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設定考前不讀小說的我還是對這一本第十一屆推理作家協會獎的集結作品產生興趣──好吧,是對我書架上以及書局書店內沒讀過的都滋養著強烈的興致,這叫做書慾麼……總之,這回入決選的四篇作品就這樣拜讀了。
  倒帶謀殺  本次入圍的四作分別是吳伯翰<惡意火>、燼霖<三分之一的殺人>、余峯<末日的笑靨>、四維宗<倒帶謀殺以及連環殺人魔的困擾>。
  照順序──才怪,因為這回我的閱讀是根據郢漩的提點而排列的,所以第一篇作品讀的是在她讀完後還細究「誰被殺以及為什麼」這一點上的<倒帶謀殺>。
  作者四維宗在上一屆也以<她的左眼所沒看見的謀殺>入圍決選,這一次採取的是「奇兵」的策略?因為這部作品還真的就是「倒帶」呈現。
  故事自終章開始,第一章結束,這實在是很特別的作法,而敢在書寫上採取特異的手段若沒好好駕馭那就只有通盤皆輸的可能,因此,他的入圍在閱讀後就之必有其理由。
   小說中輕快地出現女孩的對話還蠻「遐」的,但看著看著卻覺得怪怪,因為她們討論的不僅是晚餐,還更是與殺人有關;她們悠哉的口吻中透露了殺人的事實,然 而,這一個行動的背後卻有個隱約的破綻,為什麼案發當下沒有任何驚動?姊妹倆不追究,而讀者就得隨著逆轉的步伐探看這一場黑色喜劇般的謀殺。
  個人頗喜歡這篇,自然它奇特的寫法引起我的興趣,同時這樣的作法還算合理,畢竟這是一種「推理」的呈現──推理嘛,大多是往前推敲的。另外,謎團也在倒退中一點一點的呈現,最後給出的解答合理,雖乍讀完之下驚奇感並不重,但是細想下,諸多細節成了這一篇可玩味之處:
  是誰被殺?
  每個人的行動與心態又有怎樣微妙的模式?
   個人覺得,這並不是一篇讀完就結束的故事,至少我跟郢漩又回頭推敲了一番,最後終於有了想法,那許多條件與暗示都在文字與畫面之中,相當有意思。此外, 閱讀的過程也頗順,本來還擔心這樣的寫法會不會很難適應或是尷尬,然而輕快的筆觸與生動的場景讓故事的發展「往後的有理」。
  稍微可惜的,我想是一些細節沒有巧妙地在故事中交代,所以結尾不那麼驚奇卻反而有些唐突。
  
  第二篇讀的是<惡意火>。
  這是一部與火災有關的故事,從一封似是自白信的篇章展開,嗅出的意味是悔恨與復仇,而接著的,就是一場爆發性的火災。
  很少接觸以消防為主題的故事呢,通常推理小說中出現火還是火災,打火兄弟(姊妹)八成都是出來串場打火救人(別說什麼救火啊,都夠旺了還救),所以讀著就覺得多認識些東西,而作者在消防的人員、心境、行動上的描述感覺不是下過很多的研究就是他本人也撲過火。
  謎團的中心是「火災怎發生的?」
  仔細想想,要找出完美的解答卻實不簡單,除非很明確是某個地方的什麼東西起火,不然火能吞噬一切,隨之而來的水則能沖毀一切,更別說故事中那整個是莫名其妙發生的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
  <惡意火>著墨在事件發生的狀況與原因上之外就是人與人及人事行政上,這一點整個就是社會派的味道,身在台灣,實在也難否認那般在職卻不夠格的歪曲官場現象;有了地位卻只會沾沾自喜,實在是學校是一種教育,而出社會又是另一種的狀態,這種火才真的難滅。
   讀完這一篇有點像「台灣變色龍」的感覺,謎團的話……其實我是覺得完全是「不知道基本狀況」才會成就,故事中的那受害者小學搞不好也是賄賂畢業的。故事 中的曖昧插曲還蠻有意思的,是種點綴也是落下些餘味,或許能說它是多添上,但卻清新自然……我會這樣多提是因為接下來的第三篇……
  
