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有一段持續閱讀的時間吧!新年開始,每本後面加上自己的十分制評價,通常會落在6~7,5以下感覺就不太好,原則上不會有0分,1也不會出現吧?加上閱讀產生的痛苦指數最低大概2~3,幸運地本月就有那麼一本;8就頗喜歡了,9相當少,10差不多就是9加上某些特殊個人設定的條件或是覺得讀到里程碑水準的作品。

希望今年還有寫作的目標,暫時一回首又覺得之前寫得仍存在問題,只好未來再說。不曉得何時能變大綱出來。

這個月印象最深刻的是《晚安人面瘡》以及《屍者的帝國》,當然還有那本我讀到差點有生命危險的糟糕作品,只能期待會否有其他本土的優秀作者出現了。

黑暗之刺 Lawrence Block. 美國 臉譜 黑暗

  有背景、能力與口碑的話就可能有任務會找上你,至少對馬修.史卡德來說是這樣。

  這次委託他調查的是一名連續謀殺案被害者的父親,因為他女兒被害時那之後被抓到的犯人卻有著不在場證明,也就是說,他懷疑真凶另有其人。史卡德接下這個任務,我們也就看到一名把酒當燃料的退役警察如何查案以及他內心與酒精的衝擊。

  這是一本透過案件將城市與偵探風貌投射出來的作品,事件的調查從頭到尾真的就是各種酒精的計步,真相的推敲並不特別,但「真相」這件事卻顯示了許多狀況:人的傳統階級堅持、夫妻相處的摩擦、警察對案件通常的作法、渾沌不安的社會。

  卜洛克寫出來的是帶頹廢感的城市樣貌,而他讓史卡德雙腳走上一種希望,這一點在這部作品中就像伏特加一樣濃烈──雖然史卡德喝最多的是波本咖啡。

 

 L級數:6

 

擴散 邱挺峰. 台灣 日日學 擴散

  對於書名的好奇也可能是書封上的剖面葡萄看起來很好吃而收了這本書。

  作者是台灣人,但故事內容則比較近歐美文學翻譯,在一些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中文背景的影響,其實這種巧妙的混搭相當不錯,某些哲學或文化的對話在其中產生一些風味。這部作品也算是一瓶葡萄酒吧。

  因為我本身不喝酒,高檔的酒更是聞都沒聞過,書中關於酒的描述比較難體會,想像有一定的限度。葡萄酒的部分有聽過「血液」或「生命之水」的說法,這我想我能理解,只可惜無法透過自身去感覺。

  故事內容與病毒有關,某些情節能聯想到剛過去的2020年發生的事,就像書中提到某些要素,世界上發生的事可能就是一種必然吧。

  這部作品比較像是一種知識、炫學的集合,作者透過章節與人物將葡萄酒的世界觀架構出來,而且架構的還是未來的年份,這是蠻奇妙的寫法,畢竟病毒的部分是現代可能還無法成就的環節,所以拉到往後就更表現著作者本身對許多層面的涵養,確實就像他後記提到的:本書是他人生的濃縮──屬於他自己的陳年佳釀。

  以小說的角度來說,這部作品的娛樂性比較低一點,故事的流暢度也較差,畢竟其中有非常龐大的葡萄酒知識與解析,可以說每一個章節都有提及葡萄酒的部分,對於我這不碰酒的讀者來說有點閱讀閃現的感覺,所以在情節的感受上只能抓到大方向但卻不容易隨著角色推進,即使在開頭都標示著日期。

  故事不僅是在葡萄酒有知識的展現,對話的文化應和也是主要元素,其實一直讀到最後可以感受到作者巧妙的生命哲學,特別最後章節的部分還蠻讓我感動的。

  整體來說,這是一本可以認識葡萄酒同時可以想像葡萄酒的奇妙小說,文字流暢但有相當大量的知識與「演化知識」,娛樂性偏低但哲思感受的部分不少,當然,如果對葡萄酒有相當研究的話,故事中的描述應該會讓人馬上開瓶同步吧。

 

 L級數:7(葡萄酒炫知)

 

破鏡 呼延云. 中國 江蘇鳳凰文藝 破鏡

  你很難不被呼延云特殊的推理背景吸引,這是我讀他的第三本書,依然覺得很有意思。

  《破鏡》是他創作的第二本,我第一本不小心讀了比較靠後的《烏盆記》,接著回過頭來照順序,我想在運筆與文辭上有些進步,畢竟《破鏡》這本讀起來很多形容的部分相當用力。

  這是一個詭異、離奇的故事。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說著恐怖故事,其中一個冤魂破鏡殺人的故事聽得令人發毛,更別說同時另一個地方也說著雷同的故事,最後,竟然就在一個小區的屋子裡發現了被「破鏡」謀殺的屍體!

