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群.jpg  書名、書封與標語讓我在許久之前就對這部小說有興趣,直至今日才將其閱畢。浩浩蕩蕩近千頁,這可以說是這部作品必要的至少長度──不僅知識廣而深入淺出,思維與意涵上更是震懾人心。
  在此,就如同書名(一開始讓我摸不著頭緒):群 A Novel。我要告訴各位這只是一本小說,他並不是實際上發生在這世界上的事,然而,故事的內容卻令人不得不想到我們現在踏著的土地,或者更貼切的是說:居住著的地球。
  異變慢慢產生。好幾個奇怪的小現象出現在故事的真實世界裡:大陸棚上的怪蟲、鯨魚群群體失蹤……一名智利漁夫失蹤於距海二十公里遠的位置。這些現象雖不存在於真的真實世界上,但許多要素卻如同故事裡的真實世界切合了。
  小小的異相開始擴大:那些怪蟲激增、鯨魚攻擊船隻、劇毒水母包圍……當這些狀況開始讓人類感受到危害時,人才開始尋求原因。為什麼不在出現怪現象時就採取行動呢?當然不,因為關係到經濟,且人更是自以為是地認為:這地球是由我統治,小問題很好解決。
  在怪蟲與沿岸石油工業發展交錯中我才知道北歐有相當的油礦(印象中以前地理沒讀過?還是我全忘了?),同時也知道這些設施造成過多少海洋環境的污染。延伸而出的概念在於人類排放的資源廢料,這些資源除了電能、熱能之外,最無意義的就是軍事兵器的研發。人為了自己打自己而創造出殺傷力愈來愈強的武器,而這些武器需要的是愈發有力量的能源,在採取能源的過程中勢必會出現不必要的元素或料件,這些東西,這些對環境有強大破壞力的物質為了避免危害到人類,於是將其倒入他們認為的世界最大的馬桶裡──海洋。海洋何其浩瀚?想我小學時有一題選擇題讓我一百分便成九十八分,那一題問了:水是不是取之不盡?我想到海,海那樣大,可能有用光的一天麼?所以我錯了,那兩分讓我的腦袋在那時矯正過來。那傾倒廢料的國家呢?有矯正過來麼?還不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盲目認為:海洋何其浩瀚,我只不過是把如同它鼻屎的東西扔進去而已,毫無影響。
  影響來了,且恐怕比我們人類預期的更快。世界的海洋環境目前如何我不清楚,但可知的是汙染天天都在發生,而汙染產生的變質與有害物藉著自然的循環回到了我們人類身上。可笑的是我們驚覺、歇斯底里,但仍無所作為。當然,怎能有作為?不提愚蠢的武器開發,光是能源與捕獵技術隨時都要在生活上就位,否則「現在」的人類生活就會變成「非生活」的狀態。
  故事中的兩線主要提到海上石油平台與賞鯨的活動,後者其實不會帶來太大的問題,不過光是船在海上跑來跑去就已經影響到許多生物的生存;前者則是影響深遠,除了能源供給之外,壞處卻幾乎同等地多。石油平台的建設會深入海洋,不論過程,在開採時產生的噪音就能讓一堆生物受不了了,另外還有管路破損的問題存在。石油只要外洩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生態危機,最近的墨西哥油輪事件即是一例。那些鑽油平台開採的黃金歲月已過,探鑽完畢的建築物就會失去價值,成為海上的大型垃圾。成為垃圾對人可能不好,但對海好像還有點幫助,不過人怎可能讓資源接不上?這部分竟然還能扯到與中東的石油生產的競爭!沒了油當然要多找地方挖,而都沒地方了──事實上石油在專家的預估中已經進入倒數階段──就得找出新的能源。
  故事在前面提到了甲烷水合物的東西。在這之前我知道在寒帶地區的永凍土下蘊含有大量的甲烷,這是一種好能源,但卻更是溫室效應的強大物質,這礦藏不僅於永凍土,透過故事我才明白在寒帶的大陸棚地帶有所為的甲烷水合物,也就是由冰包裹起來的甲烷。在人類心算著石油能源可能耗盡的那一天時就看見了這廣大的延續「文明」的好東西,於是,在故事的現實世界中就有所打算,相同的,真實的現實世界中也是如此計畫中!
  在那些異相之前,兩邊的世界發生的事情一模一樣。群這部小說你可以說他是科幻小說,也可以說他是科學小說,抽掉「群」衍生出的狀況的話,這可以說是一本完全的大百科小說!
  第一部的異變多達整本四百來頁,在後面的部分終於讓作者用他「驚悚」的文字表現出海嘯的毀滅力。不是破壞喔,是毀滅!
  我沒有經歷過海嘯,而印尼的海嘯事件也只透過畫面與新聞得知,其他就沒多研究。在群的故事裡讓我藉著文字看見那可以高達五十公尺的恐怖水牆蓋下來的感覺──死亡前幾秒的極度緩慢、死亡時的瞬間;就像是神舉起掌一氣拍下整座城市,然後讓大水與泥把所有經過的人事物砸的稀巴爛,接著收掌的同時拉回一切,再來第二波……直到人類以為的世界消失。
  這是小說中自然環境產生變化而導致的悲劇,那現實上呢?悲劇發生的地點在印尼不在北歐,但未來呢?
