封面,出於純粹好奇所以收了這本。一樣出於好奇,先讀了。

  作者秀弘是我沒聽過的名字,不過簡介裡提到他已經出版過奇幻風格的作品;出版者的部分一樣是秀弘!所以是一本自行出版的書。有點意思,先不論能出版的能力,對於故事的實力應該有一定程度的把握。

  雖是如此,還是得翻來讀讀--

  好。其實書名就把這本書的特色表露了大半,作者不愧有故事的把握,文筆與文藝的部分亦不在話下,此外就是「理論與實證」,這是一本內容緊扣書名卻又瘋狂的奇特作品。

  簡介前回顧一下之前讀的葉真中顯<政治正確的警察小說>裡提到的「中二命名」,我想這部作品當仁不讓!

  主角是祟氏一家的人(沒錯!作祟的祟,不是崇拜的崇,呃,當然姓崇也極罕見),兄弟姊妹一票人,舉幾個名字:悠娜、紗夜、穹宇--另外還有三大家族,其中之一姓九降。 反正名字都很帥很靚,不用說,顏值與能力也都是神仙下凡。

  祟家人都有祖傳的瘋狂因子(這部作品之前有相關故事的樣子),每個成員都不同,身為祟家第三個男孩--祟丞樹是最不起眼也相對孱弱的一個,他也就是「我」的視角,透過他計畫的綁票案件展開整個故事。

  隨著家族特色以及他與妹妹梓涵的特殊情感的揭露,下手的起點、目標、地點與發展慢慢拼湊出一幅狂躁的圖象,呈現一場人性的「滑坡實證」。

  這是一本就分類上都帶點衝突的奇妙作品,例如命名與對話是輕小說風格,實際上的故事卻含有紮實的文藝敘述;主軸是現行的綁架犯罪,但又同時落在過去的家族介紹;透過人物與事件探討甚至針砭台灣社會現象,實際上是不折不扣的「詭計」作品。可以說是分類大集合,也可以說是故事本就這樣呈現,自成特色。無論如何,雖然要吃一點文藝的耐力但我讀起來覺得很順,更不用說裡頭許多名言金句與台灣狀態的觀察,相信我這個世代的部分台灣人會很有共鳴(像是神眉)。

  尤其作者身為律師的條理,我覺得本書視為哲學小說也不為過。

  不過,結尾的部分有一個問題我比較難以接受,當然,「敘述者為我」這一點在我上一本《暗黑女子》提過,不盡可靠,可是若沒那樣判斷就無法產生那部份故事的張力,所以,關於「霸凌」的問題與之後的臉孔辨識實在有點怪。先不說丞樹的狀況,另外兩位跟班難道認不出來嗎?

  撇除掉我感覺到的「違和」,整部故事在後段的節奏真的相當狂烈!紅與黑的撕扯可以作為台灣作品裡的代表了。在暴力與性的物理、心理的描寫上,這本書也會是一種令人屏息的體驗。

  還要提一下「詭計」,這在後記中,作者提到創作的時間點,完全預告了後續台灣出現的社會問題,在這部份上,本書就立於「分類為推理小說」的不敗之地了。且因為詭計的呈現,滑坡實證也得到了證實。

  即使後段有點過度暴衝,還引發朦朧的懸想。

  整體來說,作者的文筆極好,字詞的操控能力非常傑出(法律人果然得具備這能力),使得這部以背景與心性去架構的綁架事件有非常哥德的張力,我印象中很少讀到這樣寫的作品。

  我個人推薦,但得要有容納各種風格的心理準備,不要預設太多,這樣才有辦法體驗一場屬於讀者自己的滑坡實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飛樑-弦凝幽漣 的頭像
    飛樑-弦凝幽漣

    閣樓之窗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