  仔細去看,這是一個像是扭轉布巾的結構,因此形成了難以看破的現場狀況。

  呼延云相當會說故事,但是在非「故事」的狀態下的描述真的有點過多,例如這就像OOXX然後又像XXOO,我覺得有點累贅,而且有些形容太跳會有出戲的問題;此外就是雖然把「推理」看作類似內力或武功造詣的能力,但應該不至於過度驚嘆或是驚喜──就是小警察大喊「這是推理!是推理」的部分……你警察平常多少都會碰到推理的狀況吧?感覺這本這部分比較刺一點。

  我不曉得中國的警政與刑偵環境如何,但這本裡面我覺得稍微模糊掉警察調查的視角,導致許多狀況朦朧不清,也就是說,「推理者」該看到與該呈現的應該警察已經有所接觸也應該有所設想才對,只能說早發現與晚察覺的問題,不過也因為這樣讓這起事件謎影幢幢。

  血肉故事的部分讓人很激憤,這本書後段的描寫真的抬高很多分數;推理的部分……我個人在後三分之一時就想到呼延考慮的可能性了,只是沒去排所有人行動而已。

  雖然作者不太會看到我的心得,但在小青被警察抓走的部分有點奇怪,還是說中國的部分只要警察來說都會說「我沒有殺人」?因為警方並沒有以殺人為前提去逮捕她吧,這在後面她面對警察表現出不曉得自己為何會被抓的地方產生矛盾,以她的反應來說,相當奇怪。

  最後,詭計與複雜度真的相當高,同時對應故事裡的隱藏主題,推理小說的角度來看,這仍是一本非常傑出的作品。同時我也同意作者後記提到的搞不清楚流派,其實就是自己想呈現怎樣的故事吧!至少,呼延云創造了非常巧妙、有趣的現代武俠風的推理宇宙,這讓讀者有一種奇妙的古今醍醐味。

 

 L級數:7(作者太多最高級形容詞了)

 

屍者的帝國 伊藤計畫+圓成塔. 日本 獨步 屍者

  這部作品幾年前出了動畫版,也引起了一些話題。

  主軸作者是伊藤計畫,我不認識他,但因為作品出版的關係多少了解了他是一位很多元的創作者,在本書的後記中更知道他關於人類意識、世界……等等許許多多的看法,而他在構思與約略大綱完成後,將這部作品交棒給了圓成塔完成;我沒有讀過伊藤計畫其他的文字作品,但以圓成塔代筆完成的這本《屍者的帝國》來看,應該是一場絕妙的合作。

  故事設定的背景在十九世紀末期,在那個世界準備所謂大幅度躍進的年代,我們在故事的開頭就迎來耳熟能詳的人物約翰.華生,這是他年輕時的遭遇,但並不是我們如今理解的遭遇,畢竟書裡的背景是一個死人能再度站起來並且成為工具的年代──屍者技術的年代。

  為了調查屍者造成的事件以及俄羅斯有人打算創造「屍者帝國」的傳聞,傑出的華生博士與國家遴選出的探檢家柏納貝開始了旅程,結果目睹了「屍者」這項技術衍生出的外圍以及核心的問題,從此繞行世界,進階調查屍者的秘密,以及那位「首位屍者」的行蹤。

  這部作品前段的閱讀感覺比較緩慢,雖然屍者這個概念很有意思甚至可以對比到現今認知的人工智能技術,但因為故事中有相當多的資訊堆疊以及歷史、歷史人物的參照,對話與場景的轉換稍微有點摸不著頭緒,一直到中後段我才比較能掌握住節奏。

