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除了少數觀察敏銳的讀者能先一步看出真相之外,讀到這部作品最後大概都會冒出這樣的疑問:「到底是誰殺的?」
  誰殺了她.jpg  東野圭吾的這本<誰殺了她>就如書名所呈現,是一個問號。在閱讀前的介紹上也有提到,這是一本沒有說出真相的作品,目的是要讀者來推理看看。
  一直都頗欣賞東野的我對於他出這招多少還是有些意外,不過更是顯現了他構思行文的自由性;不僅是書寫角度多樣的作家,更會在文學上創造新鮮感的寫手──雖然這部作品存在於他成名前的長久陣痛期中。
  推理文學在早期會被稱為是通俗的、遊戲性的作品,以所謂文學來評斷這樣的文學;不談那些自以為文學的頑評(反正都歷史的痕跡了),解謎或是遊戲性倒是真的,但通常都是作者在真相揭發前給讀者一份挑戰書,欲勾起讀者探索故事中要素進而推理出真相的動機,結果我想大部分都直接翻到接下來的最後一章吧……東野這本<誰殺了她>可就是真格的讓讀者推理的作品了。
  故事在於都會,算是點出十來年前的都市樣貌,感覺上呢……好像也沒差多少,呵。相類的人際情節現在也常出現:三角戀的相互衝突。故事就從被害者的視角進行,帶出可能的動機,接著,其兄前往拜訪,至於發現陳屍在床的她。從命案現場開始,本作的線索就一一呈現出來了。
  職業是警察的設定很妙,因為通常來說沒幾個職業是能在發現屍體的現場還能冷靜判斷狀況的(先報警或逃走嘛,啊你都警察了,雖是交警,但是頗有資歷)。透過他的觀察,現場的諸多細節讓讀者也跟著拼湊,再隨著調查的開展,他還幫你組合,甚至到最後加賀的出現幫解答再多推一力。
  到底是他殺、她殺還是自殺?
  不過,真相卻沒有因此直接表達出來,只剩最後一個步驟,要看的是讀者的觀察力與是否有跟上情節的拆解。這部分的設計我覺得很有意思也不刁難,個人是覺得東野就這部作品的軸心來說是很成功的。
  故事書寫的流暢也是關鍵,如果這部作品拉哩拉紮一堆的話,那可能蠻讓人受不了,畢竟最後並沒有明白解開真相。
  
  那最後的答案到底是什麼?提示就在加賀介入調查時有所強調過的狀況,再來就是最後康正與他之前的互動默契中。
  真相就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