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巴爾的摩事件的真相 Joel Dicker 瑞士. 愛米粒

  因為驚豔於《HQ事件的真相》,後續這本《巴爾的摩事件的真相》是頗期待的(雖然到現在才讀啦!),然後事實證明,留意一下原文書名比較好,台灣都會把同作家的作品弄個系列書名。

  《 Le Livre des Baltimore》這名稱的直接意義應該類似:我們的巴爾的摩歲月(或是生活、時光)。如果從中文書名來判斷,會覺得有個「謎」走在前,但事實上這本書是直述型的故事,謎是有謎,只是作者就是透過當前與過去的經歷去描寫而已,完全沒有犯罪推理或是情節安排的做法。

  馬庫斯.勾德曼來到佛羅里達寫作,巧遇八年不見的舊愛亞歷山妲,除了設計讓她的狗狗溜來自己這邊再假借還狗接近外,也真的開始著手寫小說。

  上回沒點子,透過調查寫下《HQ》,這次是滿滿的動力寫了《巴爾的摩事件的真相》--當然是滿滿的動力!寫自己人生、揣想自己堂弟們的人生題材都鋪在過往的歲月了呀!

  勾德曼家族有兩支,一支是馬庫斯的蒙克雷另一支則是他幼年時期超級欣羨的巴爾的摩。

  就不說家族的質感差異,重點就是「有沒有錢」。巴爾的摩的索爾.勾德曼叔叔是個成功的大律師。

  但這支家族卻沒落了,為何呢?

  作者就讓我們從他年幼羨慕忌妒接近愛的遭遇開始讀起,他覺得他屬於巴爾的摩,屬於過去的勾德曼幫。

  這是一本家族物語,但我不是很喜歡,只能說,比起大部分風雨飄搖還是受制於時代限制,這本書的內容顯得更貼近現代也更實際,反正就是一家還算順利發揮的家族中間碰到社會、人際障礙,最後破滅進而緬懷的作品。如果想要讀讀美國式的青春成長以及家族,那這本顯然會是首選,不然……

  我就有點懶得理他家到底發生啥事。

  作者在情感轉折的描寫上也許很實際但我卻覺得很故意,狗血灑的碰到狀況就弱智,為了發展而發展的一堆老套情節,我很抱歉的表達:爆炸無聊啊!

  我乾脆寫我家好了!

  這本是有點「謎」的非推理小說,而我發心得的目的是覺得《HQ事件的真相》很不錯,誠然也是Joel Dicker的文筆風格,故事的懸疑性與最後的真相記得是相當有張力的!

  以我閱讀的覺受來看,推《HQ事件的真相》;完全不推這本中文書名翻譯也夠陷阱的《巴爾的摩事件的真相》。

 

千禧黑夜 冒業 香港. 博識

  哎呀!作者後記把我約略看出了幾個意圖都說了出來。

  《千禧黑夜》是當代香港短篇推理高手冒業的第一部長篇鉅著,屬於年代連作的珠玉作。時間軸從2000年跨到2020年,發生在四座國際都市的五起事件--看到橫跨的歲月沒有?若你(妳)喜歡陳浩基的《1367》,那冒業這本《千禧黑夜》會讓你體會到不同的震撼。

  故事從前夜說起。陸續發生的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事件是否隱藏著難以察覺的殺著?馮智義到底設下了什麼機關,讓他覺得自己將改變整個社會?

  前夜事件之後,時間來到2001年。美國偵探社的阿歷斯.格雷森接下了一起讓他摸不著頭緒的謀殺調查,調查死於911恐怖攻擊廢墟中的死亡事件?然而著手之後才發現內情並不單純,他來到了廢墟,遭遇了危機,然後……

  撿到火箭筒(?!)

  總之,神秘的女人出現,慢慢還原了<器之罪>在這事件中的真相。

  2007年,恐怖主義的迷霧仍籠罩著,英國發生數起汽車炸彈事件。黃菀雯來此照顧自己的胞姊,卻在離開醫院的時候留意到某人停了車卻將車鑰匙投入水溝之中!那時的社會狀態直接敲響她的警鐘,燃起<薛丁格之焰>,她直接聯絡熟識的反恐專家艾莉西亞,就此涉入一起是勒索還是炸彈恐攻的謎樣事件。

  去去炸彈走啊!