   對於台灣的些許推理作品我偶有強烈的批判,不是詭計或故事,而是單純的「描寫」,說真的,許多文字的執筆人之文采可比上許多小說家,日本推理大師東野圭 吾更可說他自己望塵莫及,然而,文采不等於文學更不等於小說,如何把文字弄活而親人心,進而有所感同才成功,所以頗讓我拜服的東野是成功的例子──並不是 斐然的文采,而是真的把樣子寫到感覺中。
  第三篇<末日的笑靨>讓我讀著整張臉都蠻末日的,也沒啥笑靨可言。
  咖啡廳的開始,女性獨有的隱形拳攤在桌上,許多時候,面對著的男性會露出與我讀這部作品時同樣的表情……沒錯!這樣的表情之後可能就會帶著苦笑。
  篇章是個設計的手段,不過不重要,因為接下來來到主人翁的國中,這仁兄是個文藝飛揚又憂鬱的「國中」生,他很「潮」的交了女友,甚至還想選選換換,儼然是頹廢的藝術氣質,直到女友給他看了兩條線,使得他的頹廢失去了藝術,換來臉上更多條線。
  國中生搞得人懷孕,不敢叫爸媽,想到偷班費。
  上面這一段還算合理,人的死要面子從國小就有這跡象,更不用說這一款可能會爹劈媽打的事情,也更不用說我在讀到他說到那「激情暑假」的描述……真的是台灣有過度的文藝氣質還是台灣人都潛藏著如此深邃的情感律動?還是說他沒寫「敦倫」就不錯了……雖然身分上也沒倫好敦的。
  男的不說,女的更絕,難道是我太晚熟還是現在上國中的年紀是二十歲?我同意國中女生會有許多閱讀或電視劇的浪懷後遺症,但是把「不歷風霜豈能出口」的文句搞得比她肚子還大,實在很難不懷疑他的學校是專收留級超過十年的學生麼?
  好吧,可能是歲月造就了全新的熟人類,畢竟炸雞吃太多小二就月經的案例都有了……
  故事的詭計很簡單但對「國中」生來說確實是戰戰兢兢,我覺得這部分寫得最像「國中」生,雖然「棉線」也太驚悚了點,然而整個狀況的描述很有意思,而更有意思的就是之後搜查時竟然會在偷款者的抽屜裡找到不應該存在的錢,被取走的款項數目又透露出惡意,這一點相當不錯。
  好,不錯的結束,錯的(個人覺得)就來了,接下來的解謎又是個簡直歷經風霜、百浪不摧、看透人間冷暖識破飢苦淒涼──好,沒這麼誇張,但至少以「女人」的角度帶點沉痛地揭發真相的「國中」女生,在「成熟」之後又來了一些「國中」的羞怯,我第一次覺得台灣的國中搞不好真能培養出這樣五感敏銳的「國中」女人出來,也無怪乎她要對方像個「男人」了。
  作者可算準成年禮的年紀。
  這部作品總得來說在詭計與整個狀況的推移上很有懸疑味,但是人物說話的拿捏實在讓我感到強烈的違和,我難以給這篇偏好的評價,甚至對於書後評審覺得「人物心理寫得好」的部分感到強烈質疑,若不是我早已山頂洞化,否則不會讀著讀著就覺得這是小說版的<網球王子>麼?
   再讓我有更強烈的難以接受感也呈現在作者的學經歷上,我不認為文學是如此文采「混亂不堪」的展現,單純的文字描寫能透心是好,但透過「小說」人物的話語 就得要拿捏情境與感受再推敲語氣,這樣才真的是故事與文字美妙的互動,而不是作者自以為是的「好言好語好文字」的渲染。
  
  最後讀的是<三分之一的殺人>,或許這一篇見弱的地方在於篇名,因為故事還沒到中間大概就知道是啥情形了。
  學界總有烏魯木齊,基本上這一篇提到的人物行為與行政之類的與<惡意火>異曲同工,反正,有名有權有錢之後缺的就是「有麻煩」了。
  博士、碩士要出頭似乎真是麻煩重重,我沒當作,但從過去一些同學的口中大概能知道畢業是件難事,嗯……有一些進去混日子的廢材就算了,其他真有能的在學校中乾耗搞不好就如作者故事中所述的,是被肥貓般的教導者給控制了。
  這是篇犯罪小說,不過氣炸的主人翁用的是不確定是否能成就的手段,而到最後成了犯罪的一環……看吧,如果不知道篇名大概還會好奇,一旦知道了就難大驚小怪,更不用說研究室也就那x個人。
  呼……其實這一篇讀完還蠻爽快的,尤其是那教授最後的機會直接被印在背上,真的是……把那樣的混蛋送到該去的地方,個人認為,作者這一點寫得夠淋漓。
  
  綜合四篇來說,我最喜歡四維宗的<倒帶謀殺>,描寫的特色與推理的趣味頗充足;四部作品的文筆描寫也都很流暢,唯<末日的笑靨>不少人物的對話讓我覺得非常不搭嘎。
  
  書後還有評審的討論,如何入圍以及之後的首獎。我是不清楚首獎如何產生,但若還是這樣圓桌會議方式產生還頗讓人失望,希望是由推理作家協會的成員閱讀選出後票選,總是多數決嘛!這是我的個人淺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