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elses (3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新娘標本.jpg  歐美犯罪懸疑文學……嗯,讀過些許,感覺上常是辦案程序的冷硬的殼裡裝著心理與犯罪探討的內涵。泰德•戴可這本<新娘標本>也是類似的氛圍,不過文字卻呈現相反的包覆;我想,這部作品是我閱讀這類文學中頗有特色的一部,因為本作的「世界」隨著不同的角色調換著,也就是說,透過人物內心的想法建構出所有的行動──特別在「愛」的部分(有稍微看過一些評論,不少人覺得後面變成言情小說,遺憾的是他們沒有搞清楚作者的手法)。
  開端是頗具異色的兇案現場:美女的放血「標本」。這樣一個開始就讓故事中的主角揣摩著犯人的心理歷程,那呢,長官往往是扮演「理所當然」的腦子的角色,凸顯了布萊德與妮琪這一對心理剖析搭擋的特色。凶手是怎樣的人?如同他們所推敲的?
  因此凶手沒多久就出現,算是從他的描寫開始,進入了不同的「世界」──所謂「異常」的世界。
  <新娘標本>的故事很少琢磨在警察體系之類的事,不曉得是不是FBI辦案比較自由些;另外,很快就切入去找「高智慧的精神病患」發展得還真是自然的有點意外,呃,我覺得是很有意思的設定,反正逮不到人,膠著有膠著的做法,更何況還預測犯人正積極地準備再犯。來到所謂的(反正都是所謂的)精神病院裡,這部作品的特色就更凸顯出來了。
  泰德描寫的是內心與內心的衝擊及交流。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偏執狂.jpg  關於這本<偏執狂>也是曾覽目數次卻沒帶走的作品,那時候剛讀推理小說,到處看看有注意到喬瑟夫•芬德,在舊書店也常見到,大概是書背的歪字有了效果,但我還是到現在才讀完。
  這是本……很精彩的作品!
  臉譜早期的犯罪推理小說好像都會請唐諾導讀(還是消毒?XD),這本是芬德首本作品,不例外。然後更不例外的是讀到快昏的介紹文,我覺得放到後面好像比較好,我讀完才大概能體會唐諾是在扯什麼飛機。
  饒了我吧!真的會想略過您的導讀啊!
  我想應該不是他的緣故所以讓後面的故事讀起來特別順暢才是……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起偵探,十之八九會想到的首人大概就是夏洛克•福爾摩斯,這位家喻戶曉的名偵探吸引了眾多的推理讀者也引領了許多從者,不少在柯南•道爾後的仿作或續作生生不息。我所讀過的諸如他孫子亞德里安以及密室之王卡爾合作的補足短篇集<福爾摩斯的功績>、赫洛維茲的<絲之屋>另外就是日本推理之神島田莊司的諧諷作<被詛咒的木乃伊>都是,當然還有很多是我沒接觸過的,而今我所讀完的是史恩•皮考克所撰寫的「前傳」,也就是描述福爾摩斯成長歷程的少年故事。少年福爾摩斯 烏鴉之眼.jpg  
  嗯……老實說,福爾摩斯風靡百年卻到近來才有顯著的「前傳」性質作品有點意外(不曉得過去有沒有,但可能就算有也不成功),不過大多是延伸或是穿差也可想而知,畢竟那樣的寫法才有華生當作後盾。
  要怎麼描寫福爾摩斯的少年?我覺得不是件簡單的事,基本上夏洛克•福爾摩斯的種種特性在當年代算是個怪咖;到底是經歷過怎樣的生活與學習才讓他成為冷漠卻又富行動力的觀察推理狂?若從這部分想,柯南•道爾好像是替往後的創作者出題一樣,所以我認為皮考克的這一系列作品的首部曲<少年福爾摩斯-烏鴉之眼>算是頗成功的。
  烏鴉是本作的中心形象,福爾摩斯給與作者的樣貌是隻烏鴉……似乎也能這樣說,在我的想像中,福爾摩斯是個高大偏瘦然後有個勾鼻子看起來不好親近的大叔。烏鴉嘛……是有這種感覺,另外,在倫敦,這樣的禽鳥可能更具代表性(像日本的話,烏鴉就完全是不同解釋了)。利用烏鴉以及關鍵的烏鴉習性推理,這個發展主軸很有意思。
