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月時間比較鬆了!難得單月突破十本的閱讀量,不過最後一本真的爆難看,有些部分稍微跳過地收拾掉了。

也是難得同一作者讀了兩本,朱川湊人的氛圍寫就力真的厲害!

今年還是希望有些東西能寫寫,目前打算重新詮釋某一篇短短篇吧,希望能達成我要的效果。

記憶書店 鄭明燮. 南韓 寂寞出版 記憶書店

  這本書名就蠻吸引人,有點意外沒馬上有心得出現。

  這一本是南韓的犯罪推理小說,最近還真的不少韓風輸入。

  故事內容跟我乍看書封想的很不同,我原本以為是帶點科幻,類似某個奇妙書店,然後某些條件的人進去就可以幹嘛幹嘛,達成復仇還是其他之類的協議,結果是很現實風的作品。

  從獵人與柳名優這兩個人的視角分別切入,很快就帶出故事的關鍵:狩獵與復仇。兩者合一就成了一間嶄新風格的古書書店,故事的發展也在相當俐落的節奏中吸引讀者看下去,直.到.最.後!

  這個手法真的是厲害,我想如果拍成電影絕對很有FU!

  如果作者搞個系列,我想這間書店就會是很妙的特殊存在了。

  在閱讀的感受上不同於先前的南韓作品,《記憶書店》的行文非常俐落,作者的故事直接就來,不囉嗦也少修飾,優點是這是我讀過最順暢的南韓小說,缺點則是文字情感的支援比較差一點。後記中知道作者原來是非常多產的創作家,點子直接就架出故事,直截了當成就作品該有的效果,我覺得很不錯,只是會少了點琢磨的味道。

  想感受一點狩獵與復仇的速度嗎?那這本寂寞出版社的《記憶書店》一定可以讓你不寂寞。

  副標題:一個預約復仇的空間。

  說的真是好!

 

雪人 Jo Nesbo. 挪威 漫遊者 雪人

  Jo.Nesbo的聲名不脛而走,而我一直到《蝙蝠》登場才進入,畢竟希望從頭開始,台灣好多翻譯小說都從成名的中間先出。對於哈利.霍勒這位警探其實一開始並沒有特別的好感,整個就是酗酒狂人;也可能是閱讀的階段,因為西洋犯罪小說我是慢慢才體會到故事帶來的魅力。一直到奧斯陸三部曲的第二本《復仇女神的懲罰》,犯罪、謎題與推理,直至最後貫串事件的動機,那份力道透過「正常發揮」的哈利來呈現才喜歡上這位敏銳的警探。

  故事開始帶出了主軸:偷情現場外的詭異雪人、貝加爾海豹以及牆裡潛伏的黴菌。後續組織起來的連續婦女被害事件將這三者巧妙地編織起來,點滴的線索、狀況考驗著哈利的警探觸覺。「雪人」身在何處?又會在哪個時候致命地融化?

  將議題帶入小說,並且寫出犯罪驚悚感的手法是奈斯博的獨到之處,而本身就一直衝撞體制的哈利.霍勒更是絕佳的執行者,所以在本作裡與前女友蘿凱以及新科警探卡翠娜.布萊特形成微妙的三角狀態。(作者很會用字詞搔人吶!)

  案件的詭譎與最後事件的布局令人屏息,凶手身分畢竟讀到現在多少會有些概念,關鍵在於那份驅動力。

  雪人會漸漸朝著溶解而消滅,所以必須在那之前釋放所有挾帶憎恨的能量。

  是說我一直在想--

  卡翠娜跟蘿凱到底哪個更美?

 

禁忌的魔術 東野圭吾. 日本 皇冠 禁忌的魔術

  說是要讀個東野圭吾比較近期的作品,看了看就拿了這本《禁忌的魔術》,看完後記後發現好像應該先讀《虛像的丑角》,不過應該是創作先後問題而已,湯川學的探案世界來日再慢慢補完吧。

  這一部作品透過許多條小線慢慢構出事件的圖,圖的中心就是超級科技城的癥結以及大賀仁策議員,但到底最後的發展將會如何?我覺得東野圭吾透過這本書很基於現實地給了註解。

  除此之外就是科學理念的探討。雙刃劍該怎麼使用?身為控制者的人該有怎樣的態度?這樣的探討讓本書有相當的警世作用。

  謎團的展現屬於典型的湯川,所以重點落在他的判斷以及說出的話語,不過在這本書中,他的本色是教授而不是顧問偵探。

  至於古芝秋穗的動機,小說中似乎沒有明說,但內容裡面應該可以旁敲一些微妙的概念出來,若是如此,命案現場的呈現真的令人唏噓。

 

