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帽子的秘密.jpg  佛列德瑞克.丹奈及曼佛瑞.李在著手完成艾勒里.昆恩推理小說的首部前已做好「取材」的工作,<羅馬帽子的秘密>這部首作的文字運用與描寫尚相當純熟,採取的的「偵探出場」角度也不同一般卻很有他該有的感覺。
  讀了不少昆恩的作品來到首部才知道原來整體是回憶錄的模式,所以看到一開始說兩父子都到義大利退隱時的感覺還頗怪,昆恩還生了個小小昆恩咧,哈,真不曉得這在情關上老進退兩難的偵探取了個怎樣的姑娘為妻。
  <羅馬帽子的秘密>作為起頭還頗有效果,因為本作的狀況屬於一般事件的發生,警方自然是第一線的出場者,這使得昆恩成了「華生中的福爾摩斯」一般;事件的調查與發令都是他老爸的決斷,昆恩重頭到尾說的話相當有限,但通通都是關鍵,在此凸顯出獨立的推裡思考點與官方的一般觀察點之不同。
  事件很快就發生,後續的部分是由被害者牽連出的一連串關係,可以觀察出那年代美國的人事物背景──即,本作推理自然為重,但社會性的觀察更讓動機連讀者都同敵愾。
  羅馬劇院正上演著當代最吸引人的劇場<槍戰>,第二幕時突然自觀眾席間傳出騷動,原來是某人倒地──確定死亡引起更大的騷動,而到極點的效果就是:謀殺。事件後的即刻處理紮實,這使得後來發現的關鍵帽子成了指標性的線索。
  以帽子這一點線索來說,如果不是昆恩探長的官方性質的話,我想並不難看出最可能的手法,因為現場實在太過於插翅難飛,一頂大禮帽你認為要躲哪?在讀到中間時我大概了解凶手該會在何處,而結果不出所料。以地點、時間、帽子的性質來判斷的話,這起事件並不難看出端倪,因此也顯現出昆恩的思索與他探長老爸的不同之處。
  無怪乎探長沒兒子在身邊就有點惶惶不安啦,哈。
  完整表現出一名死者為何會該死在這部作品中相當確實,若非此無止盡之惡,誰會想要以謀殺來賭自己的未來?或許這部作品在撰寫的過程中作者倆也思考過,到底對於誅殺惡之惡是否要與審判?我想這部分在往後昆恩的故事中已有了答案,有趣的是,許多推理作家最後的看法都頗為類似。
  接下昆恩對讀者的挑戰……哼哼,只看「帽子戲法」的話並不難推斷,但加上詳實的後續就沒這麼簡單;完整成現出事件的原貌與當事人的心理也是作家的課題吧,也因此昆恩名作<Y的悲劇>能如此以第一之位流傳著。
  帽子是本作的關鍵線索,而<羅馬帽子的秘密>是昆恩出場的關鍵線索,若不是他倆對此作大有信心,搞不好在當時出版社垮掉後就撤手不幹,甚至在有機會出版卻薄酬的情況下會棄而不顧,幸好,他們讓昆恩持續推這線索導致了後來五花八門的昆恩探案世界,也豐富了世界推理文學的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