  福爾摩斯的個性是用了些歧視性的背景出來的,這也有解釋的意味,不過卻具有猶太人的血統……嗯……這不可否認是種「公認聰慧」的一族,不過突然跑出來有點唐突,但其實我不曉得原作的福爾摩斯是否混血?只是思考一下道爾的身世,我想他會主張是純英歐系的人種才是,呵哈。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宿主.jpg  <宿主>這部作品是好友郢漩推薦的──用如同文中外星人閃亮眼眸的熱情。
  書的廣告書腰沒有拿下,所以朋友都以為我在讀<暮光之城>,想來這樣說也知道作者是誰了……搞不好作品比作者有名,啊哈哈。史蒂芬妮•梅爾寫下了超暢銷的暮光三部曲(好像還有番外篇)──遺憾的是關於暮光的部分我只知如此,還不曾拜讀過,不過主題倒是千古以來總讓人傳唱的:愛。或許梅爾是個寫「愛」的作家,這部<宿主>的主題亦然,不同於暮光的「地球上的」種族問題,這部作品出現的是外星人。
  外星人將要──NO!是「已經」入侵地球了。
  故事的開始是「靈魂」這款外星人展開她新一世的過程,我們透過周圍的「人」慢慢理解這一個靈魂的「選擇」,同時也知道在檯面的人類的背景,兩個堅強的意念在之後將產生的火花在此就已預告。
  「靈魂」這樣的外星生物蠻特別的,不過也符合一些我們對外星人的想像;他們生存的方式就是寄宿在其他的生物體內,像是接管一樣全面了解宿主過去、現在的所有資訊,然後就照著宿主原本的生活模式過日子──這地方真的是會讓我有多重的想法:首先我整理了一下思維,因為故事中靈魂不僅是外星人的名稱,更是一種概念,呃……也就是人對生命的其中一種概念,所以「靈魂」進入了人體就會取代原來人類的意識;這一個部份後來還提到是靈魂的意識好還是人類的意識好,所謂的好與不好牽涉到行為與地球的環境,我個人是覺得這裡琢磨入太多主觀的人類判斷意識──會有一連串的概念衝突大概是我的思想上與作者的認知有些不同。對於「靈魂」這外星體我覺得直接解釋為過去通常是處於共生共體,但碰上人類卻得適應共生獨體的狀況,這樣就好──如果多提到因為「靈魂」接觸到人類這樣的生物而有那樣的感覺的話,我覺得這樣的解釋會比較完整。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會互相關心,但關心是只不過是一種義務?或者根本就是關上心地關心,使得對方「關」心。小小的行為你或許不以為意,但千萬請在大狀況發生時別忘了自己曾貽笑過的「不以為意」。
  漢娜的遺言.jpg  作者傑伊.艾夏就作者介紹來看是名立志從文的作者,不過邁入這領域的過程卻坎坷不定;前後十年被退稿十一次,最後被錄用還是以相當低的簽約金出版(不曉得是否為本作<漢娜的遺言>),哪裡知道市場證明了他文筆的能耐。以本作來說,如果是因為「市場預測性」的因素屢遭阻礙那實在令人對出版業界感到沮喪,難道是因為讀過的「大人」們認為這只不過是青少年們的不懂事麼?如果真是這樣心態而認為本作會流入濫俗的批判的話,所有的人就都跟故事裡逼漢娜走上絕路的人沒兩樣了。
  <漢娜的遺言>的文體是我首次接觸,這算是雙線交錯,但同時也是雙線的連絡以及斷訊,也就是本作以錄音帶播放與收聽者聆聽兩邊同時進行。錄音帶的內外各是一場生命的遺憾。在揭穿一個美麗生命走向盡頭的同時才發覺自己原來有雖小卻巨大又簡單的機會挽回,然一切盡遲。我想不乏有人認為「怎麼這樣就自殺?」呵,若這僅是因個性而來的發言就罷,如果不是,那麼請好好思考自己人生所創造的價值,因為遲早你也會面對這些沉重的問題,早晚而已。
