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記得從哪一屆開始,台灣推理的短篇徵文獎我都會特別寫一大篇的心得以及……呃,見解。可能沒有評審讀過我的心得,不然可能會留言大罵之類的,哈哈,事實上我還真的跟某位評審"交換"過意見。好吧,前一句確實是來消毒的,畢竟內文還真有得罪人的可能。 

 

來自失樂園

 

  睽違三十年重啟的第五屆林佛兒獎徵文獎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這是我首次(希望別是最後一次,哈哈)入圍推理短篇徵文獎的決選,這本書裡,有我的作品!

 

  我寫的是《來者》。這是我的處女作,首次是以《熟悉的陌生人》投台推,但那次自滿的投稿四篇卻只有一篇進入複選,還不是這篇。時隔兩年,見林佛兒獎再起,我覺得我的第一篇的概念與"內容的特色"很有潛力才對,於是我回頭讀,最後毅然決然的:重寫。

 

  我不是修改,是重寫,全部打掉重來!之前完成的真的寫得爆炸爛,一堆的錯誤不說,還有很多自己看了都汗顏的情節,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居然有膽去投稿也真是服了自己。不過,也由於那次的經驗以及當時進入複選的稿件受到的評價,讓我有成長與自省的空間。呃,即使直到現在我依然無法真的成功地將這部作品透過情節巧妙地呈現(決選評審的意見如出一轍呀!),但我想我打算透過小說呈現的推理性與自身的經歷有相當層次的傳達了!

 

  進到決選,可以說達到了我的目標,更別說近年來短篇作品的文字與情節架構水準比過去高出相當多,我確實、紮實地踏出一步。

 

  那麼,感言就留在上頭,下面就是以讀者的角度來看這次第五屆林佛兒獎徵文獎,我的,個人評價。

  絕對有雷,未讀千萬別看,上面那一堆文字就是防雷用的。

 

  先落前提:我認為,首獎名不副實。

 

  第一篇就是同書名的首獎<來自失樂園>,作者衍波。 既首獎又是書名,書名還有失樂園=林佛兒獎的意味,相當有意思!

  故事大綱是捷運發生隨機殺人案,警方後續更收到犯人來信,指稱將會有更多案件。

  將喧騰一時、震撼全台的鄭捷事件納為主元素,以此帶出台灣少數能用上時刻表詭計的捷運!這一點真的很棒!而在故事中根據捷運相關站別的判斷也很到位,確實呈現了台北捷運的細節特色。

  然而,我認為優點僅止於此。評審提到的其他優點我個人難以認同。

  首先是推理,這部作品的推理叫做:解開密碼。偵探角色吳茨仁VS捷運遊戲王,要透過經文與亂碼解出"與書有關的數字"謎題。 我不太喜歡解碼型態的故事,像有栖川有栖的《英國庭園之謎》就很煩,因為字謎的內容我根本不清楚,好,但有些解碼還是很有意思的,如丹.布朗的作品,也就是說,解碼型態的作品如果不是建立在比較尋常理解的部份或是角色人物有特別講解(本作有,但太理所當然了,很奇怪),整個推理的感覺會很無趣,有種作者說了算的感覺;再者,我認為作者犯了一個錯,犯了一個"台灣作家喜歡出現小曖昧"的狀況(包括我也是),與其女警與偵探有點小情愫,不如多點出偵探的背景,畢竟這是獨立的參賽故事,你丟一句"之前的案件"效果不夠說明,特別是這一篇需要猶如京極堂水準的書本知識;三者,因為是字謎,所以線索當然要齊全啊,不然解個屁?加上偵探角色帶入不細,你如何說服讀者只有數字的書目就只有那些?難道不會有誤差嗎?事實上,在故事中就出現臨時想到警方沒列出書目的狀況,評審你告訴我這能說服人?真的嗎?

  二就是情節讀起來的自然感,扣掉我自己的不便評論,其他五篇就這一篇讀起來最不自然,從解謎的部分開始,"作者的手"就直接操控在裡面了,人物失去自主性就會失去情節張力,有種"故事就會這樣安然開到終點站"的感覺,讓人完全不緊張。

  三就是BUG。我不曉得為何評審沒人察覺,人物設定上有矛盾。那個元宇宙的部份,顯然需要一些加入條件,但參與案件的人之中有人好像跟書沒甚麼關係啊?那失樂園的主人要如何判斷那人可用?還有,犯案的人都是在現實痛苦進而去到失樂園,那你要有多大的動機讓那些人從元宇宙回到現實面去犯案?有看過VOICE 第二季嗎?控制者用了很多手段加上被控制者都有強大的扭曲才得以教唆,你這篇裡面人,動機足夠讓他踏出屋外嗎?

