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singles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aNobii:5

買簡體的放著差點就忘了。這是我讀保羅.霍特的第二本書,之後大概都是簡體的了吧?

故事開場相當神秘,在英國午夜的街道上,一名半生平順的老警察巡邏著,這時終於發生他事警這輩子以來最怪異的狀況:奇特面具人的身影?然後來到某條路上發現前方有人,而那人臉上竟帶著瘟疫醫生的面具!從他的喃喃自語中,他所翻找的垃圾桶裡,可能有……屍體?

空箱,轉身,屍體憑空出現,醫生消失,而事件才正拉開序幕。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aNobii:4

喬治.西默農──

閱讀推理小說時算是蠻常看見這名字,創作量上也在歷史前幾位,不過中譯作品目前只能在舊書中找;許多推理評論對他是推崇有加,特別是馬戈探長,不過,我挖到的這本《屋裡的陌生人》跟馬戈一點干係也沒,是系列外的故事。

市長後裔、曾是大律師的盧爾薩在屋裡發現了一個陌生人,而這老兄幾秒後就死了──檢察官侯吉賽話筒中是這樣聽說,但實際上的現場卻敲開盧爾薩爛醉十八年後開始重回生活的玻璃之門。

這部作品呢……嚴格來講並不是「推理該事件」,反而是事件讓盧爾薩開始理清沉滯許久的自己,同時這一段空白與當前面對女兒的反衝怪有種不被世俗思量抹糊的清澈感,他對自己荒唐生活的檢討使得自己也能感受到所有涉案人話語中的背景,這正是讓最後法庭審判峰迴路轉的關鍵。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安東尼.赫洛維茲……這名字怪耳熟的,書名<莫里亞蒂的算計>,OK,望了一下架上<絲之屋>,寫過另一種風格(或說風格大匯總)福爾摩斯探案仿作的作者的作品,沒直白說出福爾摩斯,但莫里亞蒂可以說是前者的如影隨形,雖然我認為福爾摩斯周圍除了華生與蘇格蘭警場之外的人物有許多是後世多加強調上去的,但這樣的對比人物真的讓福爾摩斯更深邃、立體,加上仿作、戲劇,英國倫敦犯罪之王──莫里亞蒂教授可以說在福爾摩斯的影子裡與他齊名,而這回赫洛維茲分歧卻也是承續柯南.道爾在那年代還不被追憶的人物,他讓萊辛巴赫瀑布事件更添推理與概念,確實就如開場描述,這一場正邪共同消逝的劇碼想來總不單純,我是不知道柯南.道爾在原創時只是純粹用個英雄風格的華麗手法做個模糊收尾還是算計好後世的福爾摩斯沸騰?知道的是,其中大有文章,而這文章還要看誰來譜寫,於是,莫里亞蒂的故事或許也要從萊辛巴赫瀑布墜落後重新出發……

然後一開始直接證明他真的死透了。

來自美國平克頓偵探社(這也有種熟悉感)的偵探弗雷德瑞克.切斯因調查在美國的「犯罪大亨」戴佛勒克斯寫給莫里亞蒂的信而來到瑞士邁林根,想一探莫里亞蒂的究竟,而同時英國蘇格蘭場警探埃瑟爾尼.瓊斯也趕來調查。前者是美國偵探社社員,介紹了不少,同時提及序章的皮爾格林之死有相關,後者則是……如果不是後面證實他真的是蘇格蘭場警官,就他對許多線索的推測方式跟福爾摩斯實在有夠像,我本來還想說會不會結局的爆點就是他其實是福爾摩斯?呵。不過瓊斯就故事中說的,似乎曾出現在福爾摩斯探案中的某一案,還被強調說被華生寫的很阿呆。