  閱讀不同領域、國度的作品是很有意思的,以本作與先前讀過湊佳苗的<夜行觀覽車>比對會發現文化上不小的差異。以東西方人來說好了,東方似乎比較能將自我凝聚在中心,而西方則是較外放,也因此造成了故事中漢娜的自殺。不過這並不是說哪裡比較好,不管是哪一種狀態都會造成難以挽回的衝突,如果關心是關上心,那麼生命的交集就會詭譎起來,盡而讓缺乏感受與思考的人無法置信。
  人心的起始是很單純的,而漢娜這角色的塑造我想更是典型(以我對美國人的感覺來說)。她是一個對生活、未來都充滿美好想像的少女,也正好是在青春期,這讓她期待即將到來的美好(我也曾是如此……我是說心情),結果自己想像的心跳邂逅竟然成了邁向死亡的指標,只不過是自己積極地想實現感覺的親近,竟然被他人性別歧視地做了汙衊的解釋。「美好」這件事不僅僅有了汙點,根本就完全成了「他人眼中自己就是汙點」的存在。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七石天使.jpg  隨著書本能周遊列國,這回史都華‧柯恩的<十七石天使>帶我來到過去僅只於耳聞且只有首都名稱長到令人印象深刻的國家:阿根廷。
  南美洲諸多國家中我比較知道的只有巴西,媒體的曝光率來說似乎就她最高,不管是運動、電影或電視節目,南美洲出現的常客必有他的存在;其他如智利則是因為特殊的國家形狀與過去慘絕人寰的大地震讓我有所印象;至於阿根廷,除了世界盃足球賽開打以外我鮮少聽聞這國家的何人何事。再沒提到的大概就是我搞不清楚是在哪裡,又或者只有偶爾在某毒梟下落時會聽到的國家吧。
  <十七時天使>描寫的是阿根廷國內警察的腐敗以及其特殊的社會環境,讓人見識熱情光彩氤氳之下存在著什麼恐怖正義。
   25%的犯罪事件都是警察犯下!
  以法治社會的角度來看,這標語相當聳動,隨著故事情節推展更可見其中司警體系令人絕望的恐怖。許多警察碰到案件首先想到的就是談判,只要給錢就能協助將案子壓下,光靠這一招就能賺得不知多少的驚人收入。若問怎麼沒有上層監督?很遺憾,貪瀆愈甚者,官位就愈大;他們用公義裹著風險一路踏著底層人民的血汗往上,儼然是政府體制內的隱藏主體。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茱麗葉.jpg  封面與廣告對一本小說來說相當重要,否則就我目前來說還真想不到會閱讀這本冒險羅曼史<茱麗葉>。
  讀本書之前問我茱麗葉與羅密歐是誰,我大概是回答悲劇收場的古典愛情故的主角,另外八成會脫口而出:「噢~羅密歐;噢~茱麗葉。」然後露出弱智的傻笑;再問我這故事是誰寫的,我的回答相當簡單:「……」,代表著我不知道但我希望緘默能讓我的不知道的那個「不」能少幾筆劃。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愛情故事是在莎士比亞筆下發熱的愛情悲劇經典。
  透過安‧佛提耶這本<茱麗葉>讓我知道原來這淒美愛情故事廣為流傳之前早有不同版本。這不同版本發源的地方各異,故事內容在主軸上可說大同小異,不過愈往後其文學性與劇情性就愈高,一直到莎士比亞把它炒的料豐味美。在這部分有意思的地方就是這樣一個令人揪心的故事會轉移各處還摻雜了政權的因素,因為羅密歐與茱麗葉兩人就是政治暗動下的犧牲者,在原始的故事中存在著貴族的醜聞要素,所以筆者只好轉彎求改。這也好,否則這經典恐怕淪不到莎士比亞而是得要某個考古團隊去挖掘了。
  我想,曾讀過<羅密歐與茱麗葉>故事的人閱讀本書會有更深刻的感觸,而我嘛……就是讓作者筆下的畫面呈現在我腦中,感受電影般的分鏡──是的,本書的懸疑感、流暢度與揪人心的情感相當吸引人,我尤其對作者文筆許多細膩、巧思、幽默的地方大鼓己掌,真確的是一場文字影像化的小說響宴!
