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最後一個閱讀完八部作品,不過其中開頭的是兩本短小的口袋書,中段還有一本漫畫,所以閱讀量是虛浮的。
本土作品的閱讀變少,嗯呃,基本上開頭跟收尾都是作者還沒跨三十寫就,水準天差地遠;本土的推理來年再多接觸吧!
這個月變冷,但我讀的好幾本都跟裸體有關...
早坂吝,台灣出版社真的可以參考一下,很厲害的!
美人村、男人泉 于安. 台灣 明日工作室
因為在社群版面上發現明日工作室的推理口袋書系列漏了這兩本,碰巧搜尋到就買下了。我看書後面的系列介紹,這兩本是7-11特別上架的作品,因此在通常的系列裡不會看到(應該是這樣吧?)
讀完主要兩個反饋想法,一個是這兩本的故事能力我可能要倒退十五年來讀會有趣一點,第二是之前也太容易出書了,故事給我的感覺頗糟。
歸在推理系列,但我完全不覺得這兩本書是推理小說,僅能說根據書中提及的命理元素有推裡的特色而已。
美人村是風水大師玄宇,因為父親失蹤進而調查,發現他似乎找到某個驚天動地的真相,於是自己也踏入尋找「美人村」的歷程。
男人泉則是算命高人易修,與自己過去有段情的女主播加上找上門的怪異女子,進而捲入一場改命的紛爭。
我不曉得作者第一本花多少時間,但第二本說一個月內趕工完成我信,真的是……
直接總結:兩部作品有趣的地方是拉入了當年台灣命理節目風行的特色,在節目裡插科打諢的橋段還蠻讓我回憶;此外就是一些風水命理學的知識,其他像地理、歷史的概念還算不錯。
優點結束。
作者我想應該當時二十多歲吧?對感情、女性與作品的走向都屬於台灣年輕寫手、作者常有的毛病(包括我自己也是),胡鬧、搞笑之類的不是不行,但背景與因果很重要,沒弄好的幽默就是愚蠢,而這兩本作品從頭愚蠢到尾。
過度描寫女性適得其反,故事可能往嚴肅的地方走卻馬上又被胡鬧拉回來;人物都成年卻像小中學生一樣。我真心嘆氣,日本文庫本小可以帶上車閱讀,而水準應該能知一二,明日工作室這口袋書應該也是類似的發想,但這兩本真的有夠糟,還是說台灣讀者比較能接受這款的?
人物壞了無所謂,連故事也是線型走向,反正作者安排走下去就對了,所有相關的聯想與概念都非常簡單,說有外星人就外星人、凶煞就凶煞,不管周遭狀態怎樣,人物都是反射性地「標準應對」,因為我個人很不喜歡這樣的橋段設計,所以真的覺得慘中之慘。
最後我覺得已設定上來說還算有趣,作者若有心,或許十來年後的現在可以全部打掉重寫,或許會是有意思的佳作。
特倫頓小屋 Ellery Queen. 美國
這是我手邊最後一本昆恩的作品囉,繁體能收到的應該也結束了。
這本書名吸引力比較小,我倒覺得如果他照著原文翻譯來冠名會比較有趣,比照故事裡提到的狀況也符合原名……所以中文名稱大概是沒多想就照主要事發地點來取的吧?
艾勒里來到特倫頓(這地方的歷史不曉得跟事件有沒有共鳴關係?),遇上了好友卡爾.安吉爾,原本約好要載他回去,就等卡爾晚上的約會結束,孰不知不僅沒結束,更是陷入他妹婿被謀殺的事件。隨著事件調查,我們發現了卡爾妹婿的大秘密,嫌犯的人選也讓狀況陷入愁雲慘霧之中,接著就是法庭對決。
這部作品蠻中規中矩的,昆恩感覺上是就特殊的身分狀態去創造出一個法庭對決的戲碼,同時因為某些線索被隱蔽的關係導致真相模糊不清。
針對事件的線索確實就在情節之中,這一點在最後章節前的挑戰說得並沒錯;昆恩的小說破案與挑戰的特色算頗公平,嗯呃,其實蠻多端倪還真的在前面就能看出來,所以最後解答那些法官與檢察官只能呆呆聽昆恩發表演說這一點實在有點刻意。
昆恩的作品始終都頗好讀,不過人物的對話方面蠻舞台劇的感覺,可能當代的美國人都這般對話吧?