透過屍體的線索,兩人決定要追查戴佛勒克斯滲入英國的事件,於是,一場沒了莫里亞蒂卻更顯混亂、血腥的冒險探索就此展開。其中還出現<紅髮會>出獄的犯人咧。

說真的,赫洛維茲沒正面寫福爾摩斯會讓他的故事更有一格,就<絲之屋>給我的感覺是裡面的福爾摩斯不夠俐落,加上篇幅對神探來說是種超載(原著可沒那麼長的,就算中篇,其中有一大半是背景故事),福爾摩斯的味道我覺得只剩下「推理」的拷貝而已,但是這本<莫里亞蒂的算計>雷同福爾摩斯的是警官瓊斯,他有著近似(當然是自我訓練來的)的推演能力(連口氣都維妙維肖),行動上雖然舊疾影響卻也靈敏自在,加上他有別於福爾摩斯的家累,形象上更有人味,我覺得是一種風貌的展現,另外,也透露著「別小看女人」的概念(他老婆可厲害的),華生的部分就是切斯,但不只文筆也不是負擔,有點莽撞的美國佬卻又有些妙點,不只是寫案子與解謎團,他也引領謎團。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Nobii:3

讀多了推理小說後想再來試試典型的冷硬派作品,曾讀過同樣是達許‧漢密特的作品<馬爾它之鷹>,這部被譽為經典的冷硬派讓當時的我不曉得怎麼接受,可以說是亂成一團的拳頭推理;這回讀的是漢密特最早的一部長篇紅色收穫  <紅色收穫>。

主人翁是「我」,我前往與威爾森見面,結果他老婆迎接,沒多久接到電話,她出去了,四十分鐘後回來,腳下沾了紅色疑似血跡的污漬,說她丈夫沒法回來了……

蠻錯愕的開場,接著「我」就前往現場,果真是葛屁了,威爾森他老爸是在這「破生市」(博生市的鳥稱)頗有影像力的媒體人,嗯……反正,彼此暗喻良多的對話意思應該是要委託處理這件事,於是,「我」與這罪惡城市裡的四大角頭的對決就此展開。

冷硬與俐落我想是貫串整部故事,人物話中的幽默都很有意思也很有「殺傷力」,槍說開就開,不過寫起來詼諧感倒是重了些,很有大鬧的成分。故事中的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情,像愛死錢的狄娜‧布蘭,雖然最後她還是覺得命比較重要,但這個莫名其妙都能出人命的地方,人命好像可有可無。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Nobii:3

家喻戶曉的偵探人物來自一個在當初文學被擠到叉路的柯南.道爾筆下,結果拓直了一長道,刻意要讓夏洛克.福爾摩斯身亡結果是慶幸靠著文學的曖昧藝術沒讓他死透,終於復活、老,卻沒有終。貝格街謀殺案  

我個人不是福爾摩斯的信奉者,但不可否認他形成的典範與「透過解謎而有的謎團」,讓推理文學如春筍般在這一世紀來茂密成林;另外,繼續描摹著福爾摩斯身影的作品直至今日仍推陳出新(如我相當喜愛的英劇<新世紀福爾摩斯>),這回我閱讀的是走在柯南.道爾之後續寫福爾摩斯故事的眾作家之筆,殊途同歸的每一篇都加深著福爾摩斯在推理文學上的足跡。

就不多述每一篇的大概,在這總十一篇的作品中讀著的是每個作家揣摩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與華生是怎麼互動、調查,而其中<福爾摩斯召喚的雙座馬車>比較特別是用馬車伕的視角,讓這我印象深刻,用非華生的觀點來看待著「怪人」有種「實在」的感覺,哈……