真相之前 李三元. 台灣 凌宇 真相之前

  這一部作品是第一屆謎團小說獎優選。這個獎項的特色是採用台灣曾發生過的事件作為素材,讀完後我查了一下(讀之前也有聽聞,但不確定),應該是后豐大橋墜橋案,維基後才發現:這起事件我有印象,不僅喧騰一時,還有各種推理與說法。《真相之前》是以事件的影子寫出新釋故事,帶出事件中四個關鍵人物後續的遭遇與說詞,並且透過他們讓被台灣政治力道推動的小鎮與他們自己「進入成長階段」。

  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孩為何從橋上一墜而下?網路霸凌的內容有多少是真的?又有多少其實藏了人的操作在裡面?

  白依珊、黃啟成、藍家偉、單光耀。隨著日子演進,這四個同一個面上卻不同線行進的人,到底引出了多少真相?自殺、謀殺、意外、算計,以及猶如虛無的證人,在那座橋上橋下,最後會被掩蓋成什麼樣子?

  我覺得作者李三元用了很巧妙的方式來編織這一部小說,四個人四條部分相疊的線慢慢地推進,有趣的是一般會用第一人稱來呈現心理,這部卻是第三人稱來表現,而其中的內容又會因為中心人物不同而有所不同,反映了:立場不同,面對與聽見的判斷就會有所出入。

  每個人物的背景描寫上相當鮮活,作者的文字有足夠的煽動力,他們因為遭遇而生的情感情緒投射很有力道,這才使得疊合與產生色差的故事令人屏息。我在讀的過程一直在想:故事原本鎖定的中心與後來描述的感覺其實有些出入(反而是重於每個人去了),然而對照裡面的「政治」態樣,真相的模糊狀態還真的是最真實的寫照,即便最後給出了「真相」,實際上事發那一瞬間到底如何?

  都被埋在廢土裡,淤積在環評出事後才會整理的河口了。

  以閱讀的感覺來說,作者的文字控制力是可以,不過句子的斷句比較韌一點,許多人物說話的模式也比較雷同,應該說,對話部分跟敘述的部分風格很接近:說出一句話就你懂我懂讀者大家懂這個有默契的狀態 <=類此。稍微要適應一下才比較好抓節奏。

  整體來說是構成很有特色的作品,台灣味完全透過文字能聞到。

  我想,對台灣的人文生態與對案件感興趣的讀者,這部作品值得一讀!

 

米奇7號 Edward Ashiton. 美國 寂寞出版 米奇7號

  最初是看到 朱逸軒那張滿版大小字的推薦扉頁留下印象,又不小心在書店看到,加上書名《米奇7號》到底什麼鬼東西?跟米老鼠有關的太空冒險?嗯……可能跟唐老鴨比較有關一點點,因為故事裡面少數出現的固體食物是鴨腿。

  當然主要吸引我的還是簡介:米奇會有7號是因為他是太空複製人,而當他殉職的時候就會重新製造新的米奇出來,這表示,主角仁兄在還沒登場的時候就已經葛屁六次了,不過這還不是最弔詭的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幹,8號居然登場了!這下該如何是好?

  作者愛德華.艾希頓的文字真的爽快風趣,很適合本書的米奇性格:一個欠債導致挑了一個沒人想幹的消耗工工作上了太空,面對動不動就要極端死亡的「後天宿命」,滿嘴雞巴毛的諷刺真是不得不啊,是說好像即使不是如此也是個嘴賤男就是了。

  太空殖民的任務非常困難又有很糟糕的期望值,所以任何能源(熱量)都必須要設法節約,不然「這一票」人類可能就沒辦法在新星球上活下去,於是,得耗費相當「材料」製造出來的複製人就是一種缺失,現在更糟了,因為前一號沒死,後一號補上,食物就是大問題,此外,還有更大的問題等著……

  這部作品的設定是基於人類宇宙開拓的推想而成,隨著故事推進,慢慢地讓讀者知道人類為何會走上這一條路,而故事中的人們又是為何選擇這樣的生活。世界觀的部分很容易理解,照許多人類發展的態樣,太空探索還真有可能這款的:超級不夢幻。