笨蛋全裸向前衝 入間人間. 日本 台灣角川
買這本跟讀這本完全就是衝著書名來的,加上剛好聽聞入間人間這個作家,說是一個怪誕人物──不然書名怎長這樣?
在作者介紹中提到他文學獎的決選中因為作品內容的爆炸性導致兩極評價,最後被刷掉,這讓我對這本書更有興趣。讀了發現,何止有興趣,我還是第一次讀到跟作者介紹「應該是」直接相關的作品。
故事開端很簡單:我是大一新生,正在居酒屋裡面跟同系聚餐,同時我就是一個人類系的角落生物,懷抱著一顆成為作家的心,然後……然後一個全裸的男人暴衝進來,從此改變了我的生涯……
故事的發展就繞著「投稿」這件事走著,開端的我投了一個輕小說的獎,這個獎隨著初選、複選、決選,經過了層層關卡,其中牽涉到的人都有作家的存在,於是,這一本「作家精神」的奇妙作品開始衝了。
說真的,近期小說與輕小說這兩者之間很難界定吧?或許有特別標註的,比方說文學小說就真的走文字鍛造傾向,不然像這本標榜輕小說的作品我個人認為一點都不輕,呃,當然,作者寫出來的風格是蠻輕快的,但內容實際上探討的是「我想成為小說家」這一個瘋狂的全裸精神!以故事的流動性來說是比較弱的,偏向精神抒發型態的特殊作品。
讀著這本書其實讓我有一些被火燒到的觸動,畢竟我也是寫小說的人,而到現在投的所有作品都鎩羽而歸,當然我不像書中的「我一定要成為小說家」的爆裂精神──在這邊我就想,日本許多二十來歲的作家作品真的不錯,故事中的角色也大多是二三十歲的人,也許,「成為小說家」這個強大的念頭從他們年輕時就開始做威!反觀台灣,許多年輕一代出版的作品實在是……(我就更可悲了,自己對自己不久前寫得批得要死)。
這部作品讀起來有很多趣味,但更多的是讓我感嘆,提到創作就是作者將自己全裸展現的過程,甚至是為了持續創造而流水帳的或是認為自己雖然持續寫作並出版,但自己只是一個寫作的肉雞,存在書寫的意義到底何在?對比前後的笨蛋全裸那狂烈的精神,小說家究竟是怎樣生產出來的人物?
《笨蛋全裸向前衝》給我一種很特殊的閱讀體驗,說真的,我覺得節奏有點遲滯,可是閱讀的覺受一直被文字黏著,彷彿作者的精神透過字句鑽到我的想像之中,帶給我一些類似鼓舞的反思……當然,我不會跑去裸奔。
年輕時期的作品會有種企圖與奔放,啊!漏了說這本書與作者介紹的關係:裡面一連過審的作品似乎就是介紹中提及的寫照,我想,這也是年輕時期會寫
出的一種精神的躍動性批判吧!
歪像冥獸 駕籠真太郎. 日本 臉譜
書名跟封面就能感受到強烈的怪誕意味,促使我的好奇心增生。
讀之前沒特別研究,翻開才發現原來是漫畫!這本收錄的是作者約莫於2010年前後的作品加上未發表的<歪像冥獸>。
我本來以為是瘋狂、惡搞、血腥的創作,且一入眼的畫風很得我意,跟我覺得最驚悚時期的伊藤潤二很接近,結果第一篇確實是詭異怪奇的「變成怪獸的靈魂復仇」開場,最後才知道是推理成分強烈的作品。
這個詭計可以啊!相當的厲害!