  4年後,地平線偵探社已經平穩地運作著,但老闆黃菀雯卻在訪問過泰德.卡辛斯基(啟發第一篇事件的關鍵人物)之後失蹤,一把手阿歷斯帶著社裡的科技專家島崎朝霧循線追蹤,最後來到了日本東京中目黑。

  就在即將找到老闆足跡也察覺真相之時--

  天搖地動。

  香港在近二十幾年是劇變連連,2020的前一年更是腥風血雨,何時才能抵達<約定的地方>?而這段歲月孕育著追求合理正義的精神,它將接上前夜的某個時間,在更早之前的一個,不為人知的約定。

  也許要感謝台推評審當年擊落本作中的兩篇,讓這本《千禧黑夜》更紮實地產生不同閱讀感受的冒業--不僅如此,整部作品的規劃與寫作既成熟又有獨特的風味,是我近期讀過最棒、最精采的犯罪推理小說。

  本書透過五篇故事散射出每個人物的遭遇、成長與判斷,從中更是加入許多這段歲月裡在歷史上的關鍵人事物,我想在閱讀過程中一定會讓你會心一笑!而其中的風暴中樞就是香港!

  除了融入歷史事件與背景,許多足以讓人反思的概念、思想與科技就在本書的諸多轉折之中,作者的自我蘊含相當深遠;也許你讀過台推的數篇冒業作品,覺得是一位邏輯、詭計為重的作家,那僅是一面,如果可以,從<來自地下>開始,然後來到本書(直接讀本書亦可),你就會感受到內力與外招相結合之下的神功是如此的--

  撼動!

  最後的那段情節,真的是餘味悠遠又讓人感傷,但我想作者仍表達了:還有希望可以孕育。

  如果你經歷過1999~2020,那這本就手刀收了!大推!

 

刀與傘 伊吹亞門 日本. 新星

  當《刀與傘》這書名削過網頁清單時我就被吸引了。

  刀光劍影、日洋衝突、維新與守舊……這個幕府末期的年代成就了多少日本動漫,但可曾想在這災光血影的亂世之中,「推理」這一門功夫能斬殺出怎樣的華麗弧度?

  伊吹亞門靠著本集作中的<監獄毒案>拿下"Mystery!"新人獎,並以這本集作《刀與傘》斬獲第十九屆本格推理大獎,在閱讀之後印證了中國新星出版社"午夜文庫"系列的名言「閱讀之前 沒有真相」,我在讀完後寒毛直豎,只因讀之前我還在想:莫非就是本武士公案?

  是武士性質的公案沒錯,但實情不僅只於此。

  話說脫藩論客五丁森了介被斬殺於自宅,刀術高手又有完善防備的他是如何慘死?身為其摯友的鹿野師光決定找出真兇,而在他身旁的則是來自佐賀、態度頗有張狂之勢的強人江藤新平。此二人在現場就各自展現了觀察與判斷能力,結下了未來橫掃這幕末兇案謎團的不解之緣。

  <佐賀來客><彈正台切腹事件><監獄毒案><櫻><而後,佐賀之亂>

  五則短篇呈現出各式奇案:離奇謀殺、密室謀殺、毒殺悖論以及唯一在場證明之嫌。透過這些案子順道讓讀者一渡這明治之前的歷史黑船!

  有別於現代的背景催生出令人寒毛乍豎的情節,這本小說中每一個案子都有著令人到吸一口氣的絕妙推理!

  就好像浪人對峙,起步拔刀欲斬的那一瞬間!!!

  萬般皆止,繁櫻飛梭,那一刀斃命的要害是立基於過往多少的心性修練以及難以言說的情懷。

  不讀之人就看那交錯而過,只有讀過之人才能體會到推理砍在謎團血肉上的觸感,美妙、顫慄卻又傷懷。

  這部作品在文字的展現上穩健,在故事與人物的架構上很吸引人,在推理與事件的行蹤安排,真的讓我五體投地!

  只是,閱讀上可能會有些許小障礙。

  首先本書目前僅有簡體(雖然簡體意外合拍),再者就是文字偏古風,三來是日本那年代的人名要嘛很帥要嘛很亂,多少會有點眼花花的感覺,不過只要進入故事--

  如刀出鞘,不見紅讀完你是不會罷休的;而那收刀之勢……是「只能如此」的歷史感慨呀!