  將真實知識覆蓋在虛幻文學創作確實是可邁向大成功的一招,本作在考古真實羅密歐與茱麗葉的起緣故事及擬撰的現代茱麗葉與羅密歐的後續發展兩管齊下的搭配逗弄著讀者無窮的想像與思緒,而在現代這邊許多不明究以的狀況讓懸疑起起浮浮,孤身異國的茱麗葉能相信的有誰呢?這其中是否存在著什麼陰謀?發展下去不僅感情戲高潮迭起也引發了尋寶的解謎情節,相當有意思。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奇風歲月.jpg  認識這本<奇風歲月>是出於它可說是將為不滅的成就,到底是怎樣的一本書能夠預約經典?又是怎樣的一本書成了美國文學教材之一?再又是一本怎樣的書難以被歸類卻擄獲了讀者大眾?讀完後──或者在讀的過程中──我確實體會到了。雖然地理文化與歷史背景相異甚去,但那年代的「神秘力量」質量都是相同的。我陷入了主人翁柯力的準成長年的歲月而感動,到了最後也同他踏入灰彩色的過去時光。近鄉情怯,孰能忍淚?
  作者羅伯‧麥肯曼是一名成功的作家,不過他怎樣成功我不知道,不曾讀過他的小說,<奇風歲月>是第一本,另外就作品的類別來說我會讀到還真是特殊的緣分,有意思的是這本小說竟然「適合」我的性情!它誘出了我諸多感概。雖然我不認識麥肯曼,不過就作者介紹上的資訊來看我很欣賞他身為作家的堅持:面對一種題材只寫一部故事。意賅來說就是將那題材發揮到最接近完美的境界,此後不二作。不過<奇風歲月>的源頭還頗特別的,本書英文名稱為<Boy’s Life>也就是<男孩的生命>,起頭的概念卻是發自於推理謀殺小說(原名應該就不是這個),後來麥肯曼把故事整個刪掉,大異其趣地將謀殺小說便成宛若傳記的作品,這就無怪乎當年接稿的出版社會對這本書潑下大桶冷水,也或許因此讓麥肯曼在故事中藉由莫倫的角色述說自己若部秉尊原則就失作品最善最美之處。從有些坎坷的起點(若不是因為他早已成名,本作或許就胎死腹中了)到現在驚人的成功對照,當時他若同故事中的莫倫一樣屈就「市場」,本作恐怕僅能是一本可以說上道的推理小說,「經典」之檻是連看都看不到的。
  開始閱讀的感覺確實有點像是傳記,我是沒讀過哪些人的傳記,但本作絕對會讓讀者驚喜,因為它的內容是一名男孩的世界。嗯……或者糾正一下,不管男孩女孩,在那一段活力、想像力最旺盛的年紀所見到的一切是會讓人感到懷念、苦笑、開懷、神奇的,<奇風歲月>藉著柯力童年最後的歲月領著讀者一同回到曾經的那彩色的純真年代。
  故事以一起謀殺案為主軸貫穿在每個部分中。春夏秋冬四季是不同的分野,除了宣告一年內的季節變化之外也呼應著情節的開展。春是一切的起頭,奇風鎮的樣子點滴呈現在腦海之中;夏是男孩最奔放的時刻,生命力與活力讓他們翱翔;秋是收穫季節卻也是枯萎的時節,悲傷與失去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冬是一切的終結,同時也要為下一個春天想好打算。
  以孩童的思維描述奇風鎮與那些事件讓我開懷又溫馨,對萬物總有精彩想像與解釋促使我憶起過去的自己。現在看來什麼女王有巫術、腳踏車有眼睛、身上長翅膀會飛……等等不是嗤之以鼻就是提出「有根據」的解釋,但回想小時候對事物的定義,沒錯,那些神秘力量真的存在,世界的樣子原本是充滿著如此瑰麗的色彩,只是長大後教育使得那些色彩都濛了、沉重了。對照柯力所想像的美好與他夢中跟著一群怪人到城市角落看到的景況,你如何不嘆息呢?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龍紋身的女孩.jpg 玩火的女孩.jpg 直搗蜂窩的女孩.jpg  