  透過故事更是點出「人類」的特性,尤其後面提到關於「新技術發明」通常會先用在哪裡的部分,真的讓我嘴角失守;人為了生存下去卻又搞到很難生存下去的問題也隨著情節推演讓人去思考。好好一個地球,如果真的搞成故事中的發展就可悲了。

  從科幻情節過渡到思想哲學的部分也很有意思。米奇某方面來說真的是一種長生不死,因為都是用屬於他的原料複製出來的,定期也會上傳記憶,也就是說,新誕生的米奇會直接接上陣亡的前一任,然而,他這樣到底算是個體還是延續體又或者什麼都不是?他真的能隨便就去死嗎?通篇故事其實落點應該就在這裡,所以在面對新世界最後的「協調」時會有莫名的共鳴。

  這是一本讀起來輕快卻又能感受到深重思維的小說,加上一些科技延伸的想像,娛樂性也很夠,另外,還會讓人對現在的飲食感念,真的好不想喝那個循環糊啊!

  要小孩不浪費食物,這本有療效。

 

無名毒 宮部美幸. 日本 獨步文化 無名毒

  這部作品我其實曾經想拿起來讀,只是早期閱讀《誰?》的時候心態比較浮動,期待比較直接的事件或是狀況,不太耐得住宮部美幸細膩的描述。看到社群裡 吳柏翰的心得以及 朱逸軒崇敬的超人--杉村三郎,就趁過年開頭給他讀下去啦!

  對日本近代重大犯罪史有認識的讀者應該在開頭的毒殺事件就有所想像--一名遛狗的老人買了便利商店的飲料,喝下之後中毒身亡。事件自然傾往隨機殺人的方向偵辦,但就內文的表示,這類事件通常很難找到真兇。

  主線來到杉村三郎廣報室的員工問題,從上百人取一的工讀生竟然是個工作無能、情緒控管不佳的糟糕人品,這一點除了是小說內的遭遇之外,也凸顯出那時候日本就業(就如同現行台灣)問題,以及公司針對履歷與面試的判斷問題(超深切感觸啊!我的單位有個考試大好人物,三進三出,口頭禪「我要獨立作業」,然後沒任何事做好還拖累同事),看似只要華麗的文字履歷以及現場詐欺水準的對話技巧就有辦法搞上好工作,且公司規模愈大就愈難輕巧地擺脫,這就成了公司作業上的毒瘤。

  為了調查這位糟糕員工的背景,杉村介入調查,認識了同樣也調查過該人的偵探北見,連帶接觸到了前去委託的古屋美知香,她就是之前毒殺事件受害者的孫女。

  不只這些事,杉村還有公司出版刊物的內容以及自己即將搬家的任務,點出了日本土地的問題,這裡也是一種毒。於是,制度、人、土地,這三位一體的無名毒性就在日常演進的故事中發作--是的,本作自然是社會派性質的作品,但整體上我卻覺得是「日常」,這就是宮部美幸令人推崇的主因:更貼近與實際的社會現象,就是一種日常。

  我們努力進步,但那些因人而生的毒性會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發作。

  也許是在社會上久了,心境也比較沉澱也看見過比較多事,對於這本《無名毒》寫出的問題有了比較深切的感觸;杉村的家庭與自身的際遇也隱隱撼動著我的閱讀感受,此外,相對於「毒」,日本人通性的良善還是在字裡行間得見,形成「正常發展前提下的『健全』與『有病』」的反差。

  人的部分寫得真的很有味道。杉村三郎本身就貫穿著整部作品,老好人、善觀察又好溝通的特性讓他得以在尋常世人認知下的「乘龍快婿」下生活,也會出手去幫助在生活中失落的人們。他也不會忽略到他生命中的重點:家人,於是隨著故事發展,面對衝擊著那些日常的毒,他也是會展現出丈夫父親的樣子--不要他媽的對好人軟土深掘,必要時還是會幹爆那些智能少一塊的王八!

  為了給人物都留個根,所以整體上文字還是比較緩慢的,閱讀上可以多開展思考周遭的空間,會感觸良多。

 

貓頭鷹男 朱川湊人. 日本 如何 貓頭鷹男

  這本書是看社群推薦書單中發現的;朱川湊人這個名字僅略有耳聞,似乎是寫怪談性質故事的作家,若不是<貓頭鷹男>拿下新人獎,沒出現在推理推薦的書單中就會錯過這一本氛圍極強的作品了!