福爾摩斯除了形貌上的特徵外,故事特色約莫是委託者身分推敲、不合常理的現象與事件、陰謀與冒險風格、科學實驗式的探查、擊破怪譚現象……等等,每一篇故事大抵都表現了幾點,當然也有特別著重,像<黑暗之金>冒險成分就很重,其實我是覺得福爾摩斯在倫敦狂奔還好,一路衝到非洲去是有點難以想像;而在心理探究上的第二篇<邊境蒲公英疑案>整個比較像白羅……或許枝微末節的線索皆歿才出此「旁策」吧。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這本書源於之前工作到高雄上課午休時跑到書店看見的印象:封面給人很不錯的感覺,黃褐色深邃的階梯巷弄上是書名<藍色圓圈之謎>藍色圓圈之謎  ,中間闐暗的部分是小簡介。什麼是藍色圓圈?謎又是什麼?
  結果過了好久才買下,本以為是克莉絲蒂時期的古典推理作品,結果是1990年左右的,作者是法國人──在書的簡介中也提及法國的推理小說,確實像我所知的只有免強擦到邊的<亞森羅蘋>系列以及密室經典中經典的<黃色房間之謎>,其他如西默農我個人沒接觸過,此外……想不到還有誰了。在作者簡介中大大地突顯佛雷德.瓦格斯,細看才發現居然是女性!不曉得這名字在法國算不算中性。
  瓦格斯是法國少數的推理小說作家之一,她同時也是法國暢銷小說家前五強,這實在令人期待,到底<藍色圓圈之謎>會有怎樣的精采呈現。
   故事的開端即是夜晚時分會不定出現在城市街道上的藍色圓圈,圓圈圈住大的小的有的沒的東西,看起來僅是雅痞之類的小玩笑,但探長亞當斯柏格從中嗅出危險 的氣息;如同偵探出場的介紹,亞當斯柏格是個溫吞但直覺與觀察敏銳且正確異常的怪咖,這算是我看到的新款的偵探特質,呵,結果藍色圓圈真的在之後圈住了三 具屍體,兇手會是夜晚畫下藍圈的人麼?
  這部作品出場的相關人物都很有自己的特色,包括探長亞當斯柏格在內,有海洋學家瑪蒂、瞎眼又嘴賤的美男子雷葉、醜陋又熱愛交友廣告的克萊蒙絲,那,亞當斯柏格的屬下唐格拉是平常但因此確顯得「平常」是特色,這幾個人演出的謎團之劇。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理小說與推理作家沒深入大略上就那幾個家喻戶曉的人物,真的去認識後,挖寶般第一個個呈現出來,這回又新讀了一位作者:雷金納.希爾;然後是他的作品:<兒戲>。兒戲  
  嗯……閱讀本作前抱持著古典的感覺接觸,故事的開展與事件的發生也頗古典,不過字裡行間還頗有些現代感,至少我覺得「同性戀」這個議題在更早之前應該不太單純;或說是種「新古典」?
   <兒戲>的故事圍繞在遺產的繼承上。如同封面上的題語:「老嫗的橫死帶來的是一閃即逝的甜蜜。」讀完這部作品後就頗有感受;遺留龐大遺產的老婦人只能乖 乖地躺在即將入土的棺材裡,周遭圍繞的是她的子孫……或說是相關的子孫,這些人表面哀戚,心裡卻是各懷鬼胎,在這樣一個場景裡,希爾用的描述手法相當有意 思,透過葬禮一步步的進行,同時描寫圍繞的主要人物們的「內心糾葛」,藉此也了解這老婦人遺產的分配是如何讓「相關」的眾人咬牙切齒,也才引發之後種種事 端。儀禮的發展還算順遂,除了作者諷刺詼諧的語調令人不免莞爾,其它的正常狀況依直到某個大喊著「媽媽」的男人闖入,此刻不僅故事內的人物,就連讀者也知 道:問題來囉。
  為了「爭奪」遺產,除了自認雖小的繼承人之外,另外三個小不啦嘰的團體也加入行列,故事的前段算是組織、法律及遊說的主軸加上 準備出場的警談狄埃爾、巴仕可的警局小風雲,兩邊原本各走各的,直到命案出現,兩條線索才被交織在一塊兒,連同警局內的同性戀疑雲也一併列入事件的真相之中。
