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休假加持,閱讀比較多一點.

但未讀的數量還是續蓋中的萬里長城狀態...

男人如果讀《清掃魔》裡的某橋段可能會崩潰...但其實某程度上有點療癒.

 

FIX 臥斧. 衛城 

  題材相當有意思的短篇,書封的介紹提及台灣懸案,不過描寫的背景給我的印象更勝於懸案(大概是資訊遲鈍的我比較沒有共鳴吧)。

  這本短篇是推理小說……推理「推理小說」,許多小說的前後形式在故事中登場,然後「阿鬼」一個出現,作品的問題與走向突然混沌然後又漸次巧妙的清晰。

  「修改作品」這一點我有些微小的共鳴,過去曾讀過弟弟寫的仙俠小說便且改動得更有情節、讓發展更自然,蠻有意思,那時好像寫下數十萬字哩!不過稿子隨著電腦陣亡就沒了,而且回想起來當時的情節自己也是愈寫愈混亂,哈哈……不過也蠻希望自己能發揮題材來寫篇故事。

  《FIX》也如同作者說明中提到這個字的意義,整部作品確實透過這一字活化、凝聚,然後最後揭開的謎團合理而拍案。

 

惡魔呢喃而來 Donato Carrisi. 春天 

  我的推理閱讀國度又開了新的一國:義大利。

  說到義大利難免俗地想到黑手黨一類……不然就是義大利麵跟披薩……或者是她在南歐鞋穿的不太穩固的「我印象裡的」世界地位。作者的照片很大,還真有黑道老大味的光頭──他是個編劇,而這部作品是處女作。

  我想他的所有用心真的就呈現在這部處女作上。

  《惡魔呢喃而來》是我讀過最好看的歐美犯罪推理小說之一。

  女童連續失蹤事件,發現的地點是五條左臂,隨後發現的第六個小女孩的手臂啟動了警方與兇犯的捉藏對決。

  作者首先呈現了「警方」的樣貌,這樣一起獵奇加上誘拐、失蹤的案子是由首席檢察官主導,但他只是賣名字地位而已,靠的是底下由戈蘭為首的調查團隊著手,而戈蘭.卡維拉更是一名民間犯罪專家!實質上為首腦的他調用了警方專找失蹤人口的米拉……感覺上是蠻奇妙的.義大利比較沒有制式化的警政問題?

  辦案的科學技術真的是下足功夫,除此之外,辦案的「經驗」技術也呈現在這部作品之中:靈媒、催眠。這部作品有種實質上想破解事件的推力,而且人物、場景也不囉嗦,足以令人屏息閱讀。

  事件的發展也前所未見,真的是我讀過的犯罪推理來說很奇妙的狀況之一:兇手領著警方找到另外的兇手……從這一點再拉出社會問題以及真正兇惡的隱藏會如何難以被察覺。

  故事的結構更「推理」的設計,這一點就得讀了才能知道了。

  兇手的目的以及最後的發展愈讀愈令人寒毛直豎!

  要說我的問題大概是米拉這個人對於事件的想法,因為就她的遭遇來看,最後才發現「環節」是比較遲鈍一點,跟她之前靈敏的思維有所違背,當然,也或許是腦部的自我防衛屏除了可能對她造成傷害的回想。

  真凶呢?

  作者收的相當詭秘,或許他告訴讀者的不單是「呢喃者」的犯罪問題,而有更心靈上的「呢喃」降臨在每個犯罪者的思維想像之上。

 

明治妖怪摩登記 畠中惠 

  這一本小說有一種奇妙的輕快感,其實從書名開始就有,而故事帶出的妖魅與渾沌的現實交融──我想這就是日本妖怪故事的氛圍,而這本走輕恐怖路線,讓人在結尾的部分有些發毛。

  處在變動相當大的時代分界處就如同日本說的逢魔時刻,遭遇到的是一般的事件還是另有一面色彩的狀況?作者讓許多形象還蠻有想像感(鐮鼬、濡女、鬼女……等等)的妖怪化成故事中的某號人物,然後慢慢一則則推演過去……人與妖的分野模糊漫漶,相當有意思。(日本妖怪給我的感覺比台灣的還要明確阿……)