  以Stanley Ellin《本店招牌菜》被認定「屬於推理小說」範疇來看,這本《貓頭鷹男》的集作也屬於這方面,嗯……硬要說的話,「推理」這項元素並不難出現,是看其濃淡多寡吧!這類的作品又被稱為「驚奇小說」的樣子,不過這本我覺得是「氛圍小說」,每一篇故事的最後都會有隻無形的手用不同手法緊握著讀者的心。

  <冰人>夏日夜晚的廟會,為了治療心靈的男孩在驚奇屋前邂逅了一名可愛的小女孩,她帶他去看真正的驚奇:「冰藏河童」。那真的是河童嗎?好奇與疑惑讓他陷入一個冰封的謎團之中。

  <昨日公園>兒子說公園裡出現了幽靈,讓遠藤回想起自己的過去,在這公園的一切,直到……

  <貓頭鷹男>為了讓自己流傳下來,我創造了怪談,並且讓怪談成真,化身為人人驚恐的殺人魔。

  <戀上逝者>年輕女記者終於得以採訪「屍體畫家」鼎凜子的工作室,幸運如她聽著畫家輕鬆又緬懷地說起自己的過去--一段見識到病態愛戀上死去畫家的經歷。

  <月之石>藤田搭著電車,卻在車廂經過某間住戶陽台前看見自己裁掉的員工以及過世的母親,那到底是什麼?

  朱川湊人說故事的能力極深,字句有種懷念的感覺,我小時候也喜歡讀一些怪談,也聽過一些日本恐怖故事,也喜歡伊藤潤二,而這本書的許多概念,可以說囊括了這些要素。

  推理小說有一個吸引人的點就是:回頭去思考所有細節。這本書的故事都具備這樣的條件,加上詭譎的超現實要素,讀完後要麼發冷汗要麼感到暖意,著實是相當令人滿足的閱讀體驗--不僅如此,自身的心靈也會回應著故事的內容,也許自己也有過那樣的經歷。

  感覺這本書寫出很多作者過往的自己,要說缺點也許是更年輕的讀者會比較抓取不到故事裡的過往氛圍,而我則是剛好在交界處,心,隱隱隨著作者的文字而動。

  <冰人>最後引人的回想、<昨日公園>最後的對話、<貓頭鷹男>乍醒的真相、<戀上逝者>整段訪問的真正目的、<月之石>對記憶的濃烈情感

  好看!

 

燃燒的法庭 John Dickson Carr. 美英 外研社 燃燒的法庭

  古典推理大師John Dickson Carr的作品繁中相對少,簡體多出了好幾部;有些知名的作品也不見繁譯,譬如我剛讀完的《燃燒的法庭》。

  這是一個過年讀紅包的概念。

  呃,在我啟頁之前是真的以為這本是法庭系推理,結果是一本「類」法庭系推理,整部作品的核心是不折不扣的本格解謎,只是在「辯護」這部分產生了法庭的效果。

  史蒂文斯是個編輯,手邊炙手可熱的作家高丹.克羅斯有本新書準備出版--從這裡開始,大小疑點開始掉落,像麵包屑一樣一點一點地讓讀者來到不久前過世的德斯帕德的宅邸,原以為老邁爾斯是腸胃炎逝世,卻在探討過程中導出可能毒殺的推論,偏偏弔詭的狀況是:史蒂文斯才剛剛從克羅斯新作上看見古早毒婦的照片,跟自己的妻子一模一樣。

  好,那就搞清楚狀況就行,也別驚動警察,誰知道一瞭解狀況下去,出現了事發當天女傭在麥爾斯房間目擊古裝女人身影的證詞,那身影還穿牆消失!?這就當怪談看看就好,咱們鐵鍬掄起來挖開墓室確認不就好了,剛好找來一個被吊銷執照的醫生來驗……驗個屌,明明就從葬禮後泥淹土埋的墓室,那應該安躺著邁爾斯屍體的棺材裡,什麼都沒有。

  陰謀、靈異、證詞,莫名其妙連不想叫的警察都上門了!

  古早有審判魔法的燃燒的法庭,這下在德斯帕德的宅邸內,私人審判也開始燃燒起來。疑似毒殺的兇手,是誰?兩個不可能的密室又是如何達成的呢?

