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八本,不知不覺也要到今年度最後一月了.

拜讀號稱長篇推理濫觴的《月光石》,得以確立經典的不僅是推理性質故事的呈現,甚至謎團至今來看都是相當有意思的!

如何讓故事盡善?這個月足以呈現出其中的落差.

 

夜色滾滾而來 葉桑. 台灣 要有光 

  在我開始推理閱讀的旅程時,葉桑算是傳說中的人物,看台灣推理年表90年代有不少作品出版,在我那當下都成絕版逸品。數年後台灣推理有了相當多的契機與轉變,葉桑也重出江湖,不僅是老當益壯,更是台灣推理的正象徵。

  這本《夜色滾滾而來》是他的「第一本」長篇,我也有點意外,從大量短篇後的十來年蟄伏的成果,會是怎樣的風貌?

  故事從有濃厚舊時台灣鄉村的風格起始,幾個孩子以及對他人的窺探以及流言與夢囈,形成了他們成長中的茬也導致了後續的故事。

  連續的運動飲料毒殺事件重新拉起兒時相處過的人們,這會是千面人的隨機手法還是有其他情仇財的糾葛?警方與連燦耀兩線交錯,帶出從過去密室毒殺到當前的飲料毒殺。

  葉桑的文筆是很自然有著風景味的,可以說是很典型的台灣文學,特別是一開始的章節很有感覺,隨後的每個章節都有自成一格的徵象,不過這一點上對長篇來說好壞參半,會讓作品比較像是短篇的連鎖,在接續上比較不那麼潤順,因為還有許多人物與事件的關係,中途會有一點錯節。

  作者本身很喜歡連成三紀彥,我想這部作品也凸顯其風格一二,但我覺得比較有松本清張的況味,只是事件上不太具有批判性,雖然帶出有公眾危機性的飲料事件;算是連城的筆觸、清張的風貌加上台式情狀。

  整體來說,我覺得人物的對話或是一些比較「性」的部分有一點脫格,稍微有些許違和之外,人物的交織與故事的發展懸疑性很夠,其中還點綴著推理解謎,高複合性的台灣推理。

 

冷月 Jeffery Deaver. 美國 皇冠 

  萊姆探案第七本,《冷月》是我原本早有預定要讀,但之前拿了才發現前面還有一本《第十二張牌》哈哈。

  兇案現場帶出手段殘虐的殺手鐘錶匠,死者被推斷都是經過死命的一番掙扎才斷氣,現場總留下一座風格詭異的時鐘,而透過兇手與同夥的視角更能感受到鐘錶匠的冷酷與恐怖。

  萊姆受託執辦此案,只是同時艾米利亞也開始她警探的獨自辦案,手邊的疑似自殺事件從小許疑點開始擴大,成了她與萊姆兩頭案件的狀況,之前事件中曾受傷再復出的普拉斯基成了中間的調查者兼被培養者。118分局的可能貪瀆與鐘錶匠的可能連環殺人,如何著手?

  迪佛真的是相當厲害的故事寫手,這部作品用了三個部分,跟我之前讀的某部作品結構類似,而呈現出的段落反轉讓人的視角整個轉折,而關鍵的線索都在前面提供,端看你有沒有辦法推敲出其中的真相。既是鐘錶匠自然就會提到鐘錶,這一個現代已相當普及(甚至被數位緩取代中)的工藝有它精密與功能性的存在藝術,這部的事件也是如此,讀到中間還在想:這次主謀還真的跟前幾部的都「不同」啊!結果最後才真發現「不同」,讓人冷汗直流。

  迪佛的故事相當豐滿,他會把要呈現的以及拋出來的論題都給個交代,往往讓人覺得即將結束卻還在後頭有相當一大段落,還可能是你雖想過卻不一定深思過。

  這部作品帶出另一個系列的主要辦案角色:凱薩琳.丹斯,在《冷月》中可以說是與萊姆兩人從人證物證兩者雙管齊下,讓人讀著興奮啊!