 

三分之一 木下半太 日本. 時報

  我們被包圍了……啊,但是我已經死了,所以,是他們三個被包圍了。

  這裡是甜心兔酒店,距離開店前的這一段時間,倒數著原本包括「我」在內的亡命之徒的--

  搶銀行後的時間。

  店長清原修造、少爺小島一德暱稱柯吉、老主顧肥胖連鎖燒烤店大叔金森健,三人聯手,成功地搶來銀行的錢,現階段照著「計畫」退到甜心兔裡。既然是三人合作,贓款也得要三分之一對吧?

  清原不這麼想。

  柯吉也不這麼想。

  健哥更不這麼想。

  我雖然死了,但看他們這票人的狀態也不這麼想。

  絕境之前的分贓探討開始上演,他們的麻煩還不只圍攻大樓的警察,甜心兔背後的老闆破魔以及人人聞之色變的蕾絲邊變態妖婆涉柿多見子也在這場風暴之中,交錯成為「藤原效應」。

  故事中每個人都是心機算盡,我也是,千算萬算,我的老媽啊!算到木下半太這本《三分之一》初版買到現在才讀。要不要現在去曬書節看看,時報灰小說系列no.1的這本可謂滿山滿谷;這麼好看的作品應該是印過頭吧?然後這麼好看的作品我到現在(這幾年一直都想到但一直沒拿)才讀……

  這部作品呢,真的是非常有趣!不單單是一場分贓風暴,更是一場在直覺與判斷中來進行推理的對決。

  「三分之一」這個概念非常巧妙地貫串了整部作品。是靈魂!

  其實不一定要電影版書衣。

  「只要不為零,就有賭一把的價值。」這句話再搭配個吶喊,主演的形象就完全浮現了。

  所以不用管電影書衣,也不要知道他是誰,若知道了--

  嗯!善於逆轉的這小雷,可以在閱讀中換個角度期待囉!

  這部精采作品目前逢曬書就會出沒,有興趣的可以GO啦!

 

三幕悲劇 Agatha Cristie 英國. 遠流

  這本跟上映的電影除了白羅之外沒啥關係。

  讀之前以為是三中短篇,但實際上《三幕悲劇》是長篇,從第一幕<謎案>、第二幕<查證>,到最終幕<結案>。書名的意義也不僅於此,讀到最後還挺有意思。

  第一起事件發生在鄉村的聚會,才在說今天會有個偵探白羅前來,事件都會吸引偵探(就好像米花市都會吸引事件),大家把酒閒聊、笑笑過場之時……與世無爭的老牧師巴賓頓突然倒地不起,就此與世長辭。

  連白羅都不覺得一個隨時都有可能去見上帝的老人之死有蹊蹺,更不用說酒杯裡完全驗不出毒物,卻在幾天之後,也有前往聚會的醫生同樣在另一個聚會中喝了酒後身亡,這回就引人疑竇了。

  尼古丁中毒而死,但現場酒杯依舊沒驗出任何問題,兇手是如何作案的呢?

  這回白羅算是微服巡訪的味道,偵查行動落在查爾斯爵士、沙特衛身上,以及仰慕查爾斯致愛上他的年輕女子:蛋蛋。

  沒錯!蛋蛋!我不是亂說,這本書中的「蛋蛋」非常搶眼!到處都是蛋蛋姑娘!

  蛋蛋以各種行為姿態大放蛋彩啊!

  蛋蛋!

  不能小看蛋蛋,因為在克嬸總難免的羅曼史中,她可以說是挑戰老少配認知的關鍵。

  這部作品很有克莉絲蒂的「推理創作風格」,不得不說她在那年代真的具備顛覆社會認知的思維;本作中有個偵查的重點成了最大利刃,放到現代是能看出來,蛋照一般思維真的就鬼打牆了。

  原文書名真的是相當巧妙。

  三幕悲劇,給我來份三蛋一體。

 

三十三號魔屋 孫了紅 中國. 崧燁

  上一本是西洋-英國1930年代作品,接著的這本則是東方-中國1930年代的作品。

  在我有限的閱讀歷程中是有聽聞過這位早期的中國偵探、懸疑系作家:孫了紅。

  本書並不是他的成名作,是系列。「偵探」大名說出來應該很容易聯想到取自何處了。

  俠盜魯平系列《三十三號魔屋》

  話說在萍村有那麼一系列西洋宅邸,落居著各路豪爺們,但就其中那三十三號可邪門了!