後續的短篇都是奇想或是諷刺作,作者似乎相當喜歡畫女性暴露的狀態,還有奇怪性交的場合,所以這裡面的創意真的讓我不由得泛出怪笑。
偵探冰室 譚劍、文善、陳浩基、黑貓C、冒業、望日. 香港 蓋亞
本來買了之後打算讀,結果卡了不知道幾本去了才在出了第三本《疫》的時候讀了。
這是一部香港各家的集作,登場的作家都是有出版作品的高手;整部作品不僅是濃厚的港味,故事與謎團更是緊扣著香港的文化與現況,此外就不用說推理與謎底,十分精彩。
<重慶大廈的非洲雄獅> 譚劍。
這一篇作為開場很合適,蠻有懸疑、動作港片的味道,同時將香港來自各地的集合呈現出來。
不複雜的結構卻有著讓人心生複雜的情緒。
<李氏力場之麻雀移動、欠交功課事件> 文善。
這是兩篇,穿插在前後,有點橋接的味道。
我查了一下才知道「李氏立場」是啥意思,帶有港味揶揄風,小巧的謎團與人物的交流讓人印象深刻。第一篇麻將(雀)真的是……壓力幹嘛那麼大,破壞感情餒!
<二樓書店> 陳浩基。
基哥真的厲害,根本流著撰故事的血,這一篇把香港近況與事件的懸想巧妙結合,讀到真相時可能不僅英姐傻眼,讀者也會相當意外!情節推進的巧妙手段真的很厲害。
<太陽黑子少年少女> 黑貓C。
這一篇風格變成青春COS活動,人物頗多,前面好讀但有點混亂,事件登場跟揭穿的過程也是各種花樣,其實是個設計巧妙的故事,令人懷念的年少情愫。
<來自地下> 冒業。
這篇早投台推應該就首獎了……詭計與社會現象的呼應真的厲害,推理組合與連鎖揭發讓人倒吸一口氣,個人覺得是本集作最佳也是我讀過冒業最精采的作品!
<豪宅> 望日。
這一篇應該是最後寫就,作者巧妙地把前面所有要素投射進去,形成很有餘味的收束風格,此外,題目是「豪宅」但內容卻是改建後的「劏房」,形成對比,事件的迴環也很有意思。
魔鬼的法則 Jo Nesbo. 挪威 漫遊者文化
終於讀完與前三部作品和稱為「奧斯陸三部曲」的本作啦!懺悔第一本《知更鳥的賭注》那時閱讀的狀態可能不太好,記憶有點含糊,但第二本《復仇女神的懲罰》真的很精彩,故事中哈利與湯姆暗中的對決也慢慢來到燃點,來到了《魔鬼的法則》上。
當然以哈利的特性來看,本書開場簡直要被警界(與自己)放棄的樣子讓人不忍卒睹,生涯崩潰邊緣的他還是秉持著追查的執念以及職業的精神,介入調查連續殺人案,期間更是與湯姆合作,甚至某些時刻還覺得湯姆確實有著辦案的特質,但,當然,案件的魔鬼與湯姆身為魔鬼這件事是不容置疑的。
這部作品與上一本一樣是用主要調查案件以及「湯姆底細」的交錯,對於拋出橄欖枝的湯姆,哈利可以說是沒有任何餘地,直到最後鋪天蓋地逼他選擇棄明投暗的手段,全看哈利如何在酒精麻醉之間的清醒段落來解決造成命運幻影的魔鬼了。
事件的部分讀過類似的模式,不過這本的表現更戲劇化,執行條件與轉折有相當的合理性,可以深刻體會到兇手內心的狂熱。剛好我看的影集裡面有個感覺頗接近的人物……
或許一段時間後再來關注哈利的生涯會如何發展?應該還是當警察吧?或者轉回與警方有相當關係的偵探?先期待囉。
不連續殺人事件 坂口安吾. 日本 小知堂文化
因著古典日本推理作家的名號買下這部算是有點名氣的作品,不過在書櫃上真的放蠻久的。