 

打工偵探-尋找製毒師 大澤在昌. 日本 獨步  

  距離讀上一本真的夠久了,不過犽木隆跟他爸的風格倒是記憶猶新,這兩人的互動在這一部短篇集中也頗令人莞爾。

  故事節奏相當快,結構來說也蠻簡單,事件的前後因果並沒有太多曲折,倒是人物背景與反方陰謀的部分影射了些許當年帶日本社會問題的樣貌,有種直球衝擊的力道。

 

長夜難明 紫金陳. 中國 雲南出版集團 

  這算是跳過第二本《壞小孩》先來讀這本很意外居然讓春天出版社代理來台的作品,不過簡體早就買了……。

  首本《無證之罪》十分精采,雖然作品有一些相似的影子在裡面,整體上還是很令人震撼,而這本《長夜難明》可以說是紫金陳如此風格的更加展現,故事節奏上比較緩厚,那個跌宕基本上是隱伏在人物的意志被打壓之下,直到最後全盤明瞭再讓讀者感受到權力的壟罩與無奈,而即使有所應報與救贖,那些片面卻是實在的汙衊了真相的存在,這樣的面貌在真實社會中恐怕是難以看見的層出不窮。

  從一名支教教師的正義一路十來年讓一名熱血檢察官賭上一切與性命,要如何讓權力的惡浮現?背景扣上中國的結構與風氣,真的是相當沉重,也讓後段悲壯重低音般地撼動著閱讀的知覺。

  紫金陳相當銳利地描寫出人物與社會的糾結,也將可以說驚世駭俗的開場帶入趨步深沉的真相的世界中,你可以感受到椎心之痛的恍然大悟。特別在相關人物說了:「我們都老了。」更是讓人胸口轟然,從熱血年輕卻忐忑終於不得不抵達末路前的無畏與痛心。

  這部作品直接探討中國官僚結構的腐敗與經濟、政治兩方的互益劣習,法律、正義與真相幾乎束手無策,而這同時又寫出呼應近期有的中國司法改革,於是這個面對巨大利益機器的手法竟然集結了代表司法執行者的人物們,這一點上不僅渾然天成更是對法律最大的諷刺。

 

隨機魔 游善鈞. 台灣 尖端 

  書名跟簡介來看感覺是蠻有意思的作品,也得到尖端「逆思流原創大賞」的特別獎,那麼,我想大概就是「原創」這部分有所長──雖然過去讀到尖端講的都有點汗顏。

  這本也是汗顏啊!

  我先撇除一些問題:警官莊振威還是范振威的錯亂,可能是用倉頡還是字體型態的打字法所以出現這樣兩個姓氏互置,在一開始很常出現,後面倒是統一成范;採用所謂輕小說、BL風味,這個在一開始投獎時用不同筆名或可猜出他有想要轉變風格來創作,或者這部作品是他的「監修」(比較希望是如此阿)。

  故事描寫為了針對犯罪現象而制定了重罪基因者的資料庫用以監控那些犯罪者的後代,這使得社會上產生對於那些人的歧視與迫害……感覺作者好像是要探討這議題,可是很無感,大概因為台灣青年沒工作、爛工作的情況跟裡面重罪犯罪基因差不多吧!因為故事走輕快(自認幽默)路線,真要帶入這些探討只會四不像。

  人物的情感與行為有不少違和處,完全是狀況如何人物就該表現如何的作法,加上要凸顯人物或是讓場面輕快,人物稍微誇張、惡搞的行為反應加上年紀的反射實在很難讓人產生共鳴;這自然能很順讀下去,只要不多去想,想了就怪。

  方鳴次是肌肉猛男……至少可見肉是很鮮明的,但他幾乎都吃OREO+700CC冰牛奶……他是有肌肉緊繃症候群麼?重肌肉基因者?