  第一位住客進去之後一聲慘叫後就沒再出來。

  第二位芳齡女子也是一入屋就渺無芳蹤。

  街坊對此議論四起,更是對這間彷若中邪的食人怪屋敬畏三分,甚至想退避三百舍之遠。

  但有個人就是不一樣,他老兄是有相當程度靠解謎吃飯的。於是,魔屋再次出租,畫家俞石屏翩然入住,怪事儼然久等不待,上二樓的地上,躺著一對"三",似乎宣告著魔屋的食人詛咒隨時等著將他吞噬……

  這部作品算是謎團與冒險的故事,呃,你看偵探那名字也大概知道;文字上的表現我讀之前有個大概的心理準備,也確實是「說書體」,也就是有點打響板兒、扯故事的味道。

  整體來說,孫了紅的故事相當流暢,而且很會帶懸疑感(以現在的角度來看比較故意就是),試圖讓讀者想要知道這「魔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推理可推,帶入那個年代的背景跟人情世故可想出一二,但整個過程也是盡了撲朔迷離之技。

  比較吃主角的吸引力,另外歷史背景的衝擊下透過文字要點出許多當代新詞,所以引號比較多,是一種特色也難免讓我苦笑。

  透過本作以及英國那年代的古典對照,可以感受到偵探、犯罪、推理性質的文學風是很引人入勝的,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文藝能力的啟發,此外,在這本書中也有不少社會批判--魯平嘛!該幹的還是得幹,嘿!

  想體驗民國初期風格的可試試,也許還能跟日本那年代的做做對照?

 

CUT 內藤了 日本. 尖端

  那棟窩居在森林深處的洋式建築不安分地等著想踩踏「鬼屋」的人們,終於,拆除業者以及與小朋友們以車輪餅(還有各種稱呼,很有意思)相遇的藤堂比奈子來到了近處,但不管是探險還是作業都在隔天暫止。

  鬼火傳說、人影浮魅以及不明原因的震動,隨著溢散而出的先驅氣味勾著刑警們到來--

  歡迎!

  如此盛大的宴會,迎接調查員的是在每個居間裡接待的、盛裝打扮的、失去骨肉相連一部分的、兼具美麗與醜陋的女性屍體……畫面可一點都不歌德,作者內藤了告訴各位,現場有不同時期參差的腐壞骨肉會是什麼囂張瘋狂的場面!

  爆走的屍塊生態系揭開這一場連續「特定部位肢解」的獵奇殺人事件!

  我讀這本跟上一本《ON》真的差太久,印象點最深刻的居然是比奈子那一瓶幾乎不離手的七味粉罐,因為我莫名認同她老是每種食物都灑一點再嚐嚐的怪癖;雖然我不想試,但好像真的不錯吃。

  然後因為最近FB某廣告影響,提到中島保的形容人物是大雄,喬拉A夢自顧自地就套了上去,真是拿你沒辦法~

  上面兩段的風格就是閱讀本作的奇妙感受。內藤了這一系列都是獵奇殺人事件,但在人物的描寫上相當輕快,帶點兒趣,這個奇妙的落差還能帶出整起事件的詭異、恐怖感。

  這本《CUT》我覺得是主題相當集中的設計,感覺前期的調查跟搜索大概執行了80%而已吧!重點是在於「動機」,這同時透過女性就業取向與受害可能帶出各種可能性,讓判斷兇手這一點上有很多推想空間。

  場面共振而來的效果卻跟「調皮味」是一個頓挫,這特殊的獵奇風格,有機會可以一試……

  只是,雖然有劇,但中譯僅有三本,更覺遺憾的是這系列的命名與封面,如果一櫃集滿,帥到一個獵奇啊!