  因此,在會場聽聞的好評卻讀到如此內容的作品,我是有點失望的,但沒關係,第二篇的閱讀感,救起來了。

 

  <命運之聲>,林詩七。 這位作者入圍過的十七屆台灣推理徵文獎,那一屆剛好有在台南文學館舉辦座談,我又剛好有去。

  努力卻不得志的指揮家在被評論家拒絕之後,被發現陳屍在家中,兇手到底是誰?

  這一篇的元素是音樂,交響樂--我對音樂認知不充足,總之就是中山七里也常常當題材的音樂。 人物讀起來相當飽滿、鮮活,評論家于斯恒的風格讓人印象深刻,因此,當死者家裡找出信(啊!看到這部份我愣了一下,我的也跟信有關),內文直指他的時候,輿論的兇刀就往他的生活裡捅了過去!因此,他得找出真兇以洗清自己的嫌疑。

  輿論幾乎殺人的這個概念傳達的很好,當然如評審所說的,在台灣,一介音樂評論家是否足夠掀起滔天大論值得商榷,但我認為,這部作品呈現了社會輿論扭曲人性的那一面,很有震撼力!

  懸疑感也很好,雖然在最後揭示前大概知道兇手會是誰,可是整個伏筆與鋪陳恰到好處,甫讀完會覺得是很棒的故事。

  BUT,就是這個BUT。 這跟她上一回<起死回生的賽班之戀>一樣,出現了一個致命疑問,就是--

  搬運"那個東西"的動機。雖然都交代了現場的特殊性,但我不懂你作交換的意義,首先,光是屍體下去就有一定風險,你現在是屍體跟那個龐然大物一起,還要把另一個大物換上去!?真有必要?難道你住五樓每天都會有人拜訪?可是就算有人拜訪,你先設法擦乾淨或是不小心打翻紅色顏料或是火龍果就好,幹嘛要如此大費周章?再說,直接搬運屍體再創造現場,簡潔俐落。

  基於這個我後來才被點醒的"關鍵",這一篇分數就拉低了,但,不可否認的是作者的人物與背景寫的真的很鮮活,情感的力道很到位!我甚至有點困惑某位評審的見解……SO,如果不是這個雙面刃式的疑問,這一篇我覺得相當精彩。

 

  <踏繪>,軸見康介。 上面我有寫到VOICE嘛,那裡面也有康介,這位軸見是台裔日本人,在要有光出版過《卡術師》,我很抱歉還沒收,但在我讀完這則短篇後,我決定非收不可了!

  我接到一通電話,說我老婆被綁架了,但這不可能啊!因為--我才剛把她給埋了。

  居然是特殊的"綁架"題材?綁架這概念是公認不好處理的要素。

  我在前往會場之前,心中有個預感,也許是書名的關係,<踏繪>會是首獎,呵。至今我仍這樣覺得,真的非常非常遺憾。

  本作開端就很弔詭,讓人好奇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於是開始簡介"我"是誰。作者寫出了令人會起寒毛的人物心境,從"踏繪"的概念到極端的人心,一種兩極硬接起來隨時會彈開的感覺充斥在文字之中,讓步步走向毀滅的"我"去介入"屬於我"還是"不屬於我"的罪行。

  這一篇真的寫的很棒!全部決選作就是這一篇的故事效果最佳,將「踏繪」的概念巧妙的透過人物表現出來。

  關於有評審認為"應該由偵探或警方來推理"這一點,這實在太迂腐了。你覺得如果作者真的這樣搞會怎樣?作品效果可能就毀了!最近有一部電影,台灣名稱翻譯的有夠爛但內容很有趣的《看你往哪跑》,提到誰說犯罪推理就要有個偵探把所有人召集起來推理解謎的?為什麼一定要?為什麼?!!!如果不這樣做,或許會有更驚人的場面,對吧!所以評審在糾結啥咧?

  況且,作者應該有意識到這狀況。他在後段的部分加入了關於加密貨幣的概念推敲以及警察對於「案件處理」的態度,這兩者基本上就是來平衡主要推理可能會被抓的毛病(也或許只是作者正常的設計),我不懂這一點不提反而去強調無偵探推理的情況?是因此拉低分數嗎?