   第一次接觸希爾的作品,這樣一個讀完有種克莉絲蒂加上史陶特的感覺,整體故事發生在小城市中,有很多小地方的特色與家族──克莉絲蒂我想也不少這般場 景,另外就是狄埃爾與巴仕可除了前者並沒有沃夫「機能上的障礙」得以四處趴趴走外,兩者還真有點雷同,當然,狄埃爾講話是更靠杯到另一個層次去,個人認 為,作者塑造出這警探的「諷刺笑功」幫這部作品加了不少分。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桶子.jpg  世界經典。<桶子>這部作品算是聲名久炙,不過感覺上作者佛里曼•克勞夫茲也就這部作品現在還有中譯流通,希望若未來有機會,能有一系列他的作品再問世呢──感覺上有許多作家都是如此(詹宏志謀殺專門店裡就頗多)。
  在閱讀本作之前多少有聽聞過些許消息,雖然本書的名氣揚揚,但據說裡頭的追查程序相當繁複,使得有些讀者對這「經典」有點無奈、無力,所以我心裡多少有點包袱:如果真的洋洋灑灑來個一堆OOXX程序的話會很難讀。閱畢後覺得還好──或許該說,克勞夫茲在故事的安排上有他的一套。
  <桶子>故事的發展離奇緊湊,從港口卸下葡萄酒桶突然脫落一桶開始,令人疑惑的謎就展開了:平常不會有問題的卸載怎脫落?這桶子與眾不同、有金幣!有……人的手。
  一開始這邊感覺這船公司的規矩還真是人人遵守,我還想說通常看到居然有「人手」的狀況可能就是馬上拆桶確認、報警,結果是先往上匯報,接著就出現桶子失蹤,展開一連串的追桶行動。
  故事的速度與異樣的狀況頗引人入勝,最後確認桶子裡裝著一具美麗女屍後,跨越英法的調查開始展開。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傀儡.jpg  推理小說的風貌各有不同,在世界經典的作品中,卡特琳娜•亞荷蕾這部<女傀儡>是相當有意思的犯罪走向。
  完全犯罪──這個概念在推理小說中可不常出現,總是要有條理的解決,且,只要是人著手實行就必然有跡可循,這也是推理小說大部分總懲惡揚善的特點,但其中還是有完全相反發展的作品,這就會引發騷動了。
  過去讀到的完全犯罪作品是派翠西亞•海爾史密斯的<天才雷普利>,故事中雷普利利用他巧妙的演技跟設計取得大筆財富,最後還逍遙法外;而今讀到的<女傀儡>則是運用了程序上的設計以及人的心理弱點造就了無縫插針的絕對犯罪!
  書名大概就表明了故事的走向──一名尋求生命中機會的女子在報紙上的徵婚版發現了一則奇特的啟事:一名富敵天下的富豪想找一個終身伴侶。這讓不屑一般日子的她有了打算,寄出去的履歷更是算準了對方的要求,最後如願地中選。
  中選後的她才知道原來她被選來參與一項陰謀,所有條件都鋪好在她面前,就等著她踩上去,但,是福是禍?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夏洛克•福爾摩斯的大名我想就算不讀推理小說也都聽過吧?至少前陣子電影打得火熱,而相應而出的仿作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版。
  柯南•道爾創造福爾摩斯的結束還留著許多縫隙,說起來他使用的「傳記式」特色在後來得到很大的發揮。
  重新讓福爾摩斯復活或許是許多推理名家曾想過的,但要完美表現出夏洛克•福爾摩斯的感覺我想沒這麼容易。過去曾讀過的是柯南的孫子,亞得里安以及卡爾兩人合做出來的<福爾摩斯的功績>,感覺還不錯,甚至一些案子補足了柯南故事中到後期顯得略缺的推理元素,而這回是號稱「正宗原汁原味」的探案:安東尼•赫洛維茲的<絲之屋>。
  The house of Silk.jpg  <絲之屋>的故事從一個畫商倒楣的運輸事件開始,進而牽扯出諱莫如深的龐大組織事件,其中還將福爾摩斯喜歡調遣的街頭少年隊給拖下水……呃,嚴格說起來,這正是本作的中心主軸。
  這部作品感覺上有點像是要諷刺「上流」社會這一塊,把柯南沒寫過的醜聞鋪設進去,這不僅使得犯罪規模大大提升,更讓福爾摩斯陷入差點萬劫不復的深淵。個人的看法是:想出點子與狀況然後將福爾摩斯代入的故事。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教堂鐘樓這感覺相當歐風的設施而言,「上帝的警告」不啻是其鐘響。它警告著許多事,不論好壞,透過鐘響就能知道現在發生何事又要如何處理,雖然我並沒有接觸過此類文化設施,但即使在今天這個資訊速遞的時代,教堂的鐘樓應該還是有其象徵與任務性的地位吧。