  推理蠻輕的,不過故事很容易拉著人去讀。

  原田跟瀧這兩個巡查很有動漫風的帥氣。

 

你想殺死老闆嗎?(我們做了) 文善. 皇冠 

  書名是個提問……我個人是不想,但在台灣應該有不少人想,哈。

  開場的911事件的描寫令人膽戰心驚,這一個開端帶出了後面故事人物的邂逅與遭遇;被擊倒的金融標示物接續著故事也與金融有關,不太得志的演藝青年佘栢桐為何會被相中走向金融菁英的路子?

  故事隨著佘(ㄕㄜˊ)栢桐回到香港的故鄉來到楊安顏新建的大樓,新穎的設計成了奇妙的事件舞台──來到頂樓,等於是報到的第一天就碰上楊安顏跟員工大吵,然後……

  誰是兇手?

  接著一連串的狀況,他們得躲避被發現的危機,孤島般的頂樓又碰到暴風雨般的大停電,接著,再有人遇害……

  推理小說比較刻板的元素還蠻奇妙地齊聚在這部作品之中,文善描寫人物與場景狀況的能力相當扣人心弦,更甭說這部作品最後的謎底不僅合理還蠻有應用空間。

  故事也點出港語「金融菁英」的稱號的涵蓋以及「樣貌」,配上故事另一個真相我想是一種呼應,在現在社會的許多層面都充斥著如此的現象。

  其實我對於其中藏屍與消失的部分有點疑惑,也覺得某些部分少了一些「搜索」的全力,不過兇手有特別去隱藏應該就不成問題了。

 

寂寞芳心 John Harvey. 東美 

  我不曉得我是在哪裡知道這部作品的名字,也有可能僅是一種既視感,或者是我某次在舊書店的櫃上有輕暼過?讀了簡介才知道在很久之前就有翻譯出版芮尼克系列的作品;想來出版者對於這位作者還蠻有感觸,也如在介紹中說的,台灣的市場真能支持這類的故事麼?雖然看起來有一些系列都持續推出,但我總覺得有些奇妙,或許,西洋式的警探作品出我意料的有相當深藏的腹地。

  這是一本警察的故事,英國警察,說起來,我好像真沒讀過英國警察背景的,通常「蘇格蘭場」這名字都是被嘲諷的比較多。

  芮尼克不曉得是否考量到他波蘭裔,所以用「芮」,還是致敬之前的翻譯?通常好像都是「瑞」比較常見;這個警探有點中年發福,但我想應該相當有男人魅力,熱愛三明治還蠻有意思的,感覺從他評價出的餡料跟醬料還蠻讓讀者食指大動,另外,我比較有共鳴的就是他養了四隻貓……他與貓們的互動非常自然,我覺得這樣的設定相當討喜。

  這部呢確實是「警察」小說,沒有神探這回事,事件也沒有什麼神妙的推斷就逮到兇手,而是走訪、探查、聽聞,然後實質採證之外還思考一些奇妙想法的可能性,這跟我之前一本義大利的警察不大相同。

  而警察的直覺我想作品中也有所透露,不過後續的發展可不是一般神探那樣順利,甚至差點因為投案而結案。

  這部作品的風行我想跟作者寫出當時英國社會「寂寞芳心」報紙交友文章的風氣有關,這讓社會關心人士有相當的共鳴,另外就是可以讀到警察辦案的樣貌。

  我個人覺得還可以,作者哈維其實寫法上有相當的「英國文言」,或許這是英國人對話的方式?能讀理解還蠻有意思。

 

幻夜 東野圭吾. 獨步 

  真的拖很久才讀這部作品,距離常聽到來比較的《白夜行》不知道隔了多久。

  東野圭吾透過阪神大地震帶出二部曲的惡女新海美冬,若讀過《白夜行》對其中的情節可想一二,不過事件的謎團仍很有令人轉腦子的感覺,能把人與事設計成這樣讓人發毛;但我想「人」是最大的謎團,到底新海每冬──是誰?

