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克‧薛慶實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從讀過他最富盛名的作品<群>到甫完讀的這本<科隆911>可以發現他在撰寫之前的取材有多完整──此兩本書可以讓讀者讀著思考是否內容皆為事實。我對歷史方面的知識就那麼點皮毛,不清楚本作描寫的狀況是否曾有相類的記載,不過可以感覺出來的是若不中也差不遠矣。
  科隆911.jpg  故事以深夜的謎樣交易開始,宣告著一個陰謀的展開;接著登場的主角紅髮雅各在因緣際會下目睹了真相,讓這原本以神之名掩蓋的謀殺出現了難以估量的變數,平靜的科隆城底下的暗湧鼓脹更甚。
  單以故事的架構來說其實不難想像,這類追捕目擊者從而在過程中出現犧牲者的情節在電影裡比比皆是,不過將這架構包裝起來的意念卻很值得人去省思。那是西元十三世紀,宗教、上帝、魔鬼深植人心,社會的階級也影響著人發言的公信力,在這種情況下有強大「公信力」之人或群體就會盡其所用,規矩與神之名正是最佳工具──若不思考規範與神或上帝之來由者就必定是被利用的一方。
  虔誠與老實還蠻讓人感到親切,但若不作思考去分辨狀況那就成了傷害的幫兇,那些被稱之為美德的東西並非是人都「該」奉為信條之物或事,而是該觀察與思考才是。一場謀殺有三名目擊者,然而僅有一名瞧得真相,其他兩個說是修士卻根本就是詐騙之徒,然而他們高唱著聖歌頌揚著上帝將偉大之人接回並且對群眾發出似有若無的「魔鬼」警告,接著呢?此二無恥賊偷就這樣擄獲或說是震懾人心。請問上帝在哪呢?只因為對方是「修士」因此就當其為上帝代理?那可見人是只認衣著的生物了,這是值得深思的一件事──同時證明著「佛要金裝,人要衣裝」──,在公眾眼前之扮妝所說出來的話會是真的麼?那些說出口的話確實具有可信之權威或者根本就是裝飾出來的「驅動」?請注意,一人雙手難成事,但只要集合眾人之手則可覆城;人以為自己所憑藉之聖而在許多事實上卻只是成為了發話者之手了。
  法蘭克‧薛慶或許是藉由本作來闡述他對宗教思想的概念吧!在他塑造出來的哲學家角色雅爾帕斯提出了許多相當有思想性的見解,其中談到誰是上帝?這與我說的什麼是真理有點像,亦即:上帝無數、真理無數。無數之數為何?就是人的數量,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上帝跟真理,因為人會相信它所相信的、遵從他所遵從的,這其中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是非對錯都是相對的。但這樣「只有一個上帝」是怎來的?這「只有一個上帝」是群眾相信的結果,也就是一個模糊的中間值,這一個中間值最大的效果就是安撫與堅定人心,然而每個人所認定與信的是不相同的。可怕的地方在於,當某有心之士(且其有公信力)利用這中間值做掩蓋提出他的構想且讓眾人附和時,集合的力量就會產生強大的效果,而這種效果跟他們所認定的上帝不見得有關。在古代往往有著藉此發動戰爭的例子,故事中就提到十字軍東征,提到聖地爭奪……聖地?對於信仰夠明白的人應該要知道,上帝應是在天怎麼會留個點在地上呢?不然這樣說好了,這樣一個點竟然導致流血衝突,這不是對詠善歌良的上帝是一種無以復加的褻瀆麼!
  假宗教信仰之名行侵略傷害之時全是「人」的意念與行為,盲信之人全成了工具,只因誤信將先知的文詞曲解的有心之士之言。那些自古流傳下來的經典都是對人知之甚解之人為了穩定人類發展而傳下來的事物,然而遺憾的是並非所有人都是能懂事之智者,人往往都是認己有智卻把經典付諸於虛幻之說──目的?當然是利益,人性本欲。
  十字軍東征(由小說內容所得)假奪回聖地之名行燒殺擄掠之實。我想,人類間的爭奪無法避免,但已上帝之名的戰爭竟然在已勝的情況下把魔鬼之名套在老弱婦孺之上進而殘殺!聽令下手之人不曾想過麼?唉……就算想也沒用,因為不下手死的就是自己。面對此種極端矛盾的心境讓故事裡的那凶手有著令人發懼的心態是不難理解的,因為他清楚的透過戰爭之殘了解:這世界沒有上帝,只有人慾。
  時代演變至今,薛慶小說裡所提到的狀況其實變化不大,人還是一樣只是表面上有著科學進步的面具,唯一可以說是進步的只有力量之基的人民較能掌握自己的力量。
  不管是以上帝、神、魔鬼之名,試著拿掉那些莫須有的「恐懼」名詞,注意看看,是不是有「人」在那裡。
  
  <科隆911>是相當具有啟發性的冒險推理小說,透過故事還能感受那年代的歐洲大概長得什麼樣子與人在信仰之下的表現。本書是薛慶的處女作,但在文筆與故事的流暢度來看真是感覺不出來啊!完全是準備好才下筆的作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