  插入歷史新頁的創作手法在本書中真的相當漂亮,同時將虛與實兩者交替,奇妙的成就了一個相當合理的世界,更利用華生這個角色往後接上那個膾炙人口的系列故事,這讓知悉的讀者去想:「莫非那些探案的撰寫有另一面的貓膩?」。原作者伊藤計畫似乎是將這部作品設定為比較輕快的歷史幻想作品,但實際上完成的卻是探究、哲學思考相當強烈的冒險故事,這一層故事的肌膚確實得以覆上動畫化的骨肉。

 

 L級數:8(太有意思的模擬前傳)

 

孩子 Sebastian Fitzek. 德國 商周 孩子

  這本是費策克比較早期的作品,不過中譯比較晚。晚歸晚,翻譯的感覺卻有點奇怪,這個譯者有不少用詞很罕見,我覺得以閱讀小說來說不太合適。

  這部作品有個相當奇妙的開端,一開始是史坦被約到詭異的工廠去,來的是跟自己有些糾葛的護士,目的則是見一名小孩,同時也是腦瘤患者,接著離奇的狀況發生,那小孩居然說自己十五年前在這邊殺了一個人!說那是他的前世。

  後續的事件屢屢證實了小孩──西蒙的說法並沒有錯,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真的有轉生這回事嗎?

  費策克將小孩以及特殊疾病分流出奇妙的要素創造了這部作品,這真的很不簡單,因為他把核心運作得很好……事實上他的作品都有這樣的程度。故事中的情節都有相當費策克式的懸吊感,可以說他控制故事的氛圍全面壟罩,但是這本的翻譯實在有點問題,導致閱讀有點斷裂感。

  小說探討了德國社會的陰暗面,牽扯到小孩,這真的是令人痛恨的黑暗現象,在我們創造的這所謂的先進社會,夾縫中始終存在著由慾望而起的惡意。

 

  L級數:7(譯者要負部分責任)

 

晚安人面瘡 白井智之. 日本 尖端 人面瘡

  近期有些日本推理作家的作品譯介產生了一些奇妙的流傳,作品風格似乎都不一般,白井智之就是其一,而這本《晚安人面瘡》還真的不是一般推理小說。

  在武漢肺炎壟罩全世界的當下,故事中的人面瘤傳染病彷彿會真實上演。開頭看似解謎場景卻發生殺人事件接著就進入以人面瘤患者為販賣重點的風俗業者視角,帶領讀者進入一個奇詭設定的日本社會。

  得病者會在身上長滿有臉孔的神經瘤,這類瘤不僅是具有臉孔特徵,有些甚至還能表達,而患者根據感染上的病毒種類可能腦死或是尚能保存自我意識──總之,怪誕的疾病蔓延甚至到了立法處理的地步,這時候發生了事件……

  這部作品前面三分之二都是設定跟故事鋪陳,而且白井筆下的世界變態、瘋狂又讓人有共感,人物似乎都各有暴躁、暴衝的點存在,這也構成最後解謎時過濾的網。後段三分之一完全是推理大爆發,更讓我咋舌的是背景設定能操作的要素通通實現,這一本可以說是非常漂亮的多重推理小說。

  此外,線索與提示也通通都在前面揭露,單看讀者如何跳脫思維的窠臼,這一點來看,作者相當不簡單。

  故事某些部分或許跟日文的影射有關,這我就不太清楚了。整體來說,這是一本非常精采的推理小說,要說遺憾,大概是繁中校對到後面懶散了,出現了大量的「新注音」式錯字。

 

  L級數:8(奇特設定的傑作)

 

J字的謎團 亞斯莫. 台灣 要有光 J

  讀完這部作品,我有點不高興。我覺得,如果台灣推理後續有一樣水準的出現,只會是這類型文類的傷害。

  我通常對作品與作家都是抱持著鼓勵與期待的態度,也大多會從作品中感受甚至尋找對我而言屬「優點」的部分;此外,我原則上不會去跳句、斷行去閱讀,過去曾讓我不舒服的《夢行者》、《恐懼之源》都還能逐字讀完,再說這兩本屬於設定上不在推理的作品,來到現在這本《J字的謎團》,我讀得痛苦萬分。

