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神父的智慧.jpg  布朗神父短篇的第二集作,每一則故事都解析出不同狀況的人心裡的打算所生的影響,神父靠的是平淡的看一切並從中察覺不平常的地方,很有意思。
  在行為的分析上落在表、裏兩面,表為一般人下意識認定的,而裏是另一種解釋,這樣的解釋經過了利用就成了真相,<赫什博士的決鬥>、<測謊器的錯誤>、<凱薩的頭像>……等等都是很有意思的例子。讀布朗神父會知道事情的著眼點必要放在起點之上。<潘卓剛一家的咒亡>裡是另一種心理應用:將某物的構成散置就會認為那些物件就是「構成該物」的東西,原本似是而非的事物經過暗示性地誘導就成了「該被認為」的模樣,在思考事情時得注意別落入直接認定的陷阱,尤其詐騙事件上這一招可常常出現。
  好,對於本書的褒大概是如此,這回呢……就我讀的感覺得貶一下了。
  G.K.卻斯特頓的文章的推理性很重,哪方面的推理性?是文學方面。他在故事中所用的字句的譬喻技巧相當多,同時也會掛上當代時事,因此有時候往往會突然不是很清楚他所指的意思為何,當然,如果想通了他所要表達的概念那很有意思,所以在故事最後落下的結尾句力道相當不錯,總能博得我的會心一笑。但是呢……在敘述句與段中使用這手法還沒什麼問題,甚至從布朗神父口裡說出來也沒甚麼問題,那問題在哪?就在於連其他相關人士說話竟然也是如此!
  布朗神父探案之名氣於其開啟「心理證據分析」與福爾摩斯的「唯物證據」分庭抗禮,且由心理層面出發更能看清作案者的目的。然而在故事中人物的對話卻讓文學侵入過頭了,也就是說,一般的心理狀況之下的對談原則上很難把語句弄得那麼文謅謅的,這可不是在寫劇本吶!
  在<凱薩的頭像>裡大部分的故事描述出於一名十來歲花樣年華的姑娘口中,由她的敘述中跑出的描述與構句完全像是讀劇本那樣,我不認為在對話的過程中她有那麼多心思去抓那一堆的事物相佐,當然作者大概是認為她出口的是案情過程,只是如此一來引號內的東西就顯得矯造了。
  以心理分析為出發的推理作品裡卻讓我感覺到偏於心理分析的對話,實在有些諷刺,或許這是那年代對於文學作品的某種概念吧!以當下的角度看來有些死板。
  另外在<鑼聲的威力>故事中對話的表現與緊張場景的文辭用法真的太過標準了,可能原文跟翻譯上存在著落差吧?那如果不是如此的話,我認為卻斯特頓在整體感覺的用詞上就不高明了──譬喻高明,但卻死嵌在所有人物的行為狀況上。
  我還是會推薦這有意思的神父探案,不過對於文字文學反應力弱些的人讀起來會挺累,有時候前面三頁你還搞不懂他說這些是要作什麼……好吧!說起來會有點在讀<黑死館殺人事件>的感覺那樣,他只是比後者在文學修辭法的程度上高明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