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推理作品的閱讀總令我期待,這回瀏覽新書,發現了這本張渝歌的<只剩一抹光的城市>只剩一抹光的城市  ;未曾聽聞過的作者,好奇與對台推的支持就買下,然後先列入閱讀順序。
  這部作品還頗有來歷,曾拿過文化部劇本創作獎,另外也先行出版了電子書,還有微電影做廣告(老實說,影片前面不錯,後面老套了點)。
  小說開始就點出了主要的女主角蘇怡,略略述著情感的小波動,拉起「青春」的引線,這與過程中偶有點到以及最後的情節部分有所呼應,因在讀本作前是讀古典推理<箭屋>,這讓我在這部分覺得有種「新古典」的感覺,呵。
  接著是表哥林勝平出場,他正要赴其父之約,結果拜訪的卻是命案現場,他老爸插著把刀眼看是沒救了,讓我比較汗顏的是他居然衝上前拔掉刀子?當然,因為這一個舉動使得後面指紋比對的部分產生奇怪的發現,並且讓這起命案懸上另有隱情的吊牌。
  蘇怡得知命案後介入調查,讀法律加上個性的衝勁,她陷入罪案的風暴之中,並且窺探出平波表層底下的人與人的真實。
  
   這部作品在讀的過程與讀完後多少讓我感到有些滯礙,不過這跟我過去閱讀台灣推理小說中常有的文字表達僵硬、人物互動不自然……等等不同,而是整體的設計 感頗強烈,有些「為了必要情節」而產生的附屬描寫,像一開始發現屍體拔刀──這當然可以解釋,或許有些人的當下就是如此反應,不過仍讓我有些杆格,另外如 最後蘇怡拿鑰匙自行前往可疑現場的部分也是如此,只能說她是直覺型的莽撞偵探。人物的互動還蠻不錯,個人很喜歡陳素真部分的描寫與對話,算是整部故事中最 讓我有感覺的角色。再來還有林勝平的部分,感覺也是「一股腦」,前面父母皆亡,他表現得比海蔘還要軟,最後知道誰是主使者馬上變身大暴走,這幾個部分都有 「凸顯」的感覺,在我的閱讀感覺中比較像未修好的毛邊。
  謎團的部分其實頗有趣的,當然「密室」的部分也是「凸顯」的成分,實際上我覺得與「沒 探討監視器可能性」比較有關;整體上的事件與林勝平父母雙亡的背後陰謀架構出的層層環節還頗聳動,扣上台灣的警察、黑道、毒品等等讓故事更有共鳴。每段章 節開頭的「前奏」預告著故事段落的走向,算是蠻特別的設計,還有頁面中的小插圖(女友有發現一張存摺影本的圖上的日期有出入)植入閱讀的聯想之中。蘇怡後 面逃脫的場景讓我印象深刻。
  再來是我個人覺得有點類似通病的問題:文學修辭。
  嗯……我想許多早期的創作都會有「文學」的毛病,像 引領我閱讀台灣推理的林斯諺早期的作品也是如此:在文句中綴入許多形容、借代……等等之類的「詩化」,不是說這種「寫法」不行,更不是「文學、推理無法併 存」這種愚蠢探討,也不是「大家要學東野、宮部……等白描手法的日系作家」,而是修飾在主要且有影響部分的段落與文句,否則多於的「贅」飾會拖慢故事的行 進更會讓原本想襯托感覺的文字造成閱讀上的反效果,像故事中林勝平要去見父親前的忐忑,進電梯前還譬喻電梯是張大嘴、按鈕是蛀牙……很生動但卻不太搭嘎, 還有後面看電視吃披薩的起司絲跟電視螢幕的「互動」,這可能帶過比較好,另外,反而是心境上的「寂寞」感需要點「襯托」,某些不經意的小舉動會比較有感 覺,不然我覺得「寂寞」的賴美瑜感覺上是蠻開心的。
  OK,當然我不是「專職研究」文學的什麼人物,我只是覺得文學在「修飾」技巧的部分只是一層彩色折射膜,真格的東西是文字與閱讀的互動與共鳴,後者下的完美,那前者會讓人覺得「真他媽譬喻的好啊!」
  
  嗯啊!整個來說,閱讀的感覺還不錯,作者的長篇處女作同時也囊括了許多成就,也踏出自信出版的一步!我個人是有些小意見,但讀完後心裡更多的是期待。<詭辯>據說也將屆出版,拭目以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