  九曲喪鐘.jpg  本作<九曲喪鐘>點出了敲鐘、鐘樓與鐘響這我所不了解的英國世界。這是我所讀桃樂絲.榭爾絲的第二部作品,台灣的翻譯本也就兩本,相對於常被並稱的阿嘉莎.克莉絲蒂及約瑟芬.鐵伊來說是頗寂寞的,要探索原因,我認為與故事的特性有關,就我目前接觸的感覺來說,榭爾絲的作品讀起來比較辛苦,不像克莉絲蒂的淳樸可愛也比較沒有鐵伊般智巧的對話,整體上以溫西爵爺的智慧與風度包覆,這一點雖然成功造就出此紳士偵探,但卻沒讓故事熱絡起來,或許……這也是許多偵探都偏像「怪咖」的理由吧,畢竟溫西的存在對於榭爾絲來說是「理想情人」的塑造哩。
  因此,讀本作若無法想像並感覺龐大鐘塔帶給人的陰暗、壓迫、莊嚴、警示感的話,恐怕是索然無味的,因為事件的交錯與狀況也沒太特別的部分,只有把鄉村發生難以理解的狀況作出合理的演變罷了。
  呵,不過說無味有人會有點反彈,其實就事件的詭計來說頗有意思,且是運用五感特性變出來的效果,像有栖川有栖<雙頭惡魔>是香氣、嗅覺,而<九曲喪鐘>呢則是另一個很少被用在詭計上的感覺。不明說是因為……會摧毀這部作品的中心神秘感,即使我很早就想到了,哈哈……
  我不曉得原作是否有附上相關的建築結構圖,又或許這類建築在英國是很常見的,在本書裡附的教堂平面圖基本上只是讓讀者進入狀況的東西而已,真正重要的圖卻沒出現,這讓我搞不清楚鐘樓的垂直結構與房間是如何?事實上如果知道結構與之後發現線索之處的話,死者怎麼掛的大概就一清二楚了──以現代的角度來看。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可以說不管讀不讀推理都會知道的著名偵探,他不朽的名號即使在原作者筆下退隱仍在後世驅使後進再現其輪廓(關於模仿作在本作之前僅讀過島田莊司<被詛咒的木乃伊>,不過這本是諷刺取向),想要精準再現神探丰采有必然的難度,因此這本由柯南.道爾小兒子亞德里安.柯南.道爾及約翰.狄克森.卡爾共同創造的<福爾摩斯的功績>說是「正統」「鑲嵌作」(其內容是採原著中提及卻沒紀錄的事件)全不為過。
  福爾摩斯的功績.jpg  本書通篇的感覺確實與柯南.道爾之筆頗像,不過他倆似乎特愛將福爾摩斯的「行為特色」表現出來,幾乎每一篇都會讓福爾摩斯表演一下他的神眼推理,這點變出來是ok啦,但那些被推理者神經真的太大條了,我是有點難想像某些條件自己竟然沒注意到,比方說行李上的外國標籤……
  撇開較一貫性的寫法來看,其他對於福爾摩斯的敘述真的是維妙維肖,著眼事件的點與反應如出一轍。不過若以事件的水準與詭計導致的狀況看來,本作相對於原著有著些不協調的感覺。
  <福爾摩斯的功績>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故事創作的梗概都出現在原著故事中僅只一瞥的敘述中,在閱讀福爾摩斯的作品時難免會遺憾為何不把那些提及的事件寫下來?或者會期待或許之後出現,結果自然是落空。我想柯南.道爾當初應該只是想藉著提到些許事件加深讀者對福爾摩斯的印象立體感,如果是他別有算計或是提示,那可就真的神了。這些被提及的事件就華生所說的都有其「僅只於提起」而已,也就是相對於本文的故事,那些不過是微小事件,然而藉由此「線索」所新撰出的故事卻仍是精采萬分,甚至某些觀察的細節還比柯南.道爾更精緻呢!
