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赫洛維茲……這名字怪耳熟的,書名<莫里亞蒂的算計>,OK,望了一下架上<絲之屋>,寫過另一種風格(或說風格大匯總)福爾摩斯探案仿作的作者的作品,沒直白說出福爾摩斯,但莫里亞蒂可以說是前者的如影隨形,雖然我認為福爾摩斯周圍除了華生與蘇格蘭警場之外的人物有許多是後世多加強調上去的,但這樣的對比人物真的讓福爾摩斯更深邃、立體,加上仿作、戲劇,英國倫敦犯罪之王──莫里亞蒂教授可以說在福爾摩斯的影子裡與他齊名,而這回赫洛維茲分歧卻也是承續柯南.道爾在那年代還不被追憶的人物,他讓萊辛巴赫瀑布事件更添推理與概念,確實就如開場描述,這一場正邪共同消逝的劇碼想來總不單純,我是不知道柯南.道爾在原創時只是純粹用個英雄風格的華麗手法做個模糊收尾還是算計好後世的福爾摩斯沸騰?知道的是,其中大有文章,而這文章還要看誰來譜寫,於是,莫里亞蒂的故事或許也要從萊辛巴赫瀑布墜落後重新出發……

然後一開始直接證明他真的死透了。

來自美國平克頓偵探社(這也有種熟悉感)的偵探弗雷德瑞克.切斯因調查在美國的「犯罪大亨」戴佛勒克斯寫給莫里亞蒂的信而來到瑞士邁林根,想一探莫里亞蒂的究竟,而同時英國蘇格蘭場警探埃瑟爾尼.瓊斯也趕來調查。前者是美國偵探社社員,介紹了不少,同時提及序章的皮爾格林之死有相關,後者則是……如果不是後面證實他真的是蘇格蘭場警官,就他對許多線索的推測方式跟福爾摩斯實在有夠像,我本來還想說會不會結局的爆點就是他其實是福爾摩斯?呵。不過瓊斯就故事中說的,似乎曾出現在福爾摩斯探案中的某一案,還被強調說被華生寫的很阿呆。

透過屍體的線索,兩人決定要追查戴佛勒克斯滲入英國的事件,於是,一場沒了莫里亞蒂卻更顯混亂、血腥的冒險探索就此展開。其中還出現<紅髮會>出獄的犯人咧。

說真的,赫洛維茲沒正面寫福爾摩斯會讓他的故事更有一格,就<絲之屋>給我的感覺是裡面的福爾摩斯不夠俐落,加上篇幅對神探來說是種超載(原著可沒那麼長的,就算中篇,其中有一大半是背景故事),福爾摩斯的味道我覺得只剩下「推理」的拷貝而已,但是這本<莫里亞蒂的算計>雷同福爾摩斯的是警官瓊斯,他有著近似(當然是自我訓練來的)的推演能力(連口氣都維妙維肖),行動上雖然舊疾影響卻也靈敏自在,加上他有別於福爾摩斯的家累,形象上更有人味,我覺得是一種風貌的展現,另外,也透露著「別小看女人」的概念(他老婆可厲害的),華生的部分就是切斯,但不只文筆也不是負擔,有點莽撞的美國佬卻又有些妙點,不只是寫案子與解謎團,他也引領謎團。

讀著是一路順,古典的感覺大概如此,但,環節卻始終有難解之處,於是……赫洛維茲沒那麼容易讓讀者彌留在倫敦混亂乍現光芒之處,真正的重點將在最後讓人嚥下最後一口氣地呈現。

故事中的人物還有心理障礙……似乎那年代只要有資源、肯耍狠、管道多就能當老大,廣場恐懼症加上柔弱的身材?嘖嘖,不過他出生的背景還真有跡可循,同時可見當代美國的一斑。

讀到後頭,會想那個「隔壁的神秘人物」難道會是……?我閃現過這樣的想法,然而卻跟該人物有很大的落差,至少我覺得他應該不會作壁上觀,雖然「若是如此」才是詭妙的設計,但是……好吧,反正赫洛維茲最後是給了朦朧的交代。

末後有則小故事,像這樣的設計就真的比較符合福爾摩斯探案,那這也是某人物的啟蒙……因此,這部作品終了給我的感觸是不小的哀傷感,但也只能苦笑。

古典的福爾摩斯其實蘊含著冷硬跟警察的元素,<莫里亞蒂的算計>中可以說更有威力的展現這一點,不過當然是種英式與美式的衝突,我覺得這算是本多少幫魔頭角色莫里亞蒂背書的作品,讀後我想會對這名「犯罪天才」有更具體的認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