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前一陣子,S.J華森的這本<別相信任何人>別相信任何人  可說是排行榜的常勝書,記得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本作都在銷售與閱讀甚至借書率的第一名!到底是怎樣的作品有此魔力?

讀了作者簡介更咋舌一下,這部作品可是他的處女作,感覺上近來不少「第一部作品」都能獲的驚人的成功,像再之前的史提格.拉森的<龍紋身的女孩>。

<別相信任何人>作品的概念與記憶有關,故事的開頭就是一名女子起床,醒來身旁竟是個陌生男子?!這時的自我解釋還蠻冷靜的,一直要到盥洗時面對鏡子才驚慌:這是我?我不是才二十歲麼?彷若靈魂被置錯軀殼,直到床上自稱班恩是她丈夫的男人醒來,告訴她克莉絲蒂的「一生」,她這才明白自己是誰、身上又發生什麼事。

曾經發生過的意外使她的記憶無法存續,醒來的每一天都會回到全新的二十歲的狀態,能夠依靠的只有身旁在本能上還有點抗拒的丈夫,以及……

之後打來的電話。

醫生。專長在記憶研究上的醫生,他對於克莉絲蒂的症狀相當有興趣且持續治療中,透過他提到了一本日記,這部日記一翻開直接標示的竟是:「別相信班恩。」

循著日記,克莉絲蒂發現班恩所描述的關於她的人生與醫生漸有落差與矛盾,隨著線索與相關人物一一出現,身旁的真相一再地破壞、彌補,最後到底哪個版本才是自己能信任的?

 

這部作品的概念相當有意思,女主角克莉絲蒂因為後天的傷害導致記憶無法保存,使得每一天真的就是全新的一天,得靠著日記才能「得知」之前遭遇過的人事物,這其中隱約會印象出些許東西,但那倒底是真的經歷還是自己的構述?周遭的人既陌生卻又親近,他們說的話能信麼?

主要的段落在於日記,因為主人翁的特殊狀況,這讓日記內容產生揀拼圖的效果,一點一點要素慢慢拼湊然後解釋,但也因此與現實上碰到的些微落差,真相會如何?日記的部分也因著每一天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寫法,我覺得在結構上相當特殊,也凸顯出華森寫作設計的功力。

不過日記的部分在閱讀上卻容易有迴轉、沒有進展的遲滯感,我個人讀這本書時感覺有點累。

克莉絲蒂與班恩的人物描述非常鮮活,性格如此,往後的發展也就更令人屏息。

讀完覺得是本結構、概念相當不錯的小說,個人很佩服華森在處女作就有這種表現。吸引大眾的我想是記憶,在國外在人物上共鳴會不小,到台灣有可能是書名……不過我個人相當不欣賞<別相信任何人>這名字,把原文<Before I Go to Sleep>的感覺都掃光了,但想想好像也很難有比較特色的名稱……原文的書名還能對照作品最後一句的效果,中文就有點不倫不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