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bii:5

上一回讀天地無限的作品是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獎得獎的<舉手之勞的正義>,往前推一點是長篇<血讎的榮光>,另一本<第四象限>還在架上,至<第四名被害者>第四名被害者  中間的長篇空檔真的蠻長的。

<第四名被害者>一開始就點出「方夢魚事件」,隨著這條魚上來的則是爭食的台灣媒體群,故事的主要人物徐海音正是談話性節目的主播。

方夢魚(原來竟是男的)在獄中吞食乾電池企圖自殺,而後在保外就醫中祭奠了四個杯子,他所犯的是三名女子的謀殺案,出現四個杯子?是否意味著什麼?

另一方面則是唐人電視台裡徐海音與莊靜兩主播的較量,都想透過這詭譎獵奇的連環殺人案奠基往上踏,隨著消息出現與調查,方夢魚遺留的謎題開啟了遺體尋找的競爭,而導致他被捕的最後被害人周雨潔漸漸被導入輿論風暴的中心……

事件的真相會隨著警方與媒體的交錯之下揭開?還是謀殺的陰謀在方夢魚死後再啟機關?

 

這部作品的重力從獵奇殺人出發,因為自方夢魚住所起出的標本瓶足以讓人浮想連翩,但很快的,屬於台灣的一種社會性強烈地撲天蓋地而來,透過媒體的語言,「方夢魚事件」成了持續未竟的恐怖雕刻,不時一報就多刻一刀,真相就在亂刻的幾刀中呈現出意想不到的樣貌──作品的架構是故事的描述中間穿插許多談話節目的名人開講或是人物的訪問,這些都是或多或少的暗示,特殊的手法讓這部作品的元素平添了台式血肉。

台灣談話節目名嘴的砲法運用得活靈活現,文字對應出畫面,更別說一看到主播徐海音上場就聯想到幾位女主播的樣子。幾分真相?幾分亂砲?我想台灣觀眾在收看節目時得多捫心自問。

人物也都有鮮明的描寫,雖然我覺得在些許對話中有一些台灣文學常見的「劇本感」,嗯……這點也或許是我個人的成見;另外這一點上在真相發掘出來後反而不那麼違和!果然有問題的就是有問題(呵)。

主要故事的結尾讓我想起<血讎的榮光>,在書中的介紹提及天地無限是往「真實發展」靠攏,那,這樣<血讎>後面順順過去雖讓我有點小吐舌頭但仍是個好結尾,在<第四名被害者>中,我真的覺得如此驚悚、惡意、讓我女友讀後氣結的「逆轉」實在下得好又兇狠,甚至很有<奪魂鋸>的感覺。<血讎>與本書在最後的狀況有頗鮮明的對比。

最後可說延伸也可說補充讓整起事件完整地呈現,同時更讓讀著的心理沉著「台灣兩光司法」的感受。或許,「真相」這東西是真正的的四個被害者吧。

另外故事中有提到檀香祛屍臭,讓我一亮理解了「香」在我們文化圈的重要性,真是原來如此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