 

假面同學會 雫井脩介 日本. 春天

  青春不留白,但可能留疤。

  國高中正是初期羽化的時刻,感覺好的老師教你飛,感覺爛的老師就好像在拔你的毛--我是說羽毛。

  洋輔有一段難堪的中學生涯。自栩出身軍事教育的體育老師樫村用老式、高壓的手段統治學生,針對他認為有問題的學生採取羞辱式的體罰,其中最會被找麻煩的就是希一、八真人、和康以及出於義氣(蠢蛋的那種)而一起下水的洋輔。

  青春的創傷就好像持續發炎的青春痘,都出社會了都還在那邊隱隱作痛,直到再度遇見過去暗戀的美鄉、從變態手中拯救出來的美鄉、重新邂逅讓他心動不已的美鄉,洋輔似乎抓住了什麼,於是迎來了久違的同學會。

  我會大、你會老。

  樫村再度出現,當年被他整很慘的四人小組終於決定要把那顆頑強的青春痘給擠爆,噴出了「假面同學會」計畫,要將過去那隻體育猩猩抓去教訓一頓。

  以為清除了那口氣的他們卻沒想到隔天在距離「教訓」的地點不遠的池水中,發現了樫村的屍體。

  是某個人在之後又回過頭去收拾掉他嗎?

  是誰?

  僅有四個人知道的「假面同學會」計畫,變成了互摳傷疤的猜忌--我覺得雫井脩介似乎是要寫這走向,但著眼的點通通落在洋輔身上,所以這個「互摳」的部分可能左轉去看同名日劇會有吧?在小說中,視角僵在主人公身上反而設計了某個伎倆在裡面,造成了這部小說中段讀起來有點水,有點讓人煩躁,有點青春痘流膿都不擦乾淨的黏稠感。

  這本是接在《檢方的罪人》後寫出來的,但我總覺得可能是作者年輕時候的創作再做一些增刪而成吧!兩本讀起來的精采程度天差地遠。

  首先是本作開端的「羞辱」我承認有相當程度的厭惡感,可是讀起來又覺得還好,這份「還好」卻深刻影響著主角,但又好像不那麼有影響……對,我覺得首當其衝的問題就是洋輔這個人個性很軟爛,雖然反映了這類學生的構成,但「閱讀支持主角」的感受偏差,於是,美鄉這位其實比較像穿插寫進來的女主莫名被凸顯出來,這導致故事到最後的衝擊力度又被削減不少。

  由於視點放在洋輔這塊羊羹身上,中間在那邊誰誰誰可能下手,然後自己又好像人格分裂,同時又自我感覺良好,到底要幹嘛能不能快點啊!!!

  如果因此厭惡這本書,這方面來說其實本作是成功的。

  可是,到了理當最精彩的後段就真的壞掉了。

  可能字數不夠用?或者作者懶得去想,於是最後的情節變成有點日本綜藝節目其實是演戲的味道,該壞的壞、該殺的殺、該蠢的蠢這樣,人物的性格完全不知所云,根本在逼我想起某本土作家啊!

  最讓我驚訝的不是真兇也不是詭計也不是過去真相(完全不意外),而是後面居然情節可以長這樣!

  雫井脩介:想不到吧!(啾咪)

  凸@@凸:去給我做頂天操啊!作者!

 

白賊 白帽子、秀弘、攸叵、笑芽 台灣. 尖端

  一年真滴很快。

  去年我還在自評、嘴砲第五屆的集作,今年迎來第六屆,這一屆只有四篇入圍決選:

<白賊> 白帽子

  我的職業是宅配,從別人家配送到我自己家。這回,我收到了一個任務,外甥女樂樂吵著要一起去踩踩,沒想到因此發現了……

  作者的文字相當生動,就是那種珠字點穴的水準,其中還有個知識力培養得宜的小女孩樂樂,希望父母讀過這篇作品可以讓孩子多接觸活生生的創作文化,而不是死板板的參考書--

  本作相當精妙地介紹了看篇名就大概能知道的職業,不曉得是訪查、推敲還是作者就是箇中好手,透過他的描述,可以了解到許多有趣的面向。

  「推理」的部分也很巧妙,算是一種對決吧?這同時讓故事最後的真相與篇名交扣,使得整體的凝鍊度大幅強化,是篇具有重力的傑作!