  在人物的心理層面與行為反應上的描述都非常表面,還要刻意表現出內心的堅強還是穩定時又往過度內斂寫去,再加上年齡的猜想……本作可能需要標榜青少年娛樂文類。

  這部作品最有意思的除了點子外就是最後一句,可以說是相當切實跟哲理,可惜前面99%的故事內容不太能為此背書,致使淪為空泛。

  這是一本概念與出發點很有開發性的故事,充實、拉開再更多伏筆與布局,這至少會是上下兩本的巨作,或可回頭探討當前社會的歧視問題,但作者走少年快車路線,又或者是獎項限制(那幹嘛不寫別的?),結果是這部單薄如皮的表面作。

 

月光石 William Wilkie Collins. 英國 商周 

  衝著「長篇推理小說濫觴」這一點先讀了,還有本《法律與淑女》在架上……

  這部作品是推理小說還不成概念的時候完成的,我想當時這算是一個很有意 的點子,另外也能讓故事更有懸疑性,而柯林斯他就是要寫出有懸疑性的作品,於是,或許還會猜測:「這第一本會不會推理淡薄?謎團無趣?」,讀完的感想是超出我預期之外。

  故事從「月光石」的發源說起,寫出性格邪惡的中校以及他的家族,在他取得月光石之後還要贈與姪女?這是善意還是惡意?而詛咒似乎就隨著這顆寶石降臨在維林德家族身上,在晚會當天就離奇失蹤,並且連帶出更多令人不解的謎團。

  許多人視角的記述完成這部作品,透過不同角度的關鍵慢慢帶出事件全貌,另外也能深刻感受到每個人物的特性,相當活靈活現。古典英國人的樣貌也很讓人覺得有趣,常常表面上維持著正經樣但心裡可能波濤洶湧,這其中還要括號一下來強調自己的想法,特別是貝特瑞吉的記述,《魯賓遜漂流記》儼然是代替聖經的存在了。

  事件的推理上我覺得很有克莉絲蒂的特色,雖然警佐的部分有調查相關嫌疑人的背景,但是會是誰、動機可能是什麼以及每個人行為的背後則都是有心理上推敲的;關鍵的突破點算是突破傳統以及探究科學領域的衝突,這真的蠻難想到的,更不用說柯林斯讓周遭的人物讓事件陷入迷宮,然後再巧妙地呈現更多情感糾葛。

  《月光石》不單純是部具有長篇推理代表意味的古典作品,它能成為經典甚至至今被閱讀仍然精彩萬分是因為它紮實的故事讓推理這元素顯得更加深入;真相的揭發也不是句點所在,完善如寓言的繞回關鍵之上,讓人定下心回味情節並更深的感嘆。

 

黑笑小說 東野圭吾. 日本 獨步 

  這本是東野圭吾的幽默短篇──幽默跟搞笑有一點差距,這部集作可說是相當巧妙地寫出日本式的幽默,故事收尾處總會讓人會心一笑或是暖心一笑。

  前面幾篇算是連作,都是有關作家與出版的趣味故事,但其中也能感受到創作不受肯定的心酸以及等待與可能之間的冷熱拉鋸,對於日本創作與作家也有些隱喻在其中。有提到作家成功的第一本有很大的機會不將延續到下一本作品上,這一點我想真有實力如東野毫無這問題吧,但也真的寫出「就那個點子巧妙」的寫作困境。

  身為男人(也或許經歷過苦情?),後面的故事真的是男人辛苦的苦笑面啊!是說日本感覺上這部分比台灣開闊許多?啊!大概我也是其中失敗的一份子吧,哈哈。

  短篇故事的點子衝擊與故事帶來的樂趣掌握得很好,東野圭吾把幽默與苦惱寫得很令人有共鳴。

 

蔭桔梗 泡坂妻夫. 日本 吉林出版 

  本來是想拿長篇,結果沒留意這本是短篇,不過也算是有系列主題的短篇,而這主題頗有些意思:日本和服。

  從「紋章」出發,開頭就帶出「上繪師」這個我僅印象有聽過的職業,介紹了紋章的特色,然後和服的各種特徵(製作與紋繪)帶出了不同風格的意念,開頭與結尾透過中間的故事巧妙地捻和在一起,同時也能感受日本時代快速變遷的苦嘆。

  有些真相得靠時光來推斷,就像和服紋章上的修補也得經過流轉才或許能被發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