  作品內容從側寫一名風格特異的推理高手的短篇起始,這一篇也是作者投第十屆台灣推理獎的作品(我想這樣的內容過初選自然沒問題),接著後續就是《J》的案件,這時候偵探才翩然登場,老實說這是很不錯的設計,但前提是文字敘述與故事要「至少」沒問題──繼續第二篇的大綱就是判斷猝死的事件其實有內情,所以才會讓警察找上這一位時尚化妝師偵探。這位偵探風格相當特殊,名句「卸妝之後的真相」也很棒,然而,僅只於此,即使事件內情充滿著各種情感糾葛依然挽救不了這整部個人認為慘不忍睹的推理小說。

  如果要我推理,我認為作者應該是女性,年紀很難說,但很可能生在一個蛋殼的世界之中,意思是她的觀察與判斷在文字上的呈現顯得矯造、古板,而且成年人物在她筆下通通掉到大約小學六年級的水平。我很遺憾地說相當大部分人物的互動我大部分都是飛躍讀過去(這還是以偵探形象為主軸才會產生的橋段),這樣對情節毫無影響,完全能把整起事件連接起來。我非常受不了裡面人物年齡錯置感的呈現。台灣推理之中已經有幾本這種型態了,唉。

  但上述的狀況還不到我的底線,真正的底線在於邏輯與推理,前面提到的《夢行者》就是有極強烈的錯亂邏輯才會被我鄙棄,這本只能說「主要部分」還行,很多部份我只能說作者自己想、自己寫得很開心,根本沒搞清楚狀況。

  首先,關於眼鏡度數的推理,我請問妳,妳知道眼鏡鏡片的種類嗎?真的有辦法用肉眼根據鏡片狀況推測出度數?或者妳有配過鏡嗎?

  再來,可能我漏讀,但對於避開狙擊槍的部分,我問妳,被狙擊槍擊中整個人往後飛倒?如果是這種威力,手臂已經被轟斷了吧?再來是子彈穿過強化玻璃,最後留在偵探體內被取出,這裡就有矛盾,到底威力跟彈道是怎麼回事?

  接續上面的問題,在台灣一個人被狙擊槍打中,她還是警方尋求幫忙的人物,這樣的狀況居然只有一名女警照顧,甚至治療隔天自行出院?殺手呢?警方咧?接著沒幾天可以拆掉包紮還能搬瓶裝水的紙箱……妳在開玩笑嗎?

  警方提取相關人物的DNA用在杯子裡吐口水的遊戲?認真的?

  毒物加在礦泉水裡?請問礦泉水包裝工廠怎處理的?

  關於關鍵謎底用「愛」跟「沖昏頭」想要帶過去?作者,妳以為成年人的智商跟感受都不會發育成長嗎?這些應該有更好的手法去表達的情節整個隨便解釋,人物也條件帶入地產生行為與情感的衝突……本應該是高潮的段落變成一齣鬧劇。

  還有,男人對情感的判斷比妳想像的細膩更多,故事中真的超級小學生的感覺,如果當作前驅的第一篇是妳再修過出版的,難道都不曾想過其中的問題?

  我最初閱讀這部作品頂多覺得許多用詞非常老成,主角嘴裡出來的話還很多老頭才容易帶出來的口頭禪,其實如果是角色特徵那可以,但連周邊的人物都不覺得有問題就詭異了,非常不協調。

  人物情感的部分我略掉很多,但閃過的字句大概知道怎麼回事。我為何會讀到這種思慮稚化的作品?

  我很少對一部作品說重話,通常也會再給機會,但,很遺憾,這個作者的續作我絕對不會買也不會讀了。

  真心希望要有光的要推理系列要審視作品程度,像這樣的故事真能以推理小說端上檯面並出版嗎?

  最後多了一個私人心得,讀完這本發現二階堂黎人筆下的二階堂蘭子受到作者特意吹捧的手法還真不是最嚴重的,在這部作品裡簡直超越尼羅河大氾濫。真相都卸妝了,作者還在拼命塗抹。

 

  L級數:2(本來給3,但讀得太痛苦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