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第四本約瑟芬.鐵伊的作品後我才真的理解她創作的特色──雖然之前作品中的序章都有提到,但真要感受她文字的氛圍還是得親自體會才行。
  鐵伊是個營造故事的作家。推理小說是她創作的「分類」沒錯,但她並沒有大力處理「推理」的部分,而是把「點子」出現的環境漸漸表現出來,目的是要讓讀者明白整個背景如何,而這個背景又讓後面出現的事件產生如何的效果;因此,融入她的故事背景之中的話就會被她的推理要素給撼動。我認為她會被稱為沒有「失敗作品」的推理作家可能跟她的仔細架構有關。
  不過,如果對於她的描述沒有深刻感覺的話就會覺得有些囉嗦;渴求推理、想快解謎的讀者可能會讀的很不耐煩呢。像上一本<萍小姐的主意>前面如果你沒跟著進英國的女子學院作息的話,就只能忍受一群英國姑娘圍來繞去,可能還會沒事確認一下封面上寫的是否為推理小說。
  博來.法拉先生.jpg  <博來.法拉先生>是我讀鐵伊的作品以來最順的一本,或許莊園的風氣給我的感覺比學院的好吧,哈哈;故事也是要素之一,雖然這部作品的題材感覺上已是老梗,但就年代以及鐵伊的「特色」(強調人的氣質與面相)來說發揮的層面就比較不同。
  法拉先生是遠自美國回到英國的青年,本想說是回到親切的家鄉,哪裡知道還真的有個「家」在等著他。碰巧遇上的女子(我到後面才知道是女的,一直以為是男的)給了他一個千載也不見得能逢的好機會,要他假扮成亞敍別家族八年前失蹤被推定死亡的長子。這個時間點非常巧妙,剛好就是萊契特莊園即將決定繼承者的時間,他的出現將會影響到本來要接手家族的原失蹤者的雙胞胎弟弟的權利,這股「可能的」暗潮讓讀者有了「心理準備」。
  要巧妙地混入一個家族並不容易,首先的關鍵就是容貌,這一個條件博來整個是渾然天成,最妙的地方就是個性、氣質與學習力,另外就是他的興趣:馬。這一點又在符合上多添了一筆。
  接下來就是讀者跟著博來「歷險」的時刻,不過場景是在比較純樸的英國莊園,所以沒有讓人好像要出人命一般地驚心膽跳,而且博來的反應與知識愈看愈讓人覺得安心,問題只出現在他的「雙胞胎」弟弟西蒙身上,巧妙的心理對應就此展開。
  到底西蒙的應對有何玄機?八年前的事件又是如何?亞敍別家的女孩們心裡又在想些什麼(到後面這反而比較像重點)?博來又怎麼會有如此相似的臉孔呢?
  <博來.法拉先生>故事的發展很平穩,不過感覺得到隨時暗湧的浪潮,得好好感受家族與莊園,這樣對於情節的發展會較有感觸。
  人的氣質與特色到底會不會變?博來雖然與失蹤的柏特幾乎一模一樣,但整體的感覺會因為看起來相同就一樣麼?八年歲月的影響真能當作認人的理由麼?在最親、最了解過去的人的感覺中,天生的氣質與特色的那種印象會否有所不同?鐵伊在作品中透過故事給了她的想法,同時對於家族的特色下了一個之所以為家族的定義──這也是人相互辨識的特徵之一呢。
  因為「認識」具有歷史性,不是說確定就確定,因此這部作品能讓鐵伊細緻描寫的特色表現出來。閱讀上稍嫌平淡些,不過還算順暢,最後的馬術表演相當精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