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佳苗是一個瞬間讓讀者、觀賞者不再陌生的名字,她以<告白>一作響動了讀者、觀賞者,更響動了平時自然忽略掉的生活問題。或許會懷疑人心的扭曲不至於到那樣的程度,甚至只是個未長成的孩子……慣於分界的人性容易產生盲點,或許實際上不會有那麼驚悚的演出,但人與人之間的核融合效應早已有垂直發生的跡象。
  之前的閱讀心得也有提到湊佳苗描寫人物的內心與其交集之妙令人屏息,在經過<告白>、<贖罪>、<少女>後,我來到了<夜行觀覽車>這部作品。比較起來,每本對於人心之敘述皆愕,但我覺得<告白>的師生衝突及<夜行觀覽車>的家庭問題造成的共鳴是比較大的。
  夜行觀覽車.jpg  <夜行觀覽車>算是頗特殊的書名,其實通篇故事中,「觀覽車」只不過像是期望的存在,實質存在的呢則是家庭內心中的「觀覽車」,想著未來會在那廣大的地方建立起一座巨大、亮麗的摩天輪,可以讓你將這世界一覽無遺──或許其義更是指目盲的無際虛榮哩。
  本作故事的安排很妙,透過一個有問題少女的家庭虧見對面「幸福一家」的異變,加之所處於高階地段造成力場與視野的評斷,使得一起家庭事件衍生出扭曲複雜的心理效應,而真相更是「若有似無」,到底是母親行兇、母親掩護兒子行兇還是母親計劃讓兒子擺脫嫌疑,或者更是母親與父親有不可告人之密、意外……等等。也就是你很難不去猜測那乍看是表面的真相之下其實有其它更合「意」的選項。另外在社區以及「幸福一家」對面的「高危險之家」對其的評論與心態更讓人感受到世事炎涼,自掃門前雪並不是自私的表現,而是自保。
  家庭是一個人的中心單位,在這單位中本就會有不少交流、衝突,然而家庭成員各自的想法若南轅北轍且又缺乏尊重、多了猜忌,這樣一來痛苦就會成為幸福的癌症,更令人無住的是把一切希望放在未來,但往往你不在當下互相溝通、理解,那個未來永遠不會來。
  人人都希望「家」能夠變得更好,但是改變是每個成員有共識再變才好,總一味地把自己所希望的狀態加諸在「我是對家人好」的理由上,若之後有了反彈,所有的溝通機會可能就此消失,而不清楚原因更不自省者就會落入「我為家人做了這麼多卻得到這種結果」的痛苦問題循環,卻全沒想到偏偏就是最早的溝通分享沒做到。
  人性碰到危機可能會扭轉自己的心態,故事中的彩花就是如此。說真的,讀到她的行為與心態你很難不給她幾巴掌或是一拳灌下去,但她所背負的背景卻怎樣也甩不掉,令人唏噓。當然她是厭惡打腫臉充胖子的「假富實窮」、「不比無能、比之無力」但就是因為她心裡對「高級」、「豪氣」有所劃分所致,這使得她得了「坡道病」,進而無可遏止的胡鬧。
  逃避也往往是讓問題更嚴重的原因,常在小說或是現實生活中見到在外一條龍在家一條蟲的男性,碰到家裡的問題就只會躲躲躲,自己與家人居然建構出一個獸窩存在似的地方,實在可笑。許多時候可以寬下心去傾聽與思考,然而人總是躲避或直接就說「你根本不懂」,如此表現的人還能希望獲得哪些從這些話後能有的反應呢?也就是會有如此表現就代表仍有溝通的期待,但最後幾乎都自己孤立自己,這可真是難以處理的矛盾心態啊。
  故事中愛說三道四的聰子雖然熱心人也好,但將喜好直接投射在人事物上實在令人不敢領教,偏偏這類的三姑六婆還不是普通的多,因而對照最後眾人合力清理凶宅外的汙衊標語顯得相當諷刺,後者呢則在故事末端讓人感受到「這才是真正美好社區該有的表現」,並非只會維護那徒虛的外觀。
  最後就是動機。
  我想這一點頗隱晦,事實上故事也並沒有明說,但我的看法跟故事中遺族長子是相同的。人總是會比較,從大的比到小的,像故事中雲雀之丘的「高級」也成為比較的材料而讓彩花一家不惜在畸零地上築屋,而兇手也是如此,這並非無法理解的心態,我想會有人說「怎麼可能就為了這點事……」,但很遺憾的,通常人會痛下殺手的動機就剛好是「那些點事」……前幾天才有個不想繳15元停車費而把收費員壓死的新聞呢。
  
  湊佳苗對於現代家與家間的描述實在點到人心寒,讀著會驚覺「真是如此」,而兒女與父母的代溝更是讓人感到揪心的共鳴,但請千萬不要問該如何解決,因為家裡事只能自己放下時間與成見的壓迫好好分享,至於鄰居的互動,我想若真察覺可能有危險,一臂之力的關心還是必要的,別在心中放著「做什麼事要有什麼回報」的態度,就事論事,其他的就多放些心少去替別人擔無謂的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