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bii:4

文學系出身……《無臉之城》一開始的文字敘述對應作者簡介中的背景,這一下突然有點擔心會不會變成文藝的壘疊?所幸紀昭君並沒有讓文學流於裝飾,成就了這一本文學與內容相契合的傑作。

從小單位開始,家境優渥的小女孩筱芃(這個字我想通常都覺得會唸凡)的心境與她仍懵懂卻試著要去開拓視野造成的衝突與令人遺憾的結果,帶出的是家庭溝通、網路風險……等等的議題。簾幕放下,接著昇起是另一個台灣人的故事,大學生以及他農村出生的背景,隱在他心中的訴求與現實的無視……然後他救了一個女孩,人物的登場與衣著開始有了交錯的影子,各個影子都拉長拉出台灣社會的主體,困在內心的真實最後引燃了不公義、不理解、不面對所積累而下的煤渣。

這部作品融入幾件台灣知名的社會案件,呃,我對這幾個事件僅有耳聞,在那幾個當時沒有去探究事件的背景,所以讀完才知道「白米炸彈客」是怎樣的狀況,而其他事件也往內寫出人物內心的樣貌,這些樣貌在作者的文筆中讓人讀出台灣問題的低吟,令人嘆息的共鳴。

我一直蠻期待讀到運用台灣本土事件的社會推理,《無臉之城》確實引出效果,只是社會反思的層面凸在「推理文學」之上,每一篇的主題拼圖拼出渦流暗湧的社會圖像,最後有淪落也有近似救贖的困惑,沒有張揚轟炸的正義大纛,而是回歸真切的各個相關人員的心思之中,自己攙扶著自己,不為所動的動搖。我是赫然再察覺這是推理小說的分類,因為讀著讀著更像是社會與傷疤的詩篇。

真的想讀小說的我想《無臉之城》會有點讓人透不過氣,文字真的就是「一塊塊」,詩塊。你得屏息去讀,然後紀昭君的文字運用與人物的對應就會在思維與想像中刻出不少溝,很多感受流淌,這是一趟靜脈切割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