  卡爾的作品很常出現怪誕、靈異風格,這本完全就是如此,前面大半部分跟讀歐美鬼故事差不多。然在閱讀感上,因為人物的行為與說話實在很有舞台劇感,因為為了讓讀者能了解整個因果,人物的說話還蠻拉雜的,在前半段的部分我讀起來覺得有點彆扭,一直到後面準備撥雲見日之時才順。

  這部作品的創作目的就是繞著「燃燒的法庭」走,透過古早的女巫毒殺事典散出陰毒背景又巧妙地讓類法庭登場,後續的推理解謎更把結局帶往奇妙的收尾,這本非系列的作品來說,很有意思。

  我覺得卡爾是個體現背景+人物表現的專家,這兩個元素讓他寫出了什麼?就是謎團跟密室!

  最後感謝 任慶剛 釋出!這本我知道有簡體,但很少下單,下單就又忘掉。

 

古書堂事件手帖7 三上延. 日本 台灣角川 古書堂7

  沒一口氣追也是慢慢地把這個系列讀完了!(旁支跟再起之後期待)真的是非常喜歡《古書堂事件手帖》。

  這個系列不僅開拓我的視野,也讓我體驗到輕小說推理的推理不一定輕。故事的場景、氛圍與人物間微妙的情感、情懷、情愫透過三上延的文字具現,軟中帶剛,質樸中見華麗。栞子與大輔的這一路,始終是靜水之下的波濤,總算是來到第七本作品,猶如戲劇的最後一幕改為電影上映:

  長篇。

  從選書的繼承橋段點出故事的重心,再進入主軸延續之前幾集埋藏的伏線,畢竟,傳統上想要成眷屬就得先面對眷屬,栞子成為舊書店老闆之前的那些人事物不是普通複雜呀!而大輔要面對的準岳母更是怪盜水準的書魔,且是敵是友未知的情況下,貪婪的魔王角色終於登場。

  古書與文學最後可能出現的命題是什麼?故事中透過這個人物點出中世紀成書的不易之處,書本材質與文字的細節很有意思。基於歲月的醞釀,終極的作品才得以為絕世珍品。莎士比亞。(雖然我知道這名字不是因為文學,而是小時候的飲料廣告)

  這部作品的鋪陳我覺得很到位,自開頭的委託起始就呼應著主題,並且慢慢蒐羅著前面登場過的關係人物來到競標舊書的會場。謎題的部分還真的是最早的序章就給出提示了,這也讓最後的情節起伏很有看頭,畢竟以對書的著眼水準來看,要如何在終章的舞台中產生衝擊?大輔這位不太被看上眼的要如何輔出關鍵?本作真的呈現了精采的演出!

  喜歡書店氛圍與謎題的千萬別錯過這系列。

 

花食 朱川湊人. 日本 野人文化 花食

    讀完《貓頭鷹男》的經驗讓我很快地收了朱川湊人數本作品,並且拿了眾推的《花食》來讀,這本拿下直木賞的作品讓我再度溯回時光,感受到幼年時曾感受過或一瞥而過的事物與場景。當然故事的背景在日本,只是文化流動風格頗接近日本的這裡稍微慢了幾年接上,剛好就是我懵懂的少年時期。

  相對於前一本的灰暗都市傳說色彩,《花食》收錄的故事翻了個面,仍舊灰暗的表面一擦,亮出了底下的色彩。六篇挾帶著不同感觸的故事,感覺寫的是作者自己或是觀察而來的過往周遭--在歲月還不成熟之前去碰觸世界時會產生屏障的周遭。

  我本來想說會不會在最後都有個回馬槍,但這本集作來看,作者貫徹著整體的主旨,讓情節收攏在尚未隨著成長而飛逝的枯葉芽中,結局可謂懷念感的酸甜苦辣,其中幾件事物我是真的看過或是經歷過:

  <托卡魓之夜>裡的玩具。我小時候父母有點打腫臉充胖子的優越感,我的玩具也不少,也有邀請朋友來家裡玩。現在想想,根本是物質外交,當時我微妙的空虛感並不是錯覺呢! 不過故事內容是另一個面向,跟遺憾有關。

  <妖精生物>中的瓶裝小生物,這個我小時候還真的看過攤販在賣類似的東西,只是我媽都不給我買。

  <真是不可思議>風格蠻趣味,不過我小時候見識過的是真的吵鬧。

  <花食>的奇妙色彩也常常在我小時候蔚為流傳。

  <送終婆>這我就沒聽聞過了,這篇我想說會有個間接的黑色反轉,但...應該是沒有。

  <凍蝶>是呼應孤獨的故事,某方面來說,我也如此經歷過...也許有些人天生就是會有奇妙的氛圍,進而引來刺探是否能成長的不幸吧!