  我們人類若不在下一次的開發中將生態與環境列在經濟之前,這現在只能在好萊塢電影中才能驚嘆的景像很有可能就出現在我們的「世界」之中。
  不再僅是一部小說。

  面臨毀滅,人在此時才會思考如何拯救,然後再拋出:「下次不敢了」的標語。這倒無可厚非,你應該明白人面對自己的錯誤總會想文過飾非。
  國家的意識形態出現了。故事中由美國聚集了世界各地的科學、地理、生物專家,他們掌握著解開問題的關鍵,但填答案的卻是領導屬性的美國將軍。
  我想在故事中作者打算藉此對該國做個諷刺,畢竟在這還真的可以說是依著美國打轉的人類世界中他有許多事並不以身作則,甚至有一些行為充斥著人無可避免的自私。將軍、船艦、管理,全是美國包辦,而最後的決定也不會落在專精且願意以研究接觸心態來了解自然世界的科學家。這一點都不奇怪,世界許多層面都是如此。政治可以下許多指令,但在太多方面那些政客可以說是白癡,他們有耳朵跟嘴巴,通常動的都是嘴巴,而中間的腦袋呢?腦袋只會對權益利弊有所反應,他們選擇想聽的、早認定好的答案,而說出口的則是盡量以自己能全身而退的方式的提案。
  放大來看,這樣的一個團體代表著什麼?
  是一個人。
  就好像抽菸喝酒(過多)嚼檳榔吸毒會讓身體腐爛但手裡、嘴中的決定依舊一樣,我們自以為能控制一切,身體是自己的嘛,自己怎會不知道呢?那同理,這世界是我們的,我們怎麼可能不知道呢?
  事實是完全不知道。
  如故事中提到,人類對於深海的知識恐怕比外太空還要來得少,最大的原因出在壓力,現在的科技還沒辦法去探測最深的海底。海的最深處居住著什麼?我們全然不知,他們也不會出現,道裡相同。
  既然未知的力量讓我們以為能掌控的世界出現了人所無法控制的變動,我們人類仍自以為是地以自己的角度來詮釋一切;以神創造的角度催眠著自己是最發達的高等智慧。我們看不見細微的部分、我們不去思考「思考」的根本,我們把一切推託給我們認為能控制的意念,並且宣稱古早有個神用祂的樣子創造了人類。許多宗教用這一點當作基本教義,不信教的人呢?底子裡也是相信著自己是這世界最強大、最有智慧的物種。於是就如同故事裡所說的:人類是如此,既然這樣怎麼可能接受在深海底下有另一個與我們同等,甚至該說是高過我們智慧的生物。更重要的是那東西還他媽的不是一顆頭、兩手兩腳還能直立行走的生物。
  人自然是會被「人」的思維給限制住。
  在故事裡,面臨毀滅性災難的人們理當要同心一氣處理問題,然而在行為的基本面仍一直存在著人性的分裂傾向──相對於「敵人」的凝聚。
  敞開心胸、試著找出解答並且要以溝通為方式並且超越尊重地去面對那上古時就存在的、對生態可能影響急遽的生物的科學家;一心想名留青史、一心把自己封鎖在人的歷史中想有一席名位的生物學家;認為人類是一切、人類是自然的霸者、人類就是美國、人類可以以神之名以美國之名摧毀所有威脅的將軍。
  以上的人們在同與未知生物對抗時上演了人性劇場,各自為了自己的想法明爭暗鬥,甚至到最後的毀滅來臨時,人絕對就是一切的想法劇烈異常──連滅亡都只是小問題了。
  人類這樣的生物與故事中提到的神秘古生物Yrr呈現了完全不同的存在,後者的學習力與生態的和諧性是我們人類所無法遵行的,因此可以看見我們為了生活更簡單方便而對其他的物種處以極刑。
  自然會適應與循環。人呢?人會去發明許多名詞與宗教,設法將自己的未知嫁禍給一個焦點上,然後在盡己生之力捍衛那毫無確實意義的立場。這些無可厚非,是為人,就會理解這一點,例如你將無神論者扔進絕境,他可能在覺得自己處於絕體絕命之時開始禱告──對神。
  
  群是一部傑出異常的科幻小說,豐沛的知識之下在許多層面提醒著我們對環境的重視以及對許多國家做出警告。人建立立場分邊站導致了衝突與戰爭,所以想研發武器,就算不攻擊也是種好威嚇……這可以說是極端愚蠢但卻完全符合人性的做法,只是我真的希望這類的自私能少一些,多去聆聽自然環境的聲音、其他人的聲音。擷取如果導致毀滅,最後的災禍鐵定會落在根源之上。
  如同序拔所說的,「群」這本書是引領我們走入更進一步思維文化世界的起點,而這起點,可能正迫在眉睫的需要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