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歐美古典推理黃金時期號稱生涯僅八本且絕無失敗作的鐵伊讓我給讀完了。

法蘭柴思事件  個人認為,論「無失敗作」這一點上得審視作品的年代以及每一部所要寫出的概念;另外狹義來感覺的話,「無失敗的推理小說」反而是種愚蠢的誤導,我認為,鐵伊並不著眼於「推理」與「謎團」的創造上,而是去寫出她所觀察、領略同時帶點謎題的人事物,硬是套入「推理小說」的分類,對她的作品我覺得有點可憐,因為以現代的推理元素預設來讀的話,鐵伊的作品將會非常難讀,甚至在讀後的失落中不曉得自己經歷了哪些人事物。

我所讀的最後這一本<法蘭柴思事件>,在導讀的部分就提到了是「非死亡」的作品,呃……當推理小說來看,又會讓我想到創造出專被推翻兼打槍理論的范達因,哈。

這部作品的主軸在於「綁架」,不過不是現在一般認知的綁架,欸……應該說「拘禁」較合適。一名少女宣稱被法蘭柴思宅裡的一對母女監禁並要求其行女僕之業,不從還施以毒打,這在那年代且趨保守的英國鄉村來說可是大事件,同時這樣的指控也是非常嚴重的。

雙方各說各話,弔詭的是女孩是真能完美說出她被拘禁那一段時間內法蘭柴思宅內的樣貌,一般來說……可能這種頗完整的指證就能翻了這棟屋子,但宅邸里的瑪莉安找上了律師羅勃,後者正百無聊賴,碰上事件有點意思,更碰上讓自己心有點癢癢的女子,一場近乎奮不顧身的騎士追查錄就展開了。

指控者與被指控者孰真孰假?若以嚴格的資訊取得狀況來看,另一方面的媒體與群眾才是本作的重頭戲,這跟現代媒體氾濫在材料出現但菜還沒煮好的情況下就猛批好吃難吃雷同;公理還未彰顯之前,群眾就依著報導「自行正義」起來,甚至未經思考地就搬出「受教育過」的道德基準執行「發洩式」的裁判,這就是無知的恐怖。

傷害會在被認同的裁判前出現,之後逆轉的輿論又會如何?

會思索自己曾是旁敲型的加害者?還是推給「當時就是如此」的正義感驅使?

對於事件的推敲,鐵伊仍一貫地採用她「看相」的特色,如果他是東方人,那或許是個驚奇的算命師,不過在小說中這樣的呈現,我個人是比較喜歡<時間的女兒>裡的推斷,但若落在實際社會生活中,總覺得頗不踏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