  我在想東野圭吾發想出寫《白夜行》的續然後蹦生《幻夜》,故事中也拋出許多模糊的線索去影射,像是美冬的手段儼然駕輕就熟、本人即使有成功也不太露臉直到微整形、可能出身自意譯來是「白夜」的精品店……等等,此外,《白夜行》讀完還有種心理上的情感波動,但《幻夜》則無,或許表示著美冬已不在對「人」有強烈的情感依靠,可能是她的依靠早已失落在過去的算計之中……

  所以我還蠻覺得新海就是唐澤……

 

血紅梔子花 顧日凡. 要有光 

  這部作品入圍第四屆島田莊司獎複選。讀完後覺得頂多就是複選,除了概念上與獎項有些落差之外,故事的描述與鋪陳我覺得也不盡理想,倒是港味十足的對話稍微彌補一些,但人物話語間的舉止與反應幾乎不太敘述這部分讓情節單薄不少。

  事件是連續死亡,一家人陸續「自然條件」下的死去確實蠻詭異,手法上很有中式的特色,甚至離完美的謀殺還真不遠,許多藥理、病理上的敘述感覺也OK,我想這是比較優的地方。

  動機的描述是另一個優點,透過事件與人物也憑空瀏覽了香港與大陸接續處的特徵。

  不曉得是否出版時有限縮篇幅導致描述上刪節?如果能更充實內容以及調整人物行為與互動、思考上的些許部分會是一部中上水準的好作品。

 

清掃魔 Paul Cleave. 春天 

  紐西蘭推理作家!春天出版出了蠻多他的作品,總算讀了他第一本《清掃魔》。這是他25歲完成的作品……台灣不曉得有無這樣寫作能耐的人吶。

  其實這部作品一般來說要跟著主角的步調進入故事有點厭惡,因為他是殺人魔,開場就入侵民宅凌辱被害者並讓她窒息而死,我過去讀過的比較偏奸險作惡,比方說雷普利、亨利……但「智障喬」是以強暴、殺害女子為「天性」的殺手,除了被稱為「基督城屠夫」之外更在警局偽裝成智障份子成為清潔工!當真是有些看起來理所當然的人就這樣存活在周圍卻沒人知道他可能造成的危險。

  他觀察著警方對自己案件的調查,從中發現其中一起根本不是自己動的手,會是誰呢?而在調查過程中更是被一名女子給識破殺手身分,故事朝著詭譎難辨的方向扭轉而去,呈現出一種截然不同一般犯罪故事的樣貌,我覺得作者相當了不起。

  或許喬的心理狀態與行為可以揣測與模擬吧!故事中也有相對應的分析,第三方的觀察或許如此,而他自認的也或許如此,今年的續集(應該會買來讀了!)可能就從這點出發去探討,這需要相當的社會觀察與推敲。

  故事的節奏相當流暢,有一種殺人魔的日常比警探的日常讀起來有趣的感覺,嘖嘖;喬的遭遇對男人來說非常驚悚──超級驚悚──根本無法想像的……啊啊啊啊!好恐怖啊!而且這是故事中段發生的事……

  

歌磨殺贋事件 高橋克彥. 吉林(簡)

  「磨」是因為注音輸入沒有該日本字而取代。

  浮世繪的藝術推理,這部作品應該是先於我曾讀過的《北齋事件》。

  短篇。第一篇就是在《北齋事件》中提到塔馬在之後推理都會先有保留再行動的事件,隨著時序推演,各個短篇可以說是連作的方式進行,並且在最後來個藝術家、相關商家、買家最厭惡的人中的結局,呼應了書名。

  故事都是與浮世繪的真偽、作法、研究判斷、詐欺……等等呈現的故事,不落窠臼的描述每一篇都有各自的味道,這讓對於繪畫藝術不甚了解的我耳目一新,推理與設計的情節得要相當專注才能全盤理解,相當有意思。

  可惜高橋克彥目前沒有中譯在市面上,個人認為日系推理上他是相當值得一推的傑出作家。

 