在早期的日本推理作家中,坂口安吾算是比較不出名的,在我讀完這本《不連續殺人事件》(書名是很有意思)後覺得……不出名好像也不是沒理由。
故事是典型的「收到邀請函殺人事件」,既然是如此自然就出現邀請函並非主人發出,是遭到篡改的。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
人物非常多,總之,就是一群關係凌亂的文人雅士聚會,充滿著攻訐、嘲諷以及誰的老婆之前是誰的小老婆之類的關係。男人的發言也頗露骨,如果直接發展成古風亂交派對也不奇怪。
因為是推理小說,是有殺人的推理小說,所以事件就發生了──這部作品似乎是強調「殺人事件推理」的連載,所以故事的進行手法才會長這樣吧?總之,很有因為要有事件所以出現事件的感覺,隨後的人物行為以及推敲都是基於一個寫作前提處理的,加上人物的刻劃真的很簡略,比較像是一齣推理劇……是啊,這也是我第一次讀到作者中途一直提出挑戰的作品,當時應該是可以寄信給作者,如果真推理出全面的話會有賞金。
這部作品大概就「不連續」這個詞特別有意思,也是詭計的提示,除此之外……我覺得蠻糟的(優點還有一個就是嘲諷吧?)。故事的發展完全就遵照作者指示,甚至在推理的過程中也沒把相應的行為講清楚(像是千草為何馬上就被認定要被殺);人物的行為不管有沒有謀殺好像都差不多啊,這也讓後續真相出現之後人物的舉動很可笑,整個很沒感覺,我在想,後來社會派強起可能就是因為這類推理模式的寫法造成的吧?
除了作者「希望」的情節之外都很薄弱,算是讓我一窺那年代比較公式化的推理作品吧。
OOOOOOOO殺人事件 早坂吝. 日本
這部作品光是名字就很吸引人……或者是以為印刷出了啥問題或是亂碼?原來這居然是「挑戰將標題推理出來」的作品,可惜這八個O可能要日文才能體會,中文免強只能在讀完後冠上一個俏皮的名稱而已。
然後這個封面……嗯哼!基本上某個調性就畫出來了,不知道的搞不好以為在讀什麼小本本。
故事是以「我」來敘述,我是個小公務員,在網路上得知一個部落格,參與了「秘境度假」的活動。經過幾次活動後,這回發起人成瀨帶上了一位紅髮性感美少女──上木荔枝參與。
在讀之前我大概知道荔枝是怎樣的角色,本來還以為會不會是本有點混亂的作品,結果NO,故事的發展相當的典型,只是在章節與名稱上似乎有些作者的雙關暗示(確實也是如此,但日文我不懂)。
前段鋪陳很長,一過半後才出現事件,接著是就是「我」的調查與內心戲式的推理,可以說在推理過程中把「本格」之物都給拋了出來,但就是缺臨門一腳,於是……
反差路線開到最大的偵探「荔枝醬」站出來,指出「關鍵」(這可以說是對著讀者說的呢)。
這是一本「一個概念轟炸」的作品,我萬萬沒想到居然想得到如此謎題,甚至在解謎的過程中還有相關,整個就是……穴熊館啊!
穴穴你啊!作者!
然後還提到作者可能是荔枝的恩客之一,根本就是作者的想望吧!怎可把願望赤裸裸地寫在書裡呢!
完整度相當高的作品,前後也將「束縛」的概念抒發。不過,那個玩意兒如果那個之後,應該蠻敏感的吧,除非常常那個……
好吧,撇除一兩個稍微合理過去的部分,這本真的非常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