<奉天行搶> 秀弘

  光天化日之下的搶劫犯被捕,結果他搶的居然是一本農民曆?!(為什麼會浮現伊坂……)

  受命法官祟悠娜外號「魔女」,明明可以照著檢辯雙方來個簡便的判決就好,她不要,因為此案中遺留的數字太讓她好奇了,於是,為了解開搶農民曆的事件,只好去拜訪早自檢察退役的、現正專業製香的學長沈靖瑋。

  如果作者看到這篇心得,請讓我跟你打個招呼,畢竟「祟」家我算是認識,可以讀到悠娜法官的獨立故事真的是有意思的枝節。

  這一篇的開端很特殊,且本篇作者我覺得是這屆中營造故事力最強者,很能利用文字勾住閱讀進度,特別是在這其中有非常細節的解碼、法律相關情節,完全不遲滯的敘事水準真的令我衷心佩服。我覺得靈魂就是祟悠娜那句「不要這樣叫我啦」。

  在「暗號」這一塊,這篇完全可以作為台灣推理的代表了(某對照我就不提了),非常有趣的破解過程,只是……完美而成雙面刃,偏偏這一屆中有完全得以匹敵的傑作,那可能自傷的一刃就不妙了。

  關於「香」的知識也學到不少,我個人很喜歡,因為對於「燃燒那些東西」有點反感,所以未曾去了解過,透過本作,有所認識很棒;然後我在想,「香」與最後「雖未解但也足以成句點」的謎底的「那東西」是有類似共振點的,都可燃,只是效果有所不同,於此可以形成一種反面共鳴。

<同班同學> 攸叵

  逛舊書店的精髓就是挖寶,尤其是不起眼、乍看快垮的陳年老店更是可能藏有絕版到不可能投胎的作品,以及--

  屍體。

  書店老闆不僅被書櫃壓住,還全身赤裸、手指盡被剁的狀態死去,身為推理小說迷的我……當然只能報警,沒想到碰到過去的「同班同學」。

  事件的開場很突然也很有震撼力,人物的邂逅也很有意思,也從這一層邂逅出發,帶出後續讓我這年代的讀者有深刻情懷的兒時。

  作者的文字渲染力很強,不過稍嫌緊密了些,讀起來有種「啪地一塊」的感覺。

  調查往歲月的前端去追溯,真相帶來的撼動力很不錯(是說有點近期某台劇的既視感)。

  我覺得這一篇最大的就是「文字影像」,不過可能讀者要有點年紀(已哭)會比較有同感,像我就一直聯想到過去許多曾待過、見聞過的人事物。

  在調查搭檔方面,我覺得有點可惜,作者大可避免被批評的「介入調查條件」這一塊,只要像小學生偷偷做小壞事那種模式來代入就行,還可以創造出更巧妙的情感醞釀。

<失落的寶藏> 笑芽

  人車川流的廣場,突然一人鬼鬼祟祟地打開車門,然後--

  鈔票噴流而出,現場一片混亂。

  阿明對這現象感到好奇,職業屬性特殊的他先來到花姊的店打算尋求關於「失落的寶藏」這遊戲的線索。

  故事的開頭我是羨慕阿明的,可以衝著我來!但是知道他們的能力之後,果然還是當旁觀者比較實在。

  解碼又來嘿,這一篇的密碼倒是對讀書者蠻貼心,特別有上「讀冊」的應該都能看出端倪。

  執行行動後就是去追真相,這部分的話就是個流暢的犯罪故事,推理來說比較淡,且「一廂情願」的感覺比較重,嗯,以主謀的角度來看,只能說是個有創意的設計剛好碰上足以執行的能力者而已。

  不過在故事的娛樂性上就非常足夠了,特別是三人組的風格,相當有意思。

  如果篇幅拉長應該就比較能更全面地展現設計的理由,譬如他是某種程度的「知情者」。

  讀完最後一篇再回頭看會發現放最後的「寶藏」有種將前三篇的關鍵都融入的意味:行動、暗號、書。

  這應該是巧合,但無巧不成書,成了一顆彩蛋。

  還有另一顆也算是巧合的彩蛋,諸位閱畢後便知。

  也許受到上一屆首獎影響,本屆就有兩篇或主或附地含有解開暗號的情節,我覺得這次相當順暢,而且更合理些。

  四篇的故事能力都很強,好讀!

