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jpg  標題長這樣是出自我第一時間的決定所寫,接下來的心得部分可能會有點落差吧!再讀完<宿命>書跋後(凌澈所寫)補足了不少故事中無法全然提及的深入想法,也就是呢──凌澈在故事後的解說實是切中要點,因此讓我有種「我想寫的東西都被他給涵蓋所以變不出來的感覺」,哈。
  如跋文所提,東野圭吾這本<宿命>可以視為他寫作生涯的轉折點,雖然我並沒有讀許多他初出道的作品,但從<放學後>到<宿命>之間的故事就內容與書名來看應該是被歸在本格的作品之中(如果要去分的話,人就是喜歡分類),而<宿命>則是表現出東野現代作品雛形的轉折作!(為什麼的話就讀凌澈的跋文吧!寫得很棒)
  <宿命>的故事在表面上其實很平淡,能引起衝擊的大概是受害者為該地區的企業家,不過在實質上牽扯到兩名自小就將對方視為競爭者的男子之間無可悖逆似的命運,另外在兩人之間又插入了一名受到「命運之繩」牽係的女子,這名女子更是介入了兩人情感的拉扯之間。
  兩名競爭者的立場在長大後因為案件的關係成了嫌疑犯與欲破案者的狀況,各自隱瞞的背景秘密成了真相推手,然而也因如此使得在真相之前讓案件更顯錯綜。本作在故事的最後就如同東野在書封上提到的「他喜歡的結局」不出他總安排的詫異範圍,這讓整部故事的完整性有了交代,同時也給故事的破案主人翁更悶的答案,讀者如我就只能莞爾一笑,還真是「宿命」啊!
  人嘛,總會給任何事物一個名稱或代號,而最大的設定會出現在自己的過往與連繫過往的未來之上,也就是常會聽到的:這是命啊、宿命不可違、我的人生就是這樣……之類云云。因此人就喜歡占卜與算命,若藉此可以得知走向那真是再舒適不過,沒錯,就是「舒適」,不論出現的「未來的命運」好壞,只要知道了其實心裡都會舒坦,因為「先知」破除了「未知」的疑惑,所以可以知道,「宿命」這名詞還能給人安定感,同時可見人總在尋求的就是心裡的安定感,即便自稱熱愛冒險與變數之人也是,因為這一點就是在填補心中不安定的坑洞,換句話說就是如果他們不冒險、不接受變化心裡就會有一大塊疙瘩或是缺塊。人的所作所為就是希望能填平往前走的任何一足腳步。
  宿命會是自己設定的心裡現象,也如同凌澈提到的外在的物力現象。套句台語說的:「好野人喊水會結凍」──只要是未知的高壓或是人認定的價值的高壓都會產生「宿命」的想法。認為好的「宿命」就會努力前進,那如果是壞的,那麼只要有想突破的念頭只要等到機會就能翻轉,這是人的特性之一呢!同時也是許多父母加注孩子身上的「宿命突破論」,教育的大問題也就是從這裡成了起點,成了另一種「宿命」。
  「宿命」能不能悖逆?我想就是看處於那種狀態的人心裡如何想得吧?若其將破除宿命認定為宿命,那麼他就會想方設法突破被宿命設定的僵局而去前往他所預想的標的,在這種狀態之下,其實原本的「宿命」已經變質了,僅是一個「線索」罷了。想要突破當前的「宿命難局」那麼就要設定一個突破的目標,人就是這樣才得以有所進步。
  故事中提到了腦部神經的實驗,說到左右腦有不同意識!這一點還頗有意思,不曉得當前的實驗有否論及這部分。至於人體實驗到底是對還錯?我不置可否,「人道主義」這東西在學術上是毫無意義的,只要想想你想要達成某件事而對某種事物下的加工就很清楚,就那些以人的部位作研究的人來說,人體就跟殂上之肉沒什麼差別,會有反面的抗爭純是因為人身、心的投射痛覺而已。不過我並不是贊同這類作法,原則上我仍認為人身體的自然構造就是如此,其中的奧秘存在於「人生」之中,要開發就從「人生」中開發,幹嘛要去撬開腦子找原理?或許還是「眼見為憑」的想法的成分較重吧!
  
  你對自己的宿命有定論麼?還是願意多去「開發」人生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