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無可救藥.jpg  栗本薰──因為故事中同名角色是男的,結果害我以為作者也是男的──<我們的無可救藥>確實帶給我感動。
  閱讀之前看書腰的介紹說是「純愛作品」?我讀著讀著實在頗納悶,因為在完整的真相出現之前存在著的只是青春滿懷的味道,或許因為這樣讓後面一層層內心之物剝落後我宛如遭受電擊。
  這部小說的背景可以說是非常巧妙的時代,而我現在寫文所處的時代可以說是那時代的翻版也說不定,只是那個「叛逆」時代是一個無可取代的原型。
  70年代,我出生前十年,嗯……台灣是比日本慢些吧?那時候的日本應該是娛樂媒體準備發達的時候?總之,故事就從此時的某電視台開始。一群簡直可以說是瘋狂的歌迷(大部分是女的)在通道前等著她們的「夢幻王子」(歹勢啦,年代不同,沒白馬了),而在通道上的窗後則是年齡是下方女孩們父親的……呃……老頭(找不到比較和緩的形容,哈哈),他們啐著樓下的紛擾,並且無意地卻如宣示般的將鄙視「現代」年輕人的口語留下,其實正是此刻,這部作品開始了他要表達的故事。
  攝影棚開始沒多久命案就發生了,作者呢也開始用他幽默(要說是年輕不羈的筆法也行)的口吻敘述著「他」所遭遇的事件。到底,十六歲的青春女孩之死是怎麼一回事呢?在此,作者搞出了一個我第一次聽到的「密室」,就是錄影帶。節目製作人說兇手動手時肯定會被拍到,沒有任何人能逃出鏡頭的捕捉,那結果呢……結果當然是連個鬼都沒捉到,反而捉到了所有人的「不在場證明」。
  看似要無疾而終的案件出現了第二個犧牲者,這一回所有線索都指向同一人,但卻因為他所有的「前一案不在證明」而不解,但此同時掀起了真相的一部分。
  旁觀者會用與自己無關的想法加在所見之事物上,因此無法穿貫實像是無可厚非,對於許多年輕人所為的「離經叛道」只能用帶著譴責意味的文字攻擊,殊不知這本該先聽當事者意見的狀況卻是由第三個搞不清來由的人描述「正」與「反」的「絕對概念」,這是什麼東西呢?這就是大人創造出的名詞「代溝」。
  其實誰都不能怪,如作者在後段安排朋友與中年警官的「父子式爭吵」,年長輩與年輕輩個有自己的看法,這是個很微妙的狀況,因為根本沒人有錯,但卻可以吵到別人都以為要殺人的狀況。
  你不懂。
  廢話,誰會懂?彼此都把這「推卸詞」套在自己的話語中是有誰會懂啦?結果各自的堅持就產生衝突,這衝突也不見得壞(或許可以有進步的發展),但對於於「情感」上自豪的人類而言,這種「情傷」是頗難受的。
  溝通,很重要,我過去也總強調這一點,然而就我所見之人事物依然把這當屁,尤其是父母與子女代。
  為什麼?
  或許,我多少窺見一斑。
  是年齡的問題。
  靠!這好像廢話!不不……並非是年齡的心理問題(以主要來說),而是生理,哪的生理?就是腦部。
  其實更準確來說是腦部的生心理問題。
  年輕人的頭腦正處於大量接收並且將其化為自己生存的階段,此時的人會發展出許多特別的東西,尤其是過去少見或是沒見過的玩意兒,這是因為「生物演化的必然──人類篇」;相對的,父母輩(尤其是差距三十以上)的年齡慢慢走到後頭,且對於自己生存的概念定型,因此,這時候就會不喜歡去大量接收並改變,這樣的行為對他們來說會不安穩,甚至更老的人還必須把持著固有概念,因為他們的腦袋已屆垂暮,不僅創造與接收能力大降,更會有流失的問題,如果把他們如繩索般的概念割斷,他們的生命就會來的致命的無意義狀態──生命就是要拼命活下去,因此死亡是絕對的相對恐懼。年輕與年長會因此產生極大的衝突,這幾乎是無法避免的狀況,但是呢,並不見得是壞事,因為這樣人才會具有「獨立的機能──人類篇」,比較無奈的部分就是身為人父母的年長者(尤其東方人)往往會把對孩子的關愛轉成生存之一部,所以家庭戰爭才會成為社會新聞裡一次又一次的新話題。
  <我們的無可救藥>最後的真相撼動了我,雖然我常思考人的諸多問題,但本作提出的那些女孩們的想法卻是我不曾細想的。感嘆……青春會想要表現,而她們這樣的表現……果真是純愛之作啊!唉啊……
  最後,就案件的狀況來說,最後的雙重密室手法是有點特別渲染了(以現代角度來說),那種狀況警方的勘驗結果應該也能得出相同結論,不過在故事中的狀況下揭開是其戲劇性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