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神父的天真.jpg  久違G.K切斯特頓的名號卻遲遲沒拜讀他推理文學中筆下最有名的偵探──布朗神父。總算一窺其面貌,布朗神父可說是我看到現在出現在推理小說偵探中最令人感到溫和沉靜的角色。
  一想到神父總覺得是個老咖,但故事中提到的布朗神父雖然平時行動與說話都有些溫吞,實際上卻是個年輕的神父,或許投身宗教者都會有這麼分開闊吧──讓人如履廣原。
  神父的出場非常平淡無奇,如果他不是身著神職人員的衣服恐怕根本不會被人給記著,這跟阿嘉莎.克莉絲蒂筆下的瑪波小姐有些類似,他們倆再一個共同點就是破解真相的能力。
  相對於福爾摩斯的證據辯證(這是我看別人評語所借用的,福爾摩斯我小時候讀過後幾乎全忘了……)布朗神父則是由心理分析出發,只是想要解出他人心理與犯罪行為的心理不需要任何繁複的學問(因此布朗才不全著眼於科學證據,這部分他是不懂的),僅要思考一個人、一種個性在每一個行為環節上有何值得探討的地方,像是在<奇怪的腳步聲>這一則短篇裡布朗神父僅僅憑藉著腳步聲就能知道在外頭走動的是誰,也讓他預防了一件竊案。布朗神父的許多行為與動作在一般人眼中會感覺天真卻好像沒什麼意義(因為早被一般的知識給限制),卻往往就是在他所著眼的地方殘留著「某人」行為過的痕跡,看起來尋常的痕跡是出於尋常的心理帶動行為,但這尋常的痕跡如果出現在不適合的地方時,會不會另外代表著什麼?這只是簡單的比對,但總容易被人給忽略,如<阿波羅的眼睛>裡該祭司的祈禱沒什麼特別的,但偏偏就是在特別的時刻成了關鍵的特別。能夠抓住人心所想的,那麼天真就是最佳的解答方式──同時也有相當難度。
  先前在天城一的<密室犯罪學教程>讀過布朗神父<看不見的人>這一則故事,於是在本書中親讀一回,關於「人回答問題的模式」與「司空見慣」的心理狀態解釋的相當巧妙,這讓那完全不是密室的間成了絕對的密室,也讓應該馬上就被逮住的凶手大搖大擺地離開現場,若將周圍看得太過理所當然,那麼某天在那其中的某個要素恐怕會成為致命的盲點。
  G.K卻斯特頓的文章中除了透過布朗神父解析心理、釐出線索與真相外,他的文筆也可說是有相當功夫,無怪乎在開頭的序文提及了他的作品翻譯之難度。過去我認為中文文學之深是歐美國家翻譯所難以及,但若原文機乎沒讀過的話也不得說印歐語系的作品行文是中文能夠彌蓋的,語言能行文就會有它的深度,單看作者操筆境界如何,卻斯特頓在這方面可說如畫般地將布朗神父置於讀者能透過文字化現在腦海裡的優美句詞之中。
  天真不是什麼不好的事,它往往能令人一語中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