  我想可以說是青出於藍,即使把故事中由卡爾獨創與共創的部分拿掉,柯南的小兒子亞德里安所創的故事水準相當不錯,像<密室探案>的狀況與推演可真是令人叫好的巧妙,誰能確實注意到玻璃窗的前後呢?另外故事的模式除了福爾摩斯老喜歡推對方背景之外對於內容都套入了福爾摩斯故事中的不同元素,從小的鄉村古堡事件到足以震動國際的間諜案都有,能夠將原著點到的概念推展出如此豐富的內容,這真是不得不佩服啊。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冷硬派推理小說一直都是我心中的一塊疙瘩。大二那年本想體驗一下小學時的推理熱情,結果不小心買下勞倫斯.普洛克的<往墳場的車票>,顯然,當時的我還無法體會冷硬的奧妙,於是整本書在我搞不清楚狀況之下結束,同時也斷了我的熱情。當然,普洛克可是位偵探推理大家,只是……直到現在我還是堅持著「再過一陣子再讀他的作品好了」的念頭,哈。
  探入推理小說的世界什麼派別都會讀到,冷硬派的部分也有<冰屋>、<盲視>、<打工偵探>……等等的經歷。算是建構出自己閱讀的理解度(好怪的說法)後,我看準了冷硬派中頗富盛名的<馬爾他之鷹>。
  達許.漢密特是個沒有得過獎的作家,但千萬別看到這句就為他惋惜,因為他是創造獎項的作家。冷硬派的出頭他應該占了相當重要的地位!。
  馬爾它之鷹.jpg  如果說<馬爾他之鷹>是個範本那鐵定不錯,因為故事裡的偵探山姆.史貝德是標準的又冷又硬。冷就是為了真相與脫身(……)可以不顧一切情義(意),硬就是……碰到犯罪嫌疑人拳頭就硬,碰到美女……某個神祕部位就硬,那碰到美女嫌疑犯……就照他的「程序」來,真格說來,讀到後面你可能會搞不清楚主角到底是幫人還是整人。
  本作的成功我認為是在於描寫出那年代美國警探的私下風格,比起古典的福爾摩斯,行動比推敲多了太多,甚至大部分的真相還是用拳頭問出來的。在故事快結束時我搞不清楚這老兄除了拳頭與唬爛之外還有啥偵探特色,結果竟然有……我想……他可能在一開始就很明白犯人是誰,只是如果這樣想就真的覺得他整人整的大了,同時也能窺見「現代社會」的一斑。怎說?當然就是利益至上,美女跟錢都來了,當然兩者都要OOXX一番才划算,要不然是要每天接尋人找狗的低價案子麼?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殺妻.jpg  由原文的字面來翻的話,本作翻譯成<殺意>似乎會較貼切些,不過故事中的謀殺起因於殺妻之上,這樣的命名也算是切中重點──會提及此是因為<殺意>是其他版本的翻譯名稱,而我自己也認為這名字符合許多。
  許久沒接觸到推理小說裡的英國風光,殺妻故事裡的場景不禁讓我想到阿嘉莎.克莉絲蒂所描述的世界,兩者的感覺很相似。在這樣閒適的英國小村莊裡,人性相互間的作用也讓謀殺的衝動自然而生。
  殺妻的故事描述一名身材短小、個性有些自卑的醫生運用自己專業的手法謀害妻子以達成其目的的故事。說起來很普通,但本作之所以在經典中列名就是因為他用的是犯罪者角度的敘事手法!就我所聽聞的,本作似乎是第一個嚐試者,因此之後才會有<謀殺我姑媽>、<天才雷普利>這類型的犯罪小說問世。
  殺妻這部作品令我感到驚喜的倒還不全是這種寫作手法(因為讀之前就略知一二),而是劇情的鋪陳與人與人間交流的情感變化的描述。主角畢克利醫師是貴族時代邁入終結時的被鄙視者,他的出身使他一直遭到莫名的壓迫;他的身高是另一個因子,這兩者讓他在心中埋下了不滿的種子──蘊含了追求地位的慾念。成為醫師後也結了婚,但他的結婚卻是由「攀附地位」的念頭而結,因此碰上了一個視古典貴族地位、對上下觀念根深的女性──沒有愛,且更讓日後如主僕般的生活降臨。
  錯誤的婚姻並沒有讓醫生萌生殺意,畢竟自己的地位有了間接的提升,另外在村裡的聲名也不差,甚至可以說因為他妻子給別人的壞印象而使得自己博得許多正面的回應。或許這部份的反差以及他自身態度、外貌不差讓他的異性緣很不錯。小小的村子少少的居民,在少少居民裡的女性居然都能跟他扯上些許關係。他對自身不滿與自卑的反作用力化成了慾求加諸在周遭之上,因此逐漸鋪路向著謀動的未來。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