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閱讀的第三本陳嘉振的長篇,不過布袋戲殺人事件  <布袋戲殺人事件>是他首部長篇作品;心裡稍有抱歉的地方是我對於陳嘉振在詭計的構思、狀況的呈現經歷<矮靈祭殺人事件>、<設計殺人>之後頗有期待,但人物、對話、人的互動上卻頗讓我詬病,所以這本最初的長篇就這部分我是悲觀以對。

結合台灣本土與推理是陳嘉振的作品理念之一,本作如其名是以台灣特色的布袋戲為主軸。嗯……個人並沒有特別喜歡布袋戲,小時候偶爾會在霹靂頻道上看到華麗的布袋戲演出,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特有的音效、聲光效果,當然,還有很有炫味的各偶名,像素還真、一頁書、藏鏡人……這些。

藏鏡人正是本作的靈魂角色吶!

人物出落在電視台,簡介了每個人的身分以及錯縱交織的背景,其中也點出了布袋戲制作、演出與收視的互利與互衝。事件在藏鏡人近來竟出沒在電視台周遭後發生,本以為是布布迷的變裝惡作劇,哪裡知道死亡事件隨著來去無影蹤的藏鏡人出現:飛身逃亡、金光閃耀密室消失;電視台相關人員一一被謀殺的背後,藏鏡人究竟是誰?

嗯……故事接近尾段的部分有個昆恩式的挑戰讀者,其實整部作品讀起來也頗有昆恩的味道,而事件與謎題緊扣著「布袋戲」這點更是有意思,逆轉了犯案後隱身的正常狀況,同時手法上也呼應著「魁儡」。謎底的話……我只有好奇釣魚線的使用在如此長距離的情況下是否真能成功而已,整體的詭計是確實把「狀況」給呈現出來了,這部作品遺憾的問題是主要詭計軸心之外的人事物。

首先……

日本、歐美的警察系統其中的人員可能真沒偵探能力好,要說笨也行,但……本作中的台灣警察簡直是白癡到一種難以理解的境界,在密室的現場戒備若無就罷,死者身邊的十字弓竟然是透過偵探推理才知道可以「斜」的放進通風口?這我無法接受,超級無法接受,就如同<矮靈祭>裡面到後頭才知道劍能組裝一樣,一般來說這種程度的東西在現場調查與判斷上就能得知才是;另外還有盒子裡的藏鏡人衣服……我第一次讀到有事件現場能在事後發現如此明顯、巨大、與事件相關的物品,要說兇手後來偷雞摸狗之類好像能說得過去,但……這能不懷疑作品中的台灣警察是領薪當路人甲麼?那……開記者會發表行不通的推理這部分算是種效果……個人覺得離譜,不過其實還蠻有意思。

一開始的狀況我也有點匪夷所思。首先是高達五樓的繩索,嗯……好……老涂七十二三歲還是很猛很勇很囂張,但我還是對於選擇就這樣靠繩子攀上去這點有點彆扭感,通常當下的選擇不乏報警與封鎖現場,這會更難做到?所以要冒著不小心沒力摔下來多一具屍體的風險麼?

詭計可以看起來不合理,但用人物行為不太合理的狀況呈現出詭計的樣貌,我覺得是蠻失敗的。

人物與對話的部分……更悲觀的來說是我覺得「沒有我預想中的差」,依然平板無味,頂多比我最近讀過的中國作品<罪愛>來得好一些而已,真要寫人物與對話並不是讓人說出「該有的話」,狀況也不是直接寫出對應的表現,特別偵探角色伏洲博推理過程的語調跟背書差不多,我不否認有昆恩的感覺,但昆恩讀著有血肉,伏洲博只有「殺人犯怕鬼、鬼怕名偵探」這句電視台詞有意思而已。

 

讀完沒法拍手叫好,不過我很喜歡整部作品的企圖心與表現出來的「感覺」;文學的表現上可能要多琢磨,這樣推理小說才會更讓人刻骨銘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