之前的女孩 J.P德尼拉. 皇冠 

  這本還沒出版,是先就老婆抽到的試讀本的閱讀。

  這部作品是雙線結構,不過印象中好像沒有這款雙線都是第一人稱視角的作品?也因為這樣的寫法讓故事呈現很巧妙的氛圍。

  艾瑪與珍,這兩名先後被佛格特街一號吸引而前去「申請」租賃的女人用前與後的角度互相貼著腳印般地前進;她們都有難以承受的過去,而對這棟奇妙的屋子也都格外被吸引,到底甚麼條件讓她們「申請成功入住」?

  房東,也就是建築師本身描述起來是個吸引力滿分的男人,然後艾瑪與珍都是樣貌少見的美女……接著,建築師也就是愛德華本身有相當程度的完美主義,感覺上,雖然我沒讀過《格雷的五十道陰影》,但覺得這樣的條件在心裡程度的概念上有點類似,不過奇妙的地方在於:艾瑪與珍兩人的樣子與心理條件很雷同?而愛德華亡故的妻子也是如此,所以,人終究會走在自己的喜好的經驗上?我想這是作者在故事中就提及的一個心理狀況,那既然如此,「之前的女孩」艾瑪為何會陳屍在佛格特街一號呢?

  《之前的女孩》有相當吸引人的開頭,這當然跟作者白描、直觀的寫法有很不錯的帶入感有關。另外就是高科技、簡約卻又有一堆入住條件跟類似心理測驗的試題的屋子有關:完全感應性質的自動,隨著主人的行為而因應的科技有種「現在」想像中的理想家居樣貌,想像起來蠻有種寧靜藝術感。

  女性特有的心理轉變與承受我想是這部作品的主軸,同時也讓艾瑪的死因有更濃的謎團:遭遇到愛德華的什麼樣子而導致之後的變化?而珍本身所感受到的又讓自己產生什麼想法?女性心理的接受與反對是如何跳躍在感性與理性之間?故事中的心理諮商師像是轉轍軸一樣地調整個微妙的感受上的思考,當然,不同男人帶給她們心理上轉變的契機又是些什麼?我覺得作者相當細膩地寫了出來,我想作者應該是女性吧?(結果之後才知道是男的,囧)

  謎團的推敲也是走心理路線:死亡是如何造成?又是誰?愛德華又有什麼不可告人的謎?

  透過作者的描述,感覺上對於「服貼人性」設計的建築有點疑慮,所有東西都透過訊號、分析、電能來運作,如果被控制或額外的影響可能就會有大問題。另外住居上的困境在英國也是蠻棘手的狀況?所謂的進步不是個擴張到所有相關人類的福祉上哩。

 

黎明之家 篠田真由美. 尖端 

  總覺得這是個不太起眼的系列,但整個系列出到了第八本。

  「建築師」偵探頗有獨樹一格的味道,故事內的人物頗有些少女漫畫的風味,不過性格上的內斂與特色使得人物比較紮實,我是比較好奇櫻井京介他瀏海放這樣平常不會覺得很煩燥麼?大概相對之下的狀況會讓他更煩躁吧,哈。

  同學校的女孩帶來一項委託,希望宣傳單上的專家能夠去看被預計拆除的西班牙式中庭建築「黎明山莊」,希望透過對建築的解析找出祖父對這棟屋子下的涵義,更進一步希望不要被拆除,於是頗有性格的櫻井、蒼、深春這三個「組合式」調查團就出發了。

  風格迥異的山莊、奇妙的家族特性與成員、突如其來的事件……調成這一部讀起來相當本格的推理作品,頗好讀,人物風格也很明確,事件的發展頗吸引人,中心的謎團在最後帶來相當的震撼力,我覺得是中上水準的作品。

  本來我想說作者可能是建築相關或者是對建築頗有研究的人,結果後記寫道她喜歡館系列的推理作品就這樣著手了!前後還沒有任何建築背景!這也實在讓我佩服她的決心跟寫故事的能耐。

  推理就如同書封提到的:建築就是人的意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