  唉

 

  <來者>,作者,就是我。 請回到本文最初

  我在這裡先回應評審的幾個疑問。

  "設定"的部份,關於那個職業,並不是背景型態的設定,而是謎底,所以我很難在前端就穿插進去,主要在於,我就是從是該職業的人,所以,我才會從被害者的角度切入:小巷子、狗、地上的信。或許你們沒碰過,但那個職業往往會接到的客訴就跟那有關,我是希望由此來完整通篇要表達的"那個"所以才這樣落點。

  偵探的部份是想要用個特殊搭檔,推理不夠到位的警察以及只會突然看見關鍵的助手,只是這一篇的助手人還沒現身,只有聲音而已,我其實有寫續作長篇啦,不過可能要等未來"重寫"吧!

  其他的評價,我認同,確實,我這一篇故事比較平淡,起伏比較小,都落在調查以及案件探討上,應是我自己建構情節的能力還有待開發!不過全部比較起來,我應該算是比較用力推理的吧!

  最後回應一個評審問題:布與刀。 我想說的是,您陷入刻板思考了,想像一下場面就知道為何我的順序是那樣~當然我也有錯,因為在兇手自白時並沒有補上當時的狀態,導致產生疑慮,十分不好意思。

  不管放不放我這一篇來評價,我都不覺得我是首獎,有<踏繪>在,<來者>是無法企及的。

  甚至下一篇我也覺得比我的來得有趣。

 

  <諸神之舟--夢之死>,Sadar。 作者上台的發言讓我印象深刻,但如此的文筆與情節建構能力,比起我是更不用擔心!

  「現人神」出現在命案現場,警局與宗教局的糾葛與調查。

  這一篇相當異色,特殊性與文筆能耐足夠讓他抵達決選。

  不過問題真的就在於短篇很難把設定先搬進來,目前有成功做到的只有會拍動<初心村偵探事務所>,而這一篇一開始真的會讀到有點霧煞煞的,畢竟不那麼了解「現人神」的理由以及他人被抓捕的理由。我還想過成就「神像」理由以及他們聽見故事為何該有反應的理由,總之,缺乏先行設定的狀態會讓這一篇故事的重力失調,產生一種"情節效果很好,但力道一陣虛空"的狀態,說可惜是可惜,但問題是出在這應該是中篇以上(我覺得應該是長篇)的題材,只能說,作者將長的東西壓縮成如此水準的故事已見其能力了!若拉長,或許是很有意思的IP

  推理的部份放在非常後面的地方,不過說是推理,比較像是"回馬槍的力道",乍見"真神"的那種重擊感,這一點我很喜歡!

 

  <聽神明的話>,金柏夫。 印象落在會場一開始有人一直在找這位作者,突然產生推理小說頒獎現場出現謎團的感覺。

  歸國的刑警來到傳統台灣小鎮,他該如何面對事事問神明的風俗特色?

  作者很聰明,將歸國的台人放入台式的台人中,產生奇妙的衝突,不過比較可惜的是,這份衝突很快變成類似"旁觀者打槍"的感覺。

  這一篇故事的敘事流動性很不錯,情節的起伏基本上是打趴我那一篇的,但跟<命運之聲>一樣,乍讀完OK,仔細去想,會發現很多問題,這些問題評審基本上都點出來了。雖然故事情節上總會有比較直線去描述的狀態(像童話故事就是),但這是推理小說,太過為情節而現的狀態就會出現大小矛盾,基本的就是國外學成的警察為何會被分派到鄉間?如果是這樣,一堆人搶著把孩子送出國豈不詭異?所以,需要一個理由。另外,冥婚也無疾而終,這跟一開始的失蹤案有關,後來卻有點迷失;故事走向犯罪與正義、神明的探討,有點多頭馬車了。

 

最後是不包含我自己作品的喜好排序(數字,我是4所以不會出現4):

3>5>2>6>1

每一屆我都是這樣排,如果要模擬預測首獎,我會選3<踏繪>

心得只是我個人見解,著眼點不同,分數也會有落差。只能說我的判斷與評審諸君有歧異而已。

期待下一屆的作品!

而我是不曉得還有沒有能耐挺進,真的,寫推理小說不是一件能信手捻來的易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飛樑-弦凝幽漣 的頭像
    飛樑-弦凝幽漣

    閣樓之窗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