  個人的喜好是:2134。

  思考了一下,判斷首獎應該是落於1與2,其中<白賊>機會最大;我上面的心得就屬<白賊>最短,並非是寫短,而是該篇是真的有相當的磁場重力。

  略有關注台灣推理的讀者,這本《白賊》無需考慮,手刀下單,閱讀無礙。

 

消失的你 牧羊少年T 香港. 尖端

  第八屆島田莊司獎,我的能力果然還是八千里遠。

  台灣犯罪聯會接手了這個獎項,出版社也從皇冠轉至尖端,原本採先出決選三本然後再公布首獎的作法也改了,改成只選出首獎,並且在頒發前一刻就宣布消息並且上市。

  嘖,這不就沒了能比較的機會了,專治我這款靠么讀者。

  這回入圍決選的是:

  牧羊少年T《消失的你》 麟左馬《被害動機》 四弄一號《交錯》

  首獎就是現正這篇心得。

  香港 牧羊少年T《消失的你》

  某人留下了什麼。

  之後,我在報上看到了尋人啟事,於是在這疫情暴起的期間我決定回到香港去探訪我的「父親」古勳。

  古勳身處重病之末,人在孤島的別墅中靜養,就等著離散十七年的兒子回來相認。

  我搭上了船,作為「兒子」,我得好好地不讓父親起疑,也得好好地在這島上--

  尋找他的蹤跡。

  從「藍可兒事件」啟發的開頭還挺有懸念,到底「我」不惜扮演古賢亮前來認親除了錢之外還有其他些什麼?

  作者用現實與過去穿插的方式來呈現這一篇故事,主要都是從過去的回憶中去抓取可能用在當前的線索,正所謂睹物思人,身處在過往曾經有過美好回憶的所在,記憶會是很澎拜、很有靈性的。

  在這過程中又有詭異的訊息傳入,讓謎團更加的……

  無趣。

  基於我本身閱讀感受的立場,我不太喜歡這篇故事,因為以推理小說獎的角度來看,本作的情節與線索太多一廂情願的直覺鋪陳;驚悚懸疑甚至犯罪的部分寫出來的「感受強度」也不夠,這主要是因為,本作若是BL獎的話反而更有足夠的內容資源支撐。

  故事的重點與大量篇幅都落在回想中,回想就是過去與古賢亮的曖昧過程,可是這一點在一開始作者提的很輕,在「主角本人就有的情懷」上卻從一點一點的情愫去讓讀者感受,這還不如你一開始就直接說:我雖然結婚又有一個女兒,但回憶中的那男孩才是我的真愛。

  隨著回憶,我必須在男男情懷之中去讀可能的線索,這就有了第二個問題,跟我上上本《假面同學會》一樣,在於主視角落點。

  環繞在孤島上、西洋式房子裡的那個「惡意」一直到最後才整個跟打爆蟑螂蛋那樣地傾囊而出,而且還是很八點檔的水準--我想說的是,身在那樣的狀態但主角還是很能悠閒地去查找線索,這就意味著懸疑效果不會是這部作品的重點。

  缺乏「惡意」的視角與影響(操作、控制、洗腦……等等之類的)。

  就如同《假面同學會》最後是場鬧劇,本書最後就是一場 旁觀感 的希臘神話式八點檔。

  為了讓情節理所當然地推進,有不少很直接、剛好的狀況:主角錢文魁的性取向狀態(被色誘的觸發條件)、過往曖昧點到為止的狀態、防疫手環足以切斷麻繩(?)、保險箱密碼的測試以及……

  貓跟狗剛好都在籠子裡睡覺還讓你上了鎖!

  貓!

  我同意貓的結局,但我很難同意牠這麼剛好就乖乖地在「籠子」裡睡覺覺,還是一隻全島跑透透的貓餒!

  但我不得不說本作確實是有扣著主題的完整作品,「詭計」也確實包覆著一切,只是整個發展,我讀完不太有懸疑推理的印象,而是浪漫緬懷風的BL故事。

  惡意流為裝飾、懸念在島上濃雲密佈時早就雲淡風輕、推理與意外性也非這樣的寫法能夠帶出來。

  就當我視野狹窄又有閱讀偏見,畢竟這是百篇選一的首獎作品,我只覺得好讀,但實在不太有閱讀推理小說的精采感受。

  我等其他兩本可能的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