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個孩子.jpg  是什麼樣的作品的名氣具有種力量?(書封上的廣告與評價令人不得不想一讀究竟)湯姆.羅勃.史密斯的<第44個孩子>呈現出人類社會構成模式中其中一種的陰暗面,也就是作者算是與文中自撰的國家為敵,刺探其內部真實的一面,滲漏出來的共鳴是震撼的力量。
  以推理文學的角度來說屬於社會派,而本作中的「社會」是我首次讀到的「共產社會」。書腰的廣告中有銷售「擊敗龍紋身的女孩」云云,我覺得把這兩部作品拿來對照是很有意思的。<龍紋身的女孩>故事的背景是福利制度被認為是最好的北歐國家,且是個民主社會;<第44個孩子>則是福利制度「自認」為好的蘇聯,是個共產社會。兩者的共通點就是各自社會中的腐敗現象,不管哪一種社會他表象的口號如何高貴、公平、美好,其人性底下的操作都存在著強權者對弱勢者的壓榨與欺凌。不過對照兩書主人翁的行動可以發現,後者想要在共產主義體制下揭發一連串的真相不單單只是沒任何辯解機會就被折磨至失去自己的性命而已,國家都已經在表面上大肆鋪張虛偽的榮布,那麼那些可能讓布面有所損傷的小針頭都該被折斷,同時還要除掉連接在針頭之後的長線,永除後患,如此就只是為了看起來感覺良好。因此,同樣對手都是國家制度下的敗像,莎蘭德可以點亮所有能見者心中的燈,而李奧卻只能拼盡己命燃起一小點象徵人民心的火燭。
  這個國家沒有犯罪、這個國家正朝著人民的天堂的理想前進著。
  這是國安部秘密警察李奧所秉持的絕對念頭,對於一切「可能」違反國家的行為通通都要檢舉出來,不論對錯,因為對錯是國家說的算。從這一點開始就能看見共產主義的領導人們如何將人性掩蓋己錯與嫁禍他人的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而可憐的不僅是人民,那些盲從且想盡辦法往上爬升的人更是可悲。也可以說這國家自我的恐懼已不顯自明了,一個說要帶領人民前往美好境地的國家為什麼還心懷恐懼?
  故事的開始在1933年的一座小鎮,看著該地村民得不到一粒穀子幾要飢盡人亡的慘況,讓我對於當地政府及其下官員的混仗行徑惱火,那些白癡不知道安內比敵外更重要麼?將一個小地方完全榨乾、任其自滅,還用國家的名義暗示說這是光榮的犧牲,如果這是通往美好道路的指標那可真是極致的諷刺!在這個彈丸小村已淪到人吃人的地步,作者的伏筆也在此鋪設。絕境中的信念成了日後在平和表象下顛覆社會的種子。
  李奧以自己的堅信壓住了「社會有罪犯」的言論,陷入權力鬥爭的自己在往後被設計的行動中身陷囹圄,那同時他對國家的「真實」也有了動搖。場景是在一間偵訊室,我還沒想過逼問竟然如此不分黑白,根本不管對方到底有沒有錯就一逕要求自首,並且還合理地認為從這個「被迫自白為間諜」的人口中說出來的人名通通都是共犯!一個口號猛說人民天堂的國家就這樣屠殺了自己千萬子民,人有權就吃人之性真是可怕。
  從高貴的秘密警察墜入民警之淵的李奧進而發現孩子的屍體,這才醒悟過去自己壓下來的犯罪是真真實實存在的,犯此罪的罪犯還是受到國家的庇佑,因為國家不承認任何犯罪行為,只承認政治間諜犯,這項承認還是不是問黑白的。要如何潛伏在薄冰中找出真相以免不小心破冰被國家逮到?危機四伏的叛國治罪之行就此展開……
  隨著李奧的步伐與身分轉移,我們可以看到蘇聯共產體制下的社會狀況(此書據說成了俄羅斯的禁書,則其內容可徴性應不低),從強權者的優渥到平民者的清苦,後者所承受的生活苦難讓我深切感受到自己周遭是多麼美好,諸多的便利實在不忍對照書中那些人民的日常。人民所壓抑的還不只是生活上的種種困境,更有言論危險(比不自由還糟糕),不經意的一點擦邊批評可能就會被別人拿來做為往上爬的墊腳石,且一人被抓、九族皆罰,你根本不知道哪一天會突然在凌晨遭到秘密警察突入逮捕,從此為人生圈下半個句點,完整的句點還要在承受不人道的凌虐中才得以補足。國家與當局者在意的根本不是間諜,而是批評與否定,這種註定失敗的人性所籠罩的社會無處不恐怖,光是在現代這樣的官員層出不窮就有一堆問題,更何況以此主義為標榜的社會還會有什麼「進步到美好國家」的可能?
  不過,對於孩子的關注是本書中流露出的人性之善。在最後追查犯人路上那些民重的幫忙實是令人欣慰:國家傻了,但人民還不至於違背己心選擇自戕。
  不管哪種主義或政策其口號所呼喊的好處是真的有的,可以說,共產主義本質上的概念並不壞,然而,萬萬不能忘記的是執行這些政策的都是人吶!人最擅於利用工具,人事物都能成為工具,且會為了讓自己過得更舒適而過度使用,因此,只要有權力的產生且此權力還不會有可相制衡或是能避開制衡的狀況時,對於資源的掠取就會出現。
  領導者本身是如同支柱一般的存在,他向著陽光,然而要注意的是依附在它身周的陰影,這些追隨者才真是會利用工具的人們。呼喊者之力是虛的,執行者之力則是實的,不可不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