  前段時間在市場上形成熱潮的<龍紋身的女孩>三部曲至今仍有餘溫暗湧,電影的部分也來到了第二集(雖然我沒看過),網路書店上甚至還有排名,足見此作的影響力之大。
  作品得到如此大的成就作者卻無法現身受榮,拉森在他第一本<龍紋身的女孩>預備出版之前一年心臟病發逝世,留下堪稱慶幸的完整三部曲,但據說原本是打算寫十本的,故事中也有些許小伏筆沒有揭露,可惜……
  拉森是一名記者,專門的就是寫下社會中的不法情事,這讓他屢屢愈險。<龍紋身的女孩>三部曲可說是他將自己所見的社會暗像赤裸地表現出來,因此,他的心臟病「突發」連我都不得不揣測其中是否有什麼玄機。
  <龍紋身的女孩>女主角莎蘭德是一名遭瑞典社會宣判「限制行為能力人」的「正常女性」。表面上公平正義的社會與政府為了掩藏不為人所知的陰暗設了可說幾乎無法翻身的局給一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這使得她的反抗不僅得不到援助更成為精神剖析的對象,在人權與社會福利總被視為先進、高等的北歐竟然有此狀況?更別提其他更擅長表面舞袖的國家了。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四扇門.jpg   大概是讀完恐怖的人狼城的關係,其他小說的長度好像大腸比小腸一樣……我在這兩天內連續讀完兩本令我驚奇的作品,當然,推理小說確實都帶有令人驚奇的要素,但是這兩部作品可說是讓我深感衝擊!
  保羅.霍特的第4扇門標榜著「不可思議的密室謎團」,在謎團裡還充斥著鬼魂與神祕學的成分。很遺憾的,因為本書正好排在「恐怖的人狼城」以及「黑死館殺人事件」之後,所以他的恐怖跟神祕學的部分整個打了大折扣,其中的主因自然是因為西方人作家與日本(或說東方)作家在描述恐怖上的不同。
  日本作家在表現詭異恐怖時會用一種隱微的方式襯托整個環境的不安,隨著無法理解的情況出現,眾人的情緒皆有不同程度的變化,但其變化卻帶著難以言喻的冷靜感,就像是嚇到聲音只剩下嗚咽;那西方作家就很直接的表現,也就是說,同樣是嗚咽的感覺,他很直截了當地表現出來,那通常這個人會是個軟弱的女人,那旁邊就會有個堅強的騎士般的男性出手保護……這其實還好,問題是出在碰到這狀況的時候西方會一直冒出上帝上帝上帝……說真的,這兩字還真頗有驅魔的效果。總之(也大概是我讀過的不多,另外還摻雜了恐怖電影的經驗),第4扇門裡的神祕學與鬼魂的部分就在我的感覺上弱了不少(裡面的靈媒狀況也因為我讀過強力毒藥,裡面的假靈媒的技巧一直讓我印象深刻)。
  不談鬼或恐怖、神祕學。第4扇門重在詭異的殺人現場。
  無人可出入的閣樓屍橫著只能被判定為自殺的婦人、原本以為進入第4扇門裡的靈媒被刺死,結果赫然發現死者居然是早已失蹤的某人、槍響時無人離開的房子的槍擊案居然內外都沒發現任何離開屋子的痕跡……這些,光看這樣介紹,實在非常有吸引力,我也不諱言這樣的謎團有多令我垂涎,但,我還是被我讀過的作品影響。就如書裡的序提到,作者保羅˙霍特受到卡爾的影響,因此,這整部作品裡是真的讓我感受到卡爾的風格(雖然我只讀過三口棺材……),也由於括號裡的那本太過讓我驚訝到掉下巴的故事,讓我對於第4扇門裡出現的狀況淡味幾分……而其中故事角色的內容也沒有對於該詭異的狀況多方深探(或者是我沒有讀清楚)。

飛樑-弦凝幽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