  以故事的風格來說,我是比較喜歡《貓頭鷹男》那種闇色,不過《花食》確實很讓人懷念(啊!故事中還出現「生命之旅」這款桌遊!),不走怪誕腥風卻讓我讀著略有感傷略有微笑也略有糾結,不曉得之後朱川湊人的作品走向會如何?期待囉!

 

死愿塔 青稞. 中國 要有光 死愿塔

  中國推理小說家青稞會直接聯想到的是詭計與推理,在他入圍島田莊司獎決選的《巴別塔之夢》與後續出版的《日月星殺人事件》可見一斑,所以這本《死愿塔》的風貌算是特異,讀到一半查了證實我的想法:這是處女作。

  校園、霸凌以及離奇命案,喔!對了,還有四人推理小組。

  青春卻壓抑,東方人的典型教育感受,所以開端的女孩從塔頂一躍而下可以有很多解釋。答案是:霸凌。

  自殺事件掀起波濤,從那座可以許願的塔一跳而下又帶有靈異色彩,沒多久,霸凌相關的一名女學生疑似自殺身亡。為了給成長中的自己一個交代,倉促成立的推理社接下了第二件委託(第一件是找狗),調查連續自殺的真相--順道一提,「連續自殺」這個有卡爾味的名稱是我幫作者取的,故事中提都沒提到。

  調查的過程還有推理成員各自的背景,屬於那年紀在體制內的酸澀,還有家庭內最虎視眈眈的那一對叫做父母的壓迫,共鳴出這部作品的主題。

  我盡力了,優點大概以上。

  因為這部作品缺乏了一個最重要的步驟: 重寫 。

  會出處女作是基於作者在島田獎的成績以及後續推理小說的出版,但這不表示你處女作就保持著原本的姿態投出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讓這本悽慘無比的人物描述故事出來被讀者噴得血肉模糊。

  難道在出版前未曾想過問題嗎?也不曾考量過過去作品遭逢過的批評嗎?爾爾題材也能有很棒的修補發揮,你做不到嗎?

  本書中的人物情緒與言行的部分完全依照作者放置,該兇就兇、要哭就得哭,完全不管前後人的情感邏輯;學校與家庭的部分也非常刻板,死死的板模直接抹上文字,所有人都是摯友梅根裡的試作品嗎?

  在處女作的階段可能空有熱情卻粗糙呈現,但是有機會去重新詮釋的吧?難道你要我相信一個自稱「我不擅長打交道」的人開口說話就行雲流水一大串,聽的人也不覺得奇怪?這本書裡不擅打交道的真的有夠會說話,我就不知道那善於打交道會怎樣了。

  推理的部分完全的刻意,你要不自然就算了,突然就成立推理社;突然就展開密室講義;突然就提出神奇的密室構成法:密閉空間中把瓦斯管割開,然後點火以讓瓦斯怪味不會被被害人察覺 <=我希望有誰能幫我釐清一下這到底有沒有毛病?誰敢嘗試?還是我常識不足?

  要說推理上的優點就是青澀的推理有誤,出現多面向的判斷這部分比較自然。

  真相其實也不錯,但問題就是人物的對話跟行為基本上不是一顆老鼠屎壞一鍋粥,而是這鍋就是在煮老鼠屎。

  書名與重點也不太對,關於這座塔一直到很後面才開始探討,如果要帶出怪誕的風格,怎會最後才開始解釋?你不知道學生最喜歡那些繪聲繪影?

  結論:我心得覺得很糟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透過成名而有機會出來的作品是根本沒回頭檢視過的?拿出這種水準的作品印刷然後要讀者買帳?結果會如何?我自認不是嚴格的讀者,所以這一部作品我盡量也點出優點了;某方面來說,要推理這一個系列中,《死愿塔》成功表現出糟糕作品的其中一個面向,至於其他面向的代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